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病理科开展皮肤病理工作的体会 被引量:2
1
作者 饶兰 马虎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6年第7期434-435,共2页
目前常见皮肤病有2000多种,主要有感染性皮肤病、非感染性皮肤病、皮肤肿瘤等疾病。多数皮肤病可以通过皮疹特征及临床特点来诊断,但仍有部分皮疹临床诊断或鉴别诊断困难时,需要借助组织病理检查,从而使得皮肤病理成为一个皮肤病诊... 目前常见皮肤病有2000多种,主要有感染性皮肤病、非感染性皮肤病、皮肤肿瘤等疾病。多数皮肤病可以通过皮疹特征及临床特点来诊断,但仍有部分皮疹临床诊断或鉴别诊断困难时,需要借助组织病理检查,从而使得皮肤病理成为一个皮肤病诊断的重要手段。本文就我院开展皮肤病理科的工作心得进行总结,希望对医院开展皮肤病理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见皮肤病 病理科 病理工作 非感染性皮肤病 鉴别诊断 组织病理检查 皮肤病理 皮肤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中EGFR基因突变与ERCC1、Ki-67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11
2
作者 韩义明 郑杰 +5 位作者 姜云惠 沈金花 饶兰 范婉婷 谢军花 邹先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59-763,共5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EGFR基因突变与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ation group 1,ERCC1)、Ki-67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DNA测序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免疫组化En...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EGFR基因突变与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ation group 1,ERCC1)、Ki-67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DNA测序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ERCC1、Ki-67蛋白表达,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EGFR基因突变率为49.1%(143/291),多见于女性、不吸烟、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在腺癌的不同亚型中差异有显著性(P=0.008);EGFR基因突变组肿瘤直径的中位数小于野生型组(P=0.020);EGFR基因突变与患者年龄、淋巴结有无癌转移无相关性(P>0.050);鳞状细胞癌中ERCC1阳性率高于腺癌(P=0.039)。Ki-67表达与肺癌分化程度有关,低分化高于高、中分化(P=0.010);ERCC1、Ki-67表达与EGFR基因突变无相关性(P>0.050)。结论 EGFR基因突变与NSCLC患者性别、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等相关,存在多种突变。EGFR基因突变与ERCC1、Ki-67表达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突变 ERCC1 KI-6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中BRAF V600、EGFR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8
3
作者 韩义明 饶兰 +4 位作者 丁莉 郑杰 杨婉 沈金花 邹先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75-378,共4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BRAF V600、EGFR基因突变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PCR-DNA测序法检测146例NSCLC标本中BRAF V600、EGFR基因突变情况,并分析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BR...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BRAF V600、EGFR基因突变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PCR-DNA测序法检测146例NSCLC标本中BRAF V600、EGFR基因突变情况,并分析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BRAF V600基因突变率为7.5%(11/146),与患者吸烟史有关(P=0.04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等无关(P>0.05)。EGFR基因突变率为46.6%(68/146),多见于女性、不吸烟、腺癌患者(P<0.05)。共检测出4例同时具有BRAF V600(3例V600E及1例V600D)及EGFR基因突变(19号外显子缺失2例,21号外显子L858R突变2例),两者未见相关性(P>0.05)。结论 NSCLC患者BRAF V600基因突变与患者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等无关,多见于无吸烟史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BRAF V600 EGFR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中KRAS基因突变及意义 被引量:7
4
作者 丁莉 韩义明 +2 位作者 郑杰 沈金花 邹先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56-1159,共4页
目的 观察结直肠癌患者的KRAS基因突变,探讨其生物学意义。方法 收集湖北省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9月-2015年7月以双脱氧末端标记法行KRAS基因测序的结直肠癌根治标本378例,分析KRAS基因12/13密码子基因状态。结果 378例标本中,KRAS... 目的 观察结直肠癌患者的KRAS基因突变,探讨其生物学意义。方法 收集湖北省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9月-2015年7月以双脱氧末端标记法行KRAS基因测序的结直肠癌根治标本378例,分析KRAS基因12/13密码子基因状态。结果 378例标本中,KRAS基因12/13密码子野生型247例,突变型131例(34.7%)。KRAS基因突变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密码子G12突变率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较高,而G13突变与淋巴结转移无关。实验共检测到8种突变类型,以G12D、G12V、G13D三种类型最多,G12F(GGT〉TTT)为罕见突变类型。结论 KRAS基因突变的机制尚不明确,测序法能够判读少见的突变类型,有利于精准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测序 KRAS基因状态 G12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筛查宫颈肿瘤方法的比较:ELISA检测宫颈脱落细胞p16^(INK4a)蛋白与FQ-PCR检测8种共用型HPV DNA 被引量:3
5
作者 丁莉 邹先进 +2 位作者 郑杰 蔡兰 姚爱香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探讨用ELISA方法检测p16INK4a蛋白在宫颈脱落细胞的表达,筛查宫颈癌。方法:选取宫颈组织活检标本1523例,活检前用棉拭子从标本中获取宫颈脱落细胞。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宫颈活检组织中8种亚型HR-HPV DNA,用ELISA... 目的:探讨用ELISA方法检测p16INK4a蛋白在宫颈脱落细胞的表达,筛查宫颈癌。方法:选取宫颈组织活检标本1523例,活检前用棉拭子从标本中获取宫颈脱落细胞。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宫颈活检组织中8种亚型HR-HPV DNA,用ELISA方法检测宫颈脱落细胞中p16INK4a蛋白的表达。结果:HR-HPV DNA阳性率在CINⅠ、Ⅱ、Ⅲ及宫颈癌中,分别为91.9%,92.8%,94.4%,91.7%,其阳性率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无显著相关(P=0.893);非肿瘤性病变人群HR-HPV DNA阳性率16.3%;FQ-PCR方法的特异性83.7%。ELISA方法检测宫颈脱落细胞中p16INK4a表达用于筛查宫颈癌及CIN的总体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4%和92.4%,且宫颈病变级别越高,p16INK4a表达越强(r=0.773,P<0.001)。结论:FQ-PCR检测HR-HPV DNA用于筛查宫颈癌及CIN,敏感度高但特异性较低;ELISA检测p16INK4a蛋白表达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有望成为宫颈癌新的筛查方法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宫颈上皮内瘤变 P16^INK4A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EB病毒感染 被引量:2
6
作者 邹先进 罗凯 +2 位作者 刘颖 蔡兰 谢军花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73-174,共2页
目的 建立检测EBV感染的新方法并观察EBV与鼻咽癌的关系。方法 鼻咽部活检组织和石蜡包埋标本 6 6例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 PCR)和原位杂交 (ISH)两种方法检测EBV ,其检测结果与病理诊断对照。结果 FQ PCR检测EBV DNA阴性 ... 目的 建立检测EBV感染的新方法并观察EBV与鼻咽癌的关系。方法 鼻咽部活检组织和石蜡包埋标本 6 6例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 PCR)和原位杂交 (ISH)两种方法检测EBV ,其检测结果与病理诊断对照。结果 FQ PCR检测EBV DNA阴性 5 2例 ,其中 5 1例为炎性病变 ,另 1例为腺癌 ;EBV DNA阳性 14例 ,其中 13例为鳞状细胞癌 ,另 1例虽为炎症 ,但部分上皮细胞呈不典型增生。ISH检测EBV阴性 4 9例 ,其中 4 7例为炎性病变 ,2例为癌。EBV阳性 17例 ,其中 12例为癌 ,5例为炎性病变。FQ PCR和ISH检测EBV结果 ,经卡方检测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EBV感染与鼻咽癌有高度相关性。FQ PCR检测EBV具有方法简单、快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聚合酶链反应 荧光光度测定法 鼻咽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电刀焦化处理神经残端预防痛性神经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向阳 帅克宁 +2 位作者 郑杰 胡斌 谢辉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09年第5期4-6,共3页
目的研究高频电刀焦化处理神经残端预防痛性神经瘤形成的效果。方法取18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的左侧坐骨神经用高频电刀切断并焦化,右侧坐骨神经用锋利刀片切断处理,于术后2、4及8周各取大白兔6只观察神经残端大小并做组织切片进行比较,... 目的研究高频电刀焦化处理神经残端预防痛性神经瘤形成的效果。方法取18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的左侧坐骨神经用高频电刀切断并焦化,右侧坐骨神经用锋利刀片切断处理,于术后2、4及8周各取大白兔6只观察神经残端大小并做组织切片进行比较,并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标本大小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神经残端大小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织学上对照组有明显的瘤体结构形成,而实验组只存在轻度的增生改变。结论利用高频电刀焦化处理神经预防残端神经瘤形成的是一种效果好,操作简单快捷的优良方法,本实验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电刀 神经残端 痛性神经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肉瘤样型颗粒细胞瘤1例 被引量:2
8
作者 韩义明 丁莉 +1 位作者 郑杰 周先荣(指导)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96-497,共2页
患者女性,47岁。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痛,在当地卫生院给予抗感染对症治疗,疗效欠佳,于2017年11月20日就诊于我院妇科。彩超提示盆腔内可见一大小20.9 cm×9.2 cm的混合回声区。子宫肌壁未见异常,双侧附件区显示不清。全腹及盆... 患者女性,47岁。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痛,在当地卫生院给予抗感染对症治疗,疗效欠佳,于2017年11月20日就诊于我院妇科。彩超提示盆腔内可见一大小20.9 cm×9.2 cm的混合回声区。子宫肌壁未见异常,双侧附件区显示不清。全腹及盆腔CT示下腹部及盆腔内可见巨大团块状混杂密度灶,与邻近子宫及肠管关系密切,肿瘤性病变可能。行术中探查见右侧巨大卵巢肿瘤,与肠管子宫后壁及盆腔广泛紧密粘连,下界达直肠阴道隔。分离粘连见肿瘤包膜质脆,囊实性,部分内容黄色、黑褐色出血坏死样组织。术中快速冷冻病理提示(右侧)卵巢梭形细胞肿瘤伴部分区域出血、坏死,恶性肿瘤不能完全排除。遂行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成年型颗粒细胞瘤 肉瘤样亚型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E对小鼠日本血吸虫性肝损害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牛丽文 杨镇 +4 位作者 邹先进 张爱龙 肖亮 李岽健 乌剑利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31-434,F0002,共5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E(VitE)对小鼠日本血吸虫性肝损害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日本血吸虫尾蚴皮肤敷贴法感染小鼠构建日本血吸虫病模型,随机分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VitE高、中、低剂量组,感染尾蚴同时分别给予高、中、低剂量(150、50、... 目的探讨维生素E(VitE)对小鼠日本血吸虫性肝损害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日本血吸虫尾蚴皮肤敷贴法感染小鼠构建日本血吸虫病模型,随机分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VitE高、中、低剂量组,感染尾蚴同时分别给予高、中、低剂量(150、50、5mg/kg)VitE,灌胃给药,每日1次共8周,8周末处死动物,HE、VG染色及透射电镜对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应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肝组织丙二醛(MDA)、羟脯氨酸(Hyp)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肝星状细胞(HSC)标记物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表达情况,并检测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结果VitE抑制模型组肝脏虫卵肉芽肿反应,减小肉芽肿直径(P<0.01),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和肝细胞变性、坏死程度;降低ALT和AST水平(P<0.01);降低肝组织MDA含量(P<0.01),提高SOD活性(P<0.01);减少α-SMA阳性细胞数(P<0.01),均呈剂量效应关系。VitE对肝脏Hyp含量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VitE对小鼠日本血吸虫性肝损害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VitE抑制肝脏虫卵肉芽肿和炎症反应、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抑制HSC活化和增殖及保护肝脏细胞免受自由基损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肝损害 氧化应激 维生素E 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外阴及阴道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2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韩义明 范婉婷 +2 位作者 谢军花 杨婉 邹先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2774-2774,共1页
例1患者女,49岁.因发现外阴无痛性肿物10年余就诊。查体:外阴部见最大直径约9cm葫芦状包块.边界清楚。行局部手术切除,送病理检查。巨检:大小9cm×6cm×3.5cm.结节状,境界清楚,表面被覆皮肤,皮肤表面见最大直径约0.... 例1患者女,49岁.因发现外阴无痛性肿物10年余就诊。查体:外阴部见最大直径约9cm葫芦状包块.边界清楚。行局部手术切除,送病理检查。巨检:大小9cm×6cm×3.5cm.结节状,境界清楚,表面被覆皮肤,皮肤表面见最大直径约0.2—0.5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 女性外阴 阴道 皮肤表面 无痛性肿物 手术切除 病理检查 大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检测活检组织EB病毒感染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蔡兰 罗凯 +2 位作者 刘颖 谢军花 邹先进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3年第5期29-30,共2页
目的 建立检测EBV感染的新方法并观察EBV与鼻咽癌的关系。方法 鼻咽部活检组织和石蜡包埋标本6 6例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 -PCR)和原位杂交 (ISH)两种方法检测EBV ,其检测结果与病理诊断对照。结果 :FQ-PCR检测EBV -DNA阴性 ... 目的 建立检测EBV感染的新方法并观察EBV与鼻咽癌的关系。方法 鼻咽部活检组织和石蜡包埋标本6 6例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 -PCR)和原位杂交 (ISH)两种方法检测EBV ,其检测结果与病理诊断对照。结果 :FQ-PCR检测EBV -DNA阴性 5 2例 ,其中 5 1例为炎性病变 ,另 1例为腺癌 ;EBV -DNA阳性 14例 ,其中 13例为鳞状细胞癌 ,另 1例虽为炎症。但部分上皮细胞呈不典型增生。ISH检测EBV阳性 4 9例 ,其中 4 7例为炎性病变 2例为癌。EBV阳性 17例 ,其中 12例为癌 ,5例为炎性病变。FQ -PCR和ISH检测EBV结果 ,经卡方检测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EBV感染与鼻咽癌有高度相关性。FQ -PCR检测EBV具有方法简单、快速、定量准确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聚合酶链反应 荧光光度测定法 鼻咽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AR和HER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敖金娥 邹先进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8年第1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尿激酶型纤溶酶激活物受体(uPAR)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2(HER2)表达、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5例正常乳腺组织和60例原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尿激酶型纤溶酶激活物(uPA)、uPAR和HER2...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尿激酶型纤溶酶激活物受体(uPAR)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2(HER2)表达、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5例正常乳腺组织和60例原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尿激酶型纤溶酶激活物(uPA)、uPAR和HER2基因的表达。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uPA和uPAR蛋白表达的总阳性率分别为60.00%和63.33%,而支持组织无表达,uPAR的阳性表达与乳腺癌转移淋巴结个数有关;HER2表达总阳性率为67%,有淋巴结转移者其阳性率(65.22%)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35.14%)(P<0.05);与uPAR阴性表达的癌组织相比,uPAR阳性的癌组织中HER2表达阳性率显著升高(84.21%±36.36%,P<0.05),uPAR与HER2之间的表达高度相关。结论:uPAR和HER2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高度表达,且密切相关;HER2过度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有关,而uPAR表达与转移的淋巴结个数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病理学 淋巴结转移 HER2 UPAR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伤后早期应用生态免疫肠内营养对患者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谢军花 毕仁兵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5年第2期125-127,共3页
目的研究伤后早期应用生态免疫肠内营养对患者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选择对照研究的方式对200例伤后患者进行分析,以治疗方案的不同而分为生态免疫营养组(67例),免疫肠内营养组(67例)以及常规肠内营养组(66... 目的研究伤后早期应用生态免疫肠内营养对患者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选择对照研究的方式对200例伤后患者进行分析,以治疗方案的不同而分为生态免疫营养组(67例),免疫肠内营养组(67例)以及常规肠内营养组(66例),分析伤后早期应用生态免疫肠内营养对患者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结果生态免疫营养组患者调节性T细胞比率明显低于免疫肠内营养组和常规肠内营养组;生态免疫营养组的IFN-γ、IL-10水平明显优于免疫肠内营养组和常规肠内营养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伤后早期应用生态免疫肠内营养可以减缓患者调节性T细胞升高的趋势,在改善患者免疫抑制的作用方面要明显优于免疫肠内营养和常规肠内营养,对伤后患者而言有重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免疫肠内营养 调节性T细胞 伤后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病变程度与人类乳头瘤病毒(16、18型)负荷的关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谢军花 蔡兰 邹先进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7年第6期56-57,126,共3页
目的探讨宫颈病变程度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型负荷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检测宫颈不同病变活检组织及石蜡包埋标本中HPV16、18型感染状况。结果正常宫颈上皮感染HPV16、18型阳性率为3%,CINⅠ... 目的探讨宫颈病变程度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型负荷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检测宫颈不同病变活检组织及石蜡包埋标本中HPV16、18型感染状况。结果正常宫颈上皮感染HPV16、18型阳性率为3%,CINⅠ、Ⅱ、Ⅲ级和宫颈癌感染HPV16、18阳性率分别为45.7%,69.5%,72.2%和74.6%。正常宫颈与CIN,宫颈癌HPV16、18阳性率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01)。宫颈糜烂(Ⅰ°、Ⅱ°、Ⅲ°),CIN(Ⅰ、Ⅱ、Ⅲ级)及鳞癌HPV16、18阳性标本平均拷贝数分别为:3.58×103、1.80×105、1.19×107,随着病变程度加重而逐渐增加,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01)。结论宫颈病变程度与HPV16、18型负荷呈正相关。对宫颈病变组织标本行HPV16、18型检测,对判断宫颈病变发展趋势,积极处理癌前病变,阻断病程、预防宫颈癌的发生将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病变 人乳头状瘤病毒 聚合酶链反应 荧光光度测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钙黏附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生物学特性的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敖金娥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7年第3期362-364,共3页
目的:研究上皮型钙黏附素(E-cadheri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回顾性检测我院78例乳腺癌标本中E-cadherin的表达,分析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及其与VEGF表达的相关性。结果:E-cad... 目的:研究上皮型钙黏附素(E-cadheri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回顾性检测我院78例乳腺癌标本中E-cadherin的表达,分析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及其与VEGF表达的相关性。结果:E-cadherin在乳腺癌的表达率为52.6%,明显低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的表达,其表达丢失与乳腺癌分化程度、分期及转移密切相关,且和VEGF的高表达呈负相关。结论:E-cadherin在乳腺癌组织呈低表达,其表达丢失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转移有关,E-cadherin的低表达与VEGF表达增强负相关,检测E-cadherin可作为临床评价乳腺癌生物学特性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上皮型钙黏附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X-2和EGFR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饶兰 范婉婷 马虎 《皮肤病与性病》 2019年第3期332-334,共3页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COX-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尖锐湿疣(CA)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方法检测65例CA患者皮损与30例正常皮肤表皮组织中COX-2、EGFR的表达情况,并作对照研究。结果 COX-2和EGFR在CA组织中...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COX-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尖锐湿疣(CA)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方法检测65例CA患者皮损与30例正常皮肤表皮组织中COX-2、EGFR的表达情况,并作对照研究。结果 COX-2和EGFR在CA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95.38%和61.54%,CA组织中COX-2和EGFR的阳性率与正常组织相比,两者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X-2、EGFR在CA组织中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皮肤组,说明两者可能参与CA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免疫组化 环氧化酶-2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包膜内嗜酸性细胞乳头状肿瘤2例
17
作者 杨婉 丁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5-116,共2页
例1女性,58岁,发现颈部肿物4个月,可随吞咽上下活动,无潮热、声嘶、呛咳及呼吸困难等自觉症状。颈部彩超示甲状腺峡部肿物,较低回声、界限清楚。甲状腺全切术后随访6年,未发现转移。既往病史:8年前患者发现颈部包块40余年、逐渐增大3年... 例1女性,58岁,发现颈部肿物4个月,可随吞咽上下活动,无潮热、声嘶、呛咳及呼吸困难等自觉症状。颈部彩超示甲状腺峡部肿物,较低回声、界限清楚。甲状腺全切术后随访6年,未发现转移。既往病史:8年前患者发现颈部包块40余年、逐渐增大3年,术前甲状腺功能检查TSH降低,标本检查见最大直径约4 cm褐色结节1个,复习病理切片表现为典型的嗜酸性细胞腺瘤,未见乳头状区域、包膜和(或)血管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包膜内 嗜酸性细胞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传播疾病与输卵管妊娠的PCR分析
18
作者 瞿文珍 邹先进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4年第3期49-50,共2页
目的 探讨性传播疾病与输卵管妊娠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键反应 (PCR)技术 ,检测输卵管妊娠石蜡包埋标本中 ,沙眼衣原体、淋球菌和解脲支原体DNA。同时、用HE染色观察组织学改变。结果  4 1例沙眼衣原体DNA阳性 (41/133,30... 目的 探讨性传播疾病与输卵管妊娠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键反应 (PCR)技术 ,检测输卵管妊娠石蜡包埋标本中 ,沙眼衣原体、淋球菌和解脲支原体DNA。同时、用HE染色观察组织学改变。结果  4 1例沙眼衣原体DNA阳性 (41/133,30 % ) ,淋球菌、解脲支原体DNA均为阴性。 91例输卵管粘膜下见有浆细胞浸润 (6 8% ) ,4 1例沙眼衣原体阳性标本中 ,4 0例见有浆细胞浸润。浆细胞浸润的分级与沙眼衣原体感染是否阳性无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输卵管妊娠的标本中存在沙眼衣原体感染 ,性传播疾病与输卵管妊娠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传播疾病 输卵管妊娠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B7-H4表达对结直肠癌HT-29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5
19
作者 马绪哲 湛玉东 +2 位作者 王丹 历春 盖晓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87-1193,I0004,共8页
目的:探讨抑制B7-H4表达对结直肠癌HT-29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的影响,阐明B7-H4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以脂质体法转染pSilencer4.1-B7-H4-shRNA和pSilencer4.1-scrambled shRNA载体至HT-29细胞,作为B7-H4 shRNA组和scramble... 目的:探讨抑制B7-H4表达对结直肠癌HT-29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的影响,阐明B7-H4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以脂质体法转染pSilencer4.1-B7-H4-shRNA和pSilencer4.1-scrambled shRNA载体至HT-29细胞,作为B7-H4 shRNA组和scrambled shRNA组。RT-qPCR法检测2组HT-29细胞中B7-H4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2组HT-29细胞中B7-H4蛋白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2组HT-29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不同细胞周期HT-29细胞百分率和细胞凋亡率,Transwell实验检测2组迁移细胞数,ELISA法检测2组HT-29细胞上清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2组HT-29细胞中Bcl-2和Caspase-3蛋白表达量,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前后HT-29细胞中B7-H4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前后HT-29细胞中B7-H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B7-H4 shRNA组HT-29细胞中B7-H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scrambled shRNA组(P<0.01)。与scrambled shRNA组比较,B7-H4 shRNA组HT-29细胞增殖活性降低(P<0.05),G0/G1期和S期细胞百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凋亡率和细胞中Casap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细胞中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HT-29细胞的迁移细胞数减少(P<0.01),MMP-2和MMP-9水平也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LY294002组和雷帕霉素组HT-29细胞中B7-H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抑制B7-H4表达能够明显抑制结直肠癌HT-29细胞的增殖、凋亡和迁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I3K/AktmTOR信号通路活性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7-H4 结直肠肿瘤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miR-21和miR-148b水平变化及其预测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价值探讨 被引量:5
20
作者 罗珂 丁莉 刘美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335-338,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血清miR-21和miR-148b水平预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组织病理学病变的价值。方法2016年7月~2021年6月我院诊治的CHB患者134例,行快速肝穿刺活检,评估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G)和肝纤维化分期(S)。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PCR... 目的探讨应用血清miR-21和miR-148b水平预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组织病理学病变的价值。方法2016年7月~2021年6月我院诊治的CHB患者134例,行快速肝穿刺活检,评估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G)和肝纤维化分期(S)。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PCR法检测血清miR-21和miR-148b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评估血清miR-21和miR-148b水平评估CHB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的效能。结果经肝组织检查,在134例CHB患者中,发现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包括G1级23例、G2级39例、G3级47例和G4级25例,肝纤维化分期包括S1期31例、S2期46例、S3期28例和S4期29例;G1级、G2级、G3级和G4级血清miR-21水平分别为(1.1±0.2)、(1.5±0.3)、(1.8±0.4)和(2.2±0.6),血清miR-148b水平分别为(2.4±0.5)、(2.0±0.3)、(1.6±0.5)和(1.2±0.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1期、S2期、S3期和S4期血清miR-21水平分别为(0.9±0.4)、(1.4±0.3)、(1.9±0.5)和(2.7±0.5),血清miR-148b水平分别为(2.8±0.7)、(1.9±0.4)、(1.4±0.4)和(0.9±0.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以血清miR-21=1.5和miR-148b=2.0为截断点,其联合评估肝组织炎症分级大于或等于G2的AUC为0.875,显著高于两项指标单独评估(分别为0.769和0.781,P<0.05),其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7.0%、82.9%和83.6%;分别以血清miR-21=1.4和miR-148b=1.9为截断点,其联合评估肝纤维化分期大于或等于S2的AUC为0.898,显著高于两项指标单独评估(分别为0.782和0.770,P<0.05),其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7.1%、73.8%和76.9%。结论利用CHB患者血清miR-21高水平和miR-148b低水平的特点可以用于评估肝组织炎症分级和肝纤维化分期,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组织病理学 MIR-21 miR-148b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