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省伤害流行现状及防治策略 被引量:5
1
作者 杨树旺 傅义 +3 位作者 李阳 张岚 祝淑珍 张庆军 《疾病控制杂志》 2004年第6期493-495,共3页
目的 了解湖北省伤害流行特点和规律 ,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对湖北省伤害流行的报告资料和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①学龄前儿童伤害发生率高达 30 %或以上 ,男孩明显高于女孩 ,城市高于农村。伤害类型... 目的 了解湖北省伤害流行特点和规律 ,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对湖北省伤害流行的报告资料和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①学龄前儿童伤害发生率高达 30 %或以上 ,男孩明显高于女孩 ,城市高于农村。伤害类型以碰伤、摔伤或扭伤居首位 ,其次为锐器刺伤或切割伤。②农村 0~ 14岁儿童伤害死亡率为 81.8/ 10万 ,前三位死因是溺水、机械窒息和交通事故。 0~ 14岁伤害死亡的女童 82 .2 %发生于 5岁以下。③全人群约 1/ 10的死亡是伤害所致 ,伤害死亡的高发年龄为 15~ 5 4岁。④全人群伤害死亡主要原因是自杀、交通事故和溺水。结论 伤害的预防与控制是一项长期、复杂社会系统工程 ,需要各部门齐抓共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害死亡 人群 溺水 流行现状 流行病学方法 切割伤 锐器 湖北 首位 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实施全民食盐加碘后8~10岁儿童碘营养现状调查 被引量:4
2
作者 龚新国 熊培生 +1 位作者 尹坚 李明健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3-74,共2页
目的了解湖北省实施全民食盐加碘(USI)措施后人群碘营养现状。方法采用人口比率概率抽样法(PPS),检测盐碘、儿童尿碘及儿童甲状腺肿大(甲肿)率。结果湖北省碘盐覆盖率和合格碘盐食用率分别从1995年的92.1%和47.8%上升至2005... 目的了解湖北省实施全民食盐加碘(USI)措施后人群碘营养现状。方法采用人口比率概率抽样法(PPS),检测盐碘、儿童尿碘及儿童甲状腺肿大(甲肿)率。结果湖北省碘盐覆盖率和合格碘盐食用率分别从1995年的92.1%和47.8%上升至2005年的99.8%和96.2%;触诊法儿童甲肿率从1995年的11.2%下降到2005年的6.5%;尿碘中位数在200~390μg/L。结论人群碘营养状况良好,湖北省已经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乏症 儿童 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部分地区居民2007年肝癌死亡情况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朱茜 刘俊 +1 位作者 张庆军 郭毅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3年第6期669-671,共3页
目的:了解湖北省居民肝癌的死亡现状和有关因素。方法:用肝癌死亡率、构成比、潜在减寿年数(PYLL)等指标对湖北省2007年监测点居民死亡人群进行分析。结果:湖北省2007年监测点共有1106例肝癌死亡病例,其中男性796例,女性310例,男女比为2... 目的:了解湖北省居民肝癌的死亡现状和有关因素。方法:用肝癌死亡率、构成比、潜在减寿年数(PYLL)等指标对湖北省2007年监测点居民死亡人群进行分析。结果:湖北省2007年监测点共有1106例肝癌死亡病例,其中男性796例,女性310例,男女比为2.57。总死亡率为30.18/10万,男性为42.64/10万,女性为17.25/10万,居2007年湖北省抽样地区各类恶性肿瘤死亡率的首位。肝癌死亡率基本随年龄增加,城市肝癌死亡率为22.34/10万,农村肝癌死亡率为33.59/10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肝癌死亡的PYLL为15548.38,位居恶性肿瘤第一。其中,男性肝癌PYLL为10527.52,女性肝癌PYLL为4184.5,男性肝癌死亡的PYLL与女性肝癌死亡PYLL的比率是2.02:1。结论:2007年肝癌在湖北省的引起的死亡情况不容忽视,应该加强对于肝癌的预防与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死亡率 死因构成 潜在减寿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职业人群不同性别慢性病高风险人群健康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刘昊 李骏 +5 位作者 张庆军 周芳 张岚 白雅敏 刘敏 曹艳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2016年第9期681-683,共3页
目的 了解湖北省职业人群不同性别慢性病高风险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差异,为开展针对性的健康管理及生活方式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在湖北省选取2家工作性质相似企业,结合企业体检资料,最终筛选出821名35岁及以上无高血压、糖尿病及血脂异... 目的 了解湖北省职业人群不同性别慢性病高风险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差异,为开展针对性的健康管理及生活方式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在湖北省选取2家工作性质相似企业,结合企业体检资料,最终筛选出821名35岁及以上无高血压、糖尿病及血脂异常的慢性病高风险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包括基本信息、慢性病家族史、常见健康知识知晓率调查、健康信息、吸烟、饮酒、饮食和身体活动情况等。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用t检验。结果 调查对象中,男性多数健康知识知晓率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如体质指数、腰围肥胖标准、食盐每人每天摄入标准知晓率等。男性较多的不良健康行为高于女性,例如吸烟率,每周饮酒率,轿车、电瓶车或摩托车使用率,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自行车、步行,采取过措施来减轻体重,主观采取过控油措施,主动减少盐的摄入,接受过低盐饮食的宣传或者教育等健康行为则低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应的健康指标方面,男性体重正常所占比例(55.4%)低于女性(73.3%),超重、中心性肥胖率(分别为36.0%、56.6%)高于女性(分别为18.5%、3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病高风险人群中职业男性的健康危险因素明显多于女性,应关注职业男性的健康风险并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 高风险人群 性别 健康危险因素 职业人群
原文传递
湖北省成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和治疗控制率现状调查
5
作者 何田静 张岚 +5 位作者 祝淑珍 沈妙言 李茜 唐雨萌 周梦格 潘敬菊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95-1200,共6页
目的了解湖北省成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和治疗控制率,为该地区高血压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20年5—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黄冈市英山县、宜昌市长阳县、荆州市石... 目的了解湖北省成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和治疗控制率,为该地区高血压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20年5—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黄冈市英山县、宜昌市长阳县、荆州市石首市、恩施州利川市、荆门市东宝区、十堰市丹江口市、襄阳市枣阳市、鄂州市鄂城区和孝感市汉川市10个地区抽取21973名≥18岁常住居民进行高血压患病、知晓、治疗和控制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最终纳入分析的20286名湖北省成年居民中,患高血压者8287例,复杂加权后高血压患病率为33.3%;8287例患高血压的湖北省成年居民中,知晓患高血压者、治疗高血压者和控制高血压者分别为3807、3324和828例,复杂加权后高血压知晓率、高血压治疗率和高血压控制率分别为43.1%、37.2%和9.2%;3324例治疗高血压的湖北省成年居民中,控制高血压者为828例,复杂加权后高血压治疗控制率为24.6%;湖北省不同特征成年居民比较,不同性别和年龄成年居民复杂加权后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不同,不同文化程度成年居民复杂加权后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治疗控制率不同,不同居住地成年居民复杂加权后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湖北省成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较高,但高血压的知晓、治疗和控制水平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患病率 知晓率 治疗率 控制率 治疗控制率 成年居民 湖北省
原文传递
湖北省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慢性病危险因素及聚集情况
6
作者 陈宇星 周芳 +2 位作者 刘昊 杨晨璐 方星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18-624,共7页
目的 了解湖北省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吸烟、不良饮食行为、从不锻炼、睡眠不足和体质量超标5类慢性病危险因素的流行情况、聚集性及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制定该职业人群慢性病防控综合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20... 目的 了解湖北省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吸烟、不良饮食行为、从不锻炼、睡眠不足和体质量超标5类慢性病危险因素的流行情况、聚集性及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制定该职业人群慢性病防控综合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20年8月1—10日对参加湖北省“万步有约”职业人群健走激励大赛的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开展横断面调查,内容包括自填电子问卷和身体测量。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慢性病危险因素聚集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湖北省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吸烟1 702人(20.98%)、不良饮食行为1 657人(20.42%)、从不锻炼3 314人(40.85%)、睡眠不足1 487人(18.33%)、体质量超标3 309人(40.79%)。3 461人(42.66%)的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具有≥2种慢性病危险因素,最常见的2项慢性病危险因素聚集模式为体质量超标合并从不锻炼535人(6.59%),最常见3~5项慢性病危险因素聚集模式为体质量超标、吸烟合并从不锻炼240人(2.96%)。男性(OR=4.06,95%CI=3.67~4.49),患有慢性病(OR=1.44,95%CI=1.24~1.68),慢性病核心知识不知晓(OR=1.33,95%CI=1.21~1.47)的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慢性病危险因素聚集度高,高年龄组(40~<50岁:OR=0.72, 95%CI=0.61~0.85;50~<65岁:OR=0.57, 95%CI=0.48~0.69)、月收入偏高(3 000~<5 000元,OR=0.86,95%CI=0.75~0.99;≥5 000元,OR=0.67,95%CI=0.57~0.80)的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慢性病危险因素聚集度低。结论 湖北省机关事业单位职工5类慢性病危险因素普遍存在且聚集现象严重,应针对性开展综合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机关事业单位职工 危险因素 聚集性
原文传递
湖北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7
7
作者 唐雨萌 李茜 +5 位作者 张岚 刘新年 李权 潘敬菊 何田静 张庆军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21-725,共5页
目的了解湖北省四个监测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14-2015年在湖北省开展2 400人的人群调查,按照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40岁及以上的居民,对人群进行... 目的了解湖北省四个监测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14-2015年在湖北省开展2 400人的人群调查,按照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40岁及以上的居民,对人群进行问卷调查、身体测量和肺功能检查。采用复杂抽样设计的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该人群COPD患病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40岁以上成年人2 389人,COPD患病人数为213人(占8.92%)。经复杂加权后患病率为12.36%(95%CI:6.95%~17.77%),乡村患病率(13.96%)高于城镇(9.04%),男性患病率(17.47%)高于女性(6.54%)。2检验结果显示,地区、性别、年龄、收缩压、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是否吸烟是COPD患病的相关因素(均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40~岁年龄组相比,年龄在50~岁(OR=2.316,95%CI:1.999~2.683)、60~岁(OR=4.641,95%CI:2.479~8.687)和70岁及以上(OR=9.066,95%CI:5.735~14.333)会增加COPD患病风险;吸烟(OR=3.376,95%CI:2.357~4.834)和使用家庭取暖污染燃料(OR=1.734,95%CI:1.264~2.380)也是COPD患病的危险因素;与低体重相比,超重(OR=0.599,95%CI:0.367~0.978)和肥胖(OR=0.404,95%CI:0.218~0.752)的人群患COPD的风险较低。结论湖北省乡村人群中男性的COPD患病率较高,年龄大、有吸烟史、使用家庭取暖污染燃料的人群患COPD的风险较高,应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患病率 影响因素 横断面研究
原文传递
湖北省监测地区≥40岁居民2014年与2019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病学特征比较 被引量:9
8
作者 唐雨萌 张岚 +5 位作者 李茜 何田静 潘敬菊 周梦格 沈妙言 祝淑珍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94-599,共6页
目的比较2014年和2019年湖北省监测地区≥40岁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流行病学特征,为COPD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于2014年12月—2015年3月和2019年11月—2020年12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湖北省应城市、公安县、嘉鱼... 目的比较2014年和2019年湖北省监测地区≥40岁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流行病学特征,为COPD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于2014年12月—2015年3月和2019年11月—2020年12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湖北省应城市、公安县、嘉鱼县和随县4个监测地区各抽取2400名≥40岁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肺功能检查。结果湖北省监测地区2014年和2019年最终纳入分析的2389和2396名≥40岁居民中,患COPD者分别为213和272例,经复杂加权后COPD患病率分别为12.36%和11.95%;在COPD患者中,气流受限严重程度为轻度者所占比例从2014年的71.83%下降到2019年的52.94%,气流受限严重程度为中度者所占比例从2014年的22.07%上升到2019年的38.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湖北省不同年份监测地区≥40岁居民COPD相关因素比较,戒烟率从2014年的18.92%上升到2019年的23.11%(χ^(2)=4.164,P=0.041),职业粉尘和/或有害气体防护率从2014年的18.53%上升到2019年的54.69%(χ^(2)=14.321,P<0.001),家庭取暖煤燃料使用率从2014年的2.43%下降到2019年的0.38%(χ^(2)=19.035,P<0.001),儿童期严重呼吸道感染率从2014年的3.01%下降到2019年的1.30%(χ^(2)=15.861,P<0.001),呼吸困难流行率从2014年的8.14%下降到2019年的3.81%(χ^(2)=4.767,P=0.029)。结论2014年和2019年湖北省监测地区≥40岁居民COPD患病率无明显变化,部分COPD相关因素的流行趋势有明显改善,但仍需持续加强COPD的监测和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流行病学特征 比较
原文传递
65 dB以下变压器噪声暴露对SD大鼠神经递质和海马区神经组织的影响实验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刘兴发 唐雨萌 +6 位作者 周兵 刘震寰 万保权 张建功 李炜 曲敏 唐利军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486-2495,共10页
为探讨A计权声压级在65 d B以下的变压器噪声暴露对SD大鼠神经递质和海马区神经组织可能的影响,采样了某1 000 k V变压器噪声作为实验声源,在隔声实验箱中重播。选取96只健康成年(6月龄)SD大鼠随机均分为暴露组S1、暴露组S2和对照组C。... 为探讨A计权声压级在65 d B以下的变压器噪声暴露对SD大鼠神经递质和海马区神经组织可能的影响,采样了某1 000 k V变压器噪声作为实验声源,在隔声实验箱中重播。选取96只健康成年(6月龄)SD大鼠随机均分为暴露组S1、暴露组S2和对照组C。暴露组S1、S2分别给予A计权昼夜等效声压级Ldn为60 d B、65 d B的变压器噪声,连续暴露35 d时间,对照组C在相同条件下饲养,无噪声暴露。噪声暴露结束后,测定了SD大鼠主要神经递质的含量,观察了SD大鼠中枢神经系统海马区神经元及突触超微结构,检测了SD大鼠脑部海马区主要神经元蛋白表达水平。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的暴露组SD大鼠血浆中谷氨酸(Glu)、γ–氨基丁腺素(GABA)、5–羟色胺(5–HT)和多巴胺(DA)等主要神经递质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概率P>0.05);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测的SD大鼠中枢神经系统海马区神经元超微结构和海马区突触形态超微结构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的SD大鼠脑部海马区钙调神经磷酸酶(Ca N)A亚基、钙离子/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Ca MKII)α亚基等主要神经元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变电站站界的变压器噪声A计权声压级昼间不超过65 d B,夜间不超过55 d B,以500 Hz以下低频分量为主,高频分量低且衰减快,这种稳定的噪声比交通和工厂噪声低很多,不足以引起SD大鼠神经递质和海马神经组织结构的变化。因此Ldn为60 d B、65 d B的变压器噪声暴露35 d时间对成年SD大鼠的神经递质和神经组织均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噪声 A计权声压级 神经递质 神经组织 海马区 SD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流动人口就医行为研究进展及启示 被引量:11
10
作者 唐雨萌 李茜 +1 位作者 何田静 张庆军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6年第5期435-438,共4页
为了更好地满足流动人口的就医需要,掌握其就医行为特点,有效促进医疗卫生和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通过收集2006—2014年相关文献,阐述了流动人口就医行为的现状,包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利用情况和就医地点的选择。同时,对影响流动... 为了更好地满足流动人口的就医需要,掌握其就医行为特点,有效促进医疗卫生和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通过收集2006—2014年相关文献,阐述了流动人口就医行为的现状,包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利用情况和就医地点的选择。同时,对影响流动人口就医行为的主要因素(个体特征和社会因素)进行了梳理,以研究设计和政策支持的角度提出改善流动人口就医行为的方向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就医行为 影响因素 医疗卫生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健康湖北”评估体系的目的、意义及评估框架
11
作者 宋涛 宋毅 +1 位作者 华俊辉 张莹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20年第4期412-414,426,共4页
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健康湖北2030"行动纲要》中,分别要求建立常态化、经常化的督查考核机制,强化激励和问责。建立健全监测评价机制,并对实施进度和效果进行年度监测和评估。要建立对市县的评价机... 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健康湖北2030"行动纲要》中,分别要求建立常态化、经常化的督查考核机制,强化激励和问责。建立健全监测评价机制,并对实施进度和效果进行年度监测和评估。要建立对市县的评价机制、考核机制,完善部门联动机制,形成党政齐抓共管、部门通力协作的工作格局。显然,构建"健康湖北"评估体系是落实"健康中国"和"健康湖北"政策的战略任务,推进健康湖北各项工作落实,协调湖北经济发展与湖北居民健康之间关系的制度保障。因此,进一步构建具有操作意义的健康湖北评估框架,评估流程和评估机制,整合健康影响评价、疾控机构服务的社会经济影响评价等理念和评估体系,为今后开展健康湖北或健康城市评估提供重要经验和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湖北 评估体系 评估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年湖北省成人业余锻炼和静态行为现状调查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唐雨萌 何田静 +3 位作者 李茜 潘敬菊 张庆军 张岚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0期774-779,共6页
目的分析湖北省成人业余锻炼和静态行为的现状。方法 2013年,在湖北省10个监测点开展人群调查,按多阶段分层整群抽取≥18岁6 000人为样本,分析身体活动和静态时间现状。结果本研究共有5 974名纳入分析。样本人群的经常锻炼率为16.3%(男... 目的分析湖北省成人业余锻炼和静态行为的现状。方法 2013年,在湖北省10个监测点开展人群调查,按多阶段分层整群抽取≥18岁6 000人为样本,分析身体活动和静态时间现状。结果本研究共有5 974名纳入分析。样本人群的经常锻炼率为16.3%(男性16.9%,女性15.6%)。男性的经常锻炼率随年龄增加而降低(P<0.05)。不同文化水平、不同职业间男性和女性的经常锻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婚姻状况间男性的经常锻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3年样本人群从不锻炼率为77.5%(男性75.2%,女性79.7%)。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婚姻状况、不同职业间男性和女性的从不锻炼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3年样本人群平均每日静态时间为5.3h(男性5.4h,女性5.3h)。男性和女性的静态行为时间均随年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P<0.01),随文化程度的提高呈上升趋势(P<0.01)。不同婚姻状况、不同职业间男性和女性的静态行为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2013年湖北省成人的主动锻炼现状处于较低水平,尤其是高年龄段和文化水平较低的人群,有必要深入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促进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业余锻炼 静态行为 身体活动 健康促进 横断面研究
原文传递
湖北省居民1990-2017年心血管病疾病负担变化情况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素华 潘敬菊 +5 位作者 何田静 唐雨萌 张岚 祝淑珍 董文兰 刘世炜 《中国公共卫生》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53-1156,共4页
目的了解湖北省居民1990—2017年心血管病(CVD)疾病负担变化情况,为该地区居民CVD的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GBD 2017)中湖北省居民死亡数、标化死亡率、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s)、标化YLLs率、伤残损失寿命... 目的了解湖北省居民1990—2017年心血管病(CVD)疾病负担变化情况,为该地区居民CVD的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GBD 2017)中湖北省居民死亡数、标化死亡率、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s)、标化YLLs率、伤残损失寿命年(YLDs)、标化YLDs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和标化DALYs率等指标来分析湖北省居民1990—2017年CVD疾病负担变化情况。结果湖北省居民1990—2017年CVD的死亡数、YLLs、YLDs、标化YLDs率和DALYs分别增长了77.53%、40.79%、122.17%、16.82%和46.69%,但标化死亡率、标化YLLs率和标化DALYs率则分别降低了23.70%、32.84%和29.62%;男性居民2017年CVD的DALYs和1990—2017年增长率分别为225.28万人年和57.65%,均高于女性的171.17万人年和34.38%;1990年和2017年湖北省15~49岁、50~69岁和≥70岁居民CVD的标化DALYs率分别为1535.02/10万和1285.31/10万、16300.29/10万和10864.47/10万、57409.87/10万和45105.46/10万,均随年龄增高而升高;湖北省居民1990年和2017年CVD死亡标化率居于前5位的均为脑出血、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缺血性脑卒中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但顺位不同,2017年脑出血和高血压心脏病分别由1990年的第1位和第3位降至第2位和第4位,缺血性心脏病和缺血性脑卒中分别由1990年的第2位和第4位升至第1位和第3位;湖北省居民1990年和2017年CVD标化DALYs率居于前5位的均为缺血性心脏病、脑出血、缺血性脑卒中、高血压心脏病和蛛网膜下腔出血,顺位略有不同,脑出血由1990年的第1位降至第2位,缺血性心脏病由1990年的第2位升至第1位。结论湖北省居民CVD疾病负担持续增长,应重点加强男性及老年人群的CVD防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CVD) 疾病负担 变化情况
原文传递
神经网络模型和logistic回归在预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唐雨萌 张岚 +3 位作者 李茜 洪杰 李建华 祝淑珍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21年第2期12-16,共5页
目的应用神经网络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数学预测模型。方法通过横断面调查收集2015年湖北省2400人的COPD流行病学资料,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与验证组,应用神... 目的应用神经网络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数学预测模型。方法通过横断面调查收集2015年湖北省2400人的COPD流行病学资料,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与验证组,应用神经网络和logistic回归分别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预测模型,比较两个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可用于研究的样本共1569例,其中训练组1099例,验证组470例。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组和验证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和0.78。logistic的训练组和验证组的AUC分别为0.75和0.74。结论将神经网络模型和logistic回归应用于COPD的预测均是可行的,其预测结果可为COPD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神经网络模型 LOGISTIC回归 预测研究
原文传递
基于STDRATE过程的标准化率及其置信区间估计的SAS宏
15
作者 周梦格 张岚 +1 位作者 何田静 潘敬菊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30-733,共4页
目的探讨STDRATE过程在标准化率及其置信区间估计方面的应用,并通过编写SAS宏程序批量实现多维度分组数据的该过程。方法利用死因监测数据实例介绍基于STDRATE过程实现多维度分组大样本数据标准化率及其置信区间估计的SAS宏命令(%Stdra... 目的探讨STDRATE过程在标准化率及其置信区间估计方面的应用,并通过编写SAS宏程序批量实现多维度分组数据的该过程。方法利用死因监测数据实例介绍基于STDRATE过程实现多维度分组大样本数据标准化率及其置信区间估计的SAS宏命令(%Stdrate)。结果%Stdrate宏命令能够快速计算多维度分组大样本数据的标准化率及其置信区间并输出至指定数据集,可为日常及科研工作节约时间。结论%Stdrate宏命令为多维度分组数据直接标准化率及其置信区间估计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DRATE过程 标准化率 置信区间 SAS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年湖北省心血管疾病死亡及寿命损失分析
16
作者 周梦格 张岚 +4 位作者 何田静 祝淑珍 李茜 唐雨萌 潘敬菊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21-426,432,共7页
目的了解湖北省心血管疾病死亡及寿命损失情况,为制定有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死亡资料来源于2019年湖北省常住居民死因登记资料,使用SAS 9.4软件分析不同性别、城乡以及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和非示范区各类心血管疾病的粗死亡率、... 目的了解湖北省心血管疾病死亡及寿命损失情况,为制定有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死亡资料来源于2019年湖北省常住居民死因登记资料,使用SAS 9.4软件分析不同性别、城乡以及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和非示范区各类心血管疾病的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所致寿命损失年(YLL)及标化YLL率,并进行非参数检验、χ^(2)检验和Z检验。结果2019年湖北省常住居民心血管疾病死亡占全死因的45.16%,心血管疾病死亡病例的年龄中位数为78岁,死亡率为301.03/10万,标化死亡率为243.49/10万,标化YLL率为2820.83/10万。其中男性心血管疾病标化死亡率(275.21/10万)高于女性(212.99/10万),农村(255.70/10万)高于城市(232.39/10万),示范区(233.24/10万)低于非示范区(258.76/10万)。男性、女性、城市、农村、示范区和非示范区心血管疾病的标化YLL率分别为3145.66/10万、2464.56/10万、2696.73/10万、2958.72/10万、2726.29/10万和2958.28/10万,其中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非示范区高于示范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全省及性别、城乡分组的心血管疾病死因顺位前3位均为脑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及高血压病。除慢性风湿性心脏病外,男性标化死亡率均高于女性;除高血压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外,农村标化死亡率均高于城市;示范区的脑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病、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的标化死亡率均低于非示范区。结论湖北省心血管疾病死亡负担较重,应积极探索针对不同性别、城乡的防治措施,进一步扩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死亡率 标化死亡率 早死所致寿命损失年 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原文传递
2019年湖北省常住居民伤害死亡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潘敬菊 周梦格 +3 位作者 张岚 唐雨萌 李茜 何田静 《疾病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63-968,共6页
目的伤害是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是人群健康损失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评估湖北省伤害导致的死亡水平,对制订省级伤害防控措施至关重要。方法使用2019年湖北省死因监测数据,分析湖北省常住居民伤害死亡情况。数据经过整理、查重、剔除后... 目的伤害是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是人群健康损失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评估湖北省伤害导致的死亡水平,对制订省级伤害防控措施至关重要。方法使用2019年湖北省死因监测数据,分析湖北省常住居民伤害死亡情况。数据经过整理、查重、剔除后,采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2010年全国普查人口为标准人口计算标化死亡率,不同组之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利用ArcGis 10.2软件分析湖北省伤害死亡病例的空间分布。结果2019年湖北省常住居民伤害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62.59/10万、53.15/10万;男性分别为77.07/10万、69.19/10万;女性分别为47.65/10万、37.22/10万。伤害死因顺位前3位为意外跌落、机动车辆交通事故、自杀;除了被杀以外,主要不同类型的伤害死亡,男性均高于女性(P<0.001)。城市居民伤害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53.46/10万、46.64/10万;农村居民分别为73.73/10万、60.87/10万。除了机动车以外的运输事故(χ^(2)=2.90,P=0.087)、被杀(χ^(2)=0.21,P=0.643)以外,主要不同类型的伤害死亡,农村居民均高于城市(P<0.001)。伤害死亡率在5~14岁年龄组最低(9.32/10万),在65岁以上年龄组最高(265.13/10万)。恩施州、荆门市、十堰市、咸宁市、天门市、仙桃市、荆州市的伤害死亡水平较其他市(州)高,而武汉市、孝感市最低。结论湖北省居民伤害负担较重,尤其是意外跌落、机动车辆交通事故、自杀。伤害死亡存在性别、城乡等差异,需要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害 死亡率 常住居民 负担
原文传递
湖北省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石青 熊培生 +4 位作者 李明健 周素华 尹坚 陈致泽 张碧云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70-972,共3页
2003年WHO和国际控制碘缺乏病理事会(ICCIDD)已把中国评估为碘营养适宜的国家[1],湖北省按照卫生部统一要求,及时全面掌握湖北省碘缺乏病病情和居民碘营养现况,为制定新的碘缺乏病控制对策提供有效依据.笔者于2011年8月至2012年3月进... 2003年WHO和国际控制碘缺乏病理事会(ICCIDD)已把中国评估为碘营养适宜的国家[1],湖北省按照卫生部统一要求,及时全面掌握湖北省碘缺乏病病情和居民碘营养现况,为制定新的碘缺乏病控制对策提供有效依据.笔者于2011年8月至2012年3月进行本次碘缺乏病病情监测现场工作及数据库整合分析工作.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缺乏病 湖北省 监测结果 病情监测 营养现况 现场工作 碘营养 理事会
原文传递
2019年湖北省10~24岁青少年自杀死亡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潘敬菊 周梦格 +3 位作者 张岚 唐雨萌 李茜 何田静 《疾病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86-1091,共6页
目的分析、评估湖北省青少年自杀死亡水平,以便有针对性地制订防控措施。方法2019年湖北省死因监测数据,经过整理、查重、剔除后,采用SAS 9.4软件分析,分析比较不同性别、地区之间的自杀死亡年龄、自杀死亡率等;以2010年全国普查人口以... 目的分析、评估湖北省青少年自杀死亡水平,以便有针对性地制订防控措施。方法2019年湖北省死因监测数据,经过整理、查重、剔除后,采用SAS 9.4软件分析,分析比较不同性别、地区之间的自杀死亡年龄、自杀死亡率等;以2010年全国普查人口以及世界卫生组织更新后的世界标准人口为标准人口,分别计算中国标化死亡率、世界标化死亡率;利用ArcGis 10.6软件开展空间自相关分析、绘制空间分布地图。结果2019年湖北省伤害位居青少年死因顺位首位,在全死因构成比中超过52%,其中,自杀死亡位居10~14、15~19岁青少年伤害死因顺位第2位、20~24岁青少年伤害死因顺位首位,在全死因的构成比中均超过10%。10~24岁青少年自杀死亡率、中国标化死亡率、世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3.33/10万、3.40/10万、3.26/10万;城市地区分别为3.38/10万、3.40/10万、3.31/10万;农村地区分别为3.28/10万、3.38/10万、3.21/10万。除了20~24岁年龄组男性自杀死亡率高于女性(χ^(2)=16.190,P<0.001),其他年龄组不同性别的自杀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城乡之间青少年自杀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少年自杀死亡方式主要为从高处跳下,其他依次为其他物质中毒、溺水、悬吊、杀虫剂中毒。不同年龄组(10~14、15~19、20~24岁)青少年自杀死亡的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不存在空间自相关关系(P>0.05),青少年自杀死亡随机、离散地分布在湖北省各个县(市、区)中。结论2019年湖北省青少年自杀死亡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城乡差异,不存在空间自相关关系,应在全省范围内广泛采取防控措施,以降低自杀死亡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自杀 自杀方式 死亡率 空间自相关分析
原文传递
湖北省居民2019年自杀死亡方式及空间自相关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潘敬菊 周梦格 +4 位作者 张岚 何田静 李茜 唐雨萌 祝淑珍 《中国公共卫生》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02-907,共6页
目的了解湖北省居民2019年自杀死亡方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为有针对性地制定自杀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中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湖北省≥10岁居民自杀死亡数据,应用SAS 9.4和ArcG... 目的了解湖北省居民2019年自杀死亡方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为有针对性地制定自杀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中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湖北省≥10岁居民自杀死亡数据,应用SAS 9.4和ArcGis 10.6统计软件分析湖北省居民2019年的自杀死亡方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湖北省2019年≥10岁居民自杀死亡者7868例,自杀死亡率为14.88/10万,标化自杀死亡率为12.56/10万;居于前3位的自杀死亡方式依次为杀虫剂中毒(3481例)、悬吊(2497例)和从高处跳下(709例),死亡率依次为6.58/10万、4.72/10万和1.34/10万,标化死亡率依次为5.36/10万、3.87/10万和1.33/10万,此3种自杀死亡方式者占全部自杀死亡者的84.99%。男性和女性居民居于前3位的自杀死亡方式均为杀虫剂中毒、悬吊和从高处跳下;城市居民居于前3位的自杀死亡方式亦为杀虫剂中毒、悬吊和从高处跳下,但农村居民则为杀虫剂中毒、悬吊和其他物质中毒。10~24岁和25~44岁居民的主要自杀死亡方式均为从高处跳下,45~64岁和≥65岁居民的主要自杀死亡方式则均为杀虫剂中毒。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019年湖北省居民自杀死亡以及主要方式包括杀虫剂中毒、悬吊、从高处跳下均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的聚集性,全局Moran′s I指数分别为0.473、0.387、0.482、0.244(均P<0.001)。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自杀死亡高-高聚集的地区为恩施州、宜昌市、荆州市、荆门市的一些县(市、区)以及直辖市神农架林区、天门市、潜江市,低-低聚集的地区为武汉市和黄石市的一些城区,高-低聚集的地区为黄冈麻城市,低-高聚集的地区为孝感应城市、荆州市的荆州区和沙市区;杀虫剂中毒自杀死亡方式高-高聚集的地区为巴东县、秭归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公安县、石首市、监利县、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和钟祥市,悬吊自杀死亡方式高-高聚集的地区为鄂西部的一些县(市、区),杀虫剂中毒和悬吊自杀死亡方式低-低聚集的地区均为武汉市和黄石市的一些城区,而从高处跳下自杀死亡方式高-高聚集的地区则为武汉市和黄石市的9个城区。结论杀虫剂中毒、悬吊和从高处跳下为湖北省2019年居民的主要自杀死亡方式,各自杀死亡方式均存在性别、地区、年龄差异以及明显的空间聚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 死亡方式 空间自相关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