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miR-29、miR-150与急性肾损伤患者病情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张琛 沈文娟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0年第11期1742-1744,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微小核糖核酸-29(miR-29)、微小核糖核酸-150(miR-150)与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病情程度的相关性。【方法】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28例AKI患者,按照患者27日内的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82例,死亡组46例;再根据AKI分期标准将患者分... 【目的】探讨血清微小核糖核酸-29(miR-29)、微小核糖核酸-150(miR-150)与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病情程度的相关性。【方法】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28例AKI患者,按照患者27日内的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82例,死亡组46例;再根据AKI分期标准将患者分为AKI1期组56例、AKI2期组42例、AKI3期组30例。检测并比较不同分期患者的血清miR-29和miR-150水平,分析血清miR对病情进展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心率、体温、高血压史以及合并症发生率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存活组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血清miR-29以及miR-150水平均显著低于死亡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清miR-29和miR-150水平随着疾病分期的上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AKI1期组、AKI2期组以及AKI3期组的组间数据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miR-29以及miR-150二者联合预测AKI患者病情进展的灵敏度为94.68%,特异性为86.57%,显著高于miR-29以及miR-150单独预测,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miR-29以及miR-150水平与AKI患者病情进展程度和预后情况具有密切关系,高水平血清miR-29以及miR-150预示着AKI患者病情较为严重,死亡概率校大,两者联合检测对AKI病情进展程度的预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损伤 急性病 肾疾病 微RNAS 病人病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神经丝蛋白-3及特异性烯醇化酶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琛 沈文娟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1年第2期189-191,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神经丝蛋白-3(NFP-3)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65例AIS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本院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于入院24 h内和d3、d7、d14采...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神经丝蛋白-3(NFP-3)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65例AIS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本院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于入院24 h内和d3、d7、d14采集外周血样本,对照组于入院就诊当天采集外周血样本,两组均进行NSE和NFP-3水平的检测,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差异;绘制ROC曲线分析NSE和NFP以及二者联合对AIS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入院24 h内、d3和d7,观察组患者NSE和NFP-3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入院d14,观察组患者NSE和NFP-3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NSE和NFP-3水平随着入院时间的变化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NSE、NFP-3以及二者联合预测AIS的AUC分别为0.874、0.926和0.967,敏感性分别为72.3%、76.9%和85.2%,特异性分别为90.3%、92.5%和95.6%。NSE和NFP-3对AIS的诊断最佳cut-off值分别为17.25 ng/mL和15.55 ng/mL。【结论】血清NSE和NFP-3水平在AIS患者体内明显升高,且随着疾病的好转,其水平呈下降趋势。NSE和NFP-3对AlS诊断均具较高的诊断价值,且NFP-3对AIS的诊断价值高于NSE,二者联合可明显提高AIS的诊断价值,提示NFP-3可用于AIS的诊断和病情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诊断 磷酸丙酮酸水合酶/血液 中间丝蛋白质类/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疼痛相关介质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25
3
作者 程蕾 涂小磊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疼痛相关介质分泌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08例,经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椎旁阻滞组各5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全身麻醉,椎旁阻滞...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疼痛相关介质分泌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08例,经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椎旁阻滞组各5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全身麻醉,椎旁阻滞组患者接受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即刻(T0)、术后6h(T1)、术后12h(T2)、术后24h(T3)血清中疼痛介质、炎症因子、应激激素含量的差异。结果:T0时,两组血清中疼痛介质、炎症因子、应激激素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T2、T3时,椎旁阻滞组血清中疼痛介质NPY、PGE_2、5-HT的含量低于对照组;血清中炎症因子IL-1、IL-6、TNF-α、MCP-1的含量低于对照组;血清中应激激素ACTH、Cor、AngⅠ、AngⅡ的含量低于对照组。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接受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介质的释放,减轻全身炎症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 疼痛介质 炎症因子 应激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