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在男性不育中的分子机制与治疗研究进展
1
作者 古炜 毛卫林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25年第2期142-144,共3页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s)家族作为广泛表达的抗氧化酶系,分布于绝大多数真核细胞中,能够消除机体内的活性氧自由基(ROS),阻断ROS对生殖细胞DNA的损伤。硒是GPXs的活性中心,通过调控硒蛋白家族成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发挥抗氧化...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s)家族作为广泛表达的抗氧化酶系,分布于绝大多数真核细胞中,能够消除机体内的活性氧自由基(ROS),阻断ROS对生殖细胞DNA的损伤。硒是GPXs的活性中心,通过调控硒蛋白家族成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发挥抗氧化作用,但临床数据显示膳食硒补充对改善男性不育的疗效有限。现就膳食硒摄入对GPX4的影响,以及精子内三种GPX4的生理作用与其缺乏导致的男性不育症的关联性进行阐述,同时对相关GPX4耗竭所表现出的精子对应性病理改变及其新型基因干预治疗策略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不育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癌放疗并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应用综合护理手段的探讨
2
作者 黄晓玲 《饮食科学》 2019年第20期150-150,共1页
目的:分析针对膀胱癌放疗并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膀胱癌放疗并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63例分成两组,给予A组常规护理,给予B组综合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 目的:分析针对膀胱癌放疗并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膀胱癌放疗并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63例分成两组,给予A组常规护理,给予B组综合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护理后的生存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心理状态评分、深静脉血栓改善率存在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膀胱癌放疗并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手段的效果明显,利于预后及生存质量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放疗 输尿管皮肤造口术 深静脉血栓 综合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性护理对小儿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的干预作用分析
3
作者 肖瑞 《饮食科学》 2019年第16期196-196,共1页
目的:探究分析在小儿尿道下裂手术围手术期间采取预防性护理对术后并发症预防的效果。方法:从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接受小儿尿道下裂手术的患儿中抽选106例,盲抽法分为两组,接受预防性护理的患儿列为实验组,共54例,接受常规护理的... 目的:探究分析在小儿尿道下裂手术围手术期间采取预防性护理对术后并发症预防的效果。方法:从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接受小儿尿道下裂手术的患儿中抽选106例,盲抽法分为两组,接受预防性护理的患儿列为实验组,共54例,接受常规护理的患儿列为对照组,共52例,对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3.70%)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儿尿道下裂手术围手术期间采取预防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儿疼痛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性护理 小儿尿道下裂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后切缘阳性与阴性的预后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毛卫林 刘艳 +1 位作者 谭大清 刘孝华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19年第2期83-86,共4页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后切缘阳性与阴性肾细胞癌患者的肿瘤学结果,探究切缘阳性对术后复发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我院2008年至2013年期间对104例肾细胞癌患者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回顾性分析切缘阴性及阳性患者,对术后肿...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后切缘阳性与阴性肾细胞癌患者的肿瘤学结果,探究切缘阳性对术后复发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我院2008年至2013年期间对104例肾细胞癌患者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回顾性分析切缘阴性及阳性患者,对术后肿瘤相关死亡率、总体生存率及肿瘤复发率等进行比较。结果术后切缘阳性患者11例,切缘阴性患者93例。切缘阳性患者的术后肿瘤复发率(37.5%)较切缘阴性患者(5.4%)显著增高(P<0.05),切缘阳性患者的肿瘤相关死亡率(0%)及总体生存率(90.9%)与切缘阴性患者(分别为3.2%及87.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部分切除术后切缘阳性患者有较高的肿瘤复发率,但切缘阳性与阴性患者的肿瘤相关死亡率及总体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部分切除术 切缘阳性 复发率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保留肾单位肾肿瘤切除术治疗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建华 崔振鹏 +2 位作者 张礼军 李军孝 陈其亮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8期29-31,共3页
目的研究腹腔镜保留肾单位肾肿瘤切除术(RPNSS)治疗肾细胞癌(RCC)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RCC患者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RPNSS组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RPRN)组,各40例。RPNSS组采用RPNSS治疗,RPRN组采用RPRN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 目的研究腹腔镜保留肾单位肾肿瘤切除术(RPNSS)治疗肾细胞癌(RCC)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RCC患者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RPNSS组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RPRN)组,各40例。RPNSS组采用RPNSS治疗,RPRN组采用RPRN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RPNSS组的住院时间短于RPRN组(P<0.05)。术后1 d,RPNSS组的Scr水平低于RPRN组,eGFR水平高于RPRN组(P<0.05)。术后1、6个月,RPNSS组的KPS评分高于RPRN组(P<0.05)。RPNSS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RPRN组(P<0.05)。随访1年,两组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PNSS治疗RCC患者可显著保护肾功能,缩短住院时间,且具有复发少、安全性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保留肾单位肾肿瘤切除术 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 肾细胞癌 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铁死亡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生物标志物可准确预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预后 被引量:1
6
作者 林永帅 张发财 +6 位作者 谭伟伟 马牧溪 刘晋阳 胡江生 金银铃 胡欢 吴志平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295-301,共7页
目的:肾癌是一种具有高发病率与高死亡率的恶性肿瘤,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织亚型。关于铁死亡相关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生物标志物预测ccRCC患者生存的系统研究... 目的:肾癌是一种具有高发病率与高死亡率的恶性肿瘤,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织亚型。关于铁死亡相关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生物标志物预测ccRCC患者生存的系统研究国内尚未开展,故有必要探索相应的铁死亡相关的lncRNA生物学标志物。方法:从美国癌症基因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获得了539份ccRCC样本中lncRNA的表达谱。利用lncRNA与铁死亡相关基因的共表达网络选择铁死亡相关的lncRNA,使用单因素Cox回归进一步筛选预后相关的lncRNA,此外,使用Lasso回归和多因素Cox回归来构建铁死亡相关的lncRNA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风险评分,根据风险评分中位值将患者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识别ccRCC患者死亡风险。利用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对铁死亡相关的lncRNA的功能富集进行了可视化。结果:22个与铁死亡相关预后的lncRNA(HOXB-AS4、AC002070.1、TNFRSF10A-AS1、AL162231.2、CD27-AS1、LINC00944、LINC01126、AC084876.1、LINC01615、AL596442.2、AC064807.1、AL445472.1、HOXA-AS2、AC026401.3、LINC02027、AC147651.1、JPX、Z95115.1、AC092894.1、LINC00460、AC018695.6、AL445524.1)存在显著差异,构成了铁死亡相关的lncRNA生物标志物。该标志物将ccRCC患者分为低危组和高危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证实铁死亡相关lncRNA生物标志物风险评分是ccRCC患者的一个显著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1)。此外,GO/KEGG富集分析提示22个lncRNA在铁死亡过程、代谢和肿瘤经典通路中均有显著富集。结论:综上所述,这22个与铁死亡相关的lncRNA可能是ccRCC患者的分子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长链非编码RNA 肾透明细胞癌 预后
原文传递
前列腺癌相关免疫基因预后生物标志物的筛选研究
7
作者 胡江生 万顺 《中国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5期20-29,共10页
目的前列腺癌(Prostatic Cancer,PCa)在老年男性中的发病率很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免疫标志物可用于预测PCa患者的存活率。因此,有必要探索PCa的免疫学特性。方法首先,我们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中检索了499... 目的前列腺癌(Prostatic Cancer,PCa)在老年男性中的发病率很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免疫标志物可用于预测PCa患者的存活率。因此,有必要探索PCa的免疫学特性。方法首先,我们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中检索了499个PCa和52个正常前列腺组织样本的RNA测序和临床数据。我们在PCa和正常前列腺组织之间鉴定了317个差异表达的免疫相关基因与1988个预后基因取交集,共纳入9个关键基因。对正常组和肿瘤组的9个差异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进一步获得差异表达基因中的免疫基因进行单变量和多变量Cox和Lasso回归分析,4个独立的免疫基因免疫球蛋白重变量7-81(Immunoglobulin Heavy Variable 7-81,IGHV7-81)、NADPH氧化酶1(NADPH oxidase 1,NOX1)、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和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ic protein 7,BMP7)与预后相关,用以建立免疫风险评分模型。结果Kaplan-Meier结果显示IGHV7-81高表达提示预后不良,而NOX1和MPO低表达提示预后不良。结合多个临床信息和免疫风险评分(immune risk score signature,IRSS)相关免疫基因的列线图在预测结果方面比单个独立预后因素更有效。我们成功构建并验证了免疫相关的PCa预测模型。该模型可以独立预测PCa患者的生存率。其中高免疫风险患者与PCa不良预后相关。进一步临床标本验证证实了免疫基因BMP7的低表达与PCa患者不良预后相关。结论总体而言,我们检测到4个关键基因(IGHV7-81、NOX1、MPO和BMP7)可用作独立预测PCa的预后因素。其中临床标本免疫组化的验证表示BMP7在PCa患者中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预后 生物标记 免疫 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