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冠心病患者病情评估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夏璐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4年第6期819-820,822,共3页
目的研究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武汉市第五医院心内科诊治的CHD患者100例为CHD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并对比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 目的研究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武汉市第五医院心内科诊治的CHD患者100例为CHD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并对比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淀粉样蛋白A(SAA)、触珠蛋白(HPT)、前清蛋白(PA)水平,分析CHD组患者CRP、SAA、HPT、PA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CHD组患者血清CRP、SAA、HPT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清PA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CRP、SAA和HPT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SAP)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PA水平明显低于SAP和UAP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支病变患者血清CRP、SAA和HPT水平明显高于单支病变和双支病变患者,PA水平明显低于单支病变和双支病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血清CRP、SAA和HPT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A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可为CHD发病情况、临床类型、病变程度及病情改善等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病情评估 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烟对冠心病PCI术后抗栓治疗远期疗效的影响
2
作者 伍琼 胡家顺 《河北医药》 CAS 2013年第20期3079-3081,共3页
目的观察吸烟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抗栓治疗的远期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入选2010年9月至2011年2月冠心病PCI术男性患者124例,根据是否吸烟分为吸烟组(59例)和非吸烟组(65例),2组术前给予负荷剂量阿司匹林300 mg嚼服及氯吡格雷30... 目的观察吸烟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抗栓治疗的远期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入选2010年9月至2011年2月冠心病PCI术男性患者124例,根据是否吸烟分为吸烟组(59例)和非吸烟组(65例),2组术前给予负荷剂量阿司匹林300 mg嚼服及氯吡格雷300 mg顿服,术后继续每日口服阿司匹林片100 mg及氯吡格雷75 mg。5 d后测定2组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以及比较2组1年内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内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吸烟降低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抗栓治疗的远期疗效,增加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抗栓药物的血小板活化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吸烟 抗栓治疗 血小板聚集抑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QT间期离散度的临床特点
3
作者 张心怡 代政德 《中国实用心电杂志》 1998年第3期134-148,共2页
本文对59例AMI患者的QTd进行了测定分析,以了解AMI患者QTd的特点及其与死亡率、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多部位梗塞及心肌酶学之间的关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随机选择资料完整的AMI患者59例,AMI的诊断依据1979年WHO推... 本文对59例AMI患者的QTd进行了测定分析,以了解AMI患者QTd的特点及其与死亡率、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多部位梗塞及心肌酶学之间的关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随机选择资料完整的AMI患者59例,AMI的诊断依据1979年WHO推荐的诊断标准,其中男34例,女25例,年龄46-85岁,平均64.75±8.70岁。存活组46例,死亡组13例。发病时无电解质紊乱,无心室肥大、束支传导阻滞,均未使用影响心肌复极的药物,未做溶栓治疗。对照组50例。其性别、年龄与AMI组相匹配,临床体检、心电图、肝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T间期离散度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 临床特点 死亡组 最大值 心电图 室性心律失常 短QT间期 显著性差异 近期死亡率
全文增补中
黄连素的正性肌力作用及其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杨顺裕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9期569-570,共2页
黄连素的正性肌力作用及其研究杨顺裕黄连素是一种从小檗属植物黄连的根茎中提取的一种季铵化合物。虽然长期以来黄连素一直作为清热解毒和抗菌药物应用于临床,但早在本世纪40~50年代已有学者(1,2)发现它可以兴奋离体动物的... 黄连素的正性肌力作用及其研究杨顺裕黄连素是一种从小檗属植物黄连的根茎中提取的一种季铵化合物。虽然长期以来黄连素一直作为清热解毒和抗菌药物应用于临床,但早在本世纪40~50年代已有学者(1,2)发现它可以兴奋离体动物的心脏。80年代以来,不断增多和日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素 正性肌力作用 药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烟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支架置入术后抗栓治疗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伍琼 胡良焱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352-354,共3页
目的观察吸烟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近期抗栓疗效的影响。方法成功行支架置入术男性ACS患者98例,根据是否吸烟分为吸烟组(48例)和非吸烟组(50例),各组术前给予负荷剂量阿司匹林300 mg嚼服及氯吡格雷300 mg顿服... 目的观察吸烟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近期抗栓疗效的影响。方法成功行支架置入术男性ACS患者98例,根据是否吸烟分为吸烟组(48例)和非吸烟组(50例),各组术前给予负荷剂量阿司匹林300 mg嚼服及氯吡格雷300 mg顿服,术后继续每日口服阿司匹林片100 mg及氯吡格雷75 mg。1周后比较两组的生化指标,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以及院内心脑血管缺血性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1周后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肌钙蛋白、肌酸激酶、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吸烟组临床显效率82.4%、心电图显效率76.5%,明显高于吸烟组61.2%、53.2%(P<0.05)。其中吸烟组院内死亡1例,不稳定心绞痛2例,无脑卒中及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情况;非吸烟组无死亡病例。结论吸烟降低ACS患者术后抗栓治疗的近期疗效,增加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其机制与降低抗栓药物的血小板活化作用可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吸烟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血脂、炎性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龚平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09年第9期628-629,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血脂、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入选者血清Hcy水平;采用酶连免疫吸附法测定细胞因子水平[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血脂、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入选者血清Hcy水平;采用酶连免疫吸附法测定细胞因子水平[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采用酶法测定血浆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进行对比和直线相关分析Hcy和二者的关系。结果ACS组病人Hcy(16.27±5.63)水平与对照组(11.13±2.58)比较P〈0.01;ACS组Hcy水平与IL-6正相关,相关系数r为0.60(P〈0.05),Hcy与血脂无相关性。结论Hcy可能通过促进炎性因子的产生而促进冠心病的发展和ACS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同型半胱氨酸 炎性因子
原文传递
Ⅱ期高血压病高胰岛素血症对血液粘度及血脂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万军 代政德 《微循环学杂志》 1995年第4期32-34,共3页
以21例Ⅱ期高血压患者、21例Ⅱ期高血压病高胰岛素血症患者及20例正常人为研究对象,以全血比粘度、全血还原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及血浆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为指标;结果表明Ⅱ期高血压病患者全血比粘度... 以21例Ⅱ期高血压患者、21例Ⅱ期高血压病高胰岛素血症患者及20例正常人为研究对象,以全血比粘度、全血还原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及血浆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为指标;结果表明Ⅱ期高血压病患者全血比粘度、全血还原比粘度较正常人高,Ⅱ期高血压病高胰岛素血症患者亦较单纯高血压病患者进一步增高,同时其血浆甘油三酯较单纯高血压病患者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而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总胆固醇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单纯高血压病患者与正常人组比较血脂无差异。因而认为高血压病患者的高胰岛素血症可使高血压病患者增高的血粘度进一步增高,且血粘度的增高主要是红细胞机能、代谢的改变所致。单纯高血压病患者血脂改变不明显,高血压病患者血脂的改变主要是由高胰岛素血症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高胰岛素血症 血液粘度 血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与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14
8
作者 祝聪聪 盛蕾 +1 位作者 洪李锋 胡良炎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4期134-136,共3页
目的比较直接与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武汉市第五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2例,根据PCI时机分为对照组67例和观察组7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目的比较直接与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武汉市第五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2例,根据PCI时机分为对照组67例和观察组7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行延迟PCI,观察组患者行直接PCI。比较两组患者发病后1周、6个月血流动力学指标、左心室重构指标。结果发病后1周两组患者平均左房室瓣压差(m MPG)、肺动脉平均压(m P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m MPG、m PAP低于对照组(P<0.05)。发病后1周两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房内径(LA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LVEDD、LVESD、LAD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延迟PCI相比,直接PCI能更有效地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抑制左心室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心室重构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