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V感染相关性毛发红糠疹误诊为药疹1例
1
作者 张雪婷 李著艳 +2 位作者 景海霞 刘洋 王恒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673-674,F0002,共3页
毛发红糠疹(pityriasis rubra pilaris,PRP)是一种罕见的慢性丘疹鳞屑性炎症性皮肤病,以黄红色鳞屑性斑片和角化性毛囊性丘疹为特征。其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维生素A缺乏或代谢异常、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及体内恶性肿瘤等因... 毛发红糠疹(pityriasis rubra pilaris,PRP)是一种罕见的慢性丘疹鳞屑性炎症性皮肤病,以黄红色鳞屑性斑片和角化性毛囊性丘疹为特征。其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维生素A缺乏或代谢异常、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及体内恶性肿瘤等因素有关[1]。毛发红糠疹发病率约占皮肤病的1∶5000~1∶50000[2],临床上少见,易误诊和漏诊,我院最近接诊了1例合并HIV感染相关性毛发红糠疹患者,现将诊治经验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发红糠疹 HIV感染 药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41-3p通过调控KEAP1/Nrf2轴抑制糖尿病创面的氧化应激损伤
2
作者 刘洋 张雪婷 卢俊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349-357,共9页
目的:探讨miR-141-3p对氧化应激状态下角质形成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体外过氧化氢(H_(2)O_(2))预处理角质细胞,选择miR-141-3p mimics/inhibitor以及siKEAP1技术研究miR-141-3p对于KEAP1/Nrf2信号通路的影响。采用CCK-8法... 目的:探讨miR-141-3p对氧化应激状态下角质形成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体外过氧化氢(H_(2)O_(2))预处理角质细胞,选择miR-141-3p mimics/inhibitor以及siKEAP1技术研究miR-141-3p对于KEAP1/Nrf2信号通路的影响。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qRT-PCR检测mRNA水平,Western-blot法检测蛋白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miR-141-3p靶基因,DCFH-DA探针检测胞内ROS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抗氧化酶活性,EDU法检测细胞增殖功能,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功能。结果:过表达miR-141-3p增强了H_(2)O_(2)处理下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降低了胞内ROS水平,并提高了SOD和GSH-px活性;miR-141可靶向负调控KEAP1,上调Nrf2和HO-1表达,发挥抗氧化应激作用;siKEAP1抑制了miR-141-3p促增殖、促迁移和抗氧化的作用。结论:miR-141能够通过KEAP1/Nrf2信号通路有效减轻H2O2诱导的角质形成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并促进其增殖和迁移,从而发挥促进糖尿病创面愈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创面 创面愈合 氧化应激 miR-141-3p NRF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非相邻型多节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张吉红 王晓娟 +4 位作者 党红胜 吴五洲 王波 崔操 邹海兵 《西部医学》 2017年第1期106-109,共4页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非相邻型多节段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非相邻型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10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后路长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治疗组给予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结...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非相邻型多节段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非相邻型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10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后路长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治疗组给予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在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明显增加,而Cobb角明显减少,与术前对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但治疗组的伤椎前缘高度与Cobb角单优于照组,差异在统计学上均有意义(P<0.05)。两组术后神经功能均较术前有一定程度的恢复(P<0.05),临床治疗效果上,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JOA评分无明显差异,术后JOA评分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非相邻型多节段脊柱骨折临床效果明显且具有更加微创安全的特点,还可促进神经功能与腰椎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 非相邻型多节段脊柱骨折 并发症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周围局部注射镇痛药对全膝关节置换后镇痛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勇 蔡林 +4 位作者 龚泰芳 邓洲铭 张翼 杨永波 胡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2期9823-9828,共6页
背景:传统全膝关节置换的镇痛方式较多,但这些方法常常带来一些不良事件。目的:应用循证医学Meta分析评价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关节周围局部注射镇痛药后镇痛效果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 背景:传统全膝关节置换的镇痛方式较多,但这些方法常常带来一些不良事件。目的:应用循证医学Meta分析评价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关节周围局部注射镇痛药后镇痛效果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CBM、WANGFANG有关全膝关节置换镇痛的文献,检索年限均为2000-01-01/2011-04-30。纳入所有全膝关节置换镇痛的随机对照试验,两组其他处理措施相同,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术中关节周围局部注入混合镇痛药。由2名评价者独立进行筛选及资料提取,采用RevMan5.1.2软件对符合质量标准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最后共纳入10个研究,合计694例受试患者。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全膝关节置换传统镇痛方式相比,试验组置换后目测类比活动评分较低[WMD=-1.04,95%CI(-1.26,-0.82),P<0.00001]、置换后目测类比静止评分较低[WMD=-0.67,95%CI(-0.81,-0.54),P<0.00001]、置换后再镇痛例数少[RR=0.26,95%CI(0.17,0.40),P<0.00001]、置换后再镇痛吗啡需要量少[WMD=-6.89,95%CI(-8.91,-4.86),P<0.00001],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差不大[RR=0.62,95%CI(0.21,1.84),P=0.39]。当前证据表明,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关节周围局部注射镇痛药是一种有效、安全可靠的镇痛方式,但是疗效和安全性仍需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 镇痛 局部注射 疼痛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环肌松注射系统在老年患者腹部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孙艳玲 吴五洲 +1 位作者 王贤裕 王斌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79-81,共3页
目的评价闭环肌松注射系统在老年患者腹部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择期拟在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闭环肌松注射系统)和B组,每组30例。A组采用闭环肌松注射系统给予肌松药罗库溴铵,B组推注罗库溴铵... 目的评价闭环肌松注射系统在老年患者腹部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择期拟在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闭环肌松注射系统)和B组,每组30例。A组采用闭环肌松注射系统给予肌松药罗库溴铵,B组推注罗库溴铵。比较2组患者入室、气管插管、切皮、剖腹探查、关腹、气管拔管6个时间点(T1~T6)的各项生命体征、肌松药使用总量、肌松药起效时间、气管插管条件评级、苏醒时间。结果 A组肌松起效时间、肌松药用量、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低于B组(P〈0.05);2组改良KRIGE评级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闭环肌松注射系统用于老年患者麻醉可以减少肌松药的用量,缩短起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环肌松注射系统 罗库溴铵 肌松监测 老年患者 腹部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骶髂螺钉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 被引量:15
6
作者 刘莹松 刘家国 +5 位作者 赵猛 严永祥 张劲松 徐圣康 罗斌 熊为 《实用骨科杂志》 2013年第2期165-167,共3页
目的评价经皮骶髂螺钉技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以及术中相关问题。方法自2005年2月至2011年8月收治15例采用经皮骶髂螺钉技术治疗的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男12例,女3例;年龄25-48岁,平均(33.0±... 目的评价经皮骶髂螺钉技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以及术中相关问题。方法自2005年2月至2011年8月收治15例采用经皮骶髂螺钉技术治疗的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男12例,女3例;年龄25-48岁,平均(33.0±8.6)岁。车祸伤12例,坠落伤3例。伤后至就诊时间1.5 h-3 d。按照AO骨盆骨折方法分型,B2型骨折3例,C型骨折12例;其中C1型3例,C2型6例,C3型3例。根据Matta评分系统及Majeed评分系统对患者的手术疗效进行随访。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时间23.8个月(8-42个月),术中失血量150 mL(50-1 100 mL),手术时间87 min(35-155 min)。按Matta等复位标准评价,优12例,良3例。Majeed功能评分:优10例,良4例,一般1例。至最后一次随访,X线片示患者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6个月。结论经皮骶髂螺钉技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具有损伤小,出血少、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可有效恢复骨盆后环的稳定性,能够获得良好的功能康复,是一种有效的固定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 骶髂螺钉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minar教学法在临床麻醉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7
作者 孙艳玲 吴五洲 许先成 《西部医学》 2012年第3期622-624,共3页
目的评价seminar教学法在临床麻醉学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将麻醉学系2007级麻醉本科学生96人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48人,在讲授《临床麻醉学》部分章节时,甲组采用seminar教学法,乙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学结束后以问卷调查表和考试成绩... 目的评价seminar教学法在临床麻醉学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将麻醉学系2007级麻醉本科学生96人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48人,在讲授《临床麻醉学》部分章节时,甲组采用seminar教学法,乙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学结束后以问卷调查表和考试成绩评价教学效果。结果通过问卷调查表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认为Seminar教学法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以及活跃课堂气氛等方面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教学方法。甲组学生相关章节的考试平均成绩明显高于乙组学生(P<0.05)。结论 seminar教学法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维及科研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值得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MINAR教学法 临床麻醉学 传统教学法 教学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骨钩钢板治疗老年锁骨骨折并肩锁关节脱位58例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罗斌 赵猛 +2 位作者 刘家国 张劲松 徐圣康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9期2991-2993,共3页
目的总结锁骨钩钢板在老年锁骨骨折并肩锁关节脱位的治疗经验。方法 采用锁骨钩钢板治疗老年锁骨骨折并肩锁关节脱位。结果 除2例因为无法联系外,5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36(20±6.5)个月。56例中疗效优48例,满意8例。骨折全部... 目的总结锁骨钩钢板在老年锁骨骨折并肩锁关节脱位的治疗经验。方法 采用锁骨钩钢板治疗老年锁骨骨折并肩锁关节脱位。结果 除2例因为无法联系外,5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36(20±6.5)个月。56例中疗效优48例,满意8例。骨折全部愈合,无畸形愈合和骨不连情况,肩锁关节无再脱位,无肩关节和上肢的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锁骨钩钢板治疗老年锁骨骨折并肩锁关节脱位固定牢靠、疗效好、恢复快,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肩锁关节 脱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距骨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2
9
作者 罗斌 朱爱萍 +3 位作者 徐圣康 赵猛 刘家国 张劲松 《实用骨科杂志》 2012年第3期216-218,共3页
目的探讨距骨骨折脱位的特点、类型、手术方法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组距骨骨折脱位30例,均为男性;年龄18-46岁,平均33.6岁。骨折根据Hawkins分型,I型4例,Ⅱ型20例,Ⅲ型6例。I型距骨骨折采用闭合松质骨拉力螺钉内固定。... 目的探讨距骨骨折脱位的特点、类型、手术方法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组距骨骨折脱位30例,均为男性;年龄18-46岁,平均33.6岁。骨折根据Hawkins分型,I型4例,Ⅱ型20例,Ⅲ型6例。I型距骨骨折采用闭合松质骨拉力螺钉内固定。Ⅱ、Ⅲ型骨折均行急诊手术,采用前外侧或前内侧切口暴露,骨折解剖复位后,以2枚松质骨拉力螺钉交叉内固定;其中Ⅲ型骨折并取自体髂骨块跨骨折线嵌入植骨。术后踝关节中立位短腿石膏管形外固定8-12周,复查x线示骨折线模糊后拆除石膏行不负重下踝关节活动,骨折线消失后可完全负重行日常活动。结果3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6年,平均3年。根据美国足踝协会后足评分系统评定,优10例(33.3%),良13例(43.3%),可5例(16.7%),差2例(6.7%),优良率为76.6%。结论距骨骨折脱位虽然并发症多并且后果严重,但是通过急诊手术、骨折解剖复位、尽量保护血运、有效内固定、自体髂骨块跨骨折线嵌入植骨、术后力争早期踝关节功能锻炼,可降低病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骨 骨折 并发症 骨折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骶髂螺钉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莹松 张劲松 +2 位作者 刘家国 赵猛 严永祥 《创伤外科杂志》 2013年第2期119-122,共4页
目的评价骶髂螺钉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骶髂螺钉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以及术中相关问题。方法 17例采用骶髂螺钉治疗的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按照AO骨盆骨折方法分型:B型骨折4例,其中B2型3例,B3型1例;C型骨折13例,C1型4例,C2... 目的评价骶髂螺钉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骶髂螺钉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以及术中相关问题。方法 17例采用骶髂螺钉治疗的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按照AO骨盆骨折方法分型:B型骨折4例,其中B2型3例,B3型1例;C型骨折13例,C1型4例,C2型5例,C3型4例。术中根据骨盆后环损伤类型,采用闭合或切开复位骶髂螺钉内固定。术后参照Matta和Tornetta评分系统评价骨折复位情况,Majeed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整随访,随访时间22.5个月(6~42个月)。手术时间82min(35~155min),术中失血量350ml(50~1 100ml)。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无术后感染、血管、神经损伤、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按Matta和Tornetta复位标准:优14例,良3例。Majeed功能评分:优11例,良5例,一般1例;优良率94.12%。结论骶髂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具有损伤小,出血少、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可有效恢复骨盆后环的稳定性,能够获得良好的功能康复,是一种有效的固定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骶髂螺钉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段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的Ponseti与Carroll方法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亢 李彬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2064-2066,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初始治疗年龄对Ponseti与Carroll方法治疗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的疗效影响。方法湖北医药学院第一临床学院在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将入院的12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Ponseti方法治疗,B组采用Carroll方法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不同初始治疗年龄对Ponseti与Carroll方法治疗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的疗效影响。方法湖北医药学院第一临床学院在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将入院的12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Ponseti方法治疗,B组采用Carroll方法治疗。观察各个年龄组手术情况、治疗结果并随访。结果 0~6个月Ponseti组的拆除最后一次石膏时Pirani评分和石膏矫形次数低于Carroll组,治疗有效率高于Carrol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12个月Carroll治疗组的拆除最后一次石膏时Pirani评分和石膏矫形次数低于Ponseti组,治疗有效率高于Ponset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于1~3岁Carroll治疗组拆除最后一次石膏时Pirani评分和石膏矫形次数低于Ponseti组,治疗有效率高于Ponset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12~30个月。A1组总复发率低于B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2组总复发率低于A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onseti与Carroll方法治疗都是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的有效方法,治疗时应根据患儿的年龄选择合适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nseti法 Carroll法 畸形足 年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缝合术治疗半月板损伤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12
作者 刘堂鑫 姚忠军 +1 位作者 何明武 田彩霞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6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缝合术治疗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8月-2015年2月选择我院收治的半月板损伤患者110例,按手术方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分别行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缝合术和常规半月板切除术。结果所有患者...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缝合术治疗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8月-2015年2月选择我院收治的半月板损伤患者110例,按手术方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分别行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缝合术和常规半月板切除术。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半月板愈合良好。治疗组的手术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2.45±5.13)min和(5.14±1.45)d,而对照组分别为(30.45±4.19)min和(14.09±4.21)d,治疗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3月膝关节功能评价:治疗组优40例,良13例,可2例,对照组优25例,良20例,可7例,差3例;治疗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6.4%VS 81.8%,P〈0.05)。术后3个月两组Lysholm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术后3个月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内治疗组出现反应性滑膜炎和关节僵硬各1例,对照组出现半月板囊肿3例,反应性滑膜炎4例,关节僵硬5例;组间比较,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缝合术治疗半月板损伤疗效可靠,患者康复快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膝关节功能改善明显,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检查 半月板成形术 半月板损伤 手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臼骨折术后继发创伤性关节炎 被引量:15
13
作者 刘莹松 杨述华 +4 位作者 刘勇 赵猛 严永祥 刘家国 张劲松 《临床骨科杂志》 2013年第2期144-147,共4页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髋臼骨折术后继发创伤性关节炎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THA治疗23例髋臼骨折术后继发创伤性关节炎患者。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66个月。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5.5±13.6)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髋臼骨折术后继发创伤性关节炎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THA治疗23例髋臼骨折术后继发创伤性关节炎患者。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66个月。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5.5±13.6)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88.5±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优16例,良4例,可3例。2例非骨水泥型臼杯和1例骨水泥型臼杯出现非连续性X线透亮带,但无假体下沉或移位表现。患者均无术后感染、关节脱位、严重的异位骨化及血管、神经损伤。末次随访时无翻修患者。结论髋臼骨折术后继发创伤性关节炎通过细致的术前计划、充足的植骨修复、正确选择假体类型、针对性个性化的治疗,THA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成形术 创伤性关节炎 髋臼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直肌外侧切口联合K-L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 被引量:12
14
作者 谢易 龚泰芳 +1 位作者 李彬彬 肖亮 《创伤外科杂志》 2018年第11期845-847,共3页
目的探讨腹直肌外侧入路联合K-L入路治疗髋臼双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1月—2017年6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关节骨科收治复杂髋臼骨折的病例共28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1例;年龄17~60岁,平均42. 6岁。均采用腹直肌外侧入路联... 目的探讨腹直肌外侧入路联合K-L入路治疗髋臼双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1月—2017年6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关节骨科收治复杂髋臼骨折的病例共28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1例;年龄17~60岁,平均42. 6岁。均采用腹直肌外侧入路联合K-L入路手术方式,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伤口感染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10~18个月临床随访,平均13. 5个月,均达到临床愈合。术中出血量480~800mL,平均620. 5mL。根据Matta标准评估骨折复位情况,解剖复位20例,良好复位6例,较差复位2例。根据改良的Merle D'Aubigne and Postel系统评价髋关节功能:优19例,良7例,差2例。无伤口感染,无股神经、坐骨神经、髂血管损伤,无异位骨化或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采用腹直肌外侧入路联合K-L入路治疗髋臼双柱骨折,能够清晰地显露髋臼前后柱,能保证有效地复位和固定,符合微创理念,临床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入路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扩大外侧切口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塌陷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4
15
作者 谢易 龚泰芳 李彬彬 《广西医学》 CAS 2019年第1期116-118,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扩大外侧切口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塌陷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38例胫骨平台后外侧塌陷骨折患者,均采用改良扩大外侧切口入路行外侧锁定钢板+后侧"T"形支撑钢板固定治疗。术后随访6~12个月,记录骨折临床愈合时间... 目的探讨改良扩大外侧切口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塌陷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38例胫骨平台后外侧塌陷骨折患者,均采用改良扩大外侧切口入路行外侧锁定钢板+后侧"T"形支撑钢板固定治疗。术后随访6~12个月,记录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12个月测量患侧和健侧膝关节后倾角和内翻角,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系统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108. 2±7. 8) min;术中出血(140. 3±15. 8) ml,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16. 2±2. 1)周,所有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伤口延迟愈合及感染发生。术后12个月患者患侧和健侧膝关节后倾角及内翻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术后12月患者膝关节活动度为(121. 5±7. 9)°,患者HSS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94. 7%(36/38)。结论改良扩大外侧切口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塌陷骨折,能同时处理胫骨平台外侧柱和后柱的劈裂塌陷骨折,提供稳定的内固定,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后外侧塌陷骨折 扩大外侧切口入路 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多糖诱导成骨细胞增殖的Notch信号通路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詹祖锋 姚忠军 李亢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7期865-867,870,共4页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对成骨细胞增殖的Notch信号通路的诱导激活作用。方法:以MC3T3-E1细胞为模型,设计正常对照组、LPS浓度梯度组(5、10μg组)、DAPT组(先加入DAPT,随后加入10μg LPS)和DMSO组(先加入DMSO,随后加入10μg LPS)。分别于O...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对成骨细胞增殖的Notch信号通路的诱导激活作用。方法:以MC3T3-E1细胞为模型,设计正常对照组、LPS浓度梯度组(5、10μg组)、DAPT组(先加入DAPT,随后加入10μg LPS)和DMSO组(先加入DMSO,随后加入10μg LPS)。分别于OBDM培养基中诱导分化5d和15d时加入不同浓度的脂多糖、DAPT和DMSO,培养3d后进行MTT实验,随后采用PCR检测各组细胞中HES1mRNA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加入脂多糖5μg组第5天,脂多糖10μg组第5、6、7天时细胞吸光度显著降低(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5μg组和10μg组脂多糖均能够使MC3T3-E1细胞和成骨细胞前体细胞增殖能力降低(P<0.01),而仅5μg组LPS能够使成骨细胞增殖分化能力降低(P<0.01);不同浓度LPS均能够诱导HES1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LPS浓度增加,HES1mRNA表达量显著增加(P<0.01);与对照组相比,DMSO组HES1mRNA量显著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脂多糖抑制骨头发育和愈合,可能是通过激活经典的Notch信号通路,诱导HES1mRNA的表达,抑制成骨细胞及其前体细胞的增殖分化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成骨细胞 NOTCH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髋臼双柱骨折手术治疗中的辅助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家国 尚锋 +2 位作者 熊为 罗斌 赵猛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0年第1期5-8,13,共5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髋臼双柱骨折手术治疗中的辅助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1月本院创伤骨科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9例髋臼双柱骨折患者,在术前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骨盆髋臼模型并在该模型上完成预手术、钢板塑形、术前规划...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髋臼双柱骨折手术治疗中的辅助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1月本院创伤骨科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9例髋臼双柱骨折患者,在术前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骨盆髋臼模型并在该模型上完成预手术、钢板塑形、术前规划,最终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所有患者术前均采集骨盆髋臼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将数据输入3D打印计算机软件,采用3D打印技术打印骨盆模型,进行术前规划及模拟手术。统计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复位情况及髋关节功能评分。末次随访根据改良的Merle d’Aubigne和Postel评分标准评定临床结果。结果本组19例髋臼双柱骨折患者均获得良好的骨折复位。手术时间为1.5~3.6 h,平均2 h;术中出血量为220~1 300 mL,平均523 m L;骨折愈合时间为9~16周,平均13.2周。末次随访根据改良的Merle d’Aubigne和Postel评分标准:优10例,良7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9.5%。结论利用3D打印技术,在术前能为髋臼双柱骨折患者制定精准的手术方案,缩短手术时间,缩短创伤骨科医师的学习曲线,临床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髋臼双柱骨折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尺骨鹰嘴“V”型截骨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肱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周小锐 刘家国 +1 位作者 赵猛 罗斌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8期66-70,共5页
目的 探讨经尺骨鹰嘴“V”型截骨入路治疗复杂性肱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骨科2009 年6 月至2012 年6 月18 例复杂性肱骨远端骨折经尺骨鹰嘴“V”型截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 例,女8 例;年龄... 目的 探讨经尺骨鹰嘴“V”型截骨入路治疗复杂性肱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骨科2009 年6 月至2012 年6 月18 例复杂性肱骨远端骨折经尺骨鹰嘴“V”型截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 例,女8 例;年龄23 ~ 65 岁,平均38.7 岁.AO/ASIF 分型C1 型4 例,C2 型8 例,C3 型6 例.对手术入路、内固定方式、手术疗效等进行评价.结果 18 例患者均完成6 ~ 24 个月的随访,平均15.2 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3.6 ~ 9.8 个月,平均5.1个月;无切口感染、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等,未出现鹰嘴截骨的相关并发症;Mayo 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为63 ~ 98 分,平均(87.4±5.3)分,优9 例,良7 例,可1 例,差1 例;肘关节屈曲80°~ 145°,平均(129.2±13.8)°,伸直5°~ 40°,平均(18.4±8.2)°;改良Cassebaum 评分系统:优10 例,良6 例,中1 例,差1 例,优良率为88.9%.结论 经尺骨鹰嘴“V”型截骨入路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肱骨远端骨折,具有显露充分、直视下良好整复关节面、内固定坚强可靠等优点,治疗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远端骨折 锁定钢板 尺骨鹰嘴“V”型截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质量与安全信息反馈平台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文杰 杨敏 叶宝霞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18期42-42,共1页
临床工作中常因护士交接班、倒班等原因导致信息不能及时沟通反馈,使护理质量管理缺乏及时性、连续性,护士对全病区患者安全隐患缺乏整体了解。鉴此,我科设计护理质量与安全信息反馈平台应用于临床,介绍如下。
关键词 护理质量 护理安全 信息反馈平台 技术革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对急性面神经麻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艾志兵 李龙倜 +1 位作者 孙强 李进元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07X期183-184,共2页
目的:观察急性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对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预后影响。方法:分析我科自2010年1月~2010年12月的138例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急性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患者列为激素治疗组,将未使用糖皮质激素患者列为非激素治... 目的:观察急性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对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预后影响。方法:分析我科自2010年1月~2010年12月的138例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急性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患者列为激素治疗组,将未使用糖皮质激素患者列为非激素治疗组,分别在治疗1周、2周后评价其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和面神经电生理改变。结果:激素治疗组在治疗1周和2周时,患侧面神经功能明显优于非激素治疗组,通过电生理检查,激素治疗组面神经损害程度明显轻于非激素治疗组。结论: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有利于面神经功能早期恢复,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糖皮质激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