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9年十堰太和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6
1
作者 吕军 杨宏伟 +4 位作者 彭敬红 张珍 吴均竹 张昭勇 张吉才 《郧阳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212-216,共5页
目的:了解太和医院2009年度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临床分离菌采用K-B法进行抗菌药物药敏试验。按CLSI 2008版判断结果。结果:收集太和医院2009年1~12月临床分离株3 600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占59.08%,革兰阴性杆菌占... 目的:了解太和医院2009年度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临床分离菌采用K-B法进行抗菌药物药敏试验。按CLSI 2008版判断结果。结果:收集太和医院2009年1~12月临床分离株3 600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占59.08%,革兰阴性杆菌占40.92%。MRSA和MRCNS分别为40.72%,75.94%。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中产ESBLs株为76.78%和64.77%。甲氧西林耐药株对各抗生素的耐药率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株,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粪肠球菌对多数测试药物的耐药率低于屎肠球菌,二者均出现少数耐万古霉素菌株。未发现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不敏感株。肠杆菌科细菌中产ESBLs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比非产ESBLs株高。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高度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25.0%、22.5%;不动杆菌属对二者的耐药率分别为76.6%、67.8%。结论:细菌耐药性仍呈增长趋势,应及早采取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敏感试验 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 青霉素不敏感的肺炎链球菌 细菌耐药性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年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分布及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23
2
作者 张昭勇 李显东 +2 位作者 吴均竹 张珍 杨宏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6期84-86,93,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2010年我院临床分离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控制MDRO医院感染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VITEK-2进行细菌鉴定,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WHONTE 5.4... 目的回顾性分析2010年我院临床分离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控制MDRO医院感染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VITEK-2进行细菌鉴定,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WHONTE 5.4软件分析分离菌的分布、分离率及药敏结果。结果 3 737株分离菌中有2 255株为MDRO(60.3%),主要多重耐药菌为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MRCNS)、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E.coli)和克雷伯菌(KNP)以及碳青霉烯耐药不动杆菌(CRABA)和铜绿假单胞菌(CRPAE)。革兰阳性MDRO仅对万古霉素和米诺环素比较敏感,MRSA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较MRCNS更加严重,两者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克林霉素、米诺环素和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阴性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头孢西丁和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抗生素敏感,革兰阴性非发酵菌对多黏菌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感。结论细菌的多重耐药性在临床分离菌株中非常普遍,对临床抗感染治疗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合理选用抗菌药,及早检测MDRO,加强院内感染监测和采取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是控制感染播散的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菌 医院感染 耐药性监测 标本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碳青霉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娄国平 张昭勇 周作华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570-572,共3页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病房碳青霉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CRPA)肺部感染危险因素,为临床有效控制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2011~2012年6月ICU分离的516株铜绿假单胞菌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以碳青霉烯敏感铜绿假单胞菌(CSPA)做为对照...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病房碳青霉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CRPA)肺部感染危险因素,为临床有效控制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2011~2012年6月ICU分离的516株铜绿假单胞菌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以碳青霉烯敏感铜绿假单胞菌(CSPA)做为对照组,对碳青霉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516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有135株为碳青霉烯耐药株,占26.17%。铜绿假单胞菌碳青霉烯耐药组与非耐药组耐药率比较发现,除对环丙沙星和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对其他测试的抗生素耐药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碳青霉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相关的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机械通气(OR=2.407;95%CI:1.609~3.601)、纤维支气管镜(OR=1.987;95%CI:1.116~3.537)、和PACHEⅡ评分大于20(OR=2.558;95%CI:1.579~4.145)以及抗菌药物的使用(包括碳青霉烯类、头孢菌素类和联合用药)和基础疾病(COPT和神经损伤)为其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CU呼吸道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碳青霉烯耐药株流行严重,碳青霉烯耐药株的耐药性强,感染或定植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长,病死率高。碳青霉烯耐药株肺部感染具有多个独立危险因素,加强对这些独立危险因素的控制可有效预防碳青霉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单胞菌 铜绿 重症监护病房 碳青霉烯 抗药性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份血液临床生化检验标本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德奎 刘跃 +1 位作者 朱清红 朱名安 《河北医学》 CAS 2014年第3期527-528,共2页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临床检测结果,分析造成血液标本检测不合格的原因。方法:本研究选我院门诊采取的2000例检测血液样本作为研究材料,对造成血液标本检测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在接受检测的2000例血液标本中,有392例检测不合格,不...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临床检测结果,分析造成血液标本检测不合格的原因。方法:本研究选我院门诊采取的2000例检测血液样本作为研究材料,对造成血液标本检测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在接受检测的2000例血液标本中,有392例检测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7.5%,其中造成检测不合格的两个主要原因是标本溶血和标本送检时间不符合规定。溶血导致胆红素、肌酐、钾、尿酸检测结果升高,钠检测水平下降;标本送检时间推后导致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糖(GLU)检测水平升高,乳酸脱氢酶(LDH)检测水平下降。结论:降低采集标本的溶血情况,按规定时间进行送检可有效控制血液标本的检测误差,提高检测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标本 临床检测 检测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检验毕业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思考 被引量:7
5
作者 高波 张吉才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790-791,共2页
长期以来检验医学是介于临床和基础医学之间的一门不独立的学科,很长一段时间内检验科被认为是一个“辅助科室”。但随着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检验医学的地位有了明显提高,学院也已2003年开设检验医学本科专业,现已培养了检验专业本... 长期以来检验医学是介于临床和基础医学之间的一门不独立的学科,很长一段时间内检验科被认为是一个“辅助科室”。但随着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检验医学的地位有了明显提高,学院也已2003年开设检验医学本科专业,现已培养了检验专业本科生1000余名,所有毕业生都已经进入了不同的工作岗位(包括读研、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和基层医院)。但这也造成了这些毕业生毕业后的医学教育层次和水平的不同。目前公认医学高等教育的三个阶段包括医学生的在校教育、毕业后的医学教育和医学继续教育阶段。其中毕业后的医学教育阶段是承上启下,提高素质和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阶段。毕业后医学教育是在完成基础医学教育后实施的、以训练独立工作能力为目标,导师指导下的教育阶段,包括注册前培训、职业/专业培训、专科医师和亚专科医师培训、以及其他正规的培训项目,在完成正规的毕业后教育以后,通常授予学位、证明或证书[1]。目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规培”)是研究者所在医院正在实施的一项医学生的毕业后医学教育。本文主要介绍研究者所在医院检验医学基地的规培现状以及存在的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化培训 住院医师 医学检验 毕业生 毕业后医学教育 独立工作能力 专科医师培训 检验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检验方法在细菌性阴道炎诊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德奎 刘跃 +1 位作者 朱清红 朱名安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5年第12期1718-1719,共2页
目的探讨4种检验方法对细菌性阴道炎的临床诊断作用与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7月至2014年5月80例疑似细菌性阴道炎患者,分别使用胺试验、线索细胞检查、乳酸杆菌检查、细菌性阴道炎(BV)快速检测法进行检测,并对4种方法的检测结果... 目的探讨4种检验方法对细菌性阴道炎的临床诊断作用与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7月至2014年5月80例疑似细菌性阴道炎患者,分别使用胺试验、线索细胞检查、乳酸杆菌检查、细菌性阴道炎(BV)快速检测法进行检测,并对4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作比较分析。结果乳酸杆菌检测阳性率为80.0%,线索细胞检查为78.75%,传统检查法(胺试验、pH值)为62.50%与61.25%、BV快速检测法为77.50%。BV快速检测法检出阳性率显著高于传统检测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检测法检测结果与其他3种比较,诊断结果最差。结论 BV快速检测法对细菌性阴道炎的检测速度较快且检出率较高,具有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阴道炎 细胞性阴道炎快速检测 乳酸杆菌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习带教的新思路 被引量:2
7
作者 毛达勇 程多智 谢飞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854-855,共2页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是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1],该课程也是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检验专业从业人员最多的一门亚专科。主要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疾病过程中的临床生物化学变化、检验方法学的评价、检测结...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是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1],该课程也是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检验专业从业人员最多的一门亚专科。主要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疾病过程中的临床生物化学变化、检验方法学的评价、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和按循征医学合理选择相关检验指标等,实践性强,动手操作多。经过了十余年的理论和实习带教,觉得学生经过3年的理论学习后,1年的实习成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习带教 专业主干课程 医学检验专业 需求对接 临床生物化学 医学院校 循征医学 亚专科 人才输出 检验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部淋巴结核针吸细胞学65例误诊原因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晓强 杜娟 吴玉竹 《西部医学》 2011年第11期2237-2238,共2页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核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fine-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误诊原因,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2010年408例颈部淋巴结核针吸细胞学诊断与组织病理学诊断对比的临床资料。结果 408例颈部淋巴结核...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核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fine-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误诊原因,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2010年408例颈部淋巴结核针吸细胞学诊断与组织病理学诊断对比的临床资料。结果 408例颈部淋巴结核患者,针吸细胞学诊断65例误诊,占确诊淋巴结核的15.9%。结论细胞病理学医师在努力提高自身诊断水平的同时,对疑诊病例可进行PPD试验、TB-AB检测以及抗酸染色检查等辅助检查手段,以提高FNAC诊断淋巴结核的准确率,降低误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淋巴结 细针吸取细胞学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1,3-β-D葡聚糖测定在肺部真菌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吴鹏 孙翼 孙竞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113-115,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测定(G试验)在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以十堰太和医院2009年7月~2010年10月在呼吸内科、ICU、神经外科和神经内科住院的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分肺部真菌感染组(真菌组)和非真菌感染组(非真... 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测定(G试验)在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以十堰太和医院2009年7月~2010年10月在呼吸内科、ICU、神经外科和神经内科住院的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分肺部真菌感染组(真菌组)和非真菌感染组(非真菌组),以太和医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对照组)。测定三组病人的血浆1,3-β-D葡聚糖值(G试验),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G试验最佳临界值,计算其ROC曲线下面积,结合痰真茼涂片及培养,比较三项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ROC曲线下面积,评价G试验检壹在肺部真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真菌组、非真菌组和对照组血浆1,3-pD葡聚糖值分别为:52.03±50.98,6.71±5.49,6.63±4.27pg/ml,真菌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ROC曲线下面积图确定20.591pg/ml为最佳临界值,其中真菌纽阳性66例,占68.8%;阴性30例,占31.2%。其相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8.8%,92.0%,94.3%和60.5%。G试验、痰涂片、痰培养三者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7,0.689,0.591。G试验的灵敏度、特异度和诊断价值均高于痰涂片和痰培养。结论血浆1,3-β-D葡聚糖测定在肺部真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β-D葡聚糖 肺部真菌感染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吕军 张昭勇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556-560,共5页
目的:研究本院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SMA)医院感染特征,探讨SMA医院感染患者的预后及感染危险因素,为有效控制和减少SMA医院感染,降低患者病死率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2008-2013年临床分离的238株SMA流行... 目的:研究本院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SMA)医院感染特征,探讨SMA医院感染患者的预后及感染危险因素,为有效控制和减少SMA医院感染,降低患者病死率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2008-2013年临床分离的238株SMA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1∶2成组病例对照方法选取同时期非SMA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SMA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238株SMA对常用的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率高。对19个与SMA感染相关的因素进行单变量分析和非条件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抗生素使用(OR=2.015,95%CI=1.420-2.858)、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OR=2.249,95%CI=1.501-3.372)和ICU入住〉7 d(OR=2.216,95%CI=1.530-3.208)是SMA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使用具有一定的保护性作用(OR=0.459,95%CI=0.307-0.688)。结论:医院感染SMA耐药性强,感染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SMA医院感染具有多个独立危险因素,加强对这些独立危险因素的控制可有效预防其感染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危险因素 耐药性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针穿刺细胞学在颈部肿块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晓强 解晓琴 +1 位作者 杜娟 郭建华 《郧阳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295-297,共3页
目的:探讨细针穿刺细胞学(FNAC)对颈部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月-2011年2月186例颈部非甲状腺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细针穿刺涂片细胞学诊断与病理组织学结果的符合情况。结果:186例颈部肿块中,FNAC诊断与组织学... 目的:探讨细针穿刺细胞学(FNAC)对颈部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月-2011年2月186例颈部非甲状腺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细针穿刺涂片细胞学诊断与病理组织学结果的符合情况。结果:186例颈部肿块中,FNAC诊断与组织学诊断相符的病例为175例,符合率为94.1%。结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是一种简便、易行、快速、安全、准确率较高的颈部肿块病理诊断检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肿块 细针穿刺细胞学 细胞学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一致性检验对细菌性阴道病4种检测方法的评估
12
作者 张昭勇 杨宏伟 陈永梅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3年第6期487-489,共3页
目的 评价Nugent评分法、唾液酸酶法、多胺法与TCT找线索细胞对细菌性阴道病(BV)的诊断效能及其一致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金标准对照的临床诊断实验设计,收集临床阴道分泌物的有效标本356例,分别使用Amsel法、Nugent评分法、唾液酸... 目的 评价Nugent评分法、唾液酸酶法、多胺法与TCT找线索细胞对细菌性阴道病(BV)的诊断效能及其一致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金标准对照的临床诊断实验设计,收集临床阴道分泌物的有效标本356例,分别使用Amsel法、Nugent评分法、唾液酸酶法、多胺法与TCT找线索细胞进行检测.以Amsel法作为BV诊断的"金标准",评价4种检测方法诊断效能并比较其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356例标本用Amsel法检出BV阳性121例(34.0%),Nugent评分法、唾液酸酶法、多胺法、TCT找线索细胞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5.4%、36.8%、32.3%和44.7%.TCT找线索细胞检出BV阳性率与Amsel标准法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Amsel法比较,Nugent评分法具有极强的一致性,唾液酸酶法与TCT找线索细胞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多胺法具有中度一致性.结论 4种实验室检测方法均适用于临床BV的诊断,其中Nugent评分法与Amsel标准法具有更高的一致性.TCT找线索细胞不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而且具有更高的敏感性,适用于门诊BV的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阴道病 唾液酸酶法 多胺法 TCT找线索细胞 Nugent评分法 一致性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G试验在深部真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13
作者 金丽 孙曼 +2 位作者 张昭勇 夏先如 张吉才 《安徽医学》 2016年第5期587-589,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1,3-β-D-葡聚糖含量测定(G试验)对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为临床的早期诊断及个性化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太和医院各临床科室高度怀疑深部真菌感染患者128例,同时进行血清G试验和真菌培养,... 目的探讨血清1,3-β-D-葡聚糖含量测定(G试验)对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为临床的早期诊断及个性化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太和医院各临床科室高度怀疑深部真菌感染患者128例,同时进行血清G试验和真菌培养,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种检验方法的差异。结果血清G试验检测的阳性率57.81%(74/128)高于真菌培养阳性率46.88%(60/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真菌培养阳性患者血清中1,3-β-D-葡聚糖含量为(90.65±22.36)ng/L,健康对照者为(4.36±0.27)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真菌培养作为参考标准,G试验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75%、78.30%、81.08%、92.59%。结论血清G试验,方法简便、阳性率高、特异性高,可以辅助早期诊断深部真菌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Β-D-葡聚糖 真菌培养 深部真菌感染 G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MS/MS用于辅助诊断嗜铬细胞瘤1例
14
作者 肖雪 余宗涛 陆桥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85-86,F0002,共3页
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PCC)是一种起源于嗜铬组织的肿瘤,肿瘤组织会阵发性或持续性分泌过量的儿茶酚胺[1-2]。对该疾病的常规诊断需结合影像及术后肿块免疫组化结果进行,而对于无高血压、头痛、心悸、多汗表现的患者,其术前诊断... 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PCC)是一种起源于嗜铬组织的肿瘤,肿瘤组织会阵发性或持续性分泌过量的儿茶酚胺[1-2]。对该疾病的常规诊断需结合影像及术后肿块免疫组化结果进行,而对于无高血压、头痛、心悸、多汗表现的患者,其术前诊断较为困难。本文报道1例采用具有高检测灵敏度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对患者血液和尿液中儿茶酚胺(catecholamines,CAs)及代谢产物进行定量分析,用于嗜铬细胞瘤的辅助诊断,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铬细胞瘤 儿茶酚胺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质谱成像分析黄芩切片主要代谢产物空间分布
15
作者 肖雪 关孝康 +1 位作者 徐周毅 陆桥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385-389,共5页
目的:研究中药黄芩的主要代谢产物在其根部切片中的空间分布。方法:通过构建基于激光解吸等离子体电离的大气压质谱成像技术,对黄芩切片中的代谢物进行质谱成像分析。结果:蒽醌类产物分布相似,它们大部分集中在根表皮,也有一部分集中在... 目的:研究中药黄芩的主要代谢产物在其根部切片中的空间分布。方法:通过构建基于激光解吸等离子体电离的大气压质谱成像技术,对黄芩切片中的代谢物进行质谱成像分析。结果:蒽醌类产物分布相似,它们大部分集中在根表皮,也有一部分集中在维管柱边缘。黄芩的主要活性成分黄芩素几乎分布于整个切片中。结论:本研究证明质谱成像技术能够实现对中药材切片中内源性分子的空间分布分析,为中药材种植和加工提供了新的研究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代谢产物 质谱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凝血功能、血小板参数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6
16
作者 李德奎 刘跃 +1 位作者 朱清红 朱名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0期1275-1276,1279,共3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凝血功能、血小板参数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14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脑梗死组,11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其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Hcy及血液流变学参数。结果脑梗死组患者Hcy、...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凝血功能、血小板参数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14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脑梗死组,11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其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Hcy及血液流变学参数。结果脑梗死组患者Hcy、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患者血小板计数(PLT)低于对照组,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小板压积(PC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Hcy、凝血功能、血小板参数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对脑梗死的病情预测和早期诊治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半胱氨酸 血液流变学 凝血功能 血小板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唾液酸酶联合线索细胞检测对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17
作者 伍亚云 郭建华 +2 位作者 张昭勇 刘俊宏 李红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95-196,共2页
目的评估唾液酸酶与线索细胞联合检测对诊断细菌性阴道病(BV)的价值。方法分别采用唾液酸酶法、TCT法和Amsel法检测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标本,以Amsel法作为BV诊断的金标准,采用唾液酸酶法检测标本中唾液酸酶活性,TCT法检查标本中的线索细... 目的评估唾液酸酶与线索细胞联合检测对诊断细菌性阴道病(BV)的价值。方法分别采用唾液酸酶法、TCT法和Amsel法检测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标本,以Amsel法作为BV诊断的金标准,采用唾液酸酶法检测标本中唾液酸酶活性,TCT法检查标本中的线索细胞。结果唾液酸酶法与TCT法诊断BV的灵敏度分别是87.1%和97.6%;特异度分别是93.5%和82.8%,同时联用两种方法可使诊断灵敏度提升至99.7%,先用TCT法筛查,再进一步检测唾液酸酶,可使诊断特异度提高至98.9%。结论对两种方法的合理联合使用有利于提高BV的诊断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酸酶法 TCT 线索细胞 联合诊断 阴道病 细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糖尿病孕晚期患者同型半胱氨酸、维生素B12、叶酸检测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林丽 郭建华 +1 位作者 陈炜 周作华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615-616,共2页
目的检测妊娠糖尿病孕晚期患者血浆叶酸、维生素(Vit)B12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了解其与妊娠糖尿病的关系。方法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诊断标准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8月来该院经OGTT确诊的妊娠糖尿病孕晚期患者50例及同期健康孕妇30例,... 目的检测妊娠糖尿病孕晚期患者血浆叶酸、维生素(Vit)B12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了解其与妊娠糖尿病的关系。方法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诊断标准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8月来该院经OGTT确诊的妊娠糖尿病孕晚期患者50例及同期健康孕妇30例,采用循环酶法检测同型半胱氨酸浓度;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叶酸及VitB12水平。结果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妊娠糖尿病组Hcy水平显著升高(F=134.737,P<0.01),FA和VitB12显著降低(F=34.546,P<0.01;F=38.288,P<0.01)。妊娠糖尿病组血浆Hcy水平与VitB12、FA水平呈负相关(r=-0.489,P<0.01;r=-0.729,P<0.05)。结论妊娠糖尿病孕晚期患者出现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缺乏叶酸及VitB12,妊娠糖尿病患者应加强VitB12和FA的摄入及定期监测,从而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减轻其对妊娠糖尿病孕妇大血管和微血管的损害以及对胎儿的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妊娠 同型半胱氨酸 维生素B12 叶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及甲氧西林耐药株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昭勇 张吉才 +2 位作者 谢飞 娄国平 李显东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3年第18期2380-2382,共3页
目的分析血液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及甲氧西林耐药株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本院2009~2011年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液感染患者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感染患者分为甲氧西林敏感(MSSA)组和耐药组(MRSA),然后采用1∶2成组病例... 目的分析血液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及甲氧西林耐药株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本院2009~2011年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液感染患者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感染患者分为甲氧西林敏感(MSSA)组和耐药组(MRSA),然后采用1∶2成组病例对照方法选取同时期非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对MRSA血液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血液标本分离的28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192株为甲氧西林耐药株,占66.90%,MRSA组耐药性明显高于MSSA组。甲氧西林耐药组和敏感组感染患者的病死率均高于对照组,但是MRSA组与MSSA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重症监护室(ICU)入住(〉7d)、中心静脉置管、联合用药大于2种和抗生素使用时间大于2周是MRSA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液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株检出率高、耐药性强,患者的病死率高。MRSA血液感染具有多个独立危险因素,加强对这些独立危险因素的控制可有效预防其感染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感染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药性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前各环节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陈炜 伍亚云 郭建华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3期1769-1770,共2页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是临床检验科血常规检验的重要内容,它不仅能了解细胞的外部形态变化,而且能直接观察细胞的内部结构,能区别和鉴定异常细胞,是血液细胞分析仪所不可替代的观察各类血细胞形态学有无改变的"金标准"。特别对儿科各...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是临床检验科血常规检验的重要内容,它不仅能了解细胞的外部形态变化,而且能直接观察细胞的内部结构,能区别和鉴定异常细胞,是血液细胞分析仪所不可替代的观察各类血细胞形态学有无改变的"金标准"。特别对儿科各种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1]。人工细胞形态学分析可为临床判断相关疾病提供重要的依据[2]。但其检查过程中各环节质量控制常易被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细胞 形态分析 血细胞形态学 血液细胞分析仪 环节质量控制 鉴别诊断 相关疾病 血常规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