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州市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1
作者 林海裕 孙淑娟 《茶叶》 2024年第2期116-119,共4页
温州市茶产业发展历史悠久,是助力乡村振兴与实现共同富裕的特色优势产业。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温州在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中采取的措施,分析了温州茶产业品牌、市场、科技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实施种业振兴、加工提质、品牌提升、... 温州市茶产业发展历史悠久,是助力乡村振兴与实现共同富裕的特色优势产业。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温州在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中采取的措施,分析了温州茶产业品牌、市场、科技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实施种业振兴、加工提质、品牌提升、融合创新、市场拓展等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产业 温州 对策 发展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州市番茄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探讨 被引量:5
2
作者 黄歆贤 赵佩欧 +1 位作者 吴颖 胡丹 《浙江农业科学》 2021年第8期1539-1541,1544,共4页
阐述温州市番茄发展历史、产业现状,分析番茄产业存在一系列问题,并提出强化政策引导、集成技术体系、拓宽番茄品种、注重品牌营销等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番茄 产业 对策 温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州市蔬菜集约化育苗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3
3
作者 黄歆贤 王良德 +2 位作者 邹文武 林华 赵佩欧 《长江蔬菜》 2021年第18期13-17,共5页
阐述了温州市蔬菜集约化育苗产业现状,分析了蔬菜集约化育苗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进蔬菜育苗技术研究、增强设施自动化、强化人才培养、制订行业标准、提升企业管理服务水平等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温州 蔬菜集约化育苗 产业 现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顺县推进茶园“绿色双减技术”工作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1
4
作者 吴碎典 黄海辉 孙淑娟 《中国茶叶》 2024年第2期68-73,共6页
近年来,浙江省泰顺县开展茶园“绿色双减技术”示范与推广工作,实施了“数字化色板诱集技术+天敌友好型LED杀虫灯诱杀技术+灰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技术”防控模式,取得诸多成效和亮点。然而,实践中仍存在技术广泛推广困难、推广缺乏长效... 近年来,浙江省泰顺县开展茶园“绿色双减技术”示范与推广工作,实施了“数字化色板诱集技术+天敌友好型LED杀虫灯诱杀技术+灰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技术”防控模式,取得诸多成效和亮点。然而,实践中仍存在技术广泛推广困难、推广缺乏长效机制和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基于此,文章提出进一步强化宣传引导和政策引导,加强认证管理和监管执法,提升人才队伍素质,以及推进产学研合作等发展建议,以期为提高泰顺县茶产业的科技支撑水平,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顺县 茶园 绿色防控 绿色双减技术 化肥减施 农药减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州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品种比较试验 被引量:1
5
作者 倪日群 何忠林 盛含嫣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56-60,共5页
为了筛选适合在温州平原双季稻区开展“油-稻-稻”周年粮油三熟制生产的早熟高产优质油菜品种,本研究对引进的13个油菜品种的生育期、产量、日均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参试品种全生育期变幅在163~170 d,于5月4—1... 为了筛选适合在温州平原双季稻区开展“油-稻-稻”周年粮油三熟制生产的早熟高产优质油菜品种,本研究对引进的13个油菜品种的生育期、产量、日均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参试品种全生育期变幅在163~170 d,于5月4—11日成熟,阳光131和湘油420于5月4日成熟,基本不影响后茬早稻的正常生产;阳光131产量位居第一,为1 529.4 kg·hm^(-2),比对照沣油737增产3.8%;早3产量其次,为1 491.9 kg·hm^(-2),比对照增产1.2%;H20-04和阳光131净种植效益分别为9 895.3和9 320.8元·hm^(-2),均高于对照沣油737。综上,阳光131生育期短、产量高、种植效益较好,适宜温州平原连作稻区油-稻-稻周年三熟制种植模式,可进一步扩大示范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熟制 早熟高产 品种筛选 种植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的温州瓯柑产业发展对策
6
作者 胡丹 金欢淳 +2 位作者 张涛 吴颖 王良德 《浙江柑橘》 2024年第1期2-5,共4页
瓯柑(Citrus suavissima Hort.ex Tanaka),是我国古老柑橘品种之一,也是温州传统地方特色名果,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和独特的品质。瓯柑营养价值高,含有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需要的多种微量元素等营养物,其味略苦,性凉,耐贮藏,宋元... 瓯柑(Citrus suavissima Hort.ex Tanaka),是我国古老柑橘品种之一,也是温州传统地方特色名果,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和独特的品质。瓯柑营养价值高,含有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需要的多种微量元素等营养物,其味略苦,性凉,耐贮藏,宋元明清时均被朝廷列为贡品,在温州民间素有“端午瓯柑似羚羊”之说。瓯柑风味独特,肉质柔软多汁,清甜可口,初食时有微苦,因此较难被温州以外的消费者接受。本文充分分析了认识瓯柑的发展历史及其存在的问题,研究相关对策措施,对瓯柑的保护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甜可口 瓯柑 柑橘品种 耐贮藏 产业发展对策 多种维生素 保护与发展 宋元明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州茶产业现状与对策——基于福鼎、泰顺、苍南比较分析
7
作者 刘坤 林海裕 +4 位作者 孙淑娟 陈珊珊 何皓俊 何继阳 徐晨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5期17-20,共4页
茶产业在发展山区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共同富裕方面具有关键作用。本文作者对比了温州市泰顺县、苍南县与福建省福鼎市三县(市)的茶产业发展状况,总结了福鼎市茶产业发展的经验,分析了温州市茶产业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并针对性地提... 茶产业在发展山区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共同富裕方面具有关键作用。本文作者对比了温州市泰顺县、苍南县与福建省福鼎市三县(市)的茶产业发展状况,总结了福鼎市茶产业发展的经验,分析了温州市茶产业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并针对性地提出如何推进温州市茶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推动温州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产业 发展现状 对策 温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州白茶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
8
作者 林海裕 孙淑娟 《中国茶叶加工》 2024年第1期43-45,共3页
温州是浙南早春茶的重要产区,茶叶是温州农业特色产业和富民产业。文章分析了温州市白茶产业的现状,指出了温州白茶产业目前面临产业发展程度较低、产业竞争较为激烈、产业思维模式有待转变的挑战,基于此提出了温州市白茶产业发展的创... 温州是浙南早春茶的重要产区,茶叶是温州农业特色产业和富民产业。文章分析了温州市白茶产业的现状,指出了温州白茶产业目前面临产业发展程度较低、产业竞争较为激烈、产业思维模式有待转变的挑战,基于此提出了温州市白茶产业发展的创新路径以及如何挖掘产业特色与优势,提升竞争优势等方面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产业 白茶 温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果型番茄嘉红100长江以南大棚越冬高效栽培技术
9
作者 卢绍恺 丁检 +2 位作者 黄歆贤 沈年桥 李康宁 《长江蔬菜》 2024年第16期60-62,共3页
介绍了中果型水果番茄嘉红100的特征特性及其在长江以南地区越冬茬高效栽培技术,包括土壤要求、茬口安排、壮苗培育、种植准备、田间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果实采收等关键技术,以促进番茄良种良法配套。
关键词 水果型番茄 嘉红100 大棚 越冬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栽培防寒措施研究进展
10
作者 金欢淳 张培安 +3 位作者 毛娟 张军翔 王海波 房经贵 《北方园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2-108,共7页
葡萄原产于雨热不同期的地中海气候区,自汉代引入我国后,现栽培区域已覆盖所有省份,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果树。然而在我国北方部分地区,冬季低温与倒春寒导致葡萄植株易受寒害与冻害,影响果实产量与品质,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我国北方... 葡萄原产于雨热不同期的地中海气候区,自汉代引入我国后,现栽培区域已覆盖所有省份,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果树。然而在我国北方部分地区,冬季低温与倒春寒导致葡萄植株易受寒害与冻害,影响果实产量与品质,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我国北方葡萄栽培地区会采用埋土防寒、设施防寒等栽培技术环节保障葡萄安全越冬、减少倒春寒带来的损失,同时选育了‘北醇’‘北红’‘公酿1号’等一系列抗寒品种,并研发出了独龙干、斜干水平龙干、爬地龙等利于埋土的省力化树形及配套机械设施。该研究对我国主要的防寒措施及其进行整理归纳,以期得到更优的防寒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埋土 防寒 品种 设施栽培
原文传递
温州三熟制模式下大麦品种比较试验 被引量:3
11
作者 倪日群 蔡康锋 +2 位作者 岳文浩 巫小建 汪军妹 《浙江农业科学》 2022年第9期1944-1946,1951,共4页
为了筛选适合在温州平原双季稻区开展“麦-稻-稻”周年粮食三熟制生产的大麦品种,本研究对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引进的7个大麦品种的生育期、产量、品质、种植经济效益等综合性状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参试品种全生育期变幅在132~136 d... 为了筛选适合在温州平原双季稻区开展“麦-稻-稻”周年粮食三熟制生产的大麦品种,本研究对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引进的7个大麦品种的生育期、产量、品质、种植经济效益等综合性状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参试品种全生育期变幅在132~136 d,均未影响后茬早稻的正常生产;浙皮14号产量位居第一,为3787.2 kg·hm^(-2),比对照增产127.2 kg·hm^(-2);浙皮15号产量其次,为3709.2 kg·hm^(-2),比对照增产49.2 kg·hm^(-2);浙皮14号和浙皮15号种植效益分别为3825和3681元·hm^(-2),均高于对照浙啤33。浙皮14号和浙皮15号生育期短、产量高、种植效益较好,适宜“麦-稻-稻”周年三熟制种植模式,可进一步扩大示范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品种 三熟制 种植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嘉县稻鱼共生标准化种养技术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建武 陈志俭 +1 位作者 张良平 郑毅 《上海农业科技》 2015年第5期76-77,108,共3页
稻鱼共生系统是我国南方地区一种长期发展的生态农业系统。永嘉县农业局通过实施"永嘉县稻鱼共生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及"永嘉县稻鱼共生标准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总结出了一套适合当地山区的稻鱼共生标准化种养... 稻鱼共生系统是我国南方地区一种长期发展的生态农业系统。永嘉县农业局通过实施"永嘉县稻鱼共生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及"永嘉县稻鱼共生标准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总结出了一套适合当地山区的稻鱼共生标准化种养技术。为促进该技术的推广应用,介绍了其主要技术措施,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田鱼 共生 标准化种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州白啄瓜-松花菜轮作绿色高效栽培模式
13
作者 黄歆贤 杨剑 +1 位作者 吴小雄 邹文武 《长江蔬菜》 2021年第16期50-52,共3页
温州白啄瓜是闻名浙江省内外的优良薄皮甜瓜品种,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已成为温州“老字号”优良地方品种,并因口感清香、脆甜深受广大市民喜爱。随着设施栽培的不断发展,部分白啄瓜生产基地常年连作,导致土壤连作障碍问题日益凸显,病虫... 温州白啄瓜是闻名浙江省内外的优良薄皮甜瓜品种,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已成为温州“老字号”优良地方品种,并因口感清香、脆甜深受广大市民喜爱。随着设施栽培的不断发展,部分白啄瓜生产基地常年连作,导致土壤连作障碍问题日益凸显,病虫害发生日趋复杂和多样。针对白啄瓜忌重茬特性,在温州市龙湾海滨灵伟家庭农场开展了白啄瓜与松花菜轮作栽培模式攻关,研究提出了一套温州白啄瓜—松花菜绿色高效栽培模式,以保证产量和品质,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栽培模式 优良地方品种 松花菜 白啄瓜 土壤连作障碍 设施栽培 薄皮甜瓜 病虫害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富铁水稻标准化栽培技术
14
作者 周建武 盛定建 +1 位作者 郑毅 周廷印 《上海农业科技》 2017年第4期52-52,72,共2页
"富铁大米"由于含铁量丰富,对人体具有补血功能,且售价极高,故极具开发价值。为促进浙江省永嘉县"富铁大米"的推广种植,从种植田块选择、合理轮作、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播种与秧田管理、大田整地、适当密植、大田... "富铁大米"由于含铁量丰富,对人体具有补血功能,且售价极高,故极具开发价值。为促进浙江省永嘉县"富铁大米"的推广种植,从种植田块选择、合理轮作、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播种与秧田管理、大田整地、适当密植、大田除草、水分管理、科学施肥、病虫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介绍了有机富铁水稻标准化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铁水稻 有机 标准化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方法的冬桑复合茶化学成分比较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淑娟 施江 +4 位作者 李汉兴 刘露民 彭群华 吕海鹏 林智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96-206,共11页
目的基于代谢组学方法系统解析冬桑复合茶(mulberry-leaf teas,MTs)关键化学成分,并通过与感官结果结合阐明其中潜在风味成分。方法本研究采集了市售冬桑、绿茶、乌龙茶和红茶原料,冬桑绿茶复合茶、冬桑乌龙茶复合茶和冬桑红茶复合茶样... 目的基于代谢组学方法系统解析冬桑复合茶(mulberry-leaf teas,MTs)关键化学成分,并通过与感官结果结合阐明其中潜在风味成分。方法本研究采集了市售冬桑、绿茶、乌龙茶和红茶原料,冬桑绿茶复合茶、冬桑乌龙茶复合茶和冬桑红茶复合茶样本。采用搅拌棒吸附萃取(stir bars orptive extraction,SBSE)富集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热解析附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进行分析,并采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的代谢组学技术全面解析MTs的关键香气成分及非挥发性品质成分。结果冬桑绿茶中β-环柠檬醛、橙花醇和2-甲基丁酸顺式-3-己烯酯,冬桑乌龙茶中2-壬烯醛、苯甲醛、香叶醛和芳樟醇,冬桑红茶中芳樟醇、脱氢芳樟醇、4-萜品醇、α-松油醇、橙花醇和香叶醇等香气成分是构成复合茶的香气关键成分。此外,共鉴定出73个黄酮类、36个有机酸类、21个脂类、18个萜类和苯丙烷类、15个糖类、8个生物碱类、7个氨基酸类以及5个脂溶性色素类成分,筛选出15个变量投影重要性指标大于1的特征性成分,特别是(+)-没食子儿茶素、槲皮素3-O-槐糖、原花青素C1、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4α-8)儿茶素、槲皮素3,7-糖苷、二氢杨梅素、山奈酚-3-鼠李糖苷、dTDP-6-脱氧-D-糖、D-岩藻糖、二羟基-1(10)-螺环戊烯-2-酮11-糖苷、PI(16:0/18:2(9Z,12Z))、PG(16:0/18:3(6Z,9Z,12Z))(L10)、对羟基奎尼酸、抗坏血酸等桑叶特征性成分,这些非挥发性成分是直接或间接贡献复合茶滋味的关键成分。结论本研究系统解析了传统茶与冬桑叶拼配的复合茶关键风味物质基础及其对特征风味品质的潜在贡献,为优化茶与冬桑复合配方提供科学依据,拓展茶跨界组合应用提供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桑复合茶 香气 非挥发性成分 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3种有机肥对衰弱病杨梅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包日在 庄小平 +5 位作者 林育民 李晓莉 任海英 王艳丽 胡丹 周慧芬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6-171,共6页
以衰弱病东魁杨梅为试验材料,设置基施鸡粪基质生物有机肥(BF)、羊粪(SM)、猪粪(PM)、复合肥(CF)及不施肥(CK)5个处理,结合主成分分析对各处理的营养生长及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探究有机肥对衰弱病杨梅营养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 以衰弱病东魁杨梅为试验材料,设置基施鸡粪基质生物有机肥(BF)、羊粪(SM)、猪粪(PM)、复合肥(CF)及不施肥(CK)5个处理,结合主成分分析对各处理的营养生长及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探究有机肥对衰弱病杨梅营养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及CF处理相比,BF、SM与PM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硼、有效锌含量,提高土壤pH,均显著促进杨梅营养生长,梢长增加22.13%~30.74%、梢粗增加10.40%~11.07%、叶长增加4.99%~7.26%、叶宽增加4.35%~5.35%、叶厚增加4.17%~7.92%,叶绿素含量(SPAD)提高8.35%~11.29%。经主成分分析5个处理肥料效应综合评价排序为PM>BF>SM>CF>CK。基施有机肥可显著提高土壤肥力及衰弱病杨梅营养生长。建议杨梅产业上轮换使用有机肥以恢复衰弱病杨梅树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杨梅衰弱病 土壤养分 营养生长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皮石斛糖苷水解酶GH3基因家族鉴定及表达模式分析
17
作者 李亚萍 金福来 +5 位作者 黄宗贵 张涛 段晓婧 姜武 陶正明 陈家栋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0-799,共10页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铁皮石斛GH3基因家族成员进行筛选、鉴定,对其基因结构、蛋白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系统进化、蛋白质二级结构及跨膜预测、基序及染色体定位进行分析,同时分析GH3基因家族在不同组织以及低磷与正常磷水平下的表达...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铁皮石斛GH3基因家族成员进行筛选、鉴定,对其基因结构、蛋白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系统进化、蛋白质二级结构及跨膜预测、基序及染色体定位进行分析,同时分析GH3基因家族在不同组织以及低磷与正常磷水平下的表达模式。在铁皮石斛全基因组中筛选得到13个GH3家族基因,其中一个基因存在可变剪切,表达为14个GH3蛋白。GH3基因家族蛋白可分为3个亚家族,各亚家族中不同基因相对保守;各成员均含有内含子与外显子,内含子相位在0~2,13个基因分布在8染色体上。GH3基因家族在铁皮石斛的8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白根和花蕾表达量高,茎和唇瓣低,推测GH3基因家族可能参与铁皮石斛根系生长以及开花现蕾。低磷与正常磷水平表达结果表明,低磷水平下叶中基因LOC 110110392、LOC 110100144表达上调,根中基因LOC 110095762、LOC 110107269表达上调。该研究对铁皮石斛糖苷水解酶GH3基因家族成员生物信息学、在不同组织以及正常磷与低磷条件下的表达水平进行研究分析,筛选响应低磷信号的糖苷水解酶基因,为后期研究糖苷水解酶参与低磷条件下铁皮石斛多糖代谢调节机制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糖苷水解酶GH3 生物信息学分析 基因表达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培措施对改善妮娜皇后葡萄果实着色与品质的效果 被引量:1
18
作者 金欢淳 金联宇 +4 位作者 陈亦雅 王良德 吴颖 胡丹 张培安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51-2066,共16页
【目的】妮娜皇后葡萄外观和品质俱佳,但在部分产区因转色期高温多湿与光照不足的栽培环境,导致果实着色不良、糖分积累减少,因此,探索改善其果实着色和品质的适宜栽培措施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南方产区设施生产的妮娜皇后为研究对象... 【目的】妮娜皇后葡萄外观和品质俱佳,但在部分产区因转色期高温多湿与光照不足的栽培环境,导致果实着色不良、糖分积累减少,因此,探索改善其果实着色和品质的适宜栽培措施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南方产区设施生产的妮娜皇后为研究对象,在果穗转色前(E-L 34)通过喷施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氨基酸肥以及铺设反光膜等栽培措施,测量果实成熟过程中形状、花色苷、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溶性糖、有机酸、挥发性有机物(VOCs)含量等性状的变化,同时检测果皮中类黄酮和花色苷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除以硝酚钠和氨基酸肥为有效成分的爱多收和艾果龙外,其他处理均能显著改善果实着色,并提高果皮中花色苷合成相关基因(VvCHS、VvUFGT、VvDFR和VvMYB90)的表达水平,其中S-诱抗素改善果实着色的效果最佳,但无法有效增加果肉中可溶性糖和VOCs含量。茉莉酸甲酯不仅能够改善果实着色,促进果皮中相关基因表达,还能够提高果肉中TSS、可溶性糖、VOCs含量。金村秋和反光膜处理在增加果实纵横径和硬度方面具有显著作用。此外,运用隶属函数法对所有处理进行综合评价分析,表明50 mg·L^(-1)茉莉酸甲酯综合效果最佳。【结论】喷施50 mg·L^(-1)茉莉酸甲酯是改善妮娜皇后葡萄果实着色与品质的最佳处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妮娜皇后 栽培措施 果实着色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施有机硒对茶叶硒含量和品质的影响
19
作者 林海裕 徐斌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6期112-115,共4页
本研究选取鸠坑种和白叶一号2个茶树品种进行试验,通过人工喷施有机硒处理,检测了茶叶的硒含量与茶叶特征性成分物质的含量,并进行感官审评。结果表明,喷施有机硒显著提高了鸠坑种茶树茶叶的硒含量(0.465 mg/kg),不同茶树品种内含物质... 本研究选取鸠坑种和白叶一号2个茶树品种进行试验,通过人工喷施有机硒处理,检测了茶叶的硒含量与茶叶特征性成分物质的含量,并进行感官审评。结果表明,喷施有机硒显著提高了鸠坑种茶树茶叶的硒含量(0.465 mg/kg),不同茶树品种内含物质变化则存在差异,但喷硒不会降低茶叶品质。鸠坑种相对白叶一号富集硒的能力较强,适用于富硒茶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有机硒 化学品质 硒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氨基乙酰丙酸处理对葡萄果实品质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思玲 金欢淳 +4 位作者 张培安 樊秀彩 生弘杰 卢素文 房经贵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45-657,共13页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5-氨基乙酰丙酸(5-ALA)处理对葡萄果实可溶性糖和花色苷含量以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为5-ALA在鲜食葡萄生产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6个鲜食葡萄品种为试材,在膨大期果实表面喷施100 mg·L^(-1)5-ALA溶液,...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5-氨基乙酰丙酸(5-ALA)处理对葡萄果实可溶性糖和花色苷含量以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为5-ALA在鲜食葡萄生产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6个鲜食葡萄品种为试材,在膨大期果实表面喷施100 mg·L^(-1)5-ALA溶液,以清水处理为对照,测定果实发育过程中外观色泽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花色苷含量等生理指标及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5-ALA处理能诱导‘巨玫瑰’等大多数葡萄品种提前转色,果实色泽指数增加,果肉中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果皮中总花色苷含量以及锦葵色素等花色苷组分含量显著增加。基因表达分析结果显示,5-ALA处理能促进大多数葡萄品种果肉中酸性转化酶(AI)和中性转化酶(NI)基因表达水平增加,抑制蔗糖转运蛋白(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基因的表达,进而提高葡萄果肉可溶性糖含量;并且5-ALA处理的不同葡萄品种果皮中查尔酮合酶(CHS)、UDP-葡萄糖类黄酮-3-O-葡萄糖转化酶(UFGT)、无色花青素双加氧酶(LDOX)等基因表达水平增加,进而促进葡萄果皮花色苷积累。[结论]外源喷施100 mg·L^(-1)5-ALA不仅能促进果肉中糖分积累,提高果实内在品质,还能促进果皮中花色苷积累,改善果实外在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5-氨基乙酰丙酸 果实 品质 糖分 花色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