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减”背景下中小学气象家庭实验室设计策略研究
1
作者 唐翠云 张旋 郑海祥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4年第11期148-151,共4页
气象科学是中小学地理和科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气象家庭实验室创建及实验开展,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示气象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科学思维能力,同时还可以延伸和拓展课堂气象知识教学。通过对温州市近几年开展的中小学气象家... 气象科学是中小学地理和科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气象家庭实验室创建及实验开展,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示气象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科学思维能力,同时还可以延伸和拓展课堂气象知识教学。通过对温州市近几年开展的中小学气象家庭实验室创建活动的实践经验总结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研究了气象家庭实验室的设计原则、实验内容、实验步骤等,提出双减背景下中小学气象家庭实验室的设计策略,旨在为中小学气象家庭实验创建和探究提供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科学 家庭实验室 设计策略 实现 中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台风预报精度评定 被引量:8
2
作者 陈国民 杨梦琪 +3 位作者 张喜平 白莉娜 万日金 曹庆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16-525,共10页
对2020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23个编号台风的定位定强精度以及路径、强度、登陆点预报精度进行了评定。评定结果表明:2020年,中央气象台的平均定位误差为22.7 km,平均定强误差为1.3 m·s^(-1),与2019年相比定位误差略偏大,定强误... 对2020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23个编号台风的定位定强精度以及路径、强度、登陆点预报精度进行了评定。评定结果表明:2020年,中央气象台的平均定位误差为22.7 km,平均定强误差为1.3 m·s^(-1),与2019年相比定位误差略偏大,定强误差则略偏小。自2013年以来,72 h以内的主观和客观台风路径预报性能并没有实质性改进,并且到了2020年,路径预报误差极端偏大样本的误差平均值却仍能达到年平均误差的2.3~3.0倍。中央气象台在72 h以内的强度预报性能位居所有官方台风预报机构的前列。2020年各预报方法较成功地预报出了热带风暴鹦鹉在广东阳江海陵岛的登陆点,部分模式也精准预报出了强台风黑格比在浙江乐清以及强热带风暴浪卡在海南琼海的24 h登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定位定强误差 路径误差 强度误差 登陆点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台风预报精度评定 被引量:5
3
作者 杨梦琪 陈国民 +3 位作者 张喜平 白莉娜 万日金 曹庆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05-1019,共15页
以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整编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为基准,评定了2021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共22个编号台风的定位定强精度以及路径、强度、登陆点预报精度。评定结果表明:2021年,中央气象台的平均定位误差为19.7... 以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整编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为基准,评定了2021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共22个编号台风的定位定强精度以及路径、强度、登陆点预报精度。评定结果表明:2021年,中央气象台的平均定位误差为19.7 km,较2020年(22.7 km)减少13%,平均定强误差为1.4 m·s^(-1),较2020年(1.2 m·s^(-1))略增大。国内外官方台风预报机构、全球模式及区域模式的全年路径预报平均误差较2020年有所增大,近十年(2012—2021年)主观预报和客观预报方法的路径预报平均误差没有呈现持续减小的趋势。各预报方法的强度预报平均绝对误差在2012—2017年有了一定程度的减小,但在2018—2021年没有呈现减小趋势。各主观预报和客观预报方法普遍对台风小熊、烟花、查帕卡、狮子山和圆规的24 h登陆点预报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定位定强误差 路径预报误差 强度预报误差 登陆点预报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烟花”决策气象服务特色经验及技术探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贾燕 杨明 严睿恺 《气象科技进展》 2023年第1期56-60,共5页
2106号台风“烟花”是有气象记录以来第一个在浙江省内两度登陆的台风,其影响时长、过程总雨量和单站累计雨量均打破浙江登陆台风相应历史纪录。通过对台风“烟花”浙江决策气象服务过程中服务思维、服务内容、服务方式转变提升等进行... 2106号台风“烟花”是有气象记录以来第一个在浙江省内两度登陆的台风,其影响时长、过程总雨量和单站累计雨量均打破浙江登陆台风相应历史纪录。通过对台风“烟花”浙江决策气象服务过程中服务思维、服务内容、服务方式转变提升等进行总结得出,“烟花”台风决策服务中文字产品、现场汇报产品紧密配合,服务内容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牢牢把握住了服务节奏,呈现了多样化、专业化、层次鲜明的决策气象服务。借助数字化的决策气象服务云平台,形成浙江气象防灾减灾决策服务数字化生态体系,对政府决策者提供实时在线的气象信息服务。决策气象服务质量高,效益好,在浙江省台风“烟花”防灾减灾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烟花” 决策气象服务 云平台 台风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C平均风预报场在温州沿海大风预报适用方法的研究
5
作者 戴益斌 周洁雯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10期199-201,共3页
通过对2017—2019年温州沿海42个海岛站极大风实况数据的分析,发现冬季温州沿海更容易出现大风,这主要是因为冬季冷空气活动频繁;而这种系统性造成的大风以8~9级大风为主,10级及以上的极端性大风出现频次较少。欧洲中心细网格10 m风场... 通过对2017—2019年温州沿海42个海岛站极大风实况数据的分析,发现冬季温州沿海更容易出现大风,这主要是因为冬季冷空气活动频繁;而这种系统性造成的大风以8~9级大风为主,10级及以上的极端性大风出现频次较少。欧洲中心细网格10 m风场数据与温州沿海观测站实况极大风呈较好的正相关关系,00:00和12:00(世界时)起报整体差异不大,但年度差异显著,不同站点之间也有所差异,据此可针对不同站点构建线性回归方程,且存在年度动态更新线性回归方程的必要性。从实况检验发现,这些方程能较明显地提高风力等级的准确率,或是减小相差的级数,对EC预报风场达到了较好的释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风 欧洲中心 数值模式 天气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州市雷电易发区划精细化及应用
6
作者 刘元林 唐翠云 黄凯丽 《科技与创新》 2024年第23期166-168,共3页
2020年,浙江省气象局发布了《浙江省雷电易发区划及其防范等级》,在具体指导温州市防雷工作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参照浙江省雷电易发区划方法,利用温州地区2007—2022年地闪资料,得到温州市分乡镇雷电易发区划,可分为极强易发区、... 2020年,浙江省气象局发布了《浙江省雷电易发区划及其防范等级》,在具体指导温州市防雷工作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参照浙江省雷电易发区划方法,利用温州地区2007—2022年地闪资料,得到温州市分乡镇雷电易发区划,可分为极强易发区、强易发区、中易发区、一般易发区4级。其划分更精细,在区域雷电灾害风险评估、雷电监测、雷电灾害调查鉴定等温州防雷减灾工作中实用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易发区 划分 精细化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09号超强台风“利奇马”降水分析
7
作者 林健雄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1期316-318,共3页
通过对1909号超强台风“利奇马”进行分析,针对此次台风的路径预报、强度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合实况对此次台风的物理量场进行研究,总结发现副高南侧的引导气流在“利奇马”的移动过程中起主导作用,1910号超强台风“罗莎”间接影响“利... 通过对1909号超强台风“利奇马”进行分析,针对此次台风的路径预报、强度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合实况对此次台风的物理量场进行研究,总结发现副高南侧的引导气流在“利奇马”的移动过程中起主导作用,1910号超强台风“罗莎”间接影响“利奇马”的路径;利用850 hPa垂直速度场及925 hPa水汽通量散度研究发现,此次台风极端降水区域的分布与这两个物理量场关系密切,地形在本次降水过程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径 模式误差 水汽通量散度 垂直速度场 地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州地区二维闪电定位系统与三维闪电定位系统的探测效率和探测精度分析
8
作者 周哲 闻君 +1 位作者 王子夏 姚晨希 《仪器仪表用户》 2024年第8期21-23,共3页
利用温州地区二维、三维闪电定位系统监测数据和电力设备受雷电影响断电数据,统计分析了两套闪电定位系统的探测效率和探测精度,以及二维闪电系统历年探测效率评估。结果表明:三维闪电定位系统的探测效率和探测精度均高于二维闪电定位系... 利用温州地区二维、三维闪电定位系统监测数据和电力设备受雷电影响断电数据,统计分析了两套闪电定位系统的探测效率和探测精度,以及二维闪电系统历年探测效率评估。结果表明:三维闪电定位系统的探测效率和探测精度均高于二维闪电定位系统,二维闪电定位系统未因投入运行时间变长影响探测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电定位 探测效率 探测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累积降水与累积蒸发的气象干旱指数
9
作者 潘永地 肖晶晶 +1 位作者 潘彦华 石界 《干旱气象》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为了克服传统气象干旱指数在计算时依赖历史同期气候概率数据的不足,本文建立了能够反映土壤干旱程度但只需当期降水量、蒸发量资料的气象干旱指数。根据土壤水分平衡方程,结合土壤干旱等级,利用干土层表土蒸发强度与水面蒸发强度关系... 为了克服传统气象干旱指数在计算时依赖历史同期气候概率数据的不足,本文建立了能够反映土壤干旱程度但只需当期降水量、蒸发量资料的气象干旱指数。根据土壤水分平衡方程,结合土壤干旱等级,利用干土层表土蒸发强度与水面蒸发强度关系和土壤蒸发计算方法,推导出在累积降水量-累积蒸发量坐标系中的各干旱等级临界线表达式,4条临界线表达式分别对应轻旱、中旱、重旱、特旱4个干旱等级。通过前向逐日滚动计算,将累积降水量、累积蒸发量构成的坐标点到相应临界线距离最大的点作为该临界线的最大距离点,在各临界线最大距离点中以位于最高干旱等级区且离下方最近临界线距离最大的坐标点确定干旱等级,由该坐标点到各临界线的距离构造土壤干旱等级距离指数,反映土壤干旱等级。将土壤干旱等级距离指数与土壤水分测量数据和干旱灾情记录进行比较,发现该指数变化与土壤水分变化高度负相关,与实际干旱影响有很高的一致性。土壤干旱等级距离指数具有物理意义明确、计算方便、时间尺度短等优点,对干旱监控实际业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累积降水量 累积蒸发量 气象 干旱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东南沿海两次雷暴大风过程环境参数和雷达回波特征对比研究
10
作者 曹翔 王波 +2 位作者 杜友强 黄克慧 窦慧敏 《科技通报》 2025年第1期1-7,22,共8页
本文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五代再分析资料、S波段多普勒雷达数据、“葵花8号”卫星云图、地面常规和区域自动站资料,对浙东南沿海2023年8月17日12级和8月22日10级雷暴大风过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2次雷暴大风过程时大气都有... 本文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五代再分析资料、S波段多普勒雷达数据、“葵花8号”卫星云图、地面常规和区域自动站资料,对浙东南沿海2023年8月17日12级和8月22日10级雷暴大风过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2次雷暴大风过程时大气都有较好的静力不稳定条件及较大的大气可降水量,但两者发生的天气形势、环境参数和大风产生的机理等却截然不同。8月17日过程系下击暴流导致的雷暴大风天气过程,具有整层大气“上干下湿”、近地面温度层结呈现干绝热递减的典型雷暴大风层结结构,下沉有效位能DCAPE (downward convective available potential energy)大等特点;12级大风出现在单体弓形回波中,具有中层径向辐合、低层径向速度大值区等回波特征。8月22日过程系阵风锋导致的雷暴大风天气过程,在中等强度垂直风切变环境下,10级大风出现在弓形回波复合体前端的阵风锋里。阵风锋具有弧状弱窄带雷达回波特征,可见光云图上有弧状云线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大风 下击暴流 弓形回波 阵风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SPSS的洞头海岛羊栖菜晾晒气象指数研究
11
作者 张大川 刘雄杰 +1 位作者 曹哲铭 袁改霞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6期102-105,共4页
为了解影响羊栖菜晾晒的气象指数,以浙江温州洞头国家基本气象站2014—2019年经筛选的逐日观测数据为研究资料,以最高温度Tx与最低温度Tn之和、平均相对湿度RH、平均风速WS和太阳辐射的总云量TCC为主要影响因子,以蒸发量E为预报对象,应... 为了解影响羊栖菜晾晒的气象指数,以浙江温州洞头国家基本气象站2014—2019年经筛选的逐日观测数据为研究资料,以最高温度Tx与最低温度Tn之和、平均相对湿度RH、平均风速WS和太阳辐射的总云量TCC为主要影响因子,以蒸发量E为预报对象,应用SPSS软件进行单因子相关性分析,并建立预报模型,根据预报模型和指数分级编写预报程序,并对程序进行试用。结果显示,选取的Tx与Tn之和、RH、WS和TCC与E的相关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建立的模型R=0.86,德宾—沃森值为1.193,模型建立成功,预报方程为E=3.509+0.092(Tx+Tn)-0.064RH+0.497WS-0.056TCC。根据预报模型和指数分级编写的预报程序,在2014—2019年的实测资料检验中和2022—2024年试运行中,均表现出较好的可行性和操作性。本研究建立的模型为羊栖菜养殖户的晾晒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栖菜 SPSS 预报方程 晾晒气象指数 气象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南洞头海雾气候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
12
作者 凌小舒 邵建红 +1 位作者 章瑜 刘雄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5年第4期007-011,共5页
洞头是我国沿海海雾发生频率和灾害最多地区之一,海雾严重影响洞头本地岛际交通出行。研究洞头近海海雾的形成条件等对于提高海雾预报准确率、降低雾害损失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采用洞头国家基本气象站2019-2023年经筛选的逐日观测数据... 洞头是我国沿海海雾发生频率和灾害最多地区之一,海雾严重影响洞头本地岛际交通出行。研究洞头近海海雾的形成条件等对于提高海雾预报准确率、降低雾害损失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采用洞头国家基本气象站2019-2023年经筛选的逐日观测数据资料和再分析资料,对洞头沿海海雾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并就海雾形成时的天气形势进行分型,以便订正洞头海雾本地预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雾 天气形势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雁荡山地形对2020年“黑格比”台风暴雨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3
作者 童颖睿 郑远东 郑峰 《气象科技》 2023年第5期681-692,共12页
2020年第4号台风“黑格比”在浙南登陆后过境北雁荡山期间在山区引发了特大暴雨。基于中尺度数值模式WRFV4.0.2对台风进行高分辨率数值模拟,分析北雁荡山地形对此次台风暴雨的作用,并设置了升降地形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数值试验较好... 2020年第4号台风“黑格比”在浙南登陆后过境北雁荡山期间在山区引发了特大暴雨。基于中尺度数值模式WRFV4.0.2对台风进行高分辨率数值模拟,分析北雁荡山地形对此次台风暴雨的作用,并设置了升降地形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数值试验较好地模拟了台风移动及特大暴雨的落区和强度,台风大风区明显不对称分布,台风登陆后第一、四象限过境山区,其东侧强偏南气流向山区输送了充足水汽。台风登陆前山区低空存在一条由台风内核拖曳出的狭长螺旋辐合带,水汽通量辐合与风场辐合相一致。台风眼墙过境时沿着降水中心的迎风坡有强烈上升运动,动力条件极好,水汽输送带由近地面向对流层低层延展,山区有零星对流单体触发加强。台风后部环流影响时在高海拔山区风速减弱、绕流激发了中尺度低涡,强降水中心迎风坡上出现持续性、停滞不动的强正涡度中心,是特大暴雨发生的主要原因。地形敏感性试验中无地形时降水减幅40%~50%,地形高度翻倍降水增幅超过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陆台风 地形 数值模拟 暴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风向条件下温州短时强降水统计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司波 吴舒婷 +1 位作者 王嵩宁 余贞寿 《科技通报》 2022年第11期14-19,共6页
利用2015—2020年7~10月洞头风廓线雷达测风资料和温州345个自动气象站小时降水资料,分析850 hPa高度的各风向和风速条件下,温州短时强降水的统计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850 hPa高度上所有风向中以东南(SE)风向条件下温州出现≥2... 利用2015—2020年7~10月洞头风廓线雷达测风资料和温州345个自动气象站小时降水资料,分析850 hPa高度的各风向和风速条件下,温州短时强降水的统计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850 hPa高度上所有风向中以东南(SE)风向条件下温州出现≥20 mm/h的站次数最多。在东风系统影响下,温州出现≥20 mm/h短时强降水时,850 hPa上绝大多数为东东南(ESE)、东南(SE)及南东南(SSE)风,其中以≥20 m/s的ESE风出现短时强降水的站次数最多,而≥50 mm/h短时强降水站次数以16~20 m/s的SE风最多。850 hPa高度上,ESE风条件下,≥20 mm/h短时强降水高频区主要在泰顺、文成、平阳和苍南四县交界处;SE风条件下,高频区包括鹿城、瓯海、瑞安、平阳等四地的西部,苍南西北部、文成全部、泰顺东部和西北部;SSE风条件下,高频区主要在永嘉西部、鹿城和瓯海西部、瑞安西北部和文成东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廓线雷达 短时强降水 统计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卫星和数值预报产品计算短波辐射 被引量:1
15
作者 潘永地 潘彦华 +1 位作者 王金瑞 林建忠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2年第4期22-28,共7页
利用遥感卫星产品和数值预报产品建立短波辐射反演模型的原理,得出模型中各参数的计算方法。通过反演模型计算出浙江省境内3个辐射站各季节1个代表月中10:00—16:00每个整点时刻的短波辐射,并结合3个辐射站的同期短波辐射实测值建立订... 利用遥感卫星产品和数值预报产品建立短波辐射反演模型的原理,得出模型中各参数的计算方法。通过反演模型计算出浙江省境内3个辐射站各季节1个代表月中10:00—16:00每个整点时刻的短波辐射,并结合3个辐射站的同期短波辐射实测值建立订正模型。运用订正模型和残差修正,计算出浙江省全境2020年10月1日15时的短波辐射。结果表明,利用卫星产品和数值预报产品建立的短波辐射反演模型计算出的结果与实测值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且该关系在同一季节的代表月中在不同站点具有相同的特征。各站通过数据混合建立的各季代表月的订正模型误差较小,可以用于整点短波辐射的计算,为精细化的农业气候资源区划、太阳能评估等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数值预报 短波辐射 资源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州“4·24”一次冰雹天气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窦慧敏 曹楚 潘雯菁 《浙江气象》 2022年第1期1-9,共9页
采用NCEP分析资料、常规高空地面观测资料、温州双偏振雷达资料等,分析了2019年4月24日(简称“4·24”)发生在温州地区的一次冰雹天气过程。结果表明:在高空槽东移过程中,弱冷空气影响配合低层切变线和低空急流,造成了此次强对流天... 采用NCEP分析资料、常规高空地面观测资料、温州双偏振雷达资料等,分析了2019年4月24日(简称“4·24”)发生在温州地区的一次冰雹天气过程。结果表明:在高空槽东移过程中,弱冷空气影响配合低层切变线和低空急流,造成了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发生;午后对流条件良好,冰雹发生前,低层有高能舌伸向温州地区,中层有北方干冷空气南下,二者叠加造成强烈的不稳定层结,同时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上升运动强烈,为冰雹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动力条件;中β尺度的强对流单体内部形成-60℃的对流核,冷中心位于整个云团TBB梯度最大的地方,位置与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局地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区域有较好的对应;利用VIL、Z、ZDR和KDP可以综合分析冰雹,其回波特征为:降雹前VIL值均有明显的跃增现象;>60 dBZ的强回波区对应的ZDR有明显的负值区,ZDR一般为-4~0 dB;对于较大的冰雹,>60 dBZ的强回波区对应KDP出现“空洞”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中β尺度对流单体 TBB梯度 VIL跃增 KDP“空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州一次短时强降水中尺度特征和地形作用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波 曹楚 何萍 《浙江气象》 2023年第2期14-20,共7页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5代全球大气再分析数据(ERA5)、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温州雷达资料和FY-4A卫星资料,针对2021年7月28日夜间温州北部短时强降水实况、环流形势、地形和触发条件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短时强降水产生于台...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5代全球大气再分析数据(ERA5)、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温州雷达资料和FY-4A卫星资料,针对2021年7月28日夜间温州北部短时强降水实况、环流形势、地形和触发条件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短时强降水产生于台风“烟花”尾部的西南气流中,同时配合海上高压外围的东南气流共同为此次强降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以及暖湿的不稳定能量,导致大气出现低层暖湿和高层干冷的不稳定层结,同时也为“列车效应”产生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强降水落区对应中尺度地面辐合线,其演变发展在此次强降水中起到触发维持和加强的作用,而雁荡山脉地形对此次过程具有明显的增幅作用。对于此类短时强降水,在对流发展初期,地面加密观测资料以及雷达资料的应用可以为预报员在此类短时强降水的监测预警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强降水 中尺度分析 地面辐合线 地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州地区高强度短时强降水概念模型及预报指标研究
18
作者 马倩 张成虎 +2 位作者 范亮 王潇雅 周洁雯 《科技通报》 2025年第4期10-19,111,共11页
在全球持续变暖的背景下,极端降水事件频发,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产生活。本文利用2010—2021年温州市基准气象站和自动气象站逐小时降水的观测资料,建立温州地区非台风引起的短时超强降水个例库;基于“配料法”对其进行中尺... 在全球持续变暖的背景下,极端降水事件频发,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产生活。本文利用2010—2021年温州市基准气象站和自动气象站逐小时降水的观测资料,建立温州地区非台风引起的短时超强降水个例库;基于“配料法”对其进行中尺度分析,建立温州地区短时强降水预报概念模型,得出适用于温州地区的高强度短时强降水预报指标。研究表明:2010—2021年,温州地区共发生99次非台风引起的高强度短时强降水过程;选取的极端降水个例中,天气形势配置有高空冷平流强迫类、低层暖平流强迫类、斜压锋生类和准正压类四种类型,其中准正压类占比最大,占比达74%;极端降水个例均发生在高空有显著分流区,低空有明显切变线或西南急流的环境中;对流指数中,对流有效位能和抬升指数具有较强的指示意义。在强降水发生前,对流有效位能存在高值中心,抬升指数存在低值中心,且高值中心(或低值中心)与短时强降水对应最好的时次是在强降水发生前1~2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强降水 配料法 概念模型 预报指标 温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阳海岛避暑气候特征和旅游气象指数预报研究
19
作者 梁艳 米鑫 +2 位作者 孟维壮 宋倩文 宋珊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2年第8期50-53,共4页
本文对南麂避暑旅游气候特征和旅游气象指数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南麂建站以来气象资料分析,南麂岛全年气候比较温和,冬暖夏凉,夏季南麂6-8月平均最高气温26.2-30.9℃,较平阳县城低0.6-2.5℃,近20年南麂仅10天出现日最高气温≥35℃的高温天... 本文对南麂避暑旅游气候特征和旅游气象指数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南麂建站以来气象资料分析,南麂岛全年气候比较温和,冬暖夏凉,夏季南麂6-8月平均最高气温26.2-30.9℃,较平阳县城低0.6-2.5℃,近20年南麂仅10天出现日最高气温≥35℃的高温天气,适宜避暑观光旅游。调研海岛旅游中相关气象因子的影响,发放调查表,利用打分法确定各因子对海岛旅游气象指数的影响,确定平阳海岛旅游日出观赏气象指数、蓝天指数、观星指数、海钓指数等气象指数的预报方程和各等级,通过精细化数值预报产品等资料,设计开发平阳海岛旅游气象指数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 气象 指数 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融合TC-WREM模型的热带气旋大风半径估算研究
20
作者 周必高 鲁小琴 +4 位作者 吴贤笃 仇欣 谢海华 朱忠勇 郑建琴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36-744,共9页
利用2001—2020年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最佳资料数据集和静止气象卫星云图,建立了基于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模型(Multi-Layer Perceptron,MLP)和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融合... 利用2001—2020年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最佳资料数据集和静止气象卫星云图,建立了基于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模型(Multi-Layer Perceptron,MLP)和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融合的TC大风半径估算模型(TC Wind Radii Estimation Model,TC-WREM)。该模型利用MLP和CNN分别对TC属性数据和卫星云图中与TC大风半径相关联的核心特征进行预提取,最终通过融合TC-WREM模型开展大风半径估算。融合的TC-WREM模型能实现对TC属性数据和卫星云图底层特征的深度客观挖掘,较单独的MLP和CNN模型的估算误差降低7%~24%。以TC近地面8级大风半径(R8)估算为例,针对2021年台风“烟花”的独立样本估算检验显示分象限R8估算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分别为39、33、40和51 km,均值为41 km,误差中位值约40 km,优于业务估算精度(为大风半径的25%~40%)及西北太平洋和大西洋同类研究估算结果。由于融合TC-WREM模型的输入为易获取的TC属性数据和静止气象卫星云图,因此该模型易于在业务中进行推广,从而可改善国内TC大风半径估算模型缺乏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大风半径估算 卷积神经网络模型 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模型 融合TC-WREM模型 西北太平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