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分子肝素联合LEARNS-弹力带抗阻训练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疗效探究
1
作者 何梦思 陈眉洁 陈墨川 《药学前沿》 2025年第1期114-121,共8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低分子肝素(LMWH)联合LEARNS模式的弹力带抗阻训练(RBT)在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血液高凝状态、髋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低分子肝素(LMWH)联合LEARNS模式的弹力带抗阻训练(RBT)在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血液高凝状态、髋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创伤骨科行后入路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均等分为对照组(LMWH联合常规护理)和试验组(LMWH联合LEARNS模式的RBT)。疗效评估分为短期疗效(14 d)和长期疗效(12周),研究主要观察结局14d的DVT发生率,次要观察指标为14 d的凝血功能变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和D-二聚体(DD)]、术后4周和术后12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H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研究共纳入106例,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3例。试验组14 d 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APTT、PT、FIB、TT和D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试验组APTT、PT和TT较术前增加,FIB和DD较术前减少(P<0.05);对照组PT和TT较术前增加,FIB和DD较术前减少(P<0.05)。此外,试验组术后14 d的APTT、PT和TT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FIB和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和术后12周,试验组HHS评分和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LEARNS-RBT可改善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凝血功能,降低下肢DVT发生率。此外,LEARNS-RBT也可提高患者髋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低分子肝素 LEARNS 弹力带抗阻训练 深静脉血栓 D-二聚体 凝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州地区绝经后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蔡程芳 淦细红 +2 位作者 陈和珍 叶杨 蔡乐益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8年第4期388-391,413,共5页
目的调查温州地区绝经后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为社区绝经后老年女性骨质疏松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体检老年女性1 079例,收集体格检查、体成分测量和血生化指标等资料,采用双能X线(DEXA... 目的调查温州地区绝经后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为社区绝经后老年女性骨质疏松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体检老年女性1 079例,收集体格检查、体成分测量和血生化指标等资料,采用双能X线(DEXA)进行骨密度测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骨质疏松与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温州地区绝经后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为37.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钙的摄入量低、维生素D3浓度缺乏、骨质疏松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史是绝经后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OR分别=2.19、1.93、2.34、1.74、1.04、1.95,P均<0.05);肌力水平、超重或肥胖是绝经后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OR分别=0.58、0.40、0.27,P均<0.05)。结论绝经后老年女性骨质疏松发病率较高,与年龄、钙的摄入、BMI、维生素D3含量、肌力水平、糖尿病患病情况、骨质疏松家族史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 老年女性 骨质疏松 危险因素 患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联合循证-情志干预模式对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吴祥娜 金莉雅 +2 位作者 梁平平 林朵朵 郑文娴 《中国药师》 CAS 2024年第6期1048-1054,共7页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AACT)联合循证-情志干预模式(EENM)对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HTN-CHD)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收治的HTN-CH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方式不...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AACT)联合循证-情志干预模式(EENM)对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HTN-CHD)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收治的HTN-CH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方式不同,分为AACT组和EENM组。AACT组患者给予AACT联合常规护理干预,EENM组则在AACT组基础上实施EENM。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依从性(遵医服药行为、日常锻炼行为、不良管理行为和饮食管理行为)和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化情况。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6个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共纳入HTN-CHD患者118例,其中AACT组55例、EENM组63例。干预前,AACT组和EENM组患者SDS评分、SAS评分、SPBS评分、遵医服药行为评分、日常锻炼行为评分、不良管理行为评分、饮食管理行为评分、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AACT组和EENM组HTN-CHD患者SDS评分、SAS评分、SPBS评分、收缩压和舒张压较前显著下降(P<0.05),而遵医服药行为评分、日常锻炼行为评分、不良管理行为评分和饮食管理行为评分较前显著上升(P<0.05);EENM组患者SDS评分、SAS评分、SPBS评分、收缩压和舒张压低于AACT组(P<0.05),而遵医服药行为评分、日常锻炼行为评分、不良管理行为评分和饮食管理行为评分高于AACT组(P<0.05)。EENM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AACT组(P<0.05)。结论EENM联合AACT干预有利于提高HTN-CHD患者依从性,改善心理状态及血压值,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 循证-情志干预模式 高血压 冠心病 老年人 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韧带损伤的X线影像学特点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吴云强 吕杨训 +3 位作者 崔伟 柳维 周贤挺 杨雷 《中国骨伤》 CAS 2014年第11期912-915,共4页
目的 :探讨肘关节外侧韧带复合体对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的作用及韧带损伤时肘关节侧位X线影像学中桡肱率变化特点。方法:取冷冻保存的新鲜成人肘关节标本20侧,将标本制成肘关节"骨-韧带"标本,随机分为两组。利用自行设计... 目的 :探讨肘关节外侧韧带复合体对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的作用及韧带损伤时肘关节侧位X线影像学中桡肱率变化特点。方法:取冷冻保存的新鲜成人肘关节标本20侧,将标本制成肘关节"骨-韧带"标本,随机分为两组。利用自行设计的维持肘关节后外侧旋转活动度的设备固定标本,A组按次序切断外侧结构:A1组,外侧韧带完整的标本组;A2组,切断桡侧尺副韧带组;A3组,增加切断环状韧带组;A4组,最后切断桡侧副韧带组。B组分为:B1组,外侧韧带完整的标本组;B2组,切断桡侧副韧带组;B3组,再切断环状韧带组;B4组,最后切断桡侧尺副韧带组。分别摄肘关节侧位X线片,在PACS系统中测量桡肱率,比较各组的差异,并统计分析。结果:A组,统计分析各组数据,各组间桡肱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统计分析前2次切断韧带,各组间桡肱率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切断桡侧尺副韧带(B4组),与前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桡侧尺副韧带是限制肘关节后外侧旋转脱位的主要结构,环状韧带、桡侧副韧带为次要结构;并根据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X线影像学特点将其分为4个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 关节不稳定性 X线 韧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通过PI3K/Akt通路及线粒体途径抑制软骨肉瘤 被引量:5
5
作者 金海东 戴兵 +3 位作者 蔡建武 陈辉 范时洋 潘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379-1383,共5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抑制软骨肉瘤的机制及对线粒体途径和PI3K/Akt通路的影响。方法:SW1353软骨肉瘤细胞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后设对照组和白藜芦醇处理组,药物处理组用25、50和100μmol/L白藜芦醇处理24 h、48 h或72 h。采用CCK8法检测SW135...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抑制软骨肉瘤的机制及对线粒体途径和PI3K/Akt通路的影响。方法:SW1353软骨肉瘤细胞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后设对照组和白藜芦醇处理组,药物处理组用25、50和100μmol/L白藜芦醇处理24 h、48 h或72 h。采用CCK8法检测SW1353软骨肉瘤细胞的活力,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activated caspase-3、Bcl-2、Bax、Akt和p-Akt蛋白在细胞中表达情况,细胞划痕实验观察细胞迁移情况。结果:白藜芦醇处理后细胞活力下降,呈时间-剂量依赖性(P<0.01)。Hoechst 33258染色检测可见药物处理组有明显的细胞凋亡核象。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药物处理组activated 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上调,Bcl-2蛋白和p-Akt蛋白表达下调,总Akt改变不显著。细胞划痕试验显示,白藜芦醇能显著抑制SW1353细胞的迁移。结论:白藜芦醇能够诱导软骨肉瘤凋亡,部分是通过线粒体途径及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肉瘤 白藜芦醇 PI3K/AKT通路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胡炜 汤骏 +1 位作者 郭晓山 陈华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9期687-690,共4页
目的:分析术后使用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09年9月至2013年6月间收治的需要进行TKA患者,共有38例符合纳入标准。其中研究组18例,在行TKA后1周内静脉滴注唑来膦酸5 mg;对照组20例,使用... 目的:分析术后使用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09年9月至2013年6月间收治的需要进行TKA患者,共有38例符合纳入标准。其中研究组18例,在行TKA后1周内静脉滴注唑来膦酸5 mg;对照组20例,使用等量的安慰剂,密切观察输液过程中的后续反应。术前、术后3个月检测其骨密度,同时记录随访过程中出现的其他部位和假体周围的新出现的骨折以及TKA术后HSS功能评分。结果:术前研究组腰椎(L2-4)、股骨远端、胫骨近端的骨密度(g/cm^2)分别为0.642±0.059,0.621±0.059,0.601±0.051;对照组分别为0.654±0.062,0.623±0.061,0.602±0.057。术后3个月研究组腰椎(L2-4)、股骨远端、胫骨近端的骨密度分别为0.785±0.078,0.797±0.064,0.757±0.063;对照组分别为0.652±0.067,0.621±0.059,0.601±0.059。2组术前、术后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其他部位骨折发生率,HSS评分分别为5.56%、82.2分,对照组为20%、76.6分,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患者TKA后使用唑来膦酸安全有效,不仅降低假体周围骨折和其他部位骨折的发生率,还可以提高患者膝关节周围、腰椎骨密度,增加膝关节功能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来膦酸 骨质疏松 全膝关节置换术 骨密度 HSS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切口tightrope系统与AO锁骨钩钢板治疗Rockwood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 被引量:3
7
作者 胡炜 雷涛 +2 位作者 汤骏 陈龙 洪建军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8期595-599,共5页
目的:比较小切口tightrope系统与AO锁骨钩钢板治疗Rockwood Ⅲ型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收治的69例Rockwood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其中A组30例应用小切口tightrope系统... 目的:比较小切口tightrope系统与AO锁骨钩钢板治疗Rockwood Ⅲ型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收治的69例Rockwood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其中A组30例应用小切口tightrope系统治疗,B组39例应用AO锁骨钩钢板治疗。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各项指标、影像学结果、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A组与B组相比,手术时间相近(P>0.05),术中平均失血量较少、切口长度相对较短(P<0.05)。2组喙锁间距影像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的肩部疼痛发生率低于B组(P<0.05)。2组肩关节Constan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出现了3例再脱位,B组则出现皮肤刺激、创口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小切口tightrope系统在治疗Rockwood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总体疗效与AO锁骨钩钢板相当,但其具有小切口微创、术后肩关节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受限发生率低、并发症少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锁关节脱位 tightrope系统 AO锁骨钩钢板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9
8
作者 牟遐平 戢勇 +1 位作者 孔建中 郭晓山 《临床骨科杂志》 2017年第4期493-496,共4页
目的比较跟骨外侧L形切口入路和经跗骨窦小切口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76足)按治疗方法分为A组(经跟骨外侧L形切口入路治疗,40例42足)和B组(经跗骨窦小切口入路治疗,32例34足)。对比分析两组... 目的比较跟骨外侧L形切口入路和经跗骨窦小切口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76足)按治疗方法分为A组(经跟骨外侧L形切口入路治疗,40例42足)和B组(经跗骨窦小切口入路治疗,32例34足)。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疼痛VAS评分、治疗前后B9hler角及Gissane角变化、术后并发症、疗效优良率。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4~40个月。与A组比较,B组术中失血量少、切口长度短、住院时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B9hler角、Gissane角两组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皮瓣坏死、B9hler角丢失及内置物外露。并发症:A组7例,B组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根据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评定疗效:A组优32足,良6足,可4足,优良率90.48%;B组优26足,良5足,可3足,优良率91.18%;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骨外侧L形切口入路与经跗骨窦小切口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均满意,但后者具有出血少、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关节内骨折 外侧入路 跗骨窦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165/ANG-1双基因共转染血管内皮祖细胞复合多孔生物活性玻璃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冯永增 王成贵 +3 位作者 水小龙 余洋 蔡乐益 徐华梓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44-49,共6页
目的制备一种具有诱导血管再生活性的新型复合骨组织工程材料,并评价其生物相容性。方法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EGF-165)/血管生成素-1(ANG-1)双基因共转染的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复合多孔生物活性玻璃,制成复合人工骨材料。采用Weste... 目的制备一种具有诱导血管再生活性的新型复合骨组织工程材料,并评价其生物相容性。方法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EGF-165)/血管生成素-1(ANG-1)双基因共转染的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复合多孔生物活性玻璃,制成复合人工骨材料。采用Western blot、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已转染EPCs中VEGF-165及ANG-1的表达。噻唑蓝(MTT)细胞毒性试验、骨植入试验及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材料表面黏附情况等综合评价材料的生物相容性;CD31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观察材料中血管再生的情况。结果Western blot检测、RT-PCR反应显示,实验组VEGF-165、ANG-1的表达较对照组升高。MTT细胞毒性试验、骨植入试验均显示,材料无毒性反应。扫描电镜显示,材料表面有较多血管内皮祖细胞黏附,并有较多伪足伸出。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显示,材料周围组织生长良好,未见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材料与周围组织交界处有大量的新骨生成。CD31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显示,材料中有较多新生的毛细血管。结论 VEGF-165/ANG-1双基因共转染EPCs复合多孔生物活性玻璃的骨组织工程材料生物相容性良好,具备一定的诱导血管再生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血管生成素-1双基因 生物活性玻璃 骨材料 生物相容性 血管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关节直接前入路切口远端延长相关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斌 蔡宁宇 +2 位作者 史旭超 潘天龙 潘骏 《浙江医学》 CAS 2017年第8期601-605,共5页
目的为髋关节直接前入路远端延长及其易损伤结构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参照手术入路层次对10个成年尸体下肢标本相关结构和重要的神经血管进行解剖观测。结果股外侧皮神经外侧支与切口线的距离在X1、X2、X3线平面上分别为(0.61±0.39... 目的为髋关节直接前入路远端延长及其易损伤结构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参照手术入路层次对10个成年尸体下肢标本相关结构和重要的神经血管进行解剖观测。结果股外侧皮神经外侧支与切口线的距离在X1、X2、X3线平面上分别为(0.61±0.39)、(-0.65±0.39)、(-0.10±0.32)cm,股外侧皮神经内侧支与切口线的距离在X1、X2、X3线平面上分别为(1.53±0.52)、(0.67±0.56)、(1.28±0.56)cm。旋股外侧动脉各分支(升支、横支、降支)与切口线的交点与髂前上棘(ASIS)的距离分别为(7.77±0.79)、(11.01±1.48)、(14.91±1.48)c m,旋股外侧动脉各分支(升支、横支、降支)与切口线的交点与X1线平面的距离分别为(0.48±0.58)、(4.99±1.18)、(7.35±1.07)c m。股神经股外侧肌支分支(最上支、最下支)入肌点与ASIS的距离分别为(11.26±0.96)、(15.09±1.74)cm,股神经股外侧肌支分支(最上支、最下支)入肌点与X1线的距离分别为(4.70±2.09)、(7.71±1.45)cm。结论转子间线的远端是许多神经分支的入点,髋关节直接前入路切口的远端延长不应超过大转子平面以下1.1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直接前入路 远端延长 应用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脉冲电导联合康复锻炼对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叶杨 曹谨茹 郑文浩 《新中医》 CAS 2019年第8期291-294,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脉冲电导治疗联合康复锻炼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围手术期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观察的TKA患者9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6例给予骨科常规护理,积极指导患者术后进行康复锻炼。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护理... 目的:观察超声脉冲电导治疗联合康复锻炼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围手术期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观察的TKA患者9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6例给予骨科常规护理,积极指导患者术后进行康复锻炼。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护理方案的基础上对患肢使用超声脉冲电导治疗仪进行理疗。对2组术后疼痛程度及术后膝关节活动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患者术后静息疼痛及运动疼痛评分在不同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静息疼痛及运动疼痛评分在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均为观察组的数值低于对照组;且以上两种评分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处理因素与时间之间均存在交互作用(P <0.05)。提示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第1~8天内静息痛及运动痛的评分成降低趋势,且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2组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在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活动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数值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处理因素与时间之间均存在交互作用(P <0.05)。提示观察组患者术后第3、5、8天膝关节活动度随时间呈增大趋势,且增大幅度高于对照组。结论:TKA围手术期运用超声脉冲电导治疗和康复锻炼干预,能缓解术后患肢早期疼痛,改善膝关节活动度,促进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围手术期 超声脉冲电导治疗 康复锻炼 静息疼痛评分 运动疼痛评分
原文传递
按摩理疗训练在老年女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患者消极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施谧 季晴晴 +2 位作者 吴苗苗 单霞霞 吴娇臻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4期2462-2463,共2页
股骨粗隆间骨折多为间接外力引起,下肢突然扭转、跌倒时强力内收或外展,或受直接外力撞击均可发生,骨折多为粉碎性。为了改善髋关节功能,缓解消极情绪,本研究对按摩理疗训练在老年女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 股骨粗隆间骨折多为间接外力引起,下肢突然扭转、跌倒时强力内收或外展,或受直接外力撞击均可发生,骨折多为粉碎性。为了改善髋关节功能,缓解消极情绪,本研究对按摩理疗训练在老年女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对象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本院骨科就诊的160例老年女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80例,均为女性,年龄61~84岁,平均(71.9±3.1)岁;其中42例右侧,38例左侧;病因:35例交通事故,33例滑倒跌伤,12例其他原因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骨折患者 老年女性 消极情绪 训练 理疗 按摩 髋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翻修老年股骨粗隆内固定术后失效的近期临床疗效 被引量:4
13
作者 蔡乐益 项光恒 +2 位作者 陈华 郭晓山 陈龙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203-208,214,共7页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翻修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股骨粗隆骨折内固定术后失效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股骨粗隆骨折内固定失效患者,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翻修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股骨粗隆骨折内固定术后失效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股骨粗隆骨折内固定失效患者,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记录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及并发症,比较患者术前术后的髋关节Harris评分以及VAS评分。结果:本组病例共纳入20例患者,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65~85(74.7±5.8)岁。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13.5±16.3)min,平均出血量为(687.5±304.3)mL。术后2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1例患者出现心功能衰竭,经内科相关处理后均好转;1例患者出现浅表性感染,经口服抗生素,创口换药后好转愈合。在后期门诊随访中,出现1例假体周围骨折,其余均未出现假体松动,假体下沉,假体不稳定,关节深部感染,关节脱位等并发症。本组患者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为(39.4±6.8)分,末次随访的髋关节Harris评分为(85.7±4.3)分;术前VAS评分为(7.2±1.0)分,末次随访VAS评分为(1.6±0.5)分;术前SF-36评分为(43.6±7.9)分,末次随访为(84.5±4.1)分。三项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翻修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失效,近期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患者髋关节疼痛,恢复髋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骨折 内固定失效 人工关节翻修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枕平卧位在腰硬联合麻醉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蔡程芳 淦细红 +2 位作者 陈和珍 叶杨 蔡乐益 《中国医院统计》 2018年第4期277-278,共2页
目的探讨体位干预在腰硬联合麻醉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后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12月于本院住院施行腰硬联合麻醉老年人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术后采取低枕平卧位,对照组术后采取去枕平... 目的探讨体位干预在腰硬联合麻醉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后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12月于本院住院施行腰硬联合麻醉老年人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术后采取低枕平卧位,对照组术后采取去枕平卧位。观察比较两种体位对老年患者术后生命体征、术后麻醉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舒适度的影响。结果去枕平卧位组与低枕平卧位组在术后24 h内,生命体征(血压、心率、呼吸和温度)变化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去枕平卧位组与低枕平卧位组术后常见的麻醉并发症(头痛、恶心、呕吐),两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枕平卧位组的高度舒适和中度舒适患者所占比例(40%,34%)均高于去枕平卧位组(1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硬联合麻醉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后护理中,采取低枕平卧位,这是一种安全、舒适的体位,可以促进股骨头置换术后的老年患者的康复,对生命体征无影响,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硬联合麻醉 老年患者 股骨头置换术 体位 低枕平卧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刀术后双侧跟腱断裂一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冯巍 王金辉 +1 位作者 余贤斌 罗鹏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2年第1期50-51,共2页
患者男,63岁,汉族,工人。因行走致双侧足跟疼痛伴双足活动受限6 h于2021年2月1日于北京积水潭医院就诊。现病史:患者6 h前行走及上楼时突感双侧足跟剧烈疼痛伴踮脚无力,当时神志清楚,无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和胸闷胸痛,无法继... 患者男,63岁,汉族,工人。因行走致双侧足跟疼痛伴双足活动受限6 h于2021年2月1日于北京积水潭医院就诊。现病史:患者6 h前行走及上楼时突感双侧足跟剧烈疼痛伴踮脚无力,当时神志清楚,无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和胸闷胸痛,无法继续上楼,遂被搀扶回家,经短暂休息后上述症状仍不缓解,由家人送医。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提示右足跟腱连续性中断,断端回缩增厚,远端断端位于跟骨结节上5.3 cm,远端断端与近端断端交错;左足跟腱连续性中断,断端回缩增厚,远端断端位于跟骨结节上4.8 cm,断端间距0.8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积水潭医院 跟骨结节 跟腱断裂 右足跟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呼吸困难 近端 现病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mm掌侧双柱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望龙 季滢瑶 +1 位作者 郑立程 杨雷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7年第5期683-684,共2页
目的:探讨2.4mm掌侧双柱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某院收治的桡骨远端C型骨折30例,其中男12例,女18例,均采用2.4mm掌侧双柱锁定加压钢板内固手术治疗,术后定期随访,... 目的:探讨2.4mm掌侧双柱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某院收治的桡骨远端C型骨折30例,其中男12例,女18例,均采用2.4mm掌侧双柱锁定加压钢板内固手术治疗,术后定期随访,末次随访时进行腕关节功能评分和测量患者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高度。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6个月以上时间随访,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3~4个月,无感染、内固定松动、无正中神经刺激症状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根据Gartland-Werley评分系统进行腕关节功能评分:优9例,良16例,可5例,优良率83.3%,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2.4mm掌侧双柱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术后功能恢复尚可、并发症少,临床上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锁定加压接骨板 功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患者康复初期的焦虑抑郁和残疾程度关系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侯灵仙 李若和 +3 位作者 柳丽萍 林叶艳 施谧 李碧燕 《护理管理杂志》 2021年第1期6-9,14,共5页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康复初期的焦虑抑郁和残疾程度,为进一步了解脊髓损伤患者康复干预时机对焦虑抑郁状况和残疾程度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残疾评定方案2.0”对温州市某三级...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康复初期的焦虑抑郁和残疾程度,为进一步了解脊髓损伤患者康复干预时机对焦虑抑郁状况和残疾程度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残疾评定方案2.0”对温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康复科的123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脊髓损伤患者的抑郁分量表得分为(7.69±2.68)分、焦虑分量表得分为(8.37±2.63)分、“残疾评定方案2.0”量表总均分为(15.41±2.57)分。伤害等级、焦虑和抑郁是患者康复初期残疾程度的显著影响因素(P<0.05)。结论脊髓损伤患者在康复初期焦虑抑郁和残疾程度均处于较高水平,且残疾程度受伤害等级、焦虑和抑郁的影响。提示临床治疗时应该关注患者的情绪状态及残疾程度,鼓励患者增加康复信心,促使其早日回归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情绪状态 残疾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臼骨折后方内固定术后创伤性关节炎患者的内植物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明 冯乐玲 +11 位作者 肖靖炜 廖奇 郭晓东 侯志勇 陈华 凌晶 吕刚 方跃 庄岩 樊仕才 陆志剀 徐丁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CSCD 2023年第6期513-522,共10页
目的:从内植物技术角度剖析髋臼骨折后方接骨板内固定手术的失败原因及解决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1年12月,从国内10家医院收集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的髋臼骨折后方接骨板内固定术后创伤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从内植物技术角度剖析髋臼骨折后方接骨板内固定手术的失败原因及解决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1年12月,从国内10家医院收集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的髋臼骨折后方接骨板内固定术后创伤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4例,女3例;年龄37~62岁,平均(49.5±1.2)岁。内固定手术至THA的时间为8~42个月,中位数18.0(16.9,18.3)个月。调阅患者的住院病历、THA手术前后的X线和CT检查资料,从内植物并发症、髋关节骨结构损伤两个层面进行分析。结果:左侧固定77.8%(21例),右侧固定22.2%(6例)。1块重建接骨板固定40.7%(11例)、2块重建接骨板固定55.6%(15例)、4块重建接骨板固定3.7%(1例);螺钉固定数量每例4~15枚。内植物并发症:内植物侵蚀股骨头33.3%(9例)>螺钉滑脱11.1%(3例)>螺钉断裂3.7%(1例)。骨结构损伤:股骨头骨缺损96.3%(26例)>负重区关节面塌陷+后壁骨吸收/坏死77.8%(21例)>股骨头脱位70.4%(19例)>负重区关节面塌陷63.0%(17例)>后壁外缘骨块吸收/坏死55.6%(15例)>关节内骨赘增生11.1%(3例)>髋臼硬化7.4%(2例)、囊性变7.4%(2例)。未有效固定部位:负重区+后壁70.4%(19例)>负重区63.0%(17例)>后壁55.6%(15例)>后柱7.4%(2例)。结论:负重区+后壁关节面骨块未有效固定是导致后方内植物失败的关键因素,内植物失败并发症和骨结构损伤与接骨板螺钉分布直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内固定 创伤性关节炎 内植物 髋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体工效学的肩袖护具在肩袖损伤患者 肩关节镜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19
作者 陶爱萍 贾曼 +2 位作者 王双双 李琪琪 王谊 《中华全科医学》 2024年第12期2148-2152,共5页
目的探究基于人体工效学设计的肩袖护具对肩袖损伤患者肩关节镜术后疼痛、睡眠、锻炼依从性和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收集2022年1月—2023年6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择期进行肩关节镜修复术治疗的肩袖损伤患者共92例。利... 目的探究基于人体工效学设计的肩袖护具对肩袖损伤患者肩关节镜术后疼痛、睡眠、锻炼依从性和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收集2022年1月—2023年6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择期进行肩关节镜修复术治疗的肩袖损伤患者共92例。利用Excel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护具组,各46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康复护理,护具组在康复护理基础上使用人体工效学肩袖护具,比较2组术后疼痛、睡眠质量、锻炼依从性、肩关节活动度以及肩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护具组干预2周后疼痛(VAS)评分为(3.02±0.45)分,低于对照组的(4.17±0.68)分(P<0.05)。干预8周后多导睡眠指标中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觉醒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锻炼依从性评分为(65.73±5.10)分,高于对照组的(57.07±8.23)分(P<0.05);肩关节前屈、后伸、内旋以及外旋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肩关节功能量表评分为(24.88±5.13)分,高于对照组的(18.09±4.12)分(P<0.05)。结论使用人体工效学肩袖护具既可减轻肩袖损伤患者肩关节镜术后疼痛,改善睡眠质量,又可利于患者锻炼依从性的提高和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损伤 肩袖护具 人体工效学 肩关节活动度 肩关节功能
原文传递
肱骨近端骨折经微创钢板接骨术治疗术后的放射学测量与肩关节功能关系
20
作者 乐佳迪 蔡乐益 +2 位作者 陈思源 鲁建鹏 陈龙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 2024年第1期61-68,共8页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骨折经微创钢板接骨术治疗术后的放射学参数与肩关节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期间在本院由同一位高级职称医师主刀的微创钢板接骨术治疗的51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对这些患者术后3 d内的X线片放...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骨折经微创钢板接骨术治疗术后的放射学参数与肩关节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期间在本院由同一位高级职称医师主刀的微创钢板接骨术治疗的51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对这些患者术后3 d内的X线片放射学参数进行分析,包括肱骨头直径、肱骨头高度、垂直中心、颈干角、肱骨头直径与肱骨轴线交角、垂直高度、头结节距离和头钢板距离,并于术后12个月后随访评估Constant评分和快速上肢功能评定表(disabilities of the arm,shoulder and hand,DASH)评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以Constant评分结果分为优秀和良好以及一般和较差的患者;以快速DASH评分结果分为较好和较差的患者。对两组的基线资料和放射学参数进行了差异比较。使用回归分析评价放射学参数和肩关节功能评分的依存性。结果患者Constant评分为(82.55±11.25)分。按Constant评分的结果分类,51例患者中45例患者的评分结果为优秀或良好,6例患者的评分结果为一般或较差。长期随访结果一般或较差的患者通常术后测得的肱骨颈干角、肱骨头直径与轴线交角更大,垂直高度更低。患者快速DASH评分为(12.06±8.55)分。按快速DASH评分的结果分类,51例患者中有43例患者的评分结果为较好,8例患者的评分结果为较差。长期随访结果较差的患者通常受伤到手术间隔时间较长,术后测得的肱骨颈干角、肱骨头直径与轴线交角更大,肱骨头高度和垂直高度更低。通过回归分析得到部分放射学参数的合理范围(肱骨颈干角:117.94~138.21°,肱骨头直径与轴线交角:28.72~46.72°,垂直高度:≥36.61 mm)。结论肱骨近端骨折经微创钢板接骨术治疗后,肱骨颈干角以及肱骨头直径与轴线交角较大,垂直高度较小的患者肩关节功能较差。通过回归分析进一步确定了肱骨颈干角、肱骨头直径与轴线交角的合适范围以及垂直高度的必要大小,骨科医生可以当作术中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微创钢板接骨术 肩关节功能 放射学参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