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儿科护士注射类药物知识调查结果分析
1
作者 徐紫苑 卢赛丹 《中国乡村医药》 2014年第23期63-65,共3页
目的调查新生儿科护士对常用注射类药物知识的掌握程度,为改进工作提供参考。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温州市5所医院131位新生儿科护士开展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31人平均得分(47.5±12.5)分。护龄〉10年的护士知识... 目的调查新生儿科护士对常用注射类药物知识的掌握程度,为改进工作提供参考。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温州市5所医院131位新生儿科护士开展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31人平均得分(47.5±12.5)分。护龄〉10年的护士知识得分最高,5-10年的护士次之,〈5年的护士得分最低;主管护师知识得分最高,护师次之,护士最低;而不同学历的护士药理知识与观察事项得分接近,用法用量与总分本科组均高于专科组。结论新生儿科护士对注射类药物知识掌握水平普遍偏低,尤其是护龄〈5年的护士,亟须接受专业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护士 注射类药物知识 问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量表对NICU新生儿压力性损伤形成的预测效果 被引量:4
2
作者 吕俊英 吴玉洁 +2 位作者 夏芳琴 阮淑琴 鲁萍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第9期759-762,共4页
目的:比较新生儿皮肤风险评估量表(NSRAS)与新生儿/婴儿Braden Q量表(N/I Braden-Q量表)对NICU新生儿压力性损伤(PI)形成的预测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NICU科室106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每... 目的:比较新生儿皮肤风险评估量表(NSRAS)与新生儿/婴儿Braden Q量表(N/I Braden-Q量表)对NICU新生儿压力性损伤(PI)形成的预测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NICU科室106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每天对患儿进行量表评分及皮肤检查,采用自制调查表进行资料收集,以患儿发生PI作为结局终点。结果:13例(12.3%)患儿发生PI,分布部位包括鼻部(8例)、后枕部(3例)、下唇(1例)及骶尾部(1例)。NSRAS入院当天评分、PI发生前24 h/住院中期评分、最高评分的Cronbach’sα系数为0.539、0.557、0.579,N/I Braden-Q量表三次评分的Cronbach’sα系数为0.559、0.568、0.679;NSRA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539~0.737,N/I Braden-Q量表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5~0.875。结论:N/I Braden-Q量表预测效度高于NSRAS,更适用于预测NICU新生儿PI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损伤 重症监护病房 新生儿 新生儿皮肤风险评估量表 N/I Braden Q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乳腺炎的护理 被引量:1
3
作者 卢赛丹 陆宁洁 林慈丽 《护士进修杂志》 2016年第21期1993-1995,共3页
新生儿乳腺炎是一种不常见的胸部皮肤或软组织感染性疾病,女婴多见,常在出生4周内发病,多为单侧[1]。多与患儿家属不适当挤压乳腺有关,也与细菌直接侵犯皮肤引起感染或直接接触感染患者引起感染有关。一般呈局限性,严重者可致败血症。我... 新生儿乳腺炎是一种不常见的胸部皮肤或软组织感染性疾病,女婴多见,常在出生4周内发病,多为单侧[1]。多与患儿家属不适当挤压乳腺有关,也与细菌直接侵犯皮肤引起感染或直接接触感染患者引起感染有关。一般呈局限性,严重者可致败血症。我科2014年6月-2015年7月共收治5例新生儿乳腺炎患儿,经采用综合治疗及护理,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5例,男性1例,女性4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乳腺炎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血溶血试验及胆红素监测对新生儿ABO溶血病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4
作者 卢建双 陆宁洁 王楸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3年第10期20-26,共7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溶血试验及胆红素监测对ABO溶血病患儿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出生的足月ABO溶血病患儿共596例,其中出生后出现需治疗的病理性黄疸有250例,纳入治疗组;出现病理性黄疸但无... 目的探讨新生儿溶血试验及胆红素监测对ABO溶血病患儿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出生的足月ABO溶血病患儿共596例,其中出生后出现需治疗的病理性黄疸有250例,纳入治疗组;出现病理性黄疸但无需治疗有346例,纳入观察组。将溶血试验结果分为A(放散试验阳性)、B(放散试验和游离抗体试验阳性)、C(放散试验和直接抗体试验阳性)、D(放散试验、游离抗体试验和直接抗体试验均阳性),分析不同溶血试验结果及胆红素监测与需要治疗的黄疸之间的关系。结果①治疗组与观察组的胎龄(Z=4.00)、出生体重(Z=2.21)、血型分布(χ^(2)=8.88)、直接抗体阳性率(χ^(2)=16.98)、游离抗体阳性率(χ^(2)=26.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溶血试验结果A的患儿出现需治疗的病理性黄疸的比例明显低于结果B、D者(χ^(2)值分别为17.24、29.45,P<0.05)。③治疗组中,溶血试验结果A的患儿黄疸发生时间晚于结果B、D者(H值分别为37.65、50.85,P<0.05),结果A的患儿光疗时间较结果B、D者短(H值分别为-29.36、-56.77,P<0.05)。治疗组中A血型和B血型患儿的各溶血试验结果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治疗组出现黄疸的日龄与光疗时间呈负相关(r=-0.313,P<0.05)。结论ABO溶血病患儿放散试验阳性合并游离抗体试验阳性和/或直接抗体试验阳性时,需治疗的黄疸发生率及黄疸严重程度均较仅有放散试验阳性患儿高。A型血患儿发生需治疗的黄疸几率大,但B型血患儿溶血的严重程度较A型血患儿重。早期对母子ABO血型不合的新生儿进行溶血试验检测,联合每日监测黄疸,是早期预测ABO溶血患儿是否发生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方法,以做早期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ABO溶血病 溶血试验 黄疸监测 血型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案管理抢救护理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急救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盛苗苗 林慈丽 卢赛丹 《中国乡村医药》 2017年第23期76-77,共2页
目的探讨预案管理抢救护理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10月该院收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00例,2015年8月前收治的HIE 5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措施;2015年7月后收治的HIE 50例... 目的探讨预案管理抢救护理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10月该院收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00例,2015年8月前收治的HIE 5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措施;2015年7月后收治的HIE 50例设为观察组,采用预案管理抢救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抢救效果、复苏前及复苏后5分钟Apgar评分、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抢救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复苏后5分钟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抢救效率、救护技术、抢救效果、人文关怀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实行预案管理抢救护理效果良好,使复苏工作准备更充分,衔接更流畅,为患儿抢救赢得最佳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预案管理 抢救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灾害脆弱性分析的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风险评估 被引量:12
6
作者 冯小芳 王丽钠 +1 位作者 陈靖娴 孙彩霞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对某院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风险事件进行评估,明确需要优先关注的感染预防与控制(以下简称感控)风险事件及改进关键点,降低医院感染风险。方法基于灾害脆弱性分析方法,结合文献回顾与工作实践,某院新生儿科医院灾害脆弱性分析小组采用... 目的对某院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风险事件进行评估,明确需要优先关注的感染预防与控制(以下简称感控)风险事件及改进关键点,降低医院感染风险。方法基于灾害脆弱性分析方法,结合文献回顾与工作实践,某院新生儿科医院灾害脆弱性分析小组采用头脑风暴法进行指标的初步筛选,进而通过问卷对初筛指标逐一评估,结合Kaiser模型的风险值评估表形成新生儿科感控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制定感控风险值评估问卷。2020年5月,以问卷形式请小组成员对风险指标发生可能性和严重性进行评分,然后计算危害风险值并采用矩阵分析法划分风险带。结果新生儿科感控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管理指标11项,执行指标20项,结果指标7项。危害风险值排序前5的指标依次为:手卫生方法不正确(39.20%)、环境物体表面清洁消毒不到位(39.04%)、奶液未现配现用(38.19%)、医院感染暴发(38.02%)和手卫生依从性低(37.99%)。严重度高而准备度低的指标包括与乳类喂养相关的3项指标以及与物体表面清洁消毒相关的3项指标。矩阵分析结果显示,处于高风险带的指标有9项,处于中风险带者7项,处于低风险带者22项。结论本研究基于灾害脆弱性分析明确了新生儿科的医院感染管理风险事件,管理者应优先关注处于高风险带的指标,对于危害风险值高而准备度低的指标需进行根本原因分析并采取干预措施,从而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避免医院感染暴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灾害脆弱性分析 Kaiser模型 风险评估 新生儿科
原文传递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脂多糖诱导的脑损伤新生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石计朋 宋亚辉 +10 位作者 栗延伟 郭喜霞 李树军 尚云 桑桂梅 高俊 郭洪旭 王卫卫 李珍珍 唐成和 黄丽密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368-372,共5页
目的探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 PUFA)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脑损伤新生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48只3日龄Sprague-Dawley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LPS组、ω-3 PUFA组和ω-6 PUFA组,每组12只。LPS组、ω-3 PUFA组和ω-6 PUFA组大鼠... 目的探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 PUFA)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脑损伤新生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48只3日龄Sprague-Dawley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LPS组、ω-3 PUFA组和ω-6 PUFA组,每组12只。LPS组、ω-3 PUFA组和ω-6 PUFA组大鼠腹腔注射0.6 mg·kg^(-1)LPS建立脑损伤模型,然后分别立即腹腔注射等容积的生理盐水、ω-3 PUFA和ω-6 PUFA;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等容积的生理盐水。24 h后处死各组大鼠,取海马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LPS组、ω-3 PUFA组、ω-6 PUFA组新生大鼠海马组织中TLR4、NF-κB、TNF-α、IL-1β及IL-6 mRNA和蛋白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ω-6 PUFA组新生大鼠海马组织中TLR4、NF-κB、TNF-α、IL-1β及IL-6 mRNA和蛋白表达高于LPS组(P<0.05);ω-3 PUFA组新生大鼠海马组织中TLR4、NF-κB、TNF-α、IL-1β及IL-6 mRNA和蛋白表达均低于LPS组和ω-6 PUFA组(P<0.05)。结论ω-3 PUFA能下调大鼠海马组织中TLR4/NF-κB信号通路,减少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释放,对LPS所致的脑损伤新生大鼠有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乳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 脑损伤 脂多糖 Toll样受体4 核因子-κB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全流程信息化质量管理方案的构建与应用
8
作者 冯小芳 郑冰清 +2 位作者 陈霜 黄小夏 孙彩霞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64-1170,共7页
目的构建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全流程信息化质量管理方案,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基于《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循证指南》,结合临床实际,应用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方法,构建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全流程信息化质量管理方案。该方案包括医嘱开具提... 目的构建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全流程信息化质量管理方案,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基于《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循证指南》,结合临床实际,应用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方法,构建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全流程信息化质量管理方案。该方案包括医嘱开具提示、知识考核、母乳院外管理、母乳库存提醒、喂养情况记录等内容。比较方案应用前2021年6月—8月与应用后2022年6月—8月温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新生儿纯母乳喂养率、母乳质量合格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该管理方案实施后,住院新生儿纯母乳喂养率由15.12%上升至2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0,P=0.041);母乳质量合格率由68.44%上升至96.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853,P<0.001);不良事件发生率由5.81%降至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结论应用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全流程信息化质量管理方案可准确识别风险并预警防范,规范母乳院外管理,提高母乳质量合格率和纯母乳喂养率,减少母乳喂养不良事件,保证母乳喂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喂养 信息化 全流程管理 质量控制 新生儿护理
原文传递
目标性感染监测对新生儿医院感染干预效果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冯小芳 钱施 +1 位作者 钱笑蓉 邵晓薇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9年第20期4778-4781,共4页
目的探讨目标性感染监测及干预措施对预防和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4月-2017年3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院感控制;将2017年4月-2018年3月住院的新生儿作为试验组,进行目标性... 目的探讨目标性感染监测及干预措施对预防和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4月-2017年3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院感控制;将2017年4月-2018年3月住院的新生儿作为试验组,进行目标性感染监测并采取干预措施,对比两组医院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结果试验组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3. 82%显著低于对照组新生儿的6. 2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千日感染率9. 7‰低于对照组新生儿的18. 7‰;两组常见感染部位均为下呼吸道及胃肠道,感染病原菌居前2位均为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新生儿医院感染与胎龄、出生体质量、气管插管、住院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通过开展目标性感染监测及干预措施,可减少和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呼吸道和胃肠道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为控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性感染监测 新生儿 医院感染 干预措施
原文传递
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信息化系统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22
10
作者 冯小芳 黄小夏 +3 位作者 钱笑蓉 陈艳 张丽萍 孙彩霞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85-489,共5页
目的建立并应用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信息化系统,为新生儿科护士提供快速、动态评估患儿病情的方法,提高护士同质化预警评估能力。方法便利选取温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9年7月—12月新生儿科住院的100例新生儿作为试验组,使用信息化系统... 目的建立并应用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信息化系统,为新生儿科护士提供快速、动态评估患儿病情的方法,提高护士同质化预警评估能力。方法便利选取温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9年7月—12月新生儿科住院的100例新生儿作为试验组,使用信息化系统进行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2019年1月—6月住院的100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由责任护士进行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比较两组吸氧例数、吸氧时间、有创机械通气例数、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例数、住院天数和护士预警评分的准确率、评分耗时。结果试验组有创机械通气例数、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吸氧例数、吸氧时间和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士预警评分准确率明显提升,评分耗时下降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信息化系统在提高预警评分准确率和节省耗时上有明显优势,可提升不同年资护士对新生儿病情同质化预警评估能力,对临床潜在危重症患儿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改善新生儿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预警评分 信息化平台 新生儿护理
原文传递
基于循证实践构建NICU早产儿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 被引量:22
11
作者 冯小芳 黄小夏 +4 位作者 钱笑蓉 张丽萍 卲晓薇 胡卫洁 孙彩霞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132-136,共5页
目的:基于循证实践构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早产儿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FCC),并评价其应用于临床实践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3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儿119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封闭式管理模... 目的:基于循证实践构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早产儿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FCC),并评价其应用于临床实践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3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儿119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封闭式管理模式;选取2017年4月至11月我科住院的早产儿146例作为观察组,采用FCC护理模式。通过检索文献确定最佳证据,成立FCC医疗护理小组,结合最佳证据构建FCC方案:(1)FCC硬件设施的配备;(2)医务人员培训;(3)家属需求调查,选择合适时机纳入父母参与FCC;(4)早产儿照顾者知识培训;(5)采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预防医院感染发生;(6)家属护理能力评估,制定出院计划。评价2组早产儿体质量增长速度、住院天数、母乳喂养率,家属首次参与FCC与出院前的护理能力,以及开展FCC前后各8个月的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观察组体质量增长速度明显增长(P<0.01),住院天数缩短3.12 d(P<0.01),母乳喂养率明显提高(P<0.01),家长护理能力有显著提升(P<0.01);FCC前后医院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构建和实施FCC,有效增进早产儿生长发育,缩短住院天数,提高母乳喂养率,提高家属护理能力,有利于出院后延续性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早产 重症监护病房 新生儿 家庭为中心 循证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乳剂对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肺损伤中细胞因子IL-1β和IL-6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石计朋 黄丽密 +1 位作者 钱燕 尚云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50-253,共4页
目的 比较3种脂肪乳剂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LI)大鼠IL-1β和IL-6分泌的影响。方法 100只SD幼年大鼠分为对照组、LPS组、ω-9组、ω-6组和ω-3组。日龄28d时连续7d,对照组大鼠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ω-6组注射脂肪乳(... 目的 比较3种脂肪乳剂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LI)大鼠IL-1β和IL-6分泌的影响。方法 100只SD幼年大鼠分为对照组、LPS组、ω-9组、ω-6组和ω-3组。日龄28d时连续7d,对照组大鼠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ω-6组注射脂肪乳(C14~24)、ω-9组注射长链脂肪乳、ω-3组注射ω-3鱼油脂肪乳注射液;随后对照组气管内滴人生理盐水,另4组大鼠均喷洒LPS溶液。8h后处死大鼠观察各组肺组织的病理改变,并测定IL-1β和IL-6mRNA及蛋白等水平。结果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切片均可见明显炎症细胞浸润和出血;4组ALI大鼠的肺系数、肺损伤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5);ω-9组和ω-3组两组肺组织中IL-1β和IL-6mRNA表达均较LPS组和ω-6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5);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ω-9组和ω-3组IL-1β和IL-6蛋白水平均低于其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5)。ω-9组和ω-3组IL-1β和IL-6mRNA表达及其相应的蛋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JP均〉0.005)。结论ω-6PUFAs可增加IL-1β和IL-6的产生加重ALI大鼠炎症反应;而ω-9MUFAs和ω-3PUFAs可降低IL-1β和IL-6减轻ALI大鼠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乳剂 脂多糖 急性肺损伤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束化管理在极低、超低出生体质量儿肠内营养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冯小芳 卢赛丹 +2 位作者 赵晓静 张丽萍 钱笑蓉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3年第22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集束化管理用于极低、超低出生体质量儿肠内营养的效果,以期减少喂养不耐受等情况的发生。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0年1月至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极低、超低出生体质量儿37例为对照组,同法选择2011年6月... 目的探讨集束化管理用于极低、超低出生体质量儿肠内营养的效果,以期减少喂养不耐受等情况的发生。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0年1月至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极低、超低出生体质量儿37例为对照组,同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住院的47例极低、超低出生体质量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按早产儿肠内营养护理常规施护;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集束化护理。结果观察组患儿胃潴留、呕吐发生率较低,患儿过渡到全胃肠营养的天数<25d者占82.97%,且患儿恢复出生体质量和体质量达2000g日龄较早,平均体质量增长较快,患儿住院天数较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集束化管理在极低、超低出生体质量儿肠内营养中具有优势,可减少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对患儿预后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 超低出生体质量儿 肠内营养 集束化管理 喂养不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在NICU早产儿家庭参与式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32
14
作者 冯小芳 张丽萍 +3 位作者 钱施 黄小夏 卲晓微 王红霞 《护理管理杂志》 2019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NICU早产儿家庭参与式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38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9例。对照组开展传统的家庭参与式护理,观察组以临床护理路径为指导,制订和规范家庭参与式护理标准流程。结果观察组患儿家...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NICU早产儿家庭参与式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38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9例。对照组开展传统的家庭参与式护理,观察组以临床护理路径为指导,制订和规范家庭参与式护理标准流程。结果观察组患儿家长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患儿住院天数缩短2.86 d(P<0.01)、家长护理能力较对照组有显著提升(P<0.01)。结论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到NICU早产儿家庭参与式护理中,能够提高家长满意度,缩短住院日,提升家长护理早产儿能力,促进早产儿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家庭参与式护理 早产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理论对COVID-19疫情非隔离区护士标准预防依从信念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冯小芳 黄小夏 +2 位作者 钱笑蓉 陈艳 孙彩霞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2期1006-1010,共5页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理论对COVID-19疫情非隔离区护士标准预防依从信念的影响。方法:在COVID-19疫情早期按FMEA理论研究步骤对非隔离区护士标准预防的执行情况进行干预。通过干预前后标准预防的风险优先指数(RPN)、护士...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理论对COVID-19疫情非隔离区护士标准预防依从信念的影响。方法:在COVID-19疫情早期按FMEA理论研究步骤对非隔离区护士标准预防的执行情况进行干预。通过干预前后标准预防的风险优先指数(RPN)、护士标准预防依从信念量表得分及标准预防执行率来评价效果。结果:实施FMEA干预后COVID-19疫情非隔离区护士标准预防的RPN明显降低,标准预防依从信念量得分及标准预防执行率明显提高(P<0.01)。结论:应用FMEA可有效提高COVID-19疫情非隔离区护士标准预防依从信念,降低COVID-19感染及传播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非隔离区 标准预防 依从信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儿出生后2周维生素D水平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朱艳可 张希希 +2 位作者 翁晓蔡 王楸 孙媛媛 《浙江医学》 CAS 2019年第18期1959-1963,共5页
目的探讨早产儿(胎龄<32周)出生后2周维生素D水平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关系。方法根据出生后2周维生素D水平,将253例早产儿分为两组,即缺乏组(≤50nmol/L)161例、正常组(>50nmol/L)92例,比较两组母亲及早产儿临床资料及BPD... 目的探讨早产儿(胎龄<32周)出生后2周维生素D水平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关系。方法根据出生后2周维生素D水平,将253例早产儿分为两组,即缺乏组(≤50nmol/L)161例、正常组(>50nmol/L)92例,比较两组母亲及早产儿临床资料及BPD发生率,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BPD的影响因素。结果维生素D缺乏组与正常组临床资料中母亲年龄、受孕方式、胎数、妊娠期合并症(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等)、胎膜早破、产前激素使用、分娩方式,早产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1min Apgar评分、5min Apgar评分、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肺表面活性物质(PS)使用、先天性肺炎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在母亲保胎、早产儿出生季节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呼吸支持、吸氧时间及BPD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母亲妊娠期糖尿病以及早产儿胎龄、出生体重、RDS、先天性肺炎是BPD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而母亲年龄、受孕方式、妊娠期高血压、保胎、胎膜早破、产前激素使用、分娩方式以及早产儿性别、出生季节、出生后2周维生素D水平对BPD均无影响(均P>0.05)。结论早产儿出生后2周维生素D水平与BPD的发生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维生素D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对C17.2小鼠神经干细胞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丹 阮妙华 +2 位作者 周爱华 钱燕 陈亦明 《浙江医学》 CAS 2017年第23期2071-2074,2078,共5页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对C17.2小鼠神经干细胞(NSCs)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培养C17.2小鼠NSCs,分为对照组、0.25m M Hcy组、0.25m M Hcy+5mM N-乙酰半胱氨酸(NAC)组;加入相应药物培养24h后,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NSCs生长活力...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对C17.2小鼠神经干细胞(NSCs)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培养C17.2小鼠NSCs,分为对照组、0.25m M Hcy组、0.25m M Hcy+5mM N-乙酰半胱氨酸(NAC)组;加入相应药物培养24h后,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NSCs生长活力,流式细胞术和Caspase-3法检测Hcy对NSCs凋亡的影响,彗星实验检测Hcy对NSCs DNA的损伤程度,H2DCF-DA染色检测NSCs的氧自由基(ROS)水平。结果 Hcy能诱导细胞ROS产生和DNA损伤,从而导致NSCs凋亡增加。相反,NAC可降低Hcy诱发的ROS产生,明显改善DNA损伤,提高细胞存活率。结论 Hcy能诱导NSCs ROS产生和DNA损伤,并导致NSCs凋亡;而减少Hcy引发的ROS产生可以明显改善DNA损伤并提高细胞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DNA损伤 氧化应激 神经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患者一例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4
18
作者 冯小芳 毛佩珍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4-65,76,共3页
目的总结早产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preterm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POHS)的临床特点、诊治和护理体会。方法总结2015年我科收住的1例POHS患儿的病例资料。通过检索词为"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p... 目的总结早产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preterm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POHS)的临床特点、诊治和护理体会。方法总结2015年我科收住的1例POHS患儿的病例资料。通过检索词为"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preterm infants or newborns""nursing"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早产儿或新生儿""护理"在PubMed及万方数据库检索自1980至2015年的相关文献。对POHS的临床特点、诊治进行复习,并总结本例患儿的护理体会。结果共检索到符合条件的外文文献6篇,无中文文献,共报道12例POHS患儿,连同本例13例,护理方面无相关文献报道。本例患儿通过严密的病情观察、加强外阴护理、皮肤护理、个性化的出院计划、出院后延续护理、家长心理护理等,未出现相关并发症,患儿恢复良好,家长满意度较高。结论 POHS是一种罕见的自限性疾病,要随访监测,并加强相关护理,以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家长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护理 文献复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酶谱、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探讨 被引量:5
19
作者 陆宁洁 卢建双 +1 位作者 侯娇娇 邵霜燕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22年第4期495-499,共5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酶谱、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2019年1-12月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分为轻重两组,其中血清总胆红素(TB...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酶谱、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2019年1-12月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分为轻重两组,其中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256.5μmol/L的82例为中重度组,TBIL水平221~256.5μmol/L的68例为轻度组,另选取同期健康新生儿7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间心肌酶谱[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PCT及CRP水平,分析心肌酶谱、PCT及CRP表达水平与患儿高胆红素血症病情关联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发病的相关因素。结果中重度组新生儿CK、CK-MB、LDH、α-HBDH[(1130.23±385.42)U/L、(194.82±60.33)U/L、(993.45±271.46)U/L、(493.76±105.65)U/L]均显著高于轻度组[(682.23±258.53)U/L、(82.67±24.43)U/L、(486.38±112.57)U/L、(252.63±38.73)U/L]、对照组[(368.13±104.20)U/L、(27.90±8.29)U/L、(402.13±102.20)U/L、(228.53±34.30)U/L](F=67.12、56.23、66.57、44.34,均P<0.01);轻度组新生儿CK、CK-MB、LDH、α-HBDH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早产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羊水污染、败血症、脐炎、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胎便延迟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的危险因素(OR=6.13、5.40、5.29、4.26、7.79、6.99、5.79、5.44,均P<0.05),母乳喂养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的独立保护因素(OR=5.87,P<0.05)。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酶活性、PCT、CRP水平变化随病情加重而增加;加强对早产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羊水污染、败血症、脐炎、G-6-PD缺陷、胎便延迟相关高危因素的监测,强化围产期保健与高危妊娠管理工作,可降低病理性黄疸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 心肌酶谱 血清降钙素原 血清总胆红素 影响因素 C-反应蛋白 黄疸
原文传递
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开奶时间延迟体验的质性研究
20
作者 陆宁洁 陈蓓蓓 +3 位作者 卢建双 姚程程 叶策洁 董亚 《健康研究》 CAS 2023年第1期55-59,共5页
目的了解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经历开奶时间延迟的情感体验,为早期制定合理的母乳喂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对15名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进行深度访谈,应用Colaizzi现象学分析方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归纳,最终凝练... 目的了解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经历开奶时间延迟的情感体验,为早期制定合理的母乳喂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对15名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进行深度访谈,应用Colaizzi现象学分析方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归纳,最终凝练出以下4个主题:因错失最佳开奶时机感到自责;竭尽全力弥补婴儿的营养缺失;维持泌乳存在一定难度;渴望包容、理解与支持。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开奶时间均存在延迟现象,未来应协同多方力量,从多个环节入手向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提供更加系统、全面的护理服务。在推动婴儿及时开奶,协助母亲克服维持泌乳困难的同时满足母亲的情感需求,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重儿 母乳喂养 情感体验 开奶延迟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