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纤维支气管镜联合超声定位喉罩在老年全身麻醉患者气道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1
作者 严峰 屠秀菊 +2 位作者 李军 王浩杰 杨鑫 《中国内镜杂志》 2018年第3期11-15,共5页
目的比较可视化技术定位喉罩插管和气管插管应用于老年全身麻醉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老年全麻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40例(气管插管组);B组40例(可视化定位喉罩组)。分别记录入室安静后5 min时(T0... 目的比较可视化技术定位喉罩插管和气管插管应用于老年全身麻醉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老年全麻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40例(气管插管组);B组40例(可视化定位喉罩组)。分别记录入室安静后5 min时(T0)、气管导管插入(喉罩)前即刻(T1)、插入后即刻(T2)、插入后3 min(T3)、拔除时(T4)、拔除后即刻(T5)、拔除后3 min(T6)的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的变化以及术后患者咽喉痛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苏醒期呛咳、术后早期呕吐恶心、咽痛和声嘶等并发症情况并比较。结果 A组和B组皆能安全的完成手术,B组术中置入和拔除喉罩前后的MAP和HR无明显变化(P>0.05);A组拔除气管导管前后的MAP和HR有明显变化,较B组明显升高(P<0.05)。B组拔除喉罩时患者的呛咳、呕吐恶心以及术后咽喉痛的发生明显少于A组(P<0.05)。结论老年全麻患者使用超声联合纤支镜定位喉罩管理气道是安全可行的,与气管插管比较具有操作简单、血液动力学平稳和并发症少等优点,适合老年人手术全麻气道管理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化技术 老年人 喉罩 气道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复合表面麻醉用于老年术中高血压患者白内障手术镇静、镇痛及控制循环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郑艺 李兴旺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7年第9期1338-1340,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啶用于老年术中高血压患者白内障手术的效果。方法:将102例行表面麻醉下单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A、B和对照组,各34例患者,比较3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MAP、HR、SpO2、VRS、Ramsay评分,...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啶用于老年术中高血压患者白内障手术的效果。方法:将102例行表面麻醉下单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A、B和对照组,各34例患者,比较3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MAP、HR、SpO2、VRS、Ramsay评分,及手术前后焦虑评分、患者满意度等。结果:A、B组患者T2、T3、T4的H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A组患者T2、T3、T4的HR也低于B组(P<0.05);A、B组患者T1、T2、T3、T4的Ramsay分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A组患者T2、T3、T4的Ramsay分级高于B组(P<0.05)。A、B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啶复合表面麻醉用于老年术中高血压患者白内障手术具有较好镇静、控制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效果,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 老年 高血压 白内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塑形角度导管用于McGrath-5型视频喉镜下潜在困难气管插管患者插管效果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严峰 李军 王浩杰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第3期137-141,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塑形角度导管用于McGrath-5型视频喉镜引导下在潜在困难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余姚市人民医院具有潜在困难气管插管患者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D、E组,每组各40例,分别用导... 目的比较不同塑形角度导管用于McGrath-5型视频喉镜引导下在潜在困难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余姚市人民医院具有潜在困难气管插管患者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D、E组,每组各40例,分别用导管前端塑形30°、45°、60°、75°、90°后再通过McGrath-5型视频喉镜引导行气管插管;观察并比较5个塑形角度下各组一般情况、困难气道评估指标、气管插管难度及气管插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五组术前一般资料、困难气道病史、BMI、鼾症、下颌骨水平长度评分、Mallampati分级评分、上下切牙距离、颈围、甲颏间距、头后仰角度评分等气道评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难度1分的例数D组37例,多于其余四组;首次导管对准声门成功率D组为97.5%明显高于其余四组(P<0.05);D组一次插管时间大于60 s 2例,明显少于其余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两组气管导管沾血发生率分别为2.6%、5.0%,明显低于其余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五组术后咽痛发生率比较,C、D两组分别为2.6%、2.5%,明显少于其余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导管前端塑形成75°左右时,对于潜在困难气管插管患者的气管插管成功率高、用时最短、相关并发症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Grath-5型视频喉镜 气管插管 导管芯 塑形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方法定位喉罩在老年全麻患者气道管理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0
4
作者 严峰 李军 +3 位作者 王浩杰 杨鑫 杨建兵 屠秀菊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1424-1429,共6页
目的通过对超声、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传统标准3种方法定位老年患者喉罩通气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的观察,分析可视化技术超声、纤支镜的喉罩定位对老年全麻患者气道管理的优越性。方法选取余姚市人民医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120... 目的通过对超声、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传统标准3种方法定位老年患者喉罩通气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的观察,分析可视化技术超声、纤支镜的喉罩定位对老年全麻患者气道管理的优越性。方法选取余姚市人民医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120例老年全麻喉罩通气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SA)标准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40):A组:传统标准定位喉罩组;B组:纤支镜定位喉罩组;C组:超声定位喉罩组。观察比较3组患者男女性别比、体质量、身高等一般情况及手术类型、手术时长、麻醉时长、ASA分级、改良Mallampati分级等情况:观察3组喉罩置人定位后喉罩正常成功通气例数,记录每组患者喉罩置入时间(T0)、调整后正常通气的时间(T1)、计算喉罩置入首次成功率、调整定位后成功率、重新置入后成功率,观察记录手术后5min平均气道峰压、满足最低通气的囊内注射气体最少毫升数(Vmin)、最低喉罩囊内压(ICPmin)及最低口咽漏气压(0LPmin);当囊内压为60cmH2O(1cmH2O=0.098kPa)时的气道密封压(OLP60)和注射气体体积(V60),观察记录术后喉罩沾血率、呛咳、恶心呕吐情况,记录术后24h咽痛、吞咽痛、声嘶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3组患者一般资料情况、气道评估情况、麻醉手术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C两组术中喉罩沾血率为7.9%、2.6%,术后24h吞咽痛发生率为5.3%、0,咽痛、声嘶发生率为18.4%、7.9%,少于A组的24.2%、12.1%、3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8.900、6.880、9.000,均P〈0.05);B、C两组喉罩置入后调整定位成功率为84.2%、94.7%,高于A组的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00,P〈0.05);B、C两组通气的最低喉罩囊内压为(35.39±4.67)、(32.61±3.22)cmH2O,低于A组的(39.30±5.93)cmH2O,囊内压60cmH2O气道密封压为(25.82±4.48)、(28.34±6.99)cmH2O,高于A组的(22.45±4.98)cm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200、9.720,均P〈0.05)。结论在老年全麻患者中超声或者纤支镜定位喉罩管理气道是可行的,超声定位喉罩,术中通气更加精确化,降低了术后气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纤维支气管镜 老年人 喉罩 气道管理
原文传递
无线数字信息化技术用于术后患者镇痛管理的研究和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产峰 李军 +3 位作者 王浩杰 杨建兵 韩帅 段群颖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88-91,共4页
目的 对比观察数字信息化技术无线镇痛泵系统与电子镇痛泵在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管理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4月至2015年9月入院的开腹手术需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无线... 目的 对比观察数字信息化技术无线镇痛泵系统与电子镇痛泵在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管理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4月至2015年9月入院的开腹手术需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无线镇痛泵系统组)、B组(电子镇痛泵组),每组5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于PCIA后1 h(T0)、4 h(T1)、10 h(T2)、16 h(T3)及24 h(T4)各时间点的疼痛(NRS评分)、舒适(BCS评分)、镇静程度(OAA/S评分)和患者各时段自控件按压总次数和有效按压总次数,观察两组患者早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患者和病房医务人员满意度、镇痛泵故障发现情况和医务人员不良事件有效处理时间.结果 A组与B组术后1、4、10、16、24 h各时间点的NRS镇痛评分、BCS舒适评分、OAA/S镇静评分、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及总按压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镇痛效果和舒适度皆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空气堵塞、镇痛不全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医务工作者及时发现时间[(1.0 ±0.5)min vs (3.0 ±2.1)min]、有效处理时间[(4.0 ±2.1)min vs (8.0 ±5.1)min]明显优于B组(P<0.05).A组患者满意度[(12.0±4.2)分vs (9.0±3.1)分]、病房医务人员满意度[(13.0±3.1)分vs (10.0±2.1)分]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无线镇痛泵数字信息化技术应用于术后镇痛,有利于医务人员规范化管理,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增加了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通信网络 镇痛 疼痛 手术后/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