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州地区58例男性不育的染色体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宫剑 王秀娣 +3 位作者 李勇 杨少燕 陈小芳 曹淑燕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7年第1期54-54,14,共2页
关键词 男性不育患者 染色体分析 温州地区 染色体异常 染色体检查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西汀对抑郁症患者血浆中P物质和神经肽Y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陈松芳 吴志鹏 +1 位作者 邵胜敏 代允义 《安徽医药》 CAS 2008年第7期641-642,共2页
目的探讨氟西汀对抑郁症患者血浆中P物质和神经肽Y的影响。方法对35例抑郁症患者应用氟西汀治疗8周,放射免疫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浆SP和NPY含量的变化;同时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定症状变化。并以35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 目的探讨氟西汀对抑郁症患者血浆中P物质和神经肽Y的影响。方法对35例抑郁症患者应用氟西汀治疗8周,放射免疫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浆SP和NPY含量的变化;同时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定症状变化。并以35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结果抑郁症患者血浆S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NPY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经氟西汀治疗8周后,患者血浆SP含量明显降低,NPY含量明显升高(均P<0.05);且患者HAMD及HAMA总分明显降低(均P<0.01)。结论血浆SP和NPY含量改变可能是抑郁症病理生理的环节之一,血浆NPY含量增加和SP含量降低可能是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另外一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氟西汀 P物质 神经肽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乳头状瘤患儿血清人乳头状瘤病毒11b病毒样颗粒抗体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陈波蓓 赵孔南 +3 位作者 刘晓松 许燕 陈小芳 王秀娣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17-420,I003,共5页
目的 制备人乳头状瘤病毒 (humanpapillomavirus,HPV) 11b型病毒样颗粒 (viruslikeparticles ,VLP)检测儿童喉乳头状瘤 (juvenilelarynxpapilloma ,JLP)患者血清抗HPV11bVLP抗体 ,探讨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重组杆状病毒... 目的 制备人乳头状瘤病毒 (humanpapillomavirus,HPV) 11b型病毒样颗粒 (viruslikeparticles ,VLP)检测儿童喉乳头状瘤 (juvenilelarynxpapilloma ,JLP)患者血清抗HPV11bVLP抗体 ,探讨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重组杆状病毒昆虫细胞系统制备HPV11bVLP。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方法检测 4 6份复发性儿童喉乳头状瘤患儿不同发病时期的血清和 2 0份健康对照组的血清抗体。将标本分 5组 :A组 :健康对照 (2 0份 ) ;B组 :发病 1年(15份 ) ;C组 :发病 2年 (15份 ) ;D组 :未复发 1年 (8份 ) ;E组 :未复发 2年 (8份 )。结果A、B、C、D、E各组血清抗体吸光度 (A)值平均 ( x±s)分别为 0 0 73± 0 0 35 ;0 12 0± 0 0 4 9;0 137± 0 0 5 7;0 5 18±0 12 2 ;0 5 5 7± 0 14 4 ,B、C、D、E各组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未复发组 (D +F组 )和复发组 (B +C组 )间A均值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 (t=14 90 ,P <0 0 0 0 1)。两组年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6 2 5 0± 1 6 93和 3 2 2 7± 1 4 5 3;t=6 76 7,P <0 0 0 0 1)。结论 HPV感染的JLP患者血清能产生抗HPV抗体 ,疾病发展和预后与血清抗病毒中和抗体水平密切相关。HPV11bVLP及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乳头状瘤 患儿 血清 乳头状瘤病毒 11b病毒样 颗粒抗体 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胺酮、芬太尼、舒芬太尼与丙泊酚配伍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秦培顺 李军 +1 位作者 连庆泉 宫剑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2080-2081,2182,共3页
目的:观察人工流产术中单独应用丙泊酚及分别与芬太尼、氯胺酮、舒芬太尼配伍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旨在探讨一种最佳的麻醉方法。方法:选择人工流产患者120例,随机分为4组,氯胺酮-丙泊酚组(A组)、芬太尼-丙泊酚组(B组)、舒芬太尼-丙泊... 目的:观察人工流产术中单独应用丙泊酚及分别与芬太尼、氯胺酮、舒芬太尼配伍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旨在探讨一种最佳的麻醉方法。方法:选择人工流产患者120例,随机分为4组,氯胺酮-丙泊酚组(A组)、芬太尼-丙泊酚组(B组)、舒芬太尼-丙泊酚组(C组)及丙泊酚组(D组),每组30例。观察4组患者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及SpO2变化,丙泊酚用量、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恢复正常行走时间、术中及术后镇痛,记录术中呼吸抑制,术后恶心、呕吐等相关并发症,术中体动反应,术后宫缩痛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C、D组术中MAP显著低于术前水平(P<0.05)。A、B、C组丙泊酚用量显著小于D组(P<0.01)。A、B、C组诱导时间显著短于D组(P<0.01)。B组苏醒时间及恢复正常行走时间比D组显著延长(P<0.01)。C组恢复正常行走时间较D组显著延长(P<0.01)。A、B、C组术中及术后镇痛效果均明显优于D组(P<0.05),丙泊酚注射痛、体动、宫缩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D组,A、B组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C、D组。结论:氯胺酮配伍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术具有麻醉效果好、苏醒快、麻醉并发症少的优点,最适合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人工流产术 丙泊酚 芬太尼 氯胺酮 舒芬太尼 麻醉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urner综合征的核型、临床表现与性激素的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宫剑 熊文栋 +2 位作者 杨少燕 陈小芳 曹淑燕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7年第3期44-45,共2页
目的探讨Turner综合征患者染色体异常核型与性发育异常和激素水平异常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3年以来72例Turner综合征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临床表现分析及性激素水平检测。结果72例原发性闭经患者中检出核型异常者58例;发现有9种异... 目的探讨Turner综合征患者染色体异常核型与性发育异常和激素水平异常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3年以来72例Turner综合征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临床表现分析及性激素水平检测。结果72例原发性闭经患者中检出核型异常者58例;发现有9种异常临床表现,身材矮小55例(76.4%),发际低33例(45.8%),有颈蹼者28例(38.9),面部有黑痣者37例(51.4%),乳房未发育66例(91.6),肘外翻46例(63.90%),无腋毛、阴毛66例(91.6%),无月经67例(93%),外阴幼稚型66例(93%)。性激素检查结果表明Turner综合征患者血中雌二醇(E2)、睾酮(T)及泌乳素(PRL)浓度明显低于正常人,而促卵泡生成素(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H)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女性。结论Turner综合征患者的染色体核型与患者临床表现有关。X染色体异常致患者卵巢发育不全,并使体内性激素水平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RNER综合征 染色体核型分析 临床表现 性激素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途径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熊文栋 宫剑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2846-2848,共3页
目的:观察人工流产术中术前应用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途径的临床效果,以选择最佳的给药方法。方法:将120例早孕拟行异丙酚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妇女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0例。A组术前3h口服米索前列醇400μg;B组术前3h阴道内放置米索前列醇400... 目的:观察人工流产术中术前应用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途径的临床效果,以选择最佳的给药方法。方法:将120例早孕拟行异丙酚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妇女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0例。A组术前3h口服米索前列醇400μg;B组术前3h阴道内放置米索前列醇400μg;C组术前3h直肠放置米索前列醇400μg;D组术前不用米索前列醇。四组受术者均以异丙酚静脉麻醉,再行负压吸宫术。观察宫颈扩张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异丙酚用量、麻醉效果及恶心、呕吐、腹痛、体温升高>37.5℃、腹泻等不良反应。结果:A、B、C三组的宫颈扩张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异丙酚用量、麻醉效果与D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而A、B、C三组之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C组的腹痛、腹泻、术前的阴道出血等不良反应显著低于A组与B组(P<0.001)。结论:直肠置米索前列醇用于异丙酚静脉麻醉下人工流产术可有效地扩张宫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异丙酚用量,提高麻醉效果,而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索前列醇 无痛人工流产术 药物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材矮小儿童染色体核型分析
7
作者 宫剑 王秀娣 +3 位作者 曹淑燕 杨少燕 陈小芳 刘宝华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364-1365,共2页
目的:探讨身材矮小儿童细胞遗传学方面的原因。方法:对我院2003年以来147例身材矮小儿童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查。结果:发现异常核型34例,占全部患者的23.12%,其中常染色体异常21三体1例,占全部被检患者的0.68%,性... 目的:探讨身材矮小儿童细胞遗传学方面的原因。方法:对我院2003年以来147例身材矮小儿童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查。结果:发现异常核型34例,占全部患者的23.12%,其中常染色体异常21三体1例,占全部被检患者的0.68%,性染色体异常33例,占全部被检患者的22.44%。结论:性染色体异常是儿童身材矮小的重要遗传因素,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材矮小 染色体核型 染色体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67例遗传咨询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
8
作者 王秀娣 杨少燕 +4 位作者 宫剑 陈小芳 李孟荣 曹淑彦 蔡晓红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5年第10期57-58,共2页
目的探讨各类遗传咨询者染色体核型异常发生规律。方法对667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常规培养、制片、G显带核型分析,必要时做C带分析。结果共检出异常核型146例,检出率21.88%。结论对高危人群进行染色体检查,为临床治疗及指导优生具... 目的探讨各类遗传咨询者染色体核型异常发生规律。方法对667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常规培养、制片、G显带核型分析,必要时做C带分析。结果共检出异常核型146例,检出率21.88%。结论对高危人群进行染色体检查,为临床治疗及指导优生具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咨询者 外周血 染色体核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支原体和梨支原体感染致死小鼠胸腺细胞的损伤及其Bax/Bcl-2表达 被引量:1
9
作者 沈丹丹 曹淑彦 周丽萍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探讨发酵支原体(Mf)和梨支原体(Mpi)感染致死小鼠胸腺细胞的损伤及其Bax/Bcl-2的表达。方法清洁级ICR小鼠47只,随机分为免疫抑制组(n=35)和非免疫抑制组(n=12),隔日腹腔注射环磷酰胺(50mg/kg.d)5次制成免疫抑制模型。免疫抑制组分... 目的探讨发酵支原体(Mf)和梨支原体(Mpi)感染致死小鼠胸腺细胞的损伤及其Bax/Bcl-2的表达。方法清洁级ICR小鼠47只,随机分为免疫抑制组(n=35)和非免疫抑制组(n=12),隔日腹腔注射环磷酰胺(50mg/kg.d)5次制成免疫抑制模型。免疫抑制组分为Mf感染组、Mpi感染组和生理盐水(NS)对照组,分别腹腔注射0.3mL Mf和Mpi标准菌株(6×108-9/mL)及NS;非免疫抑制组取正常小鼠腹腔注射同等剂量的Mf。计算各组小鼠死亡率,取其血清进行支原体分离培养,电镜观察小鼠胸腺细胞超微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小鼠胸腺Bax/Bcl-2的表达。结果 Mf和Mpi感染免疫抑制组死亡率与NS组及非免疫抑制Mf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相应支原体培养阳性;超微结构观察表明,Mf和Mpi感染组胸腺细胞凋亡显著;同时免疫组化结果分析显示Mf和Mpi感染组胸腺Bax/Bcl-2的表达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酵支原体和梨支原体感染可诱导小鼠胸腺细胞的凋亡,并促进小鼠胸腺组织中Bax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支原体 梨支原体 胸腺 BAX Bc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材矮小儿童病因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施灵敏 宫剑 金献江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9期4216-4218,共3页
目的:探讨身材矮小儿童的常见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年以来该院门诊就诊的身材矮小儿童584例。男204例,女380例。通过详尽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诊断矮小,明确病因。应用SPSS软件,采用t检验比较各组矮小儿童组内男女之间... 目的:探讨身材矮小儿童的常见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年以来该院门诊就诊的身材矮小儿童584例。男204例,女380例。通过详尽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诊断矮小,明确病因。应用SPSS软件,采用t检验比较各组矮小儿童组内男女之间年龄差异。结果:矮小患者584例中,生长激素缺乏症187例(占32.02%),甲状腺功能减低152例(占26.03%)、染色体疾病48例(8.22%)、家族性矮小32例(占5.48%)、特发性矮小26例(占4.45%),多种垂体激素缺乏症22例(3.77%)、体质性青春发育期延迟患者20例(占3.42%),其余分别为宫内发育迟缓12例(占2.05%)、性早熟10例(1.71%);不同病因矮小儿童组内男女之间确诊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矮小患者生长激素缺乏症、甲状腺功能减低及染色体疾病占主要比例,对矮小患儿应收集详尽的病史,进行完善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利于早期发现不同病因矮小患者,提高诊断治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小 儿童 病因学 生长激素缺乏症
原文传递
Ⅲ型前列腺炎辅助性T细胞亚群的分化
11
作者 张磊 陈映鹤 +5 位作者 杨世坤 何有华 陈志勇 周丽萍 翁志梁 陈小芳 《中国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5-27,共3页
目的了解Ⅲ型前列腺炎前列腺液中CD4+T辅助性T细胞(Th细胞)亚群的分化情况。方法按照美国国立卫生院(NIH)分类方法将病例分成ⅢA型/组(47例)、ⅢB型/组(29例),另设健康对照组(16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前列腺液(EPS)中Th1类... 目的了解Ⅲ型前列腺炎前列腺液中CD4+T辅助性T细胞(Th细胞)亚群的分化情况。方法按照美国国立卫生院(NIH)分类方法将病例分成ⅢA型/组(47例)、ⅢB型/组(29例),另设健康对照组(16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前列腺液(EPS)中Th1类细胞因子(IFN-γ)、Th2类细胞因子(IL-4)水平以及Th1/Th2比值(IFN-γ/IL-4)。结果和对照组比较,ⅢA组、ⅢB组IFN-γ水平明显上调(P<0.05),ⅢA组较ⅢB组升高更明显(P<0.05);和对照组比较,ⅢA组IL-4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ⅢB组IL-4水平上调(P<0.05);和对照组比较,ⅢA组IFN-γ/IL-4明显升高(P<0.05),ⅢB组IFN-γ/IL-4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ⅢA型前列腺炎Th1细胞分化占优势,Th1/Th2平衡向Th1漂移,以细胞免疫反应为主;Th细胞分化也参与了ⅢB型前列腺炎的发病,但Th1/Th2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炎 辅助性T细胞 IFN-Γ IL-4 自身免疫性疾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