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小微文化企业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作用及其培育环境的再认识 |
张铮
熊澄宇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0
|
|
2
|
文化产业发展的五种创新能力 |
张铮
熊澄宇
|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5
|
|
3
|
云南符号的文化产业测绘报告 |
皇甫晓涛
熊澄宇
|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1
|
|
4
|
知识城市建设与文化产业发展 |
张铮
熊澄宇
|
《城市观察》
|
2010 |
2
|
|
5
|
“一带一路”大背景下相关文化产业发展的几个问题 |
熊澄宇
|
《教育传媒研究》
|
2016 |
1
|
|
6
|
怎样才能把文化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 |
熊澄宇
|
《中国产业》
|
2010 |
0 |
|
7
|
多元文化建设主体与文创产业活力包含的四个要旨 |
熊澄宇
|
《中原文化研究》
|
2014 |
3
|
|
8
|
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趋势与动力分析 |
熊澄宇
孔少华
|
《全球传媒学刊》
|
2015 |
17
|
|
9
|
文化产业研究的学科建设与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重构 |
皇甫晓涛
熊澄宇
|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10
|
20年来北京文化体制改革的历程、经验与启示 |
孔建华
|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5
|
|
11
|
符号经济与数字文化的国家创新系统 |
皇甫晓涛
|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05 |
4
|
|
12
|
“文化和谐指数”的理论基础与基本构成 |
张铮
熊澄宇
|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13
|
关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若干思考 |
熊澄宇
|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3
|
|
14
|
新世纪以来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历史回顾与战略思考 |
孔建华
|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15
|
文化产业的资本形态与创新体系——非物质经济与文化生产力研究导论 |
皇甫晓涛
|
《中国文化产业评论》
|
2006 |
3
|
|
16
|
世界数字内容产业发展概况 |
熊澄宇
孔少华
|
《文化产业导刊》
|
2014 |
1
|
|
17
|
中国民营IPTV内容产业挺进海外市场 |
赵建国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18
|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 |
熊澄宇
|
《丝绸之路》
|
2017 |
1
|
|
19
|
变迁中的全球传媒产业 |
杭敏
|
《传媒》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20
|
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
熊澄宇
|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
201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