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铁振动噪声干扰环境下音乐厅建筑声学设计
1
作者 李永新 王旭光 王燕涛 《建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0-227,共8页
为解决邻近地铁振动噪声干扰环境下的音乐厅音质问题,以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厅改造项目的声学设计为例,通过进场前实测地铁振动噪声干扰数据,结合摸底数据及业主需求确定音质指标,分别在音乐厅的体型构建、装修选材和隔声降噪上进行工程设... 为解决邻近地铁振动噪声干扰环境下的音乐厅音质问题,以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厅改造项目的声学设计为例,通过进场前实测地铁振动噪声干扰数据,结合摸底数据及业主需求确定音质指标,分别在音乐厅的体型构建、装修选材和隔声降噪上进行工程设计,改造中期利用数据模型评估效果、控制质量,项目完工后经检测,实现了较好的音质指标。此案例的典型经验,可为同类场馆声学设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振动噪声干扰 音乐厅声学设计 工程实践
原文传递
声振朗读对中学生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
2
作者 燕翔 王志强 +2 位作者 李卉 李继阳 张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2年第7期249-252,共4页
说话发音形成的声振能够引起颅骨振动。此振波增强了脑脊液的流通,并促进了脑组织内的营养交换。由此推测利用声振可能改善学生脑力,进而提高学生成绩。为了验证声振对成绩的影响,在北京市昌平区第二中学进行了包含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比... 说话发音形成的声振能够引起颅骨振动。此振波增强了脑脊液的流通,并促进了脑组织内的营养交换。由此推测利用声振可能改善学生脑力,进而提高学生成绩。为了验证声振对成绩的影响,在北京市昌平区第二中学进行了包含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比对实验。在其他教学条件完全一致的情况下,实验组学生每天早中晚的自习期间进行形成颅骨声振的朗读共计50分钟。一个学期后用标准分比较期末与期初成绩,发现实验组总成绩平均提高了3.3%(P0.87)。论文还讨论了其他可能影响成绩的因素,包括多感官交互记忆和学习时长等主要因素。研究结论表明声振朗读是一种提高学生成绩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声振 朗读 学习成绩 标准分 多感官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心理降噪的主观听音实验
3
作者 李卉 燕翔 +1 位作者 陈刚 潘宁 《中国环保产业》 2019年第10期166-170,共5页
扩声系统的低频声扰民严重,且隔声困难。利用“基音缺失”现象,选取某低频的倍频移频信号处理方法,在一定的声学环境下,通过实验详细研究影响低频声对主观听音的贡献情况。得到了主观低频差异评价的具体值,为扩声系统的低频隔声处理提... 扩声系统的低频声扰民严重,且隔声困难。利用“基音缺失”现象,选取某低频的倍频移频信号处理方法,在一定的声学环境下,通过实验详细研究影响低频声对主观听音的贡献情况。得到了主观低频差异评价的具体值,为扩声系统的低频隔声处理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降噪 基音缺失 低频隔声 主观听音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音乐厅减振隔声改造实践
4
作者 李永新 王旭光 +2 位作者 程雷 程卫 李欣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8-295,共8页
为解决邻近交通线路带来的振动与噪声干扰问题,采用“房中房”方案,对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厅开展减振隔声改造工程。在改造实践中,克服构造改动限制多、减振隔声难度大等难点,系统地采用浮筑地面、隔声墙、减振吊顶、隔音门窗等全方位的隔... 为解决邻近交通线路带来的振动与噪声干扰问题,采用“房中房”方案,对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厅开展减振隔声改造工程。在改造实践中,克服构造改动限制多、减振隔声难度大等难点,系统地采用浮筑地面、隔声墙、减振吊顶、隔音门窗等全方位的隔声与减振改进措施。改造后经过测量,音乐厅的室内声环境已符合相关标准要求,预期目标得以实现。所提出的减振隔声措施可为类似体量中小型音乐厅的改造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交通噪声干扰 房中房 隔声 减振 音乐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