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2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评估为契机,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 被引量:30
1
作者 于燕梅 朴香兰 骆广生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2006年第10期124-127,共4页
论述了以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为契机,以评估标准为指南,结合我实验室的具体问题和特点,全面加强了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采用集中性、计划性、开放性及分类、分级的管理模式,使之成为严格规范、整洁舒适、布局合理、和谐开放的实验室... 论述了以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为契机,以评估标准为指南,结合我实验室的具体问题和特点,全面加强了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采用集中性、计划性、开放性及分类、分级的管理模式,使之成为严格规范、整洁舒适、布局合理、和谐开放的实验室,并充分发挥实验室的整体效益,有力地促进了科研、教学的发展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 建设和管理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产品工程再认识 被引量:5
2
作者 周兴贵 李伯耿 +2 位作者 袁希钢 骆广生 袁渭康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497-4504,共8页
化学产品工程作为化学工程学科的一个新方向或化学工程学科的新范式已提出很多年,但学术界对其学科内涵理解不一。本文对化学产品工程的学科内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认为其核心是通过过程和设备对产品的纳微结构和复杂大分子结构进行调控... 化学产品工程作为化学工程学科的一个新方向或化学工程学科的新范式已提出很多年,但学术界对其学科内涵理解不一。本文对化学产品工程的学科内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认为其核心是通过过程和设备对产品的纳微结构和复杂大分子结构进行调控;化学产品工程仍隶属过程工程,是面向高附加值产品、实现产品结构可控、定向、高效制备的过程工程。通过与传统的以满足市场需求和提高生产效率为目标的过程开发和放大的化学工程研究类比,提出了化学产品工程的主要研究内容,并讨论了其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以推动相关的基础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工程 化学工程 学科范式 化学工程学科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催化氮还原合成氨电化学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3
作者 刘恒源 王海辉 徐建鸿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2-45,共14页
氨是化肥、涂料等领域中重要的化工原料,是产量第二高的商用化学品。目前,90%以上的氨均来自Haber-Bosch法,该工艺需要高温、高压条件,能耗较高,且依赖化石燃料的使用,产生大量CO_(2)排放,在倡导节能环保的新时代下,该工艺面临严重的能... 氨是化肥、涂料等领域中重要的化工原料,是产量第二高的商用化学品。目前,90%以上的氨均来自Haber-Bosch法,该工艺需要高温、高压条件,能耗较高,且依赖化石燃料的使用,产生大量CO_(2)排放,在倡导节能环保的新时代下,该工艺面临严重的能耗及环保问题。电催化氮还原合成氨工艺是一种采用电能驱动的节能工艺,且原料为绿色环保的H_(2)O和N_(2),其有望替代传统合成氨工艺。但是目前该工艺存在一些技术难点有待突破,使其产氨速率、法拉第效率等性能不高,距离商用化生产差距较大。分析总结了该工艺的技术难点,围绕该领域的优化策略,重点综述了针对合成氨电化学系统的改进措施,以及近几年文献报道的研究进展,最后对该领域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催化 化学过程 氮还原反应 氨合成 电化学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炉烟道气双氨法一体化脱硫脱硝:从实验室到工业实验 被引量:14
4
作者 汤志刚 贺志敏 +8 位作者 Ebrahim 郭栋 赵志军 邢潇 温燕明 王登富 姜爱国 康春清 刘敬学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96-508,共13页
针对目前焦炉烟道气脱硫脱硝方法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偏高的不足,提出双氨法一体化脱硫脱硝工艺,充分利用焦化自产浓氨水作为脱硫脱硝剂,利用焦化自有硫铵工序作为脱硫脱硝产品的资源化平台,将脱硫脱硝工艺有机"镶嵌"入焦化主... 针对目前焦炉烟道气脱硫脱硝方法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偏高的不足,提出双氨法一体化脱硫脱硝工艺,充分利用焦化自产浓氨水作为脱硫脱硝剂,利用焦化自有硫铵工序作为脱硫脱硝产品的资源化平台,将脱硫脱硝工艺有机"镶嵌"入焦化主工艺。实验研究了臭氧用量、氨水浓度、温度等对脱硫脱硝的影响,通过模拟计算优化了浓氨水用量、循环喷淋量等工业脱硫脱硝塔的关键参数,最终设计了双氨法一体化脱硫脱硝工业实验流程,并选择自分布式多降液管斜孔塔板作为一体化脱硫脱硝塔的内件。结合工艺设计、设备设计,最终建成处理10×104m^3·h^(-1)的焦炉烟道气脱硫脱硝工业实验装置,脱硫脱硝后烟道气SO_2和NO可分别降至10 mg·m^(-3)和150mg·m^(-3)以下,完全满足GB 16171—2012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 脱硫 脱硝 双氨法 臭氧 资源化 工业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一流”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风险防控策略 被引量:17
5
作者 王莉 于燕梅 +1 位作者 刘林强 韦革宏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78-284,共7页
高校科研实验室的安全建设工作被国家相关部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通过对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风险防控管理的现状分析,探讨了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风险防控管理的内涵以及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事件的分类和特性;以安全管理学、安全心理学... 高校科研实验室的安全建设工作被国家相关部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通过对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风险防控管理的现状分析,探讨了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风险防控管理的内涵以及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事件的分类和特性;以安全管理学、安全心理学和安全文化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引入现代事故致因理论"2-4"模型对安全事故进行分析,构建出了科研实验室安全风险防控策略图,针对性地从下到上进行个人行为干预和控制,同时从上到下在组织层面进行协调,从而达到对高校科研实验室日常工作中的安全风险进行防控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科研实验室 “2-4”安全模型 安全风险防控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师生共同管理实验室安全卫生模式的实践与探讨 被引量:6
6
作者 靖宇 于燕梅 王玉军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04-307,共4页
针对当前高校实验室安全卫生的管理规模大、工作难度高的问题,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了一套师生协作共同管理实验室安全卫生的运行模式。本文从实验室的管理框架、科学管理制度及师生协作的管理实践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提高... 针对当前高校实验室安全卫生的管理规模大、工作难度高的问题,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了一套师生协作共同管理实验室安全卫生的运行模式。本文从实验室的管理框架、科学管理制度及师生协作的管理实践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提高实验室安全卫生的管理水平,探索了良性发展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这种管理理念使实验室高效运行,不仅创造了清洁有序的实验环境,还提高了学生的安全卫生素养,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对今后的高校实验室管理改革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学校 实验室管理 师生共建 安全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炼焦化学流程学相关问题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汤志刚 李红伟 温燕明 《煤化工》 CAS 2018年第1期10-16,共7页
为促进炼焦化学的绿色、低碳转型,在工业实践的基础上,提炼形成了炼焦化学流程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过程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以"三流一态"(即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及其最佳状态)的最优化为措施,具体提出了包括转化度、网化... 为促进炼焦化学的绿色、低碳转型,在工业实践的基础上,提炼形成了炼焦化学流程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过程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以"三流一态"(即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及其最佳状态)的最优化为措施,具体提出了包括转化度、网化度、枝化度、秩化度、净化度和智能度在内的六参数评价体系,并结合工业实例对该体系进行了分析讨论。炼焦化学流程学的提出为传统炼焦化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焦化学 流程学 过程价值 三流一态 多参数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搅拌反应器内复杂化学反应的计算流体力学模拟 被引量:3
8
作者 许浩 王运东 《中国科技论文》 CAS 2006年第1期57-64,共8页
搅拌混合是化学工业中重要的单元操作之一,在反应体系属于混合过程控制步骤(反应速度相对较快),或是有副反应发生的情况下,混合过程就成为影响反应产率和选择性等的重要因素。本文以萘酚与对氨基苯磺酸重氮盐在稀水溶液中的耦合反应作... 搅拌混合是化学工业中重要的单元操作之一,在反应体系属于混合过程控制步骤(反应速度相对较快),或是有副反应发生的情况下,混合过程就成为影响反应产率和选择性等的重要因素。本文以萘酚与对氨基苯磺酸重氮盐在稀水溶液中的耦合反应作为研究体系,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 CFX5.6对搅拌反应器中的半间歇操作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反应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同时,研究了加料位置、搅拌桨转速和搅拌桨位置对反应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加强操作前期的混合对于降低副产物的生成,增加目标产物产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加料位置是影响混合程度,进而影响反应选择性和产率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方法还可以推广到其他反应体系,以实现对这些过程的模拟仿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混合 CFD 复杂化学反应 模拟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硝基化学品安全生产的绝热连续微反应技术发展及思考 被引量:1
9
作者 邓建 王凯 骆广生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923-3925,共3页
硝化反应是典型的快速强放热反应,是生产含能化学品的重要反应,但也是安全事故频发的反应,因此“谈硝色变”是含能化学品生产面临的重大挑战。本文指出:与国外比,我国硝化工艺和装备都存在明显差距,连续硝化是卡脖子技术。文中总结了清... 硝化反应是典型的快速强放热反应,是生产含能化学品的重要反应,但也是安全事故频发的反应,因此“谈硝色变”是含能化学品生产面临的重大挑战。本文指出:与国外比,我国硝化工艺和装备都存在明显差距,连续硝化是卡脖子技术。文中总结了清华大学微化工团队提出绝热微反应连续硝化思路,提出其在芳香化合物绝热微反应硝化研究中取得的进展,指出该技术创新主要涉及微反应工艺安全系统评价方法、硝化动力学、绝热反应工艺、微化工系统构建和硝化全流程工艺再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热硝化 微反应技术 微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制备甲酸盐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文萱 张嘉毅 +1 位作者 陆奇 张皓晨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6262-6273,共12页
系统研究了不同双金属中心催化剂催化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制备甲酸盐。借助机器学习,确定了反应中心金属原子序数、电负性和电离能等特征对双金属中心催化剂表面二氧化碳还原具有主要的影响。基于这些特征,通过高通量机器学习快速预测了... 系统研究了不同双金属中心催化剂催化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制备甲酸盐。借助机器学习,确定了反应中心金属原子序数、电负性和电离能等特征对双金属中心催化剂表面二氧化碳还原具有主要的影响。基于这些特征,通过高通量机器学习快速预测了105种双金属中心催化剂二氧化碳电还原制甲酸盐及其主要竞争反应的Gibbs自由能变,筛选出29种双金属中心催化剂更倾向于二氧化碳还原得到甲酸盐,是潜在的转化二氧化碳为甲酸盐的高性能催化材料。运用类似的方法预测了105种双金属中心催化剂表面二氧化碳还原中间体的结构,发现中间体吸附能与其吸附构型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电化学 催化剂 DFT计算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化工系统的原理和应用 被引量:19
11
作者 骆广生 王凯 +2 位作者 王玉军 吕阳成 徐建鸿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637-1642,共6页
介绍了微化工系统是以微米尺度微结构化工装备为核心的化工系统,是实现化工过程绿色、安全、高效的重要途径之一。阐述了微化工系统基于微尺度下流动可控以及混合传递高效的特点,可以有效地提高反应和分离过程的表观速率,大幅度缩小装... 介绍了微化工系统是以微米尺度微结构化工装备为核心的化工系统,是实现化工过程绿色、安全、高效的重要途径之一。阐述了微化工系统基于微尺度下流动可控以及混合传递高效的特点,可以有效地提高反应和分离过程的表观速率,大幅度缩小装备尺寸,提高过程的安全性。指出了近年来微化工系统在材料可控制备、新型测试技术和反应分离强化等方面发展迅速,与传统化工系统相比,微化工系统在诸多领域中显现出了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化工系统 微流动 纳微材料 微测试 微反应/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炼焦化学工业绿色发展工程科技战略 被引量:18
12
作者 上官方钦 汤志刚 +1 位作者 温燕明 郦秀萍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18,41,共9页
针对钢铁企业焦化工序及独立炼焦化学企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其所面临的能源、环保、市场等严峻形势进行了分析,在冶金流程工程学的理论指导下,开发洁净工艺、生产洁净产品、创造洁净环境、创新过程价值,提出了中国炼焦化学工业绿色发展工... 针对钢铁企业焦化工序及独立炼焦化学企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其所面临的能源、环保、市场等严峻形势进行了分析,在冶金流程工程学的理论指导下,开发洁净工艺、生产洁净产品、创造洁净环境、创新过程价值,提出了中国炼焦化学工业绿色发展工程科技战略,主要包括总体思路、技术路线、发展目标、关键支撑技术和相关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程工程 炼焦化学工业 绿色发展 工程科技创新 流程解析 功能拓展
原文传递
微化工系统内多相流动及其传递反应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3
作者 骆广生 王凯 +2 位作者 徐建鸿 吕阳成 王玉军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621-1626,共6页
微化工系统是化学工程学科的研究热点之一,鉴于其良好的传递和反应特性,在多相反应和分离过程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目前关于微化工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型微分散技术、微介观尺度混合、多相传递性能以及反应过程调控等方面,近年来取... 微化工系统是化学工程学科的研究热点之一,鉴于其良好的传递和反应特性,在多相反应和分离过程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目前关于微化工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型微分散技术、微介观尺度混合、多相传递性能以及反应过程调控等方面,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本文主要针对微化工系统研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进行综述,探讨微化工系统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化工系统 微分散 传递性能 反应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液微尺度混合体系的传质模型 被引量:21
14
作者 徐建鸿 骆广生 +2 位作者 陈桂光 孙永 汪家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35-440,共6页
针对微尺度液-液混合体系,考察了流量对膜分散萃取过程的影响,并根据传质过程方程,计算了各种条件下的传质系数和传质速率;采用现有的传质模型分别计算分散相和连续相的分传质系数,然后根据传质阻力的加合性得到总传质系数;应用理论传... 针对微尺度液-液混合体系,考察了流量对膜分散萃取过程的影响,并根据传质过程方程,计算了各种条件下的传质系数和传质速率;采用现有的传质模型分别计算分散相和连续相的分传质系数,然后根据传质阻力的加合性得到总传质系数;应用理论传质系数计算传质效率,与实验值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微尺度混合条件下,直接影响传质系数的因素是停留时间和液滴直径,传质系数随着停留时间的减小而增大.膜分散萃取的传质系数可以达到1.2×10-4 m*s-1,比传统的萃取方式大10~100倍;不能像塔式萃取设备一样,用简单地忽略某一相的传质阻力或用总体平均的简化计算公式来计算微尺度混合的传质性能;考虑滴内滴外传质系数,并考虑时间的影响,利用现有公式分别计算滴内滴外传质系数,并采用阻力加合,可以较为准确地计算微混合条件下的总传质系数,计算值与实验值符合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萃取 传质模型 传质系数 微混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乙基-4-甲基咪唑固化环氧树脂体系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23
15
作者 潘鹏举 单国荣 +1 位作者 黄志明 翁志学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1-25,共5页
由2-乙基-4-甲基咪唑(2,4-EMI)固化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型环氧树脂(DGEBA)的等温差示扫描量热(DSC)实验结果发现固化反应分两阶段进行,催化聚合反应有一诱导期.由DSC测试结果求得催化聚合反应的速率常数.从反应机理出发,以诱导期为边界,... 由2-乙基-4-甲基咪唑(2,4-EMI)固化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型环氧树脂(DGEBA)的等温差示扫描量热(DSC)实验结果发现固化反应分两阶段进行,催化聚合反应有一诱导期.由DSC测试结果求得催化聚合反应的速率常数.从反应机理出发,以诱导期为边界,建立两阶段的微观固化动力学模型.从扩散的角度在模型中引入临界固化度(αc)和扩散因子,进一步建立扩散控制固化动力学模型,对不同2,4-EMI含量和固化温度(Tc)的体系,计算得到αc.研究发现扩散因素对固化动力学影响较大,固化反应前期由化学动力学控制,后期由扩散因素控制;αc主要由体系的玻璃化转变决定,Tc越高,体系玻璃化转变时对应的固化度越大,cα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2-乙基-4-甲基咪唑 固化动力学 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极性膜电渗析法连续处理酚钠的工业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鹏 彭勇 +2 位作者 余立新 潘金杯 闫子璇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6-88,共3页
介绍了利用双极性膜电渗析法连续处理酚钠溶液使之转化为苯酚的工业实验情况,分别进行了长周期运行小试和扩大实验,长周期小试实验中膜面积为0.03m^2(膜的有效面积为0.0147m^2)的膜器,运行1000h,考查各种实验参数及膜的耐久性... 介绍了利用双极性膜电渗析法连续处理酚钠溶液使之转化为苯酚的工业实验情况,分别进行了长周期运行小试和扩大实验,长周期小试实验中膜面积为0.03m^2(膜的有效面积为0.0147m^2)的膜器,运行1000h,考查各种实验参数及膜的耐久性.扩大实验中单张膜膜面积为0.5m^2.实验结果表明:酚钠转化率接近100%,电流效率大于50%;所得碱液浓度能保持在3%~6%,能够循环回碱洗工段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性膜 电渗析 苯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滤处理高浓度丙烯腈工业废水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薇 展侠 +1 位作者 李继定 郑冬菊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79-82,共4页
高浓度丙烯腈工业废水的处理技术在工业生产中都不理想,针对高浓度丙烯腈工业废水,采用絮凝和纳滤进行处理,测试了5种不同的絮凝剂的絮凝效果,选择最佳的絮凝剂及其用量,考察了纳滤处理高浓度丙烯腈废水的效果。经过絮凝过程除去废水中... 高浓度丙烯腈工业废水的处理技术在工业生产中都不理想,针对高浓度丙烯腈工业废水,采用絮凝和纳滤进行处理,测试了5种不同的絮凝剂的絮凝效果,选择最佳的絮凝剂及其用量,考察了纳滤处理高浓度丙烯腈废水的效果。经过絮凝过程除去废水中约20%的CODCr,纳滤过程除去约70%的CODCr,经过二次纳滤,废水出水色度、浊度已经达到出水指标,为实现丙烯腈生产中工业废水的绿色循环利用和零排放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滤 丙烯腈 工业废水 高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水体系共沸现象探究——“超分子”假说及其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汤志刚 王玲珑 李明飞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9-42,62,共5页
打破了利用活度系数法计算二元体系气液平衡的常规思路,从溶液物理结构的假设入手,提出了"超分子"概念,详细介绍了"超分子"假说的内容并用定量的方法对假说进行了描述。应用该模型对甲酸-水,乙酸-水,丙酸-水3组体... 打破了利用活度系数法计算二元体系气液平衡的常规思路,从溶液物理结构的假设入手,提出了"超分子"概念,详细介绍了"超分子"假说的内容并用定量的方法对假说进行了描述。应用该模型对甲酸-水,乙酸-水,丙酸-水3组体系的汽液平衡数据文献值进行了较好拟合,而此过程没有使用活度系数的任何信息。通过改变模型中参数的大小,可以看出同种"超分子"的大小和多少与异种"超分子"的大小和多少的不同组合结果是导致气液相平衡产生奇异现象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子 酸-水体系 共沸现象 气液相平衡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BR-絮凝联合工艺处理合成橡胶废水的探索 被引量:9
19
作者 胡亮 赵德喜 +3 位作者 侯飞飞 王琴 李保安 王世昌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0-64,共5页
提出以膜曝气生物反应器(MABR)与絮凝联合工艺处理合成橡胶废水。在MABR工段,膜内曝气压力为0.08 MPa、料液循环流速为0.04 m/s时,COD、NH4+-N、色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8.7%、97.8%、24.1%。在一定范围内,增加膜内曝气压力及提高料液流... 提出以膜曝气生物反应器(MABR)与絮凝联合工艺处理合成橡胶废水。在MABR工段,膜内曝气压力为0.08 MPa、料液循环流速为0.04 m/s时,COD、NH4+-N、色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8.7%、97.8%、24.1%。在一定范围内,增加膜内曝气压力及提高料液流速有利于MABR性能的提高。在絮凝工段,通过添加复合絮凝剂能进一步将COD降至45 mg/L、色度降至47倍。MABR-絮凝联合工艺是一种可高效处理合成橡胶废水的新型工艺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曝气生物反应器 絮凝 合成橡胶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澄清槽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0
作者 马婷婷 孙津生 王运东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95-802,共8页
稀土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在高新技术材料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作用。混合澄清槽具有操作稳定性好、级效率高、结构简单、易放大等优点,是稀土分离工业中使用最为广泛的萃取设备。本文概述并分析了应用于混合澄清槽模拟的数值模型... 稀土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在高新技术材料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作用。混合澄清槽具有操作稳定性好、级效率高、结构简单、易放大等优点,是稀土分离工业中使用最为广泛的萃取设备。本文概述并分析了应用于混合澄清槽模拟的数值模型,结果表明Eulerian-Eulerian多相流模型、k-?湍流模型和多参考系模型因使用简便、精度可靠、对计算机性能要求不高而被当前的研究者们大量采用。此外,针对混合澄清槽抽吸性能、混合特性和澄清特性三大重要性能指标,分别总结了影响各性能的主要参数和调控方法,分析表明在抽吸性能和混合时间方面的研究较为成熟,在液滴聚并破碎数值研究、澄清方式和改进等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构建高精度网格、采用更细致分析流场时空发展趋势的大涡模拟和引入种群平衡模型等方法将是下一步深入研究混合澄清槽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澄清槽 计算流体力学 搅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