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林增有 林学扬 刘夏生 《当代医学》 2020年第16期100-101,共2页
目的评价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实施保守治疗、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行保守治疗,观察组行手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 目的评价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实施保守治疗、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行保守治疗,观察组行手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桡骨短缩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经治疗后腕关节正常,活动无受限38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7.7%;对照组经治疗后腕关节功能有所恢复,痛感轻者10例,腕关节功能无明显变化、痛感剧烈、生活无法自理7例,临床总有效率为8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39 0,P<0.05)。治疗后,观察组桡骨短缩幅度较小(2.65±0.23)mm,尺偏角幅度较小(18.23±1.33)°,掌倾角幅度较大(5.56±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562 6、14.896 8、19.609 2,P<0.05)。结论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建议实施手术治疗方案。在提高临床疗效、缩短骨短缩幅度、尺偏角幅度以及改善掌倾角幅度方面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 桡骨远端骨折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的治疗效果评价
2
作者 林增有 林学扬 刘夏生 《黑龙江医药》 CAS 2020年第3期644-646,共3页
目的:探究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病例时间:2016年3月1日-2019年3月1日期间,研究对象:于我院就诊的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90例,以"入院顺序"为原则进行分组,分别是常规组(45例)、研究组(45... 目的:探究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病例时间:2016年3月1日-2019年3月1日期间,研究对象:于我院就诊的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90例,以"入院顺序"为原则进行分组,分别是常规组(45例)、研究组(45例),常规组采用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高于常规组,住院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均比常规组短,P<0.05;研究组术后1个月、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均比常规组更高,P<0.05;研究组、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44%、26.67%,P<0.05。结论: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可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与内固定术治疗相比,缩短了住院时间,且术后并发症较少,促进患者骨折康复,临床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 治疗效果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固定术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的作用
3
作者 林增有 林学扬 刘夏生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0年第4期147-148,共2页
目的研究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患者开展不同固定术治疗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9年3月深圳龙岗区第七人民医院接收的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患者90例,以入院时间前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开展交锁髓内钉术治疗,观察组开展微... 目的研究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患者开展不同固定术治疗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9年3月深圳龙岗区第七人民医院接收的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患者90例,以入院时间前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开展交锁髓内钉术治疗,观察组开展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82.22%;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2.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患者开展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的治疗价值高于交锁髓内钉术,且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值得临床治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术治疗 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 交锁髓内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