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科女医生精神紧张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崔娅 谢英 +3 位作者 沙焱 吴晓霞 许学岚 王佃鹏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354-357,360,共5页
目的:探讨女性产科医生的精神紧张压力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横断面)方法,抽取9家医院及妇幼保健院产科女医生491人(研究组),心血管内科女医生216人(对照组),对两组医师进行CHQ、JCQ及产科医生紧张量表调查,同时检测... 目的:探讨女性产科医生的精神紧张压力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横断面)方法,抽取9家医院及妇幼保健院产科女医生491人(研究组),心血管内科女医生216人(对照组),对两组医师进行CHQ、JCQ及产科医生紧张量表调查,同时检测空腹静脉血儿茶酚胺水平及血压,比较两组女医生性激素与精神紧张程度和相关性。结果:(1)研究组GHQ总分≥15分精神紧张者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1),JCQ显示研究组工作需求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而社会支持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医生紧张量表显示研究组的工作强度、工作倦怠程度、医患关系以及工作特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01);(2)泌乳素、睾酮水平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01、P<0.05),排卵期雌二醇及孕酮均低于对照组P<0.01。(3)研究组女性内分泌功能紊乱临床症状程度明显者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对比,研究组精神紧张和女性内分泌功能状况异常明显高于对照组。计算得出精神紧张与性激素的异常变化有密切相关性。结论:(1)GHQ-12提示研究组在产科工作环境中精神健康伤害发病率高于对照组;(2)JCQ提示在医院产科工作环境中造成医生紧张的因素高于内科;(3)产科医生紧张量表提示研究组医生精神紧张程度远远高于对照组。产科组精神紧张伤害和女性内分泌功能紊乱症状的程度高于对照组。而产科紧张环境中出现的精神紧张压力反应与女性内分泌功能异常程度是密切相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师 医院 产科 精神卫生 性激素类 血压 儿茶酚胺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体检大数据的低剂量苯暴露职业人群空腹血糖水平调查研究
2
作者 王佃鹏 冯广权 +9 位作者 林大枫 邓丽丹 杨祥丽 李培茂 张志敏 张文 冯文艇 张艳芳 李添娣 张乃兴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2年第17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长期低剂量苯暴露对职业接触工人血糖的影响及与血常规指标的关系。方法收集试验组参与职业健康体检的8195名苯暴露者空腹血糖及血常规指标检测数据和8195名未接触苯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空腹血糖检测数据,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 目的探讨长期低剂量苯暴露对职业接触工人血糖的影响及与血常规指标的关系。方法收集试验组参与职业健康体检的8195名苯暴露者空腹血糖及血常规指标检测数据和8195名未接触苯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空腹血糖检测数据,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进行规律探讨。结果试验组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受损者总体检出率为5.08%(416人),其中男性为5.72%(348人),女性为3.22%(68人)。试验组男性血糖(5.17±0.96 mmol/L)高于女性血糖(5.03±0.62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20~50岁年龄段男性血糖高于女性(P=0.00);17~19岁、51~65岁年龄段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FBG与年龄(r=0.24,P<0.01)、工龄(r=0.16,P<0.01)、血白细胞计数(r=0.06,P<0.01)呈正相关,FBG与血血小板计数及苯接触水平无明显相关(P>0.05)。试验组血糖测定结果异常率随着工龄增长而增长。试验组空腹血糖(中位数为5.00 mmol/L)水平大于对照组(中位数为4.60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长期低剂量苯接触工人血糖总体水平呈上升趋势。长期低剂量苯接触生产工作人群血糖异常率未发现高于中国成人总体情况,工龄增长过程血糖呈上升趋势可能是与年龄增长有关,而与低剂量苯暴露叠加的关系暂时未有明确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腹血糖 苯暴露 职业人群 血常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病3种实验诊断方法比较与分枝杆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陈建波 黄同花 +4 位作者 陈郁筠 吴驰 肖颜玉 罗凯 叶飞娣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420-421,423,共3页
目的比较结核病3种实验诊断方法,分析目前深圳市分枝杆菌耐药情况。方法统计2009~2010年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临床确诊结核病患者痰标本涂片镜检、培养和PCR检测结果,并对分枝杆菌菌种及对治疗药物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640例... 目的比较结核病3种实验诊断方法,分析目前深圳市分枝杆菌耐药情况。方法统计2009~2010年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临床确诊结核病患者痰标本涂片镜检、培养和PCR检测结果,并对分枝杆菌菌种及对治疗药物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640例资料齐全的结核病确诊病例入选,其中肺结核537例、结核性胸膜炎82例、结核性脑膜炎21例,分枝杆菌涂片镜检阳性率分别为44.1%、5.3%和13.3%,分枝杆菌培养法阳性率分别为59.9%、12.9%和30.0%,PCR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2.2%、16.7%和26.3%。经分枝杆菌菌种鉴定,人型结核分枝杆菌占67.0%、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占16.8%、非结核分枝杆菌占16.2%,人型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链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6.4%、14.8%、4.7%和15.6%。结论目前结核病实验诊断方法主要有涂片镜检、培养和PCR检测,病原菌以人型结核分枝杆菌为主,对3种主要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另外,菌阴结核约占40%,目前对菌阴结核、活动性结核与陈旧性结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困难,期待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分枝杆菌属 诊断 聚合酶链反应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茱萸提取物体外抗菌作用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乔海霞 甄攀 +3 位作者 李秀娟 季建军 张艳芳 张玉妥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9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研究吴茱萸提取物是否具有体外抗菌作用。方法:采用试管稀释法测定吴茱萸提取物对13种临床常见病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判定抑菌效果。结果:吴茱萸提取物对10种临床常见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而对三种真菌无明显作用。结论:... 目的:研究吴茱萸提取物是否具有体外抗菌作用。方法:采用试管稀释法测定吴茱萸提取物对13种临床常见病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判定抑菌效果。结果:吴茱萸提取物对10种临床常见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而对三种真菌无明显作用。结论:吴茱萸提取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等临床常见细菌有一定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 最低抑菌浓度 抗菌作用 微生物敏思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DTA抗凝剂致假性血小板计数减少1例
5
作者 张印则 张艳芳 +1 位作者 李天君 赵峰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0年第6期62-63,共2页
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推荐在血细胞计数及筛分时使用K2EDTA作为血常规标本抗凝剂。使用推荐浓度的EDTA盐在抽血后1~4h内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别。
关键词 EDTA 抗凝剂 血小板计数 标准化委员会 血液分析仪 血细胞计数 现报告如下 推荐浓度 分时使用 病例 依赖性 血液学 血常规 性差别 溶血素 凝集物 白细胞 现象 升高 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致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细胞和生化指标的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杨祥丽 王佃鹏 +5 位作者 周飞 张艳芳 李培茂 张志敏 邓丽丹 罗斌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8期2526-2528,共3页
目的分析职业性苯致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外周血象及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参数变化规律。方法选取6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10例苯致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外周血细胞计数分析和血清生化(肝功能、肾功... 目的分析职业性苯致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外周血象及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参数变化规律。方法选取6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10例苯致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外周血细胞计数分析和血清生化(肝功能、肾功能、葡萄糖、血脂)参数检测分析。结果病例组的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分布宽度、平均红细胞体积、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嗜碱性细胞绝对值、血小板比积、大血小板比率、总蛋白、清蛋白、球蛋白、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葡萄糖、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致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血细胞参数异常,肝肾功能、血脂及存在异常,定期监测这些指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致白血病 血常规 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兔血液灌流动物模型的构建和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郭翔 汤海燕 +4 位作者 张艳芳 曾霞 林辉 郭美琼 何坚 《中国血液净化》 2017年第3期188-191,共4页
目的建立经家兔外周血管进行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的实验动物模型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 12只健康白色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HP组实验动物在表面麻醉下一侧耳中央动脉置入动脉留置针,另一侧耳缘静脉置入静脉留置针... 目的建立经家兔外周血管进行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的实验动物模型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 12只健康白色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HP组实验动物在表面麻醉下一侧耳中央动脉置入动脉留置针,另一侧耳缘静脉置入静脉留置针,动/静脉留置针依次通过管路连接恒流泵、血液灌流器、排空气管和三通阀构成HP体外循环,以恒流泵流速2m L/min进行HP持续2h。对照组除不连接血液灌流器外,按照HP组的操作进行体外循环。HP进行期间监测家兔的生命体征,在HP开始前和HP开始后2h、4h、8h、24h,采集两组动物外周血,检测血常规、血清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和电解质(Na^+、K^+、Ca^(2+)和Cl^-),评价该HP动物模型的安全性。结果 HP进行期间动物生命体征平稳,HP血流顺畅,实验期间未见动物死亡。HP组与对照组家兔红细胞计数(F=0.386,P=0.548)、平均红细胞体积(F=0.041,P=0.844)、血红蛋白(F=0.375,P=0.554)、白细胞计数(F=0.005,P=0.943)、淋巴细胞计数(F=0.212,P=0.655)、单核细胞计数(F=0.508,P=0.492)、中性粒细胞计数(F=0.026,P=0.875)、血小板计数(F=1.270,P=0.286)、平均血小板体积(F=0.037,P=0.851)、Na^+(F=1.012,P=0.338)、K^+(F=0.001,P=0.972)、Ca^(2+)(F=1.812,P=0.208)、血清总蛋白(F=4.929,P=0.051)和球蛋白水平(F=2.641,P=0.13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HP组家兔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F=27.490,P=0.000),Cl-水平升高(F=11.040,P=0.008),相对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成功建立经家兔外周血管进行HP的实验动物模型,该模型安全可靠,可以满足HP实验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灌流 动物模型 家兔 血液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血脂水平与肝损害的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易娟 刘征宇 +1 位作者 汤海燕 高燕华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8年第5期52-53,共2页
目的:观察三氯乙烯(TCE)药疹样皮炎患者血脂水平变化与肝损害的关系。方法:采用奥林巴斯AU-400生化仪对38例TCE致药疹样皮炎患者及随机选取的40例健康人群的ALT、AST、TC、TG、HDL-C、LDL-C水平进行检测,用t检验方法作统计分析。结果:TC... 目的:观察三氯乙烯(TCE)药疹样皮炎患者血脂水平变化与肝损害的关系。方法:采用奥林巴斯AU-400生化仪对38例TCE致药疹样皮炎患者及随机选取的40例健康人群的ALT、AST、TC、TG、HDL-C、LDL-C水平进行检测,用t检验方法作统计分析。结果:TCE组ALT、AST水平明显升高,TC、HDL-C、LDL-C水平明显降低。结论:TCE药疹样皮炎患者胆固醇合成受损,血脂水平与ALT、AST水平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乙烯 血脂异常 肝功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97例非淋球菌性尿道炎患者UU和CT感染情况分析
9
作者 张艳芳 刘征宇 +1 位作者 汤海燕 邓丽丹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8年第5期34-35,共2页
目的:调查分析在非淋球菌性尿道炎(NGU)患者中解脲脲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感染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临床病例标本297例,进行UU培养和CT抗原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检测的297例标本中,UU阳性率... 目的:调查分析在非淋球菌性尿道炎(NGU)患者中解脲脲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感染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临床病例标本297例,进行UU培养和CT抗原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检测的297例标本中,UU阳性率为35.7%,且女性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P〈0.01);CT阳性率3.7%;UU+CT混合感染占3.4%。UU阳性率明显高于CT阳性率和UU+CT混合感染率(P均〈0.01)。UU、CT和UU+CT感染率,男性和女性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以20~40岁最高。结论:UU为非淋球菌性尿道炎主要感染因素,CT次之,且青壮年感染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炎 解脲脲原体 衣原体/沙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性慢性苯中毒4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培茂 张艳芳 +3 位作者 王佃鹏 张志敏 林大枫 王革非 《职业与健康》 CAS 2017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职业性慢性苯中毒的临床特点、治疗与转归。方法分析49例职业性慢性苯中毒患者中毒程度与工龄、外周血细胞计数间的关系,以及治疗前后症状、外周血细胞计数的差异。结果 49例职业性慢性苯中毒患者中37例轻度中毒,6例中度中毒,6... 目的探讨职业性慢性苯中毒的临床特点、治疗与转归。方法分析49例职业性慢性苯中毒患者中毒程度与工龄、外周血细胞计数间的关系,以及治疗前后症状、外周血细胞计数的差异。结果 49例职业性慢性苯中毒患者中37例轻度中毒,6例中度中毒,6例重度中毒。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轻度组、中度组与重度组间红细胞计数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与重度组间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3组间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性慢性苯中毒患者经治疗后,头晕、乏力、失眠、多梦、牙龈出血、皮下瘀斑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减轻;治疗前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职业性慢性苯中毒患者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有随苯中毒轻、中、重依次递减趋势;目前治疗可缓解一般症状,但较难改善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等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中毒 工龄 外周血
原文传递
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HLA-B~* 13:01等位基因与肝功能损害关系 被引量:6
11
作者 林大枫 王佃鹏 +5 位作者 李培茂 张志敏 汤海燕 邓丽丹 张艳芳 黄先青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68-571,共4页
目的探讨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OMDT)患者携带人白细胞抗原(HLA-B)~*13:01等位基因情况,分析其与肝功能受损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以20例OMDT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测序分型方法检测研究对象周围血DNA中HLA-B~*13:01等... 目的探讨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OMDT)患者携带人白细胞抗原(HLA-B)~*13:01等位基因情况,分析其与肝功能受损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以20例OMDT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测序分型方法检测研究对象周围血DNA中HLA-B~*13:01等位基因。检测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活力,分析患者携带HLA-B~*13:01等位基因数目与上述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有16例OMDT患者携带HLA-B~*13:01等位基因。HLA-B~*13:01携带者的血清总蛋白水平高于HLA-B~*13:01非携带者(P<0.05);血清总蛋白水平与携带HLA-B~*13:01等位基因数目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OMDT患者肝功能受损程度可能与携带HLA-B~*13:01等位基因情况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乙烯 药疹样皮炎 肝功能 HLA-B*13:01 基因序列 基因分型
原文传递
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外周血T和B淋巴细胞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邓丽丹 邓立华 +5 位作者 林大枫 汤海燕 王佃鹏 罗斌 童向东 张文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31-735,共5页
目的以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OMDT)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及外周血调节性淋巴细胞的变化特点。方法于2019年12月,以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16例OMDT患者(其中8例为多形红斑,8例为重症多形红斑)为研究对象,... 目的以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OMDT)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及外周血调节性淋巴细胞的变化特点。方法于2019年12月,以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16例OMDT患者(其中8例为多形红斑,8例为重症多形红斑)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和外周血调节性淋巴细胞百分数,分析肝功能与外周血调节性T、B淋巴细胞的变化情况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试验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谷氨酰肽酶(GGT)高于健康对照组,总蛋白(TP)、白蛋白(ALB)和胆碱脂酶(CHE)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试验组患者淋巴细胞、CD4^+T细胞、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s)、调节性B细胞(CD19^+CD24^+CD27^+Bregs)百分数和CD4^+/CD8^+比值均低于健康对照组,CD8^+T细胞百分数高于健康对照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患者肝功能指标ALT、AST、GGT、DBIL水平与CD4^+CD25^+Tregs、CD19^+CD24^+CD27^+Bregs、CD4^+T细胞百分数和CD4^+/CD8^+比值呈负相关(r=-0.386^-0.809,P<0.05),与CD8^+T细胞百分数呈正相关(除DBIL外)(r=0.503~0.568,P<0.05);TP、ALB水平与CD4^+CD25^+Tregs、CD19^+CD24^+CD27^+Bregs、CD4^+T细胞百分数呈正相关(r=0.351~0.784,P<0.05),ALB与CD8^+T细胞百分数呈负相关(r=-0.315,P<0.05),CHE与CD4^+CD25^+Tregs、CD19^+CD24^+CD27^+Bregs百分数、CD4^+/CD8^+比值呈正相关(r=0.390~0.527,P<0.05)。结论OMDT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可能由调节性淋巴细胞失衡引起,其肝脏损害可能与CD8^+T细胞的增高、CD4^+T细胞、CD4^+CD25^+Tregs、CD19^+CD24^+CD27^+Bregs百分数和CD4^+/CD8^+的比值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乙烯 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 肝功能 淋巴细胞 调节性T细胞 调节性B细胞
原文传递
重症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佃鹏 李培茂 +4 位作者 惠长野 王金林 高燕华 张艳芳 易娟 《职业与健康》 CAS 2013年第15期1876-1877,1880,共3页
目的通过了解重症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凝血因子水平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在疾病进程判断和肝功能损伤评价中的意义。方法分别抽取23例正常人和8例重症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抗凝外周全血,采用仪器法检测外周血中凝血因子... 目的通过了解重症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凝血因子水平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在疾病进程判断和肝功能损伤评价中的意义。方法分别抽取23例正常人和8例重症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抗凝外周全血,采用仪器法检测外周血中凝血因子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T)水平。结果重症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观察组APTT、PT和TT分别为(33.78±9.15)、(16.04±6.67)和(18.28±2.56)s,对照组分别为(28.91±2.67)、(11.23±0.79)和(15.7±0.96)s,2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纤维蛋白原为(1.43±0.33)g/L,对照组为(2.64±0.46)g/L,2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监测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外周血凝血因子水平对于疾病进程判断和肝功能损伤评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氮乙烯 药疹样皮炎 凝血因子
原文传递
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的病程分期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林大枫 谢家伟 +2 位作者 黄璐 张艳芳 黄先青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50-455,共6页
目的探索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occupational medicamentosa-like dermatitis due to trichloroethylene,OMDT)的病程分期,了解该病的病程特点,为临床诊治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于2019年6月,采用连续抽样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8... 目的探索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occupational medicamentosa-like dermatitis due to trichloroethylene,OMDT)的病程分期,了解该病的病程特点,为临床诊治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于2019年6月,采用连续抽样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收治且病程记录完整的35名OMDT患者资料,分析其从入院至2019年5月的主要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资料,选择连续监测指标进行分析,包括临床表现指标、外周血白细胞分类计数、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力等肝功能指标、血清乳酸脱氢酶活力等心肌酶指标。根据指标标准化值对研究对象以周为单位的病程时间点进行聚类分析,结合指标变化趋势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病程分期;比较各指标在不同病程分期中的阳性率或平均水平,分析患者体质特征、疾病特点和治疗措施与各病程分期时长的相关性。结果 OMDT患者一般病程可分为急性期(3.0±1.5)周和慢性期(11.0±4.4)周,慢性期又分慢性前期[平均(5.0±3.0)周]和慢性后期[(6.5±3.7)周]。与慢性期患者比较,急性期患者临床表现指标、白细胞分类计数(除嗜酸性粒细胞数)、肝功能指标(除总蛋白和白蛋白浓度)、心肌酶指标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蛋白、白蛋白浓度降低(P<0.05)。与慢性后期患者比较,慢性前期患者临床表现指标(除发热)、白细胞分类计数(除淋巴细胞数)、肝功能指标(除总蛋白和白蛋白浓度)、肌酸激酶同工酶活性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蛋白、白蛋白浓度、肌酸激酶活性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期时长与开始使用激素时长呈正相关(rspearman=0.62,Padjust<0.01),慢性前期时长(rspearman=0.96,Padjust<0.01)、慢性后期时长(rspearman=0.91,Padjust<0.01)均与期内使用激素时长呈正相关。结论本研究综合多项客观指标确定了OMDT患者的一般病程分期,并分析了各期主要指标变化特点和病期时长的可能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乙烯 病程 病期 聚类分析
原文传递
肝功能损伤对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治愈率影响的Cox回归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邓丽丹 汤海燕 +3 位作者 邓立华 林大枫 张艳芳 黄先青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17年第5期401-404,430,共5页
[目的]探索肝功能损伤程度对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occupational medicamentosa-like dermatitis induced by trichloroethylene,OMDT)治愈率的可能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6年6月入院接受诊疗的所有30名OMDT病例的病程和结... [目的]探索肝功能损伤程度对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occupational medicamentosa-like dermatitis induced by trichloroethylene,OMDT)治愈率的可能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6年6月入院接受诊疗的所有30名OMDT病例的病程和结局资料,用Cox回归模型分析病例住院期间检测到的血清总蛋白最低值(TPL)、白蛋白最低值(ALB_L)、总胆红素最高值(TBIL_M)、直接胆红素最高值(DBIL_M)、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最高值(ALT_M)、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最高值(AST_M)、谷氨酰转肽酶活性最高值(GGT_M)、碱性磷酸酶活性最高值(ALP_M)对OMDT治愈率的影响。[结果]30名OMDT病例病程中位数为108 d,截尾值占30.0%,总体治愈率为70.0%。所研究肝功能损伤程度指标间存在共线性。通过主成分分析,将前三个主成分代入Cox回归模型后发现,主要反映TP_L、ALB_L、TBIL_M、DBIL_M变异的主成分1是影响OMDT治愈率最重要的因素(RR=0.62,P<0.05)。Cox回归模型表达式显示,TP_L和ALB_L越高,TBIL_M、DBIL_M、ALT_M、AST_M、GGT_M、ALP_M越低,病例治愈率越高。[结论]肝功能损伤程度对OMDT的治愈率有影响,积极保护肝脏功能有助于提高病例的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 OMDT 肝功能 COX回归 病程 治愈
原文传递
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 被引量:5
16
作者 徐新云 刘月峰 +5 位作者 易娟 柯跃斌 袁建辉 黄海燕 毛吉炎 毛侃琅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16-819,共4页
目的探讨三氯乙烯(TCE)药疹样皮炎患者外周血免疫相关基因Foxp3、GATA3、CTLA4、T—bet的mRNA表达。方法选取TCE药疹样皮炎患者8例为病例组,8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抽取两组对象的外周血,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quantitative... 目的探讨三氯乙烯(TCE)药疹样皮炎患者外周血免疫相关基因Foxp3、GATA3、CTLA4、T—bet的mRNA表达。方法选取TCE药疹样皮炎患者8例为病例组,8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抽取两组对象的外周血,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quantitativePCR)技术检测外周血免疫相关基因Foxp3、GATA3、CTLA4、T—bet的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Foxp3、GATA3、CT—LA4基因mRNA表达水平分别升高115%、97%和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T—bet基冈mRNA表达水平下降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TCE药疹样皮炎的部分免疫相关基斟表达水平发生明显改变,这些基因可能在TCE引起的变态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乙烯 皮炎 职业性 超敏反应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对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增殖、迁移、黏附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谢培益 苏又苏 +3 位作者 汤海燕 方红成 何少林 李大主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3-66,共4页
目的:研究CD4+CD25+调节性T细胞对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增殖、迁移、黏附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FITC-UEA-I和Dil-acLDL双染色鉴定为正在分化的EPCs。进一步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 目的:研究CD4+CD25+调节性T细胞对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增殖、迁移、黏附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FITC-UEA-I和Dil-acLDL双染色鉴定为正在分化的EPCs。进一步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CD34、CD133。磁性细胞分离器(MACS)分离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CD4+CD25-T细胞。将EPCs分别与CD4+CD25+调节性T细胞或CD4+CD25-T细胞共培养36h。采用MTT比色法、transwell小室、细胞计数法观察EPCs增殖、迁移、黏附能力。结果:与对照组和CD4+CD25-T细胞相比,与CD4+CD25+调节性T细胞共培养EPCs增殖、迁移、黏附能力显著增强,且呈浓度依赖性增强。结论: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可显著促进EPCs增殖、迁移、黏附能力,此作用可能是其抗AS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调节性T细胞 内皮祖细胞 增殖 迁移 黏附
原文传递
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谱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陈建波 麦艳媚 +3 位作者 陈郁筠 肖颜玉 罗凯 单万水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87-189,共3页
目的了解临床肺结核病人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特点。方法对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2009-2011年间临床确诊为肺结核病人的痰标本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从临床确诊的结核病人中共分离出结核菌以外的病原菌213株,其中真菌... 目的了解临床肺结核病人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特点。方法对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2009-2011年间临床确诊为肺结核病人的痰标本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从临床确诊的结核病人中共分离出结核菌以外的病原菌213株,其中真菌占44.1%(94/213),革兰阴性杆菌占45.5%(97/213),革兰阳性球菌仅占10.3%(22/213)。肺结核病人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前5位依次为白假丝酵母菌、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鲍氏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药物敏感试验显示多数耐多种抗生素。结论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构成比与普通住院病人不同,以白假丝酵母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耐多种抗生素条件致病菌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白假丝酵母菌 铜绿假单胞菌
原文传递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致内皮祖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谢培益 苏又苏 +3 位作者 汤海燕 方叶青 何少林 李大主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27-930,共4页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 regulatory T cells,Tregs)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致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培养7d后收获EPCs;磁性细胞分离器(MACS)分离获得Tr...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 regulatory T cells,Tregs)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致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培养7d后收获EPCs;磁性细胞分离器(MACS)分离获得Tregs。流式细胞仪鉴定EPCs及Tregs纯度。实验随机分为对照组,ox-LDL组(50mg/L)及ox-LDL+Tregs组,干预24h后,取各组细胞上清液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检测。收获各组细胞行凋亡相关基因Bcl-2及一氧化氮(NO)的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ox-LDL作用于EPCs后,其SOD,Bcl-2及NO含量显著下降、MDA含量显著升高;Tregs干预24h后,显著改善了EPCs的功能,各组SOD,Bcl-2及NO含量显著升高,MDA含量显著减少。结论:Tregs对ox-LDL致EPCs损伤有显著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损伤、抗凋亡及促进EPCs的动员与分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人脐血内皮祖细胞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原文传递
慢性苯中毒31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液学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志敏 张艳芳 +3 位作者 李培茂 王佃鹏 林大枫 王革非 《职业与健康》 CAS 2017年第3期306-309,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苯中毒患者治疗前后的外周血常规、血细胞形态及骨髓象分类及形态特点。方法根据GBZ 68《职业性苯中毒的诊断》标准对患者分组,进行外周血常规及血细胞形态检查。选取材、涂片、染色好的骨髓片计数有核细胞200个,对其进行... 目的探讨慢性苯中毒患者治疗前后的外周血常规、血细胞形态及骨髓象分类及形态特点。方法根据GBZ 68《职业性苯中毒的诊断》标准对患者分组,进行外周血常规及血细胞形态检查。选取材、涂片、染色好的骨髓片计数有核细胞200个,对其进行分类并观察细胞形态。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的轻、中、重度中毒组WBC、RBC、PLT计数及Hb含量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的WBC、PLT计数及Hb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外周血细胞形态与治疗前相比变化不大。治疗后骨髓增生程度、粒红细胞比值均主要集中在正常区间,不同中毒程度组间骨髓增生程度及粒红细胞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粒系及红系形态均无明显毒性改变。结论治疗前后外周血常规及血细胞形态变化不大,治疗后骨髓象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苯中毒 治疗前 治疗后 外周血常规 骨髓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