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梅毒的诊疗进展
1
作者 王启征 赵宇 盛琪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24年第2期79-83,共5页
21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梅毒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均在逐年升高,因梅毒的特殊传播途径使其成为严重的社会公共健康问题。与此同时,神经梅毒的发病率也随之不断升高,梅毒螺旋体对神经系统的损伤表现多种多样,感染早期更是缺乏临床特异性,如诊... 21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梅毒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均在逐年升高,因梅毒的特殊传播途径使其成为严重的社会公共健康问题。与此同时,神经梅毒的发病率也随之不断升高,梅毒螺旋体对神经系统的损伤表现多种多样,感染早期更是缺乏临床特异性,如诊治不及时,将对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造成不可逆性损害,严重者甚至会失能失智。目前对神经梅毒的分类可以根据是否存在临床症状分为有症状性神经梅毒和无症状性神经梅毒;根据感染的时间分为早期神经梅毒和晚期神经梅毒,对神经梅毒的确诊主要依据脑脊液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本文着重对近年来神经梅毒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展等进行归纳总结,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诊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神经梅毒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等长度导管在神经梅毒患者静脉输液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刘芮芳 李琳琳 +1 位作者 胡培 黄文愉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第36期38-41,共4页
目的 探讨中等长度导管在梅毒患者静脉输液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梅毒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42例和研究组41例。对照组采用外周留置针进行输液,研究组采用中等长度导管进行输液,比较两组穿刺... 目的 探讨中等长度导管在梅毒患者静脉输液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梅毒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42例和研究组41例。对照组采用外周留置针进行输液,研究组采用中等长度导管进行输液,比较两组穿刺前、后生活质量与睡眠障碍评分,统计两组穿刺次数、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穿刺前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穿刺前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穿刺前后研究组与对照组组间的生活质量评分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穿刺前后研究组睡眠障碍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穿刺前对照组与研究组睡眠障碍评分比较,不具有显著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穿刺后,对照组患者睡眠障碍评分较穿刺前显著上升,且对照组与研究组的睡眠障碍评分相比具有显著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穿刺次数为1(1,1)次,少于对照组的3(2,4)次,二者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平均留置时间为13(11,14)d,长于对照组的5(3,7)d,二者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4%,低于对照组的61.90%;研究组患者满意度为92.68%,高于对照组的76.19%。两组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满意度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中等长度导管较外周留置针在梅毒静脉输液患者中应用效果更佳,对于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无显著影响,更对于睡眠影响更小,且能够延长留置时间,减少穿刺次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长度导管 神经梅毒患者 静脉输液 留置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梅毒患者孤独感与社会支持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芮芳 黄文愉 +1 位作者 李琳琳 胡培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26期172-174,共3页
目的调查神经梅毒患者孤独感与社会支持的状况,了解神经梅毒患者孤独感与社会支持相关性。方法选取120例神经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孤独量表(UCLA)、社会支持量表对神经梅毒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用Pearson相关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 目的调查神经梅毒患者孤独感与社会支持的状况,了解神经梅毒患者孤独感与社会支持相关性。方法选取120例神经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孤独量表(UCLA)、社会支持量表对神经梅毒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用Pearson相关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120份,其中男75例,女45例,年龄27~71岁,平均年龄(46.58±12.65)岁。不同性别、年龄、学历、梅毒病程患者UCL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婚、已婚、离婚的患者UCLA评分分别为(42.25±9.78)、(34.38±8.46)、(36.00±4.24)分,神经梅毒病程<12个月及≥12个月的患者UCLA评分分别为(37.85±8.37)、(42.57±7.69)分,不同婚姻状况、神经梅毒病程患者UCL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婚姻、梅毒病程、神经梅毒病程患者社会支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ra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孤独感与社会支持总分及客观支持得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神经梅毒患者的孤独感与社会支持评分呈负相关。在诊治过程中要重视提高神经梅毒患者的社会支持,尤其是要重点关注未婚、病程较长(≥12个月)的患者,使他们能感知到来自社会的关心,能更好的配合治疗,从而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梅毒 孤独感 社会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腕管综合征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行肌电图检查对神经功能变化的评估作用分析
4
作者 陈毓丽 廖广生 《医药前沿》 2022年第7期19-21,共3页
目的:分析腕管综合征手术治疗中采用肌电图检查对神经功能变化的评估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行腕管切开减压术治疗的腕管综合征患者,共有130只患侧手。在患者手术前后行肌电图检查,对比分析... 目的:分析腕管综合征手术治疗中采用肌电图检查对神经功能变化的评估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行腕管切开减压术治疗的腕管综合征患者,共有130只患侧手。在患者手术前后行肌电图检查,对比分析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手术前后患者正中神经感觉传导腕-肘速度(SCV)、正中神经运动传导肘-腕速度(M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患者四指-腕波幅(AMP)显著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患者的感觉传导潜伏期(SNC-Lat)异常率(30.77%)显著低于手术前(6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患者的运动传导潜伏期(MNC-Lat)异常率(32.31%)显著低于手术前(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腕管综合征患者行手术治疗中采用肌电图检查,术前能够为手术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术后对神经功能变化进行评估。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管综合征 腕管切开减压术 肌电图检查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辅助性T细胞亚群及其细胞因子IFN-γ、IL-4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2
5
作者 孙德锦 曾庆宏 +4 位作者 姜建东 周彦 王阳 金刚 庄爱霞 《北京医学》 CAS 2016年第2期105-109,共5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细胞及其主要细胞因子IFN-γ、IL-4的表达情况。方法对伴有(SIRS组)或不伴有(N-SIRS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采静脉血行Th1、Th2细胞计数和细胞因子IFN-γ、...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细胞及其主要细胞因子IFN-γ、IL-4的表达情况。方法对伴有(SIRS组)或不伴有(N-SIRS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采静脉血行Th1、Th2细胞计数和细胞因子IFN-γ、IL-4测定;在发病后的第7天采血复查。选择同期健康人群30例作为对照组(MC组)。结果连续收集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3例,SIRS组56例,N-SIRS组87例。脑梗死24 h内SIRS组、N-SIRS组与MC组比较,Th1百分比上升、IFN-γ浓度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P=0.039,0.000),但SIRS组、N-SIR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梗死7 d后,SIRS组(n=39)与N-SIRS组(n=64)比较,Th1细胞百分比、IFN-γ浓度呈现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0.017);Th2细胞和IL-4浓度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梗死7 d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组(MODS组,n=20)与N-MODS组(n=83)Th1百分比和IFN-γ浓度、Th2细胞和IL-4浓度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01,0.025,0.009)。结论 Th1细胞分化下降及IFN-γ表达减少是急性脑梗死伴发SIRS患者进展成为MODS的一项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辅助性T淋巴细胞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灯盏细辛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PaO_2和PaCO_2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林正豪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2339-2340,共2页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血氧分压(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影响。方法 3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灯盏细辛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1...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血氧分压(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影响。方法 3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灯盏细辛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14 d后比较两组血浆PaO2和PaCO2水平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浆PaO2和PaCO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PaO2和PaC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IHSS有不同程度改善,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浆PaO2和PaCO2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灯盏细辛 血氧分压 二氧化碳分压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幅整合脑电图对昏迷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7
7
作者 林正豪 潘速跃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23期508-509,共2页
目的初步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对昏迷患者近期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选择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的昏迷患者52例,昏迷程度分为浅昏迷、中昏迷、深昏迷三个水平,发病3d内床旁描记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aEEG分为正常aEEG、轻度异常aEEG... 目的初步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对昏迷患者近期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选择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的昏迷患者52例,昏迷程度分为浅昏迷、中昏迷、深昏迷三个水平,发病3d内床旁描记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aEEG分为正常aEEG、轻度异常aEEG、重度异常aEEG三类。同时按格拉斯哥-匹兹堡昏迷量表(GPCS)进行评分,分析aEEG分级、GPCS评分在昏迷患者近期预后预测中的价值。结果 aEEG分级的最佳截断点为正常aEEG,GPCS评分的最佳截断点为21~27分;aEEG预测死亡的敏感性、特异性、总正确率分别为79.3%、87.0%、69.2%,GPCS预测死亡的敏感性、特异性、总正确率分别为62.1%、73.9%、69.2%。结论 aEEG可作为客观评估昏迷患者近期预后的指标之一,aEEG预测死亡的准确率高于GPCS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图描记 昏迷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10
8
作者 袁虹 胡志亮 许传军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20年第1期56-59,共4页
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是一种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是世界范围内人体免疫缺损病毒(HIV)相关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大部分患者呈慢性发病,主要表现包括发热(低热和中等度发热)、渐进性头痛及重者精神错... 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是一种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是世界范围内人体免疫缺损病毒(HIV)相关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大部分患者呈慢性发病,主要表现包括发热(低热和中等度发热)、渐进性头痛及重者精神错乱、嗜睡等。隐球菌性脑膜炎病灶的部位有一定特征,可表现为两侧基底节区异常信号。影像表现特征是血管周围间隙(VRS)改变,可表现为VRS的扩大或胶样囊肿的形成;或脑实质的损害,隐球菌感染病灶突破血-脑脊液屏障后可在脑实质内、沿室管膜或脉络丛形成肉芽肿,呈结节状(隐球菌瘤),大小为5~20mm。增强MRI可见病灶轻度或中度强化,依据病灶出现的部位和增强后强化的特征可做出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隐球菌性脑膜炎 影像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杆菌IFN-γ在结核性脑膜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9
作者 林正豪 曾剑锋 刘国辉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10期4-4,8,共2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结核杆菌抗原特异性γ干扰素水平在结核性脑膜炎与隐球菌性脑膜炎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3例菌阳结核性脑膜炎、15菌阴结核性脑膜炎及11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外周血结核杆菌抗原特异性γ干扰素水平差异。... 目的探讨外周血结核杆菌抗原特异性γ干扰素水平在结核性脑膜炎与隐球菌性脑膜炎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3例菌阳结核性脑膜炎、15菌阴结核性脑膜炎及11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外周血结核杆菌抗原特异性γ干扰素水平差异。结果菌阳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外周血结核杆菌抗原特异性γ干扰素9例阳性,4例阴性,阳性率69.2%,菌阴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外周血结核杆菌抗原特异性γ干扰素10例阳性,5例阴性,阳性率66.7%,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外周血结核杆菌抗原特异性γ干扰素1例阳性,10例阴性,阳性率0.09%,列联表资料的χ2检验(χ2=6.78,P=0.001),三组阳性率有差别,经组间两两比较,菌阳结核性脑膜炎与菌阴结核性脑膜炎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χ2=4.31,P=0.07),菌阳结核性脑膜炎与隐球菌性脑膜炎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χ2=7.37,P=0.013),菌阴结核性脑膜炎与隐球菌性脑膜炎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χ2=8.26,P=0.024)。结论外周血结核杆菌抗原特异性γ干扰素检测可作为结核性脑膜炎与隐球菌性脑膜炎早期鉴别诊断的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 结核 隐球菌 Γ干扰素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干出血并发重症多形红斑1例并文献复习
10
作者 何伶俐 谢曦 +1 位作者 颜灿群 占克斌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6年第2期179-180,共2页
多形红斑是一种以靶形或虹膜状红斑为典型皮损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常起病较急,可有畏寒、发热、头痛、关节及肌肉酸痛等前驱症状,常伴发粘膜损害,易复发。根据皮损形态不同可分为红斑-丘疹型、水疱-大疱型及重症型。
关键词 脑干出血 多形红斑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