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圳地区男男同性恋人群中HIV-1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34
1
作者 赵广录 冯铁建 +5 位作者 赵锦 王晓辉 石向东 张燕 罗贤如 甘永霞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08年第2期137-141,共5页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男男同性恋人群中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毒株的分子流行情况,帮助分析HIV-1在该人群中传播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深圳市2006年男男同性恋人群中HIV-1确认为阳性的样本18例,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Nested-PCR)技术,对...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男男同性恋人群中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毒株的分子流行情况,帮助分析HIV-1在该人群中传播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深圳市2006年男男同性恋人群中HIV-1确认为阳性的样本18例,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Nested-PCR)技术,对该样本膜蛋白基因(env基因)和核心蛋白基因(gag基因)进行扩增,并对各基因区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18份样本中共存在CRF01 AE、CRF07 BC、CRF08 BC 3种重组毒株及B一种亚型,分别占55.56%(10/18)、16.67%(3/18)、5.56%(1/18)和22.22%(4/18);在env基因区与对应的流行代表株01 AE.TH.90.CM240、07 BC.CN.97.97CN001、08 BC.CN.97.97CNGX 9F、B.US.86.JRFL的基因离散率分别为(8.778±1.296)%、(7.650±0.212)%、11.300%和(13.300±0.819)%;CRF01 AE、CRF07 BC重组株和B亚型组内离散率分别为(10.192±4.179)%、(2.000±0.000)%和(14.367±8.812)%;在gag基因区与对应的流行代表株01 AE.TH.90.CM240、07 BC.CN.97.97CN001、08 BC.CN.97.97CNGX 9F、B.FR.83.HXB2的基因离散率分别为(5.070±1.132)%、(2.167±0.551)%、4.800%和(7.350±1.926)%;CRF01 AE、CRF07 BC重组株和B亚型组内离散率分别为(4.504±1.692)%、(0.700±0.346)%和(10.167±4.352)%。结论深圳地区男男同性恋人群HIV-1流行株以CRF01-AE重组亚型为主,其次是B亚型,也存在CRF07 BC和CRF08BC重组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I型 男男同性恋 序列分析 亚型 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HIV/AIDS患者艾滋病污名和自评症状关联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罗亦娟 张燕 +7 位作者 齐杰 杨峥嵘 陈琳 谭京广 谢炜 刘少础 蔡文德 程锦泉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5年第12期1430-1434,共5页
目的了解深圳市HIV/AIDS患者艾滋病污名状况以及和自评症状之间的关系,为艾滋病污名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在深圳市内5个区和1个定点治疗医院随机抽取353名HIV/AIDS患者,用Berger-HIV污名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心理学测量,用... 目的了解深圳市HIV/AIDS患者艾滋病污名状况以及和自评症状之间的关系,为艾滋病污名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在深圳市内5个区和1个定点治疗医院随机抽取353名HIV/AIDS患者,用Berger-HIV污名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心理学测量,用自行编制问卷进行一般社会人口学信息和患病情况调查。结果深圳市HIV/AIDS患者Berge污名总分均值为(109.41±16.55),关联分析显示Berger污名量表的担心公众歧视、负面自我印象两个维度和SCL-90中的精神病性偏执,以及人际关系敏感因子的相关性较大(R>0.400,P<0.01)。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结果显示社会支持(β=-0.260),疾病类型(HIV或AIDS)(β=-0.111),文化程度(β=0.105)影响艾滋病污名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滋病污名的维度(担心公众歧视、负面自我印象)能够激活一系列内在负性情感和认知表达(如怀疑、警惕等精神病性症状和偏执等),负性的情感认知状态可能导致患者负面的行为表达(人际关系敏感、负面印象管理),提示HIV/AIDS患者积极的认知模式和社会支持可能是患者艾滋病污名的有效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携带者/AIDS患者 艾滋病污名 自评症状 相关分析
原文传递
深圳市本地人员与口岸出入境人群艾滋病流行情况的比较分析
3
作者 严燚 陈琳 +3 位作者 赵锦 张燕 王欣 姜世强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目的了解深圳本地人员与口岸出入境人群HIV/AIDS流行情况的变化趋势,分析流行因素,为今后防制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描述和统计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分析2007-2011年深圳市本地人员与口岸出入境人群HIV/AIDS监测资料和个... 目的了解深圳本地人员与口岸出入境人群HIV/AIDS流行情况的变化趋势,分析流行因素,为今后防制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描述和统计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分析2007-2011年深圳市本地人员与口岸出入境人群HIV/AIDS监测资料和个案调查资料。结果2007-2011年累计报告6735例本地人员感染者和101例出入境人群感染者,HIV/AIDS感染人数逐年增长,其中20~49岁占多数。本地人员与出入境人群H1V感染者男女比例分别为3.62:1和4.94:1(x^2=5.36,P〈0.01)。异性传播是目前最主要的感染途径,在本地人员和出入境人群中分别占71.00%和49.50%。结论本地人员与口岸出入境人群AIDS逐年递增,性传播仍为主要感染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流行病学 本地人员 出入境人员
原文传递
深圳市男男性行为者HIV和梅毒感染及行为调查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少础 陈琳 +5 位作者 蔡文德 赵锦 石向东 资芸芸 尹平 程锦泉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908-910,共3页
目的了解广东省深圳市男男性行为者(MSM)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 IV)和梅毒感染状况及高危行为,为今后针对该人群进行有效的干预工作提供经验和依据。方法通过招募MSM志愿者,采用"滚雪球"的方法,对深圳市450名近6个月有过男男性... 目的了解广东省深圳市男男性行为者(MSM)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 IV)和梅毒感染状况及高危行为,为今后针对该人群进行有效的干预工作提供经验和依据。方法通过招募MSM志愿者,采用"滚雪球"的方法,对深圳市450名近6个月有过男男性行为的MSM进行匿名自填问卷调查并抽血检测。结果 6个月深圳市MSM男性性伴数平均为(5.02±1.23)个,18.67%的人有过异性性行为,5.35%和7.26%的人分别有向男性购买和贩卖性行为;46.21%的人在与男性发生肛交性行为能坚持每次使用安全套,4种不同性伴性行为安全套使用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1484,P<0.0001);H IV和梅毒感染率分别为5.56%和18.44%;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月收入越低(OR=1.415,P=0.0039),感染H IV的危险越大;年龄越高(OR=1.713,P=0.0073),月收入越低(OR=1.185,P=0.0419),感染梅毒的危险越大。结论深圳市MSM安全套使用频率较低,大多存在多性伴和异性性行为,H IV和梅毒感染率较高,应加大该人群的干预力度,以有效控制艾滋病性病的传播和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男性行为者 性行为 艾滋病 梅毒
原文传递
深圳市男男性接触者和男男性工作者的性行为特征及其HIV、梅毒感染情况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石向东 刘少础 +3 位作者 赵锦 蔡文德 王晓辉 陈琳 《华南预防医学》 2010年第4期22-25,共4页
目的了解男性性工作者(MSW)和男男性接触者(MSM)的HIV、HCV和梅毒感染状况,为预防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联合258工作组,到MSW和MSM活动场所进行外展服务。在知情同意情况下,分别对深圳市MSW和MSM(不包括MSW)的人口学特征、婚姻及性取... 目的了解男性性工作者(MSW)和男男性接触者(MSM)的HIV、HCV和梅毒感染状况,为预防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联合258工作组,到MSW和MSM活动场所进行外展服务。在知情同意情况下,分别对深圳市MSW和MSM(不包括MSW)的人口学特征、婚姻及性取向、安全套使用情况等进行问卷调查,采集血样进行HIV抗体、HCV抗体和梅毒血清学检测,比较分析2组人群的检测结果,并以人口学特征为因变量,对MSM(包括MSW)的HIV及梅毒感染状况的影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调查MSW505人、MSM401人,MSW和MSM的平均年龄分别为23.48、27.65岁;大专及以上学历分别占17.82%、41.71%;≥4000元/月收入者分别占35.84%、18.99%。MSW和MSM均以未婚为主,分别占90.67%、83.75%;同性恋分别占35.25%、61.60%,双性恋分别占34.26%、32.67%,异性恋分别占21.98%、1.50%。MSW有过无保护性主动、被动肛交及口交的比例均低于MSM。MSW人群HIV、HCV和梅毒感染率分别为3.56%、1.19%和11.09%;MSM人群HIV、HCV和梅毒感染率分别为5.00%、1.00%和18.7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越高(OR=1.399)、月收入越低(OR=0.796)的MSM感染HIV的可能性就越大。年龄越高(OR=1.403)、月收入越低(OR=0.875)、离异或丧偶(OR=3.731)的MSM感染梅毒的危险就越大。结论 MSW和MSM人群的人口学特征、性取向、安全套使用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MSW梅毒阳性率低于MSM,应对2类人群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减少STDs/HIV传播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性工作者 男男性接触者 HIV 梅毒
原文传递
吸毒人群和HIV-1感染者人群DC-SIGN/DC-SIGNR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赵广录 冯铁建 +6 位作者 王辉 赵锦 王晓辉 石向东 柯跃斌 周伯平 朱托夫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08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研究等位基因DC-SIGN/DC-SIGNR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感染者与HIV-1阴性吸毒人群中的分布,筛选出HIV-1抗性基因。方法选择深圳市戒毒所HIV抗体阴性戒毒者的样本257份,HIV-1感染者的样本220份。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对DC-SIG... 目的研究等位基因DC-SIGN/DC-SIGNR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感染者与HIV-1阴性吸毒人群中的分布,筛选出HIV-1抗性基因。方法选择深圳市戒毒所HIV抗体阴性戒毒者的样本257份,HIV-1感染者的样本220份。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对DC-SIGN/DC-SIGNR颈区基因进行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PCR扩增产物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和基因序列测定分析。结果通过统计学分析发现,DC-SIGNR颈区中杂合子7/5、7/6和7/7在HIV阴性吸毒者中出现的频率为13.33%、7.50%、49.4%,在HIV-1感染者中出现的频率为11.05%、4.65%、51.74%,两者无明显差异。说明DC-SIGN在吸毒者与HIV-1感染者中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分布无明显差异。结论深圳市吸毒人群中DC-SIGNR和DC-SIGN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出现频率,与HIV-1感染者无显著性差异,推测DC-SIGNR和DC-SIGN基因多态性对HIV-1易感性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 基因多态性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HIV/AIDS患者自评症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罗亦娟 张燕 +8 位作者 齐杰 杨峥嵘 陈琳 谭京广 谢炜 刘少础 蔡文德 徐六妹 程锦泉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5年第7期803-807,共5页
目的了解深圳市HIV/AIDS患者自评症状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深圳市内5个区和一个定点治疗医院随机抽取353名HIV/AIDS患者,用SCL-90和Ronsenberg自尊量表进行心理学测量,用自行编制问卷进行一般社会人口学信息和患病情况调查。结果深... 目的了解深圳市HIV/AIDS患者自评症状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深圳市内5个区和一个定点治疗医院随机抽取353名HIV/AIDS患者,用SCL-90和Ronsenberg自尊量表进行心理学测量,用自行编制问卷进行一般社会人口学信息和患病情况调查。结果深圳市HIV/AIDS患者自评症状中饮食睡眠(46.5%),强迫症状(41.7%),抑郁(40.2%),焦虑(32.0%)因子检出异常率较高,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自尊(β=-0.404),是否流动人口(β=-0.114)显著影响HIV/AIDS患者自评症状得分(P<0.05)。偏相关分析显示Ronsenberg自尊量表和SCL-90中的精神病性(R=0.406),抑郁(R=0.396),焦虑(R=0.386)因子相关性更大(P<0.01)。结论尽管躯体功能受限不明显,HIV/AIDS患者存在一系列心理情绪倾向和障碍如焦虑、抑郁、强迫。这些负面消极的情感和患者的自尊水平呈负相关。提示患者提升自我价值感有利于消除负面情绪和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携带者/AIDS患者 自评症状 自尊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深圳地区HIV-1母婴垂直传播实验室诊断方法探索及其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石向东 赵广录 +4 位作者 宋俊敏 甘永霞 王晓辉 张燕 陈琳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08年第6期572-575,共4页
目的探索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阳性孕产妇新生婴儿核酸检测的辅助性诊断方法,了解深圳地区母婴传播所感染的HIV-1阳性婴儿HIV-1毒株的分子流行情况,帮助分析HIV-1在该人群中传播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深圳市2000-2007年19例HIV-1阳性孕... 目的探索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阳性孕产妇新生婴儿核酸检测的辅助性诊断方法,了解深圳地区母婴传播所感染的HIV-1阳性婴儿HIV-1毒株的分子流行情况,帮助分析HIV-1在该人群中传播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深圳市2000-2007年19例HIV-1阳性孕产妇的血样,她们所生新生儿中28人的血样,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Nested-PCR),对该样本膜蛋白基因(env基因)和核心蛋白(gag基因)进行扩增,并对其各基因区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28例婴儿中共得到6例PCR诊断为阳性的婴儿样本,6例样本中共存在CRF01-AE和CRF07-BC两种重组毒株以及B一种亚型,其在所有分析样本中的比例分别为4/6、1/6和1/6;在env基因区与对应的流行代表株01-AE.TH.90.CM240的基因离散率为(9.200±1.600)%;CRF01-AE重组株组内离散率为(11.700±4.000)%;在gag基因区与对应的流行代表株01-AE.TH.90.CM240、07-BC.CN.97.97CN001和B.CN.RL42的基因离散率分别为(4.075±0.763)%、(5.500±0.566)%和(7.150±1.485)%;CRF01-AE重组株、CRF07-BC重组株和B亚型组内离散率分别为(4.033±1.692)%、0.800%和1.900%。结论该方法有望成为HIV母婴垂直传播中新生婴儿的早期辅助性诊断方法。在深圳地区HIV-1阳性婴儿中,HIV-1流行株以CRF01-AE重组亚型为主,其次是B亚型。并且在母婴传播过程中,HIV-1env和gag基因变异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Ⅰ型 孕产妇 序列分析 亚型 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
原文传递
深圳地区吸毒人群HIV-1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3
9
作者 赵广录 冯铁建 +5 位作者 王晓辉 赵锦 石向东 张燕 甘永霞 罗贤如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131-1134,共4页
目的了解HIV-1毒株亚型在深圳地区吸毒人群中的流行情况,并分析其流行趋势及进化规律。方法收集1996—2008年深圳地区吸毒人群HIV确认阳性样本166例,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技术,对样本膜蛋白基因(env)进行扩增,并对其基因... 目的了解HIV-1毒株亚型在深圳地区吸毒人群中的流行情况,并分析其流行趋势及进化规律。方法收集1996—2008年深圳地区吸毒人群HIV确认阳性样本166例,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技术,对样本膜蛋白基因(env)进行扩增,并对其基因区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166份样本中共存在CRF01_AE、CRF07_BC、CRF08_BC3种重组毒株以及B’、C、A13种亚型;其在所有分析样本中的比例分别为65.06%(108/166)、19.88%(33/166)、6.02%(10/166)、7.23%(12/166)、0.60%(1/166)和1.20%(2/166);系统进化分析发现,不同时间段HIV-1各亚型出现较明显的汇聚现象;3个不同时间段所流行的CRF01_AE、CRF07_BC亚型组内及与标准参考株间的基因离散率有较为显著性的增大趋势。结论深圳地区吸毒人群HIV-1流行毒株以CRF01_AE重组亚型为主,其次是CRF07_BC重组亚型,也存在CRF08_BC、B’、C、A1亚型,并且各亚型在流行过程中已发生较大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 吸毒人群 分子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1992--2008年深圳HIV-1CRF01_AE重组株的流行趋势与进化规律 被引量:1
10
作者 于微 赵广录 +2 位作者 张娟娟 陈琳 冯铁建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99-1003,共5页
目的了解HIV-1CRF01_AE重组株在深圳地区的流行情况,并分析其流行趋势及进化规律。方法收集深圳地区1992--2008年HIV确认阳性血液样本489份,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技术,对样本膜蛋白(Env)基因进行扩增,并对其基因区... 目的了解HIV-1CRF01_AE重组株在深圳地区的流行情况,并分析其流行趋势及进化规律。方法收集深圳地区1992--2008年HIV确认阳性血液样本489份,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技术,对样本膜蛋白(Env)基因进行扩增,并对其基因区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判定亚型结果。对获得的CRF01_AE重组株核酸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并计算基因离散率。结果共有465份样本获得分型结果,其中CRF01_AE重组株样本300份(占64.5%)。1992-1999、2000—2005和2006--2008年3个时间段CRF01_AE重组株所占比例分别为56.8%(21/37)、68.4%(78/114)和64.0%(201/314);在这3个时间段内,经异性性传播的比例分别为52.4%(11/21)、43.6%(34/78)和45.8%(92/201),经同性性传播的比率上升明显,分别为4.8%(1/21)、0.0%(0/78)和22.4%(45/201),经吸毒传播的比例分别为19.0%(4/21)、51.3%(40/78)和30.8%(62/210)。系统进化分析发现,不同时间段的样本出现明显的时间聚集现象,并伴有传播途径的聚集及交叉感染现象。各时间段CRF01_AE重组株组内基因离散率分别为(8.783±4.717)%、(11.054±7.141)%、(13.218±4.080)%,有明显的增大趋势。结论HIV-1CRF01_AE重组株是深圳地区的主要流行株,主要经异性性行为、同性恋和吸毒人群传播,随着时间的推移毒株变异程度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 CRF01_AE重组株 分子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基于深圳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的HIV-1广谱中和抗体筛选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钟一帆 杨峥嵘 +5 位作者 王晓辉 吕星 赵锦 张燕 甘永霞 程锦泉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8年第1期74-77,共4页
目的:筛选基于深圳本地男男同性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人群队列中HIV-1流行毒株的广谱中和抗体(Broadly neutralizing antibodies,bn Abs),为下一步机制和应用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建立小型MSM队列,按计划分别定期随... 目的:筛选基于深圳本地男男同性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人群队列中HIV-1流行毒株的广谱中和抗体(Broadly neutralizing antibodies,bn Abs),为下一步机制和应用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建立小型MSM队列,按计划分别定期随访、留样,测序分析人群中HIV-1病毒流行亚型。选取将骨架质粒与系列标准HIV-1 env质粒12款,分别共转染293细胞制备单次感染能力假病毒。建立TZM-bl细胞实验测定并计算中和活性(ID50Titers)技术平台,用于选定病毒亚型样品的筛选。最后取所获具有一定广谱中和抗性的代表性血样,通过抗体竞争实验初步分析其结合位点。结果:近年来,深圳MSM的HIV-1流行亚型分布中,CRF07_BC(43.4%)和CRF55_01B(15.4%)占比快速增长。选择来自该人群队列CRF07_BC感染者34人88份血样进行广谱中和抗性检测,筛选出具有一定广谱中和抗性的血样10份(ID50 Titer≧25),其中2例显示了较佳中和宽度,可作用于全部12种假病毒中的7种(58.3%)。初步分析其结合机制均非靶向gp120。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小型MSM队列和TZM-bl检测分析技术并应用于实践,初步筛选结果提示部分具有中和活性的患者血清内存在bn A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广谱中和抗体 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
原文传递
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筛查HIV抗体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1
12
作者 石向东 甘永霞 +2 位作者 王晓辉 张燕 陈琳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0年第5期532-533,共2页
目的比较化学发光法(ECLIA)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筛查HIV抗体效果的差异。方法用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对807份血清样本(其中包括239份WB确证阳性血清和568份WB确证阴性血清)进行平行操作筛查HIV抗体,并比较检测结果。结果... 目的比较化学发光法(ECLIA)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筛查HIV抗体效果的差异。方法用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对807份血清样本(其中包括239份WB确证阳性血清和568份WB确证阴性血清)进行平行操作筛查HIV抗体,并比较检测结果。结果两种方法的敏感性均为100%,特异性和功效率均高于95%。结论 ECLIA法和ELISA法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广泛应用于HIV抗体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抗体 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原文传递
T细胞活化状态对中国汉族人群HIV-1易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晓辉 许奕华 +6 位作者 陈琳 魏晟 杨峥嵘 石向东 张燕 甘永霞 聂绍发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20-323,共4页
目的探索T细胞活化状态对中国汉族人群HIV-1易感性的影响。方法于2008年筛选深圳市HIV-1高暴露不感染人群(ESNs人群)37例和健康对照人群101名,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两组人群HIV-1感染相关受体的表达差异,采用Mann。WhitneyU检验分析... 目的探索T细胞活化状态对中国汉族人群HIV-1易感性的影响。方法于2008年筛选深圳市HIV-1高暴露不感染人群(ESNs人群)37例和健康对照人群101名,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两组人群HIV-1感染相关受体的表达差异,采用Mann。WhitneyU检验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ESNs人群T淋巴细胞HLA—DR+CD4、HLA—DR+CD8表达[12.64(5.94~21.90)、21.12(10.74~30.21)]均低于对照人群[22.52(7.91~58.60)、32.28(14.72~67.82)](P值均〈0.05)。ESNs人群T淋巴细胞CD45RA—RO+、CCR5+CD4表达[58.68(49.06—72.44)、21.93(15.84~25.89)]高于对照人群[53.17(42.63~63.21)、16.14(11.94~21.98)](P值均〈0.05),而ESNs人群CXCR4+CD4表达[93.67(92.17~94.96)]低于对照人群[95.16(92.99~96.77)](P〈0.05)。利用HLA—DR+CD8的双峰分布特征可以将对照人群和ESNs人群分为高低表达两个亚组,其中,89.2%(33/37)的ESNs人群属于HLA—DR+CD8低表达组,58.4%(59/101)的对照人群属于低表达组(P〈0.05)。结论T淋巴细胞低活化状态与中国汉族人群HIV-1不易感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易感性 汉族 HIV-1高暴露不感染人群(ESNs人群) 受体 抗原 T细胞
原文传递
应用单基因组扩增法分析HIV-1准种基因变异 被引量:1
14
作者 秦彦珉 王晓辉 +1 位作者 孔东锋 张顺祥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19-822,共4页
目的 探索应用单基因组扩增分析HIV-1准种基因变异。方法 将深圳2010年6个基因测序出现重叠峰的样本RNA稀释至单拷贝,采用一步法RT-PCR套式扩增,扩增产物纯化后进行基因测序,应用Mega4.02多功能基因分析软件分析不同准种序列的基因... 目的 探索应用单基因组扩增分析HIV-1准种基因变异。方法 将深圳2010年6个基因测序出现重叠峰的样本RNA稀释至单拷贝,采用一步法RT-PCR套式扩增,扩增产物纯化后进行基因测序,应用Mega4.02多功能基因分析软件分析不同准种序列的基因距离,构建进化树模型。同时,测定样本的CD4^+T淋巴细胞浓度和病毒载量。结果-同一感染者体内HIV-1准种在进化树上形成了各自独立的簇,有些簇存在明显的亚簇,表明某些病毒株在复制中具有竞争优势。6个样本HIV准种的基因距离介于0.008与0.06之间,与感染持续时间和病毒载量有关。结论 单基因组扩增法可以很好地分辨出HIV-1准种的基因变异,对于HIV-1准种基因距离的分析可以判断感染时间和分析免疫逃逸机制,其相关影响因素尚需更大样本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基因扩增 准种 有限稀释法
原文传递
基于Semliki森林病毒复制子的新型RNAi质粒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峥嵘 何飞 +1 位作者 王海峰 黄来强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8年第11期2005-2009,共5页
目的:以semliki森林病毒复制子为基础,构建一类可迅速高效表达shRNA的新型RNAi载体。方法:以Semliki森林病毒衍生的复制子载体pSFV1为骨架,用CMV IE启动子替换SP6启动子并在3′-UTR下游插入SV40 polyA转录终止子,在原26S亚基因组启动子... 目的:以semliki森林病毒复制子为基础,构建一类可迅速高效表达shRNA的新型RNAi载体。方法:以Semliki森林病毒衍生的复制子载体pSFV1为骨架,用CMV IE启动子替换SP6启动子并在3′-UTR下游插入SV40 polyA转录终止子,在原26S亚基因组启动子后插入带有相应改良多克隆位点的shRNA表达元件,同时加入抗新霉素选择复合体,并去掉3′-UTR的重复序列。所获载体用于沉默EGFP基因,通过体外细胞转染、病毒颗粒制备、荧光显微镜观察、RT-PCR分析等初步验证、评估其效果。结果:构建了基于Semliki森林病毒复制子的新型RNAi质粒载体pSFV-RNAi Ready。经体外实验初步证实,该载体直接转染细胞,或与辅助载体共转染,制备成具有感染能力的重组病毒颗粒后使用,均可高水平表达shRNA,沉默目的基因。其中使用病毒颗粒抑抑效率可高达90%以上。结论:该载体的成功构建,可望显著拓宽SFV载体的应用范围,丰富RNAi实施手段,并用于相关科学研究及基因药物技术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mliki森林病毒 RNA干扰 复制子 病毒载体
原文传递
HIV相关神经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杨馨 杨峥嵘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333-337,共5页
HIV感染不仅损害免疫系统,而且还可引起一系列神经系统的病变,其中包括HIV相关神经认知功能障碍(HAND),影响了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存率。同时,尽管HAART的应用能明显改善HAND症状,但是真正能有效渗透进中枢神经系... HIV感染不仅损害免疫系统,而且还可引起一系列神经系统的病变,其中包括HIV相关神经认知功能障碍(HAND),影响了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存率。同时,尽管HAART的应用能明显改善HAND症状,但是真正能有效渗透进中枢神经系统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相当有限,HAND的研究进展缓慢。本文就HAND概念、发病机制、流行病学状况及特点、影响因素、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从而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HIV相关神经认知功能障碍 HAAR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