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前列腺增生的外科治疗(附1000例报告) 被引量:3
1
作者 刘禄成 任明 李学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3期152-153,共2页
回顾性分析我院35年间经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1000份病例。结果发现67.5%的患者同时伴有内科疾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3.8%,其中80%是由心、脑、肺及糖尿病引起:手术死亡率为9.2%,死亡原因主要为内科疾病及出... 回顾性分析我院35年间经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1000份病例。结果发现67.5%的患者同时伴有内科疾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3.8%,其中80%是由心、脑、肺及糖尿病引起:手术死亡率为9.2%,死亡原因主要为内科疾病及出血所致并发症,须注意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老年人 外科手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指肠损伤的外科治疗及术式改进的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许建平 朱光辉 范德标 《广东医学》 CAS CSCD 1999年第8期612-613,共2页
目的 总结十二指肠损伤救治经验 ,探讨术中附加屈氏韧带松解要点及其在预防术后肠瘘的作用。方法 对 3 2例十二指肠损伤的救治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3 2例中有 2 5例术前未作出可疑诊断 ,占78 1% ,8例初次手术漏诊 ,占 2 5 % ,2 ... 目的 总结十二指肠损伤救治经验 ,探讨术中附加屈氏韧带松解要点及其在预防术后肠瘘的作用。方法 对 3 2例十二指肠损伤的救治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3 2例中有 2 5例术前未作出可疑诊断 ,占78 1% ,8例初次手术漏诊 ,占 2 5 % ,2 0例在伤后 2 4h内手术 ,死亡 1例 ,病死率 5 % ,12例在 2 4h后手术 ,死亡 4例 ,病死率 3 3 3 % ,附加屈氏韧带松解 8例 ,1例术后发生肠瘘 ,发生率 12 5 % ,2 4例未附加手术 ,术后 4例发生肠瘘 ,发生率 16 7%。结论 十二指肠损伤漏诊率高 ,早期手术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术中酌情附加屈氏韧带松解 ,有助于预防术后肠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损伤 屈氏韧带松解术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医院开展无张力网片疝修补术的体会 被引量:6
3
作者 李云 范德标 《临床外科杂志》 2000年第3期174-175,共2页
关键词 无张力网布 腹壁疝 修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普外科护理风险管理的实践与研究
4
作者 温丽芝 王家骥 周志衡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2009年第6期34-36,共3页
目的探索加强普外科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提高护理质量与服务意识,杜绝护理差错、事故,减少纠纷,确保护理安全。方法自从2006年10月我院普外科开展了护理风险识别,完善工作流程和预案,加强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培训,增强护惠沟通,注... 目的探索加强普外科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提高护理质量与服务意识,杜绝护理差错、事故,减少纠纷,确保护理安全。方法自从2006年10月我院普外科开展了护理风险识别,完善工作流程和预案,加强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培训,增强护惠沟通,注重各项护理记录的检查管理,加大护理风险监控等工作。结果经过一年的实践,本科室护士的风险意识得到增强,无护理纠纷及严重护理差错事故发生,一般差错明显减少,护理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可强化护士风险管理与质量意识,密切护患关系,减少护理纠纷及差错事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风险管理 普外科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血管背阔肌瓣构建侧支循环治疗闭塞性脉管炎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2
5
作者 胡骥琼 陈志林 +2 位作者 王道明 吕大伦 姚凯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3-244,共2页
目的 :为吻合血管的背阔肌瓣构建膝周侧支循环治疗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3 4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尸体标本上 ,分别对肩胛下动脉及腘动脉的起始、分支、及分布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 :肩胛下动脉与腘动脉分支... 目的 :为吻合血管的背阔肌瓣构建膝周侧支循环治疗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3 4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尸体标本上 ,分别对肩胛下动脉及腘动脉的起始、分支、及分布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 :肩胛下动脉与腘动脉分支胫后动脉、胫前动脉、腓动脉起始外径分别为 3 .90、4.68、42 .9、2 7.3mm ,以肩胛下动脉为蒂的背阔肌瓣可以在膝周构建一支相当重要的侧支循环。血管闭塞的位置决定着切口的选择。结论 :肩胛下动脉为蒂的背阔肌瓣血管化后对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的治疗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侧支循环 血管 背阔肌瓣 肩胛下动脉 解剖学 胭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腹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5
6
作者 许建平 刘衍民 +2 位作者 简锋 庾智华 陈际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2期148-150,共3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与开腹肋缘下小切口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方法2006年4月~2008年5月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63例,其中腹腔镜下完成33例(腹腔镜组),开腹肋缘下小切口完成30例(小切口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与开腹肋缘下小切口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方法2006年4月~2008年5月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63例,其中腹腔镜下完成33例(腹腔镜组),开腹肋缘下小切口完成30例(小切口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止痛药使用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66.4±10.6)min显著长于开腹组(60.6±9.8)min(t=2.248,P=0.020);腹腔镜组住院费用(7865±992)元明显高于开腹组(6995±825)元(t=3.765,P=0.000);腹腔镜组术后排气时间(22.7±6.9)h显著短于开腹组(36.9±17.2)h(t=-4.374,P=0.000);腹腔镜组术后住院时间(4.8±1.5)d显著短于开腹组(10.0±7.4)d(t=-3.951,P=0.000);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例脐周感染)显著少于开腹组(2例切口血肿,2例切口感染,3例盆腔积液,1例粘连性肠梗阻)(χ2=5.369,P=0.020)。结论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微创保留胆囊治疗胆囊结石理想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保留胆囊 胆囊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2例CT混杂密度的创伤性急性硬膜外血肿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陈卫群 周诚 +2 位作者 王刚 赵万 岳秀玲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4年第7期370-371,380,共3页
目的:探讨CT表现为混杂密度的创伤性急性硬膜外血肿的影像学特征及其对临床治疗方案选择的指导价值。方法:总结312例CT为混杂密度的创伤性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CT图像和临床病情的变化情况,并与同期CT等密度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在保守... 目的:探讨CT表现为混杂密度的创伤性急性硬膜外血肿的影像学特征及其对临床治疗方案选择的指导价值。方法:总结312例CT为混杂密度的创伤性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CT图像和临床病情的变化情况,并与同期CT等密度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在保守治疗的患者中,CT混杂密度的血肿增大几率远高于CT等密度的血肿(P<0.01)。结论:对CT混杂密度的创伤性急性硬膜外血肿应放宽手术指征,并尽早手术清除血肿,暂无手术指征的应严密观察病情,并于伤后24小时内复查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肿 硬膜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性后颅窝血肿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9
8
作者 曹乐胜 余新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9期70-71,共2页
关键词 脑损伤 血肿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颅前窝底筛板区缺损 被引量:13
9
作者 蒋争鸣 贾若飞 王九善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70-72,共3页
目的 探讨外伤性颅前窝底筛板区缺损的临床特点 ,并对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年 1月~ 1999年 12月的 37例外伤性颅前窝底筛板区缺损的临床资料 ,治疗方法及随访结果。结果 随访 6个月~ 3年 ,37例均存活 ,格拉斯哥... 目的 探讨外伤性颅前窝底筛板区缺损的临床特点 ,并对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年 1月~ 1999年 12月的 37例外伤性颅前窝底筛板区缺损的临床资料 ,治疗方法及随访结果。结果 随访 6个月~ 3年 ,37例均存活 ,格拉斯哥预后分级 (GOS)Ⅳ级 5例 ,Ⅴ级 32例。均无脑脊液漏。单独或合并有各种后遗症 30例。结论 清创术中及时发现筛板区缺损极为重要 ;缺损小于 1cm ,用骨蜡及医用胶修补即可 ;缺损大于1cm ,除用骨蜡外还需应用筋膜或肌瓣修补 ;硬脑膜严密缝合对预防脑脊液漏非常重要 ;术后颅内及伤口感染对修补的成功与否有直接影响 ,应严格、彻底地进行清创。由于手术是在头面部进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筛板损伤 颅骨骨折 颅前窝底筛板区缺损 临床特点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3
10
作者 苗雨露 赵万 +3 位作者 余少雄 黄志斌 黄斌 江杰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1679-1680,共2页
目的研究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重型颅脑损伤伴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标准的病例,按对照原则设计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4例,在常规抢救治疗基础上,实验组加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 目的研究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重型颅脑损伤伴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标准的病例,按对照原则设计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4例,在常规抢救治疗基础上,实验组加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对照组未行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其他治疗措施完全相同,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栓溶二聚体(DIM)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发生率实验组为12%、对照组为29%;脑积水发生率实验组为15%、对照组为32%;预后良好率:实验组为29%、对照为12%,中残率:实验组为18%、对照组为9%;病死率:实验组24%、对照组为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伴蛛网膜下腔出血,方法简单,效果肯定,能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 治疗 病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骨盆离断濒死伤员1例救治体会 被引量:15
11
作者 范德标 许建平 林海军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5-125,共1页
关键词 全骨盆离断 濒死 腰椎 L5S1 护理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2例 被引量:5
12
作者 聂郁林 苗雨露 +3 位作者 曹乐胜 阮法宁 蒋争鸣 邹世才 《罕少疾病杂志》 2003年第5期22-23,共2页
目的提高对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例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的临床资料及CT、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2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32岁和62岁,在垂体微腺瘤术后或高血压、冠心病治疗中伴发低血钠,补... 目的提高对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例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的临床资料及CT、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2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32岁和62岁,在垂体微腺瘤术后或高血压、冠心病治疗中伴发低血钠,补钠过程中导致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头颅CT、MRI检查显示病灶为低密度影或长T1长T2异常信号,特点是以桥脑改变为主,但桥脑外形正常,中央对称分布异常影。结论临床上在纠正低钠血症过程中应注意补钠的速度、浓度,防止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发生。对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MRI的诊断意义较CT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 低血钠 并发症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8例颅脑外伤患者死亡原因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曹乐胜 聂郁林 +2 位作者 蒋争鸣 苗雨露 赵万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32-1034,共3页
目的:分析造成颅脑外伤患者死亡原因,为提高颅脑外伤患者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对188例颅脑外伤患者的死亡原因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车祸伤、坠跌伤是造成颅脑损伤的最常见原因。死于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15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0例,肺部... 目的:分析造成颅脑外伤患者死亡原因,为提高颅脑外伤患者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对188例颅脑外伤患者的死亡原因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车祸伤、坠跌伤是造成颅脑损伤的最常见原因。死于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15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0例,肺部感染8例,颅底骨折口鼻大出血4例,急性肺水肿4例。结论:尽早解除脑部病变,保持呼吸道通畅,积极处理并发症,选择适当的手术指征,可提高颅脑外伤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死亡原因 并发症 合并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鼻孔、鼻腔填塞治疗前颅窝底骨折鼻大出血 被引量:21
14
作者 蒋争鸣 曹乐胜 +1 位作者 姚力芝 邹世才 《创伤外科杂志》 2002年第4期213-215,共3页
目的 总结 2 2例经前、后鼻孔填塞治疗的外伤性前颅窝底骨折致鼻大出血病例资料 ,明确该方法对本症的适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4年 1月~ 2 0 0 1年 3月我科收治的 2 2例外伤性前颅窝底骨折鼻大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 ,2 2例均经填塞... 目的 总结 2 2例经前、后鼻孔填塞治疗的外伤性前颅窝底骨折致鼻大出血病例资料 ,明确该方法对本症的适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4年 1月~ 2 0 0 1年 3月我科收治的 2 2例外伤性前颅窝底骨折鼻大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 ,2 2例均经填塞治疗 (A组 ) ,另 17例经非填塞治疗 (B组 )。结果 A组病例出血很快停止 ,未并发颅内感染、鼻腔感染及脑脊液鼻漏等并发症 ,B组病例疗效较差。结论 对于颅底骨折所致的鼻大出血 ,估计一时不能止血者 ,采用后鼻孔、鼻腔填塞是一种有效的止血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骨折 出血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润烧伤膏治疗Ⅱ度烧伤368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国超 《重庆医学》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83-284,共2页
关键词 烧伤 中医药疗法 湿润烧伤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因素与手术方法的选择 被引量:6
16
作者 曹乐胜 邹世才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1999年第2期27-28,32,共3页
目的:分析影响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有关因素。方法:对198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年龄与术前血压水平对预后影响极大;昏迷越深,预后越差;血肿量幕上>50ml、幕下>15ml死亡率较高,幕上深部型、脑室型及幕下中间型、... 目的:分析影响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有关因素。方法:对198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年龄与术前血压水平对预后影响极大;昏迷越深,预后越差;血肿量幕上>50ml、幕下>15ml死亡率较高,幕上深部型、脑室型及幕下中间型、混合型预后较差,且手术方法的选择对其预后影响较大;中线移位大小与预后成正比关系,第四脑室的改变、消失是危险信号;超早期手术疗效较佳。结论: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因素很多,选择最佳手术时机及正确的手术方法是提高疗效的重要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预后因素 手术方法 疗效 第四脑室 血肿量 血压水平 正确 中线 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急诊手术30例 被引量:5
17
作者 余少雄 赵万 +3 位作者 刘泽 苗雨露 聂郁林 黄志斌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7期329-330,共2页
目的总结脑动静脉畸形(AVM)破裂出血急诊手术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AVM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及手术治疗效果。均行血肿清除术,同时行AVM切除16例,部分AVM切除14例。结果死亡1例。8例恢复工作,10例生活能自理,11例遗留不同程... 目的总结脑动静脉畸形(AVM)破裂出血急诊手术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AVM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及手术治疗效果。均行血肿清除术,同时行AVM切除16例,部分AVM切除14例。结果死亡1例。8例恢复工作,10例生活能自理,11例遗留不同程度脑功能障碍。结论在急诊开颅清除血肿的同时尽可能切除畸形血管,可有效避免再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血管畸形 颅内出血 神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层CT扫描对颅底骨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8
作者 聂郁林 刘泽 +2 位作者 黄志斌 傅红金 余少雄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9年第6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薄层CT扫描对颅底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1例颅底骨折患者常规CT及薄层CT扫描结果。结果本组患者均有颅底骨折的临床征象。薄层CT能清晰显示颅底骨折线、颅内积气及窦腔积液,常规CT未见明显颅底骨折线,仅见颅内积气及窦... 目的探讨薄层CT扫描对颅底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1例颅底骨折患者常规CT及薄层CT扫描结果。结果本组患者均有颅底骨折的临床征象。薄层CT能清晰显示颅底骨折线、颅内积气及窦腔积液,常规CT未见明显颅底骨折线,仅见颅内积气及窦腔积液,5例薄层CT扫描阴性患者排除颅底骨折诊断。结论薄层CT扫描能为颅底骨折提供客观的诊断和鉴别依据,骨折线显示优于常规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骨折 X线计算机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脐侧襞韧带在腔镜下行疝修补术 被引量:2
19
作者 许建平 彭毅 +2 位作者 范德标 庾智华 田新丰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57-58,共2页
目的:应用脐侧襞韧带在腹腔镜下行腹股沟疝修补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4例年龄15~30岁,病程不超过1年,外环口直径小于2cm的腹股沟疝志愿患者,在腹腔镜下手术,先行内环口高位结扎,后用自体脐侧韧带修补同侧腹股沟疝。术后随访3个月... 目的:应用脐侧襞韧带在腹腔镜下行腹股沟疝修补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4例年龄15~30岁,病程不超过1年,外环口直径小于2cm的腹股沟疝志愿患者,在腹腔镜下手术,先行内环口高位结扎,后用自体脐侧韧带修补同侧腹股沟疝。术后随访3个月至4年。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无明显并发症,随访期间无1例复发。结论:应用脐侧襞韧带在腹腔镜下作疝修补术,对发病时间短、外环口直径小于2cm的腹股沟疝患者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脐侧襞韧带 疝修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幕上小骨窗开颅术后脑水肿的处理 被引量:2
20
作者 蒋争鸣 曹乐胜 +2 位作者 聂郁林 余少雄 苗雨露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2683-2685,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幕上小骨窗开颅术后脑水肿的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行幕上小骨窗开颅清除血肿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例,分析其脑水肿的治疗及其预后。结果术后CT复查,均有不同程度的脑水肿,颅内压正常者13例,颅内压轻度增...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幕上小骨窗开颅术后脑水肿的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行幕上小骨窗开颅清除血肿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例,分析其脑水肿的治疗及其预后。结果术后CT复查,均有不同程度的脑水肿,颅内压正常者13例,颅内压轻度增高28例,中度增高11例,重度增高10例。术后颅内压的增高与血肿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脑水肿,还可能发生严重的脑水肿,开始脱水的时机及脱水量的选择是治疗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小骨窗 脑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