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恶性肿瘤化疗后医院感染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陈森敏 刘四喜 +4 位作者 麦惠容 袁秀丽 方希敏 刘仕林 文飞球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54-460,共7页
目的分析儿童恶性肿瘤化疗后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危险因素及防治策略,以降低儿童恶性肿瘤化疗后的医院感染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接受化疗并且临床资料完整的儿童恶性肿瘤患者,将其分为医院... 目的分析儿童恶性肿瘤化疗后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危险因素及防治策略,以降低儿童恶性肿瘤化疗后的医院感染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接受化疗并且临床资料完整的儿童恶性肿瘤患者,将其分为医院感染组(病例组)及非医院感染组(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汇总,并对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儿童恶性肿瘤患者化疗268例,发生医院感染103例(182次),医院感染率为38.4%,人均感染1.8次。感染以肺炎为主(48.4%);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占优势(10.4%),革兰阴性菌占9.3%,真菌及病毒各占1.1%。单因素分析显示,住院时间、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是否为急性白血病、有无侵袭性操作及是否入住层流床与儿童恶性肿瘤化疗后医院感染有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OR=1.057,95%CI:1.033~1.081)、白细胞(OR=0.635,95%CI:0.404~0.997)和中性粒细胞数量(OR=0.151,95%CI:0.058~0.393)及侵袭性操作(OR=9.757,95%CI:3.579~26.597)为恶性肿瘤患儿化疗后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儿童恶性肿瘤化疗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住院时间、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量、侵袭性操作,应根据这些危险因素积极采取对应的防治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恶性肿瘤 化疗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确定性侧向位移芯片在儿童横纹肌肉瘤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方法的可靠性研究
2
作者 郎会萍 杨楠麟 +4 位作者 周哲蝶 刘宗彬 陈小文 文飞球 袁秀丽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74-180,共7页
目的采用一种高效的循环肿瘤细胞(CTCs)捕获鉴定方式扩展CTCs的液体活检的临床应用。探究CTCs与横纹肌肉瘤(RMS)患儿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将横纹肌肉瘤TE761细胞系混悬到外周血中,使用确定性侧向位移芯片(DLD-ΔChip),依据细胞尺寸快速... 目的采用一种高效的循环肿瘤细胞(CTCs)捕获鉴定方式扩展CTCs的液体活检的临床应用。探究CTCs与横纹肌肉瘤(RMS)患儿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将横纹肌肉瘤TE761细胞系混悬到外周血中,使用确定性侧向位移芯片(DLD-ΔChip),依据细胞尺寸快速无损分离富集肿瘤细胞,之后采用免疫荧光标记(DAPI+/CD45-/MyoD1+),在显微镜下鉴定TE761系细胞。检测该项技术对于肿瘤细胞的分离富集效率,以及检测RMS患儿外周血中CTCs数目并发掘与患者临床状况的相关性。结果DLD-ΔChip对于TE761系细胞的捕获率为94.0%,白细胞去除率为99.99%,红细胞去除率为100%。经DLD-ΔChip分离后的TE761系细胞活性为94.0%,与分离前的细胞增殖无统计学差异(t=2.21,P>0.05)。使用DLD-ΔChip测量RMS患儿外周血CTCs,RMS中危组和高危组外周血中的CTCs存在相关关系(U=289.00,P<0.05)。结论DLD-ΔChip分离富集CTCs效率高,分离后的CTCs活性高。RMS患儿中的CTCs在患者临床危险度分级、判断预后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 确定性侧向位移芯片 分离和检测 横纹肌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母细胞瘤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及临床应用进展
3
作者 周哲蝶 曹年华 +1 位作者 刘宗彬 袁秀丽 《临床医学进展》 2025年第2期757-767,共11页
神经母细胞瘤是儿童最常见的颅外实体瘤,具有早期无自觉症状,发病隐匿,极易复发和转移等特点。高危的神经母细胞瘤患者即使进行综合治疗,仍有复发风险,预后不良。通过肿瘤标志物实现对神经母细胞瘤早期筛查,快速诊断,精准治疗,预后监测... 神经母细胞瘤是儿童最常见的颅外实体瘤,具有早期无自觉症状,发病隐匿,极易复发和转移等特点。高危的神经母细胞瘤患者即使进行综合治疗,仍有复发风险,预后不良。通过肿瘤标志物实现对神经母细胞瘤早期筛查,快速诊断,精准治疗,预后监测至关重要。液体活检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肿瘤检测方法,在神经母细胞瘤的诊疗领域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循环肿瘤细胞是由原发灶或转移灶脱落进入外周血的肿瘤转移“种子”,是液体活检肿瘤标志物研究的热点之一,可持续无创地评估患者肿瘤转归及临床进展情况。本文主要阐述了神经母细胞瘤循环肿瘤细胞的富集,检测,及其在肿瘤病人的诊疗分期、病情监测、个体化治疗、以及复发耐药监测等方面的临床应用进展。Neuroblastoma is the most common extracranial solid tumor in children.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rly asymptomatic, insidious onset, and easy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High-risk neuroblastoma patients, even with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still have the risk of recurrence and poor prognosis.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realize early screening, rapid diagnosis, accurate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monitoring of neuroblastoma through tumor markers. As a non-invasive tumor detection method, liquid biopsy has important research significance in the field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neuroblastoma.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are the “seeds” of tumor metastasis that fall off from the primary tumor or metastasis into the peripheral blood. It is one of the hot spots in the study of liquid biopsy tumor markers, and can continuously and noninvasively evaluate the tumor outcome and clinical progress of patients. This article mainly describes the enrichment and detection of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in neuroblastoma, and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progress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taging, disease monitoring,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and recurrence and drug resistance monitoring of tumor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循环肿瘤细胞 肿瘤标志物 液体活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三级儿童医院10年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资料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梁静 尹运冬 +2 位作者 孙一楠 李素芳 文飞球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91-1297,共7页
目的探讨儿科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其职业安全防护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3—2022年某三级甲等儿童医院上报的643例儿科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事件进行分析,包括职业暴露基本情况、暴... 目的探讨儿科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其职业安全防护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3—2022年某三级甲等儿童医院上报的643例儿科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事件进行分析,包括职业暴露基本情况、暴露部位、暴露环节、暴露原因、暴露后应急处理及随访情况。结果儿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者以护士为主(86.00%),年龄≤25岁(64.39%)、工龄<5年(77.76%)发生职业暴露占比较高,职业暴露发生最多的科室为急诊科(27.53%),职业暴露全年发生高峰集中在6—8月。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DCA)循环法改进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措施的实施,2013—2022年该院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整体呈逐年下降趋势(χ2=195.79,P<0.001)。暴露方式以锐器伤为主(89.89%),暴露部位以手部为主(91.44%)。暴露环节/操作居前三位的分别是整理或清洗物品/器械(38.41%)、采血(16.95%)、拔针(14.15%)。儿童专科医院职业暴露源以无血源性传播病原体为主(71.38%),操作时因他人意外误伤占一定比率(18.66%)。结论儿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影响因素复杂,应根据其暴露特点进行根因分析,加强对重点人群、重点部位和重点季节的关注,并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预防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源性病原体 职业暴露 锐器伤 儿科 医务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提高儿童实体肿瘤诊治质量为例探讨医疗质量管理方法
5
作者 杨柳 袁秀丽 +1 位作者 李腾 文飞球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4期25-27,共3页
以儿童实体肿瘤诊治质量为例探讨提升医疗质量的管理方法,通过对深圳市儿童医院采用多方位举措,注重高水平技术的引进、开展多学科合作研究、发展学术创新及合理人才梯队建设,短时间内提高本院实体肿瘤诊疗能力至国内一流水平。
关键词 儿童 实体肿瘤 医疗质量 质量管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k1激酶在恶性血液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刘继敏 文飞球 《医学综述》 2020年第11期2182-2187,共6页
细胞周期检查点激酶1(Chk1)属于丝氨酸/苏氨酸蛋白质激酶,是一种细胞周期调节因子,控制细胞增殖,是DNA损伤后引起S/G 2期、G 2/M期阻滞的关键基因,为修复DNA损伤提供保障,具有重要的监视功能。Chk1在多种肿瘤组织中呈过表达,可通过特定... 细胞周期检查点激酶1(Chk1)属于丝氨酸/苏氨酸蛋白质激酶,是一种细胞周期调节因子,控制细胞增殖,是DNA损伤后引起S/G 2期、G 2/M期阻滞的关键基因,为修复DNA损伤提供保障,具有重要的监视功能。Chk1在多种肿瘤组织中呈过表达,可通过特定分子信号通路参与部分肿瘤的发生发展;其表达水平的异常与血液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密切相关,高表达Chk1在血液肿瘤细胞的浸润转移中具有重要意义,而Chk1抑制剂的出现为恶性血液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肿瘤 细胞周期检查点激酶1 DNA损伤 分子信号通路 细胞周期检查点激酶1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延续护理的研究进展探讨
7
作者 张媛 杨燕澜 +2 位作者 刘文吉 郑东会 钟嘉文 《医学研究前沿》 2024年第8期38-40,共3页
目的目的深入探讨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延续护理的研究进展,通过对比常规护理与延续护理对患儿生存质量、并发症发生率及再入院率的影响,为优化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护理模式提供有力依据。方法方法选取120例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 目的目的深入探讨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延续护理的研究进展,通过对比常规护理与延续护理对患儿生存质量、并发症发生率及再入院率的影响,为优化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护理模式提供有力依据。方法方法选取120例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其中男童70例,女童50例。运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延续护理。结果结果对照组护理后生存质量显著低于护理前,且较观察组护理后评分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再入院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结论延续护理可有效提高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生存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再入院率,在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护理中具有极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续护理 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 护理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前后肠道菌群变化特点 被引量:6
8
作者 陈森敏 刘四喜 +4 位作者 陈芬 王春艳 麦惠容 袁秀丽 文飞球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50-560,共11页
目的探索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儿初诊时肠道菌群的变化及化疗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采集40例初诊ALL患儿化疗前、化疗后2周、化疗后1个月和化疗后2个月及10例健康对照组儿童的粪便样本,进行16S ... 目的探索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儿初诊时肠道菌群的变化及化疗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采集40例初诊ALL患儿化疗前、化疗后2周、化疗后1个月和化疗后2个月及10例健康对照组儿童的粪便样本,进行16S rDNA测序及分析,比较ALL组与健康对照组及ALL患儿化疗前后的肠道菌群差异。结果与化疗前及健康对照组相比,ALL患儿化疗后1个月及2个月时肠道菌群丰度显著下降(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LL患儿化疗前后肠道菌群多样性均明显降低(P<0.05)。门水平上,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在ALL患儿化疗后2周、1个月及2个月时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在ALL患儿化疗后1个月及2个月时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属水平上,双歧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在ALL患儿化疗后2周、1个月及2个月时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克雷伯菌属的相对丰度在ALL患儿化疗后1个月及2个月时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并且在化疗后1个月时较化疗前显著升高(P<0.05);Faecalibacterium相对丰度在ALL患儿化疗前后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并且在化疗后2周及1个月时较化疗前显著降低(P<0.05)。肠球菌属相对丰度在ALL患儿化疗后1个月及2个月较健康对照组及化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ALL患儿肠道菌群多样性明显低于健康儿童。化疗导致肠道菌群丰度显著降低,并可致部分有益菌(双歧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丰度下降、病原菌(克雷伯菌属、肠球菌属)丰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肠道菌群 化疗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髓母细胞瘤中β-catenin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江贤萍 徐金永 +2 位作者 陈乾 袁秀丽 谭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6-50,共5页
目的探讨β-catenin在儿童髓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β-catenin在25例儿童髓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患儿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病理分型及预后的关... 目的探讨β-catenin在儿童髓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β-catenin在25例儿童髓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患儿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病理分型及预后的关系。结果β-catenin在儿童髓母细胞瘤组织中的阳性率为56%,不同年龄段β-catenin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β-catenin表达与患儿性别、肿瘤部位及病理类型之间相关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Log-rank检验提示β-catenin蛋白表达与儿童髓母细胞瘤的预后相关(P=0.001 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表明β-catenin阴性表达是儿童髓母细胞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3 2)。结论β-catenin在儿童髓母细胞瘤中的表达与预后相关,阳性表达可作为肿瘤预后良好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母细胞瘤 儿童 Β-CATENIN 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24例地中海贫血患儿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继发侵袭性真菌病临床分析
10
作者 罗明静 余嘉明 +5 位作者 王晓东 张小玲 余阅 张瑜 文飞球 刘四喜 《临床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28,共8页
目的探讨儿童输血依赖型地中海贫血(TDT)患者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继发侵袭性真菌病(IFD)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共424例接受allo-HSCT的TDT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allo-HSCT后IFD发... 目的探讨儿童输血依赖型地中海贫血(TDT)患者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继发侵袭性真菌病(IFD)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共424例接受allo-HSCT的TDT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allo-HSCT后IFD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共424例患儿纳入研究,其中男261例(61.6%)、女163例(38.4%),中位年龄8.0(5.0~11.0)岁;单倍体移植278例,亲缘全/良好相合移植116例,无关全/良好相合移植30例;所有移植患儿均进行抗真菌初级预防。IFD共发生30例(7.1%),男20例、女10例,临床诊断25例(83.3%)、确诊5例(16.7%),中位发生时间为移植后39.0(23.5~85.8)天;肺部为最常见的感染部位(24例,80.0%),咳嗽(15例,50.0%)和发热(10例,33.3%)为主要症状,肺部影像学以不典型表现为主(14例,46.7%)。主要真菌病原为曲霉菌(19例,63.3%)。17例(56.7%)检出合并感染,以合并病毒感染多见。中位随访时间为16.0(9.0~21.8)个月,OS率为(99.3±0.01)%。非IFD组与IFD组OS率分别为(99.7±0.003)%和(93.3±0.0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植入不良或植入失败、有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史、非泊沙康唑预防是IFD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接受allo-HSCT后经初级真菌预防的TDT儿童IFD发生率低。IFD与较高的死亡风险相关。植入不良或植入失败、有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史和未使用泊沙康唑预防的患儿发生IFD的风险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真菌病 地中海贫血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类多重珠蛋白异常158例血液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长钢 王缨 +5 位作者 麦惠容 赵维玲 陈运生 李德发 叶敬花 王春艳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44-747,共4页
目的探寻建立地中海贫血(地贫)规范化的临床检验模式。方法分析临床确诊含有2种以上珠蛋白基因异常而诊断为复合地中海贫血/血红蛋白病患者,血红蛋白H病及β地贫双重杂合子/纯合子的临床和血液学特点,比较各类多重珠蛋白异常患者血红蛋... 目的探寻建立地中海贫血(地贫)规范化的临床检验模式。方法分析临床确诊含有2种以上珠蛋白基因异常而诊断为复合地中海贫血/血红蛋白病患者,血红蛋白H病及β地贫双重杂合子/纯合子的临床和血液学特点,比较各类多重珠蛋白异常患者血红蛋白水平、MCV值、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及血红蛋白电泳检测结果。结果158例多重珠蛋白异常患者中,血红蛋白H病79例(49.38%),α复合β地贫45例(28.13%),β地贫双重杂合子/纯合子30例(18.75%),α地贫复合其他异常血红蛋白病4例(2.5%)。贫血程度以α复合β地贫者的贫血程度最轻,其次为血红蛋白H病,α地贫复合异常血红蛋白病者贫血程度明显加重,β地贫双重杂合子/纯合子地中海贫血患者最为严重。α复合β地贫杂合子基因携带者血红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但血红蛋白电泳呈现β地贫的电泳特点。若不进行基因检测,多重α地贫携带状态易被临床漏诊。结论多重珠蛋白异常形式多样,血液学特点不一,贫血程度与基因表型有关。建立规范、完善的血红蛋白病及地贫筛查和诊断模式,注重家系调查,有助于提高地贫的诊断率,减少漏、误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中海贫血 血红蛋白病 基因诊断 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评估艾美赛珠单抗治疗后重型血友病A患儿凝血功能的单中心研究
12
作者 彭冬 王缨 +5 位作者 周桂池 李倩 罗美珠 罗丽萍 邝雅贤 付笑迎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3-299,共7页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在评估重型血友病A(hemophilia A,HA)患儿接受艾美赛珠单抗(emicizumab,EMI)治疗后凝血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2024年7月于深圳市儿童医院接受EMI治疗的17例重型HA患...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在评估重型血友病A(hemophilia A,HA)患儿接受艾美赛珠单抗(emicizumab,EMI)治疗后凝血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2024年7月于深圳市儿童医院接受EMI治疗的17例重型HA患儿在用药前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和TEG的检测结果,并对凝血因子Ⅷ(factorⅧ,FⅧ)等效活性与TEG检测中的反应时间(reaction time,R)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重型HA患儿接受EMI治疗后平均年出血率为1.6次,15例(88%)患儿为零自发性出血、零关节出血。EMI治疗后患儿APTT较治疗前缩短(P<0.05),且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APTT与FⅧ等效活性无相关性(P>0.05)。EMI治疗后,TEG检测中的R、动力学时间、α角、最大振幅、血块强度和凝血指数等参数均由治疗前的低凝状态转为趋于正常(P<0.05),且R值与FⅧ等效活性具有强负相关性(r=-0.758,P<0.05)。结论重型HA患儿接受EMI治疗后的出血状况得到有效控制,常规APTT检测不能反映真实的凝血功能,TEG检测在EMI治疗重型HA患儿的凝血功能评估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A 艾美赛珠单抗 血栓弹力图 实验室检测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对儿童血友病性关节病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及影像特点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仕林 王缨 +3 位作者 曾伟彬 李长钢 曾洪武 方希敏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9期134-138,共5页
目的探讨MRI对儿童血友病性关节病(HA)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及影像特点。方法选取2013年05月-2014年05月来我院经临床确诊的HA患者30例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入院检查的年龄相仿的正常健康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Denver评分法分别对软... 目的探讨MRI对儿童血友病性关节病(HA)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及影像特点。方法选取2013年05月-2014年05月来我院经临床确诊的HA患者30例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入院检查的年龄相仿的正常健康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Denver评分法分别对软组织及骨软骨的影像征象进行评估和量化监测,评价受检关节改变的严重程度,并比较两组受检儿童关节功能Fugl-Meyer评定,并将Denver评分与Fugl-Meyer评定量表做相关分析。结果对照组软骨在常规序列上显示信号均匀一致,无明显异常信号,软骨表面光滑,每层软骨线条显示清晰,表面呈中高信号,中间为等低信号。观察组患儿常规序列显示软骨信号异常,呈明显高信号,软骨分层不清,部分软骨表面毛躁,软骨信号异常可伴有滑膜增生。根据Denver评分结果将关节分为0分组7个关节,1-6分组10个关节和7-10分组13个关节。对照组儿童Fugl-Meyer评分(99.84±0.12)显著高于观察组(70.25±6.81)(P<0.05),观察组患儿中随着Denver评分越高,Fugl-Meyer评分逐渐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A患儿Denver评分与Fugl-Meyer评分呈负相关(r=-0.741,P<0.001)。结论 Denver评分能够将MRI图像异常征象量化,且能够从关节软组织及软骨方面评价关节受损严重程度并进行分级,Denver评分和Fugl-Meyer评分能够提示病变发展程度及关节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儿童 血友病 骨关节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修复系统与肿瘤发生和治疗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4
作者 刘孝荣 马东礼 文飞球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8年第3期469-474,共6页
DNA修复是指细胞中受到损伤的DNA分子在多种酶的作用下恢复正常的DNA序列结构和维持遗传信息相对稳定的细胞反应。DNA修复包括直接修复、碱基切除修复、错配修复、核苷酸切除修复和双链断裂修复等基本形式。DNA修复系统的异常可能导致... DNA修复是指细胞中受到损伤的DNA分子在多种酶的作用下恢复正常的DNA序列结构和维持遗传信息相对稳定的细胞反应。DNA修复包括直接修复、碱基切除修复、错配修复、核苷酸切除修复和双链断裂修复等基本形式。DNA修复系统的异常可能导致肿瘤的发生,而且DNA修复基因的多态性使得其修复DNA的能力产生差异,从而影响了肿瘤的易感性和治疗的预后。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DNA修复系统与肿瘤发生和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修复 肿瘤发生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森敏 王缨 +1 位作者 刘四喜 袁秀丽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22-26,共5页
目的 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化疗后出现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IADH)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SIADH发病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利于临床诊治。方法 收集我院血液肿瘤科2011年1月-2014年6月ALL化疗后合并SIADH患儿的资... 目的 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化疗后出现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IADH)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SIADH发病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利于临床诊治。方法 收集我院血液肿瘤科2011年1月-2014年6月ALL化疗后合并SIADH患儿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ALL患儿规律治疗103例,发生SIADH 13例,发病率12.6%。男∶女=2.25∶1,发病中位年龄5(1~15)岁。13例患儿在全程化疗中共出现23次低钠事件,5例(38.5%)1次,8例(61.5%)2次以上。有临床症状11次(47.8%),无临床症状12次(52.2%)。平均血钠水平127.21±7.22 mmol/L。发生于VDLD诱导缓解阶段10次,CAM巩固阶段5次,Block1强化治疗阶段1次,Block2强化治疗阶段1次,VALD再诱导阶段6次。低钠血症持续时间1~19 d,平均5.73±4.32 d。地塞米松、长春新碱、左旋门冬酰胺酶、柔红霉素、阿霉素、环磷酰胺、甲氨蝶呤、异环磷酰胺及长春地辛均为可能诱发SIADH药物。结论 儿童ALL化疗后SIADH并不罕见,经严密观察,必要时限制液体等处理,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 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塞丁格技术在儿童PICC置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6
作者 尹艳 李素芳 +2 位作者 付勤 李蔷 王春艳 《护理学报》 2012年第13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塞丁格技术在儿童PICC置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行PICC置管的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使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行PICC置管。观察并比较两组1次穿刺成功率、1... 目的探讨改良塞丁格技术在儿童PICC置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行PICC置管的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使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行PICC置管。观察并比较两组1次穿刺成功率、1次置管成功率、静脉炎发生率、留置位置以及贵要静脉置管率。结果观察组1次穿刺成功率、1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留置位置和选择的血管条件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应用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提高了儿童PICC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并提高了导管留置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塞丁格技术 儿童 PICC 24G留置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特征及临床指标对儿童肝母细胞瘤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龚巍 黎耀文 +6 位作者 张欢 孟宪磊 莫东霞 徐焕丽 李钱程 干芸根 赵彩蕾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12期2065-2070,共6页
目的探讨肝母细胞瘤(HB)的临床指标及CT特征对术前肿瘤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有完整临床资料及术前CT图像的113例肝脏占位病变的患儿信息,将患儿分为HB组(62例)和非HB组(51例),术前均行腹部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观察一般临床指标... 目的探讨肝母细胞瘤(HB)的临床指标及CT特征对术前肿瘤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有完整临床资料及术前CT图像的113例肝脏占位病变的患儿信息,将患儿分为HB组(62例)和非HB组(51例),术前均行腹部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观察一般临床指标与病变的CT征象,采用Mann-Whitney检验和皮尔逊卡方检验比较组间指标的差异,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指标及CT征象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与HB组相关的联合预测因素(模型1);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CT征象单独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得到与HB组相关的独立预测因素(模型2)。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两预测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患儿年龄≤5岁、AFP增高、血小板增高、病灶最大径、囊变坏死、分隔、假包膜、动脉期强化特点、廓清及肝内或远处转移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模型1中年龄≤5岁、假包膜及动脉期强化特点是HB组的危险因素;ROC曲线确定病灶最大径临界值为63 mm,曲线下面积为0.84[95%可信区间(0.76,0.90)];模型2显示,病灶假包膜及动脉期强化特点是HB组的危险因素。模型1和模型2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8[95%可信区间(0.94,0.99)]、0.94[95%可信区间(0.88,0.98)],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55%、100%和91.94%、92.16%。结论当肝内病灶最大径超过63 mm,增强CT动脉期表现为呈外周分布为主的结节状、岛屿状或梁索状高强化,门静脉期或延迟期可见假包膜,结合患儿年龄≤5岁,可高度提示为HB;术前通过增强CT检查即可较为精准地对HB做出定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母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 MRI T2^*mapping评估儿童血友病性关节病膝关节软骨的价值 被引量:3
18
作者 曾伟彬 曹卫国 +3 位作者 方佃刚 刘仕林 罗珍 干芸根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8期1474-1478,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T2^*mapping成像技术在儿童血友病性关节病(hemophilic arthropathy,HA)膝关节软骨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西门子Skyra 3.0T MRI对19例HA患儿组、15例正常组儿童膝关节行MRI扫描,行T2^*mapping序列扫描,并测量T2^*值。... 目的探讨磁共振T2^*mapping成像技术在儿童血友病性关节病(hemophilic arthropathy,HA)膝关节软骨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西门子Skyra 3.0T MRI对19例HA患儿组、15例正常组儿童膝关节行MRI扫描,行T2^*mapping序列扫描,并测量T2^*值。比较患儿组T2^*mapping、T1WI-SE、T2WI-TSE-FS序列所测量的关节内含铁血黄素沉积。T2^*mapping序列扫描后在工作站分别测量膝关节研究髌骨、股骨远端内侧髁(承重区、后部非承重区)、股骨远端外侧髁(承重区、前后部非承重区)、胫骨内、外侧平台面8处软骨T2^*mapping成像的T2^*值,比较两组膝关节T2^*值的差异。另对关节内含铁血黄素在T2^*mapping、T1WI-SE、T2WI-TSE-FS三个序列中分别测量最大截面,比较这三个序列在评估血友病性关节病含铁血黄素沉积显示结果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血友病性关节病患者膝关节髌骨软骨平均T2^*值(31.6±12.5)ms,股骨远端内侧髁承重区、后部非承重区软骨平均T2^*值分别为(29.4±10.0)ms、(34.1±9.7)ms,股骨远端外侧髁承重区、前部、后部非承重区软骨平均T2^*值分别为(33.7±9.8)ms、(35.6±12.2)ms、(37.2±11.2)ms,内、外侧胫骨平台面软骨平均T2^*值(30.2±7.9)ms、(28.0±8.7)ms。股骨外侧髁、股骨内侧髁后部非承重区、胫骨平台内外侧与健康组T2^*平均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内侧髁承重区、髌骨软骨与健康组T2^*平均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T2^*mapping、T1WI-SE、T2WI-TSE-FS三个序列最大截面显示含铁血黄素沉积分别是(142.0±137.9)mm2、(114.8±111.4)mm2、(115.6±115.3)mm2,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磁共振T2^*mapping序列通过T2^*值的测量,能定量的反应膝关节血友病性关节病早期的损伤、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软骨 血友病性关节病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真菌性食管炎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麦惠容 蔡华波 +4 位作者 代东伶 白大明 杨琴 袁秀丽 李长钢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216-218,224,共4页
目的总结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合并真菌性食管炎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3例ALL患儿于化疗过程中合并真菌性食管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过,与同期住院的ALL不同部位感染作比较。结果 3例ALL患儿于化疗期间和化疗后出现上... 目的总结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合并真菌性食管炎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3例ALL患儿于化疗过程中合并真菌性食管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过,与同期住院的ALL不同部位感染作比较。结果 3例ALL患儿于化疗期间和化疗后出现上腹痛、呕吐或心前区不适,经胃镜检查诊断为真菌性食管炎。1例患儿伴发热和粒细胞缺乏,3例患儿均接受包含地塞米松的化疗。3例患儿分别经氟康唑、米卡芬净、伊曲康唑治疗2~4周,胃镜复查均治愈。结论 ALL患儿化疗过程中出现上腹部疼痛或心前区不适等症状时应考虑行胃镜检查以及时发现真菌性食管炎,胃镜检查可作为粒细胞缺乏伴感染时寻找真菌感染的手段,真菌性食管炎的治疗效果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化疗 真菌性食管炎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血友病性骨关节病IPSG评分与病情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仕林 文飞球 +1 位作者 刘四喜 李长钢 《安徽医学》 2019年第6期639-642,共4页
目的探析儿童血友病性骨关节病国际血友病预防治疗研究小组(IPSG)评分与病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7年8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确诊的儿童血友病性骨关节病(HA)患者30例,患儿此前均未在接受治疗,分析其45个出血关节(其中膝关节19... 目的探析儿童血友病性骨关节病国际血友病预防治疗研究小组(IPSG)评分与病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7年8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确诊的儿童血友病性骨关节病(HA)患者30例,患儿此前均未在接受治疗,分析其45个出血关节(其中膝关节19个,踝关节15个,肘关节11个)的MRI表现,同时运用IPSG评分系统分别对软组织和骨软骨的影像征象进行评估和量化测定,评价受检关节改变的严重程度,同时进行IPSG评分与病程、出血次数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血友病性骨关节病MRI表现为关节积液或积血,滑膜增生伴含铁血黄素沉积等,严重可见软骨下侵蚀、囊变或软骨缺失等。其中38例(84.4%)关节表现为关节积液或积血,29例(64.4%)关节表现为滑膜增生,36例(80%)关节表现为含铁血黄素沉积,14例(31.1%)关节表现为软骨下侵蚀或软骨缺失,19例(42.2%)关节表现为关节面下囊肿形成。IPSG评分显示,45个关节中,关节软组织正常(0分)10个,轻度病损(1~3分)16个,中度病损(4~6分)11个,重度病损(7~9分)8个;关节骨软骨正常(0分)18个,轻度病损(1~3分)15个,中度病损(4~6分)8个,重度病损(7~8分)4个。IPSG评分与病程呈正相关(r=0.646,P<0.001),与出血次数呈正相关(r=0.730,P<0.001)。结论IPSG评分系统可以将HA患者MRI图像征象量化,HA患者病程越长,IPSG评分越高,出血次数越多,IPSG评分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 骨关节病 核磁共振 国际血友病预防治疗研究小组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