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消化道异物19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程勇卫 周少明 +4 位作者 蔡华波 朱忠生 代东伶 周建利 田树凤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6年第8期54-55,共2页
目的总结儿童消化道异物的临床特点,探讨合适处理儿童消化道异物的方法。方法对深圳市儿童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99例消化道异物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9例患儿男孩构成比显著高于女孩(P〈0.05),婴幼儿组(... 目的总结儿童消化道异物的临床特点,探讨合适处理儿童消化道异物的方法。方法对深圳市儿童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99例消化道异物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9例患儿男孩构成比显著高于女孩(P〈0.05),婴幼儿组(5个月-3岁)构成比显著高于学龄前期组(〉3-6岁)与学龄期组(〉6-12岁)(P〈0.05)。179例(88.9%)患儿无明显临床表现,20例(11.1%)患儿有明显临床表现;钝性异物132例(66.33%),锐性异物67例(33.67%);异物位于食管6例(3.0%),胃183例(92.0%),十二指肠6例(3.0%),肠道4例(2.0%)。钝性异物自行排出103例(78.0%),胃镜取出26例(19.7%),手术治疗3例(2.3%);锐性异物自行排出33例(49.2%),胃镜取出30例(44.8%),手术治疗4例(6.0%)。结论食道异物建议胃镜取出,在胃或十二指肠异物,无临床症状的小型钝性异物建议首先保守治疗;锐性异物在胃镜取出安全情况下,建议胃镜取出;肠道异物,建议先保守治疗,动态观察,必要时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异物 儿童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长条状支气管异物逆入消化道1例 被引量:2
2
作者 蔡华波 马翔宇 +1 位作者 叶文宏 周少明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1-112,共2页
异物呛入或吞食是儿童常见的意外伤害,绝大多数表现为单一的气管支气管异物或消化道异物,但异物由气管支气管呛咳逆出后又再进入消化道者罕见,特别是具有一定重量的金属长条状异物呛咳后再吞入消化道者更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2岁8个月儿童... 异物呛入或吞食是儿童常见的意外伤害,绝大多数表现为单一的气管支气管异物或消化道异物,但异物由气管支气管呛咳逆出后又再进入消化道者罕见,特别是具有一定重量的金属长条状异物呛咳后再吞入消化道者更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2岁8个月儿童,因误吸入一长约3.5 cm金属螺丝钉进入支气管,行硬气管镜下支气管异物取出术时发现异物移位至消化道,最后采用胃镜取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支气管异物 消化道异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福田区初一学生超重肥胖率调查
3
作者 刘嘉琪 陈述梅 +3 位作者 周建利 梁岩 潘永龙 周少明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49-50,共2页
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初中学生超重肥胖率情况,为中学生的营养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福田区4所中学的1371名初一学生,应用全国中学生体检标准进行身高、体重测量,计算体重指数(BMI),分析超重肥胖率。结果:男生超重162人(20.96%,平... 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初中学生超重肥胖率情况,为中学生的营养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福田区4所中学的1371名初一学生,应用全国中学生体检标准进行身高、体重测量,计算体重指数(BMI),分析超重肥胖率。结果:男生超重162人(20.96%,平均BMI(22.77±1.12)kg/m^2),女生超重76人(12.71%,平均BMI(23.04±0.68)kg/m^2),两者差异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肥胖117人(13.72%,平均BMI(27.11±2.08)kg/m^2),女生肥胖37人(6.19%,平均BMI(26.56±1.82)kg/m^2),两者差异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圳市福田区初一学生超重及肥胖率较高,以男生升高明显,表明深圳市福田区中学生的营养过剩状况较严重,需及时采取干预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市 初中学生 体重指数 超重 肥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重度肝功能损害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代东伶 文飞球 +1 位作者 蔡华波 周少明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46-849,共4页
目的探讨重度肝损害患儿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重度肝损害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55例患儿,年龄为28 d至12岁;男31例、女24例。急性肝损害45例,主要病因为感染性疾病21例(53.3%)、血液肿瘤疾病5例(11.1%)、遗传代谢... 目的探讨重度肝损害患儿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重度肝损害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55例患儿,年龄为28 d至12岁;男31例、女24例。急性肝损害45例,主要病因为感染性疾病21例(53.3%)、血液肿瘤疾病5例(11.1%)、遗传代谢病4例(8.9%)。慢性肝损害10例,均为肝硬化失代偿。退热药、中药/中成药及感冒药是引起儿童重度肝损害的最主要诱因,其中急性肝损害患儿中有31例(68.9%)、慢性肝损害中有4例(40.0%)。急性肝损害患儿中,有消化道症状32例(71.1%),黄疸26例(57.8%),出血表现9例(20.0%),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13例(28.9%)、肝性脑病6例(13.3%);10例慢性肝损害患儿均表现有腹胀、腹水,黄疸9例,消化道出血7例,合并肝性脑病3例,多器官功能障碍1例。55例患儿死亡39例,总病死率70.91%。14例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患儿死亡13例(92.9%),3例合并肝性脑病患儿均死亡。结论感染性疾病是引起儿童重度肝功能损害的主要原因,退热药、中药/中成药及感冒药是最重要的诱因;重症肝损害患儿病死率高,应加强合理用药,以预防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转移酶 肝功能损害 多器官功能障碍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氧运动综合干预在单纯性肥胖儿童脂肪肝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
5
作者 白大明 邹瑜 +2 位作者 张朋 代东伶 周少明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24期81-83,共3页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综合干预在单纯性肥胖儿童脂肪肝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7年3月收治的60例单纯性肥胖脂肪肝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的患儿未采取任何干预措施,观察组的患儿采...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综合干预在单纯性肥胖儿童脂肪肝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7年3月收治的60例单纯性肥胖脂肪肝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的患儿未采取任何干预措施,观察组的患儿采用有氧运动综合干预,1年后对两组患儿的肝功能相关指标和体重相关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干预后,两组患儿的身高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干预后的身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干预后的体重、BMI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干预后的体重、BM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干预后的肝功能相关指标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干预后的肝功能相关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单纯性肥胖儿童脂肪肝患儿采用有氧运动综合干预,可明显改善临床指标,体重得以有效控制,增强患儿的健康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单纯性肥胖 脂肪肝 有氧运动 综合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在儿童胃镜检查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6
作者 程勇卫 林燕鸿 周少明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20期105-107,共3页
目的 探讨口服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在儿童胃镜检查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1-3月志愿接受儿童胃镜检查的受试者3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试验组检查前10-15 min口服盐酸达克罗宁胶浆5 ml,对照组口服利多卡因胶浆5 ml,... 目的 探讨口服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在儿童胃镜检查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1-3月志愿接受儿童胃镜检查的受试者3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试验组检查前10-15 min口服盐酸达克罗宁胶浆5 ml,对照组口服利多卡因胶浆5 ml,比较两组患儿插镜难易程度、祛泡效果。结果 对照组胃镜检查中插镜难易程度为65.33%,显著低于实验组的8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胃镜检查中祛泡效果为88.00%,显著优于对照组为60.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服盐酸达克罗宁胶浆作为儿童胃镜检查前辅助用药,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有助于提高胃镜检查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达克罗宁胶浆 胃镜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消化性溃疡320例临床特点及内镜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朱忠生 周少明 王朝霞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8年第3期188-192,277,共6页
目的探讨320例小儿消化性溃疡的临床发病特点及内镜下的特征。方法 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因消化道症状在深圳市儿童医院消化内科行电子胃镜检查4 541例患儿,其中确诊消化性溃疡患儿320例,其中男254例,女66例;年龄1~14岁,其中≤3岁29例,... 目的探讨320例小儿消化性溃疡的临床发病特点及内镜下的特征。方法 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因消化道症状在深圳市儿童医院消化内科行电子胃镜检查4 541例患儿,其中确诊消化性溃疡患儿320例,其中男254例,女66例;年龄1~14岁,其中≤3岁29例,>3~6岁75例,>6~12岁162例,>12~14岁54例;十二指肠溃疡218例,胃溃疡78例,其他溃疡24例;幽门螺杆菌阳性207例,阴性113例;溃疡面积<1cm 143例,1~2cm 145例,>2cm 32例;溃疡并发出血107例,并发幽门梗阻33例,并发穿孔1例。分析不同年龄患儿溃疡发生情况、溃疡发病的性别差异、溃疡发病部位、溃疡面积和患儿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结果 (1)消化性溃疡以学龄期儿童(>6~12岁)发病率最高80.2%(130/162),其中十二指肠溃疡以学龄期儿童居多,胃溃疡以学龄前儿童居多。消化性溃疡不同类型在患儿各年龄段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消化性溃疡患儿男女之比为3.85∶1,其中十二指肠溃疡男女之比为3.19∶1,胃溃疡男女之比为5∶1;消化性溃疡患儿男性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320例消化性溃疡中幽门螺杆菌检出率较高64.7%(207/320);不同类型消化性溃疡患儿幽门螺杆菌检出率不同,其中以十二指肠溃疡患儿幽门螺杆菌检出率最高74.3%(162/218)。不同类型消化性溃疡患儿幽门螺杆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不同年龄消化性溃疡患儿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小儿消化性溃疡的溃疡面大小多在2cm以下,幽门螺杆菌阳性患儿比阴性患儿的溃疡面积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消化性溃疡患儿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其中出血及幽门梗阻并发症的发病率与幽门螺杆菌阴性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十二指肠溃疡好发于前壁,其次为大弯侧;胃溃疡以胃窦居多,其次为胃角。结论小儿消化性溃疡以十二指肠溃疡为主,消化性溃疡的发病与年龄和性别关系明显,以学龄期和学龄前期儿童发病率最高,男孩多于女孩;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关系密切,是引起小儿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中对有消化道出血或原因不明的贫血者,注意行电子胃镜检查排除消化性溃疡的可能,以减少漏诊及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胃镜检查 幽门螺杆菌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梅克尔憩室并消化道出血60例诊疗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朱忠生 周少明 王朝霞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9年第3期222-225,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了梅克尔憩室并消化道出血患儿的临床和病理特征,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因消化道出血在我院住院患儿,经手术确诊为梅克尔憩室并出血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特点、辅助检查和病理结果。结... 目的回顾性分析了梅克尔憩室并消化道出血患儿的临床和病理特征,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因消化道出血在我院住院患儿,经手术确诊为梅克尔憩室并出血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特点、辅助检查和病理结果。结果 (1)60例梅克尔憩室并出血患儿,男49例,女11例,男女比例为4.45∶1。(2)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以中重度贫血最常见(49/60,81.7%)。(3)60例患儿伴随症状分别为腹痛17例(28.3%),呕吐11例(18.3%),发热2例(3.3%),无伴随症状38例(63.3%)。(4)56例行放射性核素锝-99m扫描,54例阳性(96.4%),2例阴性(3.6%)。(5)病理结果中有59例(98.3%)见异位胃黏膜,1例(1.7%)见异位胃黏膜及胰腺组织。(6)超声发现梅克尔憩室的阳性率显著低于放射性核素锝-99m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60例均行回肠部分切除,术中发现憩室位于距离回盲部约10~80cm,平均(46.3±15.7)cm;憩室长2~6cm。结论 小儿梅克尔憩室并出血术前诊断困难,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和体征,病情进展迅速,放射性核素锝-99m扫描敏感度高,一旦确诊,外科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克尔憩室 出血 放射性核素锝-99m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超声在儿童狼疮脑病诊断中的意义
9
作者 马伟科 何颜霞 +3 位作者 杨卫国 林燕鸿 武宇辉 张蕾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24期24-25,共2页
目的探讨儿童狼疮脑病(NPLE)诊断中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临床价值。方法7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脑病分为对照组(46例,单纯SLE)和观察组(30例,合并NPLE)。所有患儿均接受TCD诊断,其中异常者进一步实... 目的探讨儿童狼疮脑病(NPLE)诊断中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临床价值。方法7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脑病分为对照组(46例,单纯SLE)和观察组(30例,合并NPLE)。所有患儿均接受TCD诊断,其中异常者进一步实施动态TCD检查。比较两组患儿脑动脉峰流速(Vm)异常、血管波动指数(PI)异常、血流声频异常、频谱形态异常及TCD异常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Vm异常率、PI异常率、血流声频异常率、频谱形态异常率及TCD异常率分别为76.67%、70.00%、33.33%、70.00%、90.00%;对照组患儿Vm异常率、PI异常率、血流声频异常率、频谱形态异常率及TCD异常率分别为15.22%、15.22%、0、6.52%、19.57%。观察组患儿Vm异常率、PI异常率、血流声频异常率、频谱形态异常率及TCD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D应用在NPLE患儿诊断中,能明显检出Vm异常、PI异常、血流声频异常、频谱形态异常及TCD异常情况,相比单纯SLE患儿以上指标异常率更明显,可作为诊断与鉴别指标,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脑病 经颅多普勒超声 系统性红斑狼疮 儿童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功能性便秘发病原因、机制和治疗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0
作者 曾银珍 代东伶 《大医生》 2023年第21期137-141,共5页
儿童功能性便秘病因复杂,与饮食习惯、过敏、精神心理及遗传等众多因素有关,胃肠道神经递质和排便动力学异常及肠道菌群失调是儿童功能性便秘的主要发病机制。儿童功能性便秘的药物治疗包括中医药治疗、轻泻剂、促胃肠动力药及微生态制... 儿童功能性便秘病因复杂,与饮食习惯、过敏、精神心理及遗传等众多因素有关,胃肠道神经递质和排便动力学异常及肠道菌群失调是儿童功能性便秘的主要发病机制。儿童功能性便秘的药物治疗包括中医药治疗、轻泻剂、促胃肠动力药及微生态制剂,非药物治疗包括生物反馈疗法、穴位贴敷、穴位埋线及推拿按摩等。轻泻剂和微生态制剂是儿童功能性便秘的主要治疗药物,而粪菌移植、中医辨证论治、穴位贴敷、埋线治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遗传和过敏因素可能成为今后儿童功能性便秘机制的研究方向。本研究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对儿童功能性便秘的发病原因、机制及治疗现状进行总结,作如下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功能性便秘 发病原因 治疗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挑战与策略
11
作者 张巧 王朝霞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25年第4期251-254,共4页
儿童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面临诸多挑战,包括病因的复杂性和诊断技术的局限性。本文探讨了当前的诊断策略,强调了多学科合作的重要性,并评估了胶囊内镜及双气囊小肠镜等的潜力。尽管这些技术提供了更好的诊断方法,但成本和操作复杂... 儿童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面临诸多挑战,包括病因的复杂性和诊断技术的局限性。本文探讨了当前的诊断策略,强调了多学科合作的重要性,并评估了胶囊内镜及双气囊小肠镜等的潜力。尽管这些技术提供了更好的诊断方法,但成本和操作复杂性仍是普及的障碍。未来应提高技术可及性和开发综合诊断路径,以优化儿童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 儿童 诊断
原文传递
儿童消化道真菌感染
12
作者 李倩 王朝霞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4,共4页
儿童消化道真菌感染可以由多种真菌引起, 其中最常见的是念珠菌和曲霉。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生取决于许多因素, 包括地理位置和暴露途径, 以及宿主因素, 如易感条件、高风险药物, 或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的基础疾病。随着DNA和核糖体RNA测序... 儿童消化道真菌感染可以由多种真菌引起, 其中最常见的是念珠菌和曲霉。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生取决于许多因素, 包括地理位置和暴露途径, 以及宿主因素, 如易感条件、高风险药物, 或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的基础疾病。随着DNA和核糖体RNA测序和血清学检测的进展, 促进了肠道真菌微生物群的识别和诊断, 现简要阐述儿童胃肠道真菌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消化道 真菌感染
原文传递
婴儿胆汁淤积性黄疸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转归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周建利 周少明 +3 位作者 程勇卫 朱忠生 蔡华波 代东伶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2172-2174,共3页
目的:了解婴儿胆汁淤积性黄疸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转归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75例胆汁淤积患儿的临床资料,电话随访转归情况。结果:175例胆汁淤积患儿病因分析示胆道闭锁为42例,死亡19例,肝移植恢复良好4例,肝硬化等待肝移植8例,葛西手... 目的:了解婴儿胆汁淤积性黄疸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转归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75例胆汁淤积患儿的临床资料,电话随访转归情况。结果:175例胆汁淤积患儿病因分析示胆道闭锁为42例,死亡19例,肝移植恢复良好4例,肝硬化等待肝移植8例,葛西手术后恢复良好5例,失访6例;胆管发育不良2例均恢复良好;先天性胆管扩张2例均恢复良好。CMV感染29例均恢复良好。遗传代谢性疾病16例,其中Citrin蛋白缺陷病13例,恢复良好10例,失访2例,死亡1例;酪氨酸血症3例,恢复良好1例,失访1例,肝硬化等待肝移植1例。TPN相关性胆汁淤积4例均恢复良好。病因未明80例,恢复良好79例,失访1例。临床特点提示胆汁淤积性黄疸患儿常伴有粪便颜色改变、肝脾肿大等,常合并肺炎、低蛋白血症、凝血功能障碍等。结论:胆汁淤积性黄疸患儿病因较多,早期诊治,预后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胆汁淤积 病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镜联合腹部彩超在腹型过敏性紫癜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9
14
作者 蔡华波 周少明 +3 位作者 代东伶 白大明 李永柏 赵晓东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00-1504,共5页
目的:分析腹型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患儿的胃镜、腹部彩超特点,探讨胃镜联合腹部彩超检查早期协助诊断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住院的32例腹型HSP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 目的:分析腹型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患儿的胃镜、腹部彩超特点,探讨胃镜联合腹部彩超检查早期协助诊断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住院的32例腹型HSP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以急性腹痛为首发症状,行胃镜和腹部彩超检查时未出现皮肤紫癜,回顾性分析其胃镜、腹部彩超特点。结果:胃镜异常表现29例(29/32=90.6%),主要显示胃和十二指肠黏膜呈现充血、水肿、出血灶、糜烂甚至溃疡,以十二指肠降部病变为著;腹部彩超异常表现25例(25/32=78.1%),受累肠壁主要表现为单发或多发部分肠管壁增厚并血流丰富。胃镜及腹部彩超均有异常改变23例(23/32=71.9%)。2项检查均异常的患儿腹痛后(9.780±3.190)d出现紫癜样皮疹,而其影像检查结果于腹痛后(6.130±1.914)d获得,较临床诊断时间平均提前3.65 d(t=9.23,P<0.01)。结论:腹型HSP患儿的胃镜、腹部超声检查均有异常者较为常见,两者联合检查有助于早期协诊腹型HSP,并能有效地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胃镜 彩色多普勒超声 早期诊断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miR-122a表达、HMGB1水平对脓毒症并发肝损伤患儿预后的预测效能 被引量:12
15
作者 马伟科 杨卫国 +2 位作者 林燕鸿 张蕾 魏锋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18期20-24,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微小RNA-122a(miR-122a)表达、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水平对脓毒症并发肝损伤(SALI)患儿预后的预测效能。方法198例脓毒症患儿,根据是否合并肝损伤分为肝损伤组(80例,其中重度37例、中度23例及轻度20例)和无肝损伤组118例... 目的探讨血清微小RNA-122a(miR-122a)表达、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水平对脓毒症并发肝损伤(SALI)患儿预后的预测效能。方法198例脓毒症患儿,根据是否合并肝损伤分为肝损伤组(80例,其中重度37例、中度23例及轻度20例)和无肝损伤组118例,取同期60例体检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集各组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miR-122a、HMGB1,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SALI患儿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miR-122a、HMGB1水平对SALI患儿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损伤组血清miR-122a、HMGB1水平均升高,与无肝损伤组、对照组比较,肝损伤组血清miR-122a、HMGB1水平均升高(P均<0.05)。与轻度组比较,中度组血清miR-122a表达、HMGB1水平高(P均<0.05),与中、轻度组比较,重度组血清miR-122a表达、HMGB1水平高(P均<0.05)。重度肝损伤、miR-122a、HMGB1为SALI患儿不良预后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2.535,1.807,1.367;95%CI分别为1.345~5.293,1.375~2.466,1.035~1.806;P均<0.05);miR-122a+HMGB1(AUC=0.921,95%CI:0.839~0.970)预测SALI患儿不良预后的敏感度、特异度高于miR-122a表达(AUC=0.793,95%CI:0.688~0.875)、HMGB1(AUC=0.788,95%CI:0.682~0.871)。结论随肝损伤严重程度升高,脓毒症患儿血清miR-122a表达、HMGB1水平升高表达。SALI患儿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重度肝损伤、血清miR-122a表达及HMGB1水平升高。血清miR-122a表达、HMGB1水平联合检测可用于预测SALI患儿的不良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S 微小RNA-122a表达 高迁移率族蛋白1 脓毒症 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β与萎缩性胃炎关系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军 项立 +2 位作者 胡卫东 许瑞环 赵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2471-2472,共2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萎缩性胃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IL-1β变化的相互关系。方法:选择浅表性胃炎患者52例,萎缩性胃炎患者50例。试验分4组:A组,浅表性胃炎并HP阴性;B组,浅表性胃炎并HP阳性;C组,萎缩...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萎缩性胃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IL-1β变化的相互关系。方法:选择浅表性胃炎患者52例,萎缩性胃炎患者50例。试验分4组:A组,浅表性胃炎并HP阴性;B组,浅表性胃炎并HP阳性;C组,萎缩性胃炎并HP阴性;D组,萎缩性胃炎半HP阳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血清和胃黏膜组织中IL-1β水平,采用14C-尿素呼吸实验方法(14C-UBT)判定HP感染情况。结果: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和组织中IL-1β水平均高于浅表性胃炎,尤其萎缩性胃炎伴HP感染阳性患者IL-1β水平升高明显,显著高于浅表性胃炎患者(P<0.01)。与无HP感染的萎缩性胃炎患者相比,其血清和组织中IL-1β水平明显升高(P<0.05)。IL-1β水平在浅表性胃炎患者中有HP感染比无HP感染的患者也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萎缩性胃炎的相关病变进程中IL-1β可能是关键的功能性细胞因子,并可能是HP感染导致萎缩性胃炎的相关发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炎 萎缩性 白细胞介素1 幽门螺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囊扩张术在小儿食道狭窄及贲门失弛缓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代东伶 蔡华波 +1 位作者 周少明 罗贤泽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1-76,共6页
目的比较球囊扩张术(EBD)治疗小儿食道狭窄及贲门失弛缓的疗效,分析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12月共28例患儿纳入研究。其中,食道狭窄22例,贲门失弛缓6例,利用扩张球囊进行治疗。结果 28例患儿共接受57次球囊扩张术,随访12~3... 目的比较球囊扩张术(EBD)治疗小儿食道狭窄及贲门失弛缓的疗效,分析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12月共28例患儿纳入研究。其中,食道狭窄22例,贲门失弛缓6例,利用扩张球囊进行治疗。结果 28例患儿共接受57次球囊扩张术,随访12~36个月,28例全部成功。其中,23例患儿症状完全缓解(82.14%),4例患儿部分缓解(14.28%),1例无效(3.57%),1例复发(3.57%)。治疗成功率、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两组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食道狭窄患儿中,多个狭窄患儿并发症较单个狭窄患儿多,狭窄直径越小并发症越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效果与狭窄直径和狭窄个数显著相关(P<0.05)。贲门失弛缓组患儿中,发病年龄及明确诊断前症状持续的时间均对EBD治疗效果没有显著影响。结论 EBD是小儿食道狭窄及贲门失弛缓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狭窄直径和狭窄个数是影响食道狭窄治疗效果最重要的因素,而第一次球囊扩张与食道闭锁手术之间的时间则是术后食道狭窄患儿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狭窄 气囊扩张术 贲门失弛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儿胆汁淤积的肠道菌群组成及功能变化 被引量:4
18
作者 周建利 王朝霞 +2 位作者 周少明 张巧 亁霞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6-130,共5页
目的研究胆汁淤积婴儿的肠道菌群组成及功能变化。方法纳入2014年9月—2016年2月深圳市儿童医院收治的42例胆汁淤积婴儿(胆汁淤积组)及同期32例正常对照婴儿(对照组),收集以上婴儿的大便标本,采用鸟枪法测序了解入选婴儿肠道菌群特征,... 目的研究胆汁淤积婴儿的肠道菌群组成及功能变化。方法纳入2014年9月—2016年2月深圳市儿童医院收治的42例胆汁淤积婴儿(胆汁淤积组)及同期32例正常对照婴儿(对照组),收集以上婴儿的大便标本,采用鸟枪法测序了解入选婴儿肠道菌群特征,应用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eggNOG数据库探索菌群功能改变。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得到的菌种和基因功能通路等数据用Shannon系数、Wilcoxon秩和检验和DESeq2进行计算分析,利用Cytoscape将2组的丰富菌种和相关联系直观表现出来。结果胆汁淤积组病因包括胆道闭锁11例(26.2%),Citrin蛋白缺乏症4例(9.5%),胆管发育不良4例(9.5%),原因未明23例(54.8%)。2组肠道菌群组成在门水平有显著差异(Z=0.000046,P<0.05),其中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在胆汁淤积组中显著增加;在种水平上也有差异(Z=0.000014,P<0.05),胆汁淤积组中有益菌如双歧杆菌明显减少,而潜在致病菌如韦永氏球菌和农研丝杆菌明显增多;在功能水平上也有差异(Z=0.0198,P<0.05),胆汁淤积组肠道菌群的功能明显减弱,如氨基酸代谢、糖代谢等。结论胆汁淤积婴儿肠道菌群的组成及功能发生改变,胆汁淤积婴儿肠道菌群中有益菌明显减少,潜在致病菌增多,补充双歧杆菌等有益菌可能减少潜在致病菌的产生,从而改变疾病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胆汁淤积 胃肠道微生物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 被引量:8
19
作者 代东伶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01-305,共5页
由酶缺陷引起的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是罕见的遗传代谢性疾病,大多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胆汁淤积性肝病、神经系统病变及脂溶性维生素吸收不良等。其中进行性胆汁淤积性肝病的特点是结合胆红素升高、转氨酶升高、γ... 由酶缺陷引起的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是罕见的遗传代谢性疾病,大多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胆汁淤积性肝病、神经系统病变及脂溶性维生素吸收不良等。其中进行性胆汁淤积性肝病的特点是结合胆红素升高、转氨酶升高、γ谷氨酸转移酶正常,组织活检显示为巨细胞性肝炎;神经系统病变在儿童晚期或成年后出现,即痉挛性瘫痪。胆汁酸替代治疗对上述两种病变有效,因此早期诊断十分重要。文章总结胆汁酸合成障碍的病理生理、临床特点以及各种酶缺陷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酸合成障碍 黄疸 遗传代谢性疾病 酶缺陷病 婴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管圈在住院患儿营养风险筛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邹瑜 付勤 +3 位作者 欧瑞菊 李素芳 周少明 王朝霞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0年第3期267-270,共4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住院患儿营养风险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基于品管圈程序,确立“提高住院患儿营养风险筛查率”为活动主题,设计问题针对普外科、消化内科、风湿免疫科、神经内科展开现状调查,对于导致住院患儿未进行营养风险筛查...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住院患儿营养风险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基于品管圈程序,确立“提高住院患儿营养风险筛查率”为活动主题,设计问题针对普外科、消化内科、风湿免疫科、神经内科展开现状调查,对于导致住院患儿未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因素实施详尽的分析探讨,拟定对策对4个科室进行实施,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住院患儿营养风险筛查率。结果针对改善重点,通过品管圈的手法实施,活动前后柏拉图对比进步率为88.83%,目标达成率为93.35%,住院患儿营养风险筛查率显著提高,活动后筛查率为84.4%(1207/1430),高于活动前40.5%(530/13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形成果均呈正向成长,圈员们对品管手法的运用更加熟练,团队凝聚力也大幅提升。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高住院患儿营养风险筛查率,利用全面质量管理PDCA循环法,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在提高住院患儿营养风险筛查率同时,为存在营养风险的患儿提供营养干预及营养管理,为临床营养支持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风险筛查 品管圈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