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型肉毒毒素注射配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偏瘫型脑瘫患儿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贠国俊 魏道儒 +3 位作者 曹建国 刘青 杨雪 王玉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11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治疗痉挛型偏瘫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痉挛型偏瘫型脑瘫儿童40例,随机分为A型肉毒毒素治疗组20例和单纯康复治疗组(对照组)20例。治疗组将A型肉毒毒素注射到患儿腘伸肌群和小腿三头肌群,注射后第2天开始进...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治疗痉挛型偏瘫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痉挛型偏瘫型脑瘫儿童40例,随机分为A型肉毒毒素治疗组20例和单纯康复治疗组(对照组)20例。治疗组将A型肉毒毒素注射到患儿腘伸肌群和小腿三头肌群,注射后第2天开始进行康复训练(共6个月)。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腘窝角和足背屈角角度的测量、改良的Ashworth量表、粗大运动功能分级量表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的腘伸肌群和小腿三头肌群肌张力和粗大运动功能评分均比注射前改善明显(P<0.05),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A型肉毒素配合康复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儿患侧的肌张力,有助于提高运动功能,缩短治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型脑瘫 A型肉毒毒素 痉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机康复干预对脑瘫患儿足外翻步态矫正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王玉娟 刘青 周春明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10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康复干预对脑性瘫痪(脑瘫, CP)患儿足外翻步态矫正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60例脑瘫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患儿在出生后12个月内(0~12个月)开始接受正规康复干预, B组患儿则在出生后12个月后(13...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康复干预对脑性瘫痪(脑瘫, CP)患儿足外翻步态矫正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60例脑瘫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患儿在出生后12个月内(0~12个月)开始接受正规康复干预, B组患儿则在出生后12个月后(13~24个月)开始接受正规康复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各足底区域占全掌压力百分比、各足底区域占支撑期百分比及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分级。结果治疗后, A组患儿足前掌内侧缘、足弓内侧缘占全掌压力百分比(36.5±5.3)%、(6.1±2.0)%均低于B组患儿的(45.2±7.6)%、(12.8±5.2)%,足前掌外侧缘、足弓外侧缘和足跟占全掌压力百分比(19.5±4.8)%、(8.9±3.0)%、(28.9±5.2)%均高于B组患儿的(16.0±3.8)%、(7.1±2.4)%、(18.8±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着地实相、前掌接触实相占支撑期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整足接触实相占支撑期百分比(41.7±1.3)%低于B组的(49.7±1.8)%,离地实相占支撑期百分比(45.2±2.0)%高于B组的(37.1±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GMFCS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出生后12个月内)进行康复干预能显著改善脑瘫患儿足外翻畸形,为脑瘫康复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 脑性瘫痪 足外翻 步态 时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靳氏头针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发育迟缓儿童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吴凌云 张卫锋 +3 位作者 韦阳湖 高严 罗君 吴寿桐 《内科》 2019年第2期158-160,214,共4页
目的探讨"靳氏头针"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发育迟缓儿童的临床效果,寻找针刺治疗发育迟缓儿童的新思路、新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精神运动发育迟缓儿童65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靳氏头针"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发育迟缓儿童的临床效果,寻找针刺治疗发育迟缓儿童的新思路、新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精神运动发育迟缓儿童65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患儿采用"靳氏头针"配合穴位埋线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后,评估比较两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评分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GMFM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的GMFM评分均显著提高,观察组患儿的GMF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97. 14%)显著高于对照组(73. 33%),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靳氏头针"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可有效促进发育迟缓儿童的运动功能发育,明显改善患儿的认知水平和语言能力,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发育迟缓 靳氏头针 穴位埋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膈肌功能障碍的超声评估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枝 王景刚 +2 位作者 贠国俊 李庆云 曹建国 《中国康复》 2023年第4期253-256,共4页
膈肌是介于胸腔和腹腔之间穹窿状扁薄的阔肌,由中央部的肌腱和周围的肌纤维构成。膈肌在呼吸运动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呼吸过程中80%动力来源于膈肌[1]。膈肌功能障碍是指气管内压的改变小于11cmH 2O(1 cmH 2O=0.098 kPa)[2],包括膈肌无... 膈肌是介于胸腔和腹腔之间穹窿状扁薄的阔肌,由中央部的肌腱和周围的肌纤维构成。膈肌在呼吸运动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呼吸过程中80%动力来源于膈肌[1]。膈肌功能障碍是指气管内压的改变小于11cmH 2O(1 cmH 2O=0.098 kPa)[2],包括膈肌无力和膈肌瘫痪。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症、格林-巴利综合征、重症肌无力等神经肌肉疾病及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均可引起膈肌功能障碍[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肌 功能障碍 超声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磁刺激辅助语言训练在儿童语言发育迟缓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王超 杨丽兰 叶妙婷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25期187-189,共3页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TMS)辅助语言训练治疗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语言发育迟缓患儿,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应用经颅磁刺激辅助语言训练治疗,对照组则应用常规语言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治疗3...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TMS)辅助语言训练治疗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语言发育迟缓患儿,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应用经颅磁刺激辅助语言训练治疗,对照组则应用常规语言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后临床疗效、发育商正常率及治疗前后智能发育商、语言发育商评分。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智能发育商及语言发育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智能发育商及语言发育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智能发育商评分(93.74±10.54)分及语言发育商评分(74.83±7.98)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7.83±10.22)、(66.54±8.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发育商正常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磁刺激辅助语言训练治疗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语言发育迟缓患儿的发育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 语言训练 语言发育迟缓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内效贴在脑瘫患儿足外翻步态矫正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玉娟 贠国俊 李瑞豪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13期226-229,共4页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在脑瘫患儿足外翻步态矫正中的作用,为肌内效贴在改善脑瘫患儿足外翻畸形提供定量、客观的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符合标准的脑瘫患儿,伴单足或双足外翻畸形、独立行走>2m,随机分为两组,...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在脑瘫患儿足外翻步态矫正中的作用,为肌内效贴在改善脑瘫患儿足外翻畸形提供定量、客观的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符合标准的脑瘫患儿,伴单足或双足外翻畸形、独立行走>2m,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肌内效贴加上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每组30例。肌内效贴单次贴扎维持2d,3~4次/周,共治疗12周。采用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定量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立位及动态行走时足外翻程度。结果接受不同方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足前掌内侧缘、足弓内侧缘足弓内侧缘占全掌压力百分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足前掌外侧缘、足弓外侧缘和足跟占全掌压力百分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着地时相、前掌接触时相占支撑期百分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患者整足接触时相低于对照组(P<0.05),离地时相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GMFCS分级差异经Mann-Whuitney U秩和检验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内效贴能显著改善脑瘫患儿足外翻畸形,为脑瘫康复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内效贴 脑瘫 足外翻 步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7
作者 吴凌云 吴寿桐 +2 位作者 周璇 张桥 高严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9年第7期829-830,共2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效果。方法:80例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均用布地奈德,观察组加用皮内针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鼻腔容积高于对照组(P<0.05),鼻纤毛传输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效果。方法:80例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均用布地奈德,观察组加用皮内针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鼻腔容积高于对照组(P<0.05),鼻纤毛传输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黏膜纤毛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症状总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鼻炎 中西医结合 对照治疗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银质针结合筋膜释放技术治疗骶髂关节痛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戴梦颖 郭子楠 +2 位作者 李秋缘 曾杨康 董建阳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15期32-36,共5页
目的 探讨细银质针结合筋膜释放技术治疗骶髂关节痛的疗效。方法 90例骶髂关节痛患者,随机分为手法组、细银质针组和结合组,每组30例。其中,细银质针组患者因发热脱落2例,结合组患者因无法配合脱落1例。手法组予以筋膜释放技术治疗,细... 目的 探讨细银质针结合筋膜释放技术治疗骶髂关节痛的疗效。方法 90例骶髂关节痛患者,随机分为手法组、细银质针组和结合组,每组30例。其中,细银质针组患者因发热脱落2例,结合组患者因无法配合脱落1例。手法组予以筋膜释放技术治疗,细银质针组给予细银质针治疗,结合组给予细银质针结合筋膜释放技术治疗。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量表(JOA)评分,治疗效果。结果 三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VA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结合组VAS评分(2.27±1.64)分低于细银质针组的(3.17±1.72)分及手法组的(3.20±1.8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的JOA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JOA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结合组JOA评分(22.16±5.79)分高于细银质针组的(15.72±4.55)分及手法组的(17.30±4.2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结合组总有效率96.55%高于细银质针组的78.57%及手法组的7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银质针联合筋膜释放技术治疗,相比于二者单独应用,在改善骶髂关节痛患者疼痛及日常功能障碍方面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膜释放技术 细银质针 骶髂关节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评价手-臂双侧强化训练对痉挛型偏瘫患儿上肢功能的临床效果
9
作者 贠国俊 郭莹莹 +4 位作者 张冬雪 王玉娟 王景刚 曹建国 莫潼 《中国康复》 2023年第4期200-203,共4页
目的:研究手-臂双侧强化训练(HABIT)治疗痉挛型偏瘫患儿后大脑功能代偿情况以及上肢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将痉挛型偏瘫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例,2组均给予常规作业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常规作业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HABIT... 目的:研究手-臂双侧强化训练(HABIT)治疗痉挛型偏瘫患儿后大脑功能代偿情况以及上肢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将痉挛型偏瘫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例,2组均给予常规作业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常规作业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HABIT治疗。在治疗前后对所有偏瘫患儿采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评估各向异性系数(FA),进行上肢功能试验(UEFT)、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2(PDMS-2)量表评估。结果:治疗21d后,2组患儿的FA值、UEFT评分、PDMS-2抓握及视觉运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上述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均P<0.05)。结论:手-臂双侧强化训练可以明显改善痉挛型偏瘫患儿的上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偏瘫 手-臂双侧强化训练治疗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 上肢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振动治疗改善脑瘫患者步行能力的Meta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彭康龙 梁显荣 +2 位作者 曹建国 黄美欢 战玉军 《中国康复》 2017年第5期365-369,共5页
目的:探究全身振动疗法(WBV)对于脑瘫患者的步行能力的疗效以及相关的作用机理分析。方法:本文检索的文献均来源于PUBMED、Google Scholar、EMBASE以及The Cochrane Library上,检索近十年来的文献报道,截止2016年12月,由2位评价员独立... 目的:探究全身振动疗法(WBV)对于脑瘫患者的步行能力的疗效以及相关的作用机理分析。方法:本文检索的文献均来源于PUBMED、Google Scholar、EMBASE以及The Cochrane Library上,检索近十年来的文献报道,截止2016年12月,由2位评价员独立检索、筛选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并对各被研究患者的基本特征、干预措施、疗效观察指标等治疗进行提取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WBV能够有效显著改善患者步行速度。结论:基于现有的荟萃分析结果,WBV能够改善脑瘫患者步行能力,应纳入常规的脑瘫患者物理治疗的参考治疗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全身振动疗法 步行能力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成像技术在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腓肠肌定量评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祝莉洁 贠国俊 +2 位作者 张伟云 刘青 曹建国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79-1083,共5页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超声弹性成像定量评估痉挛型脑瘫患儿腓肠肌的形态结构及生物力学特性的可行性。方法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选取深圳市儿童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痉挛型脑瘫(偏瘫或双瘫)患儿36例为试验组,同期招募年龄、性别匹配的健...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超声弹性成像定量评估痉挛型脑瘫患儿腓肠肌的形态结构及生物力学特性的可行性。方法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选取深圳市儿童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痉挛型脑瘫(偏瘫或双瘫)患儿36例为试验组,同期招募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儿童30例为对照组。二维灰阶高频超声及剪切弹性成像检查试验组偏瘫侧或肌张力较高一侧、对照组随机一侧的腓肠肌内侧头,记录肌肉厚度(MT)、肌纤维长度(FL)、羽状角(PA)和剪切波速度(SWV)。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和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评估试验组腓肠肌肌张力和粗大运动功能。结果试验组腓肠肌内侧头MT、FL显著小于对照组(|t|>3.937,P<0.001),PA、SWV显著大于对照组(|t|>6.105,P<0.001)。试验组MT、FL与GMFM评分呈正相关(r>0.391,P<0.05),SWV与MAS评分呈正相关(r=0.734,P<0.001)。结论超声成像可用于量化评估痉挛型脑瘫患儿腓肠肌的形态和硬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 脑性瘫痪 儿童 超声影像 腓肠肌 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rTMS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偏瘫型脑瘫的疗效及对患儿神经、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8
12
作者 李瑞豪 贠国俊 +1 位作者 谭朱江 白雪 《海南医学》 CAS 2020年第23期3025-3028,共4页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偏瘫型脑瘫的疗效,并探讨其对患儿神经、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深圳市儿童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90例偏瘫型脑瘫患儿的诊疗资料。按照康复训练...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偏瘫型脑瘫的疗效,并探讨其对患儿神经、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深圳市儿童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90例偏瘫型脑瘫患儿的诊疗资料。按照康复训练措施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的基础康复训练,对照组在上述基础上使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低频rTMS治疗,10 d治疗1次,10 d为一个疗程,均连续治疗5个疗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治疗后的发育商(DQ)、粗大运动功能测量(GMFM)-88量表评分、精细运动能力(FMFM)量表评分,并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DQ值为(82.33±4.5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5±3.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GMFM-88量表中D区、E区评分分别为(31.03±2.70)分、(50.04±4.4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83±3.14)分、(42.83±4.6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FMFM量表中A区、B区、C区、D区、E区评分分别为(11.12±1.35)分、(19.53±1.65)分、(22.18±2.24)分、(28.95±2.06)分、(53.53±4.7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74±1.19)分、(15.34±1.42)分、(18.03±1.75)分、(22.31±2.57)分、(45.29±3.4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低频r TMS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偏瘫型脑瘫疗效显著,其可有效改善患儿的神经、运动功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型脑瘫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 重复经颅磁刺激 神经功能 运动功能 疗效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德国儿童和青少年医学会《儿童和青少年腰背痛病因、危险因素和诊断以及非特异性腰背痛治疗和预防的循证指南》解读
13
作者 何秉涛 黄美欢 +1 位作者 贠国俊 曹建国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21-326,共6页
德国儿童和青少年医学会于2022年2月发布了儿童和青少年腰背痛的第一部循证指南,主要对儿童和青少年腰背痛的病因、危险因素和诊断以及非特异性腰背痛的治疗和预防等方面作出基于循证证据和专家共识的推荐意见。虽然我国已发布非特异性... 德国儿童和青少年医学会于2022年2月发布了儿童和青少年腰背痛的第一部循证指南,主要对儿童和青少年腰背痛的病因、危险因素和诊断以及非特异性腰背痛的治疗和预防等方面作出基于循证证据和专家共识的推荐意见。虽然我国已发布非特异性腰背痛的诊疗指南,但其中没有对儿童和青少年腰背痛的专门介绍,考虑到腰背痛发病率日益年轻化以及儿童和青少年腰背痛与成人腰背痛在病因、危险因素和诊疗上的差异,现对该指南进行解读,以期为儿童和青少年腰背痛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和青少年腰背痛 诊断 治疗 指南解读
原文传递
生物-心理-社会多学科康复模式在慢性腰痛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陈晓琳 刘红 +3 位作者 黄武杰 李雅萍 高真 江征 《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3年第5期861-868,共8页
生物、心理和社会的相互作用是慢性腰痛患者症状持续的核心因素,直接影响其康复结局。因此,最新临床指南推荐使用生物-心理-社会多学科康复模式贯穿慢性腰痛患者的整体康复过程。相较于单一康复手段的生物医学模式,多学科康复可有效地... 生物、心理和社会的相互作用是慢性腰痛患者症状持续的核心因素,直接影响其康复结局。因此,最新临床指南推荐使用生物-心理-社会多学科康复模式贯穿慢性腰痛患者的整体康复过程。相较于单一康复手段的生物医学模式,多学科康复可有效地缓解慢性腰痛患者的疼痛、改善身心功能、提高工作能力与生活质量,最终回归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 慢性病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多学科协作诊疗
原文传递
磁共振弥散张量对35例偏瘫型脑瘫患儿的康复评价 被引量:3
15
作者 贠国俊 曹建国 +3 位作者 曾洪武 刘青 杨雪 王玉娟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11期184-186,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偏瘫型脑瘫儿童的应用。方法 35例偏瘫型脑瘫患儿为研究组,10例正常儿为对照组,均进行头颅MRI的扫描和DTI的检查,测量研究组与对照组感兴趣区域部位的FA值。结果同年龄对照组左侧和右侧FA值比较,差异...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偏瘫型脑瘫儿童的应用。方法 35例偏瘫型脑瘫患儿为研究组,10例正常儿为对照组,均进行头颅MRI的扫描和DTI的检查,测量研究组与对照组感兴趣区域部位的FA值。结果同年龄对照组左侧和右侧F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段研究组与对照组感兴趣区FA平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同年龄段患侧与健侧FA值比较,患侧的FA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年龄研究组左侧偏瘫和右侧偏瘫不同部位FA值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患侧FA值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脑瘫患儿Carroll上肢功能测试,比较不同级别FA值,上肢功能分级越严重,患侧FA值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TI可以作为偏瘫型脑瘫患儿的早期诊断依据,并能对一些普通影像检查无异常而临床症状明显的患儿作出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弥散 脑性瘫痪 康复
原文传递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偏瘫型脑瘫儿童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贠国俊 曹建国 +1 位作者 刘青 杨雪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24期8207-8209,共3页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弥散成像技术,是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基础上发展起来新的功能成像技术,可在三维空间内定量分析组织内水分子的弥散运动,利用组织内...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弥散成像技术,是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基础上发展起来新的功能成像技术,可在三维空间内定量分析组织内水分子的弥散运动,利用组织内水分子弥散呈各向异性的特征进行成像。DTI是目前惟一无创性活体研究脑白质纤维束形态结构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型脑瘫 大脑白质 弥散张量成像 纤维束 各向异性 脑瘫患儿 皮质脊髓束 磁共振 成像技术 弥散加权成像
原文传递
加速度计步器法评估脑瘫儿童身体活动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雪 曹建国 +2 位作者 王玉娟 贠国俊 刘青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885-888,共4页
目的了解脑瘫儿童的身体活动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就诊的2~12岁脑瘫儿童98例,采用加速度计步器测量其身体活动水平,与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推荐标准进行比较,... 目的了解脑瘫儿童的身体活动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就诊的2~12岁脑瘫儿童98例,采用加速度计步器测量其身体活动水平,与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推荐标准进行比较,分析性别、年龄及运动功能对身体活动的影响。结果脑瘫儿童平均每天静坐时间为(470.73±107.21)min,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时间为(40.65±19.05)min。男童较女童的静坐时间更少(P<0.05);与其它年龄组相比,4~6岁组CP儿童的静坐时间最少,中高强度身体活动(MVPA)最多(P<0.05);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MFCS)级别越低,静坐时间越多、MVPA越少(P<0.001)。结论脑瘫儿童的身体活动水平明显低于指南推荐水平,性别、年龄及GMFCS分级是其影响因素。应从多方面促进和引导脑瘫儿童减少静坐行为,增加中高强度身体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身体活动 加速度计步器 儿童
原文传递
面三针结合推拿手法治疗儿童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7
18
作者 吴凌云 吴寿桐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8年第12期76-78,共3页
目的探讨面三针联合推拿手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深圳市儿童医院康复医学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30例周围性面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西药治疗,静脉滴注... 目的探讨面三针联合推拿手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深圳市儿童医院康复医学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30例周围性面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西药治疗,静脉滴注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同时口服三维B片;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以"面三针"为主进行针刺治疗,同时配合一定的推拿手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面部残疾指数(FDI)、面瘫神经功能、耳后疼痛、面部对称情况以及治愈时间。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4.6%,观察组为10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FDI、面瘫神经功能、耳后疼痛及面部对称评分,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患儿的治愈时间为(18.4±2.2)d,观察组为(13.0±2.0)d,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面三针联合推拿手法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且疗程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三针 推拿 周围性面瘫 临床效果
原文传递
中文版爱丁堡视觉步态评分在脑瘫儿童中应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19
作者 黄美欢 赵秋旭 +4 位作者 吕臻 李瑞豪 郑浩轩 贠国俊 曹建国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1-156,共6页
目的验证中文版爱丁堡视觉步态评分(EVGS)在脑瘫儿童中应用的信度和效度。方法根据国际指南对原量表进行翻译和跨文化调适形成中文版,选取30例脑瘫患者的步态视频,由6位具有不同步态分析经验的评估师分别独立使用编译后的量表进行评分... 目的验证中文版爱丁堡视觉步态评分(EVGS)在脑瘫儿童中应用的信度和效度。方法根据国际指南对原量表进行翻译和跨文化调适形成中文版,选取30例脑瘫患者的步态视频,由6位具有不同步态分析经验的评估师分别独立使用编译后的量表进行评分。测试者间和测试者内信度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进行评价,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分组比较评价校标关联效度、聚合效度和区分效度。结果中文版EVGS 17个条目的组间ICC为0.20~0.87,组内ICC为0.41~0.90。有经验组的大部分条目具有良好的组间和组内信度,无经验组的大部分条目具有中等的组间和组内信度。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中文版EVGS量表与PRS(r=0.77,P<0.001)和OGS(r=-0.85,P<0.001)呈强相关;与GMFM-D/E区总分(r=-0.55,P=0.002)呈中等程度相关,与10MWT(r=-0.69,P<0.001)和TUG(r=0.60,P<0.001)呈强相关。EVGS评分在不同GMFCS分级之间以及不同受累侧下肢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文版EVGS适用于不同经验水平的评估师,且应用于脑瘫儿童中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丁堡视觉步态评分 步态分析 脑性瘫痪 信度 效度
原文传递
语音治疗与家庭训练结合治疗儿童构音障碍
20
作者 曹建国 杨丽兰 +1 位作者 李蔷 贠国俊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2年第16期-,共4页
目的:对159例构音障碍儿童语音矫正效果进行疗效分析.方法:应用语音发音技巧和家庭配合训练治疗儿童构音障碍.结果:159例学龄儿童语音矫正正常化27例(17%);显效82例(51%);有效39例(25%);无效11例(7%),总有效率93%.结论:构音障碍是影响... 目的:对159例构音障碍儿童语音矫正效果进行疗效分析.方法:应用语音发音技巧和家庭配合训练治疗儿童构音障碍.结果:159例学龄儿童语音矫正正常化27例(17%);显效82例(51%);有效39例(25%);无效11例(7%),总有效率93%.结论:构音障碍是影响学龄儿童发音异常的主要原因,利用语音发音技巧、家庭配合训练和保持欢快心情治疗儿童构音障碍疗效显著,早期正确评价和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音障碍 儿童 语音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