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次热压法制备SiC_p/Al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研究
1
作者 谢盛辉 曾燮榕 熊信柏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72-174,共3页
采用快速升温二次热压法制备了(10~30)SiC/Al-0.8Si-1.2Mg-0.4Cu复合材料,并研究其与钢球对磨的摩擦磨损规律.结果表明,二次热压变形法能有效抑制剧烈的界面反应,得到高致密的SiCp/Al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随SiC含量增加而增大... 采用快速升温二次热压法制备了(10~30)SiC/Al-0.8Si-1.2Mg-0.4Cu复合材料,并研究其与钢球对磨的摩擦磨损规律.结果表明,二次热压变形法能有效抑制剧烈的界面反应,得到高致密的SiCp/Al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随SiC含量增加而增大,大载荷下增幅更明显.试验条件下,SiC/Al复合材料与GCr15钢的摩擦因数在0.3~0.5之间.复合材料的磨损率开始随载荷增大而增大,载荷超过5 N后,SiC含量小于15%的试样磨损率继续增大,而SiC含量大于20%的试样的磨损率则急剧减少.这是由于高SiC含量试样在大载荷下表层生成的Al2O3增强了摩擦层.在载荷7 N时,30SiC/Al复合材料的磨损率只有1.14×10^-3 mm3/m,说明该复合材料更适宜在大载荷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P/AL复合材料 二次热压 摩擦因数 磨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掺杂空心碳纳米球嵌入氮掺杂石墨烯负载钯纳米粒子作为甲酸氧化的高效电催化剂
2
作者 房越 杨富开 +2 位作者 曲微丽 邓超 王振波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1-333,共13页
低成本、高活性、耐久性好的高效电催化剂对直接甲酸燃料电池的应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简单经济的方法,研究了以三维层状多孔结构嵌入氮掺杂石墨烯(NG)的氮掺杂空心碳纳米球(NHCN)负载Pd纳米粒子作为直接甲酸燃料电池催化剂... 低成本、高活性、耐久性好的高效电催化剂对直接甲酸燃料电池的应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简单经济的方法,研究了以三维层状多孔结构嵌入氮掺杂石墨烯(NG)的氮掺杂空心碳纳米球(NHCN)负载Pd纳米粒子作为直接甲酸燃料电池催化剂。由于具有独特的氮原子掺杂三维互联层状多孔结构,Pd纳米颗粒尺寸较小的Pd/NHCN@NG催化剂具有较大的催化活性表面积、优越的电催化活性、较高的稳态电流密度和较强的抗CO中毒能力,明显超过传统的Pd/C、Pd/NG和Pd/NHCN催化剂对甲酸电氧化的催化性能。通过优化HCN/GO比,当HCN/GO质量比为1∶1时,Pd/NHCN@NG催化剂对甲酸的催化氧化性能最佳,其活性是Pd/C的4.21倍。本工作开发了一种优越的碳基电催化剂载体材料,为燃料电池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酸电氧化 氮掺杂中空碳纳米球 氮掺杂石墨烯 载体材料 三维互连层状多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渡层类型对类金刚石薄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聂君兰 谷坤明 +1 位作者 汤皎宁 刘力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7-89,108,共4页
采用电子回旋微波等离子体气相沉积和磁控溅射法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石墨靶材和金属钛靶在不锈钢和Al2O3陶瓷基片上沉积了具有不同过渡层的含钛的C薄膜,研究了不同薄膜与衬底的中间层类型对薄膜的表面形貌、硬度、摩擦磨损性能、表面能的... 采用电子回旋微波等离子体气相沉积和磁控溅射法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石墨靶材和金属钛靶在不锈钢和Al2O3陶瓷基片上沉积了具有不同过渡层的含钛的C薄膜,研究了不同薄膜与衬底的中间层类型对薄膜的表面形貌、硬度、摩擦磨损性能、表面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导电基底更有助于成膜的致密性和均匀性,薄膜为衬底/Ti/TiN/TiCN/C结构时硬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R镀膜 类金刚石薄膜 含金属碳膜 缓冲过渡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DPE/UHMWPE共混物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4
4
作者 左建东 曾宪通 +1 位作者 陈俊 赵建青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8-79,94,共3页
采用不同螺纹块组合的双螺杆挤出机制备HDPE/UHMWPE共混物,研究UHMWPE用量、螺杆结构对共混物力学性能、流变行为及分散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UHMWPE用量的增加,共混物的拉伸和缺口冲击强度随之增加,特殊螺杆挤出机制备共混物的机... 采用不同螺纹块组合的双螺杆挤出机制备HDPE/UHMWPE共混物,研究UHMWPE用量、螺杆结构对共混物力学性能、流变行为及分散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UHMWPE用量的增加,共混物的拉伸和缺口冲击强度随之增加,特殊螺杆挤出机制备共混物的机械性能均比普通螺杆的提高。UHMWPE使共混物成型加工黏度增大,特殊螺杆能降低共混物成型加工黏度。偏光显微镜照片显示,特殊双螺杆挤出机使UHMWPE熔融程度和分散程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DPE UHMWPE 特殊螺杆 熔融程度 分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层,少层和块状WS2薄膜中声子位移随温度的变化(英文)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新科 王佳乐 +5 位作者 许楚瑜 罗江流 梁迪斯 岑俞诺 吕有明 李治文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34-1141,共8页
近年来,二维过渡金属二硫化物(TMD)由于其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而引起人们的关注。其中,石墨烯由于其高达200000 cm2·V-1·s-1高电子迁移率得到了深入研究。由于石墨烯没有带隙,因此基于石墨烯的器件难以实现高的电流开关比。... 近年来,二维过渡金属二硫化物(TMD)由于其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而引起人们的关注。其中,石墨烯由于其高达200000 cm2·V-1·s-1高电子迁移率得到了深入研究。由于石墨烯没有带隙,因此基于石墨烯的器件难以实现高的电流开关比。对于二维过渡金属二硫化物例如MoS2、MoSe2、WSe2和WS2,这些材料可以根据层数来调节的带隙。其中,单层和多层MoS2薄膜已进行了广泛深入研究。已经有人实现具有优异电学性能的基于MoS2的场效应晶体管(FET)。与MoS2、MoSe2和MoTe2相比,WS2具有更低的面内电子质量,这表明基于WS2的FET具有更高的载流子迁移率或更高的输出电流。与MoS2相比,WS2缺乏系统的研究,需要更多的研究工作来进一步发掘基于WS2的场效应晶体管的潜能。因此,我们使用机械剥离法来制备WS2晶体单层(1L),少层(FL)和块状WS2薄膜。使用3M透明胶带转移WS2薄膜,并且使用514 nm激光器对1L、FL和块状WS2膜进行了变温的拉曼研究。随着膜厚度增加到块状,对于1L WS2,A1g(Γ)和E2g1(Γ)模式分别显示蓝移和红移。此外,当拉曼振动模式在E12g(Γ)和A1g(Γ)之间交换时,"交叉"温度被识别为1L、FL和块状WS2膜。与MoS2相比,随着膜厚度的变化,WS2在E2g1(Γ)和A1g(Γ)之间表现出较小的频率变化(Δ),并且从拉曼峰值位置随温度变化来看,WS2比MoS2少一个量级。这项工作为基于WS2的器件设计提供了物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化钨 薄膜厚度 拉曼 光致发光 振动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场中HDPE/UHMWPE及其吹塑薄膜的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左建东 刘述梅 +2 位作者 赵建青 潘映雪 彭响方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9-32,共4页
利用电磁振动挤出机制备高密度聚乙烯/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HDPE/UHMWPE)共混物,对比了静态和动态下共混吹塑薄膜的力学性能及薄膜的表观,用振动毛细管流变仪测定了静态和动态下共混物的流变行为,用差示量热扫描仪(DSC)探讨了共混物... 利用电磁振动挤出机制备高密度聚乙烯/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HDPE/UHMWPE)共混物,对比了静态和动态下共混吹塑薄膜的力学性能及薄膜的表观,用振动毛细管流变仪测定了静态和动态下共混物的流变行为,用差示量热扫描仪(DSC)探讨了共混物的结晶行为。结果表明,电磁振动挤出机制备的共混物吹制薄膜的力学性能均比稳态下的高;振动态时共混物的结晶度高,结晶峰型更为尖锐;振动力场中的共混物的表观粘度低于稳态的,振动力场改善HDPE/UHMWPE共混物的成型加工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振动 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 共结晶 高密度聚乙烯 薄膜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磷三嗪环低聚物阻燃PP的阻燃性研究
7
作者 左建东 生启 +2 位作者 刘述梅 刘刚 赵建青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1-44,共4页
利用含磷三嗪环低聚物(PMPT)及其复合阻燃剂制备阻燃聚丙烯(PP),探讨了PMPT和多聚磷酸胺/季戊四醇(APP/PER)/PMPT的用量对阻燃PP极限氧指数、燃烧参数的影响,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剩余炭层的微观形貌,推测了阻燃剂PMPT的阻燃机理。... 利用含磷三嗪环低聚物(PMPT)及其复合阻燃剂制备阻燃聚丙烯(PP),探讨了PMPT和多聚磷酸胺/季戊四醇(APP/PER)/PMPT的用量对阻燃PP极限氧指数、燃烧参数的影响,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剩余炭层的微观形貌,推测了阻燃剂PMPT的阻燃机理。结果表明,随着阻燃剂PMPT用量的增加,阻燃PP的氧指数逐渐增大;APP,PER,PMPT三者有很好的协同阻燃作用;PMPT阻燃机理遵循凝聚相阻燃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磷三嗪环低聚物 极限氧指数 燃烧参数炭层 聚丙烯 阻燃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源流量对所制备Me-DLC膜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聂君兰 谷坤明 +2 位作者 汤皎宁 麦达宇 樊璠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2008年第1期34-37,共4页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DLC膜制备方法——ECR(电子回旋共振)微波等离子体气相沉积结合磁控溅射的方法。采用该法通过溅射石墨靶和金属钛靶在不锈钢基底上制备了具有Ti/TiN/TiN(N,C)中间层结构的碳薄膜。研究了制备时不同气源流量对薄膜的表...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DLC膜制备方法——ECR(电子回旋共振)微波等离子体气相沉积结合磁控溅射的方法。采用该法通过溅射石墨靶和金属钛靶在不锈钢基底上制备了具有Ti/TiN/TiN(N,C)中间层结构的碳薄膜。研究了制备时不同气源流量对薄膜的表面形貌、硬度、摩擦磨损性能、表面能等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DLC膜 ECR溅射镀膜 磁控溅射 气源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MFC用非晶碳膜金属双极板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胡仁涛 陆境莲 +1 位作者 朱光明 汤皎宁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10-712,共3页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是一种无污染的电池,双极板是其核心部件之一,对其成本和输出功率有显著影响。非晶碳膜金属双极板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从基底的选择和过渡层设计及掺杂等方面对非晶碳膜金属双极板展开综述,指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燃料电池 非晶碳膜 双极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控溅射类石墨碳膜的导电性和耐蚀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仁涛 陆境莲 +1 位作者 朱光明 汤皎宁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95-198,共4页
利用中频非平衡磁控溅射技术,在304不锈钢基底上沉积类石墨非晶碳膜,研究非晶碳膜的结构、形貌、导电性、耐蚀性及耐磨性。与纯304不锈钢双极板相比,镀类石墨碳膜后的不锈钢表面的导电性、耐蚀性及耐磨性均得到提高。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 利用中频非平衡磁控溅射技术,在304不锈钢基底上沉积类石墨非晶碳膜,研究非晶碳膜的结构、形貌、导电性、耐蚀性及耐磨性。与纯304不锈钢双极板相比,镀类石墨碳膜后的不锈钢表面的导电性、耐蚀性及耐磨性均得到提高。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电堆压紧力(140 N/cm^2)下,镀类石墨碳膜后的不锈钢双极板接触电阻(9. 1 mΩ-cm^2)较低;在模拟PEMFC阴极工作环境中腐蚀电位和腐蚀电流密度分别为0. 27 V和8.72μA/cm^2,摩擦系数约0. 103,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石墨碳膜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 磁控溅射 接触电阻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石墨非晶碳膜的结构、制备、表征及改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仁涛 陆境莲 +1 位作者 朱光明 汤皎宁 《电池工业》 CAS 2018年第3期147-152,共6页
非晶碳是一种由sp2和sp3共同构成的无定型碳,按照杂化比例的多少可以分为类金刚石非晶碳和类石墨非晶碳。类石墨非晶碳膜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碳材料,其制备方法比较独特、与类金刚石碳膜有明显的区别,具有摩擦系数小、磨损率低、硬... 非晶碳是一种由sp2和sp3共同构成的无定型碳,按照杂化比例的多少可以分为类金刚石非晶碳和类石墨非晶碳。类石墨非晶碳膜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碳材料,其制备方法比较独特、与类金刚石碳膜有明显的区别,具有摩擦系数小、磨损率低、硬度适中、导电性好等优点,因而在机械和电子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关于类石墨非晶碳膜的报道较少。本文详细介绍了类石墨碳膜的结构和制备方法、并对其检测手段和改性研究进行了综述和介绍,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石墨非晶碳膜 结构 制备 表征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荷对PTFE/AlSi10Mg复合材料摩擦磨损行为的影响
12
作者 曾进 黎晓华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07-312,共6页
采用选区激光熔化(SLM)、浸渗和真空烧结工艺制备了以AlSi10Mg为基体的多孔骨架填充聚四氟乙烯(PTFE)的自润滑复合材料。采用往复式Bruker UMT-3摩擦试验机研究了速度为5mm/s、不同载荷下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并采用SEM、EDS等对其... 采用选区激光熔化(SLM)、浸渗和真空烧结工艺制备了以AlSi10Mg为基体的多孔骨架填充聚四氟乙烯(PTFE)的自润滑复合材料。采用往复式Bruker UMT-3摩擦试验机研究了速度为5mm/s、不同载荷下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并采用SEM、EDS等对其成分、结构以及摩擦学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平均摩擦因数和磨损率随着载荷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复合材料的摩擦稳定性主要由存储在骨架中的PTFE决定。其摩擦机制主要是在载荷的作用下,当磨擦表面发生磨损时,骨架中的PTFE将磨屑捕获,形成完整的PTFE润滑层,并且发生膜的转移,从而增加了复合材料的摩擦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Si10Mg 选区激光熔化(SLM) 聚四氟乙烯(PTFE) 自润滑摩擦材料
原文传递
铝黄铜仿金合金色度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向雄志 马松峰 白晓军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74-877,共4页
基于CIELAB色度学知识,定量研究了Cu含量在70%时,Al和Zn的成分变化对合金的颜色值、抗变色性以及氧化性的影响。结果发现,Al的添加会导致合金表面颜色黄色的因素减弱,从而使合金表面颜色与黄金色差加大,从而提高了合金的抗变色性以及合... 基于CIELAB色度学知识,定量研究了Cu含量在70%时,Al和Zn的成分变化对合金的颜色值、抗变色性以及氧化性的影响。结果发现,Al的添加会导致合金表面颜色黄色的因素减弱,从而使合金表面颜色与黄金色差加大,从而提高了合金的抗变色性以及合金的硬度。另外,探讨了影响抗变色性和抗氧化性的可能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金合金 CIELAB空间 颜色值 抗变色性 氧化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