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弹性髓内针直径与髓腔峡部直径的比值在儿童股骨干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1
作者 张敬贤 陈向阳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3期419-423,共5页
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针直径(ND)与髓腔峡部直径(MCD)的比值在儿童股骨干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90例采用弹性髓内针固定治疗的股骨干骨折患儿按照ND/MCD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0%≤ND/MCD<40%,47例)和对照组(ND/MCD≥40%,43例)。比较... 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针直径(ND)与髓腔峡部直径(MCD)的比值在儿童股骨干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90例采用弹性髓内针固定治疗的股骨干骨折患儿按照ND/MCD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0%≤ND/MCD<40%,47例)和对照组(ND/MCD≥40%,43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取出内固定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情况、膝关节屈曲活动度。结果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6~10(8.16±0.57)个月。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取出内固定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观察组均少(短)于对照组(P<0.05);开始下地时间、骨痂形成时间、术后3个月及6个月膝关节屈曲活动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30%≤ND/MCD<40%的弹性髓内针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手术操作更为方便,且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及取出内固定手术时间较短,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较短,早期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股骨干骨折 弹性髓内针直径 髓腔峡部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体位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
2
作者 朱玉科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6期31-35,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体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1年1 月-2022 年 5 月淮安市淮安医院收治的 100 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中体位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 目的:分析不同体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1年1 月-2022 年 5 月淮安市淮安医院收治的 100 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中体位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 例.所有患者均实施PFNA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取仰卧位,观察组采取侧卧位.比较 2 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髋关节功能、骨折复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骨代谢指标及血清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体位摆放、手术、非负重下床活动、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透视次数均少于对照组,手术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 年,观察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中的疼痛、功能、关节活动度和畸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复位优良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2组的骨代谢指标、血清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内固定术式中选取侧卧位体位,不仅能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进程,积极改善髋关节功能,还能获得良好的骨折复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体位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
原文传递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再骨折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5
3
作者 王亮亮 黄成 +3 位作者 戴永平 卢弘栩 丁健 叶金标 《创伤外科杂志》 2020年第5期340-344,共5页
目的分析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影响术后再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如皋市人民医院骨科2016年4月-2018年7月行PKP手术治疗的198例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老年患者,男性74例,女性124例;... 目的分析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影响术后再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如皋市人民医院骨科2016年4月-2018年7月行PKP手术治疗的198例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老年患者,男性74例,女性124例;年龄60~87岁,平均74.2岁。依据术后是否出现新发骨折将患者分为再骨折组(35例)和对照组(163例)。采用调查问卷及查阅临床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不同特征人群的术后再骨折情况,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再骨折的因素。结果198例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均顺利完成PKP,术后1周患者VAS评分和ODI指数较治疗前显著降低[(2.5±1.2)分vs.(7.0±1.7)分,(21.9±8.7)%vs.(62.8±11.2)%,均P<0.05],术后18例(9.1%)患者出现骨水泥渗漏,无感染、出血、气胸等并发症。随访6~12个月,35例(17.7%)患者发生新发骨折,其中19例(54.3%)属相邻椎体骨折;单因素分析初步筛选出了5个与术后再骨折有关的危险因素(年龄、伤椎数、骨折病史、骨密度、手术椎体数);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6.781)、手术椎体数(OR=6.050)、骨密度(OR=10.334)及伤椎数(OR=9.137)为术后再骨折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手术椎体数、骨密度、伤椎数等均为PKP术后再骨折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 椎体后凸成形术 再骨折 危险因素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BMP-2联合后路内固定与椎体内植骨治疗创伤性A型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许健 马雪海 赵加力 《颈腰痛杂志》 2019年第4期454-457,共4页
目的 研究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rhBMP-2)联合后路内固定与椎体内植骨治疗创伤性A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14年4月~2017年4月治疗的78例创伤性A型胸腰椎骨折患者,将采用后... 目的 研究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rhBMP-2)联合后路内固定与椎体内植骨治疗创伤性A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14年4月~2017年4月治疗的78例创伤性A型胸腰椎骨折患者,将采用后路内固定与椎体内植骨治疗的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联合rhBMP-2治疗的38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记录术前、术后1周、6个月、12个月的Cobb角以及伤椎前缘高度比,比较治疗前后Lane-Sandhu骨折愈合评分,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引流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P <0.05)。两组术后1周、6月、12月Cobb角均显著低于术前,伤椎前缘高度比显著高于术前( P <0.05);术后12月Cobb角较术后1周、6月增加,伤椎前缘高度比降低,但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术后Lane-Sandhu评分均显著增加,且术后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3%,显著低于对照组(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rhBMP-2联合后路内固定与椎体内植骨治疗创伤性A型胸腰椎骨折,能有效减少术后Cobb角及椎体高度的丢失,加快骨折愈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BMP-2 后路内固定 椎体内植骨 胸腰椎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钢板固定结合植骨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冯大军 叶金标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7年第2期80-82,共3页
目的:探讨双钢板固定结合植骨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5年10月医院接诊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进行双钢板固定结合植骨治疗;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35例采用单侧解剖钢板治... 目的:探讨双钢板固定结合植骨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5年10月医院接诊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进行双钢板固定结合植骨治疗;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35例采用单侧解剖钢板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愈合率为65.7%,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1.4%(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3%(P<0.05)。结论:采用双钢板固定结合植骨治疗能有效地提高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愈合率,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钢板固定结合 植骨 SchatzkerⅤ、Ⅵ型 胫骨平台骨折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枚空心钉结合支撑钢板与4枚空心钉在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2
6
作者 汪洋 丁鹏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1653-1657,共5页
目的 探讨3枚空心钉结合支撑钢板与4枚空心钉在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2年2月在淮安市淮安医院骨科就诊的92例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钉板结合组... 目的 探讨3枚空心钉结合支撑钢板与4枚空心钉在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2年2月在淮安市淮安医院骨科就诊的92例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钉板结合组(39例)和单纯螺钉组(53例)。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及恢复情况、股骨颈短缩情况、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单纯螺钉组相比,钉板结合组手术时间较长、失血量较多,骨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则较短(P<0.05)。两组患者术后即刻、1年随访的股骨颈短缩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哈里斯髋关节评分量表(Harris Hip score, HHS)分值随着随访时间延长而增加(P<0.05);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的HH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钉板结合组患者有3例发生并发症,单纯螺钉组7例,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枚空心钉和3枚空心钉结合支撑钢板对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治疗效果相当,均可明显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少。3枚空心钉结合支撑钢板内固定骨折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短,但4枚空心钉内固定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临床可依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PauwelsⅢ型 内固定 空心钉 支撑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注入高黏度骨水泥对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叶金标 《临床骨科杂志》 2017年第3期301-303,共3页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中应用高黏度骨水泥在伤椎内的分布和再骨折的风险。方法将100例行PKP治疗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分为两组,50例采用高黏度骨水泥(观察组),50例采用普通骨水泥(对照组)。术后定期门诊随访,观察疼痛VAS评分...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中应用高黏度骨水泥在伤椎内的分布和再骨折的风险。方法将100例行PKP治疗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分为两组,50例采用高黏度骨水泥(观察组),50例采用普通骨水泥(对照组)。术后定期门诊随访,观察疼痛VAS评分,测量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比较两组骨水泥弥散程度、邻近节段椎体再骨折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观察组每个椎体骨水泥的注入量、配制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2天和6个月VAS评分两组均较术前降低(P<0.05),两组术后6个月评分较术后第2天进一步降低(P<0.05)。两组术后2 d及1、6、12个月椎体前缘高度均大于术前(P<0.05),术后各时间点组间、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 d及1、6、12个月Cobb角均小于术前(P<0.05),术后各时间点组间、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水泥弥散程度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未发生骨水泥渗漏,1年内未出现邻近节段椎体骨折;对照组2例出现骨水泥渗漏,1年内发生邻近椎体骨折3例;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中应用高黏度骨水泥有助于缩短凝聚时间,提高弥散程度优良率,降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同时降低邻近节段椎体再骨折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高黏度骨水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护理模式在脊柱结核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朱丽艳 叶金标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第20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脊柱结核手术患者疼痛、锻炼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行脊柱结核手术患者82例,并随机等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常规组采用一般护理;研究组采用协同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脊柱结核手术患者疼痛、锻炼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行脊柱结核手术患者82例,并随机等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常规组采用一般护理;研究组采用协同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3个月后疼痛情况及患者锻炼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护理后疼痛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锻炼依从性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生理职能、生理功能、活力、一般健康状况、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协同护理模式应用于脊柱结核手术患者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锻炼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护理模式 脊柱结核 疼痛 锻炼依从性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截骨导板技术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冯大军 杜桂夏 +2 位作者 王金龙 武星星 叶金标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0年第2期113-117,共5页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3D打印截骨导板技术的应用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组:对照组(n=55)行常规全膝关节置换术,研究组(n=55)应用3D...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3D打印截骨导板技术的应用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组:对照组(n=55)行常规全膝关节置换术,研究组(n=55)应用3D打印截骨导板技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输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7、14 d 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范围、下肢力线角度及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膝关节活动范围、下肢力线角度、膝关节功能评分及膝关节恢复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3D打印截骨导板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出血量,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3D打印 截骨导板 膝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辅助微创全膝置换术治疗老年退行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冯大军 杜桂夏 +3 位作者 王金龙 马玲珑 武星星 叶金标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21年第5期293-296,共4页
目的研究3D打印技术辅助微创全膝置换术(MIS-TKA)治疗老年退行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9月在淮安市洪泽区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全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12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分别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MIS... 目的研究3D打印技术辅助微创全膝置换术(MIS-TKA)治疗老年退行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9月在淮安市洪泽区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全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12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分别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MIS-TKA术和MIS-TKA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围手术期指标、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活动度以及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之间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骨关节炎评分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之间无明显差异;手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图像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图像噪声以及伪影长度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和HSS评分均有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3D打印技术辅助MIS-TKA术治疗老年退行性关节炎,治疗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3D打印 退行性关节炎 视觉模拟评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掌侧锁定接骨板与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C2/C3型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4
11
作者 丁鹏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3年第4期526-529,共4页
目的 比较掌侧锁定接骨板与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C2/C3型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4月收治的桡骨远端C2/C3型骨折7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36例)与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外固定支架治疗,观察组给予掌侧锁定... 目的 比较掌侧锁定接骨板与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C2/C3型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4月收治的桡骨远端C2/C3型骨折7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36例)与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外固定支架治疗,观察组给予掌侧锁定接骨板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影像学指标、腕关节活动度、握力、腕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更长(P<0.05),术中出血量更多(P<0.05);两组术后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增大(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更大(P<0.05);两组术后腕关节背伸、旋前、旋后活动度增大(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更大(P<0.05);两组术后握力提高(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两组术后腕关节患者自行评估量表(PRWE)评分降低(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13.89%)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8.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外固定支架相比,桡骨远端C2/C3型骨折患者采用掌侧锁定接骨板治疗,能够改善影像学指标、腕关节活动度,提高患者握力及腕关节功能,但该术式创伤大、恢复慢,临床上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C2/C3型骨折 掌侧锁定接骨板 外固定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伤椎置钉并植入人工骨复合物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成存 叶金标 +2 位作者 翟连锁 孙印明 蒋志余 《颈腰痛杂志》 2016年第6期549-550,共2页
腰胸段是脊柱的转换点,也是最容易受伤和发病的部位,一般情况下,间接暴力、直接暴力、肌肉收缩等等都有可能造成胸腰椎骨折,临床表现为剧烈疼痛、腰背部活动受限、肌肉痉挛、腹痛,另外还常合并神经功能损伤、脏器损伤等其他并发症... 腰胸段是脊柱的转换点,也是最容易受伤和发病的部位,一般情况下,间接暴力、直接暴力、肌肉收缩等等都有可能造成胸腰椎骨折,临床表现为剧烈疼痛、腰背部活动受限、肌肉痉挛、腹痛,另外还常合并神经功能损伤、脏器损伤等其他并发症,给治疗带来较大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伤椎置钉 人工骨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盘损伤对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后路短节段内固定后后凸畸形角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殷卫 《颈腰痛杂志》 2019年第6期862-863,共2页
在脊柱中,椎间盘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对脊柱运动与稳定性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吴健等[1]报道,损伤椎间盘后其纤维环难以完全愈合,因此无法恢复到受伤前的强度与刚度,同时,合并椎间盘损伤可导致椎体复位困难或远期复位丢失。本研究... 在脊柱中,椎间盘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对脊柱运动与稳定性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吴健等[1]报道,损伤椎间盘后其纤维环难以完全愈合,因此无法恢复到受伤前的强度与刚度,同时,合并椎间盘损伤可导致椎体复位困难或远期复位丢失。本研究进行长达20~32个月的随访,意在研究椎间盘损伤对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经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术后后凸畸形角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损伤 单节段胸腰椎骨折 后路短节段内固定 后凸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开复位外侧2枚平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骨折
14
作者 冯大军 叶金标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7年第8期58-61,共4页
目的:对比切开复位外侧2枚平行克氏针内固定与闭合复位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6年10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 目的:对比切开复位外侧2枚平行克氏针内固定与闭合复位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6年10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接受闭合复位治疗,观察组接受切开复位外侧2枚平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携带角减少度数、患侧术后屈伸度和治疗优良率情况。结果: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小于观察组,切口长度短于观察组,手术时间少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0.47%,对照组治疗优良率为7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携带角减少度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侧术后屈伸度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切开复位外侧2枚平行克氏针内固定与闭合复位2种手术方式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各有优势,前者疗效确切,患儿的肘关节功能恢复好,且肘内翻的发生率相对较低;后者创伤轻、切口小,但疗效相对较差,且肘内翻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rtlandⅢ型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闭合复位 切开复位外侧2枚平行克氏针内固定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15
作者 丁鹏 吴洋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CSCD 2023年第S01期53-55,共3页
本文的目的是研究在对创伤骨科的病患进行治疗时微创技术的应用价值。本次用到的方法是:研究的对象包括64名在该医院进行创伤骨科治疗的病患,对这些病患以抽签的方法进行分组,平均分成两个小组,分别是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包含32名病患... 本文的目的是研究在对创伤骨科的病患进行治疗时微创技术的应用价值。本次用到的方法是:研究的对象包括64名在该医院进行创伤骨科治疗的病患,对这些病患以抽签的方法进行分组,平均分成两个小组,分别是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包含32名病患。对这两个小组的病患采用微创手术和常规手术对上述两类患者进行治疗。在整个治疗的过程之中,需要对临床疗效、手术操作时长、切口长度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前者为93.75%,后者为7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前者为3.13%,后者为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4,P<0.05);研究组手术操作所用时长、创伤骨科手术的切口长度、手术过程中流血总量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495、24.633、47.828,P<0.05);研究组术后创口愈合时长、住院治疗时长、手术切口换药总次数均少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23、21.533、16.208,P<0.05)。得到微创技术应用到对创伤骨科的患者进行治疗会取得更好效果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技术 创伤骨科 临床治疗 应用效果
原文传递
闭合复位2枚与3枚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粗隆下骨折的疗效比较
16
作者 张敬贤 季彤 周志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4年第10期1019-1023,共5页
目的比较采用闭合复位2枚与3枚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粗隆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自2018-01—2022-01采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55例儿童股骨粗隆下骨折,其中A组28例采用2枚弹性髓内钉内固定,B组27例采用3枚弹性髓... 目的比较采用闭合复位2枚与3枚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粗隆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自2018-01—2022-01采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55例儿童股骨粗隆下骨折,其中A组28例采用2枚弹性髓内钉内固定,B组27例采用3枚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至开始下床活动时间、术后骨折端成角情况、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各方向活动度、双下肢长度差值、股骨颈干角、Flynn功能评分。结果5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18个月,平均15.4个月。所有患儿均未出现切口感染、髓内钉退出、髓内钉断裂、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A组1例骨折畸形愈合(成角>5°),但是末次随访时成角<10°;1例术后患侧下肢长度较健侧短缩1 cm,末次随访时长度差在2 cm内。B组出现2例钉道处皮肤激惹,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B组手术时间较A组长,术中出血量较A组多,但是术后至开始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较A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术后骨折端成角、股骨颈干角、双下肢长度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各方向活动度、Flynn功能评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是治疗儿童股骨粗隆下骨折的有效手术方法,与2枚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患儿相比,3枚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患儿可以更早进行负重活动,并且骨折愈合时间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下骨折 弹性髓内钉 闭合复位 内固定 儿童
原文传递
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加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5
17
作者 魏巍 叶金标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3期294-297,共4页
目的探讨跨伤椎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附加伤椎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4年3月接诊的10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 目的探讨跨伤椎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附加伤椎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4年3月接诊的10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采取跨伤椎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附加伤椎椎弓根固定治疗,对照组采取跨伤椎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椎体恢复情况、手术前后的影像学指标、手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以及满意度。结果术后两组患者的椎体高度百分比、椎管占位率、伤椎前缘高度比、矢状面Cobb角均有所改善(P均<0.05),但观察组各项指标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术后观察组神经功能总改善率为9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0%(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0.0%,对照组为74.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跨伤椎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附加伤椎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椎体恢复以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爆裂骨折 骨折固定术 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 附加伤椎固定 椎体高度百分比 椎管占位率
原文传递
下腰痛患者腰椎终板Modic改变与HIZ及腰椎间盘退变的关系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成存 张栋 +2 位作者 王强立 梁海涛 叶金标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12期1589-1591,共3页
目的探讨下腰痛患者腰椎终板Modic改变与高信号区(HIZ)及腰椎间盘退变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就诊的411例患者,根据患者腰椎MRI分析腰椎间盘退变、Modic改变及HIZ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除L_(1/2)与L_(4/5)、L_... 目的探讨下腰痛患者腰椎终板Modic改变与高信号区(HIZ)及腰椎间盘退变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就诊的411例患者,根据患者腰椎MRI分析腰椎间盘退变、Modic改变及HIZ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除L_(1/2)与L_(4/5)、L_5/S_1,L_(4/5)与L_(1/2),L_5/S_1与L_(1/2)、L_(2/3)外,腰椎间盘退变与Modic改变在各节段均存在正相关(P<0.05,P<0.01),但各节段之间的关联性以邻近节段显著;L_(4/5)、L_5/S_1两个节段的腰椎退变程度与HIZ的出现存在正相关(P均<0.01);腰椎间盘节段的Modic改变与HIZ之间并无显著相关性(P均>0.05)。结论 Modic改变的出现提示腰椎间盘邻近节段退变,但其与HIZ的出现是相对独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腰痛 椎间盘 磁共振 MODIC改变 高信号区 退变
原文传递
钢板螺钉内固定对四肢长管状骨创伤骨折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高从良 朱泽宇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21年第S02期42-43,共2页
目的探究钢板螺钉内固定对四肢长管状骨创伤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院内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82例四肢长管状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41例,参照组给予常规石膏外固定术治疗,研究组给予钢板螺钉内固定... 目的探究钢板螺钉内固定对四肢长管状骨创伤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院内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82例四肢长管状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41例,参照组给予常规石膏外固定术治疗,研究组给予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四肢长管状骨折患者给予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效果突出,值得临床广泛运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创伤骨折患者 钢板螺钉内固定 四肢长管状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固定手术联合复方骨肽注射液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泽宇 高从良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21年第S02期44-44,共1页
目的探究内固定手术联合复方骨肽注射液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院内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82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41例,参照组给予内固定手术治疗,研究组在此前提下给予复方骨肽注射液... 目的探究内固定手术联合复方骨肽注射液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院内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82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41例,参照组给予内固定手术治疗,研究组在此前提下给予复方骨肽注射液。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固定手术联合复方骨肽注射液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骨折 内固定手术 复方骨肽注射液 临床效果 疼痛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