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3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等师范院校“现代汉语”课程建设与中学语文课程改革 被引量:7
1
作者 杜道流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79-81,共3页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给高等师范院校的“现代汉语”课程建设带来了新的任务和挑战。目前,高等师范院校“现代汉语”课程建设要和中学语文课程改革“接轨”,就必须建设一部和中学语文新课标相一致的教材,同时还要加强中学语言教学研究...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给高等师范院校的“现代汉语”课程建设带来了新的任务和挑战。目前,高等师范院校“现代汉语”课程建设要和中学语文课程改革“接轨”,就必须建设一部和中学语文新课标相一致的教材,同时还要加强中学语言教学研究,建设一支以研究语文教学中的语言问题为己任的科研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师范院校 “现代汉语”课程建设 中学 语文 课程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师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的文本审美问题 被引量:3
2
作者 施学云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57-159,共3页
因文本本位意识和文本细读能力的缺失,目前高师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存在着与大学生文本审美能力培养相脱节的问题。作为文学教育的中心,文本审美始终无法得到有效的重视与实践。只有通过改革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等方式逐步培养学生文... 因文本本位意识和文本细读能力的缺失,目前高师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存在着与大学生文本审美能力培养相脱节的问题。作为文学教育的中心,文本审美始终无法得到有效的重视与实践。只有通过改革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等方式逐步培养学生文本审美的主体意识和能力素养,才能弥合现当代文学教学在实际效果与应该效果间存在的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 文本审美 实际效果 应该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方法探索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晓文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37-139,共3页
教学研究是关乎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健康发展的头等大事。本世纪以来,高校同仁不断提出本学科教学诸环节面临的各种问题,概括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面对市场经济大潮的猛烈冲击,面对社会生活中人文价值失落之现状,现当代文学教... 教学研究是关乎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健康发展的头等大事。本世纪以来,高校同仁不断提出本学科教学诸环节面临的各种问题,概括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面对市场经济大潮的猛烈冲击,面对社会生活中人文价值失落之现状,现当代文学教学如何凸显人文教育特点?2.在当前形势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现当代文学教材,才能做到关注民族精神的发扬和重塑、关注大众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的发展?3.当全国高校步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本科基础课教学课时大大压缩之后,何种教学模式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针对这三个焦点问题,课程组组织了认真研讨,已在学报2008年第6期发表乔琛副教授的讨论文章《论苏雪林<中国二三十年代作家的独特价值>——兼谈其对新世纪现代文学研究与教学的启示》,本期集中发表李中平、王晓文、赵慧芳、赵修广、李永建的笔谈论文,以期引起学界关注,共同推动现当代文学教学研究的深入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史 教学方法 20世纪80年代 中国现当代文学 现当代文学史 高校中文系 课程设置 大学校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苏雪林《中国二三十年代作家》的独特价值——兼谈其对新世纪现代文学研究与教学的启示 被引量:2
4
作者 乔琛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20-22,共3页
苏雪林先生的学术著作《中国二三十年代作家》,全面、充分地体现了20世纪初期新文学的脉络与走向,为后代留下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其从文体出发整合创作现象的研究思路,以作品为凭进行作家评论的研究格局,为当时和当今的中国现代文学研... 苏雪林先生的学术著作《中国二三十年代作家》,全面、充分地体现了20世纪初期新文学的脉络与走向,为后代留下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其从文体出发整合创作现象的研究思路,以作品为凭进行作家评论的研究格局,为当时和当今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和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参照体系。《中国二三十年代作家》以苏先生的课堂讲稿为主体编写而成,从训练学生写作能力的角度看,此论著的意义也非同寻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雪林 文体意识 作家评论 学术研究 教学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象玄学与文学的自觉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士部 《菏泽师专学报》 2004年第3期24-27,共4页
在魏晋玄学思潮中,郭象玄学以特有的品格使主体的审美意识得以完善与独立,使文论对文学内在规律的探讨有了可能。本文基于对陆机的《文论》和刘勰的《文心雕龙》的分析,论证郭象玄学对于魏晋文学的自觉与独立所蕴涵的美学意义。
关键词 玄学 郭象 《文赋》 《文心雕龙》 文学的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从文的现代文学教学 被引量:1
6
作者 赵慧芳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39-141,共3页
教学研究是关乎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健康发展的头等大事。本世纪以来,高校同仁不断提出本学科教学诸环节面临的各种问题,概括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面对市场经济大潮的猛烈冲击,面对社会生活中人文价值失落之现状,现当代文学教... 教学研究是关乎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健康发展的头等大事。本世纪以来,高校同仁不断提出本学科教学诸环节面临的各种问题,概括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面对市场经济大潮的猛烈冲击,面对社会生活中人文价值失落之现状,现当代文学教学如何凸显人文教育特点?2.在当前形势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现当代文学教材,才能做到关注民族精神的发扬和重塑、关注大众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的发展?3.当全国高校步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本科基础课教学课时大大压缩之后,何种教学模式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针对这三个焦点问题,课程组组织了认真研讨,已在学报2008年第6期发表乔琛副教授的讨论文章《论苏雪林<中国二三十年代作家的独特价值>——兼谈其对新世纪现代文学研究与教学的启示》,本期集中发表李中平、王晓文、赵慧芳、赵修广、李永建的笔谈论文,以期引起学界关注,共同推动现当代文学教学研究的深入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教学 沈从文 中国现代文学 现代中国文学 武汉大学 新文学研究 职业生涯 青岛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拓者的文学自觉——综论朱自清、沈从文、苏雪林新文学讲稿的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乔琛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99-103,共5页
作为新文学教学的开拓者,朱自清、沈从文和苏雪林从1929到1933年的讲稿,以全面完整的作品收录体系,勾画出真实的新文学发展轨迹;遵循客观的批评原则,体现出教学的严谨性和开放性;立足艺术本位的评价标准,旨在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和写作能... 作为新文学教学的开拓者,朱自清、沈从文和苏雪林从1929到1933年的讲稿,以全面完整的作品收录体系,勾画出真实的新文学发展轨迹;遵循客观的批评原则,体现出教学的严谨性和开放性;立足艺术本位的评价标准,旨在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在教学中,他们一方面引导读者找到解读作品的途径,另一方面,给读者充分自由的空间体会文学真味,显示出真正的文学自觉意识。对我们今天的现代文学教学极具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学讲稿 全面收录 客观批评 艺术标准 文学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潘岳作品的文学风格
8
作者 王德宜 刘其荣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7期61-64,共4页
文学发展至太康时期,在语言、音律等方面出现了新转变,文人更加重视文学创作的技巧和艺术表现。作为太康文学的重要作家,潘岳的作品很典型地代表了同时代文学创作的共性特征,即西晋文学"繁文缛采"的总体风格;同时,又表现出鲜... 文学发展至太康时期,在语言、音律等方面出现了新转变,文人更加重视文学创作的技巧和艺术表现。作为太康文学的重要作家,潘岳的作品很典型地代表了同时代文学创作的共性特征,即西晋文学"繁文缛采"的总体风格;同时,又表现出鲜明的"清新浅近"的个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岳 繁文缛采 清新浅近 文学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致用”与“审美”之间——梁启超前后期文学思想的转向论略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宗峰 《淮北煤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73-75,共3页
梁启超前后期的文学思想存在很大差别。前期的梁氏主要从认识论的角度切入,以实践为支点来拯救文学,力挽文学式微之颓局,构建具有现代精神的文学殿堂;后期的梁氏更看重的则是文学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 梁启超 文学致用观 审美价值 文学思想 认识论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性语境中百年中国文学农民叙事的建构
10
作者 施学云 邓仁英 《社会科学论坛》 2010年第7期65-68,共4页
较之于古典文学农民叙事,20世纪中国文学农民叙事具有了鲜明的现代性特征。因现代性的介入,现代意义上的农民叙事主要按照悯农、崇农、怨农、亲农四种范式进行书写建构,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文化力量,并且各自都发生着不同程度上的变异。
关键词 现代性 农民叙事 具体农民 文化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魔小说之情节雷同与民间文学的三复叙事
11
作者 刘香环 王猛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37-38,共2页
神魔小说中语词重复及情节雷同现象不可简单视为粗制滥造,它事实上与民间叙事中的三复式结构有关,二者都来自于一种文化心理原型——重复原型。
关键词 神魔小说 情节雷同 民间文学 三复式结构 重复原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2
作者 王晓文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61-162,共2页
在成人高等教育中,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教学效果不尽人意。本文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应对策,以便有效地提高现当代文学的教学质量,实现现当代文学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 成人教育 现当代文学 教学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民小说——沟通通俗文学与新文学的桥梁
13
作者 王晓文 《重庆社会科学》 2007年第6期58-61,共4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市民小说是一种反映市民特别是中下层市民的生活、文化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的、以广大市民为接受主体的小说。它跨越了通俗文学和新文学的界限,实现了雅俗之间卓有成效的整合,成为沟通二者之间的桥梁,这在张恨水、老...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市民小说是一种反映市民特别是中下层市民的生活、文化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的、以广大市民为接受主体的小说。它跨越了通俗文学和新文学的界限,实现了雅俗之间卓有成效的整合,成为沟通二者之间的桥梁,这在张恨水、老舍、张爱玲、苏青、池莉等作家的作品中有明显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小说 通俗文学 新文学 桥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民小说:沟通通俗文学与新文学的桥梁
14
作者 王晓文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84-88,共5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市民小说是一种反映市民特别是中下层市民的生活、文化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的,是以广大市民为接受主体的小说。它跨越了通俗文学和新文学的界限,实现了雅俗之间卓有成效的整合,成为沟通二者之间的桥梁,这在张恨水、老...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市民小说是一种反映市民特别是中下层市民的生活、文化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的,是以广大市民为接受主体的小说。它跨越了通俗文学和新文学的界限,实现了雅俗之间卓有成效的整合,成为沟通二者之间的桥梁,这在张恨水、老舍、张爱玲、苏青、池莉等作家的作品中有明显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小说 通俗文学 新文学 桥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校勘学兴盛的语文学原因试析
15
作者 杨世铁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7年第6期84-86,共3页
校勘学在清代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从而成为一种群众化的学术活动。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因素之外,清代语文学的快速发展也是一个重要方面。从皖派学者治学的实践来看,文献校勘离不开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的知... 校勘学在清代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从而成为一种群众化的学术活动。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因素之外,清代语文学的快速发展也是一个重要方面。从皖派学者治学的实践来看,文献校勘离不开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的知识,而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的研究又常常在文献校勘的基础上进行。清代校勘学之所以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主要得益于清代语文学的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勘学 语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北文物资源开发及利用
16
作者 王政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43-43,48,共2页
淮北文物资源从新石器遗址到汉魏隋唐都极丰富。本文从文化谱系、文化圈、时代类型的视角对如何开发、利用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淮北 文物 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心灵之花结出的人类智慧之果——从鲁迅的心结透视其文学内蕴的深度取向
17
作者 李永建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88-94,共7页
鲁迅是有着大而多的心结的生命个体,对心结与创作同构互动关系也有着清醒的认识,因而通过鲁迅的心结来透视和挖掘鲁迅创作的深层内蕴是研读鲁迅的一个独特的角度,并有着全新的意义。从几组最有代表性的鲁迅的心结及其在作品中的对应物... 鲁迅是有着大而多的心结的生命个体,对心结与创作同构互动关系也有着清醒的认识,因而通过鲁迅的心结来透视和挖掘鲁迅创作的深层内蕴是研读鲁迅的一个独特的角度,并有着全新的意义。从几组最有代表性的鲁迅的心结及其在作品中的对应物即殉道与散胙、屈辱与复仇、腊叶与死火、中间物与过客等来透视其人与文的内在互映及其映射出的深层人文蕴涵,并从三个层面来展开论析:梳理鲁迅文本中反复出现又在其创作中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意象或词语作为走进鲁迅内心世界的切入点;以此为线索,以其本人及亲友乃至论敌的言论为支撑材料,返视其创作动力的原点,直逼其心结的内核;再返归文本,阐释其含蕴的与人类精神相通互融的博深的哲理情思和丰厚的人文内涵,以此走进由鲁迅的自我心灵、文本意象和人类文化精神共同构建的三位一体的精神艺术之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心结 深度取向 散胙 复仇 腊叶 死火 中间物 过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文学史》课程教学策略刍议
18
作者 赵修广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41-143,共3页
教学研究是关乎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健康发展的头等大事。本世纪以来,高校同仁不断提出本学科教学诸环节面临的各种问题,概括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面对市场经济大潮的猛烈冲击,面对社会生活中人文价值失落之现状,现当代文学教... 教学研究是关乎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健康发展的头等大事。本世纪以来,高校同仁不断提出本学科教学诸环节面临的各种问题,概括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面对市场经济大潮的猛烈冲击,面对社会生活中人文价值失落之现状,现当代文学教学如何凸显人文教育特点?2.在当前形势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现当代文学教材,才能做到关注民族精神的发扬和重塑、关注大众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的发展?3.当全国高校步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本科基础课教学课时大大压缩之后,何种教学模式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针对这三个焦点问题,课程组组织了认真研讨,已在学报2008年第6期发表乔琛副教授的讨论文章《论苏雪林<中国二三十年代作家的独特价值>——兼谈其对新世纪现代文学研究与教学的启示》,本期集中发表李中平、王晓文、赵慧芳、赵修广、李永建的笔谈论文,以期引起学界关注,共同推动现当代文学教学研究的深入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史》 教学策略 课程 《当代文学史》 市场经济环境 90年代 文学现象 求知欲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文学教学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19
作者 李永建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43-145,共3页
教学研究是关乎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健康发展的头等大事。本世纪以来,高校同仁不断提出本学科教学诸环节面临的各种问题,概括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面对市场经济大潮的猛烈冲击,面对社会生活中人文价值失落之现状,现当代文学教... 教学研究是关乎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健康发展的头等大事。本世纪以来,高校同仁不断提出本学科教学诸环节面临的各种问题,概括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面对市场经济大潮的猛烈冲击,面对社会生活中人文价值失落之现状,现当代文学教学如何凸显人文教育特点?2.在当前形势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现当代文学教材,才能做到关注民族精神的发扬和重塑、关注大众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的发展?3.当全国高校步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本科基础课教学课时大大压缩之后,何种教学模式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针对这三个焦点问题,课程组组织了认真研讨,已在学报2008年第6期发表乔琛副教授的讨论文章《论苏雪林<中国二三十年代作家的独特价值>——兼谈其对新世纪现代文学研究与教学的启示》,本期集中发表李中平、王晓文、赵慧芳、赵修广、李永建的笔谈论文,以期引起学界关注,共同推动现当代文学教学研究的深入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素质培养 中国当代文学 当代大学生 文学教学 人生历程 人文资源 人文学科 健全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20世纪中国文学的最后一尊神像——对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中“鲁迅学”研究的一点思考
20
作者 古大勇 《青年思想家》 2005年第3期67-73,共7页
新时期以来,20世纪中国作家纷纷走下神坛,但惟有一个例外,那就是鲁迅。文学界一直在不懈努力反对“神化鲁迅”,还原“人间鲁迅”,可是,并没有真正彻底去除“神化鲁迅”的倾向。具体体现为:1、批评鲁迅的非学理化倾向,并且此批... 新时期以来,20世纪中国作家纷纷走下神坛,但惟有一个例外,那就是鲁迅。文学界一直在不懈努力反对“神化鲁迅”,还原“人间鲁迅”,可是,并没有真正彻底去除“神化鲁迅”的倾向。具体体现为:1、批评鲁迅的非学理化倾向,并且此批评潮流不是鲁迅研究界的主流;2、反批评一定程度上的非学理化倾向;3、现行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缺乏对鲁迅创作不足的辨证评价;4、夸大鲁迅思想家的一面;5、和其他经典作家相比,学术界不谈或少谈鲁迅文学创作的不足;6、少量学理化的批评不是鲁迅研究现状的主流。而在海外和1949年之前的大陆却没有“神化”鲁迅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文学 中国文学研究 《中国现代文学史》 神像 1949年 学理化 中国作家 具体体现 鲁迅研究 鲁迅创作 经典作家 文学创作 研究现状 新时期 神化 文学界 反批评 思想家 学术界 辨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