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高等师范院校“现代汉语”课程建设与中学语文课程改革 |
杜道流
|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7
|
|
2
|
高师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的文本审美问题 |
施学云
|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
3
|
|
3
|
新形势下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方法探索 |
王晓文
|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
2
|
|
4
|
论苏雪林《中国二三十年代作家》的独特价值——兼谈其对新世纪现代文学研究与教学的启示 |
乔琛
|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
2
|
|
5
|
郭象玄学与文学的自觉 |
陈士部
|
《菏泽师专学报》
|
2004 |
2
|
|
6
|
沈从文的现代文学教学 |
赵慧芳
|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
1
|
|
7
|
开拓者的文学自觉——综论朱自清、沈从文、苏雪林新文学讲稿的价值 |
乔琛
|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
1
|
|
8
|
论潘岳作品的文学风格 |
王德宜
刘其荣
|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
2008 |
0 |
|
9
|
在“致用”与“审美”之间——梁启超前后期文学思想的转向论略 |
王宗峰
|
《淮北煤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
1
|
|
10
|
现代性语境中百年中国文学农民叙事的建构 |
施学云
邓仁英
|
《社会科学论坛》
|
2010 |
0 |
|
11
|
神魔小说之情节雷同与民间文学的三复叙事 |
刘香环
王猛
|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6 |
0 |
|
12
|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王晓文
|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13
|
市民小说——沟通通俗文学与新文学的桥梁 |
王晓文
|
《重庆社会科学》
|
2007 |
0 |
|
14
|
市民小说:沟通通俗文学与新文学的桥梁 |
王晓文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0 |
|
15
|
清代校勘学兴盛的语文学原因试析 |
杨世铁
|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
2007 |
0 |
|
16
|
淮北文物资源开发及利用 |
王政
|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2 |
0 |
|
17
|
个体心灵之花结出的人类智慧之果——从鲁迅的心结透视其文学内蕴的深度取向 |
李永建
|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
0 |
|
18
|
《中国当代文学史》课程教学策略刍议 |
赵修广
|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
0 |
|
19
|
中国当代文学教学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
李永建
|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
0 |
|
20
|
鲁迅:20世纪中国文学的最后一尊神像——对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中“鲁迅学”研究的一点思考 |
古大勇
|
《青年思想家》
|
200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