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高”建设视域下高职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森 邓晶晶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0-73,共4页
高职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模式构建需把握做特"双创"主线、做深课程体系、做实师资队伍、做高实践平台、做活媒体融合五个维度的关键问题。淄博职业学院在创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模式中,以课程建设为主线,构建知行合一... 高职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模式构建需把握做特"双创"主线、做深课程体系、做实师资队伍、做高实践平台、做活媒体融合五个维度的关键问题。淄博职业学院在创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模式中,以课程建设为主线,构建知行合一的齐文化"1+N"课程体系;以教师队伍和教学资源建设为支撑,打造学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师资库和教学资源库;以价值引领、创新发展、服务社会为抓手,搭建齐文化"文化育人""科学研究""实践活动"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高计划 高职学校 齐文化 育人模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侈靡”与社会进步——章太炎《管子》研究新视野
2
作者 姜淑红 《管子学刊》 2019年第1期14-18,共5页
章太炎的《管子》研究贯其一生,特点鲜明。从注释《管子》到挖掘《管子》的时代价值,上承乾嘉汉学、下启近代《管子》研究,开启了《管子》研究的新时代。《管子·侈靡》因其发展经济的观点新颖,正契合于社会转型时期,即传统重农抑... 章太炎的《管子》研究贯其一生,特点鲜明。从注释《管子》到挖掘《管子》的时代价值,上承乾嘉汉学、下启近代《管子》研究,开启了《管子》研究的新时代。《管子·侈靡》因其发展经济的观点新颖,正契合于社会转型时期,即传统重农抑商观念向重视工商业发展转变的时代潮流,而受到章太炎的热烈赞颂。章太炎指出,《管子》在世界上第一次提出了重视商业贸易发展的理论,并首次提出以侈靡拉动工业和商业发展之论点。《管子》的消费观与社会进化论不谋而合,是国家发展的有益滋养和宝藏,有助于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应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总之,章太炎阐发《管子·侈靡》之新义,是他会通中西、汲取中外思想资源,以探求救国救民之路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 《管子·侈靡》 社会学 社会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红色美术作品展示与人文思想建设的研究——以焦裕禄美术创作与乡村美术作品展示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杜国建 《人文天下》 2015年第12期51-55,共5页
社会主义新农村美术文化建设,是我们文化教育工作者在乡村开展的重点美术公益推广项目和人文研究课题。在乡村,红色美术创作与展示是新农村人文思想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象化艺术实践,是新农村文化美术... 社会主义新农村美术文化建设,是我们文化教育工作者在乡村开展的重点美术公益推广项目和人文研究课题。在乡村,红色美术创作与展示是新农村人文思想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象化艺术实践,是新农村文化美术宣传与推广的重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创作 思想建设 作品展示 乡村 人文 社会主义新农村 文化建设 教育工作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齐鲁抽象造型艺术的人文精神研究
4
作者 杜国建 《人文天下》 2015年第21期73-76,共4页
齐鲁自古以来就是华夏抽象造型艺术的故乡。齐鲁的千里江山和人文资源是造型艺术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创作源泉,是构成东方抽象造型艺术的热土。抽象艺术的现代化造型语言,已成为风靡当今世界的国际化艺术语言。当下,齐鲁艺术家... 齐鲁自古以来就是华夏抽象造型艺术的故乡。齐鲁的千里江山和人文资源是造型艺术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创作源泉,是构成东方抽象造型艺术的热土。抽象艺术的现代化造型语言,已成为风靡当今世界的国际化艺术语言。当下,齐鲁艺术家把抽象造型艺术作为独立的学科来研究,展示了其长远的文化战略眼光。抽象艺术的中国化精神和中国化艺术实践,是当下要深入研究的重点人文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精神 文化战略 创作源泉 造型语言 艺术语言 具象 艺术造型 艺术实践 艺术作品 人文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域文化视角下齐文化的数字化传播策略
5
作者 赵金涛 《人文天下》 2024年第6期32-38,共7页
当下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如火如荼,数字化技术为传承保护、推广普及齐文化提供了全新路径。但从现实来看,齐文化在数字化传播方面还存在技术支撑性不够、内容感染力欠缺、大众适配度较低等问题亟待改善。按照新时代文化“两创”方针的要... 当下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如火如荼,数字化技术为传承保护、推广普及齐文化提供了全新路径。但从现实来看,齐文化在数字化传播方面还存在技术支撑性不够、内容感染力欠缺、大众适配度较低等问题亟待改善。按照新时代文化“两创”方针的要求,通过提升数字化供给能力、创新高质量视听产品、打破受众性圈层壁垒,探索齐文化的数字化传播策略,对实现齐文化变革重塑、增强受众文化自信、赋能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文化 齐文化 数字化 文化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高计划”视域下高职学校强化科技服务的关键问题探析 被引量:9
6
作者 张森 邓晶晶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13,共4页
"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高职学校的科技服务工作需要在科研理念、服务路径、师资建设、管理体系等关键问题上找准坐标定位、把握工作重点、确定发展策略。高职学校应在系统研判国家发展战略、区域经济社会现状及产业结构的前提... "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高职学校的科技服务工作需要在科研理念、服务路径、师资建设、管理体系等关键问题上找准坐标定位、把握工作重点、确定发展策略。高职学校应在系统研判国家发展战略、区域经济社会现状及产业结构的前提下,以应用型科研为基础,以产学研用融合发展为导向,以区域内中小微企业及广大农村为主要服务对象,通过打造科技创新团队、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技术技能研发平台,建设中小微企业技术服务中心、产业学院、科技产业园区等各类科技服务形式融合发展,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整体科研实力,以科技进步和创新驱动聚力提升新旧动能转换质效,为加快构建区域现代化经济体系做出应有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科技服务 双高计划 应用型科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熊十力论董仲舒学说中的现代民主精神 被引量:1
7
作者 姜淑红 《衡水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45-48,共4页
熊十力对董仲舒学说重新诠释并加以发挥,认为董仲舒学说中有适应当下社会,并有益于时代发展的微言大义之所在。主要指董仲舒的《春秋》改制、"三世说"和"以元统天"。熊十力分别将三个理论修正扩充为"万世制法&... 熊十力对董仲舒学说重新诠释并加以发挥,认为董仲舒学说中有适应当下社会,并有益于时代发展的微言大义之所在。主要指董仲舒的《春秋》改制、"三世说"和"以元统天"。熊十力分别将三个理论修正扩充为"万世制法""一统论"和"仁"的理论。熊十力通过改造董仲舒学说而建造的这三个理论体系,对于反对当时国民党专制独裁统治有积极意义,同时对于儒学人文意义的彰显也有正面价值,然而这并没有解决儒学的现代化问题,因此也就没有可能找到一条真正通往民主自由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十力 董仲舒 民主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中乡村记忆——摊煎饼 被引量:1
8
作者 王书敬 《农业知识》 2019年第2期60-63,共4页
'煎饼'一词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相传孟姜女哭长城,所带食物即煎饼,煎饼吃没了,丈夫也没了,万念俱灰投了水。又传说唐末黄巢起义军在泰山驻扎,当地百姓曾以煎饼相送。1967年泰安市省庄镇东羊楼村发现了明代万历年间'... '煎饼'一词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相传孟姜女哭长城,所带食物即煎饼,煎饼吃没了,丈夫也没了,万念俱灰投了水。又传说唐末黄巢起义军在泰山驻扎,当地百姓曾以煎饼相送。1967年泰安市省庄镇东羊楼村发现了明代万历年间'分家契约',其中载有'鏊子一盘,煎饼二十三斤',可以确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历年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墨家的“侠义”精神及其借鉴意义
9
作者 王书敬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8-112,共5页
墨家是社会小生产者的代表,倡导"兼爱"、"非攻",意图兴利除害,强力"上说下教",勇于自我牺牲。墨家重视实践应用,以所拥有的科学知识、工程技术造福于民,得到社会底层的拥护。与春秋战国时期的"游侠&... 墨家是社会小生产者的代表,倡导"兼爱"、"非攻",意图兴利除害,强力"上说下教",勇于自我牺牲。墨家重视实践应用,以所拥有的科学知识、工程技术造福于民,得到社会底层的拥护。与春秋战国时期的"游侠"相较,墨家的自苦、无惧、信诺、践行等显然更具积极意义,其解困救难、非攻止战愈发凸显"侠义"色彩。墨家的"侠义"思想和实践行动对当今社会亦足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家 兼士 侠义
原文传递
以齐国成语典故为载体来看齐文化精神的基本内涵
10
作者 郭丽 《人文天下》 2018年第9期18-25,共8页
齐文化源于炎帝文化、东夷文化和姬周文化,公元前11世纪初,姜太公封齐建国时初步形成。如果齐文化是浩瀚的星河,那么齐国成语典故就是星河中闪耀的一颗,构成了齐文化的主要脉系,成为齐国历史的特有印迹。齐国流传下来的诸多成语典故不... 齐文化源于炎帝文化、东夷文化和姬周文化,公元前11世纪初,姜太公封齐建国时初步形成。如果齐文化是浩瀚的星河,那么齐国成语典故就是星河中闪耀的一颗,构成了齐文化的主要脉系,成为齐国历史的特有印迹。齐国流传下来的诸多成语典故不仅是历史的缩影、文明的积淀、智慧的结晶,还是传承弘扬齐文化的重要载体,折射出齐文化的精神文明。齐文化兼具务实、兼容、变革、法治、爱国主义、厚德、人本、智慧等精神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精神 成语典故 齐国 载体 精神文明 爱国主义 精神内涵 周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漫谈晏婴之“勇”与儒家道德准则
11
作者 郭丽 《人文天下》 2020年第19期66-69,共4页
一、“勇”之含义“勇”是形声字,甲骨文中尚无相应的字形,金文中有“■”“■”两种字形,前者是“用”和“力”的组合,后者是“甬”和“戈”的组合。《说文解字》:“勇,气也,从力甬声。”段玉裁注曰:“气,云气也,引申为人充体之气之称... 一、“勇”之含义“勇”是形声字,甲骨文中尚无相应的字形,金文中有“■”“■”两种字形,前者是“用”和“力”的组合,后者是“甬”和“戈”的组合。《说文解字》:“勇,气也,从力甬声。”段玉裁注曰:“气,云气也,引申为人充体之气之称;力者,筋也;勇者,气也;气之所至,力亦至焉;心之所至,气乃至焉。故古文勇从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 形声字 段玉裁 道德准则 甲骨文 字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初经世实学与董子学
12
作者 姜淑红 《德州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76-80,共5页
明清鼎革,学者们将汉族政权的灭亡归罪于晚明王学的空疏无用,因此纷纷讲求经世致用,发扬实学以救亡。有的以理学经世,有的以史治经,有的注重事功,有的在外邦传播儒学的经世精神,共同汇聚成了清初的经世实学。经世实学与董子公羊学都讲... 明清鼎革,学者们将汉族政权的灭亡归罪于晚明王学的空疏无用,因此纷纷讲求经世致用,发扬实学以救亡。有的以理学经世,有的以史治经,有的注重事功,有的在外邦传播儒学的经世精神,共同汇聚成了清初的经世实学。经世实学与董子公羊学都讲求通经以致用,因此许多注重实学的学者直接或间接地探究董子学,董子学在清初经世实学中应占一席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 经世实学 董子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域文化普及化发展的意义、内容与路径探究——以齐文化为视角
13
作者 张森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5期77-81,共5页
以齐文化为视角,探讨地域文化普及化发展的重要意义、思想内容与发展路径,以期实现地域文化更广泛地走进社会,更好地发挥作用,服务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为指导,结合现实需求,通过阐发... 以齐文化为视角,探讨地域文化普及化发展的重要意义、思想内容与发展路径,以期实现地域文化更广泛地走进社会,更好地发挥作用,服务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为指导,结合现实需求,通过阐发齐文化普及化发展对落实“两创”方针、塑造城市文化品格、提升公众文明素养等的重要意义,挖掘齐文化中所蕴含的家国情怀、社会道义、人生哲学、治国思想、生态理念等主要思想内容,从规划设计、政策扶持、项目开发、品牌打造等四个维度提出了普及化发展的实现路径。当前,地域文化要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拓宽文化应用平台,通过现代化的表达方式与项目化开发紧密结合,才能实现高质量的普及化发展,得到最大范围的认同,焕发出更大的生机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文化 齐文化 普及化 重要意义 思想内容 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官文化与书体结合研究的新突破——《史官主书与秦书八体》述评
14
作者 李国松 《中华书画家》 2021年第11期112-113,共2页
徐学标所著《史官主书与秦书八体》一书由序、绪论、两编、结语、主要参考文献和后记等七部分组成,共22万余字。全书主体部分包含四部分内容:第一,交代了研究思路、方法,概述了选题的意义,回顾与评述了先行研究的情况。
关键词 史官文化 主书 先行研究 参考文献 研究思路
原文传递
东汉张芝籍贯考
15
作者 李国松 徐学标 《山东艺术》 2023年第1期54-59,共6页
张芝是我国东汉末年著名的书法家,曾“创今草一笔书”,被誉为“草圣”,在东汉末年将草书推向第一个高潮。关于张芝籍贯的说法颇多,莫衷一是。经本文考证,张芝本为敦煌郡渊泉县人,永康元年(167年)随父改籍徙迁至弘农华阴。后又因避战乱... 张芝是我国东汉末年著名的书法家,曾“创今草一笔书”,被誉为“草圣”,在东汉末年将草书推向第一个高潮。关于张芝籍贯的说法颇多,莫衷一是。经本文考证,张芝本为敦煌郡渊泉县人,永康元年(167年)随父改籍徙迁至弘农华阴。后又因避战乱而寄居敦煌,但未改籍为敦煌,称张芝为“敦煌(县)人”或“献帝时敦煌(县)人”均为不合史实的表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芝 籍贯 草书 墨池 西州 敦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