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土壤硒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 1
-
-
作者
牛忠磊
王建
李本玉
-
机构
淄博市淄川区农业生态循环事业服务中心
淄博市淄川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务服务中心
-
出处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0年第9期53-56,共4页
-
文摘
为加强淄川区天然富硒资源的持续利用,本文对采集的淄川区不同生态地理环境中的47个土壤样本进行化验。结果表明:硒含量的平均值为629.25μg·kg^-1,淄川区土壤硒含量达到中高硒的水平;土壤pH平均值为7.5,淄川区土壤主要为碱性土壤。淄川区土壤硒水平与有机质的含量相关系数达到0.7913,呈现出显著性相关,淄川区土壤硒水平与土壤pH相关系数达到0.8376,亦呈现出显著性相关,说明淄川区土壤硒含量受土壤有机质和土壤pH的影响较大。
-
关键词
土壤硒
土壤有机质
土壤PH
-
Keywords
soil selenium
soil organic matter
soil pH
-
分类号
S15
[农业科学—土壤学]
-
-
题名山东省淄川区天然富硒资源概况及应用现状
被引量:1
- 2
-
-
作者
牛忠磊
王建
-
机构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农业生态循环事业服务中心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务服务中心
-
出处
《江西农业》
2020年第12期114-115,共2页
-
文摘
硒是动植物的必需微量元素,淄川区是山东省较早发现的首个天然富硒区域,富硒土壤面积较大,富硒地层较厚。据不完全统计,淄川区达到中硒及以上的水平的土壤有5333 hm^2,且有利于开发,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天然富硒“宝藏”,规划利用好该区域的天然富硒资源优势将能极大地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促进当地农民增收。
-
关键词
天然富硒
应用现状
淄川区
-
分类号
F3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鲁中山区谷子白发病的发病机理与防治探讨
被引量:1
- 3
-
-
作者
牛忠磊
王丽燕
孙东文
刁春明
-
机构
淄博市淄川区农业生态循环事业服务中心
淄博市淄川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淄博市蔬菜办公室
淄博市农业农村事业服务中心
-
出处
《农业科技通讯》
2020年第12期100-101,225,共3页
-
文摘
笔者探讨了鲁中山区谷子白发病的发病机理,并首次引进了谷种包衣技术。同时为了防治白发病,利用谷子品种‘济谷19号’‘中谷2号’和药剂甲霜·锰锌、咯菌·精甲霜、多菌灵及玉米包衣剂福美双·戊唑醇悬浮种衣剂进行了谷子拌种试验和谷子包衣试验示范。结果表明,用甲霜·锰锌拌种的‘济谷19’白发病的发病率最低,在2%左右,防治效果最好;用甲霜·锰锌和咯菌·精甲霜2种药物拌种包衣的‘济谷19号’和‘中谷2号’在轮作地的白发病发病率为0.5%以下,在重茬地的白发病发病率为3%左右,而没有采用谷种包衣处理的种子在轮作地和重茬地的发病率均高于10%。
-
关键词
谷子白发病
谷子包衣
发病机理
-
分类号
S435.15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