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直肠腺瘤并上皮内瘤变术后病理升级的危险因素研究
1
作者 彭扬 崔凯悦 +2 位作者 王秀莲 赵培庆 兰永廷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79-82,共4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腺瘤并上皮内瘤变术后病理升级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0月在淄博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结直肠腺瘤患者223例,所有病例术前均完善内镜下活检且病理诊断为上皮内瘤变(IN),行... 目的探讨结直肠腺瘤并上皮内瘤变术后病理升级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0月在淄博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结直肠腺瘤患者223例,所有病例术前均完善内镜下活检且病理诊断为上皮内瘤变(IN),行内镜治疗术后按病理升级情况分为未升级组与升级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结直肠腺瘤IN内镜治疗术后病理升级的危险因素。结果223例结直肠腺瘤患者上皮内瘤变病灶内镜治疗术后发生病理升级63例(28.3%),其中199例术前活检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病灶中,49例手术后病理升级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有4例术后病理升级为结直肠癌(CRC);24例术前活检为HGIN的病灶中,10例手术后病理升级为CRC。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腺瘤大小≥1 cm、形态为长蒂、组织学类型(有绒毛结构)、合并代谢综合征是IN患者内镜治疗术后病理升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腺瘤大小≥1 cm、形态为长蒂、组织学类型(有绒毛结构)、合并代谢综合征(MS)是结直肠腺瘤IN患者内镜治疗术后病理升级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腺瘤 上皮内瘤变 活检 内镜治疗 病理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KM2对黑色素瘤细胞侵袭与迁移及巨噬细胞M2转变的影响
2
作者 任晓朦 刘清霞 赵培庆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9期1185-1190,1197,共7页
目的探讨黑色素瘤中丙酮酸激酶M2(PKM2)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相关性,阐明PKM2如何通过糖酵解途径影响黑色素瘤侵袭与迁移及对巨噬细胞M2转变的影响。方法利用TCGA数据库及免疫组化分析PKM2在黑色素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利用基因过表达、... 目的探讨黑色素瘤中丙酮酸激酶M2(PKM2)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相关性,阐明PKM2如何通过糖酵解途径影响黑色素瘤侵袭与迁移及对巨噬细胞M2转变的影响。方法利用TCGA数据库及免疫组化分析PKM2在黑色素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利用基因过表达、敲低及ECAR技术分析PKM2对黑色素瘤细胞糖酵解过程影响;通过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验证PKM2对黑色素瘤细胞侵袭与迁移的影响;通过细胞共培养检测PKM2对巨噬细胞M1/M2转变的影响。结果TCGA数据库显示,与正常组织相比,PKM2 mRNA水平在黑色素瘤组织中表达明显升高(P<0.05),且PKM2高表达水平患者的生存率低于低/中表达患者(P=0.0018);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PKM2在黑色素瘤发生转移患者中的评分明显高于未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敲低PKM2表达后,黑色素瘤细胞糖酵解能力、糖酵解容量和乳酸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细胞迁移实验结果显示,敲低PKM2表达后,黑色素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明显降低,加入乳酸后,可部分逆转该现象。过表达组黑色素瘤巨噬细胞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一氧化碳合成酶(iNOS)水平低于对照组,而CD206和CD163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敲低组黑色素瘤巨噬细胞的TNF-α和iNOS水平高于对照组,而CD206和CD163水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M2可通过影响糖酵解进程促进黑色素瘤侵袭与迁移,并对肿瘤微环境中巨噬细胞的M2转变起促进作用,是黑色素瘤代谢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酮酸激酶M2 黑色素瘤 糖酵解 侵袭与迁移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在脂肪细胞功能中的相关研究进展
3
作者 郭雪莹 黄春晓 相新新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6期1594-1601,共8页
线粒体是动态的细胞器,对于真核细胞的能量产生和稳态维持至关重要。脂肪细胞通常被认为是终末分化的细胞,成熟脂肪细胞的功能紊乱是肥胖症的特点之一。在脂肪细胞中,线粒体调节脂肪细胞分化、脂质代谢、产热作用、葡萄糖利用和胰岛素... 线粒体是动态的细胞器,对于真核细胞的能量产生和稳态维持至关重要。脂肪细胞通常被认为是终末分化的细胞,成熟脂肪细胞的功能紊乱是肥胖症的特点之一。在脂肪细胞中,线粒体调节脂肪细胞分化、脂质代谢、产热作用、葡萄糖利用和胰岛素敏感性。而脂肪细胞中线粒体功能障碍与肥胖等代谢性疾病高度相关。所以线粒体可能是治疗肥胖症的潜在重要靶点。本文深入探讨了脂肪细胞中线粒体的功能,并总结了以线粒体为靶点治疗肥胖的相关药物,为临床肥胖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脂肪细胞 肥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人外周血TIM4蛋白水平增高且与IL-1β负相关 被引量:4
4
作者 孙辉 孙洪珍 +2 位作者 张耀辉 朱斌 赵培庆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19-622,共4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人(T2DM)中TIM4的蛋白表达水平及与炎性小体活化指标IL-1β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新诊断T2DM患者作为病例组,正常体检者为对照,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病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上TIM4的蛋白表达水平,同时用ELISA检测血清中可溶性T...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人(T2DM)中TIM4的蛋白表达水平及与炎性小体活化指标IL-1β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新诊断T2DM患者作为病例组,正常体检者为对照,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病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上TIM4的蛋白表达水平,同时用ELISA检测血清中可溶性TIM4的水平,同时分析TIM4与IL-1β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2DM病人血清中可溶性TIM4明显升高(P<0.001),单核细胞上TIM4表达上调(P=0.01),TIM4与IL-1β亦呈负相关性趋势(P=0.003 6,r=-0.404 5);与T2DM病人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外周血单核细胞上TIM4表达下降(P=0.002)。结论 T2DM病人血液中TIM4蛋白水平增高,且与IL-1β呈负相关性,提示TIM4作为负性调控分子参与T2DM的疾病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TIM4 炎性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过程中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王连庆 翟俏丽 +1 位作者 赵培庆 李涛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1-27,共7页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在体外可被诱导分化成多种细胞类型,在骨及软骨组织修复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为研发有效促进BMMSCs定向分化的药物,将BMMSCs更合...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在体外可被诱导分化成多种细胞类型,在骨及软骨组织修复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为研发有效促进BMMSCs定向分化的药物,将BMMSCs更合理安全地应用于临床,有必要阐明表观遗传在BMMSCs分化过程中的调控机制。由于BMMSCs的异常分化可导致疾病的发生,其分化调控机制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表观遗传调控,如DNA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组蛋白甲基化及非编码RNA等,对决定BMMSCs分化方向至关重要。阐明表观遗传在BMMSCs分化过程中的调控机制,将有助于研发有效促进BMMSCs定向分化的药物,更合理安全地将BMMSCs应用于临床。就BMMSCs分化中的主要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并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分化 表观遗传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技术探讨宫颈癌肿瘤组织中p53突变、共表达网络及临床转归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赵子骞 梁新苗 +1 位作者 张飞跃 赵培庆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19年第1期27-32,共6页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探讨p53在宫颈癌的突变、共表达网络及在疾病预后中的预测能力,为宫颈癌的诊断与预后判断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对靶标分子p53进行检索,发现其突变及可能的作用分子与网络。结果 p53...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探讨p53在宫颈癌的突变、共表达网络及在疾病预后中的预测能力,为宫颈癌的诊断与预后判断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对靶标分子p53进行检索,发现其突变及可能的作用分子与网络。结果 p53基因在宫颈癌中的突变率约为9%,通过STRING在线数据库找到在宫颈癌中与p53互作分子Bcl2,p53的表达水平与宫颈癌预后呈正相关。结论本研究发现了与p53共同发挥生物学功能的相关分子Bcl2,为宫颈癌的早期诊断、靶向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了一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p53 BCL2 TCGA数据库 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小承气汤治疗急性胰腺炎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恺 王琳 +2 位作者 于勇 张汝敏 侯念宗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68-575,共8页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小承气汤治疗急性胰腺炎(AP)的作用机制.方法于中药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筛选大黄、枳实、厚朴的活性成分,应用瑞士目标预测(STP)数据库预测相关靶点.通过药物银行(DrugBank)数据库、基因卡...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小承气汤治疗急性胰腺炎(AP)的作用机制.方法于中药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筛选大黄、枳实、厚朴的活性成分,应用瑞士目标预测(STP)数据库预测相关靶点.通过药物银行(DrugBank)数据库、基因卡片(GeneCards)数据库、人类孟德尔遗传在线(OMIM)数据库、治疗靶点数据库(TTD)及药物基因组学知识库(PharmGKB)数据库中筛选出AP的相关靶点.运用String数据库构建靶点蛋白互作网络,采用Cytoscape绘制网络并进行拓扑学分析,使用R3.6.2软件对相关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注释分析,通过Autodock 4.2.6软件以及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共筛选出小承气汤与AP直接相关的交集靶点124个,通过网络拓扑分析发现11个靶点,包括视网膜母细胞瘤1(RB1)基因、蛋白激酶B(PKB)基因、细胞周期蛋白D1(CCND1)基因、禽髓细胞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MYC)基因、雌激素受体1(ESR1)基因、网状内皮细胞过多症病毒癌基因同源物A(RELA)基因、激活蛋白1(AP-1)基因、p53基因、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1、3、14)基因为核心靶点.GO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小承气汤可通过干预细胞凋亡、调节胰腺细胞增殖分化、抑制氧化应激等方面治疗AP,其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是最重要的通路.选取小承气汤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基因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柚皮素分别与PKB、MAPK1、MAPK3;川陈皮素分别与AP-1、p53基因;木犀草素分别与CCND1、RB1 RELA;木犀草素四甲醚与MAPK14;芦荟大黄素与MYC;儿茶素与ESR1等11对成分-靶点对接的自由能较小,显示出良好的对接活性.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及分子对接的方法证实小承气汤治疗AP具有多途径、多靶点作用的特点,并揭示了相关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这为经典名方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参考,也为后期的基础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承气汤 急性胰腺炎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m-3对早期梅毒患者外周血CD56dimNK细胞的影响及初步机制 被引量:5
8
作者 张伟 王政洁 +2 位作者 闫越颖 张杰娜 赵培庆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2005-2010,共6页
目的:研究Tim-3在早期梅毒患者外周血CD56 dim NK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与细胞因子的相关性,并初步探讨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梅毒患者及正常对照外周血中NK细胞比值及NK细胞中Tim-3的表达水平,分析Tim-3表达与血清中IFN-... 目的:研究Tim-3在早期梅毒患者外周血CD56 dim NK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与细胞因子的相关性,并初步探讨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梅毒患者及正常对照外周血中NK细胞比值及NK细胞中Tim-3的表达水平,分析Tim-3表达与血清中IFN-γ水平的相关性。流式细胞仪分选CD56 dim NK细胞,培养并用IL-2刺激其增殖,干扰Tim-3后,流式细胞术及ELISA法检测IFN-γ水平。Western blot检测梅毒患者CD56 dim NK细胞干扰Tim-3前后JAK-STAT1通路蛋白变化。同时干扰Tim-3及STAT1蛋白表达,进一步分析Tim-3调控CD56 dim NK细胞分泌IFN-γ的确切分子机制。结果:梅毒患者及正常对照外周血中NK细胞比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梅毒患者NK细胞中Tim-3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特别是CD56 dim NK细胞(P<0.01),且Tim-3的表达与血清中IFN-γ水平呈负相关性(P<0.01,r=-0.450 6)。梅毒患者CD56 dim NK细胞JAK-STAT1通路蛋白在IL-12和IL-18的刺激下较正常对照明显下调,干扰CD56 dim NK细胞中Tim-3的表达后则JAK-STAT1通路蛋白表达上调,同时上清中IFN-γ分泌水平增高(P<0.01)。同时干扰Tim-3及STAT1蛋白表达后IFN-γ升高现象消失(P>0.05)。结论:Tim-3通过JAK-STAT1通路调控CD56 dim NK细胞IFN-γ分泌,高表达的Tim-3水平可能抑制了梅毒螺旋体的清除进程,Tim-3可作为梅毒疾病进展的潜在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M-3 NK细胞 梅毒 IFN-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腹部巨大包块为特殊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并文献复习
9
作者 崔凯悦 彭扬 +1 位作者 赵培庆 兰永廷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第2期174-177,共4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不典型临床表现,在临床上早期识别,减少漏诊误诊。方法回顾分析淄博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例以腹部巨大包块为特殊表现的SLE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29岁,发热伴腹部巨大包块,院外经抗结...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不典型临床表现,在临床上早期识别,减少漏诊误诊。方法回顾分析淄博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例以腹部巨大包块为特殊表现的SLE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29岁,发热伴腹部巨大包块,院外经抗结核等治疗后未见好转,入淄博市中心医院确诊为SLE后,经激素冲击、免疫抑制剂等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但仍不能确定腹部包块性质,院外口服SLE药物一段时间后复查腹部包块消失,确定其为高度肿大的腹腔淋巴结。结论SLE伴发不典型临床表现时,早期诊断、予以合理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腹部巨大包块 腹腔淋巴结肿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6A去甲基化酶FTO在脂质代谢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春晓 郭雪莹(综述) 相新新(审校)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3年第11期1195-1199,共5页
肥胖相关蛋白(FTO)被认为是第一个可调节体重指数和肥胖的N6-甲基腺嘌呤(m6A)去甲基化酶。FTO通过参与m6A去甲基化来调控脂质代谢相关基因mRNA的加工、翻译和成熟过程。在脂肪组织中,FTO通过参与m6A去甲基化过程促进脂肪生成并抑制脂肪... 肥胖相关蛋白(FTO)被认为是第一个可调节体重指数和肥胖的N6-甲基腺嘌呤(m6A)去甲基化酶。FTO通过参与m6A去甲基化来调控脂质代谢相关基因mRNA的加工、翻译和成熟过程。在脂肪组织中,FTO通过参与m6A去甲基化过程促进脂肪生成并抑制脂肪分解。在肝脏中,FTO过表达导致脂质过度积累以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在其他组织中,FTO表达异常影响脂质摄取和代谢障碍,从而导致相关代谢疾病的发生。该文对m6A去甲基化酶FTO在脂质代谢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相关蛋白 脂质代谢 m6A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PE2通过TLR4/IκBα/NF-κB通路调节脂肪组织巨噬细胞表型转化
11
作者 陈亚琳 于翠云 +6 位作者 程怡 郭雪莹 黄春晓 郑文祥 李兰兰 周健 相新新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82-889,共8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TIPE2)对脂多糖或白细胞介素4(IL-4)诱导的脂肪组织巨噬细胞(ATM)表型转化的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Western印迹法和实时定量PCR(RT-qPCR)检测肥胖小鼠和TIPE2敲除小鼠(KO)及其...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TIPE2)对脂多糖或白细胞介素4(IL-4)诱导的脂肪组织巨噬细胞(ATM)表型转化的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Western印迹法和实时定量PCR(RT-qPCR)检测肥胖小鼠和TIPE2敲除小鼠(KO)及其各自对照小鼠内脏脂肪组织中TIPE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CD206和精氨酸酶1(Arg-1)的表达水平。分离培养TIPE2敲除小鼠(KO)和野生型小鼠(WT)的腹腔巨噬细胞及RAW 264.7小鼠巨噬细胞系,给予脂多糖(100 ng/mL)或IL-4(20 ng/mL)刺激6 h,Western印迹法和RT-qPCR检测TIPE2、iNOS、MCP-1、CD206和Arg-1的表达水平。结果在肥胖小鼠中,TIPE2表达下调,促炎因子iNOS和MCP-1表达升高,抑炎因子CD206和Arg-1表达降低。脂多糖降低RAW 264.7细胞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TIPE2的表达,诱导经典活化的巨噬细胞(M1表型)标志物iNOS和MCP-1表达升高,降低替代活化的巨噬细胞(M2表型)标志物CD206和Arg-1的表达。IL-4增加RAW 264.7细胞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TIPE2的表达,降低iNOS和MCP-1表达的同时增加CD206和Arg-1的表达。在巨噬细胞向M1型转化时,脂多糖增加巨噬细胞中Toll样受体(TLR4)的表达和核转录抑制因子α(IκBα)、NF-κB的磷酸化,敲除TIPE2进一步增加TLR4/IκBα/NF-κB信号通路和M1型巨噬细胞标记物的升高,进一步降低M2型巨噬细胞标记物的表达。结论TIPE2通过抑制TLR4/IκBα/NF-κB信号通路调节ATM表型转化,改善肥胖状态下脂肪组织炎症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PE2 巨噬细胞 表型转化 肥胖 NF-ΚB
原文传递
醛缩酶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对肝细胞癌的调控机制
12
作者 龚珂珂 赵青 +2 位作者 张泽群 兰永廷 赵培庆 《生命的化学》 CAS 2024年第12期2259-2266,共8页
肝细胞癌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恶性肿瘤,其发生机制与细胞代谢酶的异常表达相关。醛缩酶是调节人体能量代谢的重要酶类,主要调节糖酵解和糖异生过程,其异常表达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并可作为多种肿瘤的独立预后因子。随着对醛缩酶认识的不... 肝细胞癌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恶性肿瘤,其发生机制与细胞代谢酶的异常表达相关。醛缩酶是调节人体能量代谢的重要酶类,主要调节糖酵解和糖异生过程,其异常表达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并可作为多种肿瘤的独立预后因子。随着对醛缩酶认识的不断加深,人们发现其在肝细胞癌中存在异常表达,且通过调节细胞能量代谢、与其他蛋白质相互作用等方式促进了肝细胞癌的增殖转移及耐药性的发生。此外,部分醛缩酶相关化合物已经逐步应用于肝癌的临床治疗,而针对其结合位点开发的新型抑制剂有望成为肝细胞癌治疗的新靶点。因此,本文就醛缩酶在肝细胞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生物学作用展开综述,以期为未来肝细胞癌的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醛缩酶 肝细胞癌 肿瘤耐药 醛缩酶抑制剂 靶向治疗
原文传递
温针灸对胃癌手术后化疗患者NK细胞数量及其生物学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冬梅 秦兴侠 +1 位作者 赵培庆 王林萍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验证温针灸促进胃癌手术后化疗患者免疫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淄博市中心医院肿瘤科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胃癌患者160例,并将患者按是否接受温针灸分为实验组(80例)与对照组(80例)。两组均给予5-氟尿嘧啶加顺铂化疗方案... 目的验证温针灸促进胃癌手术后化疗患者免疫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淄博市中心医院肿瘤科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胃癌患者160例,并将患者按是否接受温针灸分为实验组(80例)与对照组(80例)。两组均给予5-氟尿嘧啶加顺铂化疗方案,实验组于每次化疗后第一天行温针灸治疗,穴取双侧足三里与气海穴,每日1次,连续治疗10天。观察患者外周血象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温针灸治疗后外周血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N)、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及血红蛋白(hemoglobin,Hb)与化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治疗后,WBC、N、PLT、Hb的表达水平均较化疗前明显降低[(4.86±1.55)×10^(9)/L比(5.60±1.62)×10^(9)/L;(0.57±0.21)×10^(9)/L比(0.69±0.30)×10^(9)/L;(179.00±47.60)×10^(9)/L比(194.00±55.80)×10^(9)/L;(102.00±17.50)g/L比(113.00±16.90)g/L;t值分别为2.572、2.337、2.134和2.623,P值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温针灸治疗后NK细胞数量、NK细胞表达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水平及表达NK细胞活化型受体(natural-killer group 2,member D,NKG2D)水平皆升高[(8.40±2.29)%比(11.86±3.29)%,(9.23±2.51)%比(17.50±4.97)%,(7.50±3.59)%比(11.38±3.16)%,t值分别为2.441、2.355和2.293,P值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温针灸对恢复胃癌术后化疗患者骨髓抑制情况有较好的疗效,并可通过调节NK细胞活性,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温针灸 化疗 自然杀伤细胞 Γ-干扰素 NK细胞活化型受体
原文传递
TIPE2负调控白细胞介素-6影响宫颈癌耐药细胞株Siha对顺铂化疗敏感性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宏峰 张彩虹 赵培庆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9年第9期2123-2125,共3页
目的探讨新型免疫分子TIPE2负调控白细胞介素-6 (IL-6)影响宫颈癌耐药细胞株Siha对顺铂化疗敏感性的作用机制。方法成功构建耐药细胞株Siha/DDP,转染TIPE2后,采用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IL-6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率的变化,用蛋白印迹... 目的探讨新型免疫分子TIPE2负调控白细胞介素-6 (IL-6)影响宫颈癌耐药细胞株Siha对顺铂化疗敏感性的作用机制。方法成功构建耐药细胞株Siha/DDP,转染TIPE2后,采用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IL-6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率的变化,用蛋白印迹实验检测IL-6及肿瘤耐药基因MDR1的表达变化。结果耐药细胞株Siha/DDP构建成功后,其半抑制浓度(IC50)值及上清中IL-6皆明显增高;转染TIPE2后,能显著降低耐药细胞株IC50值,增高对化疗药物CDDP的敏感性,降低细胞中IL-6及耐药相关基因MDR1的表达水平。结论 TIPE2逆转宫颈癌耐药细胞株Siha/DDP的肿瘤耐药性,可能的机制是通过降低IL-6表达,进而抑制MDR1表达,从而调控肿瘤耐药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TIPE2 白细胞介素-6 MDR1 肿瘤耐药
原文传递
Tim-4在宫颈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与疾病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速捷 崔敏 +1 位作者 黎媛媛 赵培庆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9年第15期3413-3415,共3页
目的探讨Tim-4在宫颈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可能的临床意义,为发现宫颈癌新型诊断分子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免疫组化检测宫颈癌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Tim-4的表达,分析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同时检测患者血清中分泌型Tim-4的水平。结果宫... 目的探讨Tim-4在宫颈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可能的临床意义,为发现宫颈癌新型诊断分子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免疫组化检测宫颈癌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Tim-4的表达,分析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同时检测患者血清中分泌型Tim-4的水平。结果宫颈癌肿瘤组织标本中Tim-4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分析宫颈癌组织中Tim-4表达发现,其与3年生存率呈负相关;宫颈癌患者外周血血清中Tim-4分泌量较正常对照明显上调。结论Tim-4在宫颈癌组织及外周血血清中表达上调,且与预后负相关,提示其可能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TIM-4 免疫组化 生存率
原文传递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在相关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程怡 陈亚琳 相新新 《生命的化学》 CAS 2023年第5期735-741,共7页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是中性粒细胞在受到特殊因素影响后释放到细胞外的一种纤维网状复合物。在病毒、细胞因子、活化血小板、补体、自身抗体等因子的诱导下,特定的中性粒细胞亚群产生并释放NETs,...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是中性粒细胞在受到特殊因素影响后释放到细胞外的一种纤维网状复合物。在病毒、细胞因子、活化血小板、补体、自身抗体等因子的诱导下,特定的中性粒细胞亚群产生并释放NETs,NETs在体内发挥多种作用,参与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种疾病的发展,也与相关非感染性病理过程如凝血障碍、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炎等有密切关系。因而在相关疾病中控制NETs的发生和发展可能是潜在的疾病治疗靶点。该文总结了NETs在代谢性疾病、肿瘤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等相关疾病中的影响,探讨了抗NETs药物的临床应用,以期为临床药物选择和应用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肿瘤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非感染性病理过程
原文传递
NLRP3炎性小体激活调控机制及其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潜在作用
17
作者 杨乐 赵培庆 《生命的化学》 CAS 2023年第10期1538-1546,共9页
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family pyrin domain containing 3,NLRP3)炎性小体是一种多蛋白复合物,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通过K+外流、溶酶体损伤、线粒体功能障碍和活性氧生成等途径被激活,产生... 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family pyrin domain containing 3,NLRP3)炎性小体是一种多蛋白复合物,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通过K+外流、溶酶体损伤、线粒体功能障碍和活性氧生成等途径被激活,产生具有生物活性的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IL-1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从而导致细胞死亡,激活适应性免疫。NLRP3基因多态性、表达水平、激活状态都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疾病进程关系密切,并且NLRP3炎性小体异常激活驱动的慢性炎症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NLRP3炎性小体的分子结构、基本生物学功能及其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进程之间的相关性作一综述,以期为防治该类自身免疫性疾病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LRP3炎性小体 类风湿性关节炎 白介素-1Β 白介素-18
原文传递
TIPE2在炎症、免疫相关疾病和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陈亚琳 程怡 相新新 《生命的化学》 CAS 2023年第2期257-263,共7页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tumor necrosis factor-α-induced protein 8-like 2,TIPE2)是一种新型的先天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调节因子。TIPE2负向调节Toll样受体和T细胞受体的功能,其在免疫系统的选择性表达可抑制炎症反应并维持...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tumor necrosis factor-α-induced protein 8-like 2,TIPE2)是一种新型的先天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调节因子。TIPE2负向调节Toll样受体和T细胞受体的功能,其在免疫系统的选择性表达可抑制炎症反应并维持免疫稳态。大量研究表明,TIPE2是多种肿瘤生成和肿瘤免疫平衡动态调节的负性调节分子,是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成熟和抗肿瘤免疫的潜在检查点。TIPE2在炎症、免疫相关疾病和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具有作为临床生物标志物的潜力。本文总结了TIPE2的结构特点、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疾病中的异常表达和临床意义,为疾病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 肿瘤 炎症 免疫稳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