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农17”菠萝夏季催花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胜辉 李运合 +1 位作者 杨玉梅 张秀梅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3-75,79,共4页
为解决"台农17"菠萝品种夏季催花难的技术问题,采用乙烯利400、600,1 000 mg/L 1~2次,1.0%、1.5%、2.0%电石2次,1.0%、1.5%、2.0%电石2次+乙烯利600 mg/L 1次对菠萝植株进行催花研究,比较不同处理对开花结果和果实品质的影... 为解决"台农17"菠萝品种夏季催花难的技术问题,采用乙烯利400、600,1 000 mg/L 1~2次,1.0%、1.5%、2.0%电石2次,1.0%、1.5%、2.0%电石2次+乙烯利600 mg/L 1次对菠萝植株进行催花研究,比较不同处理对开花结果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乙烯利催花处理植株的开花及果实成熟均比电石催花提早;单一乙烯利催花1~2次,菠萝抽蕾开花率在0~51.67%;单一电石催花2次,抽蕾开花率在82.22%~85.55%;电石两次+乙烯利1次催花,抽蕾开花率达98.89%~100%。电石及电石+乙烯利催花处理小果数目及果形指数极显著高于单一乙烯利处理。说明1.0%~2.0%电石2次+乙烯利600 mg/L1次(每次间隔2 d)是夏季"台农17"菠萝品种理想的催花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 催花 乙烯利 电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2”菠萝冠芽叶芽扦插技术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刘胜辉 杨玉梅 +3 位作者 朱祝英 孙伟生 吴青松 孙光明 《中国热带农业》 2015年第3期63-66,共4页
为解决目前生产“MD-2”菠萝种苗稀缺的问题,通过分级处理、切片刀扦插和移栽基质的筛选,研究其冠芽叶芽扦插技术。经过近3年的摸索,获得了“MD-2”菠萝叶芽扦插技术:用FeatherR35切片刀,割取冠芽叶片,按叶片着生位置分好级后,于... 为解决目前生产“MD-2”菠萝种苗稀缺的问题,通过分级处理、切片刀扦插和移栽基质的筛选,研究其冠芽叶芽扦插技术。经过近3年的摸索,获得了“MD-2”菠萝叶芽扦插技术:用FeatherR35切片刀,割取冠芽叶片,按叶片着生位置分好级后,于2000mg/L多菌灵溶液浸泡10min,晾干表面水分后,扦插于4∶1的河沙∶椰糠基质中,覆盖70%遮阳网。60d后炼苗10~15d,进行消毒,移栽于1∶1∶1的河沙∶椰糠∶泥炭混合基质中,保持基质湿润,10个月即可成苗。目前运用此技术已培育种苗10余万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 冠芽 叶芽 扦插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与分子筛吸附乙烯诱导巴厘菠萝开花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刘胜辉 吴青松 +2 位作者 张秀梅 孙伟生 孙光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8-41,共4页
为了开发一种新的菠萝催花方法,以200 mg/L乙烯利溶液为对照,研究了两种吸附乙烯饱和的吸附剂(活性炭和沸石分子筛)对菠萝品种巴厘的综合催花效果.结果表明:(1)活性炭吸附乙烯的能力及释放乙烯的速度极显著高于分子筛;(2)沸石分... 为了开发一种新的菠萝催花方法,以200 mg/L乙烯利溶液为对照,研究了两种吸附乙烯饱和的吸附剂(活性炭和沸石分子筛)对菠萝品种巴厘的综合催花效果.结果表明:(1)活性炭吸附乙烯的能力及释放乙烯的速度极显著高于分子筛;(2)沸石分子筛与乙烯利均可诱导巴厘菠萝100%成花,活性炭处理抽蕾率为30%~60%,二者花期要比乙烯利延迟1~2 d;(3)催花后的菠萝小果数及单果重与乙烯吸附剂的投入量有关,吸附剂投放多,会降低菠萝果实的小果数及果重,0.1~0.2 g分子筛以及活性炭处理催花后所结的菠萝小果数均极显著高于对照乙烯利,单果重无显著差异;(4)分子筛及活性炭催花与乙烯利催花所结的果实在可溶性固形物、总酸和维生素C含量上无显著差异.沸石分子筛吸附乙烯可以成功诱导巴厘菠萝开花,是一种新型的菠萝催花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碳 分子筛 乙烯吸附剂 巴厘菠萝 催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菠萝粉蚧种类调查及发生规律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何衍彪 詹儒林 +3 位作者 刘映红 孙光明 李国平 赵艳龙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61-1165,共5页
菠萝粉蚧是为害菠萝的粉蚧的统称,是菠萝凋萎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本文对我国菠萝粉蚧的种类和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为害菠萝的粉蚧主要是菠萝洁粉蚧,仅在海南乐东菠萝园发现有新菠萝灰粉蚧危害;菠萝洁粉蚧目前仅限在菠萝... 菠萝粉蚧是为害菠萝的粉蚧的统称,是菠萝凋萎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本文对我国菠萝粉蚧的种类和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为害菠萝的粉蚧主要是菠萝洁粉蚧,仅在海南乐东菠萝园发现有新菠萝灰粉蚧危害;菠萝洁粉蚧目前仅限在菠萝上为害;新菠萝灰粉蚧主要为害剑麻,也为害菠萝和粉蕉;我国暂未发现2种粉蚧混合发生的现象。秋季是雷州半岛地区菠萝洁粉蚧自然种群快速增长期,12月下旬菠萝洁粉蚧自然种群数量进入高峰期;气温和降雨量是影响菠萝洁粉蚧自然种群增长的重要因子,高温、低温均不利于菠萝洁粉蚧生长和繁殖,降雨量对菠萝洁粉蚧的自然种群数量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粉蚧 菠萝洁粉蚧 气温 降雨量 种群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HPLC分析菠萝愈伤组织DNA甲基化水平 被引量:2
5
作者 林文秋 肖熙鸥 +4 位作者 张红娜 刘胜辉 孙伟生 李运合 吴青松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220-2224,共5页
建立菠萝DNA甲基化水平的HPLC测定方法,分析菠萝愈伤组织DNA甲基化水平变化,为进一步研究菠萝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机理奠定基础。通过对流动相和水解温度等条件的优化,建立菠萝DNA甲基化水平的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分离C和5m-C的最佳流动相... 建立菠萝DNA甲基化水平的HPLC测定方法,分析菠萝愈伤组织DNA甲基化水平变化,为进一步研究菠萝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机理奠定基础。通过对流动相和水解温度等条件的优化,建立菠萝DNA甲基化水平的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分离C和5m-C的最佳流动相为甲醇∶磷酸二氢钾∶三乙胺为10∶90∶0.2(V/V),pH 3.0,DNA的最佳水解温度为90℃。利用此体系分析菠萝愈伤组织和胚性愈伤组织的DNA甲基化变化,结果表明,菠萝愈伤组织在分化过程中DNA总甲基化水平呈动态变化,变化范围为5.14%~96.86%。此外,胚性愈伤组织甲基化水平低于非胚性愈伤组织。推测DNA甲基化影响菠萝愈伤组织的分化及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 愈伤组织 DNA甲基化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菠萝自然开花及其抑制技术 被引量:9
6
作者 朱祝英 杨玉梅 +1 位作者 孙光明 刘胜辉 《中国热带农业》 2012年第5期75-77,共3页
介绍了菠萝自然开花的生理现象及对生产上的负面影响,从品种、环境因素及植株生理状况等角度综述了菠萝自然开花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有效预防菠萝自然开花的栽培技术。
关键词 菠萝 自然开花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菠萝冠芽变异及鸡冠状冠芽遗传稳定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吴青松 孙伟生 +1 位作者 李运合 孙光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13,共4页
考察了无刺卡因、巴厘和珍珠3个菠萝品种吸芽苗冠芽的变异情况,结果显示:无刺卡因冠芽全为单冠芽,巴厘和珍珠则存在冠芽变异,其中珍珠发生冠芽变异显著高于无刺卡因和巴厘,主要是因为珍珠的复冠率显著高于无刺卡因和巴厘,但3个品种鸡冠... 考察了无刺卡因、巴厘和珍珠3个菠萝品种吸芽苗冠芽的变异情况,结果显示:无刺卡因冠芽全为单冠芽,巴厘和珍珠则存在冠芽变异,其中珍珠发生冠芽变异显著高于无刺卡因和巴厘,主要是因为珍珠的复冠率显著高于无刺卡因和巴厘,但3个品种鸡冠状冠芽发生率的差异未达到显著。利用从巴厘和珍珠中发现的3株鸡冠状冠芽及其母株再次繁育成苗,所有鸡冠状冠芽苗成熟时均未再现鸡冠状冠芽表型,表明鸡冠状冠芽不能稳定遗传,受环境影响。然而珍珠鸡冠状冠芽母株的吸芽苗却又再现复冠和鸡冠状冠芽,再次表明品种珍珠的吸芽易于产生冠芽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 冠芽 遗传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厘’菠萝离体培养技术 被引量:2
8
作者 林文秋 肖熙鸥 +4 位作者 张红娜 刘胜辉 孙伟生 吴青松 李运合 《热带农业科学》 2017年第10期41-44,共4页
以菠萝品种‘巴厘’的吸芽或腋芽为外植体,从灭菌消毒、愈伤组织和芽的诱导、继代增殖、生根培养和练苗移栽等方面,阐述了菠萝组织培养技术及存在问题。
关键词 菠萝 '巴厘’ 离体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施铁和有机酸防治菠萝叶片黄化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菁 孙光明 +2 位作者 石伟琦 冼皑敏 杜丽清 《热带农业科学》 2014年第6期6-9,13,共5页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以中国菠萝主栽品种‘巴厘’为试材,研究了叶面喷施柠檬酸、硫酸亚铁、硫酸亚铁+柠檬酸、柠檬酸铁、柠檬酸铁铵对菠萝叶片总铁、活性铁、叶绿素含量及菠萝生长和产量影响,为防治菠萝叶片黄化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6....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以中国菠萝主栽品种‘巴厘’为试材,研究了叶面喷施柠檬酸、硫酸亚铁、硫酸亚铁+柠檬酸、柠檬酸铁、柠檬酸铁铵对菠萝叶片总铁、活性铁、叶绿素含量及菠萝生长和产量影响,为防治菠萝叶片黄化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6.67%硫酸亚铁溶液、0.2%柠檬酸溶液pH值均在2.80以下,叶面喷施酸性溶液提高了菠萝叶片活性铁、叶绿素含量,能促进菠萝生长,提高菠萝产量;柠檬酸铁在常温下难溶于水,对提高菠萝叶片活性铁、叶绿素含量及促进菠萝生长和提高产量效果不显著;柠檬酸铁铵、柠檬酸+硫酸亚铁都能显著提高菠萝叶片全铁、活性铁及叶绿素含量,增加菠萝叶片数、D叶长度、宽度及产量,能有效防治菠萝叶片黄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 有机酸 黄化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份菠萝种质果实外观性状比较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锡铜 吴青松 +2 位作者 林文秋 姚艳丽 张秀梅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8-85,共8页
【目的】分析比较18份菠萝种质的果实外观性状,为菠萝优异资源挖掘与育种应用提供科学借鉴,为利用果实外观性状鉴别品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测量菠萝果实的单果质量、果实横径、果实纵径、果眼深度、小果宽、小果高、果心直径、小果... 【目的】分析比较18份菠萝种质的果实外观性状,为菠萝优异资源挖掘与育种应用提供科学借鉴,为利用果实外观性状鉴别品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测量菠萝果实的单果质量、果实横径、果实纵径、果眼深度、小果宽、小果高、果心直径、小果数、果形指数等9个菠萝果实外观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菠萝种质果实外观性状在种质间存在显著差异,菠萝种质间果实单果质量变异最大,变异系数达48.62%,果眼深度和果形指数的变异较小,变异系数分别为9.83%和7.04%。所试性状中单果质量与果实横径、果实纵径、小果高、小果宽、果心直径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菠萝小果数与果眼深度、果形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所试种质中黑菠萝单果质量最大,达到1992.07 g,显著高于除开英1号和N36之外的其他种质;开英1号单果质量较大,且变异系数较小,遗传较稳定;Josapine单果质量最小,果心直径和果眼深度最小,显著低于其他种质;马来西亚沙捞越果形指数为1.40,为18个种质中最大;所测量的各性状中果眼深度的整体变异系数最小,遗传最稳定。【结论】菠萝种质果实外观性状单果质量、果心直径、小果数、果眼大小、果实纵径等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可以利用这些果实性状进行品种识别和鉴定。所试种质中开英1号、马来西亚沙捞越、N36等种质具有进一步开发利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 种质 果实 外观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个菠萝品种成熟果实香气成分分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刘胜辉 孙伟生 +3 位作者 陆新华 吴青松 魏长宾 孙光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79-1185,共7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Josapine、Mac Gregor、MD-2等6个菠萝品种成熟果实挥发物种类的异同。结果表明:Josapine成熟果实挥发物以萜烯类为主,顺式β-罗勒烯含量最高,其次为己酸甲酯;Phuket以酯类为主,异戊酸...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Josapine、Mac Gregor、MD-2等6个菠萝品种成熟果实挥发物种类的异同。结果表明:Josapine成熟果实挥发物以萜烯类为主,顺式β-罗勒烯含量最高,其次为己酸甲酯;Phuket以酯类为主,异戊酸乙酯含量最高,其次为异戊酸甲酯;台农13以酯类为主,己酸乙酯含量最高,其次为异戊酸乙酯;Mac Gregor以酯类为主,含有极少萜烯,辛酸乙酯含量最高,其次为乙酸乙酯;台农21香气以酯类为主,含有极少萜烯,己酸甲酯含量最高,其次是乙酸乙酯;MD-2以酯类为主,己酸乙酯含量最高,其次为丁酸乙酯。聚类分析显示,MD-2、台农13与Phuket能较好地聚在一起,相似系数为0.77;引自马来西亚的Josapine与其他5个品种的遗传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菠萝 香气成分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菠萝果实发育过程中的内源激素变化及品质形成特点 被引量:9
12
作者 林文秋 肖熙鸥 +4 位作者 张红娜 刘胜辉 孙伟生 李运合 吴青松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224-2229,共6页
【目的】探讨菠萝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内源激素变化及品质形成特点,为菠萝品种改良和优质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巴厘菠萝果实发育过程中的主要内源激素、可溶性糖、有机酸和维生... 【目的】探讨菠萝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内源激素变化及品质形成特点,为菠萝品种改良和优质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巴厘菠萝果实发育过程中的主要内源激素、可溶性糖、有机酸和维生素C(Vc)含量,并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在菠萝果实发育过程中,其单果重呈不典型的单S形曲线变化趋势;玉米素(ZT)含量最高,呈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的变化趋势;吲哚乙酸(IAA)含量呈先降后升、再降再升的动态变化;脱落酸(ABA)含量变化与ZT相似,幼果期ABA含量随着果实发育不断升高,进入果实膨大期后趋于稳定,成熟期缓慢上升;赤霉素(GA3)微量存在。在菠萝果实发育过程中,糖分积累以果糖、葡萄糖和蔗糖为主,果糖和葡萄糖含量随果实发育逐渐升高,而幼果期蔗糖含量逐渐下降,进入果实膨大期至成熟期后蔗糖含量急剧升高;有机酸积累以马来酸、柠檬酸和苹果酸为主,幼果期以苹果酸和马来酸积累为主,进入果实膨大期后柠檬酸含量急剧升高,成为成熟菠萝的主要有机酸;此外,在菠萝果实发育过程中检测到微量的富马酸和酒石酸。Vc含量在果实发育初期不断升高,进入成熟期后急剧下降。【结论】ZT和ABA是影响菠萝果实发育及成熟的重要内源激素,其含量随果实的发育呈动态变化;蔗糖和柠檬酸是决定巴厘菠萝果实品质的主要可溶性糖和主要有机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 内源激素 可溶性糖 有机酸 维生素C(V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杀蚂蚁对菠萝洁粉蚧种群数量及菠萝凋萎病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何衍彪 詹儒林 +2 位作者 刘映红 孙光明 赵艳龙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814-1817,共4页
【目的】探索诱杀蚂蚁防治菠萝洁粉蚧的可行性,为菠萝洁粉蚧和菠萝凋萎病的防治提供新途径。【方法】对菠萝洁粉蚧共栖蚂蚁的种类进行调查,并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法分别对施用蚂蚁毒饵及对照果园菠萝洁粉蚧种群消长动态和菠萝凋萎病发生情... 【目的】探索诱杀蚂蚁防治菠萝洁粉蚧的可行性,为菠萝洁粉蚧和菠萝凋萎病的防治提供新途径。【方法】对菠萝洁粉蚧共栖蚂蚁的种类进行调查,并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法分别对施用蚂蚁毒饵及对照果园菠萝洁粉蚧种群消长动态和菠萝凋萎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毒饵诱杀蚂蚁可以明显降低菠萝园菠萝洁粉蚧的种群数量,试验区菠萝凋萎病发病较轻,菠萝枯萎率为2.38%,而对照区菠萝凋萎病发病较重,菠萝枯萎率为15.73%。【结论】通过诱杀蚂蚁控制菠萝洁粉蚧种群数量,是防治菠萝凋萎病行之有效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蚂蚁 诱杀 菠萝洁粉蚧 菠萝凋萎病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植时期对“MD-2”菠萝自然开花及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胜辉 杨玉梅 +3 位作者 朱祝英 孙伟生 吴青松 孙光明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9-91,共3页
以400g左右的"MD-2"大吸芽为材料,比较不同定植时期(4月,6月,8月,10月)菠萝植株生长状况、自然开花及结果情况。结果表明,"MD-2"大吸芽的定植时期影响其自然开花,4月和6月定植的自然开花率分别为95%和90%,8月为55%... 以400g左右的"MD-2"大吸芽为材料,比较不同定植时期(4月,6月,8月,10月)菠萝植株生长状况、自然开花及结果情况。结果表明,"MD-2"大吸芽的定植时期影响其自然开花,4月和6月定植的自然开花率分别为95%和90%,8月为55%,10月为1%。4月和6月定植的所结果实重1kg以上,8月和10月定植的达不到商品果要求。10月定植的可以有效预防自然开花现象的发生,8月不适宜定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2” 菠萝 定植时期 自然开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菠萝AcHMGR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运合 孙光明 吴青松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359-2365,共7页
以菠萝(Ananas comosus L.cv.Comte de Paris)果实为材料,采用RT-PCR结合RACE方法得到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基因(命名为AcHMGR)的c DNA及基因组DNA全长。AcHMGR的c DNA全长2 407 bp,其开放读码框长度为1 740 bp,编码579... 以菠萝(Ananas comosus L.cv.Comte de Paris)果实为材料,采用RT-PCR结合RACE方法得到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基因(命名为AcHMGR)的c DNA及基因组DNA全长。AcHMGR的c DNA全长2 407 bp,其开放读码框长度为1 740 bp,编码579个氨基酸;其基因组DNA全长为4 115 bp,从起始密码子到终止密码子的长度为3 764 bp,含有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对照的菠萝果实中,AcHMGR基因表达量在花后0 d最高,从花后30 d开始,其表达量急剧下降,之后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直到果实成熟。经20 mg/L N-(2-氯-4-吡啶基)-N'-苯基脲(CPPU)处理后,显著提高了AcHMGR基因在花后30 d果实中的相对表达量,为同期对照的1.8倍;但其他时期的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异。研究结果表明,AcHMGR基因在菠萝果实早期发育过程中表达量较高,CPPU处理提高了AcHMGR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并显著提高果实的重量,说明CPPU处理后AcHMGR基因可能在促进果实重量的增加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 AcHMGR基因 细胞分裂 CPP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心病菠萝果实生理指标和内源激素含量变化 被引量:5
16
作者 姚艳丽 付琼 +3 位作者 周迪 朱祝英 杨玉梅 张秀梅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587-2593,共7页
为了解水心病菠萝果实生理指标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特征,本研究以菠萝主栽品种‘巴厘’为材料,采用液质联用(LC-MS)、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方法测定了不同发病程度的水心病菠萝果实中主要内源激素、单糖、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维生... 为了解水心病菠萝果实生理指标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特征,本研究以菠萝主栽品种‘巴厘’为材料,采用液质联用(LC-MS)、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方法测定了不同发病程度的水心病菠萝果实中主要内源激素、单糖、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Vc)、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并分析了水心病发病程度、内源激素和抗氧化酶活性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发病程度水心病菠萝可溶性固形物、Vc和糖含量、SOD和POD酶活性以及内源激素玉米素(ZT)、茉莉酸(JA)和脱落酸(ABA)含量均比对照显著下降,且随着发病程度的加深下降幅度增加;不同发病程度水心病菠萝CAT酶活性、MDA含量和SA含量较对照显著提高;可滴定酸含量、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在轻度发病果中含量较对照明显增加,在中度发病果中含量显著降低,而1-氨基环丙烷羧酸(ACC)含量变化趋势与其刚好相反。相关分析表明,菠萝水心病病害级别与内源激素ZT、JA和AB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0.98和–0.94;与S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3。一方面水心病降低了菠萝果实糖酸比和Vc含量,导致果实品质下降;另一方面菠萝通过调节内源激素ZT、JA、ABA和SA含量,进而调控SOD、POD和CAT活性,增强对水心病的防御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 水心病 品质 内源激素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菠萝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被引量:2
17
作者 昝丽梅 张家云 吴维军 《热带生物学报》 2014年第3期277-279,共3页
以苹果菠萝的顶芽和吸芽为外植体,接种于MS+6-BA3 mg·L^-1+蔗糖30g·L^-1的培养基上,30 d后腋芽萌发;再将新芽切割,接种于MS+6-BA2 mg· L^-1 +NAA0.05 mg· L^-1+蔗糖30g·L^-1的培养基上,30 ~40 d后形成... 以苹果菠萝的顶芽和吸芽为外植体,接种于MS+6-BA3 mg·L^-1+蔗糖30g·L^-1的培养基上,30 d后腋芽萌发;再将新芽切割,接种于MS+6-BA2 mg· L^-1 +NAA0.05 mg· L^-1+蔗糖30g·L^-1的培养基上,30 ~40 d后形成丛生芽,每30~40 d继代1次,可增殖3~5倍;把丛生芽分割成单株并接种于MS+6-BA 1 mg·L^-1 +AD3 mg·L^-1+蔗糖30 g·L^-1培养基上,进行壮苗培养,25 ~30 d后再转接种于1/2MS+NAA 0.5 mg· L^-1+香蕉汁30g· L^-1+蔗糖30g· L^-1培养基上,30 d后可形成完整的根系;小植株移栽成活率可达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菠萝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菠萝生长素极性运输载体基因AcPINs和AcAUXs的分离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运合 孙光明 +2 位作者 张红娜 刘胜辉 吴青松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916-1928,共13页
乙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菠萝人工催花,但其分子机制不是很清楚。以菠萝(Ananas comosus L.‘Perola’)茎尖为材料,采用RT-PCR结合RACE方法得到3个生长素极性运输输出载体基因(AcPIN1、AcPIN2和AcPIN3)和2个生长素极性运输输入载体基因(AcA... 乙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菠萝人工催花,但其分子机制不是很清楚。以菠萝(Ananas comosus L.‘Perola’)茎尖为材料,采用RT-PCR结合RACE方法得到3个生长素极性运输输出载体基因(AcPIN1、AcPIN2和AcPIN3)和2个生长素极性运输输入载体基因(AcAUX1和AcAUX2)的c DNA及基因组DNA全长。AcPIN1、AcPIN2、AcPIN3、AcAUX1和AcAUX2的cDNA全长分别为2 690、2 388、2 057、2 156和1 580 bp,其开放读码框长度分别为1 854、1 917、1 530、1 479和1 392 bp,分别编码617、638、509、492和463个氨基酸;其基因组DNA全长分别为3 602、3 208、4 204、5 457和2 436 bp,从起始密码子到终止密码子的长度分别为3 244、2 780、3 947、5 264和2 321 bp。氨基酸序列多重比对及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AcPINs和AcAUXs分别属于植物PINs和AUX/LAXs家族。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菠萝茎尖经200和1 200 mg·L^(-1)乙烯利诱导处理后,AcPINs的表达上调较多,其中AcPIN2在处理后的早期(1~2 d)和后期(28~37 d)显著上调,另外两个PIN家族基因AcPIN1和AcPIN3在处理后的大部分时间都明显提高。AcAUX1的上调表达量相对较少,且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也主要集中在处理初期(1 d)和后期(28~37 d),而AcAUX2的上调表达则只在处理后的前期(1、2、9 d)。研究结果表明,乙烯利诱导菠萝成花过程中,存在着生长素极性运输,且生长素极性输出在此过程中的作用可能更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 开花 生长素输出载体 生长素输入载体 生长素极性运输
原文传递
不同基因型菠萝灰粉蚧种群竞争与其分布的关系
19
作者 何衍彪 詹儒林 常金梅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97-398,共2页
菠萝灰粉蚧Dysmicoccus brevipes(Cockerell)是我国菠萝凋萎病的主要传播媒介,防治该虫是控制菠萝凋萎病的有效途径。该虫在我国为孤雌生殖,遗传结构简单,根据COI序列差异可分为3个基因型,即南宁型、琼海型及万宁型(He et al.,2012... 菠萝灰粉蚧Dysmicoccus brevipes(Cockerell)是我国菠萝凋萎病的主要传播媒介,防治该虫是控制菠萝凋萎病的有效途径。该虫在我国为孤雌生殖,遗传结构简单,根据COI序列差异可分为3个基因型,即南宁型、琼海型及万宁型(He et al.,2012)。随着菠萝种苗及果实的调运,不同基因型菠萝灰粉蚧在果园可能混合发生。为探索该虫不同基因型之间是否存在种群竞争,及这种竞争与其分布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种群 不同基因型 种群竞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