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造影与MRI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对比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林诗彬 张建辉 +2 位作者 陈建强 吴晶晶 赵妍妍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66-668,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与磁共振成像(MRI)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在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乳腺外科就诊的可疑乳腺癌患者126例,对其分别进行超声造影及MRI检查,比较二者对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敏感性及特异性。...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与磁共振成像(MRI)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在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乳腺外科就诊的可疑乳腺癌患者126例,对其分别进行超声造影及MRI检查,比较二者对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早期乳腺癌的真实检出率超声造影(19.05%)高于MRI(9.5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6 7,P=0.030 8),进展期乳腺癌真实检出率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7 6,P=0.894 6),早期乳腺癌诊断敏感性超声造影(85.71%)高于MRI(42.8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00 0,P=0.000 8),进展期乳腺癌诊断灵敏度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对早期或进展期乳腺癌诊断的特异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检查对诊断早期乳腺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诊断 乳腺肿瘤 超声造影 磁共振成像 敏感性 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颅窝孔道的CT研究及临床评价 被引量:8
2
作者 骆成 李监松 +1 位作者 常莎 魏文洲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1999年第3期122-125,共4页
目的:探讨成人中颅窝各孔道的CT 形态和大小。方法:以50 例正常成人颅底为研究对象,采用薄层高分辨力CT 扫描和图像放大重建方法,对中颅窝孔道(包括视神经孔,眶上裂、圆孔、翼管、卵圆孔、棘孔、破裂孔、颈动脉管)的大小... 目的:探讨成人中颅窝各孔道的CT 形态和大小。方法:以50 例正常成人颅底为研究对象,采用薄层高分辨力CT 扫描和图像放大重建方法,对中颅窝孔道(包括视神经孔,眶上裂、圆孔、翼管、卵圆孔、棘孔、破裂孔、颈动脉管)的大小和形态进行研究,并对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各孔道显示良好,与解剖测量值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CT 颅骨 颅骨测量法 中颅窝孔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鼠脑胶质瘤模型的建立与磁共振灌注成像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陈淑玲 郭子义 钟小航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5期3317-3318,3321,共3页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在晚期鼠脑胶质瘤模型的应用价值。方法 Wistar大鼠32只,通过立体定向仪将C6细胞接种至鼠脑右尾状核区,接种3周后行3.0T常规MRI和磁共振灌注成像检查,记录灌注成像参数局部脑容量(rCBV),并与病理结果进...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在晚期鼠脑胶质瘤模型的应用价值。方法 Wistar大鼠32只,通过立体定向仪将C6细胞接种至鼠脑右尾状核区,接种3周后行3.0T常规MRI和磁共振灌注成像检查,记录灌注成像参数局部脑容量(rCBV),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30只接种大鼠,在随后病理检查中均有肿瘤形成,成瘤率100%;磁共振灌注成像显示胶质瘤瘤体和对侧镜像脑组织的rCBV分别为262.61±72.82和189.39±57.21,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鼠脑胶质瘤模型适合用于脑肿瘤组织血容量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大鼠 WISTAR 神经胶质瘤 磁共振灌注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半月板及交叉韧带撕裂的磁共振扫描程序优化 被引量:10
4
作者 陈旭 谭利华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27-334,共8页
目的:研究膝关节半月板及交叉韧带撕裂的磁共振(MRI)检查方法,优化扫描程序。方法:收集140例经关节镜证实的膝关节外伤病例,回顾性研究不同MRI扫描序列组(1个试验组和5个对照组)诊断半月板及韧带撕裂的准确性。结果:试验组诊断半月板和... 目的:研究膝关节半月板及交叉韧带撕裂的磁共振(MRI)检查方法,优化扫描程序。方法:收集140例经关节镜证实的膝关节外伤病例,回顾性研究不同MRI扫描序列组(1个试验组和5个对照组)诊断半月板及韧带撕裂的准确性。结果:试验组诊断半月板和交叉韧带撕裂的准确性均大于其他对照组(P<0.05)。Osag-PDWIfs的诊断准确性较OsagT2WIfs好(N=192,P=0.000),CorPDWIfs明显优于CorT1WI(N=192,P=0.000)。试验组诊断内侧半月板撕裂准确性较外侧半月板好(N=192,P=0.000),诊断后交叉韧带撕裂准确性较前交叉韧带好(N=192,P=0.000)。结论:对于半月板及交叉韧带撕裂,本研究中试验组较其他试验组准确性好,为较优化的MRI序列组合,推荐其作为膝关节外伤的常规扫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月板撕裂 交叉韧带撕裂 磁共振成像 检查平面 扫描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非外伤性多椎体压缩骨折的高场强MRI影像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唐少虎 申艳光 韩向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159-1160,共2页
关键词 脊柱 压缩性骨折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血管造影用于育龄期妇女输卵管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韩向君 王绥煌 +4 位作者 刘旭东 王磊光 邱毅 陈晶 陈建强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73-674,共2页
目的:应用数字血管造影技术测量和观察中国育龄期妇女输卵管数据和形态,为女性输卵管绝育器的研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数字血管造影机(DSA)的心脏模式下,应用高压注射器将40%的复方泛影葡胺通过双腔球囊硅胶管注入子宫输卵管(最大压... 目的:应用数字血管造影技术测量和观察中国育龄期妇女输卵管数据和形态,为女性输卵管绝育器的研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数字血管造影机(DSA)的心脏模式下,应用高压注射器将40%的复方泛影葡胺通过双腔球囊硅胶管注入子宫输卵管(最大压力控制在200PSI以下),在W4.3工作站上进行图像保存和分析。结果:观察和测量了输卵管的全长、各段的长度,间质部、峡部的内径,输卵管内口的直径等造影数据。结论:输卵管双侧对比,全部数据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间质部远部为输卵管为最狭窄部位,与峡部内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龄妇女 输卵管检查 数字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卵管内径测量在输卵管节育栓研制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韩向君 王磊光 +4 位作者 王绥煌 邱毅 李香营 战跃福 刘旭东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26-228,共3页
目的:通过对输卵管内径的测量及分析,为输卵管节育栓的研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子宫输卵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100例,应用GE公司AW4.3工作站进行输卵管内径测量和数据频数分析。结果:输卵管内口内径1.07±0.48mm,0.60~1.39m... 目的:通过对输卵管内径的测量及分析,为输卵管节育栓的研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子宫输卵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100例,应用GE公司AW4.3工作站进行输卵管内径测量和数据频数分析。结果:输卵管内口内径1.07±0.48mm,0.60~1.39mm频率最高(74.0%);间质部中段内径0.50±0.22mm,0.30~0.69mm频率占79.5%;间质部远端内径0.32±0.12mm,0.20~0.49mm频率占89.0%;峡部内径0.46±0.28mm,0.20~0.79mm频率占89.5%。结论:输卵管内径平均值及频数分布对输卵管节育栓的大小、形状的研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龄妇女 输卵管内径 测量 节育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W4.3工作站在输卵管形态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王绥煌 刘旭东 +2 位作者 韩向君 王磊光 邱毅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75-676,共2页
目的:探讨AW4.3 Basic软件对子宫输卵管造影图像观察和测量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GE公司的Inova 3000数字血管造影机和自行设计双腔球囊造影用硅胶管以复方泛影葡胺为对比剂进行子宫输卵管造影,应用AW4.3 Basic软件对子宫输卵管造影的... 目的:探讨AW4.3 Basic软件对子宫输卵管造影图像观察和测量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GE公司的Inova 3000数字血管造影机和自行设计双腔球囊造影用硅胶管以复方泛影葡胺为对比剂进行子宫输卵管造影,应用AW4.3 Basic软件对子宫输卵管造影的图像进行观察、分析和测量。结果:输卵管间质中部、峡部及壶腹部均数及95%的可信区间分别为0.303(0.198~0.409)、0.443(0.420~0.470)、1.603(0.609~2.520)mm。结论:应用AW4.3 Basic软件对子宫输卵管造影的测量避免了人为因素和图像放大等干扰,测量的结果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输卵管造影 AW4.3工作站 图像观察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桥脑出血的CT分型、CT改变与预后 被引量:1
9
作者 骆成 常莎 +2 位作者 李监松 李茂进 甘万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12期1268-1269,共2页
目的 研究原发性桥脑出血 (PPH)的CT分型、CT改变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按Chung’s分型方法 ,将 2 8例PPH分型归类。结果  2 8例PPH病人中 ,大量出血型 9例 ,死亡 8例 ;基底被盖型 8例 ,死亡 7例 ;双侧被盖型 11例 ,死亡4例 ;无 1例单... 目的 研究原发性桥脑出血 (PPH)的CT分型、CT改变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按Chung’s分型方法 ,将 2 8例PPH分型归类。结果  2 8例PPH病人中 ,大量出血型 9例 ,死亡 8例 ;基底被盖型 8例 ,死亡 7例 ;双侧被盖型 11例 ,死亡4例 ;无 1例单侧被盖型 ;总死亡率 67.86%。其中大量出血型和基底被盖型与双侧被盖型的死亡率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当PPH表现为大量出血型或基底被盖型或血肿量 >4ml时 ,死亡率增高 ,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分型 CT改变 原发性桥脑出血 预后 P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冠状动脉成像影响因素的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惠 韩向君 +2 位作者 陈奋 陈晶 柯晓玲 《海南医学》 CAS 2006年第11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M SCT影响冠状动脉成像的多种因素。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对64例疑有或拟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行冠状动脉检查,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多种图像后处理。结果4例成像不佳,不能用于影像评价,其余60例检测出CT>110H... 目的探讨M SCT影响冠状动脉成像的多种因素。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对64例疑有或拟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行冠状动脉检查,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多种图像后处理。结果4例成像不佳,不能用于影像评价,其余60例检测出CT>110Hu硬斑块,利用仿真内窥镜在18例34支血管中检测出CT值50~110Hu的软斑块;扫描时间为注入造影剂后21~25s,右心室内造影剂伪影较轻;3.0m m层厚最适合Cascoring评估。结论M SCT冠状动脉成像影响因素比较复杂,各种后处理方法对冠状动脉成像各有优势,利用多种后处理技术综合评价,更有助于斑块的检出及斑块的定位和定性,其中仿真内窥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查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冠状动脉 影响因素 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综述
11
作者 徐惠 林则彬 +3 位作者 张月华 陈英 王长龙 王延昱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1998年第2期83-88,共6页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综述徐惠林则彬张月华陈英王长龙*王延昱*(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医院儿科)海口5702081概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仍然是造成新生儿死...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综述徐惠林则彬张月华陈英王长龙*王延昱*(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医院儿科)海口5702081概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仍然是造成新生儿死亡和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脑瘫等神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病因 病理学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MR诊断
12
作者 秦志光 梁其洲 《海南医学》 CAS 2006年第11期83-83,134,共2页
目的分析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的M RI表现,重点为早期M RI改变,旨在捉高早期ANFH的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对19例25个股骨头进行M R检查并对其影像改变予以分析。结果M RI检查发现25个股骨头病变,其中0期4个,表现为股骨头前上缘小斑片长T1... 目的分析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的M RI表现,重点为早期M RI改变,旨在捉高早期ANFH的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对19例25个股骨头进行M R检查并对其影像改变予以分析。结果M RI检查发现25个股骨头病变,其中0期4个,表现为股骨头前上缘小斑片长T1长T2信号,并可见股骨头及颈部骨髓水肿之长T1长T2信号,Ⅰ期7个,表现为带状长T1长T2信号或双线征,Ⅱ期6个,表现为股骨头斑点状、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或低、等、高混杂信号,Ⅲ~Ⅴ期8个,表现为不规则片状长T1长T2信号,骨质碎裂,关节面塌陷及关节间隙狭窄。结论M RI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有明显优势,特别是早期病变有高度敏感性,诊断价值高,可为临床提供有利治疗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 缺血性坏死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钼靶立体摄像活组织检查仪取活检的护理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丽琼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1997年第2期93-93,共1页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活组织检查 钼靶立体摄像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囊腺瘤1例
14
作者 符小花 符海秋 +1 位作者 陈晶 陈志晔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77-278,共2页
1病例简介男,33岁,主诉:盆腔占位1周余。患者45 d前曾发作排尿困难,经抗炎治疗后好转。1周前因尿潴留至外院急诊留置导尿管。直肠指诊:前列腺体积轻度增大,无结节,质地韧;肛门括约肌肌力正常,指套无血染。血常规: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 1病例简介男,33岁,主诉:盆腔占位1周余。患者45 d前曾发作排尿困难,经抗炎治疗后好转。1周前因尿潴留至外院急诊留置导尿管。直肠指诊:前列腺体积轻度增大,无结节,质地韧;肛门括约肌肌力正常,指套无血染。血常规: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1.690 ng/ml,游离PSA 0.126 n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囊腺瘤 磁共振成像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育龄期妇女不同年龄组输卵管形态学测量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韩向君 王磊光 +4 位作者 邱毅 陈晶 陈建强 王绥煌 刘旭东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5期3551-3552,共2页
目的:通过对育龄期妇女20-49岁不同年龄组的输卵管内部形态的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为输卵管形态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输卵管造影100例,分20-29岁组、30-39岁组和40-49岁组,应用W 4.3工作站上进行图像保存、分析和测量。结果:观... 目的:通过对育龄期妇女20-49岁不同年龄组的输卵管内部形态的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为输卵管形态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输卵管造影100例,分20-29岁组、30-39岁组和40-49岁组,应用W 4.3工作站上进行图像保存、分析和测量。结果:观察和测量了输卵管的全长、各段的长度,间质部、峡部的内径,输卵管内口的直径等造影数据,3组之间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育龄期妇女不同年龄组的输卵管内部形态和测量值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龄妇女 输卵管 造影检查
原文传递
血管侵犯的多排螺旋CT征象对小细胞肺癌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潘磊 汪涛 +4 位作者 刘敏 戚乐 战跃福 陈建强 唐栋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059-2061,共3页
目的分析小细胞肺癌(SCLC)血管侵犯的CT征象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SCLC的CT增强表现,重点分析SCLC累及血管的情况,并按血管受侵犯程度的不同分为3个等级,最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0例中,血管受累及的42例共84支血管,... 目的分析小细胞肺癌(SCLC)血管侵犯的CT征象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SCLC的CT增强表现,重点分析SCLC累及血管的情况,并按血管受侵犯程度的不同分为3个等级,最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0例中,血管受累及的42例共84支血管,未见明显受累及的8例;其中肺动脉受累及37支,肺静脉受累及29支,上腔静脉受累及16支,主动脉受累及2支;按血管受累及程度,1级12支,2级3支,3级69支。出现"冰冻纵隔"征象的8例。早期发生远处转移的11例。结论SCLC对大血管的侵犯是其特征性的CT征象,大血管受侵犯程度的差异分析对SCLC性质、分期的确定以及治疗、预后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血管侵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肝动脉化疗栓塞和即时射频消融术治疗膈下巨大肝细胞癌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宁额尔敦巴格那 王志军 +1 位作者 王茂强 段峰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5年第10期1690-1695,共6页
目的 评估DSA引导下联合TACE和即时射频消融技术治疗膈顶巨大肝癌的安全性和初步疗效。方法 该项回顾性研究得到解放军总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2010年1月—2011年9月共8例巨大肝细胞癌患者,共8个病灶。所有... 目的 评估DSA引导下联合TACE和即时射频消融技术治疗膈顶巨大肝癌的安全性和初步疗效。方法 该项回顾性研究得到解放军总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2010年1月—2011年9月共8例巨大肝细胞癌患者,共8个病灶。所有病灶均位于累及右侧膈下、肝顶,平均最大直径12.5cm(10.0~13.5cm)。采用的策略是:常规进行1~2次超选择肝动脉化疗栓塞,1个月后采用残留病灶,采用DSA引导下TACE联合全麻下即时射频消融技术,重点消融碘油沉积残留病灶。术后评估技术成功率、技术相关并发症和局部肿瘤治疗反应。定期影像学评估,随访过程中患者肿瘤进展情况和患者存活情况。结果 技术成功率100%,所有患者均未发生重要并发症。联合治疗1个月后复查,CR7例、PR1例、PD0例。7例CR患者中位至疾病进展期(TTP)为9个月(4~18个月)。随访过程中[(中位随访时间14个月(3~19个月)],所有患者均存活。结论 DSA引导下联合TACE和即时射频消融治疗膈下巨大肝癌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巨大 射频消融术 肝动脉化疗栓塞 DSA引导下 即时性
原文传递
介入栓塞甲状颈干在治疗咯血中的临床意义
18
作者 宁额尔敦巴格那 王志军 +2 位作者 王茂强 段峰 宋鹏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5年第7期1133-1136,共4页
目的观察甲状颈干参与咯血供血的表现,评价栓塞甲状颈干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2年间用介入技术治疗咯血术中经血管造影证实甲状颈干参与咯血供血11例,其中肺部恶性肿瘤3例、支气管扩张6例、肺结核2例。年龄25-69岁,平均44.5岁。对参与... 目的观察甲状颈干参与咯血供血的表现,评价栓塞甲状颈干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2年间用介入技术治疗咯血术中经血管造影证实甲状颈干参与咯血供血11例,其中肺部恶性肿瘤3例、支气管扩张6例、肺结核2例。年龄25-69岁,平均44.5岁。对参与供血的甲状颈干进行了超选择性栓塞术,栓塞剂用聚乙烯醇微球(PVA)、明胶海绵颗粒和微型钢丝圈。观察甲状颈干参与供血的DSA表现、影响因素,评价栓塞甲状颈干的安全性和临床意义。结果选择性造影均显示甲状颈干管径增粗、分支增多紊乱和不同程度的新生血管形成,伴有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者3例、甲状颈干供血区对比剂外溢4例、非特异性片状对比剂染色4例。本组患者均行供血甲状颈干的栓塞术,同时栓塞胸廓内动脉9例、肋间动脉6例、膈下动脉3例、支气管动脉7例,术后咯血停止;随访2个月-2年,11例未再咯血。结论甲状颈干可参与咯血的供血,是造成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治疗咯血失败的原因之一。如发现甲状颈干参与咯血供血,补充栓塞甲状颈干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咯血 支气管 动脉 甲状颈干 血管造影术 栓塞 治疗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