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7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科普馆建设对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启示——以海南省地震局防震减灾数字科普馆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桂丹 胡久常 +2 位作者 郭敏瑞 吴佳林 马龙 《国际地震动态》 2019年第4期20-24,共5页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防震减灾科普已成为实现防震减灾科普社会化的最有效途径。数字地震科普馆作为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产物,在更深更广的时空范围内进行地震知识的普及,能够极大地提高地震科普宣传的质量和效率。...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防震减灾科普已成为实现防震减灾科普社会化的最有效途径。数字地震科普馆作为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产物,在更深更广的时空范围内进行地震知识的普及,能够极大地提高地震科普宣传的质量和效率。本文以海南省地震局防震减灾数字科普馆为例,介绍其构建及实现技术,说明其应用情况,探讨了数字科普馆对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启示及其对未来宣传防震减灾科学知识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科普馆 信息化 数字化 科普宣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震预报论坛2024年度学术交流会议在海南海口召开
2
作者 黄辅琼 刘杰 +4 位作者 姚华建 胡久常 曾春梅 张慧 刘阳 《地震科学进展》 2024年第12期886-894,共9页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和海南省地震局于2024年8月13—17日在海南省海口市联合举办了中国地震预报论坛2024年度学术交流大会,来自全国地震行业内、外17所大学(其中包含1所外籍大学)、7个科研院所与23个地震行业直属省市级分支...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和海南省地震局于2024年8月13—17日在海南省海口市联合举办了中国地震预报论坛2024年度学术交流大会,来自全国地震行业内、外17所大学(其中包含1所外籍大学)、7个科研院所与23个地震行业直属省市级分支机构共47个单位的130余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学术交流设置了13个专题;会前征集到论文近96篇,会期交流报告51个,其中口头报告26个,张贴展板25个;26个口头报告中,大会特邀报告7个,外籍专题邀请报告1个;从25个张贴报告中,评选出优秀报告6个,6位作者获得下一届年会的口头报告资格。兼顾会议代表的特殊条件,本次会议设置了1个小时的线上交流时间。大会邀请了3位专家分别针对首座跨越1605年7.5级地震活断层的大跨度桥梁抗震设防技术与海南火山活动监测技术开展相关科技培训;围绕“制约地震三要素的因素与地震三要素预报的瓶颈问题”举办了1.5小时的Panel讨论;组织了为期一天的“跨越1605年海南7.5级地震断裂带的建筑抗震设防技术与海南火山活动监测技术的野外科普培训”。越来越多的行业外专家带来了不同视角的科研成果,丰富的前沿性学术交流提升了对地震过程物理机制的认识,跨越活断层建筑设施的精湛抗震设防技术的现场观摩学习增强了年轻学子对地震科技行业的自豪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 2024年度中国地震预报论坛 1605年海南7.5级地震 海南火山活动监测 海南省海口市 科普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南海地震监测和海啸预警服务 被引量:4
3
作者 陈运平 沈繁銮 陈定 《华南地震》 2006年第1期61-66,共6页
2004年底发生在印度洋的地震海啸造成的巨大灾难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根据海南岛有仪器记录到地震海啸的事实,从构造角度讨论了海南岛未来遭受地震海啸袭击的可能性,强调了建立海南省南海地震监测和海啸预警系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 2004年底发生在印度洋的地震海啸造成的巨大灾难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根据海南岛有仪器记录到地震海啸的事实,从构造角度讨论了海南岛未来遭受地震海啸袭击的可能性,强调了建立海南省南海地震监测和海啸预警系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提出了预警系统建设的初步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啸 海底地震观测 南海地震 预警系统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井水位的数字化观测在地震前兆监测中的效能 被引量:8
4
作者 解晓静 《华南地震》 2015年第2期28-36,共9页
分析了海南省在运行中的7口数字化观测井井水位的年、月、日正常动态特征,利用小波分析方法得出异常动态特征,以及各井对大震远震的响应特征,并根据以往的震例及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研究了数字化观测井水位在地震前兆监测中的效能情况... 分析了海南省在运行中的7口数字化观测井井水位的年、月、日正常动态特征,利用小波分析方法得出异常动态特征,以及各井对大震远震的响应特征,并根据以往的震例及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研究了数字化观测井水位在地震前兆监测中的效能情况。结果表明:海南省部分井水位在地震中期和短期前兆异常监测中可发挥效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后的观测中应加强管理台站周边环境、减少不必要的人为干扰等,保证各井水位的观测在地震前兆监测中的效能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水位 动态特征 监测效能 海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防震减灾中心大楼的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移植与集成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星宇 卢启明 《华南地震》 2011年第2期117-122,共6页
阐述了海南省防震减灾中心大楼的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移植重建构成和主要功能,实现了系统集成化管理功能,在实际应用和演练中收到较好效果。
关键词 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 移植 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地震短波无线通讯网XD-D2B型单边带15瓦电台的使用与维护
6
作者 郭民权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1999年第4期79-80,共2页
海南省地震局各地震台,各市县地震局(办)绝大部分都使用XD-D2B型单边带15W电台,成为全局使用和维护均居首位的短波无线通讯设备。1电台使用中的故障我局短波无线通讯网使用的天线大多是44m双极天线,架设中出现以下问... 海南省地震局各地震台,各市县地震局(办)绝大部分都使用XD-D2B型单边带15W电台,成为全局使用和维护均居首位的短波无线通讯设备。1电台使用中的故障我局短波无线通讯网使用的天线大多是44m双极天线,架设中出现以下问题。①天线没有拉开。如文昌市地震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台 地震 短波无线通信网 单边带 电台维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市县地震应急评估系统
7
作者 陈星宇 邱雪强 樊琪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9年第6期160-164,共5页
着重分析海南省市县地震应急评估系统关键技术和部署要点,在2018年保亭2.9级地震发生后,该系统在应急成果产出、应急决策中发挥了重要服务作用,充分表明,海南省市县地震应急评估系统是全省地震应急联动服务工作的重要业务支撑平台。
关键词 市县 地震应急 评估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大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实践初探——以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海南子项目为例
8
作者 吴一凡 《办公室业务》 2024年第21期157-159,共3页
重大建设项目档案是具有保存价值,能真实反映项目立项、建设过程、竣工验收阶段状况的各种形式和载体的记录。文章旨在结合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海南子项目档案管理,剖析重大建设项目档案在收集、整理、利用方面的问题,探索... 重大建设项目档案是具有保存价值,能真实反映项目立项、建设过程、竣工验收阶段状况的各种形式和载体的记录。文章旨在结合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海南子项目档案管理,剖析重大建设项目档案在收集、整理、利用方面的问题,探索如何更好地开展项目档案管理工作,有效提升档案管理水平,为科研提供重要信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建设项目 档案管理 档案收集 档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时代地震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挑战和措施
9
作者 吴一凡 《机电兵船档案》 2025年第1期32-34,共3页
在“互联网+”时代,为推进新形势下防震减灾工作,地震档案作为防震减灾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档案数字信息化建设是必然趋势。文章结合本单位地震档案数字化建设,浅析地震档案信息化面临的挑战和提出措施,与同行们共同学习,以期更... 在“互联网+”时代,为推进新形势下防震减灾工作,地震档案作为防震减灾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档案数字信息化建设是必然趋势。文章结合本单位地震档案数字化建设,浅析地震档案信息化面临的挑战和提出措施,与同行们共同学习,以期更好地为防震减灾事业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 档案管理 档案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应急专题图离线自动出图研究与应用——以海南省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樊琪 刘洪光 《地震科学进展》 2021年第7期304-308,共5页
地震应急专题图能为地震应急工作提供及时必要的技术支撑,为缩短地震应急专题图的制图时间,降低地震专题图的制图技术难度,提高地震应急工作的效能,研究选取海南省为研究区域,进行地震应急专题图离线自动出图的研究与应用。本次研究将... 地震应急专题图能为地震应急工作提供及时必要的技术支撑,为缩短地震应急专题图的制图时间,降低地震专题图的制图技术难度,提高地震应急工作的效能,研究选取海南省为研究区域,进行地震应急专题图离线自动出图的研究与应用。本次研究将传统思路中利用GIS专业软件进行制图的过程提前处理,建立一系列预存储的地图切片数据,在使用时脱离GIS软件环境和应急基础数据库,在研发的软件中利用这些预存储的切片数据再拼接出需要的应急专题图地理底图,已达到快速批量出图的实现和应用,为海南省的地震应急业务工作做出可靠有效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省 地震应急 专题图 离线 出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救援 不辱使命——海南省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救援纪实
11
《防灾博览》 2008年第3期28-31,共4页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特大地震,给当地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我们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震救灾。根据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和省政...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特大地震,给当地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我们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震救灾。根据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和省政府的命令,13日中午,海南省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一行54人,在牟光迅局长率领下乘专机迅速赴汶川地震重灾区之一的北川县开展紧急救援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 海南省 科学 纪实 紧急救援工作 抗震救灾 财产损失 人员伤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及邻区地震精确定位及断裂构造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徐晓枫 王惠琳 陈小敏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6-221,323,共6页
利用双差地震定位法对2000~2012年海南岛及邻区ML≥1.0的1 035次地震进行重新定位,得到了820次地震的重定位结果.结果显示:重新定位后的结果大大改善了原地震定位的精度,且部分震群更加集中密集,并向断裂带趋近;震源深度分布更为合理... 利用双差地震定位法对2000~2012年海南岛及邻区ML≥1.0的1 035次地震进行重新定位,得到了820次地震的重定位结果.结果显示:重新定位后的结果大大改善了原地震定位的精度,且部分震群更加集中密集,并向断裂带趋近;震源深度分布更为合理,精定位前震源深度绝大多数位于10 km处,而精定位后发散分布于地下20 km内,近似呈正态分布形态,优势分布深度为5~15 km;重定位后的地震呈现垂直条带分布特征,体现了断裂带的运动构造,更加符合断裂带的地震活动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差定位法 海南岛及邻区 震源深度 地震构造 地震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地震保险系统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沈繁銮 李志雄 +3 位作者 陈定 李海华 魏定杰 林尤儒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538-540,共3页
海南地震保险系统研究沈繁銮1)李志雄1)陈定1)李海华1)魏定杰2)林尤儒2)1)中国海口570203海南省地震局2)中国海口570205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海南省分公司主题词海南城市抗震防灾烈度预测建筑财产地震损失地... 海南地震保险系统研究沈繁銮1)李志雄1)陈定1)李海华1)魏定杰2)林尤儒2)1)中国海口570203海南省地震局2)中国海口570205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海南省分公司主题词海南城市抗震防灾烈度预测建筑财产地震损失地震保险1986年以来,东南沿海和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城市 抗震 防灾 地震损失 地震保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及其近海中强地震前加卸载响应比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7
14
作者 任隽 陈运平 +2 位作者 潘纪顺 沈繁銮 符干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1-74,共4页
将海南岛及其近海的地震应变能作为响应因子,对该地区的中强以上的地震在震前的加卸载响应比异常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认为地震前的加卸载响应比异常是该地区中期或者短期的前兆异常,为该地区中短期地震监测和预报提供了一种手段。
关键词 加卸载响应比 地震预报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地区3口井水位对苏门答腊两次大地震的同震记录及其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志雄 顾申宜 +4 位作者 袁锡文 刘伟 明穗花 杨光 郭南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83-893,共11页
分析了琼海加积井在苏门答腊MS8.7和MS8.5地震时水震波特征及震后出现的水位阶变特征,初步探讨了水位阶变现象的机理。同时还分析了三亚南滨井、文昌潭牛井在苏门答腊MS8.7和MS8.5地震时水震波的高采样率数字化观测资料,结果显示:3口井... 分析了琼海加积井在苏门答腊MS8.7和MS8.5地震时水震波特征及震后出现的水位阶变特征,初步探讨了水位阶变现象的机理。同时还分析了三亚南滨井、文昌潭牛井在苏门答腊MS8.7和MS8.5地震时水震波的高采样率数字化观测资料,结果显示:3口井的水震波优势周期比较一致,同一地震在不同井孔的水震波幅度差别较大,同一井孔不同震级地震的水震波振荡持续时间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门答腊大地震 数字化水位记录 同震响应 海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中期预报的几种地震学方法 被引量:3
16
作者 沈繁銮 陈定 李海华 《华南地震》 1992年第1期22-25,共4页
通过对海南岛及周围地区地震活动的自律性、自序性、韵律性、相关性和幕中间隔统计方法的研究与应用,认为这几种方法对海南中期地震趋势估计比较实用,不失为少震区中期预报方法体系的有效探索。
关键词 地震 预报 中期 海南 预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测震仪器防雷问题探讨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漾 曾云飞 +2 位作者 郭民权 丁有兴 吴有德 《华南地震》 2012年第4期96-101,共6页
测震台站是地震数据的来源,在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分析了2010~2012年海南省测震台站由雷击引起的主要故障,针对故障提出了测震台站的系统防雷方法,对避雷系统提出了一些整改意见。
关键词 测震仪器 防雷技术 雷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5年海南东方近海5.2级地震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胡久常 陈金燕 黄妙影 《华南地震》 1997年第1期39-45,共7页
总结了1995年海南东方近海5.2级地震的地质背景、宏观烈度、地震序列特征、前兆异常以及地震活动与环境因子的对应关系,并提出未来一年或稍长时间内,该区及附近地区仍存在发生5~6级地震的危险性。
关键词 地震序列 地震前兆 地震活动趋势 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及其邻区地震活动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胡久常 《华南地震》 1994年第4期29-34,共6页
将海南岛及其邻近地区划分为3地震活动区和4个地震活动条带,系统地研究了各区、带地震活动的时间序列特征及空间分布特点,为海南地震时、空、强三要素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时间序列 空间分布 海南岛 地震活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三亚4.2级、3.2级地震的波形特征和震源新参数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佩雯 彭利媚 +2 位作者 李冬雅 王茺 麻福洋 《华南地震》 2020年第4期93-100,共8页
对海南三亚市2019年8月20日M4.2和M3.2两次地震的波形特征和震源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利用sPL震相与P震相到时差,计算三亚两个地震的震源深度在11 km左右。采用CAP方法进行地震波反演计算,最佳震源深度为分别为9.5 km、10.9 km,两次地震... 对海南三亚市2019年8月20日M4.2和M3.2两次地震的波形特征和震源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利用sPL震相与P震相到时差,计算三亚两个地震的震源深度在11 km左右。采用CAP方法进行地震波反演计算,最佳震源深度为分别为9.5 km、10.9 km,两次地震的震源机制基本一致,均是正断层兼走滑型地震,说明两次地震的震中构造环境及应力场作用方式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机制解 震源新参数 震源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