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世居黎族神话母题的文学价值与人文性 被引量:1
1
作者 欧阳焱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X期31-32,共2页
世界上所有民族都有着本民族的神话母题,一切神话母题都会受到本民族起源时所处环境的影响,由此生发出对于自然条件下因生存和自然的抗争,而对于某些自然界神秘现象的畏惧出现的崇拜现象。当氏族社会趋于稳定社会结构发生变化时,处于统... 世界上所有民族都有着本民族的神话母题,一切神话母题都会受到本民族起源时所处环境的影响,由此生发出对于自然条件下因生存和自然的抗争,而对于某些自然界神秘现象的畏惧出现的崇拜现象。当氏族社会趋于稳定社会结构发生变化时,处于统治地位的的阶级为了巩固本族群的统治地位,用所掌握的话语权编撰的具有神权天授的神话思想加强其统治地位的合理性,神话母题因此而得以流传,并对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和人文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起源 黎族 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国际化背景下的世界文学教学改革——以海南高校为例
2
作者 刘琼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2013年第2期67-70,共4页
高校世界文学课程对培养学生国际化文化视野有重要作用。传统的世界文学教学模式面临一言堂、地域文化与世界文化等等矛盾。改革教学模式,引入双语教学、影视文学、比较文学等模式,尤其突出本地区高校的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使世界文学... 高校世界文学课程对培养学生国际化文化视野有重要作用。传统的世界文学教学模式面临一言堂、地域文化与世界文化等等矛盾。改革教学模式,引入双语教学、影视文学、比较文学等模式,尤其突出本地区高校的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使世界文学课程成为海南本地高校培养具有国际文化视野的学生的重要教育途径,为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发展担负教育与培养人才的重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化 世界文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电影《南京!南京!》的叙事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欧阳焱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104-105,共2页
《南京!南京!》是一部直击"南京大屠杀"的电影,由于这一内容,使得这部电影从开始拍摄一直到最终上映,都备受关注。这部影片的叙事手法进行了许多开创,在一定程度上让人耳目一新,但是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部影片的叙事特征有... 《南京!南京!》是一部直击"南京大屠杀"的电影,由于这一内容,使得这部电影从开始拍摄一直到最终上映,都备受关注。这部影片的叙事手法进行了许多开创,在一定程度上让人耳目一新,但是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部影片的叙事特征有着一定的不足。这部影片在进行叙事的时候,也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但是探索又极容易引来争议。本文从《南京!南京!》的叙事剧情入手,分析这部影片的叙事特征,并且指出其在叙事特征上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南京!》 叙事特征 叙事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恒的经典——浅析加拿大女作家蒙哥玛丽的《红头发安妮》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冬梅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52-56,共5页
《红头发安妮》是一部出色描写儿童生活的小说,书中的"安妮"这一儿童形象因其生动传神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在塑造这一儿童形象时,选取了大量恰如其分的带有喜剧性的事件,运用儿童所能接受的直观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红头发安妮》是一部出色描写儿童生活的小说,书中的"安妮"这一儿童形象因其生动传神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在塑造这一儿童形象时,选取了大量恰如其分的带有喜剧性的事件,运用儿童所能接受的直观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同时加以环境的衬托,使其笔下的安妮成为了马克.吐温所称赞的"继不朽爱丽丝之后最令人感动和喜爱的儿童形象",也使《红头发安妮》这部作品成为一部儿童文学的经典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妮”形象 喜剧性 儿童的语言与动作 环境衬托 经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琼南地区对外汉语专业建设问题及策略 被引量:1
5
作者 应燕平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11-12,共2页
本文从探讨对外汉语专业建设的普遍存在的问题出发,论述了琼南地区对外汉语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策略及建议。
关键词 对外汉语专业 问题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网络背景下如何培养文秘写作技能
6
作者 欧阳焱 《大学教育》 2014年第18期67-68,共2页
文书写作是文秘工作的重点,如何提高文秘的写作技能一直是文秘专业领域的难题。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人类步入了信息时代,在此背景下,高校的文秘写作教学应该以网络为基点,对学生进行综合培养。在网络环境下,高校文秘专业对于学生写作... 文书写作是文秘工作的重点,如何提高文秘的写作技能一直是文秘专业领域的难题。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人类步入了信息时代,在此背景下,高校的文秘写作教学应该以网络为基点,对学生进行综合培养。在网络环境下,高校文秘专业对于学生写作技能的培养是多方面的,不能以一点为中心进行单一化培养,而是要以网络为基点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学生写作技能的培养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背景 培养 文秘 写作技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说“谋杀胶卷”吗?
7
作者 罗树林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1年第9期136-137,共2页
“谋杀”一词的本义是“谋划杀害”(《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 (1)图坦卡蒙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的一位法老,于公元前1361年至公元前1352年统治埃及,其死因一直是不解之谜,曾经广为流传他死于谋杀。(《人民日报》2005年5月12日)
关键词 谋杀 《现代汉语词典》 胶卷 《人民日报》 古埃及 公元前 统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新课程下语文教师的素养
8
作者 周祥 《文理导航》 2010年第7期55-55,共1页
语文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在新课程标准关照下,教师积极实行课堂教学改革,常常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诗情画意。面对新课程,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应对,只有用新课程标准指导自己的教学,才能走出传统教学的误区... 语文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在新课程标准关照下,教师积极实行课堂教学改革,常常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诗情画意。面对新课程,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应对,只有用新课程标准指导自己的教学,才能走出传统教学的误区,实现语文教师与新课程一同成长。如何才能实现语文教师与新课程一同成长?我们认为语文教师应该具备以下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语文教师 素养 课堂教学改革 语文教学 诗情画意 传统教学 才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课标下学生写作评价两种误区及解决对策
9
作者 童声思 《文理导航》 2010年第24期66-66,共1页
对学生写作的评价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一环,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评价是以“抒真情、写实感”作为订价学生写作的首要标准。如何在评价中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呢?本文就对目前学校学生写作评价... 对学生写作的评价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一环,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评价是以“抒真情、写实感”作为订价学生写作的首要标准。如何在评价中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呢?本文就对目前学校学生写作评价中存在的主要两种误区进行剖析并提出其研究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写作 评价 误区 新课标 语文课程标准 功能 学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让古诗文学得更轻松
10
作者 黄小玲 严鑫华 《学生之友(最作文)》 2010年第1期36-36,共1页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这些经过千百年时间淘洗而流传至今的脍炙人口的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寄寓其中的深邃思想、崇高理想、广阔胸...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这些经过千百年时间淘洗而流传至今的脍炙人口的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寄寓其中的深邃思想、崇高理想、广阔胸襟、美好情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文 文学 民族文化遗产 崇高理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排修辞的书法学阐释
11
作者 李景新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3-55,共3页
汉语修辞中有一种特殊的辞格,它与语音因素无关,是通过视觉上的强调达到一定的修辞效果,这就是『分排』.张晓这样描述:修辞格大都既可以用于口头,又可以用于书面,只有少部分与口语无关. 『分排』就是这极少部分中的一员,它是伴随书面语... 汉语修辞中有一种特殊的辞格,它与语音因素无关,是通过视觉上的强调达到一定的修辞效果,这就是『分排』.张晓这样描述:修辞格大都既可以用于口头,又可以用于书面,只有少部分与口语无关. 『分排』就是这极少部分中的一员,它是伴随书面语的发展变化而形成的修辞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艺术 修辞意义 书法创作 另起一行 修辞格 书法学 书法作品 重庆市教委
原文传递
浅析意识流对中国新时期文学的影响
12
作者 孙少佩 《作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18-19,共2页
中国新时期文学中的现代主义因素是从意识流开始的,西方意识流对新时期小说的影响是巨大的,从王蒙的《春之声》对意识流技巧的借用到莫言的《欢乐》意识流小说的真正形成。意识流的到来不仅丰富了中国新时期小说的类型,而且促使中国新... 中国新时期文学中的现代主义因素是从意识流开始的,西方意识流对新时期小说的影响是巨大的,从王蒙的《春之声》对意识流技巧的借用到莫言的《欢乐》意识流小说的真正形成。意识流的到来不仅丰富了中国新时期小说的类型,而且促使中国新时期小说在审美观念上发生了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之声》 《欢乐》 意识流 心理时空 潜意识
原文传递
杜光辉长篇小说《西部车帮》的创作特色
13
作者 欧阳焱 《作家》 2015年第5X期24-25,共2页
《西部车帮》是中国作家杜光辉的长篇力作,运用其具有特色的创作手法,描绘出了一部中国西部车帮所特有的古道上的一段江湖传奇,这部小说的创作就是对于中国西部车帮江湖儿女一生的真实写照,是中国一个时代一群人的人生缩影。本文主要通... 《西部车帮》是中国作家杜光辉的长篇力作,运用其具有特色的创作手法,描绘出了一部中国西部车帮所特有的古道上的一段江湖传奇,这部小说的创作就是对于中国西部车帮江湖儿女一生的真实写照,是中国一个时代一群人的人生缩影。本文主要通过对杜光辉的创作特点进行研究与剖析,从而对《西部车帮》这部长篇小说进行深度的分析与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光辉 《西部车帮》 创作特色
原文传递
“苟富贵、无相忘”翻译探疑
14
作者 程世高 《历史教学(上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2-72,共1页
川教版初中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起义》课后的“史海拾贝”,以历史故事的形式介绍了陈胜“苟富贵,无相忘”这句名言。大致内容是(陈胜)说:“如果将来我们中间哪一个富贵了,一定不能把大伙儿忘记了啊!”一个雇工笑... 川教版初中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起义》课后的“史海拾贝”,以历史故事的形式介绍了陈胜“苟富贵,无相忘”这句名言。大致内容是(陈胜)说:“如果将来我们中间哪一个富贵了,一定不能把大伙儿忘记了啊!”一个雇工笑着说:“我们这些给富人当雇工的人,能富贵吗?”这样翻译不符合《史记·陈涉世家》中的记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贵 翻译 农民起义 历史教材 历史故事 七年级 川教版 陈胜
原文传递
也谈对三元里抗英斗争的评价——兼与李磊老师商榷
15
作者 程世高 《中学历史教学》 2011年第6期27-29,共3页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2010年5月.广州博物馆在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前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暨《广州人民三元里抗英斗争史迹展》开幕仪式,呼吁广大市民亲身到纪念馆见证这段保家卫国的历史和感受英雄...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2010年5月.广州博物馆在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前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暨《广州人民三元里抗英斗争史迹展》开幕仪式,呼吁广大市民亲身到纪念馆见证这段保家卫国的历史和感受英雄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尚的民族情操。然而,李磊老师在《三元里抗英评价合理不合情》…(以下简称“李文”)一文中提出了一种截然相反的论点:“三元里抗英体现的是乡民群体‘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本能,绝非‘爱国精神’。”笔者不敢苟同,提几点拙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英斗争 三元 老师 李磊 评价 爱国主义精神 中国近代史 2010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