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7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住院创伤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1
作者 安炜斌 黄守标 许敏娜 《医药前沿》 2024年第1期117-119,共3页
目的:分析海丰县现阶段创伤的特点及变化规律,希望为提高本地区创伤的救治和防范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于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住院的2606例创伤患者的住院数据。通过记录性别、年龄、受伤部位... 目的:分析海丰县现阶段创伤的特点及变化规律,希望为提高本地区创伤的救治和防范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于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住院的2606例创伤患者的住院数据。通过记录性别、年龄、受伤部位、致伤时间、受伤原因、创伤评分、住院费用等,分析本地区住院创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创伤患者ISS评分与住院费用的相关性。结果:2606例患者中,男性占63.7%(1659/2606),女性占36.3%(947/2606)。未成年组341例(13%),青年组752例(28.9%),中年组692例(26.6%),老年组821例(31.5%),交通伤发生率分别为38.4%、61.6%、57.7%、42.0%。损伤原因方面,交通伤发生率最高,达51.3%(1338/2606)。交通伤中,摩托车相关损伤占65.6%,43.61%的60岁以上老年人以跌倒为主要致伤原因;损伤发生部位以头面部及四肢为主。创伤患者的ISS评分与住院费用呈正相关(r=0.451,P<0.001)。结论:本地区创伤呈现男多女少的特征,中青年为创伤发生的主要人群,不同年龄段创伤发生的原因存在显著差异,中青年以交通伤为主,尤其以摩托车相关损伤为主,老年人以跌倒为主;损伤发生部位以头面部及四肢为主,ISS评分是影响住院花费的重要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流行病学 真实世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修措施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吴锦权 彭智慧 杨雨青 《中国设备工程》 2024年第2期54-56,共3页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医院医疗设备在医疗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医院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对于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然而,由于医疗设备使用环境的复杂性和设备本身的特殊性,医院医疗设备存在...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医院医疗设备在医疗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医院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对于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然而,由于医疗设备使用环境的复杂性和设备本身的特殊性,医院医疗设备存在各种各样的故障和问题,这对医疗工作的正常进行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了保证医院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预防性维修成为医院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主要研究了医院医疗设备中的预防性维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医疗设备 预防性维修 维修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RGs付费联合病案质量评价模式对医院病案管理及编码质量的影响
3
作者 吴佳悦 蔡世春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26期153-155,共3页
目的:分析疾病诊断相关分类(DRGs)付费模式联合病案质量评价模式对医院病案管理及编码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汕尾市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收治的200例患者的病案为对照组,采取DRGs付费模式联合常规病案管理方法;选取2022年1... 目的:分析疾病诊断相关分类(DRGs)付费模式联合病案质量评价模式对医院病案管理及编码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汕尾市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收治的200例患者的病案为对照组,采取DRGs付费模式联合常规病案管理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同院收治的200例患者的病案为试验组,采取DRGs付费模式联合病案质量评价模式。比较两组病案编码质量、管理质量、编码错误类型。结果:试验组编码完成率高于对照组,编码完成时间短于对照组,错误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病案缺陷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01);试验组当天归档率高于对照组,丢失率、差错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诊断不当、编码遗漏、细目水平错编、亚目水平错编发生率及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DRGs付费模式联合病案质量评价模式可提高医院病案管理及编码质量,降低病案编码错误总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诊断相关分类付费模式 病案质量评价 编码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医院护理人员手卫生认知状况调查分析与整改对策 被引量:1
4
作者 许宇静 刘慈花 +1 位作者 陈晓彤 潘月枝 《吉林医学》 CAS 2018年第8期1572-1573,共2页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护理人员手卫生认知状况,并提出相应的整改对策。方法:随机抽取300名护理人员通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其手卫生认知状况进行调查,并依据调查结果提出相应的整改对策。结果:34.00%护理人员并不清楚手卫生消毒效果,68....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护理人员手卫生认知状况,并提出相应的整改对策。方法:随机抽取300名护理人员通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其手卫生认知状况进行调查,并依据调查结果提出相应的整改对策。结果:34.00%护理人员并不清楚手卫生消毒效果,68.00%护理人员不清楚手卫生规范实施时间,48.67%护理人员不清楚手消毒部位,32.33%护理人员不清楚如何合理应用手消毒剂,14.33%护理人员不清楚手消毒剂应用时机,52.33%护理人员不清楚手消毒剂的性能。结论:基层医院多数护理人员对手卫生认知欠佳,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护理人员对手卫生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医院 护理人员 手卫生 认知状况 整改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口治疗师在基层医院开展专科护理的实践与成效 被引量:2
5
作者 潘月枝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年第18期107-108,共2页
目的观察造口治疗师在基层医院开展专科护理的实践与成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患者68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另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于本院就诊患者68例作为观察组给予造口治疗师专科护理,比较两组... 目的观察造口治疗师在基层医院开展专科护理的实践与成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患者68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另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于本院就诊患者68例作为观察组给予造口治疗师专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愈合率、团队工作量、专科工作量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团队工作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专科工作量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伤口愈合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基层医院中对造口治疗师开展专科护理,能够提升护理人员的专科工作量,缩短患者伤口愈合时间,提高伤口愈合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可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口治疗师 基层医院 专科护理 实践与成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血库管理与临床输血安全
6
作者 陈沙林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5年第9期61-62,共2页
目前临床输血是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医疗手段,科学合理地执行输血措施,确保临床的用血安全,这对患者的健康安全尤为重要。为此,要加强血库工作的管理与提高输血诊况水平,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
关键词 医院管理 血库管理 临床输血 血源性疾病 医疗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症状性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7
作者 施辉秋 洪一帆 蔡楚伟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30-232,共3页
目的:分析症状性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23年9月于我院诊断症状性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并行血管内治疗的40例患者临床资料,对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分析。结果:40例患者... 目的:分析症状性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23年9月于我院诊断症状性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并行血管内治疗的40例患者临床资料,对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分析。结果:40例患者共置入40枚支架,手术成功率100.00%;随访期间均无发生供血区缺血性脑卒中事件,21例患者完成脑血管造影或CTA复查,支架内再狭窄率23.80%;30 d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5.00%;不同mori分型和不同血管部位比较中30 d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症状性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性椎基底动脉 重度狭窄 支架成形术 安全性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马唑仑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8
作者 郑如婷 钟帝钦 蔡文恒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5期105-108,共4页
目的探讨瑞马唑仑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需要进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患者82例,依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麻醉药物,研究组应用瑞马唑仑麻醉。对比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后的疼痛阈值、脑... 目的探讨瑞马唑仑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需要进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患者82例,依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麻醉药物,研究组应用瑞马唑仑麻醉。对比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后的疼痛阈值、脑电指标以及外周血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水平。结果麻醉诱导后,两组的疼痛阈值较麻醉诱导前明显升高,且研究组的疼痛阈值(3.68±0.26)mA比对照组的(3.09±0.10)mA高(P<0.05)。研究组外周血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90.74±10.21)U/ml比对照组的(70.86±10.37)U/ml高,丙二醛水平(6.07±1.05)nmol/ml比对照组的(7.14±1.25)nmol/ml低(P<0.05)。麻醉诱导后10、20、30 min,两组的脑电频率均低于麻醉诱导前,波幅均高于麻醉诱导前(P<0.05)。研究组麻醉诱导后20 min的脑电频率、波幅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麻醉诱导后30 min的脑电频率低于对照组,波幅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麻醉中应用瑞马唑仑镇静麻醉效果理想,可以降低患者的术后急慢性疼痛感,降低术后创伤后应激反应的发生几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马唑仑 麻醉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丙二醛 疼痛阈值 超氧化物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舒芬太尼在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9
作者 蔡文恒 钟帝钦 郑如婷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5期127-130,共4页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在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全身麻醉手术患者150例,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每组75例。两组患者均使用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手术完成后,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干预组静脉注射舒芬太尼。比较两组...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在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全身麻醉手术患者150例,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每组75例。两组患者均使用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手术完成后,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干预组静脉注射舒芬太尼。比较两组麻醉效果,不同时间点的疼痛情况,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气管插管拔出时间,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组麻醉总有效率98.7%高于对照组的84.0%(P<0.05)。干预组术后30 min、1 h、3 h、6 h、1 d、2 d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为(3.0±0.9)、(3.4±1.1)、(3.9±1.3)、(3.1±0.8)、(2.1±0.7)、(1.5±0.3)分,低于对照组的(3.9±1.1)、(4.3±1.4)、(5.5±1.5)、(5.1±1.5)、(3.3±1.1)、(2.5±0.8)分(P<0.05)。干预组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气管插管拔出时间分别为(27.4±2.5)、(8.4±1.3)、(7.7±1.1)min,短于对照组的(38.7±4.2)、(13.5±2.1)、(14.1±1.4)min(P<0.05)。干预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16.0%低于对照组的50.7%(P<0.05)。结论 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进行舒芬太尼麻醉与镇痛效果较好,有利于减轻患者疼痛感,加快麻醉恢复时间,使用安全性比较好,临床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药 舒芬太尼 丙泊酚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化瘀通络法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10
作者 林俊川 陈育如 陈诗源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3期108-111,共4页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通络法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接诊的60例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I)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阿司匹林联合甲钴胺药物治疗,30...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通络法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接诊的60例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I)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阿司匹林联合甲钴胺药物治疗,30例)、观察组(活血化瘀通络法治疗,30例),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表现。结果:施治前两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施治后观察组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施治前两组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施治后观察组MMSE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施治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5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施治前两组TCM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施治后观察组TCM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中医活血化瘀通络法治疗腔隙性脑梗死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化瘀通络法 腔隙性脑梗死 治疗效果 中医治疗 不良反应 神经功能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室出血后脑室外引流术联合保守治疗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11
作者 林大晖 邱乃锡 黄焕容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5期64-66,共3页
目的 探讨脑室出血后脑室外引流术联合保守治疗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在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95例脑室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46例接受保守治疗,观察组49例接受保守治疗联... 目的 探讨脑室出血后脑室外引流术联合保守治疗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在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95例脑室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46例接受保守治疗,观察组49例接受保守治疗联合脑室外引流术治疗。对比2组的炎症因子水平、神经细胞因子水平、意识状态、认知功能。结果 治疗7 d后,2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观察组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d后,观察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认知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保守治疗基础上联合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不会增加患者机体的炎症反应,有助于减轻脑室出血患者神经组织的损伤,利于患者意识恢复,减少认知障碍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出血 脑室外引流术 保守治疗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前壁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不同时程PCI开通血管对心功能及预后影响的研究
12
作者 陈学森 张哲源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537-539,共3页
目的:研究急性前壁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不同时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开通血管对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年6月-2023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STEMI患者96例,根据PCI血管开通时间将其分为2组,早期介入组62例,... 目的:研究急性前壁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不同时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开通血管对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年6月-2023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STEMI患者96例,根据PCI血管开通时间将其分为2组,早期介入组62例,采用急诊PCI术,晚期介入组34例,采用择期PCI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及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LVEF均升高,且早期介入组较晚期介入组高(P<0.05),两组患者LVEDD、LVESD均降低,且早期介入组较晚期介入组低(P<0.05);两组患者NT-proBNP水平均降低,且早期介入组较晚期介入组低(P<0.05);早期介入组随访3个月患者MACE发生率较晚期介入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介入治疗可明显改善STEMI患者的心功能,同时降低MACE发生风险,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壁ST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功能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院GCS评分对急性卒中相关性肺炎预后的预测价值
13
作者 罗海权 吕舜荣 黄振华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4年第6期618-621,共4页
目的:评估Glasgow昏迷评定量表(GCS)评分对急性卒中相关性肺炎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入院神经科及呼吸科2019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卒中相关性肺炎住院患者,根据患者住院期间转归结果分为治愈组、好转组、未愈组... 目的:评估Glasgow昏迷评定量表(GCS)评分对急性卒中相关性肺炎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入院神经科及呼吸科2019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卒中相关性肺炎住院患者,根据患者住院期间转归结果分为治愈组、好转组、未愈组、死亡组,比较各组入院GCS评分。结果:总共纳入185例急性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其中治愈4例,占2.2%,好转149例,占80.5%,未愈12例,占6.5%,死亡20例,占10.8%。死亡组入院GCS评分为(7.56±2.82)分,明显低于治愈组(10.25±2.75分)和好转组(9.46±2.92分),同时未愈组入院GCS评分(7.50±2.68)分也明显低于治愈组与好转组(P<0.05)。但治愈组与好转组GC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未愈组与死亡组GCS评分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入院GCS评分对卒中相关性肺炎的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S评分 卒中相关性肺炎 预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氧肾上腺素预防剖宫产术中仰卧综合征的临床应用
14
作者 吴兴长 彭颂明 许敏娜 《中国处方药》 2024年第12期125-128,共4页
目的分析去氧肾上腺素预防剖宫产术中仰卧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4月~2023年10月收治的100例麻醉ASA Ⅰ~Ⅱ级的剖宫产孕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50例)预防性静脉泵注0.5μg/(kg·min)去氧肾上腺素,... 目的分析去氧肾上腺素预防剖宫产术中仰卧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4月~2023年10月收治的100例麻醉ASA Ⅰ~Ⅱ级的剖宫产孕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50例)预防性静脉泵注0.5μg/(kg·min)去氧肾上腺素,对照组在血压下降超过基础血压30%时给予去氧肾上腺素100μg静脉推注。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的血压、心率、新生儿评分、新生儿的脐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以及孕产妇仰卧综合征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脐动脉血pH值、PaO_(2)、HCO_(3)^(-)均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P<0.05);入室时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阻滞后5 min、10 min、剖开子宫时、胎儿取出时、胎儿取出后5 min时对照组收缩压低于研究组,麻醉阻滞后5 min、麻醉阻滞后10 min、剖开子宫时对照组舒张压低于研究组,心率高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麻醉阻滞后5 min、麻醉阻滞后10 min、剖开子宫时、胎儿取出时、胎儿取出后5 min时的收缩压与入室时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 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仰卧综合征发生率(0.00%)低于对照组(12.00%)(P<0.05)。结论去氧肾上腺素预防剖宫产术中仰卧综合征的效果较好,可改善孕产妇与胎儿氧气供给,使患者手术过程中生命体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氧肾上腺素 剖宫产 仰卧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腔球囊填塞和B-lynch缝合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
15
作者 蔡秀清 黄冰霜 姚玉红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4年第19期39-42,共4页
目的探讨宫腔球囊填塞和B-lynch缝合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6例产后出血产妇,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填塞组(进行宫腔球囊填塞治疗)、缝合组(进行B-lynch缝合治疗),每组53例,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填塞组和缝合组的治疗总有... 目的探讨宫腔球囊填塞和B-lynch缝合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6例产后出血产妇,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填塞组(进行宫腔球囊填塞治疗)、缝合组(进行B-lynch缝合治疗),每组53例,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填塞组和缝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创伤应激指标及出血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球囊填塞、B-lynch缝合均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应用,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轻创伤应激反应,减少治疗后出血量,但前者优于后者,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出血 B-LYNCH缝合 宫腔球囊填塞 治疗效果 安全性 创伤应激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悬液与去白红细胞悬液输血治疗重型地中海贫血的临床效果
16
作者 王佳义 《医药前沿》 2024年第26期18-20,共3页
目的:分析红细胞悬液与去白红细胞悬液输血治疗重型地中海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于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进行治疗的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60例。依次对患者进行编号,单号患者分为红细胞组(n=30),接受红细胞悬液输血... 目的:分析红细胞悬液与去白红细胞悬液输血治疗重型地中海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于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进行治疗的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60例。依次对患者进行编号,单号患者分为红细胞组(n=30),接受红细胞悬液输血治疗,双号患者分为去白红细胞组(n=30),接受去白红细胞悬液输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D-二聚体(D-D)水平、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去白红细胞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红细胞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去白红细胞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红细胞组(P<0.05)。治疗前,两组D-D、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去白红细胞组D-D水平低于红细胞组(P<0.05),FIB水平高于红细胞组(P<0.05)。治疗前,两组PT、APTT、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去白红细胞组PT、APTT、TT均长于红细胞组(P<0.05)。去白红细胞组过敏反应、紫癜、发热、皮疹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67%,红细胞组为26.67%,去白红细胞组低于红细胞组(P<0.05)。结论:相比于红细胞悬液输血治疗,去白红细胞悬液输血治疗可提高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改善纤溶功能和凝血功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悬液 去白红细胞悬液输血 重型地中海贫血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联合钬激光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
17
作者 黄宝桑 邹庆杰 +3 位作者 杨长镖 李瑞达 施珊格 缪锦超 《医药前沿》 2024年第35期68-70,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联合钬激光治疗胆总管结石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8月在彭湃纪念医院住院的胆总管结石患者50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均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联合钬激光治疗胆总管结石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8月在彭湃纪念医院住院的胆总管结石患者50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均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手术过程中,观察组采用钬激光碎石取石,对照组采用网篮取石,比较两组患者碎石取石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胆总管结石残留、放置T管、胰腺炎、胆漏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碎石取石时间短于对照组,胆总管结石残留及放置T管的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及胰腺炎、胆漏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联合钬激光治疗胆总管结石能够缩短术中取石时间,减少胆总管结石残留及放置T管,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 钬激光 胆总管结石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MSCTA诊断及平扫管径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言伟强 范秀松 +6 位作者 胡小红 邱立城 朱熠 邓灵波 郑道亮 戴益如 罗文彬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11期1947-1950,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诊断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的价值及SISMAD在MSCT平扫时管径变化。方法选取25例SISMAD患者的CT影像资料,对病变进行MSCTA形态学分型;MSCT平扫时在胰头钩突水平测量肠系上动脉(SMA)管径大小。选取腹部...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诊断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的价值及SISMAD在MSCT平扫时管径变化。方法选取25例SISMAD患者的CT影像资料,对病变进行MSCTA形态学分型;MSCT平扫时在胰头钩突水平测量肠系上动脉(SMA)管径大小。选取腹部MSCT正常的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MSCT平扫时SISMAD组与对照组SMA管径大小,并与肠系膜上静脉(SMV)比较。结果SISMAD分型包括:I型4例(16%),IIa型6例(24%),IIb型13例(52%),III型2例(8%);4例在SMA与肠系膜下动脉(IMA)之间见侧支循环动脉。平扫SISMAD组和正常组SMA管径分别为(11.75±1.29)mm和(7.10±0.97)mm,前者明显大于后者,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略大于SMV管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2)。结论MSCTA能很好地显示SISMAD的形态特征,且能准确地显示侧支循环血管情况,为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依据;SMA管径扩大是SISMAD在MSCT平扫中的重要征象,SMV管径可作为判断SMA管径扩大的参考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 夹层 直径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因不明长期发热234例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谢灿茂 李溢煊 张生立 《广东医学》 CAS CSCD 1993年第6期318-319,共2页
原因不明长期发热(FUO)是一组内科临床上常见而不易早期诊断的病症。本文分析我院1978年1月至1987年3月间符合FUO诊断标准的234例住院成人病例,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男133例,女101例,男女比为1.32:1。年龄15~75岁,40岁以下... 原因不明长期发热(FUO)是一组内科临床上常见而不易早期诊断的病症。本文分析我院1978年1月至1987年3月间符合FUO诊断标准的234例住院成人病例,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男133例,女101例,男女比为1.32:1。年龄15~75岁,40岁以下占65.2%。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长期发热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SA技术给药下不同无创通气模式治疗NRDS临床疗效分析
20
作者 刘荣添 李汉超 +1 位作者 林建丰 郑亮钗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5期89-94,共6页
探讨侵入性较小的肺表面物质给药(less;invasive;surfactant;administration;LISA)技术下经鼻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与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对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入住深... 探讨侵入性较小的肺表面物质给药(less;invasive;surfactant;administration;LISA)技术下经鼻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与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对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入住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新生儿科NICU发生NRDS并需要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surfactant;PS)治疗的早产儿。入组早产儿均运用LISA技术给药方式;拔管后随机分为BiPAP组(42例)和nCPAP组(46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2h、24h的吸入氧浓度(FiO2)、动脉血气酸碱度(pH值)、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结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FiO2、pH值、PaO2、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h及24h;两组患儿FiO2、pH值、PaO2、PaCO2均较前有明显改善;BiPAP组较nCPAP组FiO2、PaCO2明显降低;PaO2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iPAP组在生后72h内有创通气率及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nCPAP组;分别为(23.81%;VS;52.17%)、(11.90%;VS;3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儿在住院时间、无创通气时间、PS再使用率、气漏综合征、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颅内出血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发生率上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SA技术给药后使用BiPAP无创通气模式能降低NRDS患儿生后72h内有创辅助通气率;减少通气过程中腹胀的发生率;同时可改善氧合;增加潮气量;减少CO2潴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入性较小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给药(LISA) 经鼻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 经鼻持续正压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