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密植条件下国审冬油菜品种主要性状特点与差异 被引量:17
1
作者 赵永国 程勇 +6 位作者 陆光远 徐劲松 付桂萍 邹锡玲 乔醒 刘清云 张学昆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5-290,共6页
为研究增大种植密度后油菜品种的群体优势和单位面积产量,以2013年品种区域试验中密植条件下(3.45×105~4.05×105株/hm2)国家审定的22个冬油菜品种为材料,研究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品质性状及抗病性状,分析不同区域审定品种... 为研究增大种植密度后油菜品种的群体优势和单位面积产量,以2013年品种区域试验中密植条件下(3.45×105~4.05×105株/hm2)国家审定的22个冬油菜品种为材料,研究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品质性状及抗病性状,分析不同区域审定品种各性状的差异,比较密植条件与稀植条件下油菜品种在单株产量、单位面积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平均单位面积产量为2 861.25kg/hm2,平均含油量为44.88%;3个产量构成因子中,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千粒重平均分别为280.52个、21.13个和3.85g,其中,以单株角果数的变异系数最高,为0.21,表明其在不同品种间差异大,是最不稳定的产量因子。单株产量与单株有效角果数和分枝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9和0.68,达到极显著水平,与每角粒数和千粒重无显著相关关系;单位面积产量则与3个产量构成因子均无显著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4个综合指标的累计贡献率81.83%,可以用其对单位面积产量进行概括分析。与2001-2010年间稀植条件下审定的冬油菜品种相比,2013年密植条件下审定的冬油菜品种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了10.61%,然而3个产量构成因子中,单株角果数降幅为29.08%,每角粒数和千粒重则无显著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主要归因于油菜种植密度的大幅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审冬油菜品种 品种区域试验 主要性状 密植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主产区油菜品种与加拿大油菜品种小区试验产量比较 被引量:13
2
作者 赵永国 赵仕英 +8 位作者 程勇 罗莉霞 付桂萍 郭瑞星 黄振余 马海清 刘清云 张学昆 蔡俊松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20-426,共7页
为了解中国与世界油菜主产国加拿大之间油菜品种的产量差异及成因,对近3年来两国的审定品种区域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了它们在不同区域产量、适应性及群体性状表现。结果表明:2013-2015年度,我国主产区冬油菜品种平均产量2 950.4~3... 为了解中国与世界油菜主产国加拿大之间油菜品种的产量差异及成因,对近3年来两国的审定品种区域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了它们在不同区域产量、适应性及群体性状表现。结果表明:2013-2015年度,我国主产区冬油菜品种平均产量2 950.4~3 112.9 kg/hm^2;而加拿大油菜品种平均产量分别为3 496.5~4 689.8kg/hm^2。品种试验中,加拿大油菜3年平均单产为4 057.8kg/hm^2,比我国(平均3 026.2kg/hm^2)高34.1%。与我国油菜品种相比,加拿大油菜品种在不同年份、不同区域间产量都稳定在3 000kg/hm^2以上,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适应性。群体性状结果表明,加拿大油菜品种主要依靠群体优势获得高产,而我国油菜品种则对单株丰产性要求较高。因此认为,我国油菜品种产量改良应加快从个体丰产型向群体优势型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加拿大 油菜 产量 区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