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容积式空气压缩机ASME喷嘴法流量测量与实验 被引量:6
1
作者 谢长雄 邓小雷 +1 位作者 王宇 蒋建江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6-120,共5页
针对容积式空气压缩机产品质量检验过程中缺乏完整的和系统的容积流量测量、不确定分析和试验方法的问题,基于ASME喷嘴容积流量测量法对容积式空气压缩机流量进行了测试方法研究。该方法可由空气压缩机性能参数试验获得大气压力、压缩... 针对容积式空气压缩机产品质量检验过程中缺乏完整的和系统的容积流量测量、不确定分析和试验方法的问题,基于ASME喷嘴容积流量测量法对容积式空气压缩机流量进行了测试方法研究。该方法可由空气压缩机性能参数试验获得大气压力、压缩机一级吸气温度、喷嘴上游气体温度以及喷嘴压差等主要参数,然后通过计算得到容积流量和不确定度。以某公司的DG22HA型、JG22HA型和LG22A型容积式空气压缩机为例进行ASME喷嘴法容积流量测试应用,得到其容积流量分别为3.37、3.33和3.43 m3/min,同时流量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分别为0.016、0.016和0.017。根据结果可知,该方法能够准确、简单和有效地获得容积式空气压缩机的容积流量,为空气压缩机生产部门对产品的性能检测和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积式空气压缩机 ASME喷嘴 容积流量 不确定度 测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控机床旋转主轴上SAW传感器传输和温度测量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余文利 王胜 邓小雷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0-128,共9页
无线无源赋予声表面波(surface acoustic wave,SAW)传感器的显著特点使其在与旋转机械结构中其他传感检测技术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然而,使用这些传感器所遇到的挑战尚未得到充分解决。SAW传感器的射频(radio frequency,RF)信号不... 无线无源赋予声表面波(surface acoustic wave,SAW)传感器的显著特点使其在与旋转机械结构中其他传感检测技术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然而,使用这些传感器所遇到的挑战尚未得到充分解决。SAW传感器的射频(radio frequency,RF)信号不仅起到数据传输的作用,还起着给传感系统供能的作用。因为SAW传感器用于旋转主轴监测时处于恶劣的金属环境,因此需要对其传输和测量性能进行研究。本文旨在通过数控(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CNC)机床和自主研发的主轴设备,实验研究SAW传感器在旋转主轴上的传输和测量性能。实验结果表明,SAW传感器的传输和温度测量特性与安装位置和转速密切相关。研究结果将直接指导SAW传感器位置优化、功率设置、错误避免,或者在将来的工作中的纠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表面波传感器 传输特性 温度测量 数控机床 主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控机床主轴热误差测点优化及建模技术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建臣 林思琦 +2 位作者 沈雨欣 谢长雄 邓小雷 《航空制造技术》 2019年第6期41-46,59,共7页
为了减少热误差对数控机床加工精度的影响,首先利用热成像仪初步找出机床温升明显的位置,然后利用灰色理论对16个温度测点的试验数据进行优化处理,找出与热误差关联度较高的测点;将优选出的温度测点数据和实测的Z轴热误差数据进行划分,... 为了减少热误差对数控机床加工精度的影响,首先利用热成像仪初步找出机床温升明显的位置,然后利用灰色理论对16个温度测点的试验数据进行优化处理,找出与热误差关联度较高的测点;将优选出的温度测点数据和实测的Z轴热误差数据进行划分,采用GM (1,n)灰色预测和BP神经网络建立热误差预测模型,并在试验机床上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灰色GM (1, n)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测量平均相对误差为10.17%,采用BP神经网络预测与实测结果平均相对误差为5.19%,优于灰色GM (1,n)预测,能起到提高热误差预测精度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机床 灰色理论 温度测点优化 关联度 BP神经网络 热误差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末冶金法原位自生颗粒增强TiAl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玉鹏 曾根华 +5 位作者 马腾飞 王晓红 李傲 苏云婷 方虹泽 陈瑞润 《钛工业进展》 2025年第1期35-48,共14页
TiAl合金因其密度低、比强度高、耐腐蚀和高温氧化等优异性能,在航空航天材料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并且成为650℃以上最具应用潜力的轻质结构材料之一。然而,TiAl合金较低的室温塑性和高温强度,严重限制了其工程化应用。近年来,借助... TiAl合金因其密度低、比强度高、耐腐蚀和高温氧化等优异性能,在航空航天材料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并且成为650℃以上最具应用潜力的轻质结构材料之一。然而,TiAl合金较低的室温塑性和高温强度,严重限制了其工程化应用。近年来,借助复合技术,通过外加或原位自生增强相制备TiAl基复合材料成为提高TiAl合金综合性能的有效方法。随着TiAl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和组织性能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增强体优化-组织调控-强韧化机制等方面取得了多项突破。在TiAl基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需综合考量制备工艺、增强相特征、界面结构等对性能的影响。系统介绍了近年来粉末冶金法制备原位自生颗粒增强TiAl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TiAl基复合材料的优化设计与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L合金 金属基复合材料 组织调控 强韧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谐振型无源SAW传感器的制造系统热监测通信特性实验研究
5
作者 余文利 邓小雷 +1 位作者 王建臣 谢长雄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95-802,共8页
为研究声表面波SAW(Surface Acoustic Wave)传感器在制造系统中的通信特性,基于SAW技术,应用单端口谐振器,构建了制造系统中常见的两种情形,金属环境和旋转结构的温度测量装置。首先,分析了谐振型无源SAW传感器的温度测量原理,使用功率... 为研究声表面波SAW(Surface Acoustic Wave)传感器在制造系统中的通信特性,基于SAW技术,应用单端口谐振器,构建了制造系统中常见的两种情形,金属环境和旋转结构的温度测量装置。首先,分析了谐振型无源SAW传感器的温度测量原理,使用功率指标表示信号强度,以接收功率的对数来表达;其次,使用CST NWS仿真软件进行了金属板对无线信号通信特性影响的仿真实验,基于上述仿真模型在实际环境中使用金属板来验证仿真结果;最后,使用模拟主轴进行了旋转条件下的传输特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为保持SAW传感器的测量和数据传输性能,在制造系统中SAW传感器的最佳位置应考虑天线角度、方向、主轴转速、金属板位置和质询器天线与SAW传感器天线间隔距离等因素。研究结果将指导制造系统监测中SAW传感器的应用,并提供SAW传感器性能优化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特性 谐振型无源声表面波传感器 制造系统 热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彩虹技术的雾化液滴群粒径分布测量 被引量:2
6
作者 方兴 王大林 +2 位作者 张彪 许传龙 李健 《节能技术》 CAS 2021年第3期212-216,220,共6页
颗粒粒径特性的测量能有效提升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并且在抑制环境污染、保障人体健康等方面都发挥了重大作用。本文利用彩虹现象对液滴群的粒径分布反演分别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在数值模拟中,利用Mie理论计算当激光照射雾化液滴... 颗粒粒径特性的测量能有效提升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并且在抑制环境污染、保障人体健康等方面都发挥了重大作用。本文利用彩虹现象对液滴群的粒径分布反演分别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在数值模拟中,利用Mie理论计算当激光照射雾化液滴群时获得的彩虹光强角分布作为测量值,根据Nussenzveig理论建立正向求解模型,分别通过截断奇异值法和量子微粒群算法在独立模式和非独立模式下反演了液滴群粒径的单峰及双峰分布,并考察了测量误差的影响,最后设计搭建了雾化液滴群彩虹测量系统实验台,利用量子微粒群算法反演获得雾化液滴群的粒径分布,实验中量子微粒群算法反演残差为6.7×10-3,表明测量结果具有良好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虹技术 粒径反演 雾化液滴 Nussenzveig理论 量子微粒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学光刻技术的PDMS微纳敏感结构薄膜加工工艺研究
7
作者 章城 赵天晨 廖宁波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60-563,共4页
利用光学光刻技术进行多种形状规格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微纳敏感结构的并行加工。研究了基于光学光刻技术的PDMS微纳敏感结构薄膜加工工艺,并加工出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PDMS微纳敏感结构。此外,对加工后的PDMS微纳敏感结构薄膜进行... 利用光学光刻技术进行多种形状规格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微纳敏感结构的并行加工。研究了基于光学光刻技术的PDMS微纳敏感结构薄膜加工工艺,并加工出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PDMS微纳敏感结构。此外,对加工后的PDMS微纳敏感结构薄膜进行表征,观察了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PDMS微纳敏感结构的形貌特征。结果表明:基于光学光刻技术的PDMS微纳敏感结构薄膜加工工艺具有加工效率高,加工过程中不需要刻蚀、激光加工等复杂工艺和昂贵设备的特点,并且实现了大批量PDMS微纳敏感结构的并行加工。同时,掩模板上的微纳图案较好地转移到PDMS薄膜上,具有较好的图案曝光成像和图形转移效果。此外,制备的PDMS微纳敏感结构形状较规则、排列整齐,并且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PDMS微纳敏感结构都具有高度一致性较好,侧面轮廓分明,侧壁角接近90°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光刻 微纳结构 聚二甲基硅氧烷 结构薄膜 纳米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激光熔覆Inconel 718涂层热行为数值模拟及其对显微组织的影响
8
作者 吴军 蔡建臣 +2 位作者 王胜 李董航 周寒文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7-227,共11页
目的揭示脉冲激光作用下Inconel 718合金涂层凝固传热行为的演化机制,改善涂层中Nb、Mo元素偏析现象,提升Inconel 718合金熔覆涂层的力学性能,为优化Inconel 718熔覆涂层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综合考虑物性参数随温度、脉冲激光热源、... 目的揭示脉冲激光作用下Inconel 718合金涂层凝固传热行为的演化机制,改善涂层中Nb、Mo元素偏析现象,提升Inconel 718合金熔覆涂层的力学性能,为优化Inconel 718熔覆涂层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综合考虑物性参数随温度、脉冲激光热源、粉末传输形式,以及凝固过程中相变潜热对涂层凝固热行为的影响,构建脉冲激光熔覆传热模型。基于数值模拟技术和激光熔覆试验,利用VHX-2000电子显微镜对涂层显微组织形态进行分析验证,采用日立SU8010场发式扫描电镜观察分析显微组织和元素偏析情况,并使用显微硬度计测试涂层的硬度值。结果由数值模拟分析结果可知,脉冲激光涂层的冷却速度、温度梯度、凝固速度均大于连续激光涂层,其枝晶生长细密且No、Mo元素呈弥散分布,显微组织自底向顶以平面晶、胞状枝晶、柱状枝晶、等轴枝晶等形式存在,Laves相的体积分数降低至2.93%,在细晶强化和固溶强化作用下,熔覆涂层的平均显微硬度提升至307HV0.1。结论脉冲激光涂层热行为数值模拟分析结果符合Inconel 718涂层组织形态快速凝固变化的规律,数值模型可靠。脉冲激光形成的高冷却速度和高温度梯度,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Inconel 718合金涂层中Nb、Mo元素的偏析,离散并细化γ枝晶组织,降低Laves相的体积分数,显微组织在细晶强化和固溶强化双重作用下,提升涂层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Inconel 718 脉冲激光 数值模拟 组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参数回归响应面法的高精车铣复合机床床身多目标联合优化设计 被引量:4
9
作者 杨郡守 周振伟 +3 位作者 林晓亮 邓小雷 王建臣 郑燕宁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8-133,共6页
精密化是机械加工领域追求的目标,数控车铣复合机床作为高端机械加工装备,其床身的动静态特性对机床加工精度有显著影响。针对当前床身结构优化方法效率低、效果差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种非参数响应面法的多目标联合优化方案。该方案首先... 精密化是机械加工领域追求的目标,数控车铣复合机床作为高端机械加工装备,其床身的动静态特性对机床加工精度有显著影响。针对当前床身结构优化方法效率低、效果差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种非参数响应面法的多目标联合优化方案。该方案首先根据有限元分析结果挑选出模型的优化尺寸,并将床身质量、最大形变、一阶固有频率作为联合优化目标;通过建立参数试验对尺寸进行敏感性分析,精准选出敏感性较大尺寸;基于非参数回归法建立响应面,导入所选尺寸,计算试验样本的响应值,建立非参数回归响应面优化模型,并采用多目标遗传算法找出最优设计方案。最优方案优化结果为:机床床身最大形变降低约14.667%,一阶固有频率提升约3.187%,质量降低约1.208%。结果表明该优化方案能够高效提升机床床身动静态特性,为机床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车铣复合机床 机床床身 参数敏感性分析 非参数回归 响应面法 多目标联合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固着软质磨粒抛光薄膜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天晨 冯凯萍 +1 位作者 周兆忠 袁巨龙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7-217,共11页
目的实现微小光学器件高效、高质量、绿色的可溶固着软质磨粒薄膜抛光,对可溶固着软质磨粒抛光薄膜的制备工艺及抛光性能进行研究。方法研究可溶树脂、不可溶树脂、磨粒和薄膜基底等原料对成膜及抛光性能的影响,探索可溶固着软质磨粒抛... 目的实现微小光学器件高效、高质量、绿色的可溶固着软质磨粒薄膜抛光,对可溶固着软质磨粒抛光薄膜的制备工艺及抛光性能进行研究。方法研究可溶树脂、不可溶树脂、磨粒和薄膜基底等原料对成膜及抛光性能的影响,探索可溶固着软质磨粒抛光薄膜制备工艺,以光纤连接器作为加工对象验证抛光薄膜的抛光特性。结果选用双峰SiO_(2)作为磨粒,采用环氧树脂(质量分数为95%)和聚丙烯酸树脂(质量分数为5%)组成的“可溶”混合树脂为结合剂,可实现磨粒层逐步溶解。在磨粒涂覆层中添加5%(质量分数)的硅橡胶可调节磨粒涂覆层成膜后的弹性模量和硬度,使薄膜兼顾抛光性能和耐用性。对PET薄膜基底进行电晕处理可增强其表面附着力。选用含1%(质量分数为)有机硅烷偶联剂的聚氨酯树脂作为PET基底和磨粒涂覆层连接剂,结合强度好,成膜后表面无裂纹。通过光纤端面抛光对比实验发现,可溶固着软质磨粒抛光薄膜的抛光性能和耐用性均优于日本NTTAT抛光片的相关性能。可溶固着软质磨粒抛光薄膜使用25次后,光纤端面仍可保持表面光滑,曲面面形完整,表面粗糙度Ra小于5 nm,回波损耗大于45 dB,连接损耗小于0.1 dB。结论抛光实验表明,可溶固着软质磨粒抛光薄膜能实现光纤端面的高效精密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固结 软质磨粒 抛光薄膜 制备 光纤连接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图像的GWOA-BiLSTM机床主轴热误差预测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婉君 陈瑶 +3 位作者 韩越 吴弘毅 王建臣 邓小雷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5-181,共7页
热误差是影响高精密数控机床加工精度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机床加工精度和性能,减少机床运行中产生的热误差,文章提出一种基于热图像的灰狼优化算法(grey wolf optimization algorithm,GWOA)和双向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bidirectional lon... 热误差是影响高精密数控机床加工精度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机床加工精度和性能,减少机床运行中产生的热误差,文章提出一种基于热图像的灰狼优化算法(grey wolf optimization algorithm,GWOA)和双向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BiLSTM)混合的热误差预测模型。首先,采用热成像仪获取机床主轴区域的温度场信息;其次,利用DBSCAN聚类(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算法和相关系数法筛选出温度敏感点;然后,通过模拟灰狼群体捕食行为,在参数空间中进行搜索以找到BiLSTM所需的最优参数;最后,使用获得的机床温度敏感点和热位移数据进行热误差预测,并在试验机床上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使用GWOA优化BiLSTM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相比BiLSTM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分别减小了约0.5180、0.3823μm,决定系数R^(2)提升了0.0578。与BiLSTM神经网络模型相比,利用GWOA优化后的模型具有更加优良的预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图像 灰狼优化算法 BiLSTM神经网络 热误差建模 机床 测点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观组织结构对TiAl合金高温氧化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军琴 李思颖 +4 位作者 王玉鹏 马腾飞 王晓红 董多 朱冬冬 《钛工业进展》 CAS 2024年第1期25-32,共8页
通过分析不同微观组织TiAl合金在850℃下的恒温氧化行为,揭示了不同微观组织TiAl合金的高温氧化机制。研究表明,近γ组织和双态组织TiAl合金表现出优异的高温抗氧化性,850℃恒温氧化100h后,样品表面氧化膜厚度分别为13.78、12.81μm,而... 通过分析不同微观组织TiAl合金在850℃下的恒温氧化行为,揭示了不同微观组织TiAl合金的高温氧化机制。研究表明,近γ组织和双态组织TiAl合金表现出优异的高温抗氧化性,850℃恒温氧化100h后,样品表面氧化膜厚度分别为13.78、12.81μm,而全片层组织TiAl合金在同等条件下的氧化膜厚度为19.06μm。经850℃氧化100 h后,不同微观组织TiAl合金表面均形成了不具有保护作用的TiO_(2)/Al_(2)O_(3)混合氧化层。全片层组织TiAl合金高温抗氧化性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基体中存在过多的原子扩散通道(片层晶界和板条相界),导致大量的氧进入基体发生氧化反应,而近γ组织和双态组织中原子扩散通道明显减少,且存在大量抗氧化性能优异的γ晶粒,显著降低了氧扩散与氧化速率,从而提高了TiAl合金的高温抗氧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L合金 放电等离子烧结 微观组织结构 高温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动驾驶车辆调度的停车系统收费策略优化
13
作者 冯驰 梅振宇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5,共9页
针对有人驾驶车辆与自动驾驶车辆共存的停车系统,设计基于自动驾驶车辆调度的停车系统收费策略,以提升停车系统运行效率.该策略在停车场无可用停车泊位但存在自动驾驶车辆时向有人驾驶车辆提供自动驾驶车辆调度服务,停车系统向有人驾驶... 针对有人驾驶车辆与自动驾驶车辆共存的停车系统,设计基于自动驾驶车辆调度的停车系统收费策略,以提升停车系统运行效率.该策略在停车场无可用停车泊位但存在自动驾驶车辆时向有人驾驶车辆提供自动驾驶车辆调度服务,停车系统向有人驾驶车辆收取一定调度费用后,通过在多个停车场间调度若干自动驾驶车辆,为有人驾驶车辆在其目标停车场创造可用停车泊位.各停车场的调度费用会影响有人驾驶车辆用户的停车选择,进而影响停车系统的运行效率,构建基于智能体的停车仿真模型,采用遗传算法差异化地设置系统内各个停车场的停车调度收费方案.仿真结果显示,采用基于自动驾驶车辆调度的差异化收费策略,可以有效地减少有人驾驶车辆用户的行驶时间、步行时间、总出行时间及行驶里程,增加停车系统营收,降低社会成本,有效地缓解停车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停车调度 停车收费 自动驾驶车辆 基于智能体模型 停车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随动太阳能灯塔设计
14
作者 黄琰 毛中华 +2 位作者 余稳 张锦涛 王建臣 《科学技术创新》 2024年第6期225-228,共4页
智能随动太阳能灯塔由升降系统、智能随动系统和光伏系统等组成。该灯塔智能随动控制系统可最大程度追踪太阳采集太阳能并存储,通过PLC智能调节灯塔照明亮度,实现各种情况的应急照明,降低人工成本。
关键词 智能随动 太阳能 灯塔 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and hot workability of in-situ synthesized Ti_(2)AlC/TiAl composite
15
作者 Yu-peng WANG Teng-fei MA +4 位作者 Lei LI Long-long DONG Wang-tu HUO Yu-sheng ZHANG Lian ZHOU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2期3905-3918,共14页
The in-situ micro-nano Ti_(2)AlC particles reinforced TiAl(Ti_(2)AlC/TiAl)composite was fabricated using spark plasma sintering.The hot workability of Ti_(2)AlC/TiAl composite was studied,and the effect of micro-nano ... The in-situ micro-nano Ti_(2)AlC particles reinforced TiAl(Ti_(2)AlC/TiAl)composite was fabricated using spark plasma sintering.The hot workability of Ti_(2)AlC/TiAl composite was studied,and the effect of micro-nano particles on flow stress and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of composite was discuss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icro-nano Ti_(2)AlC particles included strengthening and softening effects during hot deformation,resulting in the fact that the Ti_(2)AlC/TiAl composite exhibited a higher flow stress and more sufficient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The strengthening effect was mainly attributed to the Ti_(2)AlC particles induced refinement strengthening and hindered dislocation motion at the initial stage.Moreover,the precipitation of nano-TiCr2 particles induced by stress concentration during hot deformation also contributed to higher flow stress via impeding dislocation motion.Meanwhile,the refined microstructure and dislocation pile-up caused by micro-nano particles during deformation provided more nucleation sites for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which significantly promoted the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of the second stage.The present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Ti_(2)AlC/TiAl composite exhibited excellent hot workability,which is important to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of TiAl allo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_(2)AlC/TiAl composite spark plasma sintering hot deformation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效对NiW中/重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吴博 王万年 +5 位作者 曹国鑫 周珉旭 陆杰波 王晓红 陈占兴 马腾飞 《材料热处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2-109,共8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MT370电子万能试验机和维氏显微硬度仪等研究了不同时效处理条件下Ni-42W-10Co-1Mo中/重合金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合金的初始锻态组织为条带状组织,存在明显的细晶和析出相条带;在600~90... 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MT370电子万能试验机和维氏显微硬度仪等研究了不同时效处理条件下Ni-42W-10Co-1Mo中/重合金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合金的初始锻态组织为条带状组织,存在明显的细晶和析出相条带;在600~900℃时效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合金部分晶粒发生再结晶,相对锻态组织更加均匀,σ析出相由锻态合金中的颗粒状逐步转变为针状和块状μ相(900℃)。经700℃时效,合金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由锻态的845.2和1187.3 MPa提高至924.8和1228.8 MPa,但塑性有所降低。而经更高温度(800和900℃)的时效处理,合金强度和塑性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合金的断裂方式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由韧性断裂逐渐变为混合型断裂方式,这主要是由于块状与针状μ相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W合金 中重合金(MHA) 热处理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多尺度TiB/Ti_(2)AlN颗粒相增强TiAl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研究
17
作者 张新房 邓哲 +4 位作者 陈占兴 纪俭 王玉鹏 马腾飞 邢秋玮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59-65,共7页
在Ti43Al6Nb1Mo合金中加入BN增强体,设计出多尺度颗粒增强TiAl复合材料,研究合金中多尺度、多组分硼化物和氮化物颗粒相形成机制以及颗粒相对合金凝固组织的影响规律,探究多尺度颗粒相的协同强韧化机制。结果表明:Ti43Al6Nb1Mo-xBN复合... 在Ti43Al6Nb1Mo合金中加入BN增强体,设计出多尺度颗粒增强TiAl复合材料,研究合金中多尺度、多组分硼化物和氮化物颗粒相形成机制以及颗粒相对合金凝固组织的影响规律,探究多尺度颗粒相的协同强韧化机制。结果表明:Ti43Al6Nb1Mo-xBN复合材料中原位自生形成了Ti_(2)AlN相和TiB相,加入BN增强体后,合金片层团尺寸细化明显,这主要是由于Ti_(2)AlN相和TiB相的协同细化效应。另外,Ti_(2)AlN相和TiB相的形成有效抑制了B2相的形成,当BN含量为0.5wt%时,B2相消失。多尺度Ti_(2)AlN和TiB相诱发细晶强化效应、抑制B2相形成,产生固溶强化效应以及第二相沉淀强化效应,Ti43Al6Nb1Mo-xBN复合材料表现出优异的室温和高温强塑性,实现TiAl合金强度和塑性的良好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L复合材料 颗粒增强 TIAL合金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主轴数控机床工作台动静强度分析
18
作者 姜欣怡 杨郡守 +3 位作者 林晓亮 汪志能 余良斌 吴弘毅 《机械工程与技术》 2024年第4期305-312,共8页
双主轴数控机床是一种具有两个独立的加工主轴的先进数控机床。本文以某机床厂研发的G650双主轴数控机床工作台为研究对象,采用CAD软件建立了其三维模型,并采用有限元法及其软件对工作台进行了静力学分析和模态分析,研究了工作台在铣削... 双主轴数控机床是一种具有两个独立的加工主轴的先进数控机床。本文以某机床厂研发的G650双主轴数控机床工作台为研究对象,采用CAD软件建立了其三维模型,并采用有限元法及其软件对工作台进行了静力学分析和模态分析,研究了工作台在铣削加工状态下的静力学特性和约束状态下的模态特性。通过分析结果可知,工作台的最大形变约2.30 μm、最大应力约9.78 MPa,前四阶固有频率分别为952.86 Hz、1003.30 Hz、1360.60 Hz、1428.90 Hz。分析结果表明了该工作台能确保待加工零件的加工精度和定位精度,为后续的优化设计工作奠定了基础。Double spindle CNC machine tool is an advanced CNC machine tool with two independent machining spindles. This paper takes the table of G650 double spindle CNC machine tool developed by a machine tool factor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establishes its three-dimensional model by using CAD software, and carries out static analysis and modal analysis of the table by using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d its software to study the sta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able in the milling machining state and the mod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strained state. It was found that the maximum deformation of the panel was approximately 2.30 µm, the maximum stress was approximately 9.78 MPa and the first four eigenfrequencies were 952.86 Hz, 1003.30 Hz, 1360.60 Hz and 1428.90 Hz.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table can ensure the machining accuracy and positioning accuracy of the parts to be machined, which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the subsequent optimisation design 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主轴数控机床 工作台 有限元分析 静力学分析 约束模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床主轴热设计研究综述 被引量:33
19
作者 邓小雷 林欢 +2 位作者 王建臣 谢长雄 傅建中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15-1429,共15页
机床的热态性能已成为影响高速机床工作性能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主轴是机床的关键功能部件,其热态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机床的切削速度和加工精度,是影响机床精度提升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在主轴的设计阶段减少机床热误差的影响,对于... 机床的热态性能已成为影响高速机床工作性能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主轴是机床的关键功能部件,其热态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机床的切削速度和加工精度,是影响机床精度提升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在主轴的设计阶段减少机床热误差的影响,对于提高机床的热态特性十分重要。在过去的近一个世纪时间中,国内外众多学者针对主轴热设计方法开展了研究探索,基于热设计的过程可以分成三部分内容:热态特性分析方法,热设计与优化方法和热态特性试验方法。先通过主轴热态特性(如温度场分布、热变形、热平衡时间等)建模与分析获取必要的参数,然后以此为基础开展主轴结构设计优化、材料设计优化和冷却系统设计等热设计措施,获得较佳的主轴热态特性,最后通过热态特性试验来校验分析和设计优化的结果,整个过程循环直至达到满意结果为止。本文以此为脉络展开,分别探讨了三部分内容的国内外典型研究现状、主要研究内容和所存在的优缺点,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床 主轴 热设计 热误差 热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C添加量对高能激光熔覆Inconel718基陶瓷涂层显微组织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吴军 金杰 +2 位作者 朱冬冬 徐军飞 张玉良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25-235,共11页
目的针对Inconel718镍基高温合金耐磨性不足的问题,制备小尺度TiC增强Inconel718镍基高温合金耐磨复合材料,提升其硬度及耐磨性。方法利用4000 W高能激光束快速熔融制备TiC/Inconel718基陶瓷复合涂层,并针对TiC质量分数分别为5%、15%、... 目的针对Inconel718镍基高温合金耐磨性不足的问题,制备小尺度TiC增强Inconel718镍基高温合金耐磨复合材料,提升其硬度及耐磨性。方法利用4000 W高能激光束快速熔融制备TiC/Inconel718基陶瓷复合涂层,并针对TiC质量分数分别为5%、15%、25%的复合涂层,依次进行物相成分、显微组织、压痕硬度、摩擦磨损性能等方面的分析。结果随着TiC含量的增加,γ-(Ni,Cr,Fe)基体上析出的TiC小尺度颗粒逐渐增多,显微组织明显细化,TiC晶界处偏聚了大量Nb、Mo元素,并与Ti元素置换生成了铌、钼类碳化物。同时,(Nb,Ti)C复合型碳化物和Laves相的析出,进一步提升了复合涂层的显微硬度,由297 HV_(0.2)逐步提升至408 HV_(0.2),摩擦系数从0.3402降低至0.2628,磨损率从35.15×10^(-4)g/(N·m)减少至5.96×10^(-4)g/(N·m),磨损机制由严重的粘着磨损转变为以磨粒磨损和氧化磨损为主。结论通过高能激光熔覆制备小尺度TiC增强体颗粒,可细化复合涂层的显微组织,其显微硬度随TiC含量的增加而相应提高。在磨损试验过程中,TiC/Inconel718陶瓷复合涂层表现出良好的减摩和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复合涂层 显微组织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