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州地区产妇HBV、梅毒、HCV及HIV感染情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朱丽青 赵秘胜 叶松道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5-107,共3页
目的:了解HBV、梅毒螺旋体、HCV及HIV在产妇中的感染趋势及其在不同年龄段的感染情况。方法:对温州地区三大医院2002~2004年22447例产妇进行调查并按年龄组分析。结果:各年份产妇HBV的阳性率分别为12.53%、11.42%、11.27%,... 目的:了解HBV、梅毒螺旋体、HCV及HIV在产妇中的感染趋势及其在不同年龄段的感染情况。方法:对温州地区三大医院2002~2004年22447例产妇进行调查并按年龄组分析。结果:各年份产妇HBV的阳性率分别为12.53%、11.42%、11.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梅毒螺旋体的阳性率分别为0.30%、0.52%、0.86%,感染率逐年升高(P〈0.05);HCV的感染率分别为0.06%、0.08%、0.24%,2004年高于2003年(P〈0.01);2002、2003年分别有1例产妇HIV抗体检测阳性。产妇按年龄分≤24岁,25~29岁,≥30岁组比较,梅毒螺旋体的感染率分别为0.87%、0.49%及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3年HBV感染率均较高,无统计学意义,但有略为下降的趋势;梅毒螺旋体、HCV的感染率有明显增加;≤24岁年轻产妇梅毒螺旋体感染率较≥25岁产妇高,HIV在产妇中已有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妇 HBV 梅毒螺旋体 HCV HI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临床检验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维策 《医学信息》 2011年第19期6617-6617,共1页
本文主要综述应用临床检验的各种技术将各种人的体液标本,分别详尽的阐述了我国医学检验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最后,依据生物与生命科学迅速发展,论述了21世纪医学检验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 临床检验 发展现状 问题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性贫血中未成熟网织红细胞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0
3
作者 金艳慧 王明山 +1 位作者 郑加永 袁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7期1951-1953,共3页
目的:探讨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IRF)在肾性贫血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Beckman-CoulterGen.S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135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不同病期(包括肾功能不全代偿期41例、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45例、肾功能衰竭期49例)和50例... 目的:探讨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IRF)在肾性贫血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Beckman-CoulterGen.S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135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不同病期(包括肾功能不全代偿期41例、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45例、肾功能衰竭期49例)和50例正常对照组的IRF、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红细胞(RBC)计数和血红蛋白(Hb)含量,同时检测其血清肌酐(Cr)和尿素氮(BUN)含量,并与5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IRF在肾功能不全代偿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组和肾功能衰竭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P<0.05和P<0.01)。Ret%在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组和肾功能衰竭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P<0.05和P<0.01)。RBC、Hb水平均随着Cr和BUN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减低,互相间有较好的相关性(分别为r=-0.604和-0.627;r=-0.600和-0.628,P<0.01),而IRF、Ret%与Cr、BUN的变化无明显相关性。结论:IRF及其相关参数的检测,有助于了解肾病患者的骨髓增生程度和红系的生长情况。IRF在肾病早期时降低,肾病末期由于EPO等治疗后IRF升高,提示EPO等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 贫血 网状细胞 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 肾性贫血 慢性肾功能不全 血红蛋白(Hb) 肾功能衰竭期 正常对照组 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总铁结合力直接光度法测定 被引量:3
4
作者 潘利琴 陈益川 +2 位作者 连国军 赵长容 曹建明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6-247,共2页
关键词 血清总铁结合力 测定法 直接光度法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血清转铁蛋白 2-吡啶偶氮 TIBC 测定试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林加斌 张淑芬 +2 位作者 项跃林 张德亭 陈杨芳 《江西医药》 CAS 2007年第4期294-296,共3页
目的了解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诊断、治疗情况。方法选择2005年10月~2007年2月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因CAP住院的患儿146例,取其鼻咽部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静脉血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20项呼吸道病原谱IgM抗体,分析其结果。... 目的了解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诊断、治疗情况。方法选择2005年10月~2007年2月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因CAP住院的患儿146例,取其鼻咽部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静脉血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20项呼吸道病原谱IgM抗体,分析其结果。结果146份标本中阳性标本88份,占60.3%,其中:病毒阳性率43.8%,细菌阳率27.4%,混合感染阳性率11.0%;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22例(34.4%),副流感病毒(PIV)19例(29.7%),腺病毒(ADV)16例(25%),柯萨奇病毒(COXV)7例(10.9%),肺炎克雷伯杆菌15例(37.5%),金黄色葡萄球菌10例(25.0%),肺炎链球菌6例(15.0%),大肠埃希菌3例(7.5%),其它绿脓假单胞菌、嗜肺军团菌,副流感杆菌等6例(19.4%)。结论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以RSV为主要病原,婴幼儿(尤其1~6个月)病毒感染率最高,好发于冬、春季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社区获得性肺炎 病原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试剂自动分析法测定血清不饱和铁结合力:5-Br-PADAP直接光度法 被引量:6
6
作者 王文蔚 连国军 +1 位作者 潘利琴 曹建明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649-650,共2页
目的:建立简便、灵敏的双试剂自动化分析法测定血清未饱和铁结合力(UIBC)。方法:在表面活性剂存在下,用2-(5-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酚(5-Br—PADAP)为显色剂测定血清UIBC。结果:该法线性范围0—95μmol/L,平均回收率为... 目的:建立简便、灵敏的双试剂自动化分析法测定血清未饱和铁结合力(UIBC)。方法:在表面活性剂存在下,用2-(5-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酚(5-Br—PADAP)为显色剂测定血清UIBC。结果:该法线性范围0—95μmol/L,平均回收率为100.28%,批内变异系数(CV)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0.021、0.039,与日本和光UIBC测定试剂盒比较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线性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分别为Y=0.9985X-0.1604,r=0.9950。85例健康人血清UIBC含量为31.21—50.57μmol/L(^x±2s)。结论:用5-Br—PADAP双试剂自动化分析法测定血清UIBC方法简便、灵敏可靠,适合临床、卫生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饱和铁结合力 血清 自动分析法 5-Br—PAD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5-Nitro-PAPS为显色剂双试剂自动分析法测定血清铁 被引量:4
7
作者 连国军 曹建明 +2 位作者 潘利琴 傅应裕 周执明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659-660,共2页
目的:建立简便、灵敏的双试剂自动化分析法测定血清铁。方法:在表面活性剂存在下,用水溶性试剂2-(5-硝基-2-吡啶偶氮)-5-[N-正丙基-N-(3-磺酸丙基)氨基]苯酚二钠(简称5-Nitro—PAPs)作显色剂直接光度法测定血清铁。结果:该方... 目的:建立简便、灵敏的双试剂自动化分析法测定血清铁。方法:在表面活性剂存在下,用水溶性试剂2-(5-硝基-2-吡啶偶氮)-5-[N-正丙基-N-(3-磺酸丙基)氨基]苯酚二钠(简称5-Nitro—PAPs)作显色剂直接光度法测定血清铁。结果:该方法显色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590nm,线性范围达80μmol/L,表观摩尔吸收系数为1.12×10^5L/mol·cm,回收率为97.4%-103.2%,批内变异系数(CV)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0.019和0.031,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比较相关良好,Y(本法)=0.993X(AAS法)+0.14,r=0.9805,P〉0.05,81例健康人血清铁含量为(11.31—28.91)μmol/L(^x±2s)。结论:该法血清用量少,不必去蛋白,具有操作快速、简便、结果灵敏可靠等优点,适用于血清铁的自动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自动分析法 5-Nitro—PAPS 双试剂 显色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水平变化在围手术期血栓形成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叶玲丽 郑加永 许锴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857-860,共4页
目的了解动态监测血浆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水平在围手术期血栓形成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0例妇科、泌尿外科恶性肿瘤(未转移)、20例良性和非肿瘤手术患者及2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于术前、术后6 h3、d和7 d用ELISA、透射免... 目的了解动态监测血浆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水平在围手术期血栓形成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0例妇科、泌尿外科恶性肿瘤(未转移)、20例良性和非肿瘤手术患者及2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于术前、术后6 h3、d和7 d用ELISA、透射免疫比浊法检测其血浆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D-二聚体(D-dimer,D-D)、血栓前体蛋白(thrombus precursor protein,TpP)、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 complexes,TAT)、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P选择素(P-Selectin,P-S)、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 factor pass inhibitory,TFPI)、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y-1,PAI-1)的水平。结果恶性肿瘤患者血浆TF、TpP和D-D水平在术后6 h3、d持续升高达峰值,TF、D-D术后7 d仍高于术前,TpP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P-S、TAT水平术后6 h已升到最高值,P-S术后3 d仍偏高,7 d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TAT术后3 d已下降到术前水平。TFPI、PAI-1术后6 h降低,3 d开始升高,之后TFPI维持在接近术前水平,PAI-1偏高,到第7 d才降到术前水平。良性病变患者除TF、PAI-1术后6 h高于术前,其它无明显变化。结论妇科、泌尿外科恶性肿瘤患者血浆血栓前状态标志物P-S、TpP和TF、D-D水平在围手术期的第1-3 d和第1-7 d分别明显高于术前;良性病变组术后6 d TF、PAI-1高于术前,表明此时机体处于血栓前状态或容易形成血栓,恶性肿瘤组术后6 h同时有PAI-1下降、D-D升高的原、继发性纤溶亢进存在,所以临床采取早期干预措施时应全面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期间 血栓形成 凝血致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友病A患者丙肝感染现状的调查 被引量:2
9
作者 黄瑛 朱淼勇 +4 位作者 金小丽 夏淑琦 胡理明 陈萍 谢炳寿 《江西医药》 CAS 2006年第3期127-129,共3页
目的了解血友病A患者血液传播性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现状。方法对经本院确诊的56例血友病A患者进行了ALT、抗-HCV检测,并与2004年本院输血、手术前检测结果(对照组)共8429例做对比分析。结果56例血友病A患者的ALT、抗-HCV阳性率分别... 目的了解血友病A患者血液传播性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现状。方法对经本院确诊的56例血友病A患者进行了ALT、抗-HCV检测,并与2004年本院输血、手术前检测结果(对照组)共8429例做对比分析。结果56例血友病A患者的ALT、抗-HCV阳性率分别为19.64%、35.71%,对照组ALT、抗-HCV阳性率分别为3.44%、0.61%,血友病A患者的ALT、抗-HCV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005)。结论血友病A患者是HCV感染的高危人群,且HCV感染是血友病A患者肝功能受损的主要因素,1995年以后诊断的血友病A患者丙肝的发生率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A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丙型肝炎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试剂自动分析法测定血清不饱和铁结合力:Nitro-PAPS直接光度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潘利琴 陈益川 +2 位作者 连国军 赵长容 曹建明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1010-1011,共2页
目的:建立简便、灵敏的双试剂自动化分析法测定血清不饱和铁结合力(UIBC)。方法:在表面活性剂存在下,用2-(5-硝基-2-吡啶偶氮)-5-[N-正丙基-N-(3-磺酸丙基)氨基]苯酚(Nitro-PAPS)为显色剂测定血清UIBC。结果:该法线性范围0~95μmol/L,... 目的:建立简便、灵敏的双试剂自动化分析法测定血清不饱和铁结合力(UIBC)。方法:在表面活性剂存在下,用2-(5-硝基-2-吡啶偶氮)-5-[N-正丙基-N-(3-磺酸丙基)氨基]苯酚(Nitro-PAPS)为显色剂测定血清UIBC。结果:该法线性范围0~95μmol/L,平均回收率为100.9%,批内变异系数(CV)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0.019、0.036,与日本和光UIBC测定试剂盒比较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线性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分别为Y=1.0221X+0.2104,r=0.9950。102例健康人血清UIBC含量为32.1~51.1μmol/L(x±2s)。结论:用Nitro-PAPS双试剂自动化分析法测定血清UIBC,方法简便、灵敏可靠,适合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饱和铁结合力 血清 自动分析法 Nitro-PA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水溶性染料WST-5为显色剂测定血清糖化血清蛋白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益川 连国军 +1 位作者 张德亭 曹建明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111-112,共2页
目的:建立简便、灵敏、试剂稳定性好的比色法测定糖化血清蛋白。方法:在表面活性剂存在下,以2-(4-碘苯)-5-(2,4-二硝基苯)-5-(2,4-二磺基苯)-2H-四氮唑(2-(4-Iodophenyl)-5-(2,4-dinitrophenyl)-5-(2,4-disulfophenyl)-2... 目的:建立简便、灵敏、试剂稳定性好的比色法测定糖化血清蛋白。方法:在表面活性剂存在下,以2-(4-碘苯)-5-(2,4-二硝基苯)-5-(2,4-二磺基苯)-2H-四氮唑(2-(4-Iodophenyl)-5-(2,4-dinitrophenyl)-5-(2,4-disulfophenyl)-2H-tetrazolium,WST-5)为显色剂测定糖化血清蛋白的含量。结果:该法线性范围5-950μmol/L,平均回收率为101.0%,批内变异系数(CV)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0.025、0.038,与酶法测定试剂比较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线性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分别为Y=1.02X+2.66,r=0.9978,P〉0.05。78例健康人糖化血清蛋白为204.36-297.84μmol/L(x±2s)。结论:该法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可靠等优点,适合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化血清蛋白 WST-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t-PA,PAI-1水平与血管病变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叶玲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379-379,共1页
关键词 纤溶酶原激活物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2型糖尿病 血浆 D-二聚体 T-PA PAI-1 血管病变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四烯酸体外刺激血小板活化的初步研究
13
作者 郑加永 金艳慧 +2 位作者 邵建敏 许锴 张德亭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8年第12期2639-2640,2720,共3页
目的:初步研究花生四烯酸(AA)体外刺激血小板活化的作用条件。方法:利用Beckman-Coulter EPICS-XL型流式细胞仪分析10名健康体检者的血小板分别在不同浓度的AA(终浓度为0.25、0.50、1.00、2.50、5.00 g/L)体外活化不同时间(1、2... 目的:初步研究花生四烯酸(AA)体外刺激血小板活化的作用条件。方法:利用Beckman-Coulter EPICS-XL型流式细胞仪分析10名健康体检者的血小板分别在不同浓度的AA(终浓度为0.25、0.50、1.00、2.50、5.00 g/L)体外活化不同时间(1、2、5、10、20 min)后血小板P-选择素的阳性表达百分数(CD62p%)、平均荧光强度(CD62p-MFI)及其两者的乘积(CD62p%×CD62p-MFI)。结果:1%多聚甲醛(PFA)固定后血小板CD62p%的表达在45 min内无显著性变化(P〉0.05);不同浓度AA刺激血小板2 min后,0.25、0.50、1.00、2.50 g/L浓度组的CD62p%和CD62p%×CD62p-MFI随AA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升高,5.00 g/L浓度组CD62p%和CD62p%×CD62p-MFI反而下降(P〈0.01或P〈0.05);血小板CD62p%和CD62p%×CD62p-MFI在2.50 g/L浓度的AA分别活化1、2、5 min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而10、20 min组其结果随AA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P〈0.01或P〈0.05)。结论:AA体外活化血小板后CD62p表达的增高与AA的浓度和活化时间有关,其作用条件以2.50 g/L浓度的AA活化1~5 min为佳,且1%PFA固定血小板CD62p%表达的稳定性至少可达45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四烯酸 血小板活化 流式细胞术 P-选择素 CD62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5-Br-PADCAP为显色剂计算法测定血清总铁结合力
14
作者 赵长容 连国军 +1 位作者 潘利琴 曹建明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1006-1007,共2页
目的:建立以5-Br-PADCAP为显色剂计算法测定血清总铁结合力(TIBC)。方法:通过测定血清铁和血清未饱和铁(UIBC)含量,以血清铁和血清UIBC含量之和计算血清TIBC含量。结果:该法线性范围0~140μmol/L,平均回收率为98.5%,批内变异系数(CV)... 目的:建立以5-Br-PADCAP为显色剂计算法测定血清总铁结合力(TIBC)。方法:通过测定血清铁和血清未饱和铁(UIBC)含量,以血清铁和血清UIBC含量之和计算血清TIBC含量。结果:该法线性范围0~140μmol/L,平均回收率为98.5%,批内变异系数(CV)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0.032、0.043,与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推荐的方法比较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线性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分别为Y=1.0228X+1.05,r=0.9801。65例健康男性血清TIBC含量为45.7~74.2μmol/L(x±2s),57例健康女性血清TIBC含量为51.4~75.2μmol/L(x±2s)。结论:以5-Br-PADCAP为显色剂计算法测定血清总铁结合力TIBC,方法简便、灵敏可靠,适合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铁结合力 血清 自动分析法 5-Br-PADC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尿儿童尿电导率变化的研究
15
作者 舒旷怡 陈小剑 +1 位作者 许锴 金胜鑫 《江西医学检验》 2007年第5期431-432,共2页
目的探讨尿液电导率对儿童遗尿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UF-100分别检测遗尿儿童与正常儿童的尿液电导率,进行成组t检验比较。结果两组结果使用SPSS统计软件处理t=1.188,P>0.05,两组数据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遗尿儿童与正常儿童相比肾浓缩... 目的探讨尿液电导率对儿童遗尿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UF-100分别检测遗尿儿童与正常儿童的尿液电导率,进行成组t检验比较。结果两组结果使用SPSS统计软件处理t=1.188,P>0.05,两组数据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遗尿儿童与正常儿童相比肾浓缩稀释功能无差别,尿液电导率可以代替渗透压作为遗尿治疗药物的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尿 电导率 渗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DA-64为色原酶法测定糖化血清蛋白
16
作者 陈益川 连国军 +1 位作者 张德亭 曹建明 《江西医学检验》 2007年第4期295-298,共4页
目的研制、评价以N-(羧甲基氨基羰基)-4,4-二(甲基氨基)-联苯胺[DA-64]为色原酶法测定糖化血清蛋白试剂盒,以用于血清中糖化血清蛋白的测定。方法糖化血清蛋白被蛋白酶消化产生果糖氨基酸,果糖氨基酸氧化酶作用于果糖氨基酸产生H2O2,H2O... 目的研制、评价以N-(羧甲基氨基羰基)-4,4-二(甲基氨基)-联苯胺[DA-64]为色原酶法测定糖化血清蛋白试剂盒,以用于血清中糖化血清蛋白的测定。方法糖化血清蛋白被蛋白酶消化产生果糖氨基酸,果糖氨基酸氧化酶作用于果糖氨基酸产生H2O2,H2O2在过氧化物酶的催化下与色原DA-64反应,使DA-64转变为一种绿色的产物,此产物含量与样本中糖化血清蛋白含量成正比。结果该法线性范围为6-1800μmol/L,平均回收率为100.9%,批内变异系数(CV)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0.025、0.041,与Diazyme Laboratores酶法测定试剂比较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线性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分别为Y=0.994X+3.88,r=0.9790,P>0.05。76例健康人糖化血清蛋白为195.80-295.52μmol/L(x±2s)。配制的果糖氨基酸氧化酶法液体试剂在2-8℃保存至少稳定6个月。结论用以DA-64为色原果糖氨基酸氧化酶法试剂盒测定糖化血清蛋白方法简便、灵敏可靠,适合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化血清蛋白 果糖氨基酸氧化酶 试剂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瑞海 陈妙天 +1 位作者 李锐 郑加永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269-271,共3页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与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程发展以及不同抗病毒治疗的关系。方法:采集71例慢性乙肝患者外周静脉血,抗凝,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进行体外诱导培养,使之发育成DC...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与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程发展以及不同抗病毒治疗的关系。方法:采集71例慢性乙肝患者外周静脉血,抗凝,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进行体外诱导培养,使之发育成DC,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其中57例HBV-DNA阳性患者,分别采用拉米夫定或α-干扰素治疗,1个疗程后,再次检测DC表面分子的表达,并分析、比较治疗前后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比较,慢性肝炎和慢性病毒携带者DC上CD1a(13.97±5.22和11.28±5.70vs27.25±4.32)%以及CD86(57.27±12.57和32.94±11.37vs82.12±13.54)%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或0.01)。比较血清HBV-DNA载量与DC表面分子的表达,发现DNA阴性组DC上CD1a、CD40、CD80和CD86的表达均比DNA阳性组高,但只有CD86的表达量有明显差别(P<0.05)。此外,57例抗病毒治疗后,拉米夫定治疗组CD40的表达(66.40±7.85vs43.48±7.93)%明显高于治疗前水平;而α-干扰素治疗组,CD40的表达(78.71±6.31)%高于治疗前水平外,CD86的表达(87.47±16.07vs44.18±10.07)%也明显高于治疗前水平(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DC功能缺陷密切相关,血清中HBV-DNA载量越高,DC功能的缺陷越明显。拉米夫定和α-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均能使患者外周血来源的DC表面的共刺激分子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促使DC成熟和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拉米夫定 Α-干扰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GF-I、TNF-α水平与脂质过氧化的关系
18
作者 余静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222-223,共2页
目的:探讨了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GF-I、TNF-α水平与脂质过氧化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免法对3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血清IGF-I、TNF-α水平测定,化学比色法测定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 目的:探讨了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GF-I、TNF-α水平与脂质过氧化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免法对3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血清IGF-I、TNF-α水平测定,化学比色法测定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TNF-α、MDA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而IGF-I、SOD水平则非常显著地低于正常人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血清TNF-α与MDA呈正相关(r=0.6012,P<0.01)。IGF-I与MDA呈负相关(r=-0.4018,P<0.05)。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存在脂质过氧化,与IGF-I和TNF-α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 肿瘤坏死因子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氯胺酮联合吗啡静脉自控镇痛对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镇痛及血浆β-内啡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吴艳琴 李和 +5 位作者 熊俊成 许宗酶 马黎阳 黄贤明 张德亭 冯竞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14-317,共4页
目的评价小剂量氯胺酮联合吗啡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A)对开胸食管癌根治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对血浆β-内啡肽(EP)浓度的影响。方法30例ASAⅠ-Ⅱ级,年龄35—65岁,体重42~75kg,择期开胸食管癌根治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n=15),... 目的评价小剂量氯胺酮联合吗啡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A)对开胸食管癌根治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对血浆β-内啡肽(EP)浓度的影响。方法30例ASAⅠ-Ⅱ级,年龄35—65岁,体重42~75kg,择期开胸食管癌根治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n=15),全麻清醒后,当患者VAS评分≥3分时静脉注射负荷量吗啡2~3mg,同时开始静脉患者自控镇痛,m组采用吗啡0.02mg·kg^-1·h^-1(按50h计算),mk组采用吗啡0.02mg·kg^-1·h^-1+氯胺酮0.08mg·kg^-1·h^-1,治疗过程中若VAS评分≥3分时追加吗啡2~3mg行补救镇痛。分别于术后4、8、20、24、48h记录疼痛强度(VAS评分法),术后吗啡用量,病人自控镇痛(PCA)的实际按压次数及有效按压次数,药物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做梦、幻觉)发生率及生命体征[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并于入室时(T0),术毕(T1),术后6h(T2),24h(T3),48h(T4),采取中心静脉血检测血浆β-EP浓度。结果术后4~48h之内,活动状态下VAS评分mk组低于m组(P〈0.05);静息状态下两组VAS评分相近(P〉0.05),吗啡总用量mk组低于m组(P〈0.05);PCA按压次数mk组低于m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mk组低于m组(P〈0.05),做梦、幻觉发生率两组尤差异。生命体征均平稳;血浆β-Ep浓度变化两组存在差异。结论小剂屠氯胺酮(0.08mg·kg^-1·h^-1)联合吗啡(0.02mg·kg^-1·h^-1)静脉自控镇痛对开胸食管癌根治术后镇痛效果好,副作用发牛率低,对血浆β-EP浓度影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氯胺酮 镇痛 疼痛 手术后 Β-内啡肽
原文传递
DIC常用实验室指标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叶玲丽 张德亭 +2 位作者 金青 赵秘胜 泮丽琴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6年第5期54-55,共2页
目的评价常用的实验室指标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用凝固法、胶乳凝集法检测40例典型急性中期DIC患者、20例非典型DIC患者和30例正常人的血浆凝血酶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 目的评价常用的实验室指标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用凝固法、胶乳凝集法检测40例典型急性中期DIC患者、20例非典型DIC患者和30例正常人的血浆凝血酶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TT)等水平。结果DIC患者Pt、PT、APTT、Fg、D-D、FDP灵敏度分别为91%、81%、89%、31%、93%、86%;特异度分别为40%、32%、46%、98%、70%、62%。结论常用的DIC实验室诊断指标Pt、PT、APTT、D-D、FDP对急性、典型、中期DIC患者的诊断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而对非典型、慢性DIC患者的诊断D-D、FDP还是具有一定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其他项目的灵敏度较低,所以此类患者最好检测分子标记物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凝血酶片段1+2(F1+2)、纤维蛋白肽A(FPA)、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sFMC)等指标以提高诊断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灵敏度 特异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