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对肝硬化患者血浆内毒素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0
1
作者 潘小娟 黄月霞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1年第9期1056-1057,共2页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由于肠道菌群失调,消除内毒素能力减少。易形成内毒素血症,从而影响肝脏功能,加重肝硬化的病情[1]。近年来研究发现益生菌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失调,改善与营养肝脏和肠道功能,辅助治疗肝硬化的作用[2]。本研究以肝硬...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由于肠道菌群失调,消除内毒素能力减少。易形成内毒素血症,从而影响肝脏功能,加重肝硬化的病情[1]。近年来研究发现益生菌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失调,改善与营养肝脏和肠道功能,辅助治疗肝硬化的作用[2]。本研究以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其血浆内毒素、肝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三联活菌胶囊 肝硬化患者 血浆内毒素 炎症因子 肠道菌群失调 肝脏功能 内毒素血症 肠道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神经生长因子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项婕 潘小娟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4年第4期412-415,共4页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NGF)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出血患者6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控制血压、血糖和颅内压,...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NGF)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出血患者6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控制血压、血糖和颅内压,营养脑细胞、止血、给氧及维持酸碱平衡等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NGF 20μg肌肉注射,1次/d,连用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NF-α、MMP-9和SOD水平的变化,并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血清TNF-α、MMP-9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血清SOD活性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研究组下降或上升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研究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56,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NGF治疗急性脑出血安全有效,作用机制与降低血浆炎症因子水平、减轻血脑屏障破环和改善氧自由基代谢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出血 鼠神经生长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d 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 超氧化物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酸曲美布汀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血浆生长抑素、P物质和神经肽Y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3
3
作者 李军红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4年第8期963-965,共3页
目的探讨马来酸曲美布汀对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血浆P物质(SP)、生长抑素(SS)和神经肽Y(NP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IBS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片200 mg/次,3次/d,连用... 目的探讨马来酸曲美布汀对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血浆P物质(SP)、生长抑素(SS)和神经肽Y(NP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IBS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片200 mg/次,3次/d,连用6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P、SS和NPY水平的变化,评定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SP、SS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NPY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SP、SS的下降幅度和NPY增高幅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29,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IBS安全有效,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IBS患者血浆SP和SS的释放、促进NYP释放,调节脑肠肽分泌平衡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曲美布汀 肠易激综合征 P物质 生长抑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索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32例 被引量:18
4
作者 潘小娟 《中国药业》 CAS 2011年第21期88-89,共2页
目的探讨兰索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予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三联治疗,对照组予法莫替丁、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三联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目的探讨兰索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予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三联治疗,对照组予法莫替丁、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三联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溃疡愈合率、幽门螺杆菌清除率和胃窦部炎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4周后临床症状如上腹部疼痛、上腹部不适、嗳气等均得到有效控制(P<0.01),而对照组仅上腹部疼痛的症状得到控制(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4周后幽门螺杆菌清除率和溃疡愈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胃窦部黏膜炎症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兰索拉唑能迅速有效缓解消化性溃疡的症状,促进溃疡愈合,并能有效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幽门螺杆菌 兰索拉唑 法莫替丁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沙拉嗪口服联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5
作者 张燕玲 潘樟福 +1 位作者 阙晓华 何春梅 《海峡药学》 2010年第5期168-169,共2页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口服联合灌肠治疗U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口服美沙拉嗪缓释颗粒(艾迪沙),0.5g/次,1日2次,同时给予美沙拉嗪灌肠剂(莎尔福灌肠剂,4g/60mL,用时稀释到100 mL)4g/100mL,...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口服联合灌肠治疗U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口服美沙拉嗪缓释颗粒(艾迪沙),0.5g/次,1日2次,同时给予美沙拉嗪灌肠剂(莎尔福灌肠剂,4g/60mL,用时稀释到100 mL)4g/100mL,1次/晚,保留灌肠,8周为一疗程;对照组给予口服柳氮磺胺吡啶(SASP),1.0g/次,1日4次,8周为一疗程。结果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率43.3%、总有效率96.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0%和70.0%(均P<0.05)。结肠镜下黏膜组织改善情况:治疗组完全缓解率40.0%、总缓解10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7%和83.3%(均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3%(P<0.01)。结论 :美沙拉嗪口服联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美沙拉嗪 灌肠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x-2、VEGF-C在胃癌发展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张燕玲 阙晓华 +1 位作者 潘樟福 何春梅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117-119,共3页
关键词 VEGF-C COX-2 胃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癌组织标本 环氧化酶 癌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ME-1、Galectin-3及34βE12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徐永龙 丁金旺 +8 位作者 周荣璟 何伟 彭友 张卧 罗中尧 潘钢 项晶晶 罗定存 叶柳青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第3期254-257,I0005,共5页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是指肿瘤最大径≤1.0cm的乳头状癌,也是现阶段45岁以上人群最好发的甲状腺恶性肿瘤。由于体积较小,发病隐匿,部分PTMC镜下表现缺乏典型的乳头状癌形态特征,因此与某些甲状...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是指肿瘤最大径≤1.0cm的乳头状癌,也是现阶段45岁以上人群最好发的甲状腺恶性肿瘤。由于体积较小,发病隐匿,部分PTMC镜下表现缺乏典型的乳头状癌形态特征,因此与某些甲状腺良性病变(如乳头状增生)不易区分,尤其是甲状腺良性病变比较复杂、细胞数目和层次较多、核有一定异型时与PTMC鉴别尤为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HBME-1 GALECTIN-3 34ΒE12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吡格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王维娟 吴胜芳 《海峡药学》 2012年第3期139-141,共3页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按照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氯吡格雷组在此检查上加用氯吡格雷75mg,每天1...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按照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氯吡格雷组在此检查上加用氯吡格雷75mg,每天1次,连用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hs-CRP和IL-6的水平变化,并进行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hs-CRP和IL-6水平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血浆hs-CRP和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氯吡格雷组下降的幅度更明显(P<0.05)。治疗1周内,氯吡格雷组有效控制心绞痛发作明显优于对照组(χ2=6.65,P<0.01),治疗期间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氯吡格雷具有抗炎作用,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斑块的炎症反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不稳定型心绞痛 炎症细胞因子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性护理干预辅助文拉法辛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40例 被引量:4
9
作者 黄凌梅 潘法 《中国药业》 CAS 2010年第23期82-83,共2页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辅助文拉法辛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并评价治疗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择8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除接受脑血管病常规治疗外,均予文拉法辛胶囊25mg,口...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辅助文拉法辛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并评价治疗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择8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除接受脑血管病常规治疗外,均予文拉法辛胶囊25mg,口服,2次/d,疗程12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行综合性护理干预。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明显下降,Barthel指数(BI)评分和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均明显上升,且治疗组比对照组变化更明显,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指标项目分均明显升高,且治疗组升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单纯抗抑郁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综合性护理,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并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抑郁症 综合性护理干预 文拉法辛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素玲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117-118,共2页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5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分析患者存在的不同心理问题,有计划地进行心理护理。评估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前和实施护理两周后的...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5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分析患者存在的不同心理问题,有计划地进行心理护理。评估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前和实施护理两周后的焦虑程度,并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平均住院日及死亡率。结果:实验组实施心理护理后,患者焦虑程度比治疗前明显减轻,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发生心绞痛、再次心肌梗死、频发室早少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日及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心理护理可以减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情绪,促进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理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因子NF-κB在胰腺炎细胞模型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仙花 毛伟星 薄挽澜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66-67,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时核因子NF-κB激活的情况及NF-κB在AP病程中的作用。方法:实验分为两组:A组(对照组),B组(将AR42J细胞以caerulein作用制成AP细胞模型)。检测淀粉酶及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的情况;另取1ml培养液上清加入接种巨...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时核因子NF-κB激活的情况及NF-κB在AP病程中的作用。方法:实验分为两组:A组(对照组),B组(将AR42J细胞以caerulein作用制成AP细胞模型)。检测淀粉酶及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的情况;另取1ml培养液上清加入接种巨噬细胞的培养板中培养,然后,收集巨噬细胞进行NF-κB激活检测。结果:B组胰腺腺泡细胞内容物淀粉酶、LDH的释放与A组比较明显增加(P<0.05);B组NF-κB激活较A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AP时可影响核因子NF-κB激活,胰腺炎胰腺腺泡细胞内容物的释放增加时则NF-κB激活水平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因子NF-ΚB 急性胰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联疗法治疗复发性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效果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慧明 《中国乡村医药》 2013年第7期8-9,共2页
目的观察以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瑞波特)、克拉霉素、奥硝唑、左氧氟沙星为主的四联疗法治疗复发性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溃疡的效果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12(IL-12)的影响。方法 130例复发性HP阳性的胃溃疡患者,分为观察组65例与对照组65例。... 目的观察以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瑞波特)、克拉霉素、奥硝唑、左氧氟沙星为主的四联疗法治疗复发性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溃疡的效果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12(IL-12)的影响。方法 130例复发性HP阳性的胃溃疡患者,分为观察组65例与对照组65例。观察组应用瑞波特、克拉霉素、奥硝唑、左氧氟沙星四联疗法,对照组应用克拉霉素、奥硝唑、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治疗4周后观察结果。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好于对照组,黏膜炎症程度轻于对照组,HP转阴率高于对照组,血清IL-12的表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瑞波特、克拉霉素、奥硝唑、左氧氟沙星四联疗法治疗复发性HP阳性胃溃疡,效果优于克拉霉素、奥硝唑、左氧氟沙星的三联疗法,且前组方案能明显降低胃黏膜炎症反应,清除HP感染,降低血清中IL-12的表达,临床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贝拉唑钠肠溶片 四联疗法 幽门螺杆菌 胃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对哮喘患者外周血核因子-κB和白细胞介素-10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潘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2297-2299,共3页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哮喘患者外周血核因子-κB(NF-κB)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80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常规吸入激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吸入激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川...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哮喘患者外周血核因子-κB(NF-κB)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80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常规吸入激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吸入激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2.5~5mg/(kg·d),加入5%葡萄糖或葡萄糖盐液中分2次静滴,连用10d。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10d后抽取静脉血检测培养上清PBMC中NF-κB活性和血浆IL-10的水平,并进行日夜间症状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培养上清单核细胞(PBMC)中NF-κB活性和血浆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d后外周血培养上清PBMC中NF-κB活性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血浆IL-10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或上升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日、夜间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d后日、夜间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川芎嗪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IL-10水平,使NF-κB活性降低,从而抑制气道炎症,缓解气道痉挛,降低气道高反应性,达到治疗哮喘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川芎嗪 核因子-ΚB 白细胞介素-10 日间症状 夜间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镇卫生院不合理静脉配伍用药分析
14
作者 潘樟福 王三德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2年第4期264-265,共2页
关键词 乡镇卫生院 药物调剂学 药物配伍 静脉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米沙坦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震荡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15
作者 陈宏慈 《海峡药学》 2013年第1期149-151,共3页
目的探讨苷米沙坦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陬)患者心率震荡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住院治疗动态心电圈检查发现有单发且有完全代偿间歇室性早搏的C陬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常规予以强心、利尿、扩血管、维... 目的探讨苷米沙坦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陬)患者心率震荡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住院治疗动态心电圈检查发现有单发且有完全代偿间歇室性早搏的C陬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常规予以强心、利尿、扩血管、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控制水钠摄入等常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替米沙坦片1日40-80m,连用8周。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TO和TT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S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O.01或P〈O.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或上升更明显(P〈0.05)。治疗后随访观察1年,观察蛆5例患者因心衰加重再次入院,1例治疗过程中发生死亡;对照组12例因心衰加重再次入院,7例治疗过程中发生死亡。观察组的再次入院率和病死率明显低干对照组(X2=4.42或3.89。均P〈0.05)。结论替米沙坦治疗CHF的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心率震荡现象.减少患者的再次入院率及病死率,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替米沙坦 心率震荡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5例脑梗死患者医院感染临床分析 被引量:22
16
作者 林发旺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21-522,共2页
目的了解脑梗死患者医院感染情况,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以便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对2006年6月-2007年10月住院的185例脑梗死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5例脑梗死患者发生医院感染80例,感染率43.24%,大部分发生在... 目的了解脑梗死患者医院感染情况,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以便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对2006年6月-2007年10月住院的185例脑梗死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5例脑梗死患者发生医院感染80例,感染率43.24%,大部分发生在住院3周以后,以呼吸道感染最多(78.75%),老龄、住院时间、意识障碍、心房颤动、抗菌药物预防应用与医院感染的发生相关。结论脑梗死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和并发症,控制相关危险因素,有效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维娟 吴胜芳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2年第1期124-125,共2页
原发性高血压(EH)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自主神经系统失衡在EH的发生和发展中作用是研究的热点。而心率变异性(HRV)是预测心血管疾病患者预后、死亡的一个独立危险因子。本研究以轻、中度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 原发性高血压(EH)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自主神经系统失衡在EH的发生和发展中作用是研究的热点。而心率变异性(HRV)是预测心血管疾病患者预后、死亡的一个独立危险因子。本研究以轻、中度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对HRV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疗效观察 厄贝沙坦 治疗 心血管疾病患者 独立危险因子 心率变异性 人类健康
原文传递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18
作者 潘小娟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8年第12期1501-1505,共5页
目的探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松阳县人民医院的CAP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组予以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头孢噻肟钠组予以头孢... 目的探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松阳县人民医院的CAP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组予以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头孢噻肟钠组予以头孢噻肟钠治疗,比较两组相关临床指标、临床疗效、影像学治疗效果、血液指标、血气分析与炎性指标。结果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分别为(3.77±1.12)d、(8.44±2.47)d、(1 780±489)元,均低于头孢噻肟钠组的(5.36±1.70)d、(11.37±3.68)d、(2 136±470)元(t=5.523、4.675、3.711,均P〈0.01);治疗显效率为90%,明显高于头孢噻肟钠组的70%(χ2=6.25,P〈0.05);影像学治疗显效率为94%,高于头孢噻肟钠组的68%(χ2=10.981,P〈0.01);治疗后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分别为(7.30±1.08)×10^9/L、(0.65±0.04),均低于头孢噻肟钠组的(8.66±1.25)×10^9/L、(0.71±0.04)(t=5.821、7.405,均P〈0.01);血氧饱和度为(81.90±6.83)%,高于头孢噻肟钠组的(74.20±6.27)%(χ2=5.873,P〈0.01);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1β与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分别为:(6.77±4.06)mg/L、(0.72±0.35)μg/mL、(11.58±3.64)pg/mL、(93.27±10.20)pg/mL,均低于头孢噻肟钠组的(14.87±6.29)mg/L、(0.10±0.06)μg/mL、(17.27±4.07)pg/mL、(120.76±21.54)pg/mL(t=7.651、12.346、7.369、8.156,均P〈0.01)。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CAP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社区获得性感染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头孢噻肟钠 炎症趋化因子类 血气分析 疗效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被引量:13
19
作者 徐永龙 雷美兰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0年第9期1220-1221,共2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血小板膜糖蛋白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所有患者均按照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方案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此基础上给予...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血小板膜糖蛋白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所有患者均按照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方案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每晚睡前口服,连用1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血脂和血小板膜糖蛋白的检测,并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结果阿托伐他汀组治疗12周后,患者TC、TG及LDL—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HDL-C较治疗前明显上升,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无明显变化。阿托伐他汀组治疗12周后,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无明显变化。阿托伐他汀组治疗12周后斑块大小、厚度和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IMT)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斑块大小、厚度、数量和IMT无明显变化。结论阿托伐他汀对ACS患者具有降脂、抑制血小板活化、减少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作用,从而降低颈动脉内膜厚度,减少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大小和厚度,推测阿托伐他汀可阻断和逆转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冠状动脉疾病 血脂 血小板膜糖蛋白 动脉硬化
原文传递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潘小娟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8年第10期1278-1282,共5页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7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50例,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7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50例,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总体治疗效果、疾病相关参数与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面积、阻力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丙二醛、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水平分别为(11.20±3.87)分、(1.04±0.13)mm、(0.51±0.07)cm2、(63.26±2.56)%、(4.21±0.27)mmol/L、(1.32±0.12)mmol/L、(1.51±0.20)mmol/L、(1.61±0.50)mg/L、(42.50±7.15)mg/L、(4.33±1.34)μmol/L、(41965±51.16)μg/L、(120.04±22.50)ng/L、(310.45±44.82)ng/L,显著性低于对照组的(14.79±364)分、(1.20±017)mm、(0.67±0.12)cm2、(65.38±2.70)%、(4.76±0.36)mmol/L、(1.75±0.17)mmol/L、(1.92±0.27)mmol/L、(2.32±0.67)mg/L、(60.15±9.15)mg/L、(6.19±1.40)μmol/L、(48062±55.96)μg/L、(157.33±25.79)ng/L、(357.39±46.20)ng/L;Barthel指数、颈动脉管腔直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分别为(75.40±7.96)、(757±0.24)mm、(0.789±0182)m/s、(0.314±0.030)m/s、(1.69±0.15)mmol/L、(122.64±19.55)U/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27±7.55)、(7.23±0.28)mm、(0.673±0.125)m/s、(0.226±0.029)m/s、(1.42±020)mmol/L、(103.60±1668)U/mL;显效率与总有效率56%、0.57%,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的39.71%、68.00%(χ2=18.599、14478,均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阿托伐他汀 阿司匹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