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科手术患者继发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周松杰 姜跃国 +2 位作者 蔡万松 张斌 庄云强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第7期558-562,共5页
当前骨科手术具有无菌要求高、体位摆放繁多、器械种类复杂、手术耗时长、异物植入、毗邻组织多、创伤性大的特点㈣。随着骨科手术适应范围不断拓展,对患者循环、呼吸、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功能均产生不同程度影响,甚至影响患者的心理功... 当前骨科手术具有无菌要求高、体位摆放繁多、器械种类复杂、手术耗时长、异物植入、毗邻组织多、创伤性大的特点㈣。随着骨科手术适应范围不断拓展,对患者循环、呼吸、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功能均产生不同程度影响,甚至影响患者的心理功能[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术后 认知功能障碍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36
2
作者 孙韶华 徐荣明 +3 位作者 马维虎 应江伟 俞怡辉 彭琳瑞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4期234-236,共3页
目的介绍应用不同手术入路及方法治疗髋臼骨折的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了2001年~2004年收治的资料完整的手术治疗髋臼骨折61例,分型按照Letournel-Judet骨折分型:髋臼后壁骨折的6例,后柱骨折的7例,前柱骨折3例,横行骨折8例,“T”形骨折6... 目的介绍应用不同手术入路及方法治疗髋臼骨折的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了2001年~2004年收治的资料完整的手术治疗髋臼骨折61例,分型按照Letournel-Judet骨折分型:髋臼后壁骨折的6例,后柱骨折的7例,前柱骨折3例,横行骨折8例,“T”形骨折6例,后壁伴后柱骨折10例,前方伴后方半横行骨折3例,双柱骨折9例,根据不同骨折类型采用重建钢板及拉力螺钉固定。结果全部患者均得以随访,平均随访15.4个月,复位情况按Judet等的方法来进行评估:解剖复位48例,满意复位9例,不满意4例。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系统进行评估:优40例,良10例,可7例,差4例。结论手术治疗是髋臼骨折的有效治疗办法,手术入路的选择,复位的质量、尤其是臼顶的复位、牢固的固定及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手术治疗 LETOURNEL 髋臼后壁骨折 拉力螺钉固定 早期功能锻炼 2004年 2001年 髋关节功能 手术入路 骨折分型 前柱骨折 重建钢板 骨折类型 解剖复位 评分系统 有效治疗 手术人路 回顾性 不满意 后柱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C1-2不稳 被引量:24
3
作者 马维虎 刘观燚 +6 位作者 孙韶华 蒋伟宇 胡勇 赵刘军 黄雷 应江炜 徐荣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7-51,共5页
目的:探讨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采用寰枢椎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C1-2不稳患者27例,男18例,女9例,年龄17~71岁,平均43.5岁。其中AndersonⅡ型齿状突骨折16例(... 目的:探讨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采用寰枢椎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C1-2不稳患者27例,男18例,女9例,年龄17~71岁,平均43.5岁。其中AndersonⅡ型齿状突骨折16例(陈旧性骨折7例,新鲜骨折9例),Ⅲ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1例,横韧带断裂4例,上颈椎肿瘤1例,先天性游离齿状突并寰枢椎不稳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颈枕区疼痛,活动受限;影像学均有寰枢椎半脱位或不稳,JOA评分5~12分,平均8.6分。其中3例难复性脱位患者先行前路松解术;22例同时行植骨融合,5例单纯行内固定。随访治疗效果。结果:27例患者共置入螺钉108枚,其中有3例在置入寰椎椎弓根螺钉时后弓破裂,直接将螺钉固定在寰椎侧块上。手术时间1~3h,出血量100~400ml,术中有2例在剥离寰椎后弓下缘时损伤静脉丛,成功止血。术后X线片及CT显示2例一侧枢椎椎弓根螺钉部分进入椎动脉孔,1例螺钉偏内致椎弓根内侧皮质破裂,均无神经症状,其余螺钉位置良好,寰枢关节复位满意。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42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JOA评分13~17分,平均14.8分。未发生与螺钉相关的神经血管并发症,无内固定松动或断钉现象,22例植骨者术后随访时均已达到骨性融合,5例未行植骨患者1年后拆除内固定,寰枢关节旋转功能良好。结论: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技术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不稳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策略 被引量:59
4
作者 校佰平 王晓峰 +3 位作者 吴志军 毛为民 周龙 朱文杰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外科治疗的思路和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 自 2 0 0 0年 6月~ 2 0 0 3年 9月共收治胫骨平台骨折2 0 7例 (陈旧性损伤不统计在内 ) ,男 12 9例 ,女 78例 ,共 2 12个胫骨平台骨折 (5例为双侧骨折 )。闭合性损伤 16 ... 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外科治疗的思路和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 自 2 0 0 0年 6月~ 2 0 0 3年 9月共收治胫骨平台骨折2 0 7例 (陈旧性损伤不统计在内 ) ,男 12 9例 ,女 78例 ,共 2 12个胫骨平台骨折 (5例为双侧骨折 )。闭合性损伤 16 5侧 ,开放性损伤 4 7侧。按Schatzker分类并予以分别行非手术治疗 19例、单髁空心螺钉固定 2 4例、单侧植骨并高尔夫钢板螺钉固定116例、切开复位植骨双侧高尔夫钢板螺钉固定 37例、经皮间接复位钢板内固定 11例。结果 根据Hohl膝关节功能平分法进行综合平分 :优 14 9例 ,良 2 9例 ,可 2 0例 ,差 16例。结论 根据胫骨平台骨折的特点而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 ,在首先保护骨折部血运的情况下 ,对胫骨平台进行解剖复位并予以适当的内固定 ,以及手术后积极的无负重下膝关节功能训练是获得良好手术效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22
5
作者 胡勇 谢辉 +2 位作者 徐荣明 贾连顺 阮永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820-824,共5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以减少相关手术并发症。方法:32例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术前均对畸形脊柱进行标准俯卧位CT加密扫描,测量进钉点至椎体前缘的深度、进针角度、椎弓根直径和椎体的旋转角度... 目的:探讨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以减少相关手术并发症。方法:32例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术前均对畸形脊柱进行标准俯卧位CT加密扫描,测量进钉点至椎体前缘的深度、进针角度、椎弓根直径和椎体的旋转角度,根据测得数据确定椎弓根螺钉置入的深度和方向,置入螺钉后再行脊柱全长X线片及CT扫描评价置钉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结果:32例共置入226枚胸椎椎弓根螺钉,术后CT加密和X线片观察到205枚螺钉(90.7%)完全在椎弓根皮质骨内。10例21枚螺钉(9.3%)发生错置,7枚螺钉(3.1%)偏外,5枚螺钉(2.2%)偏前外侧(其中2枚螺钉靠近节段血管),4枚螺钉(1.8%)偏下,4枚螺钉(1.8%)直径过大导致椎弓根内壁膨胀内移,1枚螺钉(0.4%)误入椎管导致完全性脊髓损伤。T1 ̄T4错置12枚(18.2%),T5 ̄T12错置9枚(6.1%);凸侧椎根螺钉置入的准确率为93.8%,凹侧为83.1%。结论:脊柱畸形患者术前应常规采用标准俯卧位CT加密扫描,根据扫描图像测得的相关数据可为术中准确置入椎弓根螺钉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在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有一定的误置率,螺钉发生错置多见于上胸椎和凹侧,术中应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椎弓根螺钉 脊柱畸形 侧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颈椎关节突关节的解剖学测量与经关节螺钉固定的关系 被引量:23
6
作者 刘观燚 徐荣明 +1 位作者 马维虎 阮永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40-144,共5页
目的:测量下颈椎关节突关节的相关数据,探讨其与经关节螺钉固定的关系。方法:41具成人颈椎干燥标本,测量其颈椎关节突关节的上、下关节面的高度、宽度和冠状面角度以及下关节面在侧块后方投影的高度,并对侧块进行形态学评定;根据Dalcant... 目的:测量下颈椎关节突关节的相关数据,探讨其与经关节螺钉固定的关系。方法:41具成人颈椎干燥标本,测量其颈椎关节突关节的上、下关节面的高度、宽度和冠状面角度以及下关节面在侧块后方投影的高度,并对侧块进行形态学评定;根据Dalcanto技术对30具颈椎标本行经关节突关节螺钉固定,以侧块中心点下2mm为进钉点,在矢状面上尾倾40°、在冠状面上外倾20°置入螺钉,测量螺钉的长度,观察螺钉位置。结果:C3~C7下关节面在侧块后方投影的高度为7.4~9.0mm,侧块的中心点约在下关节面后方投影的上界下方2mm。C6和C7上、下关节面的倾斜角度相对更大,侧块厚度相对较薄。采用Dalcanto技术经关节突关节螺钉固定,螺钉长度从C3/4向C7/T1呈下降趋势,由16.9mm降至15.7mm,其中在C7/T1水平螺钉最短。螺钉由头侧向尾侧经关节突关节复合体,大体上从关节面的中心点穿过;在矢状面上几乎与关节面垂直;无一例损伤到横突孔,螺钉从下位椎体的上关节突基底部的侧前方穿出,钉道指向侧前下方。结论:下颈椎关节突关节复合体可为经此关节螺钉固定提供足够的皮质骨。Dalcanto技术经关节突关节螺钉不仅具有可行性,而且可以避开横突孔,钉道方向几乎与横突沟平行,安全空间较大。由于C6、C7侧块的厚度较薄,在C6/7和C7/T1行经关节固定时不宜使用16mm以上长度的螺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学 颈椎 关节突关节 经关节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37
7
作者 张经纬 曾炳芳 +3 位作者 冯建翔 吴志军 杨立峰 徐荣明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7期452-454,共3页
目的探讨微型钢板在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对86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分别经腕掌侧(A组)和背侧(B组)入路切开行钢板内固定术.术后随访7~28个月,平均14.1个月.从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早期并发症、术后远... 目的探讨微型钢板在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对86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分别经腕掌侧(A组)和背侧(B组)入路切开行钢板内固定术.术后随访7~28个月,平均14.1个月.从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早期并发症、术后远期并发症、术后第8、24周腕关节功能恢复等方面比较两组差别.结果参照Gartland和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A、B两组术后第24周腕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87.8%和89.1%;放射学评价参照Lidstrom评分,A、B两组桡骨关节面恢复优良率分别为93.2%和91.8%.A、B两组在骨折愈合时间、术后早期并发症、术后第24周腕关节功能恢复等方面差别无显著性(P>0.05);A、B两组在手术时间、术后远期并发症、术后第8周腕关节功能恢复方面差别有显著性(P<0.05).结论运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能有效重建关节面和关节力线,恢复腕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钢板 桡骨远端 粉碎性骨折 手术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后侧有限切开不吸收缝线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 被引量:10
8
作者 狄正林 徐荣明 +2 位作者 冯建翔 王邦荣 蒋伟宇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4期283-284,共2页
目的介绍一种膝后交叉韧带(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微创治疗方法。方法常规关节镜检查明确关节内损伤情况,同时处理合并伤,膝后正中小切口暴露后关节囊,多股不吸收缝线网状固定骨折片。结果11例获随访,平均4.5个月,膝关节活动均正常,无... 目的介绍一种膝后交叉韧带(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微创治疗方法。方法常规关节镜检查明确关节内损伤情况,同时处理合并伤,膝后正中小切口暴露后关节囊,多股不吸收缝线网状固定骨折片。结果11例获随访,平均4.5个月,膝关节活动均正常,无明显松动病例。结论应用关节镜辅助下膝后有限切口不吸收线内固定治疗PCL胫骨止点移位骨折的方法具有实用、微创、便于掌握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缝线 有限切开 带胫骨 治疗后 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节后 膝关 膝后交叉韧带 正中小切口 关节镜检查 内固定治疗 治疗方法 网状固定 损伤情况 关节活动 移位骨折 骨折片 关节囊 暴露后 合并伤 关节内 PCL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颈椎经关节螺钉钉棒系统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徐荣明 刘观燚 +6 位作者 马维虎 毛路 孙韶华 黄雷 应江炜 蒋伟宇 王以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924-927,共4页
目的:比较下颈椎三柱损伤后单独经关节螺钉固定(TAS)、经关节钉棒系统固定(TRS)和侧块螺钉钉棒系统固定(LRS)的三维稳定性。方法:12具新鲜颈椎标本,制成C4/5、C5/6节段三柱损伤模型,分别进行单独经关节螺钉(TAS组)、经关节螺钉钉棒系统(... 目的:比较下颈椎三柱损伤后单独经关节螺钉固定(TAS)、经关节钉棒系统固定(TRS)和侧块螺钉钉棒系统固定(LRS)的三维稳定性。方法:12具新鲜颈椎标本,制成C4/5、C5/6节段三柱损伤模型,分别进行单独经关节螺钉(TAS组)、经关节螺钉钉棒系统(TRS组)和侧块螺钉钉棒系统(LRS组)三种方法固定,在非限制性和非破坏性的实验条件下测试其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轴向旋转运动状态的稳定性。结果:TAS组和TRS组在各方向的运动范围(ROM)和中性区(NZ)的均数均显著小于完整标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RS组在前屈、后伸、侧弯运动中的ROM和NZ与完整标本组比较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RS组在旋转运动中的ROM和NZ与完整标本组比较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S、TRS在各个方向稳定性明显优于LRS组(P<0.05)。TRS在前屈运动中的ROM和NZ与TAS组比较有所减小,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后伸、侧弯和旋转运动中,TRS组稳定性明显优于TAS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下颈椎三柱损伤选择经关节固定技术时以钉棒形式固定稳定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经关节螺钉 骨折 内固定术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关节入路经皮钢板接骨术治疗严重粉碎Pilon骨折 被引量:10
10
作者 黄雷 徐荣明 +2 位作者 校佰平 朱文杰 李明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4期270-272,共3页
关键词 PILON骨折 钢板接骨术 严重粉碎 经关节 经皮 入路 2003年8月 2002年7月 软组织损伤 术后并发症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颈椎经关节突关节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可行性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观燚 徐荣明 +5 位作者 马维虎 阮永平 孙韶华 黄雷 应江炜 蒋伟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7期539-542,共4页
目的:探讨下颈椎后路经关节突关节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可行性和技术参数,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取20具颈椎标本,仔细解剖颈部的后侧和前侧方,清楚显露颈椎侧块和椎弓根。以侧块外下象限的中心点为进钉点,从C3/4~C6/7直视下经关节突关... 目的:探讨下颈椎后路经关节突关节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可行性和技术参数,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取20具颈椎标本,仔细解剖颈部的后侧和前侧方,清楚显露颈椎侧块和椎弓根。以侧块外下象限的中心点为进钉点,从C3/4~C6/7直视下经关节突关节置入椎弓根螺钉,通过CT重建,测量经关节突关节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进钉角度和钉道长度。结果:经关节突关节椎弓根螺钉均成功置入,螺钉固定方向在矢状面呈尾倾,冠状面呈内倾,理想角度为在矢状面尾倾50.3°±4.9°,在冠状面内倾42.8°±4.0°。螺钉钉道长度为(34.1±1.4)mm,各固定节段间略有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颈椎后路经关节突关节椎弓根螺钉固定是可行的,但置钉时要求较高的准确性,可以作为颈椎侧块螺钉和椎弓根螺钉固定的一种补充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内固定器 解剖学 经关节突关节 椎弓根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后联合入路治疗严重下腰椎爆裂骨折 被引量:11
12
作者 马维虎 刘观燚 +4 位作者 徐荣明 孙韶华 黄雷 应江伟 蒋伟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8期600-604,共5页
目的:探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严重下腰椎(L3-L5)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0月~2006年2月手术治疗的17例严重下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L3骨折10例,L4骨折5例,L5骨折2例。10例伴有不全瘫。均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 目的:探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严重下腰椎(L3-L5)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0月~2006年2月手术治疗的17例严重下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L3骨折10例,L4骨折5例,L5骨折2例。10例伴有不全瘫。均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前路经腹膜外途径椎体减压钛网或髂骨植骨融合术。采用ASIA标准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通过影像学检查比较伤椎和腰椎前凸角的矫正及丢失,评估椎管减压范围、钛网位置及愈合情况。结果:随访6~58个月,平均13个月。10例不全瘫患者术后神经功能ASIA分级均恢复1级或1级以上,1例B级恢复至C级;3例C级中2例完全恢复,1例恢复至D级;6例D级均完全恢复。术前腰椎前凸角为31.3°±5.2°,术后即刻为38.5°±9.7°(P<0.05)。随访6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无明显丢失。术前CT显示椎管内骨块占椎管容积51%~100%,术后为20%以下。伤椎前、后缘高度压缩百分率由术前41%(21%-76%)和67%(34%-81%)恢复到术后的96%(92.3%-99.5%)和97.1%(94%-99.2%)(P<0.05),随访6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无明显改变。结论:前后联合入路治疗严重下腰椎爆裂骨折,可有效恢复椎节高度、腰椎前凸及椎管容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骨折 内固定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管内原发肿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8
13
作者 马维虎 刘观燚 +4 位作者 徐荣明 孙韶华 黄雷 应江炜 蒋伟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椎管内原发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总结我院2002年2月~2005年10月收治的30例椎管内原发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手术方式以及手术前后患者脊髓神经功能改善的情况。结果:椎管内原发肿瘤患者主要临床表... 目的:探讨椎管内原发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总结我院2002年2月~2005年10月收治的30例椎管内原发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手术方式以及手术前后患者脊髓神经功能改善的情况。结果:椎管内原发肿瘤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背痛、四肢感觉异常、运动和括约肌功能障碍。MRI均显示椎管内占位,脊髓有受压征象。均行手术治疗,21例患者肿瘤完整切除,9例大部切除。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椎管内良性肿瘤,其中神经鞘瘤15例,神经纤维瘤10例,脊膜瘤5例。除1例术后出现不完全瘫痪外,其他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恢复。结论:影像学检查对椎管内原发肿瘤有较高的检出率,MRI检查对明确病变性质和部位有重要意义,最终确诊依赖于病理诊断。椎管内原发肿瘤如能早期发现、诊断和手术治疗,临床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肿瘤 手术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周围C型骨折的治疗策略 被引量:7
14
作者 赵刘军 徐荣明 +4 位作者 朱文杰 冯建翔 阮永平 王邦荣 景灵勇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9期588-589,共2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C'型骨折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01年5月~2004年12月收治的膝关节周围'C'型骨折32例,所有患者均运用骨牵引,尽量术前调整达到膝关节面解剖复位.术中经皮插入双钢板固定骨折,早期功能锻炼.结... 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C'型骨折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01年5月~2004年12月收治的膝关节周围'C'型骨折32例,所有患者均运用骨牵引,尽量术前调整达到膝关节面解剖复位.术中经皮插入双钢板固定骨折,早期功能锻炼.结果3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12.5个月.所有骨折均达到临床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3.5周.膝关节平均活动度110°,优良率达87.5%.结论正确处理膝关节周围'C'型骨折合并的软组织损伤,术前经常调节骨牵引的重量和方向,运用经皮微创技术的双钢板固定,早期功能锻炼是处理膝关节周围'C'型骨折的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 双钢板 骨折 治疗 膝关节周围 C型骨折 治疗策略 平均愈合时间 早期功能锻炼 双钢板固定 随访时间 2004年 2001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34
15
作者 周龙 马维虎 徐荣明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5期330-331,共2页
关键词 肩胛骨骨折 手术方法 骨骼 关节活动 骨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髁粉碎性骨折不同固定方式疗效比较 被引量:19
16
作者 张经纬 徐荣明 +4 位作者 冯建翔 赵刘军 王邦荣 张峰 薛波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8年第12期980-982,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固定方式治疗股骨髁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68例股骨髁粉碎性骨折,根据Muller骨折分型采用不同的固定方式:对于C2型骨折,采用LISS系统固定;C3型采用双钢板固定。记录各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随访1... 目的探讨不同固定方式治疗股骨髁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68例股骨髁粉碎性骨折,根据Muller骨折分型采用不同的固定方式:对于C2型骨折,采用LISS系统固定;C3型采用双钢板固定。记录各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随访13~22个月(平均16.8个月),LISS系统固定组及双钢板固定组骨折平均临床愈合时间分别为16.9周(14~21周)和17.2周(13~22周)(P>0.05);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84.6%和83.3%(P>0.05)。结论LISS系统具有微创的优势,对于股骨髁部相对完整的C2型骨折适用;完全粉碎的C3型骨折,应用双钢板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髁 骨折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方法的选择 被引量:19
17
作者 蒋伟宇 马维虎 +2 位作者 黄雷 应江炜 孙韶华 《实用骨科杂志》 2007年第8期467-469,共3页
目的探讨双钢板固定术和经皮复位外固定术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3月至2005年5月.根据软组织损伤程度,分别采用双钢板固定植骨术或经皮复位有限固定术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33例。结果... 目的探讨双钢板固定术和经皮复位外固定术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3月至2005年5月.根据软组织损伤程度,分别采用双钢板固定植骨术或经皮复位有限固定术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33例。结果术后33例获得随访,随访8~26个月,平均16个月。参照Merchant评分,优16例.良12例,可5例,优良率为85%。结论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应重视软组织损伤程度的评估。软组织损伤较轻者可采用切开复位双钢板固定植骨术,软组织损伤严重者应行经皮复位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术。采用适当手术方法,可减少软组织并发症,使骨折固定长期的稳定性良好.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 骨折 内固定 双钢板 经皮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椎弓根螺钉徒手植入技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徐荣明 校佰平 +1 位作者 马维虎 阮永平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11期724-726,共3页
目的评价颈椎椎弓根螺钉徒手植入技术(无须术中影像技术引导)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应用Axis内固定系统(美国枢法模公司)对36例颈椎疾病患者进行颈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术,共植入螺钉144枚,方法如下:①术中清晰地显露颈椎侧块和突间关节... 目的评价颈椎椎弓根螺钉徒手植入技术(无须术中影像技术引导)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应用Axis内固定系统(美国枢法模公司)对36例颈椎疾病患者进行颈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术,共植入螺钉144枚,方法如下:①术中清晰地显露颈椎侧块和突间关节,用直径3.0mm高速球形磨钻去除侧块外上象限处骨皮质,然后用2.0mm的自制手锥沿椎弓根事先确定的方向轻轻钻入,若遇阻力则需略改变方向,使其自然置入,深约2~2.5cm。确定无误后,则安置Axis钛板和置入长度合适的椎弓根螺钉。②安装完毕后,即用C型臂X线机作双斜位透视,无误后关闭切口。结果从C3~C7,共植入根弓根螺钉144枚,其中10枚(6.8%)钉初次置入后感觉松动,经校正后二次置入成功,11枚(3.5%)钉道钻孔后出血较多,但及时处理后出血停止并无不良结果。术后X线斜位片及CT片显示,16枚(11.1%)螺钉穿破椎弓根,其中10枚螺钉(6.9%)穿破椎弓根外侧皮质,4枚(2.8%)穿破椎弓根上侧皮质,2枚(1.3%)穿破椎弓根下侧皮质。随访未发现与螺钉置入穿破椎弓根皮质有关的神经血管损伤问题。结论本研究提示,在事先充分的对每个患者颈椎椎弓根X线及CT解剖结构了解的情况下,徒手置入椎弓根螺钉行颈椎后路内固定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弓根 徒手技术 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肱骨近端骨折 被引量:22
19
作者 孙韶华 徐荣明 +5 位作者 马维虎 黄雷 应江炜 蒋伟宇 李鹏飞 张思胜 《实用骨科杂志》 2006年第6期490-492,共3页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3年至2005年,对58例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采用有成角稳定的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其中二部分骨折38例,三部分骨折14例,四部分骨折6例,经三角肌胸大肌间入路,钝性分开三角肌,间接复...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3年至2005年,对58例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采用有成角稳定的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其中二部分骨折38例,三部分骨折14例,四部分骨折6例,经三角肌胸大肌间入路,钝性分开三角肌,间接复位并尽量减少对骨折血运的破坏,将锁定钢板置于肱骨的侧方,大结节下方5mm处,克氏针临时固定,锁定螺钉固定钢板,将移位的大小结节固定于钢板上。结果术后患者平均随访11.5个月,按N eer功能评定,术后功能优21例,良28例,可7例,差2例,仅有2例肱骨头坏死,其中1例术后功能较好。结论锁定钢板有高度的稳定性,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尤其是粉碎性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切开复位 内固定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辅助下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支持带经皮紧缩治疗急性髌骨脱位 被引量:9
20
作者 狄正林 徐荣明 +3 位作者 冯建翔 杨立峰 张飞 叶鹏翰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1期61-62,共2页
关键词 关节镜 外侧支持带松解术 内侧支持带经皮紧缩术 手术治疗 急性髌骨脱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