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普通外科手术术后疼痛护理干预临床效果评价
1
作者 张芳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6年第7期135-135,共1页
本文主要研究了护理干预在普通外科手术术后疼痛方面的应用效果,选取了 48 位做过普通外科手术的病人,以抽签的形式将他们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然后把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和疼痛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病人的疼痛情况较轻,... 本文主要研究了护理干预在普通外科手术术后疼痛方面的应用效果,选取了 48 位做过普通外科手术的病人,以抽签的形式将他们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然后把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和疼痛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病人的疼痛情况较轻,镇痛效果比较好。得出结论,在普通外科手术术后应用护理干预对于缓解疼痛效果比较明显,在临床护理上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普通外科手术 疼痛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连素结合光动力学对胃癌细胞MGC-803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马学强 刘翰林 +2 位作者 陈国平 袁世超 梁斌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5年第9期961-966,共6页
目的:探讨黄连素结合光动力学对胃癌细胞MGC-803凋亡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黄连素、光动力学疗法(PDT)、黄连素联合PDT处理后MGC-803生长抑制率,并应用联合指数分析两药是否具有协同效应。RT-PCR验证MGC-803经黄连素、PDT、黄连素联合... 目的:探讨黄连素结合光动力学对胃癌细胞MGC-803凋亡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黄连素、光动力学疗法(PDT)、黄连素联合PDT处理后MGC-803生长抑制率,并应用联合指数分析两药是否具有协同效应。RT-PCR验证MGC-803经黄连素、PDT、黄连素联合PDT处理后各组survivin、bcl-2、p53、bax基因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情况。构建胃癌动物模型,体外模拟黄连素联合PDT治疗胃癌疗效观察。结果:MTT法测各处理组细胞生长情况并计算各组细胞抑制率分别为49.63%,62.29%,84.85%;黄连素与PDT联合后有协同效应,抗肿瘤作用更为显著。RT-PCR、Western blot检测各处理组survivin、bcl-2基因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下调,p53、bax则在处理组明显上调;流式细胞术测得黄连素联合PDT组细胞明显凋亡,各早期组凋亡率分别为5.0%,20.4%,33.5%,40.9%;胃癌小鼠体外模拟黄连素联合PDT治疗,肿瘤体积明显减小。结论:黄连素能协同增强PDT促进MGC-803凋亡的作用、PDT抗肿瘤疗效,黄连素有可能成为新一代PDT增敏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素 光动力学疗法(PDT) MGC-803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证护理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3
作者 邱玲丽 叶甫波 杨磊磊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7期147-149,共3页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我科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观察组用循证护理方法,对照组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两组不同护理方法的效果。结...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我科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观察组用循证护理方法,对照组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两组不同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平均住院日短,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早,术后输液天数短,术后尿潴留、切口感染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可增强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缩短平均住院日,加快术后恢复,减少术后尿潴留及切口感染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循证护理 腹腔镜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结肠癌的远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6
4
作者 陈再平 吴崇山 +1 位作者 朱雄文 吴贵阳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14期45-48,共4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结肠癌远期疗效存在的差异。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由同一手术组医师实施的150例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腹腔镜手术组(n=77)和开腹手术组(n=73),分析... 目的分析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结肠癌远期疗效存在的差异。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由同一手术组医师实施的150例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腹腔镜手术组(n=77)和开腹手术组(n=73),分析两组患者2年和5年生存率、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情况、术后随访期间(6个月~5年)的并发症。结果腹腔镜手术组2年生存率为79.22%,5年生存率为31.17%;开腹手术组2年生存率为79.45%,5年生存率为30.1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术后转移复发率为20.78%,开腹手术组术后转移复发率为17.8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5.19%,与开腹手术组(17.8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术式治疗结肠癌与开腹手术的远期疗效无显著差异,但腹腔镜手术术后远期并发症少,具有一定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开腹术式 结肠癌 远期疗效 随访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性回肠造瘘在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吻合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及造口方式探讨 被引量:6
5
作者 叶甫波 朱雄文 +2 位作者 吴贵阳 袁世超 范庆豪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第8期14-17,21,共5页
目的研究预防性回肠造瘘在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吻合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32例行低位吻合的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吻合根治术,其中48例采用预防性改良襻... 目的研究预防性回肠造瘘在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吻合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32例行低位吻合的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吻合根治术,其中48例采用预防性改良襻式回肠末端造瘘(造瘘组),84例未采用预防性改良襻式回肠末端造瘘(未造瘘组)。对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造瘘组患者术后恢复明显快于未造瘘组,造瘘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拔除盆腔皮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未造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瘘组和未造瘘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分别为0和10.71%(9/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67%(8/48)和21.43%(18/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襻式回肠末端造瘘术具有造瘘时间短、造口并发症较少、造口回纳简单等优点。结论对腹腔镜直肠癌行低位吻合根治术患者施行预防性改良襻式回肠末端造瘘,能有效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改良襻式回肠末端造瘘术,操作简单实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性回肠造瘘术 直肠癌 吻合口瘘 低位吻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与MRI术前诊断结肠癌及评价术后复发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军苗 朱雄文 +2 位作者 吴贵阳 王林友 陈建华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27期112-115,119,169,共6页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与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术前诊断结肠癌及评价术后复发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0例疑似结肠癌患者,对200例结肠癌患者实施螺旋MSCT...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与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术前诊断结肠癌及评价术后复发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0例疑似结肠癌患者,对200例结肠癌患者实施螺旋MSCT和MRI检查,分析其图像,作出诊断,再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参照,计算和比较MSCT、MRI术前诊断结肠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及影像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在结肠癌患者术后对其进行为期2年的跟踪随访,采用MSCT、MRI观察术后复发情况,以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统计两种影像检查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并分析其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结果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参照,MSCT、MRI对结肠癌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pa检验结果显示,诊断结肠癌MSCT和MRI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良好(Kappa>0.7)。以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为参照,MSCT、MRI对结肠癌术后复发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一致性检验,MSCT、MRI对结肠癌术后复发的结果诊断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良好(Kappa>0.7)。结论在结肠癌术前诊断和术后复发评价中,MSCT诊断准确性与MRI相当。MSCT检查方便快捷,患者易于接受,可作为结肠癌术前诊断和术后复发评价的辅助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MSCT MRI 诊断 术后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3例高龄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成功率及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叶甫波 朱雄文 +1 位作者 金晓燕 吴贵阳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31期68-71,共4页
目的 探讨高龄(≥70岁)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2年4月-2015年4月台州市立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高龄结直肠癌患者113例,其中腹腔镜组73例,开腹组4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总数、术后肛门排... 目的 探讨高龄(≥70岁)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2年4月-2015年4月台州市立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高龄结直肠癌患者113例,其中腹腔镜组73例,开腹组4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总数、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对两组复发情况进行随访。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41.23±31.08)min,明显长于开腹组(123.80±27.32)min,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95.00±25.32)m L、(3.23±0.92)d,均明显低于开腹组的(110.80±28.90)m L、(3.92±0.91)d(P〈0.05),而两组切除淋巴结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7.81%,显著低于开腹组的35.00%(P〈0.05)。腹腔镜组中转开腹5例,成功率93.15%,两组病例中无手术后30 d内死亡。两组复发率比较无差异。结论 高龄患者腹腔镜下行结直肠癌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是高龄结直肠癌患者较好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结直肠癌 高龄 安全性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迪注射液对结肠癌化疗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吴贵阳 陈再平 +2 位作者 叶甫波 朱雄文 袁世超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13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艾迪注射液对结肠癌化疗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变化。方法以我院2015年2月~2017年5月收治的86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化疗组(常规化疗,n=43)和结合组(常规化疗+艾迪注射液,n=43),比较两组的... 目的探讨艾迪注射液对结肠癌化疗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变化。方法以我院2015年2月~2017年5月收治的86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化疗组(常规化疗,n=43)和结合组(常规化疗+艾迪注射液,n=43),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生活质量变化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结合组与化疗组CR、PR、SD和PD分布比较差异显著(P<0.05),前者临床获益率为72.09%,后者为5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结合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无明显改变(P>0.05),化疗组CD3^+、CD4^+、CD4^+/CD8^+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降低(P<0.05),CD8^+均升高(P<0.05),且治疗后结合组与化疗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合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化疗组(P<0.05),且两组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结肠癌化疗患者应用艾迪注射液能够改善近期疗效,避免免疫功能损害和生活质量下降,还可减少并减轻化疗所致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迪注射液 结肠癌 化疗 T淋巴细胞亚群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疝气及对患儿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陈国平 刘翰林 +1 位作者 叶甫波 倪俊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4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疝气及对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疝气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开腹手术,n=40)及实验组(腹腔镜手术,n=40),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 目的探讨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疝气及对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疝气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开腹手术,n=40)及实验组(腹腔镜手术,n=40),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手术情况等。结果两组患儿在手术时间、出血量、自主活动时间、住院天数、术后禁食指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手术前,两组患者SPO2、Pa CO2水平及p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对比,两组气腹后10 min、气腹后30 min、放气后p H、SPO2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及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对血气指标影响较小,改善预后效果,安全性高,术后复发率低,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腹手术 腹腔镜手术 小儿疝气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化护理在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邱玲丽 王林友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26期93-95,共3页
目的探讨程序化护理在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科行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9),分别采用程序化护理方法和常规护理方法护理... 目的探讨程序化护理在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科行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9),分别采用程序化护理方法和常规护理方法护理,观察两组患者血栓溶解率、并发症发生率及近期生存质量。结果两组患者血栓溶解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并发症发生率及近期生存质量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程序化护理可以降低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近期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导管溶栓 程序化护理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癌组织中微RNA-26b和Unc-51自噬激活激酶-2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
11
作者 袁世超 吴贵阳 徐丹红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0期1589-1591,共3页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微RNA-26b和Unc-51自噬激活激酶-2(ULK2)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本院结肠癌患者150例,实时荧光逆转录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mi R-26b和ULK2在结肠癌组织及正常结肠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结肠癌...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微RNA-26b和Unc-51自噬激活激酶-2(ULK2)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本院结肠癌患者150例,实时荧光逆转录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mi R-26b和ULK2在结肠癌组织及正常结肠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结肠癌组mi R-26b、ULK2 mRNA表达水平、蛋白表达评分、蛋白表达阳性率低于癌旁组(P<0.01);mi R-26b、ULK2蛋白表达与TMN分期、病理学分级、复发、浸润深度、淋巴血管间隙浸润、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转移相关性明显,且TMN分期越高、病理学分期越高、有复发、浸润深度越深、有淋巴血管间隙浸润、肿瘤最大径≥5 cm、有淋巴结转移,mi R-26b、 ULK2蛋白阳性表达率越低(P<0.01);mi R-26b、ULK2阳性组3年生存率及生存期均明显高于mi R-26b、ULK2阴性组(P<0.01)。结论结肠癌组织mi R-26b、ULK2表达降低;mi R-26b、ULK2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抑制作用;Mi R-26b、ULK2高表达的结肠癌患者能获得较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微RNA-26b Unc-51自噬激活激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癌D3根治术后出现吻合口瘘相关因素多元回归性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袁世超 徐丹红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26期19-21,26,共4页
目的研究分析结肠癌D3根治术后出现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为预防结肠癌D3根治术后吻合口瘘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5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期间在我院接受结肠癌D3根治术治疗的200例结肠癌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 目的研究分析结肠癌D3根治术后出现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为预防结肠癌D3根治术后吻合口瘘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5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期间在我院接受结肠癌D3根治术治疗的200例结肠癌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统计其术后吻合口瘘发生情况,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吻合口瘘,将患者分为吻合口瘘组、无吻合口瘘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对导致结肠癌患者D3根治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后发现,年龄≥60岁、肿瘤分期为Ⅲ~Ⅳ期、肿瘤位于左半结肠、体重指数≥24 kg/m^2、糖尿病、术前血清白蛋白<35 g/L、手术时间≥150 min是导致结肠癌患者D3根治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结肠癌患者行D3根治术治疗期间,受到年龄、肿瘤TNM分期、肿瘤位置、体重指数、糖尿病、术前血清白蛋白、手术时间等危险因素的影响,其术后易发生吻合口瘘,临床上需针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加强干预,以减少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吻合口瘘 D3根治术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结转移度与Ⅲ期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6
13
作者 朱雄文 吴崇山 袁世超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06-509,共4页
目的探讨淋巴结转移度(LNR)与Ⅲ期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行直肠癌根治术后的Ⅲ期直肠癌患者161例,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各危险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 目的探讨淋巴结转移度(LNR)与Ⅲ期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行直肠癌根治术后的Ⅲ期直肠癌患者161例,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各危险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均提示,LNR是Ⅲ期直肠癌患者的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重要影响因素(均P〈0.05),而清扫的淋巴结总数和淋巴结转移数不是其影响因素(均P〉0.05)。LNR〈0.43组和LNR90.43组直肠癌患者的总生存率分别为75.8%和4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NR〈0.43组和LNR≥0.43组直肠癌患者的无病生存率分别为68.8%和4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相对于清扫的淋巴结总数和淋巴结转移数,LNR可作为Ⅲ期直肠癌患者的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更有效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肿瘤转移 淋巴结切除术 预后
原文传递
锌指蛋白21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马学强 梁斌 +2 位作者 袁世超 刘翰林 朱雄文 《中华全科医学》 2016年第4期555-558,共4页
目的探讨锌指蛋白217(zinc finger protein 217,ZNF21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3月—2014年7月间于浙江省台州市立医院胃肠外科行胃癌根治术的58例胃癌及对应癌旁组织,同期收集临床疑似诊断为胃癌但经活检病理... 目的探讨锌指蛋白217(zinc finger protein 217,ZNF21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3月—2014年7月间于浙江省台州市立医院胃肠外科行胃癌根治术的58例胃癌及对应癌旁组织,同期收集临床疑似诊断为胃癌但经活检病理证实为良性疾病的胃黏膜组织30例。采用qRT-PCR检测ZNF217 mRNA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ZNF217蛋白表达。收集2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ZNF217蛋白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及病理特征间的相关性及诊断价值。结果 ZNF217 mRNA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水平(6.911±0.139)显著高于对应癌旁组织(1.372±0.205),P〈0.001;ZNF217蛋白在胃癌组织中也呈现异常高表达状态(χ^2=9.910,P〈0.001),并且胃癌组织中ZNF217蛋白高表达与肿瘤体积增大(χ^2=5.810,P=0.016)、淋巴结转移(χ^2=4.778,P=0.016)及高TNM分期(χ^2=5.806,P=0.028)呈显著正相关。ROC分析提示:ZNF217的表达作为诊断胃癌的价值较高,灵敏度和特异性均在0.8附近。结论 ZNF217 mRNA及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上调,高水平ZNF217蛋白表达与胃癌患者恶性临床及病理特征有关。ZNF217在胃癌早期诊断及分子靶向治疗方面具有一定的科研及临床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F217 胃癌 M RNA 蛋白 临床意义
原文传递
两种后入路腹膜前间隙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5
作者 马学强 朱雄文 聂寒秋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7年第2期93-95,共3页
目的比较两种后入路腹膜前间隙修补术TAPP和Kugel术在成人腹股沟疝治疗中的手术效果。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台州市立医院收治的194例成人单侧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TAPP术96例,Kugel术98例。观察并比较两组... 目的比较两种后入路腹膜前间隙修补术TAPP和Kugel术在成人腹股沟疝治疗中的手术效果。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台州市立医院收治的194例成人单侧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TAPP术96例,Kugel术98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离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费用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TAPP组手术时间、术后离床时间、住院时间均较Kugel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5、2.195、2.521,P=0.022、0.029、0.013),而住院费用比Kugel组费用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10,P=0.000)。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如切口感染、异物感、慢性疼痛、血清肿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TAPP组血清肿发生率在Ⅲ型腹股沟疝病例要高于Kuge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4,P=0.039)。随访期间TAPP组有2例Ⅲ型腹股沟疝复发,但与Kuge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APP与Kugel疝修补术都是腹股沟疝修补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但对于腹股沟Ⅲ型疝,临床中应根据患者腹股沟疝具体分型及术者经验进行个体化术式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TAPP Kugel疝修补术
原文传递
Kugel疝修补术的技术改进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朱雄文 马学强 吴崇山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3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Kugel疝修补术的技术改进与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浙江省台州市立医院收治的268例使用Kugel疝修补术的单侧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由同一组医师完成。根据手术方法随机分二组:A组112例,行经典Ku... 目的探讨Kugel疝修补术的技术改进与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浙江省台州市立医院收治的268例使用Kugel疝修补术的单侧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由同一组医师完成。根据手术方法随机分二组:A组112例,行经典Kugel疝修补术。B组156例,行技术改进后的Kugel疝修补术。观察二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血肿、慢性疼痛、复发情况。结果手术时间A组(43±13)min,B组(40±1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P=0.034);术后并发血肿A组8例(7.1%),B组2例(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4,P=0.012);慢性疼痛A组4例(3.5%),B组2例(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5,P=0.211);复发A组5例(4.4%),B组1例(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P=0.036)。结论技术改进可降低Kugel疝修补术的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并可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利于该术式的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疝修补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