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循证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重症气管切开患者的呼吸道护理效果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46
1
作者 潘璐 张琴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0期1544-1547,共4页
由于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神经受损所致昏迷、 呼吸困难、舌根后坠、咳痰困难等现象较为常见,患者呼吸道易受分泌物影响发生阻塞,临床上抢救这部分患者时需切开气管保持呼吸畅通. 气管切开术可快速帮助患者呼吸道畅通,而术后呼吸道恢复效果... 由于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神经受损所致昏迷、 呼吸困难、舌根后坠、咳痰困难等现象较为常见,患者呼吸道易受分泌物影响发生阻塞,临床上抢救这部分患者时需切开气管保持呼吸畅通. 气管切开术可快速帮助患者呼吸道畅通,而术后呼吸道恢复效果关系到预后,因此术后呼吸道护理也是神经外科护理工作重要内容之一[1,2].循证护理是在护理人员查阅相关文献,并筛选真实、可靠、实用性较强的科学证据作为理论依据,同时结合自身临床护理经验与技巧,针对患者需求制定的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3]. 本次我院神经外科将循证护理应用到重症气管切开患者中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患者 神经外科重症 呼吸道畅通 循证护理 预后分析 护理效果 护理干预 外科重症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外科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洪素菊 周开宇 王广涛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10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与经鼻蝶窦入路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后颅内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对88例经鼻蝶窦入路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因经垂体瘤切除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可能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88例患者中... 目的探讨与经鼻蝶窦入路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后颅内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对88例经鼻蝶窦入路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因经垂体瘤切除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可能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88例患者中,术后感染9例,发生率为10.23%。其中手术持续时间大于7 h、术后发生脑脊液漏者、并发糖尿病者、术前应用激素、抗生素者、术后应用抗生素超过7 d者、入住危重病房(ICU)者、住院时间>3周者的感染率分别为18.75%、18.51%、16.67%、10.81%、11.42%、9.67%、27.27%、13.51%。经Logistic回归分析,手术持续时间、脑脊液漏和糖尿病是内镜下经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术后颅内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而术前是否应用激素、抗菌药物和术后应用抗菌药物时间均不是影响术后颅内感染的主要因素。结论经鼻蝶窦入路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后颅内感染与手术持续时间、脑脊液漏和糖尿病等有关,颅内感染应重点预防,同时提高细菌培养结果是治疗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瘤 颅内感染 内镜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面积脑梗死所致脑疝的外科治疗
3
作者 潘红日 《浙江临床医学》 2007年第1期81-81,共1页
关键词 大面积脑梗死 外科治疗 脑疝 脑血管意外疾病 小脑幕切迹疝 去骨瓣减压术 脑梗死患者 内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SPRY4-IT1对髓母细胞瘤增殖及侵袭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史鹏飞 吉海龙 +3 位作者 罗永康 毛天明 陈茜 周开宇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期78-82,共5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SPRY4-IT1(Lnc RNA)对髓母细胞瘤增殖及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髓母细胞瘤Daoy细胞分为对照组和si-SPRY4-IT1组,分别利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将阴性对照荧光序列和SPRY4-IT1-si RNA转入细胞中,采用Real-time...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SPRY4-IT1(Lnc RNA)对髓母细胞瘤增殖及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髓母细胞瘤Daoy细胞分为对照组和si-SPRY4-IT1组,分别利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将阴性对照荧光序列和SPRY4-IT1-si RNA转入细胞中,采用Real-time PCR检测转染后各组细胞中SPRY4-IT1的表达情况,CCK-8实验及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以细胞体外侵袭、迁移实验分别检测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SPRY4-IT1对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蛋白的影响。结果:si-SPRY4-IT1组SPRY4-IT1 m RNA表达水平、细胞体外增殖能力、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细胞MMP-2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而MMP-9蛋白表达未见明显变化。结论:干扰长链非编码RNA SPRY4-IT1在髓母细胞瘤Daoy细胞中的表达能显著抑制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母细胞瘤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 SPRY4-IT1 增殖 侵袭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源性酪氨酸激酶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髓母细胞瘤细胞侵袭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吉海龙 史鹏飞 +4 位作者 周洁 毛天明 罗永康 陈茜 周开宇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32-136,共5页
目的:探讨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CdR)抑制脾源性酪氨酸激酶(Syk)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后对髓母细胞瘤Daoy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用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5-aza-CdR处理体外培养的髓母细胞瘤Daoy细胞,通过甲基... 目的:探讨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CdR)抑制脾源性酪氨酸激酶(Syk)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后对髓母细胞瘤Daoy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用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5-aza-CdR处理体外培养的髓母细胞瘤Daoy细胞,通过甲基化特异性PCR(MSP)、Real time-PCR、Western blot及Transwell实验方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5-aza-CdR处理后髓母细胞瘤Daoy细胞中脾源性酪氨酸激酶(Syk)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mRNA表达、蛋白表达及细胞穿膜数的变化。结果:髓母细胞瘤Daoy细胞中Syk基因启动子存在过甲基化,与对照组比较,经不同浓度5-aza-CdR处理后,其Syk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受到不同程度抑制,Syk mRNA的表达量最高上调(3.40±0.24)倍(P<0.01);Syk蛋白的表达量最高上调(3.23±0.19)倍(P<0.01);细胞侵袭及转移能力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髓母细胞瘤Daoy细胞中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导致其表达下调,可能是髓母细胞瘤发生转移的机制之一;而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5-aza-CdR可抑制其启动子区的甲基化,使Syk的表达水平上调,抑制肿瘤细胞侵袭及转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母细胞瘤 脾源性酪氨酸激酶(Syk)基因 甲基化 5-氮杂-2-脱氧胞苷 侵袭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体腺瘤激素水平与手术疗效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毛天明 周开宇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33期24-26,30,共4页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激素水平与手术疗效相关性。方法分析2002年8月~2014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419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测定术前、术后催乳素和生长激素水平,评估两种激素水平与手术疗效的关系。结果术前血清PRL水平与垂体泌乳腺瘤...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激素水平与手术疗效相关性。方法分析2002年8月~2014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419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测定术前、术后催乳素和生长激素水平,评估两种激素水平与手术疗效的关系。结果术前血清PRL水平与垂体泌乳腺瘤术后疗效显著相关(P〈0.01),随着术前血清催乳素水平的增高,患者术后疗效更差;而术前血清生长激素水平与垂体生长激素腺瘤术后疗效无相关性(P〉0.05);术后无残留的垂体腺瘤患者术后血清催乳素和生长激素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而术后有残留的腺瘤患者血清激素水平变化不显著(P〉0.05),经方差分析,垂体泌乳腺瘤和生长激素腺瘤的两组患者组间、不同时点以及组间与不同时点的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血清PRL水平可作为判断患者术后疗效的指标,临床上手术切除肿瘤时需尽量避免瘤体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催乳素 生长激素 激素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并脑转移手术综合治疗二例生存四年报告
7
作者 夏发明 梁勇 +2 位作者 潘红日 周开宇 章华元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42-142,共1页
关键词 手术综合治疗 肺癌 脑转移 肿瘤切除手术 年报 胸部CT检查 肺占位病变 头颅MRI 脑占位病变 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硬膜外血肿术后并发脑梗死15例
8
作者 王广涛 金涌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12期133-134,共2页
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硬膜外血肿术后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和治疗组15例,治疗组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切口去大骨瓣减压治疗,术后常规内科治疗;对照组采用除治疗组手术治疗以外的常规治疗。... 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硬膜外血肿术后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和治疗组15例,治疗组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切口去大骨瓣减压治疗,术后常规内科治疗;对照组采用除治疗组手术治疗以外的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GOS评级:Ⅰ级2例;Ⅱ级1例;Ⅲ级2例;Ⅳ级5例;Ⅴ级5例。对照组GOS评级:Ⅰ级3例;Ⅱ级3例:Ⅲ级3例;Ⅳ级5例;Ⅴ级1例。除Ⅲ级、Ⅳ级外,其余两组治疗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可有效挽救硬膜外血肿术后脑梗死患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血肿 外伤性脑梗死 大骨瓣减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例高血压性重症脑室出血的治疗
9
作者 金涌 《浙江临床医学》 2004年第5期403-403,共1页
关键词 高血压性重症脑室出血 治疗 双侧脑室引流 尿激酶冲洗 影像学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术后脑梗死(附20例报告) 被引量:5
10
作者 金涌 罗永康 金杭煌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4年第8期1129-1129,共1页
关键词 颅脑手术 脑梗死 病例报告 神经外科
原文传递
电锯致严重开放性颅脑损伤一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潘红日 毛天明 陈渊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0-192,共3页
开放性颅脑损伤因损伤出血、污染和可能异物残留造成大出血、脑挫裂伤、颅内血肿、颅内感染等风险。如损伤上矢状窦大出血休克会危及生命。头颅电锯伤引起开放性颅脑损伤表现以切割截面和附近的脑挫裂伤和颅内血肿为主,有污染的头发屑... 开放性颅脑损伤因损伤出血、污染和可能异物残留造成大出血、脑挫裂伤、颅内血肿、颅内感染等风险。如损伤上矢状窦大出血休克会危及生命。头颅电锯伤引起开放性颅脑损伤表现以切割截面和附近的脑挫裂伤和颅内血肿为主,有污染的头发屑及碎骨片多等特点,横跨两侧电锯伤时会因上矢状窦断裂大出血休克危及生命。笔者报告1例头颅电锯伤引起横跨大脑两侧致严重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就其临床特点、治疗体会、经验教训等结合文献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清创术 上矢状窦 颅内感染
原文传递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大腺瘤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开宇 王广涛 +1 位作者 金杭煌 杨伯捷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09年第5期499-504,共6页
目的: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治疗垂体大腺瘤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34例垂体大腺瘤的临床资料,总结并分析肿瘤切除程度、术后视野恢复情况和手术前后血清激素水平变化。结果:术后行MRI、视... 目的: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治疗垂体大腺瘤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34例垂体大腺瘤的临床资料,总结并分析肿瘤切除程度、术后视野恢复情况和手术前后血清激素水平变化。结果:术后行MRI、视野复查显示,近全切除23/34例(67.65%),术后视野恢复好转率91.30%;次全切除5/34例(14.71%),术后视野恢复好转率80.00%;大部分切除4,34例(11.76%),术后视野恢复好转率75.00%;部分切除2/34例(5.88%),术后视野恢复好转率50.00%;术后总体视野恢复好转率85.29%;无手术死亡病例。手术前血泌乳素、生长激素水平下降与手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者仁2.57,P〈0.05;后者仁3.01,P〈0.05)。随访28例,随访4-73个月,平均27个月。15,28例(53.57%)治愈,10/28例(35.71%)控制,3/28例(10.71%)复发。9例接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结论: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大腺瘤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能改善大部分患者的视野缺损、能明显降低功能性腺瘤患者的激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大腺瘤 经蝶入路 显微外科
原文传递
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23例诊治分析
13
作者 罗永康 金涌 毛天明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1年第5期72-73,共2页
创伤性脑梗死是指继发于颅脑损伤后脑血管发生严重痉挛或闭塞,并致闭塞血管供血区脑组织的缺血、梗死,影响脑的功能。因其常被脑损伤的症状所掩盖,且症状迟发,故临床容易疏忽,严重影响预后,及时正确诊断、治疗是提高患者治愈率,... 创伤性脑梗死是指继发于颅脑损伤后脑血管发生严重痉挛或闭塞,并致闭塞血管供血区脑组织的缺血、梗死,影响脑的功能。因其常被脑损伤的症状所掩盖,且症状迟发,故临床容易疏忽,严重影响预后,及时正确诊断、治疗是提高患者治愈率,降低致残率、病死率的关键。我科2005年3月至2010年3月共收治此类患者23例,占同时期我科收治颅脑外伤患者的1.68%(23/1369),现总结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梗死 颅脑损伤 脑外伤患者 诊治 并发 闭塞血管 血管发生 脑组织
原文传递
营养支持对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影响
14
作者 王广涛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8年第2期264-266,共3页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应用在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台州市立医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蛛性网膜下腔出血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37例。对照组采取肠外营养支持...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应用在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台州市立医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蛛性网膜下腔出血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37例。对照组采取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给与肠内营养支持,对比两组营养支持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α(9.19±1.03)mmol/L,白细胞介素-6(16.67±2.26)mmol/L;对照组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α(3.29±1.01)mmol/L,白细胞介素-6(5.87±2.08)mmol/L,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P(64.85±3.73)g/L,ALB(37.98±4.13)g/L,Hb(119.34±14.56)g/L;对照组治疗后TP(61.04±2.29)g/L,ALB(35.86±2.64)g/L,Hb(112.58±9.89)g/L,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41%,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委27.03%,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应用在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可以改善营养状况,减轻体内炎症反应程度,有助于患者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支持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营养状态 免疫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