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情式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创伤后成长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屈伟娇 周兴平 张建波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36期82-85,共4页
目的观察实施共情式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创伤后成长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12月1日-2014年3月1日入住的100名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共情式护理干预措施,... 目的观察实施共情式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创伤后成长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12月1日-2014年3月1日入住的100名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共情式护理干预措施,在干预前、后,采用创伤后成长量表(PTG)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采用杰弗逊共情量表对护士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后,实验组患者创伤后成长除人际关系因子外,其余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创伤后成长总分出现增长(P〈0.05),除精神改变因子外,其余各因子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创伤后成长除人际关系因子外其余各因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共情能力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创伤后成长实施共情式护理干预,对患者状况的改善有一定的扩大和促进作用,这种护理干预模式可作为心理护理干预的一种新思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情式护理干预 乳腺癌 创伤后成长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球蛋白对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冯伊利 金蓓娇 李成军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6年第11期1373-1375,共3页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对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及肠道免疫机制。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浙江省临海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治疗的急性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引起的腹泻患儿64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对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及肠道免疫机制。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浙江省临海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治疗的急性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引起的腹泻患儿64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并给予安慰剂;研究组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主要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收集治疗后的新鲜大便标本检测两组患儿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SIgA)的水平变化,并加以分析。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84.37%)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3, 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后研究组TNF-α、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888和4.451,均P<0.05);两组治疗后SIgA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提升,其中研究组治疗1~5天内的SIgA水平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572、15.358、18.663、12.461、17.143,均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能显著提高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治愈率,减轻患儿炎性反应,提高机体自身免疫力,促进临床症状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 轮状病毒性肠炎 血清炎症因子 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体心理管理对护理人员团结度及心理压力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金蓓娇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6期1021-1023,共3页
护理人员提供的护理工作与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息息相关。现代医院收治的患者逐渐增多,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高,高风险的工作环境、高强度的工作负荷对护理人员的健康和护理质量造成了不利影响。护士间团结度是指在医疗活动中... 护理人员提供的护理工作与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息息相关。现代医院收治的患者逐渐增多,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高,高风险的工作环境、高强度的工作负荷对护理人员的健康和护理质量造成了不利影响。护士间团结度是指在医疗活动中护士间相互支持以及分享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程度,是评价护理人员对整个工作群体团结态度的重要指标[1]。心理压力在护理人员中比较普遍,是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以及工作倦怠感的重要因素。护理人员间的团结度,降低心理压力是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现选取我院内科30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探讨团体心理管理的实施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质量 护理管理 护理人员 工作倦怠感 团体心理 工作负荷 心理压力 团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脑开窍、通调督脉针法对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李成军 李凤娟 冯伊利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18年第5期709-710,共2页
脑性瘫痪也即小儿脑瘫,指的是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在发育时期出现的非进行性脑损伤引发的综合征,为严重致残疾病。小儿脑瘫治疗难度较大,很多患儿治疗效果较差,有严重的运动残疾,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不佳。
关键词 脑性瘫痪患儿 运动功能 醒脑开窍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针法 督脉 通调 小儿脑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1例维生素K_1不良反应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蒋人贵 冯伊利 +1 位作者 罗会萍 陈海峰 《海峡药学》 2008年第3期152-153,共2页
我院儿科2001年1月至2007年2月,维生素K1不良反应程度、发生率及年龄进行分析。结果41例维生素K1不良反应中3个月龄以下不良反应发生率低,3岁~14岁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增高,尤其是严重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 维生素K1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晕厥、休克为首发症状的腹型过敏性紫癜1例报告 被引量:1
6
作者 冯伊利 罗会萍 《浙江临床医学》 2007年第11期1450-1450,共1页
关键词 腹型过敏性紫癜 首发症状 晕厥 休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紫癜性肾炎的综合治疗 被引量:16
7
作者 毛建华 吴莉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1287-1290,共4页
紫癜性肾炎(HSPN)是儿童期最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尽管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但仍也有少数患者可进展为终末期。肾病,因此,探讨HSPN的综合治疗方案对改善患儿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主要分析国内外近年来HSPN的综合治疗进... 紫癜性肾炎(HSPN)是儿童期最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尽管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但仍也有少数患者可进展为终末期。肾病,因此,探讨HSPN的综合治疗方案对改善患儿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主要分析国内外近年来HSPN的综合治疗进展,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霉酚酸酯、环孢素/他克莫司、咪唑立宾、雷公藤总苷)、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扁桃体切除、血浆置换等措施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为临床HSPN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紫癜性肾炎 综合治疗 免疫抑制剂
原文传递
预见性护理在手足口病患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金蓓娇 王海燕 章剑飞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7年第7期834-835,共2页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手足口病患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临海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2015年6月至7月收治的106例手足口病的患儿分为具有可比性的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的康复...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手足口病患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临海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2015年6月至7月收治的106例手足口病的患儿分为具有可比性的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的康复情况、并发症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头痛呕吐消失时间、肢体抖动康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家属的护理满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够促进手足口患儿的病情康复,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 手足口患儿 康复效果 护理满意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