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望者息心、览者动色——风景旅游建筑浙江大洋海钓俱乐部设计挹介
1
作者 洪艳 《华中建筑》 2007年第3期32-34,共3页
该文试图通过浙江大洋海钓俱乐部工程的设计探索,对建筑与风景环境之间的有机关系,建筑空间形态与山地地势、地貌以及滨水地带的有机结合等方面进行思考分析,以期对根植于原生环境的风景旅游建筑的设计方法作些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 风景旅游建筑 环境 浙江大洋海钓俱乐部 建筑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生态模型构建初探——以浙江省6所高校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高路 杨云芳 《高等建筑教育》 2015年第1期158-162,共5页
文章以浙江省6所高校为研究对象,从生态学的视角,结合定性、定量的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专家深度访谈,调查研究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状况,分析现阶段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并进行原因探析,在归纳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影... 文章以浙江省6所高校为研究对象,从生态学的视角,结合定性、定量的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专家深度访谈,调查研究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状况,分析现阶段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并进行原因探析,在归纳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各因素之间的内部关系进行逻辑分析,初步构建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师 专业发展 生态模型构建 师资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站姿竖向振动等效单自由度模型参数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杨予 杨云芳 +2 位作者 洪震 胡杰云 蔡其茅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154-157,共4页
人体单自由度简化模型应用广泛,但其参数取值尚未有统一标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等效模型参数的思路,并进行了相关动力学理论推导和物理意义分析。为得到模型参数,采用两种不同原理的单自由度振动台对人与结构耦合自由振动进行了... 人体单自由度简化模型应用广泛,但其参数取值尚未有统一标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等效模型参数的思路,并进行了相关动力学理论推导和物理意义分析。为得到模型参数,采用两种不同原理的单自由度振动台对人与结构耦合自由振动进行了测试和数据分析。实验数据拟合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度和应用价值,所得结果在一定范围内与相关参考文献的分析结果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结论是当人体与不同参数的结构耦合振动时,由于主振型的变化将表现出不同的单自由度等效自振频率和阻尼比,另外局部肢体姿态对等效参数的取值也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结构耦合振动 振动台实验 单自由度等效模型 参数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工格栅–土体界面特性大型直剪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刘开富 许家培 +2 位作者 周青松 谢新宇 胡意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185-188,共4页
土工格栅与土体的界面特性直接影响了加筋土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土工格栅两侧为不同材料的界面特性研究还较少。采用双向土工格栅为加筋材料,对其两侧分别为不同含水率粉质黏土及不同粒径石英砂的界面特性开展一系列的大型室内直剪试验... 土工格栅与土体的界面特性直接影响了加筋土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土工格栅两侧为不同材料的界面特性研究还较少。采用双向土工格栅为加筋材料,对其两侧分别为不同含水率粉质黏土及不同粒径石英砂的界面特性开展一系列的大型室内直剪试验,分析法向应力、粉质黏土含水率、剪切速率、石英砂粒径及粉质黏土压实系数等因素对土工格栅–土体界面抗剪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工格栅–土体界面抗剪强度与法向应力呈线性相关,符合莫尔–库仑理论;粉质黏土含水率的变化对土工格栅–土体界面抗剪强度有较大的影响,在最优含水率时其界面抗剪强度指标最高;剪切速率的大小和石英砂的粒径变化对土工格栅–土体界面的抗剪强度有一定的影响,其影响范围分别在±10%和±7%内;粉质黏土压实度的增加能有效增加界面抗剪强度,压实系数越高,其提高幅度越大。这些影响应在工程应用中适当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格栅 大型直剪试验 界面特性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地区桩端后注浆灌注桩竖向承载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刘开富 方鹏飞 +2 位作者 刘雪梅 胡意 谢新宇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1054-1057,共4页
钻孔灌注桩因施工工艺的限制,桩底沉渣较多且难以清理,这会降低桩基的承载性能,而桩端后注浆技术通过压浆管对桩底压注水泥浆液,从而减少桩底沉渣等的负面影响,并能提高基桩的承载能力。结合软土地区中某工程的试桩在桩端注浆前后的静... 钻孔灌注桩因施工工艺的限制,桩底沉渣较多且难以清理,这会降低桩基的承载性能,而桩端后注浆技术通过压浆管对桩底压注水泥浆液,从而减少桩底沉渣等的负面影响,并能提高基桩的承载能力。结合软土地区中某工程的试桩在桩端注浆前后的静载试验成果的对比分析,研究其在注浆前后的承载性能变化;并通过桩身预埋钢筋应力计的测试结果分析,研究桩端后注浆对桩身轴力传递特性、桩端阻力及桩侧摩阻力发挥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桩端注浆不仅能提高桩端承载力,还能提高一定范围土层内的桩侧摩阻力,并能有效减少桩的沉降,桩端后注浆后的单桩极限承载力能较注浆前的得到明显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端后注浆 灌注桩 承载性能 桩侧摩阻力 端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地基上路堤填筑的破坏性状分析 被引量:16
6
作者 刘开富 谢新宇 +1 位作者 张继发 朱向荣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075-2080,共6页
在软土地区建设高速公路、铁路等的填筑路堤越来越多,由于软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较低,软土地区路堤的填筑十分困难,而软土地基的渗透性很低,通常认为路堤的填筑是在不排水条件下进行。经典的设计方法是基于极限平衡法,无法考虑变形等因素... 在软土地区建设高速公路、铁路等的填筑路堤越来越多,由于软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较低,软土地区路堤的填筑十分困难,而软土地基的渗透性很低,通常认为路堤的填筑是在不排水条件下进行。经典的设计方法是基于极限平衡法,无法考虑变形等因素,因此,能综合考虑稳定及变形等因素的有限元方法成为分析此类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依据连云港铁路路堤在软土地基上的填筑试验资料,采用大变形有限元方法及Mohr-Coulomb模型,采用现场试验得到的土体强度值,对平面应变条件下路堤填筑的破坏性状及极限填筑高度等进行了分析,并对比了有限元分析结果及现场试验结果,结果表明,采用大变形有限元方法能够较准确的得到填筑路堤的极限高度,并有效地分析填筑路堤的破坏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堤 大变形有限元法 极限高度 破坏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弯矩最小化的地铁盾构隧道横断面优化设计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黄大维 冯青松 +3 位作者 刘开富 张鹏飞 唐柏赞 涂文博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59-166,共8页
盾构隧道在过大弯矩作用下易发生横椭圆变形超限,且纵缝接头易发生结构病害,因此提出尽量减小弯矩的盾构隧道横断面设计理念。首先提出了零弯矩盾构隧道概念,得到其横断面合理轴线的结构力学模型与解析表达式,以及零弯矩盾构隧道横断面... 盾构隧道在过大弯矩作用下易发生横椭圆变形超限,且纵缝接头易发生结构病害,因此提出尽量减小弯矩的盾构隧道横断面设计理念。首先提出了零弯矩盾构隧道概念,得到其横断面合理轴线的结构力学模型与解析表达式,以及零弯矩盾构隧道横断面关键参数的计算公式。考虑到一条或多条地铁线路只能选用一种盾构隧道横断面,为此给出了基于弯矩最小化的盾构隧道横断面设计方法,即采用加权平均法确定零弯矩盾构隧道横断面设计的土压力参数,并给出了基于弯矩最小化的盾构隧道隧道横断面设计流程。基于弯矩最小化设计盾构隧道横断面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小全线盾构隧道的弯矩,相比传统的圆形横断面,弯矩最小化盾构隧道横断面的弯矩有了大幅度地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零弯矩 横断面 弯矩最小化 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两宋园林的变化看南宋园林艺术特征 被引量:9
8
作者 江俊浩 沈珊珊 卢山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4-108,共5页
论述了两宋园林审美从大尺度到精致化、从理想化到残缺美、从平远到深远之嬗变,相对于北宋,认为南宋园林多了几分雅俗共赏、闲适优雅的生活情趣,适应于江南的自然环境,山石经营"叠置有峰",园林理水变化多端;园林建筑纤巧多变... 论述了两宋园林审美从大尺度到精致化、从理想化到残缺美、从平远到深远之嬗变,相对于北宋,认为南宋园林多了几分雅俗共赏、闲适优雅的生活情趣,适应于江南的自然环境,山石经营"叠置有峰",园林理水变化多端;园林建筑纤巧多变,群体组合错落致密;园林栽培技术成熟,花木繁盛,突出了植物在题名点景方面的文化意蕴。总结出南宋园林逐渐远离了"平远、壮美、雄浑"的境界,日益"诗化、画化、精致化",显现出"巧趣柔美、清雅俊逸、精深幽邃、幻化多致"的写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南宋园林 艺术特征 两宋园林嬗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滤液浸泡对深度脱水污泥强度和渗透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陈萍 林伟岸 +1 位作者 占鑫杰 蒋莹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37-341,416,共6页
为探讨深度脱水污泥作为垃圾填埋场覆盖材料在湿润气候区的服役性能,将杭州主城区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深度脱水污泥分别在蒸馏水、渗滤液中浸泡一个月和两个月,测试其强度和渗透特性的变化规律,并与填埋场覆盖层常用的黏性土进行了对比... 为探讨深度脱水污泥作为垃圾填埋场覆盖材料在湿润气候区的服役性能,将杭州主城区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深度脱水污泥分别在蒸馏水、渗滤液中浸泡一个月和两个月,测试其强度和渗透特性的变化规律,并与填埋场覆盖层常用的黏性土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一般污泥,深度脱水污泥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较高,但在渗滤液和蒸馏水中浸泡两个月后分别降低5.4%和18.9%。在蒸馏水和渗滤液中浸泡两个月的深度脱水污泥黏聚力有所降低,而有效内摩擦角提高约7.5°;在浸泡水和渗滤液后,脱水污泥的渗透系数提高约3~5倍。该深度脱水污泥应用于填埋场覆盖材料时,其强度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填埋控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脱水污泥 浸泡 强度特性 渗透特性 填埋场覆盖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花花芽分化期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13
10
作者 胡绍庆 宣子灿 +3 位作者 朱诚 卢山 沈柏春 郭军剑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98-400,共3页
在桂花花芽分化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桂花花芽内4种内源激素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玉米素核苷(ZRs)和脱落酸(ABA)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花芽生理分化期,GA和IAA含量有所增加,但在花芽形态分化开始以后GA的含量... 在桂花花芽分化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桂花花芽内4种内源激素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玉米素核苷(ZRs)和脱落酸(ABA)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花芽生理分化期,GA和IAA含量有所增加,但在花芽形态分化开始以后GA的含量呈逐步下降趋势,直至分化结束;ZRs含量在花芽生理分化期呈上升趋势,在形态分化前期含量出现高峰,进入形态分化期后其含量下降;ABA含量在桂花花芽分化初期(苞片分化期)有逐步增加的趋势,在6月22日至7月2日达到最高水平,在花序分化以后至花芽形态分化结束,ABA的含量呈逐步下降趋势,但其变化相对平稳.研究认为桂花花芽分化期需要有高水平的ZRs、低水平的GA和IA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花 花芽分化 内源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糙条形基础极限承载力系数N_γ的计算 被引量:4
11
作者 谢新宇 韩冬冬 +2 位作者 黄利 王忠瑾 刘开富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209-214,共6页
假定土体为服从Mohr-Coulomb屈服准则的理想刚塑性体,利用滑移线理论求解粗糙条形基础极限承载力。采用有限差分方法并结合边界条件对承载力进行数值计算,进而得到非叠加假定下地基承载力系数N_γ。计算公式表明,N_γ不仅与土的内摩擦... 假定土体为服从Mohr-Coulomb屈服准则的理想刚塑性体,利用滑移线理论求解粗糙条形基础极限承载力。采用有限差分方法并结合边界条件对承载力进行数值计算,进而得到非叠加假定下地基承载力系数N_γ。计算公式表明,N_γ不仅与土的内摩擦角φ有关,还与无量纲系数F有关,当φ和F为定值时,N_γ即为定值。将N_γ的数值与现有学者的解答进行了对比发现,学者采用的不同假定是导致结果与精确解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计算了不同φ和F取值对应的N_γ,并与朱大勇等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根据数值计算结果提出了N_γ的两个拟合公式,分析了拟合公式与数值解之间的误差。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拟合公式的计算结果与精确解接近,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形基础 极限承载力 滑移线理论 有限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塑性土质边坡的ALE方法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开富 谢新宇 +2 位作者 吴长富 吴大志 张继发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680-685,共6页
有限元法被广泛用于解决几何和材料非线性的问题,但标准的有限元方法难以有效解决某些材料的大变形问题和计算中的网格扭曲问题。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法(ALE法)吸取了拉格朗日和欧拉法的优点,并克服了两者的缺点,可用于解决仅用拉格朗日... 有限元法被广泛用于解决几何和材料非线性的问题,但标准的有限元方法难以有效解决某些材料的大变形问题和计算中的网格扭曲问题。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法(ALE法)吸取了拉格朗日和欧拉法的优点,并克服了两者的缺点,可用于解决仅用拉格朗日或欧拉有限元法所难以解决的问题。基于ALE有限元方法和弹塑性大变形基本原理,研究了岩土工程中土质边坡在自重作用下的稳定问题;计算结果不仅能直观地显示失稳时的大变形状态,并能确定较符合实际的临界滑移面形状;同时分析了含软弱夹层复杂土质边坡的稳定性。结果表明,ALE方法能有效分析土质边坡的稳定性问题,适用于岩土工程的弹塑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E方法 有限元 弹塑性 土质边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有限元分析新型半髋假体装配过程中的应力分布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予 储小兵 +2 位作者 童培建 郝改平 石敦敦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0-55,共6页
目的利用计算机模拟一种新型半髋假体系统假体装配过程中与股骨相互接触作用所产生的应力,探讨分析在临床手术中的操作界限值和相适应的假体外形。方法对一名60岁正常男性志愿者进行双下肢的股骨中上段CT扫描,从扫描图像中建立实体模型... 目的利用计算机模拟一种新型半髋假体系统假体装配过程中与股骨相互接触作用所产生的应力,探讨分析在临床手术中的操作界限值和相适应的假体外形。方法对一名60岁正常男性志愿者进行双下肢的股骨中上段CT扫描,从扫描图像中建立实体模型后利用与有限元的数据交互功能进行实体模拟装配、网格划分、保形简化以及单元弹性模量赋值等操作步骤,最后生成三维有限元模型,并构造股骨与假体之间的面-面接触关系,模拟分析假体植入装配过程中的相对滑移和应力分布情况。结果下压装配过程中假体柄对骨皮质产生附加应力,带棱槽假体的最大接触压力产生于棱槽变截面处,而最大装配应力和相对滑移量随假体压入深度呈非线性增长,当Δz≥0.5 mm后附加应力增长速率显著提高。结论与无棱槽假体的对比分析表明采用棱槽的半髋假体更容易装配并获得机械稳定,但在临床手术装配中应参照一定的量化操作要求,避免在植入时产生过大附加应力,对骨皮质产生破坏而导致治疗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分析 半髋假体 面-面接触 应力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结构抗震课程实验设计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予 傅军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5-47,51,共4页
工程结构抗震课程中,通过结构模型实验来揭示抗震结构设计的内在规律是个有效的教学手段。通过合理的课程实验设计,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震影响系数这一重要的动力学概念。在教学中通过课堂教学、课后练习与模型制作相结合的方法,... 工程结构抗震课程中,通过结构模型实验来揭示抗震结构设计的内在规律是个有效的教学手段。通过合理的课程实验设计,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震影响系数这一重要的动力学概念。在教学中通过课堂教学、课后练习与模型制作相结合的方法,利用简易加载设备对学生制作的结构模型进行加载,从而揭示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各个相关物理量的作用。实践结果显示,由于课程实验设计与课后练习配合紧密,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研究表明,通过适当的教学步骤合理安排结构模型的运用,能起到促进师生交流、加深学生对抗震知识理解的良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结构抗震 课程实验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城市公园建设及其启示 被引量:12
15
作者 江俊浩 邱建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66-269,共4页
通过对国外3个具有影响的城市公园进行具体分析和研究,从中得出一些特点和借鉴因素,并进一步提出对我国城市公园环境塑造的启示。
关键词 城市公园 城市环境 塑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混凝土绝热温升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陈萍 李兴贵 +1 位作者 王有平 郭磊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第4期461-465,共5页
通过混凝土绝热温升比对试验,探讨了初始温度、粉煤灰、水胶比等因素对混凝土绝热温升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土拌和物的初始入模温度对早期的温升速率影响较明显,初始温度越高,温升速率越快,但对混凝土最终的绝热温升值影响很小;粉煤灰... 通过混凝土绝热温升比对试验,探讨了初始温度、粉煤灰、水胶比等因素对混凝土绝热温升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土拌和物的初始入模温度对早期的温升速率影响较明显,初始温度越高,温升速率越快,但对混凝土最终的绝热温升值影响很小;粉煤灰等量取代水泥可以使混凝土早期的温升速率减慢,放热峰值推迟出现,但对最终温升值影响很小;胶凝材料用量越多,其早期的温升速率越快,最终的温升值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混凝土 绝热温升 初始温度 粉煤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淤泥作为再生资源的固化技术与工程应用研究 被引量:41
17
作者 陈萍 张振营 +1 位作者 李小山 崔旸 《浙江水利科技》 2006年第6期1-3,共3页
阐述了淤泥的工程特性,指出资源化处理的可行途径,并着重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常用的3类处理技术(即物理脱水固结、高温烧结和化学固化)及其各自存在的优缺点。提出淤泥的资源化技术应根据淤泥组份、污染程度、待处理淤泥量、处理后的应用... 阐述了淤泥的工程特性,指出资源化处理的可行途径,并着重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常用的3类处理技术(即物理脱水固结、高温烧结和化学固化)及其各自存在的优缺点。提出淤泥的资源化技术应根据淤泥组份、污染程度、待处理淤泥量、处理后的应用目的、污控标准等,并结合当地的经济条件,因地制宜,采取经济有效的、合理的固化处理技术。废弃淤泥资源化的处置和利用既可节约资源,又可保护环境,将成为一个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兴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淤泥 资源化 固化技术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宋德寿宫遗址后苑园林景观意象探讨 被引量:3
18
作者 江俊浩 蒋静静 +1 位作者 陈敏 陈丽娜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176-182,共7页
通过文献和考古资料分析,探讨了宋高宗与孝宗时期德寿宫的范围与格局,并以傅伯星先生所绘的想象图为蓝本,结合南宋时期特有的建筑园林文化以及个人想象,做出了德寿宫后苑的园林平面图,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德寿宫后苑的园林景观,以期供今人... 通过文献和考古资料分析,探讨了宋高宗与孝宗时期德寿宫的范围与格局,并以傅伯星先生所绘的想象图为蓝本,结合南宋时期特有的建筑园林文化以及个人想象,做出了德寿宫后苑的园林平面图,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德寿宫后苑的园林景观,以期供今人想象德寿宫曾有的亭台楼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 德寿宫 遗址 后苑 园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建筑单体的形态设计探讨 被引量:14
19
作者 洪艳 徐雷 《华中建筑》 2007年第2期64-66,共3页
基于山地建筑活动越来越多的背景,作为《浙江省利用山地丘陵进行城镇建设的技术经济评价体系》课题的先期研究内容,从山地建筑的形态特征入手,通过对建筑单体的接地形式、出入口及内部的布置、建筑的意象等较全面探讨了山地建筑形态塑... 基于山地建筑活动越来越多的背景,作为《浙江省利用山地丘陵进行城镇建设的技术经济评价体系》课题的先期研究内容,从山地建筑的形态特征入手,通过对建筑单体的接地形式、出入口及内部的布置、建筑的意象等较全面探讨了山地建筑形态塑造设计手法,以期对山地丘陵地区城镇建设活动提供一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建筑 建筑形态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建筑浅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杨小峰 罗文媛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6期67-70,共4页
物种在数亿年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近乎完美的身体结构,是人类天然的学习对象.人类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由自发到自觉的将生物自身及其构筑物方面的科学作为己用.仿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基于建筑仿生学从不同角度对这一课题加以探讨.
关键词 仿生建筑学 结构仿生 形式仿生 功能仿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