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科学培养窖泥 快速提高新建窖池基酒品质 被引量:10
1
作者 吴亦波 王振环 +1 位作者 方跃进 姚继承 《中国酿造》 CAS 2012年第5期172-175,共4页
培养优质窖泥是浓香型白酒生产的重要基础,窖泥质量不仅在于其理化指标丰富程度,更取决于有益功能菌的活性及己酸的代谢能力。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科学培养人工老窖泥、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化窖池结构、严谨的生产工艺是快速提高新建窖... 培养优质窖泥是浓香型白酒生产的重要基础,窖泥质量不仅在于其理化指标丰富程度,更取决于有益功能菌的活性及己酸的代谢能力。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科学培养人工老窖泥、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化窖池结构、严谨的生产工艺是快速提高新建窖池基酒质量的有效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环境 窖泥 窖池 超浓缩复合已酸菌液 质量 生产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基因在一个转基因水稻四倍体变异株系中的遗传行为 被引量:1
2
作者 赵艳 王慧中 黄大年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19-825,共7页
在基因枪介导转化的转基因水稻植株中发现1个四倍体变异株系XIP-4N.该变异株系T0代植株中转基因的整合模式与二倍体转基因株系XIP-2N相同,并且二者来自同一转化体系,推测XIP-4N株系是转化后的水稻愈伤组织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发生染色... 在基因枪介导转化的转基因水稻植株中发现1个四倍体变异株系XIP-4N.该变异株系T0代植株中转基因的整合模式与二倍体转基因株系XIP-2N相同,并且二者来自同一转化体系,推测XIP-4N株系是转化后的水稻愈伤组织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发生染色体加倍产生的.对外源筛选标记基因bar和非筛选基因cecropinB在转基因株系XIP-4N和XIP-2N中的遗传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在二倍体转基因株系XIP-2N中,bar和cecropinB基因的Southern整合模式从T0到T2代遗传稳定,单位点整合的bar基因按孟德尔单基因显性方式向后代传递.四倍体转基因株系XIP-4N中外源基因遗传行为复杂,单位点整合的bar基因(Basta抗性)T1代按15∶1分离,T2和T3代中分离行为复杂,而且bar和cecropinB基因的整合模式遗传不稳定.同源四倍体水稻植株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结构变异、转基因相关位点DNA片段的遗传重组与修饰,以及由此导致配子的育性降低,可能是导致外源基因遗传行为复杂的主要原因.转基因四倍体水稻变异株系XIP-4N携带易于检测的bar基因,为研究同源四倍体水稻的遗传和生殖机理提供了好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基因枪 四倍体变异株系 外源基因 遗传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传统玫瑰醋醅中霉菌的分离及其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晔 裘纪莹 +2 位作者 周利南 梁新乐 杨立锋 《中国酿造》 CAS 2013年第4期33-37,共5页
该文对浙江传统玫瑰醋酿造过程中的主要霉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和应用试验。共获得不同形态的霉菌43株,其中15株属于曲霉属,8株属于青霉属,3株属于毛霉属,2株属于根霉属,2株属于红曲霉属,另外13株尚未能鉴别。这表明传统米醋酿造过程的发... 该文对浙江传统玫瑰醋酿造过程中的主要霉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和应用试验。共获得不同形态的霉菌43株,其中15株属于曲霉属,8株属于青霉属,3株属于毛霉属,2株属于根霉属,2株属于红曲霉属,另外13株尚未能鉴别。这表明传统米醋酿造过程的发花阶段微生物区系结构复杂。经酶活力测定,所得43株霉菌具有不同程度的糖化酶和蛋白酶活力,菌株M1糖化酶活力最高,达6288U,M17蛋白酶活力最高,达1620.1U。采用Biolog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M1和M17进行分析,结合形态学实验结果,M1与米根霉相似性(sim值)为71.2%,M17与米曲霉相似性(sim值)为68.0%。以M1和M17菌种制米曲,混合接种500kg发酵缸进行发花对比试验,结果表明M1和M17混合接种发花可明显缩短玫瑰醋酿造过程发花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醋 霉菌 鉴定 优势菌 混合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对金丝桃悬浮细胞生长及金丝桃素生物合成的促进作用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徐茂军 董菊芳 张刚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6-70,共5页
一氧化氮 (NO)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植物信号分子。以硝普钠 (Sodiumnitroprusside ,SNP)为一氧化氮 (NO)的供体 ,研究外源NO对金丝桃悬浮细胞生长及金丝桃素生物合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金丝桃悬浮细胞在含 0 5和 15 0mmol LSN... 一氧化氮 (NO)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植物信号分子。以硝普钠 (Sodiumnitroprusside ,SNP)为一氧化氮 (NO)的供体 ,研究外源NO对金丝桃悬浮细胞生长及金丝桃素生物合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金丝桃悬浮细胞在含 0 5和 15 0mmol LSNP的培养基中培养 2 0d后 ,细胞的干重分别为对照组的 14 0 %和 5 0 % ;细胞中金丝桃素的含量分别为对照组的 98%和2 10 %。试验结果表明 ,低浓度SNP处理有利于金丝桃悬浮细胞生长 ,而高浓度SNP可以促进金丝桃素的合成。在细胞培养初期 (0d)加入 0 5mmol LSNP并在指数生长后期 (14d)加入 15 0mmol LSNP的金丝桃悬浮细胞在培养 2 5d后 ,细胞的干重和金丝桃素的含量分别为对照组的 1 4和 1 8倍 ,金丝桃素的产量达 15 2mg L ,比对照高 3 2倍。SNP对金丝桃悬浮细胞生长及金丝桃素含量的影响可以被NO专一性淬灭剂CPITO(2 4 carboxyphenyl 4 ,4 ,5 ,5 tetramethylimidazoline 1 oxyl 3 oxide)所抑制 ,说明SNP是通过其分解产物NO影响细胞生长和金丝桃素的合成。试验结果同时表明 ,在 15 0mmol L的SNP处理下 ,金丝桃悬浮细胞中的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的活性显著升高 ,推测NO可能通过触发金丝桃悬浮细胞的防卫反应 ,激活了细胞中金丝桃素的生物合成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金丝桃细胞 金丝桃素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元素硒的存在形式及其生物学功能 被引量:24
5
作者 陈敏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0-63,共4页
硒是人和动物机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元素。本文论述了硒的存在形式及动物体内的吸收代谢过程。并从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提高机体免疫与甲状腺机能和促繁殖四方面详细论述了其生物学功能。
关键词 畜牧学 综述 生物学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桔青霉形态分化与核酸酶P1产量突变关系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梁新乐 寿谦 +2 位作者 张虹 陈敏 刘璇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06-611,共6页
桔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CICC 4011菌株经60Coγ射线辐照处理以及多菌株连续多轮原生质体融合后,变异株产核酸酶P1能力与形态性状出现了较大差异。研究表明黄绿色或灰绿色菌落产酶水平较高,绿色或艾绿色菌株产酶水平较低。选择不... 桔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CICC 4011菌株经60Coγ射线辐照处理以及多菌株连续多轮原生质体融合后,变异株产核酸酶P1能力与形态性状出现了较大差异。研究表明黄绿色或灰绿色菌落产酶水平较高,绿色或艾绿色菌株产酶水平较低。选择不同产色特征的变异株(J1Y6、F-13、F-R-33)与CICC 4011进行比较,表明4株桔青霉生长速度没有明显差异。融合子F-R-33菌落呈深艾绿色,产水溶性红色素,核酸酶P1低产(23.1U/ml);诱变菌株J1Y6菌落呈黄绿色,产水溶性黄绿色素,核酸酶活较高(167.3U/ml);融合子F-13菌落呈灰绿色,不产水溶性色素,核酸酶活较高(578.6U/ml)。电镜观察发现J1Y6、F-13分生孢子梗上帚状分枝减少,菌丝生长粗壮,产孢能力不及4011及F-R-33。核酸酶P1和色素虽然都是次级代谢产物,但核酸酶P1的合成明显与生长相关,而色素的合成则表现出非相关性。诱变株RAPDDNA多态性检测率为70%。UPGMA聚类分析,菌株F-R-33与出发菌株4011聚为一类(相似系数0.9),核酸酶P1高产菌株J1Y6和F-13聚为一类,高产与低产突变株的DNA多态性表现出明显差异(相似系数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青霉 分化 RAPD DNA多态性 核酸酶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基因工程疫苗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顾青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1期56-61,共6页
近年来的许多研究已经显示,动物和人体摄取表达抗原的转基因植物能激发机体的血清和黏膜产生特异性抗体,植物口服疫苗的研究是当今疫苗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文章综述亚单位抗原在转基因植物中的表达水平及方式、基于植物口服递送疫苗的... 近年来的许多研究已经显示,动物和人体摄取表达抗原的转基因植物能激发机体的血清和黏膜产生特异性抗体,植物口服疫苗的研究是当今疫苗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文章综述亚单位抗原在转基因植物中的表达水平及方式、基于植物口服递送疫苗的免疫原性及免疫保护、转基因植物疫苗面临的问题等,并展望其研究趋势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疫苗 基因工程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乳球菌表面展示表达系统的构建及其鉴定 被引量:2
8
作者 谷贵章 宋达峰 顾青 《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6年第6期17-21,共5页
目的:旨在构建一个将抗原靶向于乳酸乳球菌细胞表面的表达系统。方法:运用PCR技术从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组中克隆出蛋白A(SPA)C-末端544个碱基对的锚定域序列(Spax)。通过酶切、连接将Spax构建入分泌型质粒pAMJ399形成携有整合外... 目的:旨在构建一个将抗原靶向于乳酸乳球菌细胞表面的表达系统。方法:运用PCR技术从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组中克隆出蛋白A(SPA)C-末端544个碱基对的锚定域序列(Spax)。通过酶切、连接将Spax构建入分泌型质粒pAMJ399形成携有整合外源基因位点BglⅡ的pAMJ400质粒。将报告蛋白一绿色荧光蛋白的基因(Gfp)插入载体pAMJ400的整合位点产生模式质粒pAMJ401并电转化其于乳酸乳球菌MG1363。绘制转化子MGI363(pAMJ401)生长曲线确认诱导期。调节pH值(6.0-6.5)诱导转化子并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杂合蛋白(GFP:SPAX)的表达情况。结果:在395nm的蓝色激发光下,诱导后的细菌发出较明亮的绿色荧光,而未诱导的细菌几乎不产生荧光。结论:成功地构建了乳酸乳球菌表面展示表达系统,此系统可以作为口服活菌疫菌研究的可行性操作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乳球菌 表达系统 展示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代谢工程的研究与应用
9
作者 杨瑾 励建荣 顾青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49-153,共5页
综述了乳酸菌代谢工程的研究与应用,阐述了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乳酸菌发酵剂产双乙酰能力、蛋白质水解能力、胞外多糖的合成能力以及抗杂菌病原菌污染能力4个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关键词 乳酸菌 代谢工程 基因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乳酸杆菌的基因工程筛选标记研究
10
作者 赵艳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35-38,共4页
研究氯霉素、氨苄青霉素、卡那霉素三种抗生素和D-木糖、D-甘露糖两种糖类对乳酸杆菌生长的抑制效果,探讨相应标记基因作为乳酸杆菌RL01基因工程筛选标记的可行性。结果表明:(1)低浓度(5mg/L)的氯霉素和氨苄青霉素能显著抑制和杀灭乳酸... 研究氯霉素、氨苄青霉素、卡那霉素三种抗生素和D-木糖、D-甘露糖两种糖类对乳酸杆菌生长的抑制效果,探讨相应标记基因作为乳酸杆菌RL01基因工程筛选标记的可行性。结果表明:(1)低浓度(5mg/L)的氯霉素和氨苄青霉素能显著抑制和杀灭乳酸杆菌,卡那霉素在5mg/L-400mg/L浓度范围内不能抑制乳酸杆菌的生长。氯霉素抗性基因和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Ampr)适合作为菌株RL01的筛选标记基因,卡那霉素抗性基因(Kanr)不适合。(2)乳酸杆菌RL01能够利用D-甘露糖作为碳源,磷酸甘露糖异构酶基因(pmi)不适合作为乳酸杆菌的筛选标记。D-木糖作为碳源时,乳酸杆菌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木糖异构酶基因(xylA)有可能作为该菌株的食品级筛选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杆菌 基因工程 筛选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鲍菇原生质体制备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敏 蒋予箭 +2 位作者 姚善泾 鲁毅 朱林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50-152,共3页
本文详细地探讨了杏鲍菇原生质体制备条件。结果表明:用0.6mol/L的甘露醇配制成质量比为2.5%,pH值为4.5~5的溶壁酶酶液,在酶液量与菌丝体的比值为20:1(V/W),温度30℃,转速为50r/min条件下酶解3h,可得到最高的原生质体得率。其原生质体... 本文详细地探讨了杏鲍菇原生质体制备条件。结果表明:用0.6mol/L的甘露醇配制成质量比为2.5%,pH值为4.5~5的溶壁酶酶液,在酶液量与菌丝体的比值为20:1(V/W),温度30℃,转速为50r/min条件下酶解3h,可得到最高的原生质体得率。其原生质体数可达15.35×107个/ml。本研究为今后进行杏鲍菇原生质体的诱变及融合育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 菌丝体 原生质体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米发泡蛋白酶法制备工艺 被引量:5
12
作者 阮晖 陈美龄 +3 位作者 俞超 赵艳 潘敏尧 何国庆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81-284,共4页
以大米浓缩蛋白为原料制备大米发泡蛋白。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大米发泡蛋白的酶解法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测定大米发泡蛋白的蛋白质得率、氮溶解指数、起泡性及起泡稳定性。优化的工艺条件是碱性蛋白酶/底物0.01943U/g、反应时间57mi... 以大米浓缩蛋白为原料制备大米发泡蛋白。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大米发泡蛋白的酶解法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测定大米发泡蛋白的蛋白质得率、氮溶解指数、起泡性及起泡稳定性。优化的工艺条件是碱性蛋白酶/底物0.01943U/g、反应时间57min、料液比1︰7.27、温度60℃、pH7.5。在此条件下获得的大米发泡蛋白发泡力为131mL,起泡性为162%,起泡稳定性在30min内保持100%,大米发泡蛋白的得率为34%,蛋白质纯度为88.05%,在pH2~12范围内氮溶解指数均高于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发泡蛋白 工艺 碱性蛋白酶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2+)对喜树愈伤细胞中喜树碱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顾青 宋达峰 +1 位作者 张虹 朱睦元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24-628,共5页
喜树碱是一种从木本植物喜树(Camptothecaacuminata)中分离得到的抗癌活性物质,通过细胞培养合成喜树碱是喜树碱生产的一条重要途径。研究Cu^(2+)对喜树愈伤细胞培养中喜树碱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B5培养基中添加0.008mg/mLCuCl2时,对... 喜树碱是一种从木本植物喜树(Camptothecaacuminata)中分离得到的抗癌活性物质,通过细胞培养合成喜树碱是喜树碱生产的一条重要途径。研究Cu^(2+)对喜树愈伤细胞培养中喜树碱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B5培养基中添加0.008mg/mLCuCl2时,对喜树愈伤细胞的生长没有明显影响,但是对喜树愈伤细胞合成喜树碱的促进作用最强,喜树碱含量比未诱导前增加了约30倍。Cu^(2+)阻止培养细胞后期过氧化物酶活力的下降,并抑制花青素的生成。与黑暗培养相比,光照条件下添加Cu^(2+)更利于喜树愈伤细胞诱导合成喜树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 喜树 喜树碱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种冬青属植物遗传多样性RAPD和AFLPs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钱永生 王慧中 +3 位作者 施农农 赵艳 黎念林 胡中 《分子细胞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5-43,共9页
采用RAPD和AFLP技术,对10种冬青属植物基因组进行DNA片段扩增,以研究该属种间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在RAPD分析中,通过对100种10个碱基随机引物的筛选,发现11种引物能得到多态性较高扩增产物,11种引物共扩增出301条多态性条带,多态率为9... 采用RAPD和AFLP技术,对10种冬青属植物基因组进行DNA片段扩增,以研究该属种间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在RAPD分析中,通过对100种10个碱基随机引物的筛选,发现11种引物能得到多态性较高扩增产物,11种引物共扩增出301条多态性条带,多态率为98.63%。在AFLP分析中,3对选择性引物组合均扩增出了丰富的多态性片段。利用RAPD和AFLP技术分析,结果按UPGMA类平均法进行聚类,聚类结果显示冬青和代茶冬青,木姜冬青和浙江冬青以及光枝刺缘冬青与毛枝三花冬青之间的亲缘关系最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青属 RAPD AFLP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照对喜树愈合组织生理及喜树碱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顾青 朱睦元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0-284,共5页
喜树碱是一种从木本植物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中分离得到的抗癌活性物质,通过细胞培养合成喜树碱研究是喜树碱生产的一条重要途径。光照对喜树愈合组织生理生化特性、花色苷形成及喜树碱合成影响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光照和暗培养条件... 喜树碱是一种从木本植物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中分离得到的抗癌活性物质,通过细胞培养合成喜树碱研究是喜树碱生产的一条重要途径。光照对喜树愈合组织生理生化特性、花色苷形成及喜树碱合成影响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光照和暗培养条件下,喜树愈合组织可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和过氧化物酶(POD)活力均呈逐渐上升趋势,培养第3周达到峰值;光照对喜树愈合组织中花色苷的形成具有极重要的影响。与暗培养相比,光照培养可以促进喜树愈合组织的生理代谢,且对喜树碱的合成和积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喜树 喜树碱 愈合组织 光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q plusⅠ DNA聚合酶的反转录活性 被引量:2
16
作者 牛冬 赵艳 +2 位作者 阮晖 何国庆 傅衍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7-58,共2页
选择具有高保真性的Taq plusⅠ DNA聚合酶,以小鼠表皮生长因子mRNA为模板研究其反转录性能。对cD-NA的检验结果表明,Taq plusⅠ DNA聚合酶在72℃下有良好的反转录活性,且由于其高保真性,故在进行反转录时既可避免碱基错配,又可避免在低... 选择具有高保真性的Taq plusⅠ DNA聚合酶,以小鼠表皮生长因子mRNA为模板研究其反转录性能。对cD-NA的检验结果表明,Taq plusⅠ DNA聚合酶在72℃下有良好的反转录活性,且由于其高保真性,故在进行反转录时既可避免碱基错配,又可避免在低温下用AMV反转录酶或Mulv反转录酶进行反转录时可能造成的cDNA序列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Q plusⅠDNA聚合酶 反转录PCR MRNA二级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筛选虾青素高产突变株 被引量:2
17
作者 梁新乐 励建荣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23-25,共3页
研究了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辛伐他汀对法夫酵母生长及其虾青素合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辛伐他汀浓度在4·78×10-6mol/L时对酵母细胞的生长的抑制表现不明显,但对虾青素合成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以此浓度作为筛选浓度,经亚... 研究了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辛伐他汀对法夫酵母生长及其虾青素合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辛伐他汀浓度在4·78×10-6mol/L时对酵母细胞的生长的抑制表现不明显,但对虾青素合成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以此浓度作为筛选浓度,经亚硝基胍(NTG)诱变后,通过辛伐他汀平板初筛与摇瓶复筛,获得较高虾青素产率的突变株。实验结果表明,菌体生物量、类胡萝卜总量和虾青素产量都有明显的提高,其中NPX-3_05突变株类胡萝卜总量与虾青素产量分别达到3·823、2·755mg/L,比出发菌株依次提高了163%、143%(1·453mg/L、1·134mg/L)。菌株NPX-3_05经连续发酵5次的稳定性实验表明其性状稳定。目标产物经HPLC定性分析,确定为反式虾青素。因此,以辛伐他汀等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作为选择压力,对虾青素高产突变株的筛选上具有较好的“筛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虾青素 法夫酵母 HMG-COA还原酶 PETRI dish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高产突变株 筛选 稳定性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ureB基因的草莓转化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顾青 朱睦元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3期133-136,共4页
建立了农杆菌介导利用潮霉素抗性作为筛选标记的草莓转化系统。以草莓叶片为材料,把Helicobacter pylori的ureB基因连接到CaMV35S启动子后构成pCAMBIA13011-ureB表达载体,通过根癌农杆菌EHA105介导叶盘法转化草莓,经共培养和潮霉素抗性... 建立了农杆菌介导利用潮霉素抗性作为筛选标记的草莓转化系统。以草莓叶片为材料,把Helicobacter pylori的ureB基因连接到CaMV35S启动子后构成pCAMBIA13011-ureB表达载体,通过根癌农杆菌EHA105介导叶盘法转化草莓,经共培养和潮霉素抗性筛选,得到60株抗性植株。对所得植株进行PCR检测,表明阳性苗比例为42%。RT-PCR结果进一步证明目的基因在T0代转化植株中已经转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幽门螺杆菌 ureB基因 农杆菌介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激对小鼠生长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牛冬 赵艳 阮晖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7-19,共3页
以小鼠为实验对象,研究应激对小鼠生产性能、垂体肾上腺轴活动及小肠内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在高温和高氨的应激环境中,小鼠垂体肾上腺轴活动加强,小肠内消化酶活性显著下降,生长缓慢。结果显示:垂体肾上腺轴活动加强和小肠内消化酶活性... 以小鼠为实验对象,研究应激对小鼠生产性能、垂体肾上腺轴活动及小肠内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在高温和高氨的应激环境中,小鼠垂体肾上腺轴活动加强,小肠内消化酶活性显著下降,生长缓慢。结果显示:垂体肾上腺轴活动加强和小肠内消化酶活性下降是应激导致动物生长缓慢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牧学 应激 动物生长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顾青 朱睦元 《细胞生物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4期547-550,共4页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是居留于人胃上皮组织并引起胃炎、消化性胃溃疡和胃癌的病原菌。近年来,随着幽门螺杆菌全基因组序列的报道和功能基因的研究深入,对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的分子、免疫等机制逐渐阐明。现对幽门螺杆菌基因组...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是居留于人胃上皮组织并引起胃炎、消化性胃溃疡和胃癌的病原菌。近年来,随着幽门螺杆菌全基因组序列的报道和功能基因的研究深入,对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的分子、免疫等机制逐渐阐明。现对幽门螺杆菌基因组特点和幽门螺杆菌黏附、毒性因子等对人体感染的分子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基因组 感染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