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韧性高强度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旭 唐伟 胡燕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9-21,共3页
研究了自制的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和马来酸酐、苯乙烯接枝聚丙烯(PP-g-MAH-g-St)2种增容剂对聚丙烯/聚烯烃弹性体/玻璃纤维(PP/POE/GF)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试样断口形貌。结果表明,2种增容剂均显... 研究了自制的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和马来酸酐、苯乙烯接枝聚丙烯(PP-g-MAH-g-St)2种增容剂对聚丙烯/聚烯烃弹性体/玻璃纤维(PP/POE/GF)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试样断口形貌。结果表明,2种增容剂均显著改善了GF与PP基体的界面粘结强度,从而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就2种增容剂的效果而言,PP-g-MAH-g-St的增容效果远优于PP-g-MAH。当PP-g-MAH-g-St的质量分数为8%时,PP/POE/GF/PP-g-MAH-g-St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已接近常用工程塑料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 聚丙烯 增容剂 复合材料 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S/镁盐晶须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童筱莉 徐亮成 邬润德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20-22,共3页
以(乙烯/乙酸乙烯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BS树脂)为增容剂,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镁盐晶须复合材料,研究了BS树脂、镁盐晶须用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流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BS树脂有利于提... 以(乙烯/乙酸乙烯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BS树脂)为增容剂,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镁盐晶须复合材料,研究了BS树脂、镁盐晶须用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流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BS树脂有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复合材料的熔体流动速率(MFR)随BS树脂用量增加而增大,且其MFR对温度或负荷呈非线性函数关系,比ABS对负荷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镁盐晶须 复合材料 熔体流动速率 力学性能 ABS 三元共聚物 双螺杆挤出机 材料力学性能 用量增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OMT纳米原位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
3
作者 邬润德 童筱莉 费正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9-62,共4页
用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聚氨酯/蒙脱土复合物,讨论了蒙脱土对复合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蒙脱土填料的质量百分含量为2%时,PU/OM T纳米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达到最佳,与空白PU相比,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提高了110.0%和27.9%。... 用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聚氨酯/蒙脱土复合物,讨论了蒙脱土对复合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蒙脱土填料的质量百分含量为2%时,PU/OM T纳米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达到最佳,与空白PU相比,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提高了110.0%和27.9%。动态力学温度分析得出复合材料的玻璃化温度向高温方向偏移了6.8℃,其贮能模量和损耗模量在低温区有显著的增长。DTA和溶胀试验表明PU/OM T纳米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能和耐溶胀性能得到明显的改善。FT-IR图谱中2268 cm-1的-NHCOO吸收峰的出现和3623 cm-1的-OH吸收峰变弱,证明OM T表面的羟基与TD I的异氰酸基发生了接枝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蒙脱土 原位聚合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脱土插层对聚氨酯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邬润德 童筱莉 万里强 《特种橡胶制品》 2004年第3期1-4,共4页
用聚氧化丙烯醚二元醇插层有机蒙脱土,再与二异氰酸酯、扩链剂进行原位聚合反应,制备了聚氨酯插层纳米蒙脱土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经X衍射、红外光谱和热分析测定,证明了复合物中的蒙脱土已被基本剥离,并形成了蒙脱土与聚氨酯硬段结合... 用聚氧化丙烯醚二元醇插层有机蒙脱土,再与二异氰酸酯、扩链剂进行原位聚合反应,制备了聚氨酯插层纳米蒙脱土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经X衍射、红外光谱和热分析测定,证明了复合物中的蒙脱土已被基本剥离,并形成了蒙脱土与聚氨酯硬段结合的微相有序结晶结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说明,当质量分数为1%的有机蒙脱土加入聚氨酯后,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分别是未用蒙脱土的1 7倍和1 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脱土 插层 聚氨酯 复合材料 原位聚合 有序结构 微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陶瓷材料的开发及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薛进 张九渊 《机电工程》 CAS 2004年第12期56-60,共5页
概要论述了新型陶瓷材料应用及发展,探讨了传统陶瓷材料向现代功能陶瓷材料转变的过程的同时,还重点讨论了新型陶瓷材料在现代机械工业,特别是在动力机械、热能传递、加工工具及轴承等运动部件上的实际应用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 材料 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DM聚乳酸3D打印材料的工艺性能研究 被引量:50
6
作者 金泽枫 金杨福 +3 位作者 周密 马学所 周庭震 钱欣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7-70,共4页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乳酸3D打印材料,通过对打印温度、打印精度、打印填充度等打印工艺参数的调节,探究了打印工艺对打印制品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打印温度对制品性能存在最佳值,打印精度在影响力学性能的同时还决定着制品的表...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乳酸3D打印材料,通过对打印温度、打印精度、打印填充度等打印工艺参数的调节,探究了打印工艺对打印制品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打印温度对制品性能存在最佳值,打印精度在影响力学性能的同时还决定着制品的表观性能,打印填充度对制品的力学性能影响最大;在最优的打印条件下,打印材料与母体材料拉伸强度之比大于0.77,表明该3D打印材料具有较好的打印工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熔融沉积造型技术 聚乳酸 打印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磁体/碳复合材料多频干扰性能 被引量:5
7
作者 郭晓铛 乔小晶 +2 位作者 李旺昌 任庆国 魏龙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5-189,共5页
制备研究了钴铁磁体/碳和镍钴铜铁磁体/碳复合纳米材料,测试并根据朗伯-比尔定律计算了在紫外/可见光(200-800 nm)和红外波段(2.5-25μm)的质量消光系数,结果如下:铁磁体/碳复合材料焙烧后红外消光性能都有所提高,镍钴铜铁磁体/碳... 制备研究了钴铁磁体/碳和镍钴铜铁磁体/碳复合纳米材料,测试并根据朗伯-比尔定律计算了在紫外/可见光(200-800 nm)和红外波段(2.5-25μm)的质量消光系数,结果如下:铁磁体/碳复合材料焙烧后红外消光性能都有所提高,镍钴铜铁磁体/碳质量消光系数能达到0.36 m^2·g^-1,在3-16μm波段大于0.15 m^2·g^-1。镍钴铜铁磁体/碳与乙炔黑混合比为5:1时,质量消光系数达到1.25 m^2·g^-1,在3-5μm和8-14μm均高于0.90 m^2·g^-1。在紫外/可见光波段,铁磁体/碳复合材料都达到了良好的消光效果。探讨了材料在紫外/可见光和红外波段的主要作用机理。采用"弓形法"测试2-18 GHz波段反射率,结果表明:碳纤维在加入铁磁体/碳复合材料后,反射率曲线明显向低频移动,增加了吸波频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频干扰 烟幕 消光系数 纳米 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PVD制备Cu/Mo-Ti微叠层复合材料及性能研究
8
作者 卜范雨 李晓 +3 位作者 吴继文 宋广平 徐斌 楼白杨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共3页
采用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EB-PVD)法制备了Cu/Mo-Ti微叠层复合材料,采用XRD、SEM和EDS法对材料的物相、微观组织结构和成分进行表征,利用3010型拉伸试验机和直流低电阻测试仪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电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Cu/Mo-Ti微叠... 采用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EB-PVD)法制备了Cu/Mo-Ti微叠层复合材料,采用XRD、SEM和EDS法对材料的物相、微观组织结构和成分进行表征,利用3010型拉伸试验机和直流低电阻测试仪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电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Cu/Mo-Ti微叠层复合材料室温最大抗拉强度为271 MPa,导电率为89%IACS;当温度从25℃升高到300℃,材料抗拉强度由271 MPa降低到131 MPa,伸长率由3.4%升高到8%;在拉伸过程中,材料以分层断裂形式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PVD 微叠层材料 力学性能 导电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硅增强、增韧聚丙烯的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邬润德 童筱莉 周治国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5-17,共3页
研究了纳米二氧化硅改性聚丙烯体系的热处理前后力学性能和加入交联剂、弹性体对该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SiO_2添加量在2%左右时,可提高聚丙烯的拉伸强度10%、拉伸弹性模量30%、冲击强度80%。聚丙烯经140℃热处理并加入2.0%~... 研究了纳米二氧化硅改性聚丙烯体系的热处理前后力学性能和加入交联剂、弹性体对该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SiO_2添加量在2%左右时,可提高聚丙烯的拉伸强度10%、拉伸弹性模量30%、冲击强度80%。聚丙烯经140℃热处理并加入2.0%~2.4%的DVB交联剂和二次挤出加工,可以进一步提高该体系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纳米粒子 二氧化硅 交联剂 改性 增强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A接枝BS乳液插层有机蒙脱土制备粉末橡胶及共混改性PVC 被引量:6
10
作者 邬润德 童筱莉 黄国波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0-83,共4页
以质量分数为25%甲基丙烯酸甲酯和1.2%二乙烯苯接枝丁苯(MM A-g-BS)乳液,用该乳液插层有机蒙脱土(OM T)制备改性粉末丁苯胶(m-PSBR),较适宜的工艺条件是:将OM T在去离子水中高速分散,然后加入MM A-g-BS乳液,在温度75℃~80℃,搅拌速度700... 以质量分数为25%甲基丙烯酸甲酯和1.2%二乙烯苯接枝丁苯(MM A-g-BS)乳液,用该乳液插层有机蒙脱土(OM T)制备改性粉末丁苯胶(m-PSBR),较适宜的工艺条件是:将OM T在去离子水中高速分散,然后加入MM A-g-BS乳液,在温度75℃~80℃,搅拌速度700 r/m in^900 r/m in插层3 h,再用絮凝剂在80℃滴加20 m in,破乳制得。当m-PSBR中OM T的含量为8%~12%,用量为聚氯乙烯10%时,m-PSBR粉末胶与PVC复合物的拉伸强度比丁苯/OM T制得的粉末胶与聚氯乙烯的复合物提高了20%,冲击强度提高了2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丁苯橡胶 聚氯乙烯 共混 蒙脱土 乳液 聚合物插层硅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水中烷基酚类化合物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 被引量:19
11
作者 王静 潘荷芳 +1 位作者 文莹 刘劲松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11,共4页
建立水体中痕量烷基酚的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在6rain内完成烷基酚分析。4-tert-辛基酚、4-壬基酚及4-n-辛基酚的回收率分别为87.1%-103.5%、87.7%-93.5%、64.9%-88.6%;重复进... 建立水体中痕量烷基酚的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在6rain内完成烷基酚分析。4-tert-辛基酚、4-壬基酚及4-n-辛基酚的回收率分别为87.1%-103.5%、87.7%-93.5%、64.9%-88.6%;重复进样的变异系数分别为3.4%、2.8%、2.O%;检测限分别为0.1、0.05、0.05μ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 烷基酚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CaCO_3填充ABS/PP合金复合物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邬润德 童筱莉 +2 位作者 赖有根 张路 张晓峰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1-64,共4页
通过熔融共混使纳米CaCO3粒子周围包覆上一层TPE橡胶,制备出纳米CaCO3母料,用其与PP、ABS共混复合制备出ABS/PP合金纳米填料复合物。该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熔体流动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纳米CaCO3含量在试验用量范围内,ABS纳米CaCO3复合物... 通过熔融共混使纳米CaCO3粒子周围包覆上一层TPE橡胶,制备出纳米CaCO3母料,用其与PP、ABS共混复合制备出ABS/PP合金纳米填料复合物。该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熔体流动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纳米CaCO3含量在试验用量范围内,ABS纳米CaCO3复合物的拉伸强度随填料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母料含量为17%,母料中纳米CaCO3填料含量为60%左右时有较佳的冲击性能;ABS/PP纳米CaCO3复合物在PP含量9%~10%时有最好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纳米CaCO3填料含量对复合物的拉伸强度影响不大,随其用量增加对冲击强度有明显的提高;熔体流动性能在PP含量10%左右时达最大,但随填料含量增加而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CACO3 PP 母料 熔体流动性 复合物 拉伸强度 冲击强度 增加 ABS 出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三氧化钨修饰碳纳米管载铂催化剂对甲醇氧化的电催化性能 被引量:14
13
作者 周阳 褚有群 +1 位作者 刘委明 马淳安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87-292,共6页
采用表面修饰技术将碳纳米管(CNT)表面羧基化,通过羧基将钨离子基团修饰到碳纳米管的外表面,再通过高温焙烧处理将钨离子基团氧化成WO_3,成功合成了纳米WO_3/CNT复合物,进一步还原Pt的前驱体而得到Pt-WO_3/CNT复合催化剂.采用X射线粉末... 采用表面修饰技术将碳纳米管(CNT)表面羧基化,通过羧基将钨离子基团修饰到碳纳米管的外表面,再通过高温焙烧处理将钨离子基团氧化成WO_3,成功合成了纳米WO_3/CNT复合物,进一步还原Pt的前驱体而得到Pt-WO_3/CNT复合催化剂.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对样品的形貌和晶型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t纳米粒子为面心立方晶体结构,均匀地分布在WO_3修饰的碳纳米管表面.采用循环伏安(CV)和计时电流法研究了在酸性溶液中Pt-WO_3/CNT催化剂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活性,结果表明WO_3修饰的碳纳米管载铂催化剂比用混酸处理的碳纳米管载铂催化剂对甲醇呈现出更高的电催化氧化活性和更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碳纳米管 三氧化钨 电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晶型聚丙烯混杂复合体系的结构和性能 被引量:4
14
作者 邬润德 童筱莉 周治国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58-561,共4页
为了了解β晶型聚丙烯混杂复合体系的结构和性能,研究了β晶型聚丙烯在化学交联、添加纳米填料和热处理后的力学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5%~10%(wt)纳米CaCO3填料或2%(wt)交联剂与0.5%(wt)β晶型成核剂TMB共用时对聚丙烯有优良的增强、... 为了了解β晶型聚丙烯混杂复合体系的结构和性能,研究了β晶型聚丙烯在化学交联、添加纳米填料和热处理后的力学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5%~10%(wt)纳米CaCO3填料或2%(wt)交联剂与0.5%(wt)β晶型成核剂TMB共用时对聚丙烯有优良的增强、增韧效果;在80~150℃热处理温度范围内,加有0.5%(wt)TMB的聚丙烯在130℃时有最小的抗拉强度.经X衍射分析、差热分析证明在0.4%~0.8%(wt)TMB的用量范围内,对聚丙烯的β晶体的有序性和结晶效率影响不大,在0.5%(wt)成核剂TMB用量时,聚丙烯有最大的结晶度,130℃热处理可进一步提高聚丙烯β晶的结晶效率和总结晶度,结晶温度和熔融温度;加入纳米填料对β晶型聚丙烯的总结晶度和结晶效率影响不大,对有序性有较大的影响;而加入2%(wt)交联剂大大增加了总结晶度,同时大幅降低了β晶的有序度.偏光显微测试发现,纳米填料加入可降低球晶的尺寸和诱导纤维状的β晶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交联 纳米填料 热处理 成核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联剂和助交联剂对ABS/PP/CaCO_3反应性共混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邬润德 徐亮成 +2 位作者 童筱莉 谢新萍 朱林华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01-904,共4页
为提高ABS/PP/CaCO3复合材料相容性,采用转矩流变仪观察了ABS/PP/CaCO3三元复合物反应性共混后的扭矩,考察了不同的助交联剂蓖麻油(CO)、异氰脲酸三烯丙酯(TAIC)、松香酯(JS-1)、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GD)以及交联剂过氧化二异丙苯(DCP... 为提高ABS/PP/CaCO3复合材料相容性,采用转矩流变仪观察了ABS/PP/CaCO3三元复合物反应性共混后的扭矩,考察了不同的助交联剂蓖麻油(CO)、异氰脲酸三烯丙酯(TAIC)、松香酯(JS-1)、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GD)以及交联剂过氧化二异丙苯(DCP)的用量对共混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交联剂DCP为0.2%(wt)时,助交联剂GD比CO、TAIC、JS-1对ABS/PP/CaCO3体系有更好反应共混效果;反应共混超过2.5min后,随DCP量增加,复合材料将发生严重的降解。用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复合材料的流变特性,结果显示用DCP/GD交联体系反应共混的ABS/PP/CaCO3复合材料的剪切黏度,随温度、剪切速率的增加而下降,比较同一剪切速率下的非牛顿指数,说明其流动性能优于纯ABS。力学性能测试数据说明,用DCP/GD交联的ABS/PP/CaCO3复合材料比未交联的有较高的弯曲强度和模量。电镜观察揭示了用DCP/GD动态交联的ABS/PP/CaCO3复合材料有更好的界面相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S 聚丙烯 反应共混 流变性能 交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W-g-MAH的制备及其对PP/Talc的改性 被引量:3
16
作者 童筱莉 邬润德 +1 位作者 陈夏丰 郑海燕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7,共4页
由线型低密度聚乙烯裂解反应制备了低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蜡,考察了工艺条件的影响因索,得出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与相对分子质量、熔点、软化点之间的关系。在锅中用熔融接枝法制备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蜡,研究了反应时间、温度、引发剂... 由线型低密度聚乙烯裂解反应制备了低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蜡,考察了工艺条件的影响因索,得出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与相对分子质量、熔点、软化点之间的关系。在锅中用熔融接枝法制备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蜡,研究了反应时间、温度、引发剂和马来酸酐用量对产物接枝率、接枝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引发剂质量分数0.1%、马来酸酐质量分数4%、反应温度150℃、反应时间3h的条件下,聚乙烯蜡的接枝率达到1.49%。接枝的聚乙烯蜡可作为一种新型偶联剂用于改性聚丙烯与填料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使改性后的聚丙烯复合材料的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提高了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蜡 裂解 马来酸酐 接枝共聚物 聚丙烯 线型低密度聚乙烯 改性聚丙烯 制备 马来酸酐接枝 低相对分子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A/AN/DVB乳液交联聚合动力学 被引量:2
17
作者 邬润德 徐亮成 +1 位作者 童筱莉 李梁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25-728,共4页
为制备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腈(AN)-二乙烯基苯(DVB)刚性微粒,在75℃、过硫酸钾(KPS)作引发剂、恒搅拌速率下研究了MMA/AN/DVB乳液共聚动力学,考察了KPS用量、单体配比、交联剂DVB对共聚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乳液共聚速率Rp... 为制备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腈(AN)-二乙烯基苯(DVB)刚性微粒,在75℃、过硫酸钾(KPS)作引发剂、恒搅拌速率下研究了MMA/AN/DVB乳液共聚动力学,考察了KPS用量、单体配比、交联剂DVB对共聚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乳液共聚速率Rp与KPS浓度的0.699次幂成正比,而且随着AN质量分数增加而下降。引发剂浓度指数偏离Smith-Eward理论模型可解释为体系中单体AN具有较大的水溶性,使成核胶粒数目增加的结果。当DVB用量在3%-5%时,聚合速率随DVB用量的增加而略有下降,在DVB用量为6%时,共聚速率明显上升。随交联剂DVB用量增加,共聚物粒径变大且分布变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共聚 交联聚合物微粒 丙烯腈 甲基丙烯酸甲酯 二乙烯苯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量聚丙烯改性通用聚丙烯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邬润德 童筱莉 +3 位作者 赖有根 谢新萍 姜超 李文杰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5-67,64,共4页
用高分子量聚丙烯(HWPP)分别与共聚PP、均聚PP、POE熔融共混制备出HWPP的无机填料复合物。结果表明,当HWPP含量为20%时,HWPP与均聚PP复合物的加工流动性最好,通过共混可得到优异的力学性能,而加入适量的滑石粉对该复合材料的加工性能有... 用高分子量聚丙烯(HWPP)分别与共聚PP、均聚PP、POE熔融共混制备出HWPP的无机填料复合物。结果表明,当HWPP含量为20%时,HWPP与均聚PP复合物的加工流动性最好,通过共混可得到优异的力学性能,而加入适量的滑石粉对该复合材料的加工性能有着明显的改善;HWPP与共聚PP复合物在HWPP含量为20%时,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在实验用量范围内最大,而其悬臂梁冲击强度在HWPP含量为30%时达到最大;在POE含量由10%上升到20%时,HWPP与POE的滑石粉填料复合物的悬臂梁冲击强度提高了近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量聚丙烯(HWPP) 均聚丙烯 共聚丙烯 POE 复合材料 滑石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凝聚法PSBR改性PVC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邬润德 童筱莉 黄国波 《橡胶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02-404,共3页
试验研究包覆剂和超细碳酸钙对粉末丁苯橡胶(PSBR)粒径分布和PSBR/PVC共混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自制的Coron树脂[苯乙烯-马来酸酐(MA)共聚物,简称SMA]作包覆剂时,PSBR的粒径较小,PSBR/PVC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缺口冲击强... 试验研究包覆剂和超细碳酸钙对粉末丁苯橡胶(PSBR)粒径分布和PSBR/PVC共混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自制的Coron树脂[苯乙烯-马来酸酐(MA)共聚物,简称SMA]作包覆剂时,PSBR的粒径较小,PSBR/PVC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缺口冲击强度较大;当超细碳酸钙/丁苯胶乳质量比为3.5/6.5时,包覆剂SMA的适宜用量为0.8份,MA/苯乙烯的适宜质量比为0.56/0.24;当包覆剂SMA用量为0.5份时,加分散剂CH1-A的超细碳酸钙填充的PSBR粒径较小,对PVC的改性效果较好,超细碳酸钙的适宜用量为3.5~4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丁苯橡胶 PVC 共凝聚法 包覆剂 超细碳酸钙 粒径分布 缺口冲击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剂对超细碳酸钙改性聚丙烯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童筱莉 邬润德 周治国 《塑料》 CAS CSCD 2004年第3期50-53,共4页
研究了β结晶成核剂和交联剂与超细碳酸钙共用时对聚丙烯的改性效果,结果表明,用0 5%β结晶成核剂与10%超细CaCO3改性PP比超细CaCO3改性PP的冲击强度提高125%;当用2%交联剂SJ 1时,在10%含量超细CaCO3下拉伸强度最高;在5%含量超细CaCO3... 研究了β结晶成核剂和交联剂与超细碳酸钙共用时对聚丙烯的改性效果,结果表明,用0 5%β结晶成核剂与10%超细CaCO3改性PP比超细CaCO3改性PP的冲击强度提高125%;当用2%交联剂SJ 1时,在10%含量超细CaCO3下拉伸强度最高;在5%含量超细CaCO3下冲击强度达最高,相比用单一的超细CaCO3改性PP冲击强度提高80%。将包覆聚合物的超细碳酸钙和接枝聚丙烯用于PP改性时,其最佳条件为:填料/包覆聚合物比10∶1,接枝聚丙烯含量10%,复合填料含量7 5%,相比未包覆聚合物的超细CaCO3填充PP的冲击强度提高20%,填料用量增加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添加剂 超细碳酸钙 改性 聚丙烯 成核剂 接枝聚丙烯 包覆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