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媒体时代浙江网络文学改编剧发展路径新探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姝 李亚文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29-34,共6页
作为网络文学大省,浙江网络文学改编剧也方兴未艾。通过改编新系列,开发影视“IP宇宙”,提升粉丝黏度;通过“社交媒体营销”与“口碑营销”并举的新营销策略,扩大网络文学改编剧的知名度;通过“综艺驮着影视走”的方式,在文化市场获得... 作为网络文学大省,浙江网络文学改编剧也方兴未艾。通过改编新系列,开发影视“IP宇宙”,提升粉丝黏度;通过“社交媒体营销”与“口碑营销”并举的新营销策略,扩大网络文学改编剧的知名度;通过“综艺驮着影视走”的方式,在文化市场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实现更高的商业价值。新媒体时代,浙江网络文学改编剧只有借助网络社交媒体、网络短视频平台以及网络综艺等其他网络媒介产物的热点和创新之处,在开发、宣传以及传播等网文改编的各阶段不断探索新路径,才能共享媒介变革的新成果,在跨平台生长中实现突破式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改编剧 影视“IP宇宙” 营销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安石《易解》发微 被引量:5
2
作者 刘成国 宫云维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8-46,共9页
《易解》撰于宋仁宗嘉(?)二、三年间.其特点表现为不论互体.扫除象数,属于北宋《易》学中的义理派。它注重文字与名物的训释考证,文义坦明;并且引史入《易》,以史事佐证《易》理。其中对于出处哲学、变革、理财等思想的论述,在王安石的... 《易解》撰于宋仁宗嘉(?)二、三年间.其特点表现为不论互体.扫除象数,属于北宋《易》学中的义理派。它注重文字与名物的训释考证,文义坦明;并且引史入《易》,以史事佐证《易》理。其中对于出处哲学、变革、理财等思想的论述,在王安石的整个学术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 易解 出处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遂平妖传》与历史上的王则弥勒教起义 被引量:2
3
作者 万晴川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6-145,共10页
《三遂平妖传》是以历史上的王则弥勒教起义为原型而创作的。由于民间宗教的巫术信仰,使得这一历史事件在文学创作中演化成了神魔小说;又由于民间秘密宗教的女性崇拜,使得胡永儿和圣姑姑两个子虚乌有的女性成为小说中的主角,而历史人物... 《三遂平妖传》是以历史上的王则弥勒教起义为原型而创作的。由于民间宗教的巫术信仰,使得这一历史事件在文学创作中演化成了神魔小说;又由于民间秘密宗教的女性崇拜,使得胡永儿和圣姑姑两个子虚乌有的女性成为小说中的主角,而历史人物王则反而退居其次。《三遂平妖传》以巫术观念构建故事情节的艺术手法,开创了神魔小说一派,对后世的小说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遂平妖传》 起义 弥勒 民间秘密宗教 神魔小说 巫术信仰 民间宗教 文学创作 历史事件 女性崇拜 历史人物 艺术手法 故事情节 巫术观念 小说创作 原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文学传统与后现代主义小说 被引量:2
4
作者 毛信德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9-103,共5页
本文通过对后现代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小说在美国的流行与繁荣过程的评述,具体阐释了来自欧洲的后现代主义对20世纪美国文学以及美国小说创作的影响;同时着重分析了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与美国文学传统的血缘关系,表明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 本文通过对后现代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小说在美国的流行与繁荣过程的评述,具体阐释了来自欧洲的后现代主义对20世纪美国文学以及美国小说创作的影响;同时着重分析了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与美国文学传统的血缘关系,表明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虽然带着一定的反叛意识和后现代色彩,但它与这个国家固有的文学传统依然存在着本质上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文学传统 后现代主义小说 本质联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韦昭度之死与吴融的诗歌创作 被引量:2
5
作者 方坚铭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13-118,共6页
 从吴融和韦昭度关系的角度可见吴融的政治命运和其诗歌创作。韦昭度之死是唐末藩镇势力侵陵帝室的结果;韦昭度之死作为吴融的重要的人生记忆影响了他的一生和其诗歌创作;韦昭度之死给吴融诗歌增加了一种凝重的品格。
关键词 韦昭度 吴融 诗歌创作 藩镇势力 荆楚意象 沉郁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丁绍仪对谭献词学阐释论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剑亮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5年第5期144-149,共6页
清代词学家谭献在《复堂词录叙》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观点,即“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这一观点强调了读者的地位,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可以超越作者所赋予的意义。由于这一观点与西方的读者接受理论有着某种相似之处,因... 清代词学家谭献在《复堂词录叙》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观点,即“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这一观点强调了读者的地位,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可以超越作者所赋予的意义。由于这一观点与西方的读者接受理论有着某种相似之处,因此被中外学者广泛引用,并在词学界和文学理论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事实上,谭献的这一观点是从清代另一位词学家丁绍仪的词学理论中发展而来的。丁绍仪的观点是:“作者不宜如此,读者不可不如此体会。”理由有二:其一,丁绍仪提出这一观点的著作是《听秋声馆词话》,该书刊行的时间为1869年,要比谭献《复堂词录》的成书时间(1882)早13年;其二,谭献的《复堂日记》多次记录了他阅读并借鉴《听秋声馆词话》的事实。以往的研究忽略了这一情况,从而妨碍了对词学理论史的正确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绍仪 谭献 词论 接受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把理论思辨与现实情怀统一起来——访文艺理论家王元骧 被引量:1
7
作者 郑玉明 《中国文艺评论》 2018年第2期122-134,共13页
一、文艺的本质:须从认识论、价值论、本体论三者统一中去认识 郑玉明(以下简称郑):王老师,您好!感谢《中国文艺评论》给我这一机会,使我能面对面地向您求教,真的是非常幸运的一件事情!学界都知道您的研究特色是文艺学基础理论... 一、文艺的本质:须从认识论、价值论、本体论三者统一中去认识 郑玉明(以下简称郑):王老师,您好!感谢《中国文艺评论》给我这一机会,使我能面对面地向您求教,真的是非常幸运的一件事情!学界都知道您的研究特色是文艺学基础理论,它需要在掌握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和提升,这工作难度较大不容易进行。请问您是如何走上这条道路,几十年坚持下来,并形成了自己这一研究特色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理论 经验事实 认识论 价值论 本体论 文艺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伯箫年谱(1925-1937)
8
作者 子张 《现代中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3-111,共9页
小引余自1982年8月吴伯箫去世后即着手编撰这部"年谱",为此多次走访吴的二弟、三弟及其家乡故旧,并先后致信田珮之、吕剑、臧克家、雷加、许觉民和吉林大学公木诸先生,1985年春节期间到北京见到其夫人郭静君及子女,了解到不少细节性... 小引余自1982年8月吴伯箫去世后即着手编撰这部"年谱",为此多次走访吴的二弟、三弟及其家乡故旧,并先后致信田珮之、吕剑、臧克家、雷加、许觉民和吉林大学公木诸先生,1985年春节期间到北京见到其夫人郭静君及子女,了解到不少细节性的文字、口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伯箫 臧克家 口述资料 乡师 乡村师范 《世界日报》 杨振声 新中华报 王统照 何其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伯箫年谱(1938-1941)
9
作者 子张 《现代中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3-110,共8页
1938年,32岁1月30日,农历丁丑年腊月廿九日,与学生军在寿州驻地度过除夕。1月31日,农历戊寅年正月初一,带学生军第二中队在寿州八公山打靶训练。自述:"记得平时我们都忙着学生军底训练工作,彼此想不起朋友,也无暇想家。不过旧历除夕... 1938年,32岁1月30日,农历丁丑年腊月廿九日,与学生军在寿州驻地度过除夕。1月31日,农历戊寅年正月初一,带学生军第二中队在寿州八公山打靶训练。自述:"记得平时我们都忙着学生军底训练工作,彼此想不起朋友,也无暇想家。不过旧历除夕却将我们底记忆搅醒了;委屈着,眉间都锁紧了郁悒:……那晚总部有化装晚会,怕热闹我们没去参加,你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伯箫 年谱 训练工作 学生 农历 除夕 寿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伯箫年谱:人教社与《文学》课本(1954-1956)
10
作者 子张 《泰山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65-71,共7页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现代文学家和语文教育家吴伯箫是不可忽视的。本年谱截取1954年至1956年的三年时间,这正是吴伯箫从沈阳东北教育学院正式调入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担任该社副社长、副总编辑,主持语文编辑室和中学《文学》课本编写工...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现代文学家和语文教育家吴伯箫是不可忽视的。本年谱截取1954年至1956年的三年时间,这正是吴伯箫从沈阳东北教育学院正式调入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担任该社副社长、副总编辑,主持语文编辑室和中学《文学》课本编写工作的三年。三年中,吴伯箫殚精竭虑,全力以赴,中学《文学》课本陆续出齐,并投入广泛使用,对新中国的中学语文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虽然在不可抗拒力量的干预下,此项改革最终陷于停顿,但却在中国语文教育史上留下了清晰的印迹,也是吴伯箫教育生涯中最重要的实践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伯箫 年谱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学《文学》课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承焘的对外交往及其诗词创作
11
作者 李剑亮 《中国韵文学刊》 2021年第2期78-81,共4页
20世纪50、60年代,夏承焘受其所在学校以及当地政府之邀,以高校教授身份频繁参加各种形式的外事活动。擅长诗词创作的夏承焘,又将这一经历作为其诗词表现的题材,创作了许多颇具特色的诗词作品。这些作品艺术地再现了他当时参与的外事活... 20世纪50、60年代,夏承焘受其所在学校以及当地政府之邀,以高校教授身份频繁参加各种形式的外事活动。擅长诗词创作的夏承焘,又将这一经历作为其诗词表现的题材,创作了许多颇具特色的诗词作品。这些作品艺术地再现了他当时参与的外事活动,包括省市政府部门接待来访的外国代表团和外国学者,记录了他本人与外国友人的交往情景。这些作品,拓展与丰富了夏承焘诗词创作的题材与内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诗词创作与时代发展同向并行的特点,彰显了传统诗词在现代外事活动中的宣传功能与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承焘 外事活动 诗词创作 文化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元骧文艺思想述评 被引量:2
12
作者 郑玉明 《中文学术前沿》 2011年第2期133-145,共13页
王元骧先生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文艺理论研究探索历程中,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心系大众,直面现实,紧随时代的步伐,针对现实和理论中所存在和提出重大的问题,从情感反映论出发,经由文艺实践论、文艺本体论,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推动... 王元骧先生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文艺理论研究探索历程中,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心系大众,直面现实,紧随时代的步伐,针对现实和理论中所存在和提出重大的问题,从情感反映论出发,经由文艺实践论、文艺本体论,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推动了我国当代文艺反映论的发展变革,可以当之无愧地被视为我国新时期以来文艺理论创新的杰出代表人物。其学术研究具有鲜明的问题意识、深厚的人文情怀和积极的综合创新三个明显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反映论 文艺实践论 文艺本体论 问题意识 人文情怀 综合创新
原文传递
关于“人生论美学”的对话——王元骧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元骧 赵中华 《中文学术前沿》 2011年第2期126-132,共7页
受浙江大学中文系《中文学术前沿》主编的委托,很荣幸有机会就王元骧教授最近的学术研究和治学育人思想做一次访谈,同时也就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向王老师请教。赵中华(以下简称赵):又是一年金秋送爽,不知不觉王老师您已经退休六年了... 受浙江大学中文系《中文学术前沿》主编的委托,很荣幸有机会就王元骧教授最近的学术研究和治学育人思想做一次访谈,同时也就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向王老师请教。赵中华(以下简称赵):又是一年金秋送爽,不知不觉王老师您已经退休六年了吧.六年来,您不但没有像很多退休的教授一样放慢工作的节奏,反而接连出版了两本论文集,发表各类文章40多篇,而且文章越写越精彩.这种工作效率和成绩,真的让晚辈后学由衷敬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绩 学术前沿 晚辈 学术研究 精彩 教授 治学 文章
原文传递
寻访“迟桂花”
14
作者 子张 《山东人大工作》 2011年第6期58-58,共1页
现代作家郁达夫的小说名篇《迟桂花》,因其蕴含的人生哲理和淡定风格而被视为作者的“炉火纯青”之作,我也常在课堂上推荐学生阅读。但对于小说借以抒怀的“迟桂花”意象,却一直不甚了了,不知道这“迟桂花”究竟是实有其花还是作者... 现代作家郁达夫的小说名篇《迟桂花》,因其蕴含的人生哲理和淡定风格而被视为作者的“炉火纯青”之作,我也常在课堂上推荐学生阅读。但对于小说借以抒怀的“迟桂花”意象,却一直不甚了了,不知道这“迟桂花”究竟是实有其花还是作者的杜撰,只约略觉得这迟开的桂花当与白居易之“山寺桃花”差不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桂花》 现代作家 人生哲理 学生阅读 郁达夫 白居易 小说 作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