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主义公平观与当代中国社会的公平问题 被引量:6
1
作者 郁建兴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4期73-79,共7页
马克思主义公平观与当代中国社会的公平问题郁建兴马克思主义既是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一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科学体系,也是关于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真正社会历史价值的价值学说。公平原则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 马克思主义公平观与当代中国社会的公平问题郁建兴马克思主义既是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一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科学体系,也是关于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真正社会历史价值的价值学说。公平原则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之一,经典作家们作了大量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公平观 当代中国社会 结果公平 公平与效率 毛泽东 公平原则 社会主义 公平问题 机会均等 资产阶级法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陈独秀“二次革命论”形成的原因 被引量:1
2
作者 段治文 钟学敏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2年第5期83-86,共4页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从党的“一大”到“五大”都担任党的最高的领导职务。可这样一位人物却在这一时期形成了“二次革命论”,主张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发展资本主义时期,...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从党的“一大”到“五大”都担任党的最高的领导职务。可这样一位人物却在这一时期形成了“二次革命论”,主张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发展资本主义时期,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等同看待。这是为什么?笔者认为这其中既有客观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二次革命论” 旧民主主义革命 形成的原因 资产阶级文化 社会主义 第二次转变 思想转变 共产国际 国民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的共同性初探 被引量:1
3
作者 万斌 倪健民 《社会科学》 1983年第9期59-62,共4页
马克思说:“法律只是事实的公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四卷第124页)。离开社会物质条件及其所产生的全部社会关系,任何法和关于法的理论,“就会变成一叠不值钱的废纸。”(《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六卷第292页)。这就是法律共同性存在的... 马克思说:“法律只是事实的公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四卷第124页)。离开社会物质条件及其所产生的全部社会关系,任何法和关于法的理论,“就会变成一叠不值钱的废纸。”(《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六卷第292页)。这就是法律共同性存在的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法的理论 物质条件 法律 废纸 社会经济条件 阶级性 法的继承性 社会生活 人的社会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邵飘萍与中国马克思主义运动 被引量:1
4
作者 郭汾阳 《浙江学刊》 CSSCI 1994年第1期9-11,29,共4页
邵飘萍与中国马克思主义运动郭汾阳邵飘萍从初无党派的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报人,转变成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他在中国马克思主义运动的早期过程中,起过特殊贡献和作用。“五四”前后,阶级关系的变化、新的革命阶... 邵飘萍与中国马克思主义运动郭汾阳邵飘萍从初无党派的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报人,转变成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他在中国马克思主义运动的早期过程中,起过特殊贡献和作用。“五四”前后,阶级关系的变化、新的革命阶级和革命力量的增长,使最先接受近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邵飘萍 中国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运动 社会主义 十月革命 毛泽东 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反帝爱国 新闻学研究 “五四”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对自由的感性活动理解 被引量:2
5
作者 罗许成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6-113,159,共9页
马克思自由观始终是与现实的人的生存活动关联在一起的。当自由与感性原则联系起来时,个人的感性存在及其自由就须面对现实世界和哲学本身,即破除自由的虚假观念、说明自由的人类本质性和揭示自由的社会现实结构。本文表明,马克思对自... 马克思自由观始终是与现实的人的生存活动关联在一起的。当自由与感性原则联系起来时,个人的感性存在及其自由就须面对现实世界和哲学本身,即破除自由的虚假观念、说明自由的人类本质性和揭示自由的社会现实结构。本文表明,马克思对自由感性活动理解是通过感性的现实性、感性的对象性和感性交往这三个方面展现出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自由 感性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长期性、曲折性、不平衡性规律
6
作者 赵泉钧 曾宪凯 《浙江学刊》 CSSCI 1991年第6期13-15,共3页
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是一个庞大体系,包括着一般规律和许多特殊规律。只有研究和掌握符合中国实际的客观规律,才能在规律面前赢得自由。根据70年来特别是40多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和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和江泽民同志为核... 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是一个庞大体系,包括着一般规律和许多特殊规律。只有研究和掌握符合中国实际的客观规律,才能在规律面前赢得自由。根据70年来特别是40多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和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和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客观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有几个突出的规律特别值得重视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平衡性 客观规律 资本主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生产关系 邓小平同志 社会主义制度 自然经济 五年计划 国民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权与民主关系辨析 被引量:1
7
作者 万斌 罗许成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1-7,共7页
人权与民主的关系应当在人权的实践中得到理解。民主作为权利的实体,民主与人权表现为一种结构性关系;作为权利的筹划或运作方式,民主与人权表现为一种功能性关系。由于人权的普遍道义诉求和具体落实要求之间的差别和矛盾,人权实践的具... 人权与民主的关系应当在人权的实践中得到理解。民主作为权利的实体,民主与人权表现为一种结构性关系;作为权利的筹划或运作方式,民主与人权表现为一种功能性关系。由于人权的普遍道义诉求和具体落实要求之间的差别和矛盾,人权实践的具体化策略十分重要地关系到民主过程。因为这个过程蕴含着人的主体性自我实现的巨大张力,并体现在人权实践诸环节之中。只有以民主的方式处置和调适这种张力,我们才可能申言现代社会的人权实践的基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权 民主 人权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时期政治路线的演变和邓小平的贡献
8
作者 赵泉钧 曾宪凯 《党史研究与教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11,共7页
本文系统探讨了社会主义时期党的五条政治路线的演变和发展,揭示了它的发展规律,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在此基础上,全面论述了邓小平在社会主义时期党的政治路线问题上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他作为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 本文系统探讨了社会主义时期党的五条政治路线的演变和发展,揭示了它的发展规律,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在此基础上,全面论述了邓小平在社会主义时期党的政治路线问题上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他作为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成员,为正确路线的制定、贯彻和对错误路线的抵制、纠正发挥了重大作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作为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的制定和贯彻起了决定性作用,开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社会主义改造 政治路线 社会主义时期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一届三中全会 马克思主义 党的基本路线 党中央领导集体 毛泽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主的内在矛盾
9
作者 万斌 罗许成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39-46,255-261,共15页
民主及其运行内含着多重矛盾,既存在本体与程序的矛盾,又存在多数与少数和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社会主义民主的建设不能无视或取消民主的内在矛盾,而必须使之在观念上得到深悟和破解,从而才能在实践中寻找自身特定的存在方式和制度安排。
关键词 民主 内在矛盾 程序民主 多数原则 民主理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启蒙到对话:当代中国哲学的出路
10
作者 王晓华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60-60,共1页
改革的火热与当代中国哲学的冷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曾经拥有大批接受者的哲学工作者痛苦地发现哲学已不再具有轰动效应,从事哲学的人受到空前的冷落,似乎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不需要哲学的时代。这种窘迫的存在状态使许多哲学工作者感到... 改革的火热与当代中国哲学的冷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曾经拥有大批接受者的哲学工作者痛苦地发现哲学已不再具有轰动效应,从事哲学的人受到空前的冷落,似乎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不需要哲学的时代。这种窘迫的存在状态使许多哲学工作者感到迷惘。其实表面上的困境可能孕育着中国哲学的真正振兴,因为它促使我们对当代中国哲学进行彻底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哲学 人文哲学 启蒙意识 对话意识 哲学工作者 启蒙哲学 新哲学 市场经济 被启蒙者 哲学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的活动和主、客体的分化
11
作者 万斌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2年第5期46-51,共6页
马克思说:“人的存在是有机生命所经历的前一个过程的结果,只是在这个过程的一定阶段上,人才成为人。但是一旦人已经存在,人,作为人类历史的经常前提,也是人类历史的经常的产物和结果,而人只有作为自己本身的产物和结果才成为前提。”... 马克思说:“人的存在是有机生命所经历的前一个过程的结果,只是在这个过程的一定阶段上,人才成为人。但是一旦人已经存在,人,作为人类历史的经常前提,也是人类历史的经常的产物和结果,而人只有作为自己本身的产物和结果才成为前提。”①人和人类社会,既是自然界长期发展和进化的产物,也是人的实践活动的自觉创造,人的实践活动,集中地体现着人类理性的技巧,在质态上高出和超越于一切生命有机体的活动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实践活动 主体与客体 物质生产活动 活动主体 人的活动 自然界 活动客体 活动目的 存在物 对象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传统法哲学的超越
12
作者 万斌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3年第5期32-37,共6页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法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哲学对法学的全面渗入和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理论的完善与发展。许多哲学家和法学家着意从哲学的高度,在系统透视和把握世界与中国现代化总体走向的基础上,以全新的思维视角对于法...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法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哲学对法学的全面渗入和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理论的完善与发展。许多哲学家和法学家着意从哲学的高度,在系统透视和把握世界与中国现代化总体走向的基础上,以全新的思维视角对于法及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重新审视和概括,在坚持和继承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原理的同时,实现了对传统法哲学理论的突破和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法 马克思主义法哲学 法学研究 马克思主义法学 法学理论 功能质 社会物质生产 法主体 人治与法治 哲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经济幅射下改革、稳定与发展的三维关系
13
作者 万斌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4期3-3,共1页
市场经济幅射下改革、稳定与发展的三维关系万斌(浙江大学马列所副所长、教授)时下,市场经济的建立、扩张,及由此带来的社会改革,既促成了社会生气勃勃的发展,也使得社会机体中沉积的能量被释放出来,引发了社会发展中的一些不稳... 市场经济幅射下改革、稳定与发展的三维关系万斌(浙江大学马列所副所长、教授)时下,市场经济的建立、扩张,及由此带来的社会改革,既促成了社会生气勃勃的发展,也使得社会机体中沉积的能量被释放出来,引发了社会发展中的一些不稳定因素。因而必然招致人们对社会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稳定与发展 社会稳定发展 适应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价值观念体系 社会发展 三维关系 幅射 社会机体 社会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必须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政治
14
作者 万斌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4-21,共8页
在当代中国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政治是中国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内在要求。中国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同时 ,更积极地寻找与世界的沟通、接轨 ,更生动地考虑、借鉴外国现代化的实践经验 ,包括吸收外国政治建设的文明成果 ,从大... 在当代中国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政治是中国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内在要求。中国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同时 ,更积极地寻找与世界的沟通、接轨 ,更生动地考虑、借鉴外国现代化的实践经验 ,包括吸收外国政治建设的文明成果 ,从大世界和现代化的视野 ,设计和规划中国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蓝图 ,建立起既符合社会主义中国的特殊国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进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本质 国际竞争力 当代中国 社会主义政治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
15
作者 段治文 《浙江学刊》 CSSCI 1991年第5期35-41,共7页
近代中国以其恢宏广阔的历史画面,为我们展示了一条影响至今的政治、经济、文化演进道路,向我们揭示出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革命性变革,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历史、国情与理论的双重建构中,非常精彩地解决了近代中国甩下的一系列历史课题... 近代中国以其恢宏广阔的历史画面,为我们展示了一条影响至今的政治、经济、文化演进道路,向我们揭示出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革命性变革,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历史、国情与理论的双重建构中,非常精彩地解决了近代中国甩下的一系列历史课题,使中国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跃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 中国共产党 毛泽东 空想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道路 买办资产阶级 农民问题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 李大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方法论意蕴
16
作者 张应杭 《浙江学刊》 CSSCI 1991年第S1期31-36,共6页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说决不只是马克思、恩格斯个人天才思想营建的产物,这个学说正如列宁指出的那样,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认识工具。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学说既是我们认识和把握世界的科学世界观,也是我们探索和改造世界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说决不只是马克思、恩格斯个人天才思想营建的产物,这个学说正如列宁指出的那样,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认识工具。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学说既是我们认识和把握世界的科学世界观,也是我们探索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论。我们的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立场、观点体现出来的世界观的含义已作了充分的探讨,但对于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方法论的意蕴,尚缺乏足够的理论研究。为此,本文拟对马克思主义原理作为方法论的含义、马克思主义原理转化为方法的途径、以及研究马克思主义原理方法论意蕴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等问题,作一尝试性的探讨,以期引起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研究的关注,同时也试图为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的教学提供一点有益的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实践意义 马克思主义原理课 理论体系 科学方法论 资本主义 历史条件 普遍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中华民族的应变能力
17
作者 应杭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2年第1期13-18,共6页
应变能力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基本的能力之一。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审视,我们可以发现民族的兴衰存亡与其应变能力密切相关。置身于当今风云变幻的现时代,在中西文化比较中探讨我们民族的应变能力,使我们中华民族无论从整体人格精神风貌... 应变能力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基本的能力之一。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审视,我们可以发现民族的兴衰存亡与其应变能力密切相关。置身于当今风云变幻的现时代,在中西文化比较中探讨我们民族的应变能力,使我们中华民族无论从整体人格精神风貌上,还是从个体人格心态上造就出一种最体现时代精神的应变能力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从最一般的文化人类学角度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能力 民族人格 中华民族 天人合德 乡土 鲁迅 孟子 外部世界 传统文化 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理想人格塑造问题
18
作者 张应杭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3期55-58,共4页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理想人格塑造问题张应杭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对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是双重的。仅就道德人格塑造而言,市场经济一方面第一次非常直接地把利益问题凸现出来,从而使得传...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理想人格塑造问题张应杭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对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是双重的。仅就道德人格塑造而言,市场经济一方面第一次非常直接地把利益问题凸现出来,从而使得传统的义利观念发生了新的变化,道德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理想人格 道德人格塑造 市场经济条件 先公后私 物质利益 “二律背反” 人格追求 平民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当代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宁论共产主义劳动态度
19
作者 郑祖泉 《社会科学》 1983年第7期70-71,共2页
共产主义劳动态度是共产主义道德规范之一。今天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普遍实行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同时提倡共产主义劳动态度,提倡共产主义道德。学习列宁关于这个问题的论述,有现实意义。 共产主义劳动态度就是完全为社会利益劳动,不计报酬... 共产主义劳动态度是共产主义道德规范之一。今天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普遍实行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同时提倡共产主义劳动态度,提倡共产主义道德。学习列宁关于这个问题的论述,有现实意义。 共产主义劳动态度就是完全为社会利益劳动,不计报酬。列宁在1920年4月写的《从破坏历来的旧制度到创造新制度》中写道:“共产主义劳动,从比较狭窄和比较严格的意义上说,是一种为社会造福的无报酬的劳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主义劳动 列宁 社会主义按劳分配 共产主义道德 现实意义 社会利益 义务劳动 旧制度 态度 劳动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工资增长的客观依据和合理控制
20
作者 姚先国 《晋阳学刊》 1983年第3期36-42,共7页
工资增长必须同生产发展相适应,人民生活必须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但是,“生产发展”的具体涵义是什么?两者究竟保持什么样的关系才适当?对此历来有不同意见。关于工资增长的客观依据,有的认为是工业劳动生产串,有的认为是全社... 工资增长必须同生产发展相适应,人民生活必须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但是,“生产发展”的具体涵义是什么?两者究竟保持什么样的关系才适当?对此历来有不同意见。关于工资增长的客观依据,有的认为是工业劳动生产串,有的认为是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有的认为是消费品生产。由于理论上所持出发点不同,在判断某一时期工资水平是否应当增长,增长幅度多大时,就很难获得统一意见。此外,生产发展速度不同的企业,工资增长是否应有差别?差别多少为适当?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展,企业自主权,包括工资收入分配上的自主权逐步扩大。一些企业片面强调局部利益,多发滥发奖金,企业之间苦乐不均。有的企业生产增长快,奖金反而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资增长率 社会消费品 净产值 客观依据 第二部类 社会劳动生产率 两大部类 第一部类 劳动者 国民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