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大学与韩国釜庆大学中韩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研讨会综述
1
作者 毛毛雨 程颜 《国际学术动态》 2007年第3期15-18,共4页
2006年5月23~24日,由浙江大学韩国研究所主办的中韩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研讨会在杭州召开。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黄华新教授出席会议并致欢迎辞,韩国釜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大学学长田春培教授致开幕词。中韩两国30余位学者参加了这... 2006年5月23~24日,由浙江大学韩国研究所主办的中韩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研讨会在杭州召开。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黄华新教授出席会议并致欢迎辞,韩国釜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大学学长田春培教授致开幕词。中韩两国30余位学者参加了这次会议,其中外宾人数为16人,主要来自韩国,中方人数为14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社会科学 浙江大学 学术研讨会 韩国 综述 党委书记 研究所 开幕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大中韩海洋合作的对策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千勇 金健人 《韩国研究论丛》 CSSCI 2015年第1期238-250,共13页
韩国的"海洋强国"战略作为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战略规划,对韩国海洋政策制定、海洋经济发展、海洋权益维护起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从而有力地推动了韩国海洋诸领域的快速发展。2010年,韩国在第一次海洋发展战略规划取得成果的... 韩国的"海洋强国"战略作为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战略规划,对韩国海洋政策制定、海洋经济发展、海洋权益维护起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从而有力地推动了韩国海洋诸领域的快速发展。2010年,韩国在第一次海洋发展战略规划取得成果的基础上,以"创造海洋新增长动力"和"低碳绿色增长"为主旨制定了第二次海洋战略规划,从而积极谋求通过海洋促进国民经济的新一轮腾飞。目前,我国也把海洋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并为实现"和谐海洋"目标大力推进和扶持海洋领域的全面发展。21世纪是海洋的时代,中韩作为海上邻国,今后能否通过海洋实现共同发展,能否建立更加紧密的海洋合作关系将是关键。因此,本文通过分析韩国海洋战略的新发展、中韩海洋合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海洋政策、海洋产业领域、海洋科技研究领域及海洋权益领域等五个方面,探讨今后中韩扩大海洋合作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海洋战略 海洋合作 海洋战略规划 共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国所见《两仪玄览图》 被引量:4
3
作者 杨雨蕾 《文献》 2002年第4期273-280,共8页
《两仪玄览图》(简称《玄图》)是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李应试在北京刊刻的利玛窦世界地图.李应试,又名李葆禄(PaoloLi)、李省勿,天主教徒.根据《明史》卷二百三十八《李如松传》和卷三百二十《朝鲜传》的记载,他在明代曾以参谋(参军)身... 《两仪玄览图》(简称《玄图》)是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李应试在北京刊刻的利玛窦世界地图.李应试,又名李葆禄(PaoloLi)、李省勿,天主教徒.根据《明史》卷二百三十八《李如松传》和卷三百二十《朝鲜传》的记载,他在明代曾以参谋(参军)身份随明军入朝鲜抗倭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仪玄览图 利玛窦 序跋 世界地图 韩国 所见
原文传递
韩国学及其他
4
作者 金健人 陈辉 《国际学术动态》 2010年第1期20-21,共2页
2008年11月7-10日,由韩国国际交流财团资助的第9届韩国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大学国家科技园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这是浙江大学韩国研究所继1997年后再次成功举办此系列的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到会代表160多人,其中韩国学者70余... 2008年11月7-10日,由韩国国际交流财团资助的第9届韩国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大学国家科技园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这是浙江大学韩国研究所继1997年后再次成功举办此系列的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到会代表160多人,其中韩国学者70余人,日本学者和马来西亚学者各1人,收到会议论文143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 学术研讨会 国际会议中心 日本学者 浙江大学 传统文化 国际交流 马来西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韩自贸协定助推韩国跻身 “一带一路”建设 被引量:1
5
作者 金健人 《韩国研究论丛》 2020年第1期191-200,共10页
由于“萨德”危机影响,中韩自贸协定签订后未能及时发挥应有作用。两国关系正常化后,韩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已经由愿望变成了行动。合作建设“一带一路”不仅可以发挥中韩之间的传统优势,拓宽合作空间,而且可以开发各自潜能,创造新... 由于“萨德”危机影响,中韩自贸协定签订后未能及时发挥应有作用。两国关系正常化后,韩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已经由愿望变成了行动。合作建设“一带一路”不仅可以发挥中韩之间的传统优势,拓宽合作空间,而且可以开发各自潜能,创造新的互补机会。当然,碰撞和竞争也不可避免,新的问题将带来新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韩自贸协定 “一带一路” 合作基础 机遇和挑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江南与韩国文化交流研究的新成果——“中国江南(浙江)与韩国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在杭州召开
6
作者 杨雨蕾 《当代韩国》 2005年第1期97-98,共2页
关键词 学术研讨会 文化交流 韩国 中国 江南 2004年12月 成果 浙江大学 研究所 国际交流 杭州大学 学术会议 会议议题 学术信息 学者 主题
原文传递
19世纪东西洋士人所记录的汉语官话 被引量:9
7
作者 陈辉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5-113,共9页
19世纪初,英国传教士马礼逊曾预言:如果清朝统治长久持续,那么鞑靼汉语(北京官话)终将赢得汉语的正统地位。随着国门的洞开,一方面,外国传教士以及外交和商务人员从各自的需要出发,分别选取南京官话和北京官话作为学习汉语的对象,编辑... 19世纪初,英国传教士马礼逊曾预言:如果清朝统治长久持续,那么鞑靼汉语(北京官话)终将赢得汉语的正统地位。随着国门的洞开,一方面,外国传教士以及外交和商务人员从各自的需要出发,分别选取南京官话和北京官话作为学习汉语的对象,编辑了许多汉语官话字典和教材,北京官话越来越为外国士人所重视;另一方面,中国士人夷夏之辨观念的逐渐改变和近代国家意识的确立,使北京官话越来越拥有政治优势,在19世纪与20世纪交替之际,终于取代南京官话的优势地位,成为清朝的国语标准,马礼逊预言成真。梳理19世纪东西洋士人所留下的有关汉语官话的文献史料,我们不难发现南京官话和北京官话在中国人语言生活中的优势此消彼长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官话 南京官话 北京官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字文化圈缘何相当于儒教文化圈——基于19世纪30年代西士对中朝日《千字文》之译介 被引量:7
8
作者 陈辉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3期147-153,共7页
19世纪30年代集中出现过多个世上最早的《千字文》欧译刊本。这些译本的西方译者对中朝日《千字文》的翻译与阐释虽各有千秋,但都渗透着这样一个观点:汉字被传播到东亚的中国近邻,它所承载的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也为这些国家和民族... 19世纪30年代集中出现过多个世上最早的《千字文》欧译刊本。这些译本的西方译者对中朝日《千字文》的翻译与阐释虽各有千秋,但都渗透着这样一个观点:汉字被传播到东亚的中国近邻,它所承载的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也为这些国家和民族所吸纳,并成为其民族精神的部分乃至主体。基于这些译者的认知,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求解为何人们将“汉字文化”视为“儒教文化”的近义语,从而找到语言学家和哲学家所指的“汉字文化圈”和“儒教文化圈”概念相似的缘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文化圈 儒教文化圈 《千字文》 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耶稣会士对汉字的解析与认知 被引量:4
9
作者 陈辉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4期77-84,共8页
16世纪中后叶,东来的耶稣会士出于传教的需要,先后研习日语和汉语,使得日语和汉语相继与葡语、拉丁语等欧洲语言发生了语言接触。汉语在汉字文化圈中的通用文地位,自然让传教士们将认知东亚语的重点放在了汉字这一完全相异于拉丁字母的... 16世纪中后叶,东来的耶稣会士出于传教的需要,先后研习日语和汉语,使得日语和汉语相继与葡语、拉丁语等欧洲语言发生了语言接触。汉语在汉字文化圈中的通用文地位,自然让传教士们将认知东亚语的重点放在了汉字这一完全相异于拉丁字母的意音文字之上,他们以反切法、假名等梵语与汉字汉文相接触的产物为基础,逐步建构了一套音素文字视角下的对汉字的解析和认知体系。这套体系与现代认知语言学家总结出来的人类对言语理解的体系性模型,也即从语音知觉,到字词识别,到句法,再到语义的信息递进式加工次序惊人一致。传教士们这种对东亚语言的科学认知模式,在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等方面对东亚的语言尤其是汉语的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稣会士 语言接触 音素文字 意音文字 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元璋的“中原”观及其对汉语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辉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1-134,共14页
为显示其统治中国的合理性以及为择地建都寻找理据,并为恢复汉人的礼乐文物制度正名,朱元璋在立国前后对"中原"概念进行了新的阐释,从而对《洪武正韵》的命运乃至整个明朝的汉语官话产生了重大影响。《洪武正韵》与《明太祖... 为显示其统治中国的合理性以及为择地建都寻找理据,并为恢复汉人的礼乐文物制度正名,朱元璋在立国前后对"中原"概念进行了新的阐释,从而对《洪武正韵》的命运乃至整个明朝的汉语官话产生了重大影响。《洪武正韵》与《明太祖集》诗歌分韵的一致性表明,《洪武正韵》中的所谓"中原雅音"实际上是朱元璋的家乡口音,其本人从"建业(南京)非中土"到"江左(南京)乃道里之均"的观念转变,使以南京音为代表的江淮方言成为官话基础,以致丽末鲜初的朝鲜使臣与通事们的汉语集体失效,只有移民自江左地区的偰长寿一人的汉语为朱元璋所称道,偰长寿因此成为朝鲜初期司译院汉学发展的顶梁柱;也正因如此,《洪武正韵》成为摆设,明朝文人赋诗仍然依从基于江左之音的"沈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元璋 中原 《洪武正韵》 官话正音 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洪大容地转说之学术渊源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辉 黄华新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1-77,共7页
18世纪中晚期,朝鲜的洪大容在《医山问答》中提出了地球自转理论。对于他的理论是否是“独创”的问题,学术争论由来已久。通过对《医山问答》的具体解读并结合洪大容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经历,可以得知,洪的理论是有深刻的思想渊源的,其... 18世纪中晚期,朝鲜的洪大容在《医山问答》中提出了地球自转理论。对于他的理论是否是“独创”的问题,学术争论由来已久。通过对《医山问答》的具体解读并结合洪大容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经历,可以得知,洪的理论是有深刻的思想渊源的,其理论传承于宋代理学、汉译西学、17、18世纪朝鲜所制的浑天仪的原理、结构及其先辈对宋代理学、汉译西学的消化受用等四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大容 地转说 朝鲜 北学派实学思想 独创性问题 金锡文 《易学二十四图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译西学书传入朝鲜述论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雨蕾 《文献》 2001年第2期260-277,共18页
一、汉译西学书 自16世纪末起西学东渐以后,一般将有关西方宗教文化的图书称为"西书"."西书"入中国的一大高潮在耶稣会士入华期间.1540年创办的耶稣会为了进入中国内地传教,在16世纪末叶选派了范礼安(Alexander Val... 一、汉译西学书 自16世纪末起西学东渐以后,一般将有关西方宗教文化的图书称为"西书"."西书"入中国的一大高潮在耶稣会士入华期间.1540年创办的耶稣会为了进入中国内地传教,在16世纪末叶选派了范礼安(Alexander Valignari)、罗明坚(Michael Ruggieri)、巴范济(Franciscus Passio)、利玛窦(Mattaeus Ricci)四名意大利耶稣会士来华.罗明坚终于在1582年得到广东制台陈文峰的允准,入住肇庆并正式传教.罗明坚在明末首先进入中国内地,并最早在1584年刊布了他用汉文写作的《天主圣教实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 汉译 燕行使 天主教 基督教 述论 汤若望
原文传递
传入朝鲜的清代禁毁书籍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雨蕾 《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3-191,共9页
康乾时期被认为是清代经济文化的繁盛期,尤其在乾隆编纂《四库全书》之际,文化活动达到高潮。然而与此相伴的,却是一场禁毁图书的浩劫。朝廷在徵集、编纂图书的同时,查缴、销毁了大批被认为有违纲常伦理、不合义理名教、讥贬满族先... 康乾时期被认为是清代经济文化的繁盛期,尤其在乾隆编纂《四库全书》之际,文化活动达到高潮。然而与此相伴的,却是一场禁毁图书的浩劫。朝廷在徵集、编纂图书的同时,查缴、销毁了大批被认为有违纲常伦理、不合义理名教、讥贬满族先世、危及皇朝统治地位的书籍,同时制造了多起触目惊心的文字狱,其数量之多、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所谓“违碍”、“悖逆”的书籍却在那时传人朝鲜半岛,并被保存下来。本文考察传人朝鲜的清代禁毁书(不包括禁毁小说)的情况,利用清代朝鲜使臣的人华行纪——“燕行录”资料探求它们传人朝鲜的背景、途径,并联系清初期中韩关系作一评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半岛 清代 书籍 《四库全书》 经济文化 文化活动 纲常伦理 统治地位 中韩关系 文字狱
原文传递
韩语罗马字表记法的历史与现状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辉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3-99,共7页
韩语罗马字表记法有着较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它相伴韩国与西方文化交流而生 ,并随韩国与西方文化交流的发展而发展。韩语罗马字既是韩国与西方文化交流的结晶 ,反过来也促进了韩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
关键词 韩语 罗马字 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的卢梭,中国的《民约论》——再论黄宗羲学说在中国近代的启蒙价值 被引量:3
15
作者 方祖猷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2年第4期75-80,共6页
中法战争后,温州人宋恕首先发现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的启蒙价值,积极向友人推荐。1903年,梁启超明确指出黄宗羲为中国之卢梭。同年,时为革命派的刘师培,也著文论述了《待访录》具有中国《民约》的精义。严复虽反对黄宗羲,但他在翻译中... 中法战争后,温州人宋恕首先发现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的启蒙价值,积极向友人推荐。1903年,梁启超明确指出黄宗羲为中国之卢梭。同年,时为革命派的刘师培,也著文论述了《待访录》具有中国《民约》的精义。严复虽反对黄宗羲,但他在翻译中仍注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因素。先辈们探索民主中国化的经验和教训,值得为后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 卢梭 宋恕 梁启超 中国民约精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罪获胜》语言学探微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辉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5-91,共7页
耶稣会传教士何大化等人于1671年在广州将"诉状"、"康熙圣旨"等12篇与"康熙历案"相关的文书编印成中拉文对照的文集Innocentia Victrix(《无罪获胜》)。初看,该文集只是一本"康熙历案"的卷宗... 耶稣会传教士何大化等人于1671年在广州将"诉状"、"康熙圣旨"等12篇与"康熙历案"相关的文书编印成中拉文对照的文集Innocentia Victrix(《无罪获胜》)。初看,该文集只是一本"康熙历案"的卷宗。然而,如果以语言学的视角审视全书,那么我们会发现,它实际上是一本来华传教士的专业汉语教材。时代的变迁和政权的更迭,导致了明清官话语音的嬗变,加之"康熙历案"迫使传教士停止了传教活动,客观上使他们有了充裕的时间将注意力集中于学习中国的语言与文化上,从而促使在华耶稣会编辑刊印了这本汉语教科书。此教科书不仅记录了当时的汉语官话语音,而且也反映了17世纪中后期中西语言接触之实况,颇具语言学史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罪获胜》 官话 罗马字注音 语言接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都思《朝鲜伟国字汇》钩沉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辉 《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5-182,共8页
麦都思(Waiter Henry Medhurst,1796-1857),以第三位来华的新教传教土、第一部福建话词典《汉语福建方言字典》的编著者、中国第一个近代出版机构墨海书馆的创办者等身份为史学界所共知,但他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编撰了中、朝、日、英... 麦都思(Waiter Henry Medhurst,1796-1857),以第三位来华的新教传教土、第一部福建话词典《汉语福建方言字典》的编著者、中国第一个近代出版机构墨海书馆的创办者等身份为史学界所共知,但他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编撰了中、朝、日、英四国语言对泽辞典的人,却鲜为人知。尤其是在中国,有学者偶尔会提及他曾经翻译《千字文》,或是《中朝日语对照》,然而恰恰是这些不正确的书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沉 朝鲜 福建方言 《千字文》 墨海书馆 出版机构 传教土 第一部 史学界 创办者
原文传递
泰西、海东文献所见洪武韵以及明清官话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辉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8-134,159,共7页
15至18世纪,朝鲜、日本以及西方的汉语学家在编纂汉语辞书时,对洪武韵都采取了尊而不依,敬而不从的策略,他们除对当时的汉语官话作了文字描述以外,还分别用谚文字母、假名和罗马字标注了他们各自所认知的汉字官话正音,为我们今天研究明... 15至18世纪,朝鲜、日本以及西方的汉语学家在编纂汉语辞书时,对洪武韵都采取了尊而不依,敬而不从的策略,他们除对当时的汉语官话作了文字描述以外,还分别用谚文字母、假名和罗马字标注了他们各自所认知的汉字官话正音,为我们今天研究明清官话留下了丰富的文献资料。通过梳理这些资料可知,自洪武韵问世至18世纪中叶,官话一直以南京音为则,然而,由于朝廷移都北京,使得官话逐渐受北音影响,分离出两个语音标准。一个仍以南京音为基础,而另一个以北京音为基准。南京音正统,北京音则通行于朝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武韵 官话 海外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治通鉴》在朝鲜王朝的传播及其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雨蕾 《中华文史论丛》 2001年第4期269-308,共40页
《资治通鉴》(下简称《通鉴》)是宋代司马光(1019一1086)及其助手集十九年之力编纂而成的一部编年史巨着。它系统地编纂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至後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共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是我国编年史中包括时间最长的... 《资治通鉴》(下简称《通鉴》)是宋代司马光(1019一1086)及其助手集十九年之力编纂而成的一部编年史巨着。它系统地编纂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至後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共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是我国编年史中包括时间最长的一部巨着。《通鉴》广徵博引,取材宏富;其所叙史实,条理井然。章太炎曾说:“(《通鉴》)采摭之书,正史而外,杂史多至三百三十二种。此一千三百六十余年中,事迹纷乱,整齐不易。荀《纪》点窜班<书》,无大改易,事固易为。袁《纪》略有异同,而当时史迹尚寡,不难考校。自三国至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治通鉴》 朝鲜王朝 司马光 历史发展 中国 古代史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韩大辞典》与汉字文化
20
作者 金健人 《韩国研究论丛》 2011年第1期327-335,共9页
由韩国檀国大学东洋学研究所编撰的《汉韩大辞典》,在经过30年的艰辛努力之后,终于出版。这套辞典与邻近国家已出的辞典相比,具有哪些特点呢?1.收字量和收词量都是目前世界第一。2.在注音方面,《汉韩大辞典》首先是增加了韩国读音,用韩... 由韩国檀国大学东洋学研究所编撰的《汉韩大辞典》,在经过30年的艰辛努力之后,终于出版。这套辞典与邻近国家已出的辞典相比,具有哪些特点呢?1.收字量和收词量都是目前世界第一。2.在注音方面,《汉韩大辞典》首先是增加了韩国读音,用韩文标注,同时,不仅保留了中国古代音读的反切,还有现代中国音读的汉语拼音。3.在释义方面,《汉韩大辞典》对字义和词义都进行了韩语解释,这就为韩国读者在理解和使用方面提供了最大便利。4.在收词方面,《汉韩大辞典》除了考虑到该词的中国词源和古文献中的典型例文外,还考虑到日本、特别是韩国自己文献中的用例。近年来,汉字是东亚国际文字的观点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随着亚洲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立东亚共同体的想法浮现,作为东亚国际文字的汉字的重要性被重新评估。一些属于汉字文化圈的国家也意识到了汉字的重要性,并把其作为提升国民文化共识的一大手段。在这样的汉字认同的国际大背景下,该套辞典的出版,对于汉字文化圈地区的汉字研究、汉字利用、汉字推广方面的合作,也将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辞典特点 汉字文化 东亚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