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动脉体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9
1
作者 汪忠镐 潘松龄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7期396-398,共3页
目的 探讨颈动脉体瘤 (CBT )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78例CBT的临床资料。结果  78例共 88个肿瘤 (双侧CBT 10例 )中切除 83个。手术方式 :CBT剥除 2 8例侧 ;CBT与颈外动脉同时切除 12例侧 ;CBT剥离式切除和颈内动脉部分切... 目的 探讨颈动脉体瘤 (CBT )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78例CBT的临床资料。结果  78例共 88个肿瘤 (双侧CBT 10例 )中切除 83个。手术方式 :CBT剥除 2 8例侧 ;CBT与颈外动脉同时切除 12例侧 ;CBT剥离式切除和颈内动脉部分切除、颈内动脉间置吻合 3例侧 ,颈内动脉对端吻合 1例侧 ,颈外动脉与颈内动脉吻合 1例侧 ;CBT与颈总动脉整块切除颈动脉重建 3 0例侧 ;CBT切除与颈总动脉结扎 8例侧。手术死亡率为 3 .8% (3 / 78)。 65例术后随访 1~ 2 1年 ,64例仍存活 ,1例于术后 7年死于肺转移。随访期间 ,1例术后 2年局部复发 ,行再次切除已 8年无复发 ;1例家族性病例左侧病变切除后 10年出现右侧病变。结论 颈动脉体瘤可双侧发病 ,可有家族性 ,可恶变和可有内分泌相关的特性。对于较小的瘤体术中常可用分离法加以切除 ;涉及颈外动脉时可将其与瘤体同时切除 ;涉及颈内动脉而瘤体难以完全自颈内动脉剥脱时 ,可切除部分颈内动脉 ,行对端吻合 ,人工血管间置移植或以颈外动脉与之吻合。瘤体过大或粘连严重时 ,对端吻合可在瘤体横断面的颈内动脉上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体瘤 外科治疗 颈动脉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氯乙烯中毒患者行中西医结合促进毒物排泄的急救护理
2
作者 林振华 卫建华 邹吉涛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55-57,共3页
总结1例口服四氯乙烯中毒继发多脏器功能不全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针对患者所服毒物具有多通道吸收、病情进展迅速,需快速、彻底清除毒物的同时保护脏腑功能的特点,采取消化道-呼吸道-皮肤-脏腑序贯式清除毒物策略、大潮气量机械通气策... 总结1例口服四氯乙烯中毒继发多脏器功能不全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针对患者所服毒物具有多通道吸收、病情进展迅速,需快速、彻底清除毒物的同时保护脏腑功能的特点,采取消化道-呼吸道-皮肤-脏腑序贯式清除毒物策略、大潮气量机械通气策略促进毒物清除、肺部超声动态评估预防气压伤,以及可视化中药洗胃预防误吸等针对性护理措施。经过中西医结合全面、高效的急救和护理,患者病情好转,于入院6 d后出院,出院1个月随访无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氯乙烯 中毒 超声检查 多普勒 洗胃 中西医结合疗法 急症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人重睑成形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3
作者 王晓凤 方青青 +3 位作者 陈春野 张敏霞 施帮辉 谈伟强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7年第2期135-139,共5页
亚洲眼睑和高加索眼睑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99%的高加索人存在重睑,而亚洲人的重睑率仅为50%。现代人的审美认为,单眼皮的眼睛周围皮肤没有褶皱,显得单调而冷漠,而双眼皮则可以使人的眼神更加明媚、清秀。因此,重睑成形术已经成为亚... 亚洲眼睑和高加索眼睑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99%的高加索人存在重睑,而亚洲人的重睑率仅为50%。现代人的审美认为,单眼皮的眼睛周围皮肤没有褶皱,显得单调而冷漠,而双眼皮则可以使人的眼神更加明媚、清秀。因此,重睑成形术已经成为亚洲眼部整形中最常见的手术。重睑成形术的手术方式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非切开法和切开法。切开法创伤相对较大,恢复慢,肿胀时间长,并有明显的手术瘢痕。而非切开法创伤小,恢复快,肿胀轻,术后瘢痕不明显,但是术后部分重睑可能消失。随着受术者对重睑成形术术后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小切口重睑成形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和研究不断增加,逐渐从一点小切口重睑成形术发展为两点小切口重睑成形术、三点式小切口重睑成形术、三点四针法小切口重睑成形术、五点式小切口重睑成形术等多种术式,并可与非切开法如埋线法有效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睑成形术 非切开法 切开法 小切口 内眦赘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化型甲状腺癌中血清TSH与VEGF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8
4
作者 李进 滕理送 王伟斌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55-458,共4页
目的观察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中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浓度与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相关性。方法统计及分析43名DT... 目的观察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中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浓度与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相关性。方法统计及分析43名DTC患者术前测定的TSH血清浓度及肿瘤组织中的VEGF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情况,使用统计方法了解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VEGF主要在DTC肿瘤细胞的胞质内和胞膜上表达,其阳性率为90.7%,同时随TSH浓度的升高VEGF的表达也相应升高,两者呈正相关(r=0.592,P<0.01)。结论 TSH水平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与DTC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促甲状腺激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胸术后疼痛的防治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闾夏轶 徐湘 +1 位作者 艾则麦提.如斯旦木 王永清 《中国肺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91-493,共3页
本文对开胸术后疼痛的预防和治疗策略作一简明综述,并主要关注外科手术操作技术的改进对于减轻开胸术后疼痛的作用,同时也兼顾了一些麻醉药物方面的进展。尽管已有诸多相关研究在手术方式和药物镇痛两个方面对治疗和预防开胸术后疼痛进... 本文对开胸术后疼痛的预防和治疗策略作一简明综述,并主要关注外科手术操作技术的改进对于减轻开胸术后疼痛的作用,同时也兼顾了一些麻醉药物方面的进展。尽管已有诸多相关研究在手术方式和药物镇痛两个方面对治疗和预防开胸术后疼痛进行了一些探索,但由于疼痛的个体差异、手术者操作技术的差别以及研究样本量的限制,目前尚难得出确切的结论支持其中的某种方法为"最优"选择。这一领域仍期待着临床专家的深入探索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胸术后疼痛 关胸缝合技术 肋间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VEGF和C-反应蛋白水平表达预测老年肝癌病患术后复发的疗效 被引量:9
6
作者 楼建 滕理送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6-107,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预测老年肝癌病患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30例老年肝癌病术后患者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30名对象为对照2组和同期肝脏良性病变的30例患者为对照1组,采取酶... 目的探讨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预测老年肝癌病患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30例老年肝癌病术后患者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30名对象为对照2组和同期肝脏良性病变的30例患者为对照1组,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对象血清中VEGF含量,并采取单向免疫扩散法进行测定CRP含量。结果通过对三组的对比分析,研究组VEGF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t=11.202 4、10.342 2,P<0.05)。研究组CRP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t=9.302 3、7.252 5,P<0.05)。研究组VEGF表达阳性率(76.7%)明显高于对照1组(23.3%)和对照2组(6.7%)的(χ2=6.24、7.24,P<0.05),研究组CRP表达阳性率(53.3%)明显的高于对照1组(23.3%)和对照2组(20.0%)(χ2=7.33、7.03,P<0.05)。术后临床影像学检查和AFP检测证实有25例复发。VEGF表达阳性的23例患者中,术后2年复发20例,敏感度为80.0%,特异性为71.4%;CRP表达阳性的16例患者中,术后2年复发16例,敏感度为64.0%,特异性为64.3%。结论临床中检测血清中VEGF和CRP水平能够对年肝癌病患术后复发进行预测,属于一种新型标记物,值得临床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术后复发 VEGF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加氏综合征的介入治疗(143例经验总结)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小明 汪忠镐 +4 位作者 张学民 李伟 李清乐 蒋京军 焦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2年第6期369-371,共3页
目的 总结介入方法治疗布加氏综合征 143例的临床经验。 方法 男 92例 ,女 5 1例。年龄 6岁~ 6 5岁 ,平均 34 8岁。共 6种病理类型 :①下腔静脉 (InferiorVenaCava ,IVC)完全阻塞 71例 ;②IVC狭窄 36例 ;③IVC膜性阻塞伴小孔 2 9例 ... 目的 总结介入方法治疗布加氏综合征 143例的临床经验。 方法 男 92例 ,女 5 1例。年龄 6岁~ 6 5岁 ,平均 34 8岁。共 6种病理类型 :①下腔静脉 (InferiorVenaCava ,IVC)完全阻塞 71例 ;②IVC狭窄 36例 ;③IVC膜性阻塞伴小孔 2 9例 ;④肝静脉 (HV)膜性阻塞 3例 ;⑤近期IVC血栓形成 4例 ;⑥以上IVC病例中同时合并HV阻塞 14例。治疗方法包括 :(1)经股静脉行IVC破膜扩张或狭窄扩张 77例 ;(2 )经股静脉行IVC破膜扩张或狭窄扩张后IVC支架置入术 6 2例 ;(3)经皮经HV破膜扩张 3例 ;(4)经股静脉行IVC置管溶栓 4例 ;(5 )介入治疗后附加降低门脉高压手术 16例。 结果 介入治疗成功率90 2 % (12 9/ 143) ,IVC压力下降范围 (3~ 2 9)cmH2 O ,平均 12 1cmH2 O。发生并发症 8例 ,肺栓塞、支架迁移及支架术后HV阻塞各 2例 ,心包填塞和血胸各 1例。死亡 5例 ,2例死于肺栓塞 ,3例IVC支架术后二期附加肠腔侧侧分流术后死于肝昏迷 ,围手术期死亡率 3 5 % (5 / 143)。单纯IVC扩张病例复发率10 4% ,IVC扩张加支架置入术病例复发率 1 6 % ,其余各组尚无复发者。 结论 ①IVC或HV局限性病变且无继发新鲜血栓者 ,应首选行破膜扩张术。②IVC破膜扩张后出现弹性回缩或复发者应行IVC支架术。③IVC病变合并HV闭塞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氏综合征 介入治疗 临床分型 支架置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网膜包埋移植肝脏去细胞生物支架血管化过程观察 被引量:6
8
作者 黄俊杰 王志斌 +6 位作者 陈纳 张建色 王志翊 黎婷 戴开宇 梅劲 楼新法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0期703-707,共5页
目的:观察肝脏去细胞生物支架(AHS)大网膜包埋移植后的血管新生过程。方法:采用Triton X-100灌注法制备大鼠肝脏AHS,HE染色、扫描电镜、铸型、DNA含量检测、免疫荧光染色等方法鉴定去细胞效果;通过大网膜包埋移植肝脏AHS,分别于术后1、3... 目的:观察肝脏去细胞生物支架(AHS)大网膜包埋移植后的血管新生过程。方法:采用Triton X-100灌注法制备大鼠肝脏AHS,HE染色、扫描电镜、铸型、DNA含量检测、免疫荧光染色等方法鉴定去细胞效果;通过大网膜包埋移植肝脏AHS,分别于术后1、3、7、14、28d处死大鼠,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移植肝脏AHS血管新生过程。结果:灌注法制备的肝脏AHS空间结构与细胞外基质成分保留完整,细胞成分基本被去除,AHS组DNA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网膜包埋移植肝脏AHS术后3d,靠近网膜移植区的支架内出现血窦,术后7d出现新生血管,并逐渐向移植支架中心区域延伸,血管逐步分化成熟,14d以后形成血管化网状组织,28d以后血管化网状组织仍存在。结论:大网膜包埋移植促使肝脏AHS再细胞化,最终可形成血管化的网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去细胞 血管 组织工程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100A4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郝向芳 李红 +3 位作者 葛超 胡晨 陈陶阳 李锦军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955-958,共4页
目的:探讨S100A4蛋白在肝细胞癌、肝硬化、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组织芯片技术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100A4蛋白在肝癌相关组织中的表达差异,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表达差异的临床意义。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 目的:探讨S100A4蛋白在肝细胞癌、肝硬化、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组织芯片技术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100A4蛋白在肝癌相关组织中的表达差异,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表达差异的临床意义。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S100A4蛋白在人原发性肝细胞癌、硬化肝组织、癌旁肝组织中表达较高,在正常肝组织中表达则很低,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0.2%、54.4%、41.7%和0.0%;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S100A4蛋白表达影响肝癌患者的术后生存期,低表达患者的生存期比高表达患者延长。结论:S100A4蛋白在肝癌及相关组织中的表达率依次为,肝细胞癌>癌旁肝>肝硬化>正常肝,在非微血管侵袭肝癌患者中S100A4阳性表达可明显降低其术后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S100A4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素对胰腺癌细胞抑癌基因P16、RASSF1A去甲基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亮 郭敬强 林胜璋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312-316,共5页
目的研究大黄素对胰腺癌细胞Panc1抑癌基因P16、RASSF1A启动子区CpG岛的去甲基化作用,探讨大黄素是否可以逆转抑癌基因的甲基化状态,从而使抑癌基因重新表达生物活性,发挥抗癌活性。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大黄素对胰腺癌细胞的生... 目的研究大黄素对胰腺癌细胞Panc1抑癌基因P16、RASSF1A启动子区CpG岛的去甲基化作用,探讨大黄素是否可以逆转抑癌基因的甲基化状态,从而使抑癌基因重新表达生物活性,发挥抗癌活性。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大黄素对胰腺癌细胞的生长情况,BSP检测不同浓度大黄素处理前后P16、RASSF1A基因甲基化状态的改变,并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两个抑癌基因以及甲基转移酶DNMT1、DNMT3a、DNMT3b在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大黄素以时间梯度和浓度梯度依赖性抑制Panc1细胞生长,BSP结果证实大黄素处理后可使P16、RASSF1A甲基化状态减弱,非甲基化状态增强,同时RT-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证实在Panc1中低表达或无表达的mRNA和蛋白表达增强或者重新表达。结论大黄素可以对胰腺癌细胞Panc1抑癌基因P16和RASSF1A发挥不同程度的去甲基化作用,使因启动子区甲基化而失表达的抑癌基因重新表达,大黄素抑制胰腺癌细胞生长可能和其具有对抑癌基因去甲基化作用有关,并且可推测大黄素发挥去甲基化作用和其可不同程度抑制甲基转移酶表达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 胰腺癌 去甲基化 5Aza-cd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地塞米松致严重过敏性皮炎一例的护理 被引量:4
11
作者 卞丽芳 陈黎明 罗旭霞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年第10期57-58,共2页
地塞米松作为一种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它具有抗炎、抗过敏、抗风湿、抗休克、免疫抑制等作用。该药长期使用的不良反应包括骨质疏松、库欣综合征、消化性溃疡、精神症状、低血钾综合征等等;但短期使用的不良反应... 地塞米松作为一种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它具有抗炎、抗过敏、抗风湿、抗休克、免疫抑制等作用。该药长期使用的不良反应包括骨质疏松、库欣综合征、消化性溃疡、精神症状、低血钾综合征等等;但短期使用的不良反应很少被发现。地塞米松具有强抗过敏作用,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过敏反应具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因而在临床用药时易忽视由于其药物本身导致的过敏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栓塞术 地塞米松过敏 皮炎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和夹层动脉瘤的进展 被引量:33
12
作者 汪忠镐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7期385-388,共4页
关键词 主动脉瘤 夹层动脉溜 发病率 病因 病理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 21/R-Ras 2在肝癌中的表达、亚细胞定位及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郝向芳 胡晨 +6 位作者 葛超 李红 殷胜勇 谢海洋 蒋国平 陈陶阳 李锦军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61-865,共5页
目的:探讨TC21基因在肝癌细胞、肝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亚细胞定位及意义。方法:用RT-PCR检测TC 21在肝癌细胞系及人肝癌及癌旁组织中mRNA水平的表达,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印迹检测TC21蛋白在肝癌相关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用组织芯片技术... 目的:探讨TC21基因在肝癌细胞、肝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亚细胞定位及意义。方法:用RT-PCR检测TC 21在肝癌细胞系及人肝癌及癌旁组织中mRNA水平的表达,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印迹检测TC21蛋白在肝癌相关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用组织芯片技术结合免疫组化检测TC21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结果:RT-PCR检测结果表明TC21 mRNA在SMMC-7721、BEL-7402、Huh-7、Hep3B、HepG2、MHCC-97L、MHCC-LM3 7个肝癌细胞系及L-02和Chang liver 2株永生化人肝细胞系、7对肝癌及对应癌旁肝组织中均有较高表达;Western印迹结果表明上述细胞系中TC21蛋白表达与mRNA表达一致,TC21在4对肝癌及癌旁组织中均呈较高水平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表明TC21在人原发性肝癌、癌旁组织、硬化肝组织与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4.2%、77.2%、41.7%、0%,肝癌与肝硬化、正常肝相比显著高表达(P<0.05,P<0.01),与癌旁组织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TC21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P<0.05),与是否肝硬化呈负相关(P<0.05);肝癌组织中TC21主要定位于肝癌细胞核,部分定位于胞质,膜定位不明显,TC21蛋白在肝癌细胞中的核定位显著高于癌旁肝细胞(P<0.001)。结论:本研究首次揭示TC21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及核定位预示其在肝细胞恶性转化及肝癌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亚细胞定位 基因表达 基因 TC 21/R—Ras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加综合征的介入或半介入治疗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小明 汪忠镐 王仕华 《腹部外科》 2001年第2期80-83,共4页
目的 探讨布 加综合征的介入或半介入治疗方法。方法 自 1986年起 ,我们采用多种介入或半介入方法治疗该病 173例 :①下腔静脉PTA76例 ;②下腔静脉PTA加支架置放术 5 9例 ;③经皮经肝静脉再通术 3例 ;④下腔静脉置管溶栓 4例 ;⑤经... 目的 探讨布 加综合征的介入或半介入治疗方法。方法 自 1986年起 ,我们采用多种介入或半介入方法治疗该病 173例 :①下腔静脉PTA76例 ;②下腔静脉PTA加支架置放术 5 9例 ;③经皮经肝静脉再通术 3例 ;④下腔静脉置管溶栓 4例 ;⑤经右心房及股静脉联合破膜、扩张2 2例 ;⑥联合破膜、扩张加支架置入术 17例 ;⑦根治术加支架置放 3例 ;⑧下腔静脉单纯介入治疗后附加其它手术 2 3例。结果 介入治疗即时技术成功率 90 .1% ,半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 10 0 %。治疗前后下腔静脉压力下降范围为 3~ 2 9cmH2 O。发生并发症者 8例。死亡 5例。随访结果 ,下腔静脉单纯PTA后复发率 14.5 % ,下腔静脉PTA加支架置放组复发率仅 1.7% ,联合破膜组复发率18.2 % ,其余各组尚未发现复发。结论 ①下腔静脉或肝静脉膜性阻塞或狭窄且无继发新鲜血栓者 ,PTA应为首选疗法。②下腔静脉破膜、扩张后出现弹性回缩者 ,应放置支架。③对于破膜困难者 ,应改行经右心房和股静脉联合破膜术。④下腔静脉病变合并肝静脉闭塞者 ,行下腔静脉介入治疗后可附加降低门脉高压的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支架 下腔静脉 介入治疗 半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循证医学进展 被引量:12
15
作者 周波 刘伟国 杨小峰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07年第4期377-381,共5页
目前颅脑损伤病人应用的,以提高脑灌注压和减少脑容积,以达到最优脑血管血流动力学为目标的治疗策略,以及具体如过度换气,渗透疗法,脑脊液引流,巴比妥类药物冬眠疗法,减压性部分颅骨切除术,低温疗法,正常气压下的氧疗和高压氧疗法等各... 目前颅脑损伤病人应用的,以提高脑灌注压和减少脑容积,以达到最优脑血管血流动力学为目标的治疗策略,以及具体如过度换气,渗透疗法,脑脊液引流,巴比妥类药物冬眠疗法,减压性部分颅骨切除术,低温疗法,正常气压下的氧疗和高压氧疗法等各种治疗手段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仍然有待考证。本文回顾复习文献资料来检查每种治疗手段的临床证据。目前还没有一级证据支持目前常规应用的治疗方法。为了明确哪些治疗方法是安全的和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甚至是有害的,仍然需要进行良好设计的大型随机对照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循证医学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带蒂皮瓣翻转瓦合修复脱套手掌侧创面 被引量:3
16
作者 姚建民 徐靖宏 +5 位作者 赵风景 马亮 丁晟 徐一波 秦建华 田文欣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7年第4期201-202,F0003,共3页
目的介绍腹部带蒂皮瓣翻转瓦合修复手脱套掌侧创面的新术式。方法腹部皮瓣带蒂术后3周,于Ⅰ期腹部切口的前后缘同时设计A,B两块皮瓣,切线的两端旁开1cm偶联切取马蹄形皮瓣,对手掌与背侧的双面同步进行皮瓣修复。13例创面均暴露肌腱或指... 目的介绍腹部带蒂皮瓣翻转瓦合修复手脱套掌侧创面的新术式。方法腹部皮瓣带蒂术后3周,于Ⅰ期腹部切口的前后缘同时设计A,B两块皮瓣,切线的两端旁开1cm偶联切取马蹄形皮瓣,对手掌与背侧的双面同步进行皮瓣修复。13例创面均暴露肌腱或指骨,皮瓣面积:10cm×7cm~18cm×10cm。结果12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远端失活。结论术式取代手掌植皮,具有皮瓣修复的多种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蒂皮瓣 翻转瓦合修复 脱套伤 手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砂六君子汤联合西医疗法综合治疗腹腔镜结肠癌术后患者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竞 杨汉良 方欣荣 《新中医》 CAS 2016年第6期205-207,共3页
目的:观察应用香砂六君子汤联合西医疗法综合治疗腹腔镜结肠癌术后患者对改善胃肠功能及免疫状态等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31例予术后化疗联合肠内营养治疗,观察组31例于对照组治疗基础... 目的:观察应用香砂六君子汤联合西医疗法综合治疗腹腔镜结肠癌术后患者对改善胃肠功能及免疫状态等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31例予术后化疗联合肠内营养治疗,观察组31例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香砂六君子汤治疗。记录2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总住院时间,检测2组治疗前后的营养状况、细胞因子及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亚群,统计2组并发症发生人数。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2组各项营养状况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除血红蛋白外,2组体质量、总蛋白、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CD4+细胞、CD4+/CD8+及自然杀伤(NK)细胞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与观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香砂六君子汤联合西医疗法综合治疗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可有利于改善营养状态,加速胃肠功能恢复,提高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根治术 脾气虚证 香砂六君子汤 腹腔镜 胃肠功能 免疫状态 营养状况
原文传递
松果体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附14例报告)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庆生 冯一平 周永庆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09X期30-30,共1页
目的:探讨松果体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松果体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行手术治疗,4例行脑室分流减压术,8例行放疗。随访6个月~9年,4例死亡;7例恢复良好,可以生活自理;2例中度残疾;1例重度残疾。结论:对... 目的:探讨松果体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松果体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行手术治疗,4例行脑室分流减压术,8例行放疗。随访6个月~9年,4例死亡;7例恢复良好,可以生活自理;2例中度残疾;1例重度残疾。结论:对不能取得组织学诊断的松果体区肿瘤,可依据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来诊断。治疗视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及是否合并脑积水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果体肿瘤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对人工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捷 蒋大铭 刘昌伟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2年第5期528-534,共7页
目的构建携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因腺病毒的人工血管模型。方法测定ad5-EGFP转染EAhy926转染率,观察人工血管携带腺病毒在静水中的释放情况及人工血管上内皮细胞的黏附情况,构建ad5-VEGF165-I... 目的构建携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因腺病毒的人工血管模型。方法测定ad5-EGFP转染EAhy926转染率,观察人工血管携带腺病毒在静水中的释放情况及人工血管上内皮细胞的黏附情况,构建ad5-VEGF165-IRES-EGFP转染EAhy926,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检测VEGF基因水平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VEGF蛋白水平表达,噻唑蓝(MTT)法检测内皮细胞活性。结果ad5转染EAhy926的最适感染复数(MOI)为200。人工血管上携带的病毒静水中能在人工血管上保留1 h左右,逐渐释放。扫描电镜显示内皮细胞在人工血管上吸附。聚合酶链反应半定量电泳图中,ad5-hVEGF165转染组均可见564 bp条带,而ad5-Null组和空白组均未见此条带。ad5-hVEGF165组培养液中hVEGF165蛋白浓度在各时间点均高于ad5-Null组和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d5-hVEGF165组噻唑蓝试验后第3、5、7天测得的OD值高于ad5-Null组和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实验成功构建携带VEGF基因腺病毒的人工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血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内皮细胞 内皮化 腺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东六省一市颅脑创伤合并颅面损伤住院患者调查 被引量:8
20
作者 胡锦 姚海军 +16 位作者 刘永 奚才华 谢叻 吴巧娇 付朝伟 滕良珠 汪业汉 傅先明 惠国桢 傅震 杨卫忠 石松生 吕世亭 刘伟国 徐庚生 洪涛 周良辅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47-52,共6页
目的掌握华东六省一市颅脑创伤合并颅面损伤住院患者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从《2004年华东六省一市颅脑创伤住院患者》数据库中整群抽取合并颌面损伤患者,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分析。结果15611例颅脑创伤患者中合并颌面损伤患者占40.3... 目的掌握华东六省一市颅脑创伤合并颅面损伤住院患者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从《2004年华东六省一市颅脑创伤住院患者》数据库中整群抽取合并颌面损伤患者,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分析。结果15611例颅脑创伤患者中合并颌面损伤患者占40.37%,男女比3.59:1,平均年龄(38.70±16.93)岁,17~58岁患者占所有年龄组的80.04%,各年龄组上性别对于颅脑创伤合并颅面损伤的发病有统计学意义(P<0.01)。主要受害者是农民(46.11%)、工人(28.07%)、学生及儿童(9.08%),文化程度以中学(55.16%)、小学(29.50%)和文盲(6.22%)最多。公路(67.22%)、公共场所(11.35%)和矿山工地(9.46%)是主要发生地点;主要致伤原因是车祸伤(66.20%)、击打伤(12.20%)和高处坠落伤(10.71%),而且在各年龄组中车祸伤都是主要致伤原因(P<0.01)。颅脑创伤合并颅面损伤较其他颅脑创伤病情重,合并伤多,预后差。结论颅颌面损伤是颅脑创伤中最常见的合并症,多为中青年男性,且文化层次相对较低,这类患者较其他损伤病情重,预后差,在检查、诊断和治疗上需要各学科通力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创伤 颅颌面损伤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